播放地址

中流击水

大陆剧中国大陆2021

主演:王仁君董勇王志飞奚望

导演:宋业明

剧照

中流击水 剧照 NO.1 中流击水 剧照 NO.2 中流击水 剧照 NO.3 中流击水 剧照 NO.4 中流击水 剧照 NO.5 中流击水 剧照 NO.6 中流击水 剧照 NO.13 中流击水 剧照 NO.14 中流击水 剧照 NO.15 中流击水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4-11-29 04:38

详细剧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因抗议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而被捕入狱。远在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营救运动,经李大钊秘密周旋转移到上海的陈独秀,终于认识到唯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救中国,遂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着手筹备一大会议的召开。由于法租界巡捕房的暗中侦查与破坏,一大会议被迫临时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一大代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这艘红船扬帆起航,历经艰辛探索,率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走向辉煌……

长篇影评

1 ) 《觉醒年代》后传

算是《觉醒年代》的后传,讲了从中共成立到八一南昌起义的历程。

开头的几位革命先辈们,都还正值青春年少,有热血也有爱情,那位邓颖超特型演员这里直接演了邓颖超的妈妈,可以说一开始周邓两人就是灵魂伴侣,是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携手一生。革命本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在一开始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学生,很多人都只是追逐时髦而参与的,可以说鱼龙混杂,鲜血和屠刀吓走了很多人,就像一大的13位代表,最终走到建国之后的只有两位。

其实我对里面荷兰人马林印象很深,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相信他和白求恩一样是怀着一腔纯粹的革命热情来到异国他乡,后来他死在与纳粹的战斗中。

孙中山晚年已经出现了独裁的迹象,光看入党的手续就知道,到死其实也没有摆脱帮会的色彩,也幸亏死得早了,不然评价估计要走低。进入晚年的孙中山对共产主义能认同多少,实在要打个问号,但是他想革新国民党却是真的,也许这也是他国共合作的真正目的,他曾经一手提拔倚重的太多人背叛了他,倚重的军事将领陈炯明背叛了他,手下那些国民党元老对他阳奉阴违,连他自己的亲儿子孙科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放眼望去,除了妻子宋庆龄,他找不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此时的国民党已经对他来说是积重难返,他的威望和劝说已经不足以改变,所以他宁愿下一剂猛药,引入新的力量,倒逼国民党的改革,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再也不看那些军阀的脸色。

蒋介石其实也是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他看不上那些贪婪的旧军阀,但他又不可能走上共产主义的道路,所以他又是当黄浦江之狼,又是跟上海青帮勾勾搭搭,他一只脚踏在前现代,一只脚踏在现代,进退失据。他是个高明的权术家,但是实在缺乏真正的大局观。

朱德的初登场,一个年逾40的既得利益者,只因为共产主义理论的醍醐灌顶而舍弃了一切,真正做到了不惑,你能说陈独秀对他的拒绝一定是因为偏见吗?恐怕未必吧,陈独秀从年轻时闹革命,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知见过多少,多少曾经的同道中人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比如曾经看好的周佛海只因为贪图享乐就退党了,曾经共同奋斗的吴稚晖害死了他的儿子,自己几度身陷囹圄,如果不保持足够的警惕心,只怕命丢得更快。

看到第16集,毛泽东和李大钊畅想着自己儿子毛岸英能看到的未来,不禁感到一阵心酸,此时年轻的毛泽东,想不到会失去妻子杨开慧,几十年后又失去他疼爱的长子毛岸英,他的畅想有相当的部分已经实现,比如他能够看到岸英头发已经长得又黑又粗的时候,国家已经取得独立,那些外国军舰已经滚出了中国,但是他看不到岸英头发变白的时候,不过国家确实已经在那时出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他畅想的另外一部分却没有实现,他曾经幻想过孙中山真正当上了大总统,国共两党都实现了大发展,可是孙中山早逝,国民党背叛了共产党。在1924年,列宁的逝世其实已经为国共的合作布上了一层阴影,列宁去世也代表着苏俄的理想主义色彩正在逐渐褪去,之后就是斯大林与托洛斯基的恶斗,斯大林的掌权,也影响到了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孙中山拜祭了设立在广州的列宁灵堂,而就在次年,孙中山也去世了,也许他心中也早有预感,再伟大的人物,也有太多无可奈何之事。

其中提到的几段婚恋,也很有意思。或是中途劳燕分飞,比如陈独秀与高君蔓,曾经患共患难多年,高君蔓坚定地支持着陈独秀的革命事业 ,但不可避免的是陈独秀为了事业牺牲的太多,包括了他的家庭,他尽不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甚至屡次连累妻儿,大革命还没开始时,两个人就已闹翻,虽然没有明确说,但很有可能是,陈独秀长期的不着家,令高君蔓的耐心彻底磨没,毕竟她除了是个知识女性,也是一个母亲,她怎会忍心看着孩子成日颠沛流离东躲西藏,更不要说大革命失败后,要眼看着自己的两个继子陈延年,陈乔年惨死,高君蔓没有多少错,她为陈独秀已经付出足够多了。再比如蒋介石与陈洁如,蒋对陈曾经也是非常喜爱的,在当校长的时候也是毫不顾忌地秀着恩爱,可是这一切都比不上自己的权力和江山,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转而与宋美龄结婚,“中美合作”,陈洁如成了那片被挥走的云彩。或是中途阴阳相隔,比如李大钊与赵纫兰,人们总是说胡适与江冬秀并不相配但却相守一生,所以说胡适德性好的,实际上胡适只不过是屈从于“母老虎的淫威”,外面的风流韵事从来不少,李大钊却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从未看不起发妻,相反能真正发现这位勤劳俭朴的女性身上的闪光点,赵纫兰坚韧顽强,坚定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哪怕丈夫牺牲,也尽心照顾孩子,默默支持共产党的事业。还有瞿秋白与杨之华,之前我曾听说过有关的电影《秋之白华》,这才对那位英年早逝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感情生活有一点了解,杨之华婚姻不幸,瞿秋白从不介意她的过去,对妻子和继女都非常疼爱(杨之华的前公公和前夫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很难用好人还是坏人来界定,可以说在当时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复杂的),瞿秋白牺牲后,杨志华也一直坚持革命,一直到文革时迫害至死。也有相濡以沫共度一生的,除了周邓二人之外,还有对中共一大作出贡献的李达和妻子王会悟,尽管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始终未加入共产党,却始终信仰共产主义,夫妻二人相伴一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共产主义事业。

其实整部剧中形象最鲜活的不仅仅是当时尚且年轻的领导人们,还有无数的小人物,比如石头,父母被反动军阀张敬尧害死,为了报仇,他跟着毛泽东进京请愿驱张,费尽千辛万苦进入黄埔军校,在24集中,参加叶挺独立团的石头在战斗中失去左臂,妹妹被反动军阀许克祥杀害,最后在秋收起义中牺牲,一直到牺牲时,他脸上依旧挂着那憨厚坚定的笑容。他的小妹妹石花,尽管只有十几岁,却像刘胡兰一样,坚决拥护革命,惨死在反动军阀的刺刀下。还有在矿山里累死累活形如牛马的矿工们,如宋黑脸、小油灯,他们的苦难让我们不敢相信人怎么能活成这个样子?他们就是当时旧中国数万万贫苦百姓的缩影,也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最忽视的存在,可就是这些曾经被视同蝼蚁般的存在,爆发出了世上最强的力量,敢教日月换青天。

我们能看出这一阶段的中共,很大程度上符合马林的判断,就是一个早产儿,幼稚孱弱,他们也犯了很多的错误,很多早期的领导人都走了歪路,比如陈独秀,其实到死他都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只是当时种种的形势变化,让他几乎崩溃,尽管从年轻时就闹革命,见识过无数的鲜血牺牲,但是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条路的艰险,眼睁睁看着战友李大钊的死,看着儿子的死,看着无数人因为自己的决断走向死路,我相信大革命失败是正是他人生最至暗的时刻,可他没能挺过来,而毛泽东人生的至暗时刻正是长征前后那几年,而他熬了过来,才有了后来的毛主席。还有后来的张国焘、李立三等人。还有很多尚且年轻的领导人们早早牺牲了,比如陈延年、陈乔年、林祥谦……只能说革命就是大浪淘沙,不是请客吃饭,是必然要牺牲的,没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是不配走这条路的。

2 ) 珠玉在前,表现比《中流击水》好的实在不少

由王霙演毛的那部《日出东方》与本剧选取的历史时间段几乎完全重叠,虽然日出东方这部剧已经是20年前的剧了,个人感觉日出东方的表现更为有力

这段时间的红剧都要与《觉醒年代》作比较,觉醒年代的人物塑造与故事对白更生活化、接地气一些,所以“不像红剧”的觉醒年代更讨喜现代观众的喜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3 ) 《中流击水》:主线分明,细节传神!“全景式叙事”大气磅礴酣畅淋漓

文:田金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伟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这两句诗点评时下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中流击水》恰如其分。相比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该剧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发生的史实故事,开局大气,主线分明,细节传神,不失为“全景式叙事”恢宏之作。

《中流击水》用大气磅礴的叙事镜头,全景式展现了1919年到1928年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艰难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代代相传的“红船精神”,是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历史正剧。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尽管该剧是主旋律正剧,但故事好看,更具戏剧张力,每个桥段单拿出来都颇具看点。

该剧中有关“鞋子”的桥段不止一次出现,“鞋子”这个意像更多是务实创新、脚踏实地等精神的隐喻。这也与后来毛泽东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不谋而合。《中流击水》开场时,毛泽东提着大大的行李箱追火车,竟然将一只鞋子跑丢了。身后的杨开慧大声呼喊,毛泽东竟然脱下另一只鞋子直接扔了过去,然后赤脚跑上火车。这个镜头亦彰显了毛泽东大步向前,知难而进等性格。

登上火车后,同学们纷纷给毛泽东找鞋子,从最初的不合脚的鞋子,到最后合脚的皮鞋,而后话锋一转,毛泽东借此谈及自己对留在中国还是法国留学的看法,说出了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有鞋子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合不合脚的论断。可以说,剧中这种“实践论”和“方法论”贯穿全剧,堪称点睛之笔。

而在距北平不远的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等爱国学生发起的“觉悟社”邀请北大教授李大钊到南开大学做报告时,有情绪激动的学生问李大钊,“马先生”这种“洋主义”在中国是否可行?李大钊闻言一笑,顺势脱下脚上的布鞋,说出布鞋、洋鞋都是鞋子,应该看哪个穿在脚上更舒服,而后发出“穿洋鞋,走土路,走出我们中国特色之路”、“洋为中用,我们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等振聋发聩之音。

“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奋进,靠的就是你们年轻人的觉悟。”《中流击水》中。李大钊脱鞋、用鞋子比喻“主义”、学生举起鞋子鼓掌的桥段,看似不经意地推进剧情,实则深入浅出对“道路和问题”艺术呈现,此种表现手法,委实高妙。

《中流击水》前几集,对“问题和主义”屡次深入探讨。《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被捕入狱,儿子陈延年探监,老狱警唠叨之语亦很传神。狱警先是让陈子劝劝那个固执的父亲,陈延年和陈独秀在狱中对巴枯宁和“无政府主义”交流看法。而当即将获释的陈独秀得知自己要签“保证书”时,转身走回看守所这个研究学问的“研究室”。彼时,狱警立马不淡定了,慌忙之状毕现,举手投足都是戏。有道是,情绪饱满,细情传神,此中真意,耐人寻味。

陈独秀出狱时,蔡元培先生和师生迎接,陈独秀不接胡适先生递过来的鲜花。站在学生后边的李大钊和胡适就“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现场交锋。而后学生向陈独秀献花,现场朗诵起诗歌。这种展现“矛盾”和“对峙”的戏剧表现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情到细处方动人。《中流击水》中,“觉悟社”成员邓颖超的俏皮和周恩来的沉稳,青年毛泽东和恋人杨开慧之间的深情回望均不失经典之处。“驱张事件”这一桥段中,毛泽东和乡民借住北京法源寺后,兴冲冲去跑去看望杨昌济老先生。病中的杨老先生看看毛泽东磨穿的鞋子,说“他是应该换一双鞋子了”,杨开慧低身给毛泽东穿上鞋子,两人浓情对视。杨昌济老先生谈及“鞋子”的桥段,亦是对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一个全新时代即将到来的精神隐喻。《中流击水》一剧中,类似的,具有隐喻的传神桥段比比皆是。

而就该剧播出的前六集剧集来看,《中流击水》这部历史大剧采用“全景式叙事”,自1919年后每个重大历史节点皆有表现,涉及的人物从敢为天下先的陈独秀、机智果敢的李大钊、迎难而上的毛泽东、沉着冷静的何叔衡,乃至和陈炯明对峙的孙中山等等,性格均有展现。《中流击水》这种因循史实,真实、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光荣历程,对“红船精神”的影视化解读,委实值得赞赏。(田金双)

4 ) 平淡如水的中流击水

这部剧的特点是平,剧情平平,演员们演技平平,中规中矩的一部影片,除了演员喊口号和片头片尾曲比较燃,真的是一部非常平平无奇,平淡如水的剧,明明是在一个乱世,演绎一群充满了激情、热血的先人艰难地探索救国之路的非常激昂的剧,怎么就拍成这样了?

倒是剧里蒋介石的塑造似乎与以往看的剧不一样,有点好奇会怎么刻画他?孙中山的扮演者是孙文专业户吗?走向共和国里的孙中山也是他演的吗?感觉算是剧中形象最符合原型了。王仁君演锦觅爹演技还还够用,在知否里就掉链子,这里的表演也乏善可陈。真不好看,14集弃!

相似的年代,相同的历史人物,观众难免把该剧和觉醒年代比较,觉醒年代的演员演技比该剧强多了,剧情也更抓人,这剧的剧情真的比较劝退,看在题材的份上,给一个及格分

5 ) 建党到建军

还原了建党至建军的历史,30集,看似长看完短,期待后面的历史接着拍。

历史情节交待清楚,演职人员表现到位,特别是演毛泽东的王仁君相当传神,好评一片。

片子整体气质把握较好,既有主旋律的力量,也有理有节,不过分渲染。看完后,结合历史知识,能够有所对应,加深了学习效果。特别是对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和右倾机会主义,有了更深了解。

也有瑕疵,个人觉得,比如李大钊演得毫无性格,跟风拍马(陈独秀)。宋庆龄演员,形象不够沉稳,没有大人物风范。

6 ) 从一只鞋子说起,小细节有大智慧的《中流击水》创作层面颇见匠心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电视剧《中流击水》的剧名,应该就是来源于此。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是怎样的一种于逆境之中拼力搏击的豪迈!电视剧《中流击水》为我们所呈现的,便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剧中的历史阶段,不仅仅是党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时的萌芽与焕发,不仅仅是第一代党的领袖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觉醒与开拓,同样也是身处封建与资本主义多重压迫的旧中国逐渐站起来的重要阶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再重温一百年前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不由让人在抚今忆昔中感慨颇多。相对于众多同类型题材作品,《中流击水》带给观众的,是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宛若初见般的新鲜感觉。在追过几集剧之后会发现,《中流击水》有着更加青春的年代视角,更加新锐的视听呈现。毕竟这部作品,更多是以青年毛泽东的视角,来看待百年前的革命先驱,特别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

同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流击水》这部作品特别擅长从朴素的生活细节,来阐明先进的革命理念,这样的创作手法,在主旋律作品之中并不多见,但深入浅出的艺术处理方式,却往往更让观众加深记忆,产生共情,因而在创作层面,显得非常高级。

《中流击水》开篇,便将镜头聚焦于追赶火车的毛泽东,忙乱中一只鞋子掉了,他却又丢掉了脚上的另一只鞋子继续跑……这样的桥段,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主创团队的艺术处理,看似夸张,其实富含深意。战台烽以为,那两只鞋子宛若限制当时国民的沉重桎梏,唯有毫不犹豫的丢掉旧的鞋子,才能更加自由的奔跑。

当然,这样的想法,在后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比如说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看着女儿刷洗毛泽东的鞋子,笑着表示毛泽东确实需要多换换鞋,需要在中国的大地上多长见识、多吸收思想。后来,当李大钊应邀到天津南开大学演讲,他也用鞋子作为例子。大家穿着舶来品的洋皮鞋,依然可以在中国的土路上走出一条新路。这是极其形象的比喻,也与之前的有关“鞋子”的桥段进行了呼应,这样的情景设置,很见匠心。

除了开篇第一幕毛泽东丢鞋的场景之外,在接下来的剧情中,类似的场景还有许多,比如在刚刚播出的一集中,毛泽东与杨开慧举行婚礼,杨开慧执意不上前来迎娶的花轿,而是身穿红棉袄,徒步径直走到了婚礼现场,她的这种举动,同样是身体力行地在传递新思想、新理念,向传统的礼制抗争。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小邓”邓颖超为“小周”周恩来之前的情感进阶,一件手织的毛衣,便是当时年轻一代革命者们淳朴而真诚爱情的最佳佐证。

同许多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相似,《中流击水》兼顾了“大事不虚”与“小处不拘”艺术化创作理念,就目前已经播出的剧情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都非常严格地遵循历史本原,同时,在很多细节上,又没有特别拘束与刻板,通过许多非常传神的语言、动作、行为,让历史变得鲜活,让人物更加生动。有大全景的波澜壮阔,也有中近景的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小细节大特写的入微,更易让观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和感同身受的理解之中,走进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

鞋子、毛衣等等,不过是整部《中流击水》中的物化标志之一。在已经播出的剧情中,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剧情延展之上的树状结构:从陈独秀被捕事件起,各路人马纷纷登场,有为了营救陈独秀往复奔走的,有想借营救事件筹集军费的,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其中还包括陈独秀的妻子、孩子等等面对亲人入狱的焦虑心情……让观众得以迅速了解到整部《中流击水》其间的人物关系,以及各自的想法主张。虽然该剧出场人物繁多,却如观察一棵大树一般,从根茎到枝干,时间节点错落有致,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能够被清晰记忆,这是电视剧《中流击水》在创作层面的智慧所在。

用看似最平淡无奇的小情景和微细节,来传递有关革命、有关理想的大道理,也正是电视剧《中流击水》在创作手法上的高明之处。这里很少有震耳发聩的主题宣讲,但却始终让崇高的信仰,于润物细无声般,流传到观者的内心深处,让观者对党的革命事业与先辈们的奋斗热情、忘我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建党百年”之际,《中流击水》凭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与坚定,让我们看到了对历史的另一种维度的还原与解读。

7 ) 《中流击水》:紧凑剧情还原历史,细腻表演感动观众

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是十四亿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篇。“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生动抒发了一代伟人的革命豪情与洒脱气度。最近,一部以《中流击水》为名的革命历史剧在央视一套热播,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与追捧。

这部电视剧剧情紧凑,信息密集,在镜头之下,浓郁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三朝京师北京的古朴大气,十里洋场上海的精致时尚,都呈现得非常精准。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富有油画质感的画面,精准的服化道呈现,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等等,都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与主要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更是剧集着力展现的重头戏。先是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运筹帷幄,张太雷等在莫斯科的努力,后有十三位代表聚会上海,畅游南湖。面对军阀势力和租界巡捕的威胁,与会的多数成员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都展现出了强烈的革命警惕与无畏精神。他们以自己的单薄身躯,机智沉着地克服了各种危机。

而李达与王会悟这对革命伴侣,更发挥出了特殊作用,令代表们摆脱了抓捕威胁,并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成功完成了所有议程,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无比辉煌的一页。剧集对历史事件的精彩再现与艺术加工,让我们难免眼眶湿润,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何等不易。

在两年前的院线电影《古田军号》中,王仁君首次饰演毛泽东,让无数人眼前一亮:他瘦长的身形,儒雅的气质,非常适合诠释这位伟人的年轻时代。时隔两年,王仁君的演技有了进一步提升,对角色的驾驭也更加得心应手。

代表湖南支部参加“一大”,毛泽东却连盘缠都拿不出来,不得已想要当掉李大钊送的瑞士怀表。当铺老板却以抑制洋货为由拒绝。直到毛泽东说出自己的名字,老板才欣然收下。整个过程中,王仁君将主角的镇定从容,不亢不卑展现得非常到位,这块表也埋下了一个重要伏笔。

来到上海后,毛泽东虚心同与会代表交流,并能对他们的才华如数家珍。谈笑风生之间,令人感觉分外亲切。在巡捕房探子闯入会场时,正是毛泽东首先发现了此人有问题;在巡捕房过来搜查后,还是毛泽东首先提出,不能在上海继续开会:“既是十里洋场,亦有十里洋枪。”这才有了王会悟提出的方案。

在南湖游船上,面对如画风景,毛泽东与何叔衡侃侃而谈,将这位年轻领袖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王仁君的帅气外表能为剧集加分,但他对角色气质的准确拿捏,才是让我们感觉真实和震撼的关键。

巧合的是,这一年的毛泽东28岁,他也与何叔衡定了个28年之约:“到那个时候,凡中国之工人都有工做,中国之农民都有地种,中国四万万同胞,人人皆是国家之主人。”建党28年之后,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年。铿锵有力的台词,配合王仁君自信从容的表情,让我们看得分外过瘾和感动。

在探访安源煤矿工人时,毛泽东不顾危险走到井下,实地体会工人的恶劣工作环境。他鼓励工人团队起来,与压迫势力做斗争,还用一块石子与无数石子组成的石块做比,效果显著。在死去的童工“小油灯”墓前,他把自己的雨伞插在坟头,并要求不能再让孩子下井,情真意切。

董勇饰演的李大钊,让我们深刻领略了革命伟人的风采,而王志飞,也演活了党的另一位重要创始人陈独秀。

李大钊有对时局的精准判断,有良好的大局观与平衡能力,有对后辈不遗余力的提拔照顾。他慧眼识英雄,盛赞毛泽东是有勇气、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人,并以名贵怀表相赠。

相比陈独秀,李大钊更有察人之准、容人之量、用人之能。但他却一直坚定支持陈独秀,一直推举他做党的领袖。他们二人在建党初期的合作,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两人之间的同志情谊,感人肺腑。

为了保护陈独秀,李大钊全程护送老朋友到天津。两人在雪地里慷慨陈词、展望未来的场景,看得我们热血沸腾。而李大钊与妻子的话别,甚至拍出了决别的味道。给孩子枕边放钢笔的细节也非常感人,虽然没有什么浪漫镜头,照样能让观众相当动容。

在几位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之后,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需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凝聚人心,团结有生力量。他连夜奋笔疾书,向陈独秀去信的场景,充分彰显了一位革命领袖的远见卓识与行动魄力。在陈独秀为是否与国民党联合而举棋不定时,还是李大钊亲赴上海劝说,才使得他坚定了主意。

在《辛亥革命》《建党伟业》等优秀影视作品中出演孙中山的马少骅,此次再度饰演这位伟人,也成为了剧集的一大亮点。指点戴季陶和蒋介石时的殷切期望,营救陈独秀时的不遗余力,面对陈炯明围攻时的冷静沉着等等,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随着剧情的推进,剧集更多的精彩内容将逐步展开。我们将会看到国共两党全面合作,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农民运动,蒋介石叛变革命,李大钊牺牲,以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相信之后的场景会更加壮观,戏剧张力会更加充足,为我们留下的感动与回味,也一定会更加持久。(燕山刀客)

短评

央视行话水平…放在主流电视里毫无竞争力,什么时候主创人员才能明白,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归根结底还是影视作品,题材不是无聊流水账的借口。总体而言,不好看,没竞争力、照本宣科、无聊。

7分钟前
  • 炎日可乐
  • 较差

好看?好看??好看???重要的问题问3遍。小超她妈比小超更像小超!其他人,无可奉告!《中流击水》,剧组只做到最后一个:水!

8分钟前
  • 欧润之
  • 还行

算是《觉醒年代》的后传,讲了从中共成立到八一南昌起义的历程。开头的几位革命先辈们,都还正值青春年少,有热血也有爱情,那位邓颖超特型演员这里直接演了邓颖超的妈妈,可以说一开始周邓两人就是灵魂伴侣,是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携手一生。革命本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在一开始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学生,很多人都只是追逐时髦而参与的,可以说鱼龙混杂,鲜血和屠刀吓走了很多人,就像一大的13位代表,最终走到建国之后的只有两位。其实我对里面荷兰人马林印象很深,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相信他和白求恩一样是怀着一腔纯粹的革命热情来到异国他乡,后来他死在与纳粹的战斗中。其实孙中山晚年已经出现了独裁的迹象,光看入党的手续就知道,到死其实也没有摆脱帮会的色彩,也幸亏死得早了,不然评价估计要走低。

12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推荐

红色宇宙的一个补丁包。

15分钟前
  • Mamacita117
  • 还行

演员优秀,剧情逻辑性强,可以说是党史必看的一部剧

20分钟前
  • 乌拉
  • 力荐

女性角色是最大亮点

23分钟前
  • wowo
  • 推荐

演员们的演技还是很厉害的,剧情也很流畅,就是剧本(也是原作《红船》)里的台词过于话剧化,特别喜欢用隐喻、比喻,不接地气,这就是跟《觉醒年代》的根本差距所在。作为《觉醒年代》的续集来看,时间走向是很契合的,文戏比战争戏要入味,后面的战争片段拍得过于儿戏。演员各个都很不错,王仁君也让人眼前一亮,除了把教员演得过于白净,像老干部外,其他的形象上还是用了心琢磨的,还是不错的。

27分钟前
  • 浠墨
  • 还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这艘红船扬帆起航,历经艰辛探索,率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走向辉煌……

28分钟前
  • 随缘
  • 推荐

和爸爸坐着看的热血沸腾!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万岁!

31分钟前
  • 吐司洗头
  • 推荐

口音差了点,先看看吧。

35分钟前
  • 多一些温柔
  • 还行

邓颖超的特型演员现在演邓颖超妈妈了,How time flies。这部剧的特型演员差太多意思了。

3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 沧海横流,伟业千秋,你的名字熔铸民族北斗。”

39分钟前
  • 还行

还可以吧,了解历史。

43分钟前
  • 豆友213030870
  • 推荐

还不错。陈独秀的大额头很像,于和伟觉醒年代中的扮相过于帅气。青年蒋介石的发迹,联俄联共的历史被表现出来很难得,但孙中山与苏联的接洽,中山舰事件,共产党内部对是否加入国民党的争论,表现得还不够。印象深刻:嘉兴南湖游船上,28岁的毛与何叔衡站畅谈的28年之约,误将金表掉入湖中,毛信心满满地让嘉兴南湖见证这个陈诺。剧尾,李达与夫人感慨,惭愧自己是纸上革命家,并表达了对毛等人行动力、创造力的钦佩。

45分钟前
  • 超越
  • 力荐

货比货得扔啊

50分钟前
  • 407
  • 较差

还是陪我爸看的,比起觉醒年代还是稍微内敛些的

51分钟前
  • 19431818
  • 还行

今晚28集,毛润之与陈仲辅的对白,是这部剧的精髓所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2分钟前
  • 以吻封缄
  • 推荐

关于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影视越多越好!

53分钟前
  • 潇潇宇歇
  • 力荐

根据小说《红船》改编,以七一为序,以八一做尾声,主要讲大革命。剧本完全照搬,结果两头脱节,节奏失控,忽视了两种形式的差异,赶也不能这样吧。幸好原作对人物刻画的极好,加上作者对双方的各个方面真的下了功夫,尤其是对面,客观相对中立,十分难得,外加演员态度比较认真,总算撑起来了。整体还行,可以一看,这样题材毕竟不多。说实话即便拿出《跨过鸭绿江》那个态度,就能超过《觉醒年代》,实在太可惜,那么好的底子,本应排出很棒的片子的。

56分钟前
  • 小辉
  • 还行

大家都很在演戏的感觉,一点都不松弛和生活化,刻板正统剧吧只能说

59分钟前
  • 天山童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