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

第九区

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沙尔托·科普雷詹森·库伯娜塔莉·博尔特茜尔雯·斯特赖克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

剧照

第九区 剧照 NO.1 第九区 剧照 NO.2 第九区 剧照 NO.3 第九区 剧照 NO.4 第九区 剧照 NO.5 第九区 剧照 NO.6 第九区 剧照 NO.13 第九区 剧照 NO.14 第九区 剧照 NO.15 第九区 剧照 NO.16 第九区 剧照 NO.17 第九区 剧照 NO.18 第九区 剧照 NO.19 第九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15:02

详细剧情

1990年,一艘巨大的飞船出现在地球上空,人们惶恐不安,却又分外好奇。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等待,外星飞船始终没有动静。人类终于小心翼翼靠近它,强行走进舱内,结果发现了不计其数的外星人。他们形容丑陋,宛如虾子,而且健康状况极差,虚弱无力。原来这是一群来自外星的难民,他们最终被地球人接纳,并隔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片区域内生活,此地名为“第九区”。经过长达20年的繁衍,外星难民的数量扩张至180万之多,且和周边人类的矛盾冲突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类呼吁将“大虾”赶出地球。 MNU(列国同盟组织)经过磋商,决定将外星难民迁移到更为偏远的区域。MNU外星事务部门的特工威库斯(Sharlto Copley 饰)专门负责搬迁工作。威库斯在动员过程中傲慢随意,与当地居民冲突频频。最终,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外星人的神秘流体将其感染,威库斯慢慢变成了外星人的模样……©豆瓣

长篇影评

1 ) 对未知的恐惧让你变成怪物

关于电影,确实如同之前很多评论一样,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每个人看完电影之后都有自己的感悟,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高潮方式。不想提南非的种族歧视,不想讨论卡夫卡的《变形计》,也不想把大虾跟《卢旺达饭店》里的蟑螂联系在一起。整部电影看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男主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与他妻子的联系。 男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弱,胆怯,缺少气场,女主算是富家千金,但我觉得女主应该也不是精明强干的类型。可悲的是这种性格的人有一个高层领导岳父,没有气场的男主甚至得不到一起去工作的武装势力的配合,士兵都不想理他。电影的叙事方式不比《记忆碎片》、《十二猴子》高明多少,各种老套剧情一起上。然而第一次让我有印象的,是男主被感染后,看到自己变成外星人的手臂,他说的是我要见自己的妻子。整个故事背景好像没有交代男主丧父丧母,所以看到这一段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男主被转移,被研究,要被拿来做解剖。这种感觉应该是绝望加孤独,当整个世界都站在你的对立面,要拿你做实验。我不知道在你们最孤独,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会去找谁,男主从被抓到逃亡,一直试图与妻子取得联系。这种性格的人,在他生命中妻子意味着什么。又或者是那对外星人负责亲情戏份,男主负责爱情戏份。他抢了一部手机,被岳母接到电话被训斥一顿。逃亡对于男主这种性格和能力的男人来说,太困难了。妻子对他来说就像一线曙光,或许这也是支撑他以这种形态活下去的最大希望。最终他接到了妻子的一个电话,我以为他永远不会与妻子取得联系。然而让我失望的是,妻子言语之中已经对他放弃。 我突然觉得,在这种处境中,一个人能依靠的还有什么。他十三年的好朋友避而远之,后面一个类似他父母的人说我已经认为他死了,他的妻子也对他放弃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与所有人的意见相左。那种孤独感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我并不想再争什么对错,只想有一个人来理解我,支持我,然而,并没有。男主后来接到妻子的第二个电话,他说你不要放弃我,因为我没有放弃你,我还想像以前一样抱抱你。我不禁哂笑,身处劣势,焉能说出这番话,倘今日变异的是对方,这些话还可让人感动,如今说这些只让人觉得你蠢。这通电话也只是老丈人电话定位并活捉他拿来做实验的一个手段,这就不提了。 最后男主完全变异之后手里拿着的东西和妻子那边拿着的东西遥相呼应,这究竟是爱还是悲哀。

2 ) 异类与异族——《第九区》中的人性

为什么大部分科幻作品总是幻想两个星球战争的局势?包括《第九区》中人类与虫族的敌对。一个智慧文明对于另一个智慧文明的态度应该如何?无数的小说和电影都探讨过这个问题。

小说《三体》和安德系列给出了几个逻辑。
假设一个文明A在宇宙中发现了另一个文明B,B文明目前的发展水平低于A,但是进步速度惊人,可能会在几个世纪内超越A。那么A应该作出怎样的判断?
B星球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
我们暂且不谈善意的选项。假如它的倾向是恶意的,当它发展成熟超越A星的时候,A星面临的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那么,A星是否能够承受这个“假如”?这并不是吃西瓜还是吃苹果的问题,生死攸关。
退一步说,B星是善意的。比如安德系列中的那个猪猡星球。人类的一位教授研究了它们许多年,一向谨慎和友善,最后却遭到了开膛破腹的命运。是猪猡族残忍吗?并不是。原来它们的生命形态与人类不同,开膛之后可以实现由动物到植物的形态转换。它们只是希望通过这场人类概念中的“谋杀”来帮助教授实现“升华”。每个星球的生态状况和道德认知都无法预知,如何确定B星的善意不会对A星造成损害?

如果说各个文明有什么共通的地方,那么应该就是“逻辑”了。逻辑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础。而从逻辑上来说,我看不出A星还有别的任何选择。
摧毁或占领B星,这是逻辑上的必然。至于是否违背了道德?——这样的疑问,是基于何种道德的前提?A星的还是B星的?两个文明的道德衡量是否共通?如果不同,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

星际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从来就是逻辑命题,而不是道德命题。

但《第九区》有它特殊的地方。

我的一些朋友看完后,都对虫族炸飞人类的场面而大呼过瘾。为什么作为一个人类却选择了外星人的立场?
这里虫族和人类在语言上是可以沟通的,他们的行为和思考都符合我们的模式。看到虫族为死于生化实验的同伴哀悼,为回归家园的努力,对半人半虫主角的接受——我们忍不住感叹这些虫人真是比人还要像人。比人还要像人?好吧,不如说,它们就是人,除了虫子一般的外表——这就是为什么观众会对其产生认同感。

这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地球故事。
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殖民的比喻。人类对于虫族的行为都影射着历史上的暴行。为什么几百年前欧洲人可以对印第安人大肆杀戮?为什么德国人会对犹太人种族灭绝?为什么日本人会在中国犯下兽行?“猪猡”“虫子”等等是前者对后者的蔑称。正是因为对异族的非人类化处理——或者说对“异族”的“异类化”——才让他们杀戮起来可以残忍得心安理得。对于他们,这些跟杀一只狗和一头猪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辛德勒名单》中,作为一个德国商人的辛德勒为什么会保护犹太人?因为他在工厂里与工人有了沟通和接触,了解他们的背景,知道他们作为犹太人,首先是一个“人”。
一个文明与另一个文明,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它们和平相处的前提必定是互相了解对方,碰触到其中人性的那个部分。外表可以千差万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基于“人性”。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第九区》中的虫族根本就是人类而非异类。我们是根据自己的道德观情感观社会观创造了它们。这也是为什么比起那些政府军队,我们更偏向于虫族。因为在这个影片的描写中,我们没有看到前者人性的部分。

但是这种偏向何尝不是危险和狭隘的。
片子中几个政府官员为了几千万的利益要杀死男主的时候,恐怕大家都觉得义愤填膺吧?让我们换一个场景:我方的侦查员被敌方捕获,我们潜伏在敌军阵营的一个间谍被派遣执刑。如果不杀这个侦查员,他自己的身份就要暴露,那么全盘计划都会付诸一炬。杀还是不杀?
前者是为了金钱,后者是为了革命。前者为人不齿,后者却每每受到赞美。

是否只要动机够崇高,某部分人就可以夺取另一部分人的生命?
你是如何判断动机的崇高性?同理,你又怎么判断自己道德的正义性?
以此类推
某个人类被外星生物附体,必须杀掉才能拯救全人类,杀还是不杀?
某个村庄集体病毒,有感染周遭的危险,杀还是不杀?
某个民族低劣愚笨,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杀还是不杀?——很眼熟吧?纳粹诞生了。

如果我们可以对“牺牲一个人而有利于大部分人”这个事实让步,那么有一天,我们也能接受在所谓“正义”和“利益”的幌子下“牺牲一家人的利益”,“牺牲一个城市的利益”,“牺牲一个国家的利益”,“牺牲一个民族的利益”。
于是我们看到了纳粹,看到了侵华,看到了美伊战争。

我是和平主义者,因为我不相信绝对的正义,也不相信任何动机和名义下,一部分人可以杀戮另一部分人。
而我们之所以在观看《第九区》时乐于看到人类被炸得血肉横飞,不过是因为这个电影中人类的形象不符合我们的道德观和情感观罢了。我们把此处的虫族当作了人类,而把人类当作了异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死有余辜。

异族,可以沟通的种族,与我们有着共通的思维方式;异类,不可沟通的种族,行为思维模式不可预知。
我们对于前者的杀戮多出于贪婪野心或者误解。而对于后者,我认为多半出于自保。

假设一大早,你去前门拿报纸,忽然看到一个如《第九区》中虫人形象的生物向你飞扑而来。这时候你想起腰间还别着一把左轮手枪——你是否会选择拔枪射击?我知道我会的,哪怕它可能真的只是想给我一个拥抱。
人性是在生存本能上衍生发展的,所以它免不了贪婪而怯懦,对异族的防备和野心,以及对异类无法克制的恐惧。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

但人性迷人的地方是,在我们见过了许多丑恶之后,总还能发现一些温暖的东西。就像片子最后那朵钢铁玫瑰,虽然它是金属,且源自垃圾。但它毕竟是一朵玫瑰。





3 ) 对儿虾!对儿瞎!

看完这盘白灼虾半个多月了,最近身边儿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介绍,看了么?看了么,你丫到底看了么?我操,我又不是傻逼写影评的,我凭什么看呐?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看了,再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扯着脖子摇旗呐喊,仿佛谴责道德沦丧的精英找到了绿色和平组织。他们把血淋淋的人性又拎到干净的桌面上来回掰扯着,叨B着……我却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沮丧,越来越纠结。这个世界没电影可看了么?还是我没了人性,进化成了对儿虾。我只能,确实是只能,对这部片儿无甚感觉……

这部平庸电影忽然摇身变成探讨外星人社会结构,人类道德水准的研讨片儿了。估计连导演做梦都没想到,本来觉着就是一歪打正着,结果后来琢磨着自己说不定真是个天才,不然怎么这么多人都跟着捧臭脚?然后跟官网又搞出一残疾剧情的FAQ来圆谎。内个,您是打算出个电影周边么?畅销书,大虾公仔,九区猫粮一块上来。最可气的是一向明白事理的游戏迷也把对星际中虫族的感情及乌到这片儿中对儿虾身上了。

其实这片儿剧情结构仍旧是平平淡淡,主角后来吃里扒外也并不带有颠覆性,不过是一场黑色幽默,人类终于痛痛快快意淫一次,用M16缴了外星人的能量武器,关到难民营,配发点猫粮自生自灭。小平爷爷说过“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何况大虾们就飞船的牛b程度来看也不仅仅只是领先人类科技几百年那么简单。生产力呢?照这么拍下去地球人不强奸一下别的星球那就叫做未遂。

又至于人性,这片儿很有人性么?还是很没人性?还是人兽性兼顾?主角既不是良心发现,也不是集体主义精神大爆发。直到影片结束,也只是为了丫那张猥琐的脸和麻杆儿似的身段。何来人性?导演也明明在呼吁人性本恶。要说还不如《疯狗强尼》有人性,还不如《走着瞧》中的黑7有人性。

从这对儿虾片里看到《暴力街区》圈地运动,看到《变形金刚》唧唧咔咔,看到某些描写非洲第三世界的种族主义片儿。对儿虾们能直立蹦达,唧唧咕咕说着英语,除了长了一张绿豆蝇的脸盘儿。为什么不是活脱脱的人类?和非洲难民中东难民有异曲同工之妙。换汤不换药真能引起轰动么?

出于浮华,出于拼凑,出于讨巧,反正我的眼睛越来越浊了,到底哪儿值得众人捧的跟花儿似的?这片儿要有半点《迷雾》的功力,也不枉给个三星。


4 ) 外星苦儿流落地球寄居指南

“毁灭人类,占领地球”。OK,你肯定已经厌倦了那些奇形怪状的外星生命体造访地球的理由了,地球就那么惹人爱,不占领就不行吗?来地球的各式外星生命体难道都这么热爱战争,并且不喜欢打招呼就霎那间出现山呼海啸的折腾人类。当然,也有为和平而来的,也有低声下气请求收留的主儿。《第九区》无疑换了个让人类扬眉吐气的视角说事儿,谁说外星人一来地球就是强势入侵,作为弱势群体寄居在我们周围的实在也不少。


最大牌寄居者
代表影片:《超人》《变形金刚》
居住地:纽约,世界各地
生活状况:小康
与人类河蟹度:★★★
自律度:★★★

自己家里爆发战争最终闹得星球爆炸毁灭的超人,被父母在最后关头送到了地球。从此开始了自己在地球上的寄居生活。得益于氪星人与地球人几近相同的外貌,化身为记者的克拉克一直低调的隐藏在普通人类中间,时不时就冲进电话亭玩儿换装游戏,凭借一几无人能出其左右的氪星神力多次帮助地球人解除灾祸危机,化险为夷。如果说要从一众外星寄居者里找出一个楷模榜样,那非超人莫属了。
另一派大牌寄居者不光体现在名气上,同时直接也反映在身高体积上。他们就是来自赛博坦星球的智能机器人-变形金刚们,确切的说是汽车人与霸天虎。曾经和平发达的赛博坦是宇宙中智能硅基生命体的家园,但由于连年内战,两派死对头最终远走他乡,一次激烈的战斗后双双坠毁地球,所有的机器人们也进入了休眠状态。直到沉睡了几万年后才在火山爆发中醒来,同时继续开始在地球上作战,搞得我们星球鸡犬不宁,不过好在有汽车人帮忙才不至于太惨。第二集电影中的美国官员已经相当不满了,催促汽车人赶紧离开地球,想必一旦排外情绪被激起,恐怕电影版就该进入星球大战的时代了。


最萌寄居者
代表影片:《星际宝贝》《ET》
居住地:夏威夷,北加州
生活状况:中产偏上
与人类河蟹度:★★★★
自律度:★★★★

首先,《星际宝贝》中的外星小怪物史迪可并不是虾米可爱到萌的主儿,如此危险的家伙正是在流放中才偷偷跑到地球装成一只三孙子的小狗。不过话说回来,地球绝对是宇宙中一块上等的萌地,地球人个个都是怪蜀黍怪阿姨,来了就得萌,不然怎么能诱骗纯真的小朋友,激发其他们的怜悯之心收留你呢?
《ET》中的外星科学家显然也是神诣此道,只不过人家不管从外形条件还是到内心性情还都极度符合萌的审美观。一经现身就博得小朋友们的爱戴,不光小孩儿喜欢,就连家长们也是厚爱有加。如此具备萌点的外星访客可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捎带手还能帮帮你做做家务教训坏蛋。只可惜地球的成人世界不好玩儿,非要把人家逮回去,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取其辱的结果。


最浪漫寄居者
代表影片:《卫斯理之蓝血人》《天外情》
居住地:美国,威斯康辛州
生活状况:中产偏上
与人类河蟹度:★★★★
自律度:★★★★★


《蓝血人》中的方天涯跟弟弟又是为了躲避自己星球战乱和政治纷争而来到地球避难,不过在地球时间待得一久,不知不觉就沾染上了人类的不良习气。动感情算吗?估计在那些不食人间烟火崇尚高度理性的外星族群那儿确实是一种低等思维情绪。不过只要不影响自身功力就行,最终大战一场还是离开了寄居多年的地球返回母星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这才是大爱,只是别忘了在地球上还有一位感情暧昧的疑似男友,他叫卫斯理。
当然,外星寄居者们还可以跟地球人由产生感情到孕育后代。《天外情》中的寡妇詹妮•海登自从丈夫去世后整日郁郁寡欢,一直生活在对过去的怀念中。一日,一个纯真的外星人负伤来到詹妮家,并借她去世的丈夫斯格特遗留下来的头发细胞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原来外星人的宇宙飞船被无知的地球人当作陨石击落,掉在了威斯康辛州的荒野。见到外貌和丈夫斯格特几乎一摸一样的外星人,詹妮几次晕倒,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在同这位疑似外星老公一同前往飞船坠毁地的路上,两人暗生情愫,外星人也被这个善良的女子所感动,给了不能生育的她一个属于他们二人的孩子。不过鉴于这帮外星人总是在完成任务或者呆上一阵子就必然会回离开地球的情况,其实还是不赞成人类与外星人谈恋爱的,剩下一帮痴男怨女跟永远看不到自个儿亲爹亲娘的混血儿们,还真是造孽啊,想一想这情境还真跟当年知青返城丢下那些原配妻儿们的状况一样啊。

最捣乱寄居者
代表影片:《黑衣人》《火星叔叔马丁》《霹雳贝贝》《飞碟领航员》
居住地:美国,北京
生活状况:小康
与人类河蟹度:★★★
自律度:★★

是不是需要给入关的各类外星难民移民发个良民证呢?假若像《黑衣人》那样的情况发生,此举将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外星管理局也是这么做的,每一位入境地球的外星人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但即使如此,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是不怎么安生。贩卖私枪参与犯罪,一样儿都没落下,还动不动就搞些星际阴谋跟大危机威胁人类安全,绝对是一群不安分守己的捣乱分子,如要杜绝此类群体经常捅出篓子就必须加强管制。
不过善意捣乱跟恶意捣乱终究还是不同的。《火星叔叔马丁》就是例外,因为一起事故而不慎流落地球的他,跟记者蒂姆•欧哈利一家开始了长期的同居生活。这位人类记者为掩饰他的火星人身份,对外称他为马丁叔叔(英文中“马丁”和“火星人”发音相近)。尽管马丁叔叔长得和人类一样,并且说英文,但他有着很多火星人的特点,如他头后有着可伸缩的天线,能把自己隐身,能看透别人的心思,能遥指移物,由此产生种种问题和笑料,虽然在地球的日子里没少捣乱甚至闯出祸端,但这么一位外星老爷子实在是可爱可敬。小朋友的话,《霹雳贝贝》也是个爱捣乱的家伙。严格的讲,贝贝是个正经的地球人,但在出生时被注入了外星神力(也就是放电),因此也算半个小外星人了吧。正是这能放电的能力,没少给自己家人以及别人带来麻烦伤害,不能握手,必须时刻带着绝缘手套,生气了还喜欢电电别人。得亏最终外星人吸走了能力,如果万一长大后变得心术不正,那有多危险啊。而跟一艘外太空智能飞船建立了深厚友谊的David,成为《飞碟领航员》之后开始了一连串翱翔天际的冒险,麻烦也没少惹,还好乱子终能化解,未成大患。


最危险寄居者
代表影片:《极度空间》《进化危机》《异形大战铁血战士》《龙珠》
居住地:美国,南美,未知地域
生活状况:想过多差想过多好都由他们
与人类河蟹度:★
自律度:★

当你发现整个世界已经被来自外太空的邪恶蜥蜴人完全占领,别人却又无法察觉时,是不是会很绝望?《极度空间》就让这一切成为了现实。地球上早已充斥着大量伪装成人类的外星蜥蜴人,他们控制了政治,经济,信息传播等等一切命脉,只有当你带上一种特制的眼镜才能发觉真相,但同时也面临着随时会被灭口的危险。关键时刻必须明晰大是大非,斗争反抗在所难免,谁是主谁是客得有个说法。
不过遇到这种智能种族觊觎地球控制人类尚且还能说道论理,要是那些高等智能种族驾临地球玩寄居可就不是你我所想象那么轻松了。《进化危机》中的陨石坠落地球,带来了一种低等单细胞生物。不料其进化速度实在是快的惊人,短短几天时间就已构成自我一体的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应有尽有,开始逐步改造地球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那些危险系数极高的各式外星生物也开始入侵人类世界,多亏了几位科学家发现这批外星生物的致命弱点,用某品牌洗发水搞定异形们,不然地球非得易主不成,咱倒成了寄居者。
但是危险的主儿们依旧没消停,异形跟铁血战士这一对冤家还是时不时的喜欢来地球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不管谁赢了,我们都是输家”,这句电影宣传语简直太让人认同了,敢情人家俩掐架咱们做东道主的根本就是看客,甚至是猎物,拦也拦不住,能保命就不错了。只能期望老二位赶紧换地儿,放过俺们这些渺小的生灵到别的星球去继续折腾吧。
好在我们星球上还有赛亚人,那美克星人。不过《龙珠》里的诸位外星来客也没少惹是生非,要不是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邪恶的家伙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到地球。对于我们凡事讲求安全第一的地球俗人来说,孙悟空,短笛等等,跟他们的敌人的危险系数是一样的。起码在悟空还能变身人猿,短笛还是大魔王的时候,都是A+级危险寄居者。


最有爱兼神经质寄居者
代表影片:《K星异客》
居住地:美国某精神病院
生活状况:温饱线
与人类河蟹度:★★★
自律度:★★★★



Prot,一个看上去没什么特点的中年男子,某日突然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车站,当着众人的面说它来自另外一个星球:K-PAX。在被送入精神病院后,整日滔滔不绝地向病友和医生讲述自己在7000光年以外的K-PAX星球上的生活。他的描述是如此逼真生动、细致入微,令马克感到困惑,却给其他的精神病人带来希望。更奇妙的是,有些病人的病情竟在Prot的影响下有了好转,甚至连马克医生自己也觉得通过与Prot的接触,克服了自我怀疑,学会了向亲人表露内心的情感……当Prot声称将要返回K星的日子越来越近之时,人们却发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平日看来癫狂,神经质,乐观的家伙。电影中的人类依旧自以为是,冷暖自知,相对于Prot描述的那个K星世界,简直是黯然无光。这是一个几近于宗教符号的布道者与先知,尽管影片始终没有明确的交代其是否为一名真正的外星人,但是他确实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思考,改变与爱。
或许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种种与我们不同却又肝胆相照的寄居者们,而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又影响了我们多少呢?


http://ent.163.com/09/1126/22/5P317FVN00033TS6.html

5 ) 三年后,他们真会回来吗?

这部片子是星期五晚上,下课后去看的,所以看的是最后一场 周末的晚上,电影院坐满了人 看完后的感觉整个就是feel sad 第一次看一部电影想在那大叫“human fuck” 第一次觉得外星人真好,人类真混蛋 从一开场,看他们好像乞丐一样在贫民区一样的地方捡垃圾,找吃的 到后来看到human的军人杀他们,对他们的态度 再到后来Wikus变成异形的时候,human的态度,和外星人的态度 人类真是自私,相比较下外星人还比较义气 不知道,我有这么的想法,会不会被大家鄙视 但这部电影,整个让我有这种感觉 外星人也是人,人类也是人 居然还叫他们“prawn” ,反正我就是整个同情心泛滥的倒向外星人这边 2个小时的电影,感触挺大 这片子不单单是科幻片 更显露了人性 最后那个镜头,Wikus完全变成了一个外星人 手里还在制作给他wife的一朵用垃圾铁制出来玫瑰 孤独的身影站在垃圾堆上 我只想说:三年后,外星人他们真的会回来fix他吗? 希望promise是真的,希望外星人比人类有义气,有人性。 PS: 那对外星人父子真可爱,特别是那小孩,真是聪明的孩子

(11年前,刚出国没几年写得评论,最近断断续续有人又回复吐槽夹杂英文,看到提示后,只能说青少年时候的自己,装b被雷劈,哈哈哈,忽略那时候幼稚的我,写得啥玩意)在豆瓣黑历史,鞭打自己100遍

6 ) 战争中的记者

片子的开头是新闻,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用一种奇怪的嗅觉察觉到将会有一个大新闻,这这个隐隐约约的未知念头像冬天即将来临的大风一样,即使穿着厚重的大衣,你仍然能感觉到它在远远地调动你所有的细胞,告诉你——你必须向着危险的方向奔跑。
这个梳着整齐头发、挂着工牌的Wikus Van de Merwe,就像我所有乏味的采访对象一样,面对镜头、录音笔、甚至只是我的眼睛,都会紧张,谨小慎微,想要表现,说着那个组织让他说的话。
即使是在Alien Affaires工作,也不能让这个人酷起来。
恩,这就是大部分记者的生活,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
然而,事实证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有血有肉的,即使是一个穿着白衬衫、梳着小平头的无聊职员,在人性的挣扎之后,却闪出了超越灵魂的光。
影片不断切换采访对象,有的讲述事情经过,有的进行简单深刻的点评。这就是新闻,我想。
第一个切入飞碟的镜头,遥远,荒凉,黄沙漫天,一声辽远苍凉的非洲土著的呼喊,仿佛会扬起尘土的鼓点——29岁的导演Neill Blomkamp没有把飞碟降落在曼哈顿、华盛顿或者芝加哥,而是南非东北部的约翰内斯堡。
是,如果有一架飞碟,不论它降落在哪里,不论它意味着和平还是战争,我都会想方设法赶到现场。而且,它最好还是危险的。
我想想当时是什么要我开口说我一定要去XJ,又是什么在每次听到有危险的时候,让我血液燃烧,驱使自己出现在现场。那些危险的新闻事件好像一块磁石,拖拽着我的身体,瞬间吸到矛盾的核心。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神秘悬浮的飞碟里,装着的不是《独立日》中进攻地球的外星人,也不是《地球停转之日》中的拯救者,更不是《黑衣人》中可以变化身形打算融入人类社会的家伙,而是整整100万饥饿的不知何去何从的难民外星人。
它们在人类打开飞船的那一刹那,被突然照进的光线弄得惊慌失措。
政府把它们就地安置。District 9.铁丝网圈起来的贫民窟。
Non-human,政府这样称呼他们。到处都是Non-human不能进入的区域,20年的时间,让人类对这帮穷人失去了兴趣。没有救济,没有同情,没有好奇。它们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累赘。
最有趣的是,这两种生物学会了沟通,尽管永远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却能够听懂对方的语言。
于是有了Wikus与它们的对手戏。
记者的镜头一直跟进,这个伪善的政府人道主义者挨家挨户去敲门——这个星球上的政府都一样,一旦它让你做什么事,而又明明知道会触犯你的利益,它就尽其所能表现得人道起来——一个人接着一个、费尽唇舌地去解释,而不喜欢暴力。
Wikus在军人举起枪的时候大呼“不要开枪”叫人家放下,又在发现50个卵的时候笑着拔下那些输氧管道,说:“这样,它就会死了。”好像在玩什么恶作剧。
石子乱溅的爆炸、血肉模糊的血腥场面,这个镜头一直毫不畏惧地跟进。
我想起当时在XJ的时候,一听到哪里有SL,就立即跳起来,说“我要去”。那时候的自己好像不是自己。现在想想或许还是有点后怕的,在人们癫狂的呼喊声中跳上越野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不是在玩CS,在石块真正飞过来的时候,我连躲避都忘了。
还好,没什么危险。而那些有点惊魂的瞬间,似乎也并不能成为我以后怯懦的理由。
我有个学长兼同事现在在伊拉克。上次他回来的时候,我问他:“危险吗?你觉得害怕吗?”
他说:“没什么危险的,只是炸弹常常在窗户外面爆炸。”
我瞪大眼睛看着他。他,慢慢拿起杯子,喝了口水,说:“真没什么,不矫情。习惯了就好了。”
其实这个职业就是这样,它会让你更加渴望不平静,也会让你同时更加渴望宁静。
但是危险来临,它会给你自动上上发条,让你不由自主地运转起来,向着问题的核心奔去。
这个电影摄像机背后那个隐藏的记者,或许就是如此。像极了一个记者的目光。我一直想冲着摄像机后的记者呼喊:Well done!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平时工作那么乏味,你会更渴望亲历这样的镜头。这才是真正的记者的工作。
记得在离开XJ的那个饭局上,所有人都一脸疲惫,好像站着都能睡着。我旁边坐着的那个资深记者端着一杯菊花茶,说:“你别看现在这帮人都这副德行了,要是现在说哪里有个什么危险,这帮人恨不得各个眼神发亮,热血沸腾,都立刻站起来要去现场。”
这个人曾经只身一人去到最危险的地方,看到了不该看的场面。而他回来之后只是淡淡地形容了现场的情况,笑着说他看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会害怕,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做噩梦,但我知道,是有个东西在驱使着他,要他非这么做不可。
危险出现的那一刻,他想到的可能不是荣誉,不是勋章,而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正常的生理反应:我要去现场。
短短十几天,我在XJ跟素不相识的同事们结成的友谊,让我终生难忘。
他们写的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深度的分析,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所记住的,是那位认识才两天的老记者端着大相机还不能顾得自己安危的时候那一句“你别怕,我们一定会先保护你的安全”,是那个瘦瘦小小的同事拿着一根跟他一样高的长棍,自信微笑的那一句“你放心,我们能一定保护你的”,甚至只是名叫“月光”的那个K族大眼睛姑娘一声软软的 “你没事吧”。
没那么危险,没那么危险。
我能记住的,还有他们讲给我的救人的故事,还有街道上一个W族老爷爷送给我的馕。还有阳光下W族小姑娘对我的微笑。那些宁静的午后,那些好吃的葡萄。我都记下了,记下了。
记者不是泯灭人性,而是更能在混乱中挖掘到人性。
白人欺负黑人、黑人欺负外星人,外星人在最底层怀抱着最先进的武器,被欺负。
那些血肉横飞,尸体碎块沾到摄像机上的镜头,我都在想:好镜头。
那些Wikus打死一个大虾时颤抖的表情和声音,他的妻子哭泣的电话录音,我都在想:好故事。用我们外专的话来说:What a splendid story!
面对危险,面对混乱,甚至只是面对一个明星,你都必须激动,你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极大的热忱去记录这一切,但是同时你又不能过于激动,你不能混乱,不能害怕,因为你要用眼观察,用心思考。
于是这个Wikus终于在镜头前活了起来。他以前是死尸一般的小职员,但现在他是一只人类眼睛、一只大虾眼睛的半人半兽。
这就是记者连续跟拍的结果。人性的光终于在这个螺丝钉般无关紧要的男人身上显现出来,他的灵魂终于摆在了记者面前。
Wikus望着缓缓升起的飞船驾驶舱,那只变异了的眼睛,多么动人。那个微笑,多么真实。
那朵蓝色的铁皮小花,完完全全让我泪腺崩溃。
导演深知记者需要什么。
影片的最后,让Wikus拿出了妻子的照片,他说:“你看你看,我的妻子像不像天使。她就是我的天使,穿着白纱的天使……”这一串絮絮叨叨的发言原本与采访完全无关,而且显得没完没了。
如果我在采访的时候有个傻帽说了这样的话,我恨不得立即把这段删掉,可是,如果我真这么做了,我会恨我自己的。

7 ) 身份的焦虑,以及绽开金属玫瑰上若有若无的一丝甜味

有些路是不能回头的,变成异形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想到了这句话,然后再想想,尤其是想到片尾那朵金属制的玫瑰花时,便又想要将这话给抹去了……其实可能确有一条回头路,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就好像一切希望都只是过程,唯有在结果不明、目的未知的情况下才能存在;那些能够表现希望存在的电影,它们多半是好的,至少可以让人在允许任意泼洒可能性的联想中回味。

我和Neill Blomkamp并不熟,不知道9区还会有些什么新故事。约翰内斯堡本身是我极为向往的一个城市——我听很多人说南非极乱,黑人的性格极度凶残,但我并没有亲见:告诉我这些的这许多人,他们也并没有亲见,只是还有些没有亲见的人告诉了他们——少量的来源造成了广泛的印象。

那些来源是媒体,就像异形片以及父母、老师、书本、电影和音乐自小告诉我们的那样:外星人多半来者不善,丑恶的多半是邪恶的,陌生人多半不值得信赖,岳父的话多半要听……我们自以为见识太多,哪知我国特色的经验实用主义往往最容易迷蒙我们的双眼。无论是片中主角Wikus,还是座下观看影片的众生,对于自我自身于社会,无一例外存有一套成见般的认定:如果它不曾颠覆,那么我们大多可以享有愚钝的幸福;如果它被迫颠覆了,那只有警醒之后的无尽痛苦——《District9》中是这样,《1984》亦是这样,《夜访吸血鬼》如此,《变形记》也还是如此:几个杂乱的例子,无非是想阐明”我竟非我“的困惑。不管是无奈、被迫还是自愿,当你即将成为少数,被逐渐孤立在几个多数之外:在那过程中,脚踩边缘,被曾经鄙视的排斥,被曾经亲近的背叛,无论是人还是外星人,对所有生物的信任都殆尽,唯有力求自保的信念在支撑一具即使在哲学命题上也早已非我自身的躯体……想想那种心情,倒可以套用一句流行语来概括:这片子讲的真的不是异形,是寂寞。

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讲: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9区的内在,表现的恰是如此的焦虑:Wikus先生最初急于扮演一种合群的身份,甘为城管队长,带领武装小队组织搬迁工作。即使到感染脱逃之后,开上高科技动力装甲VS暴走之时,原来的面具也还留下小半张:不过,这个运气极好(也可以说是极坏)的人在事发74小时的那会儿多了一种新的认同,或者说是释怀——是幸运的事,因为这运气极好的人,开始逐渐习惯异形身份了。

另一方面,外星人也存有同样的焦虑。他们开着巨型的母舰,有着卓越的外星科技,却又不幸虎落平阳,沦落到贫民窟中任人宰割(这个形容放在片中实在太过恰当,除了被白人欺压外,当地的少数恶劣黑人还吃他们)。其中一些随波逐流,少数精英却时刻梦想着回归母舰,为此他们甘愿被人辱骂、凌辱甚至射杀,只要他们秘密维护着的计划仍在进行中,种族可以复兴,个体的死亡也无需畏惧。

再一方面,Wikus的岳父、MNU的佣兵们、9区的黑人帮派、主角的夫人……影片也试图表现他们的焦虑,或多或少:这些都是对画面内各个角色所做的诠释,在那些看上去杂乱又琐碎的细节上,焦虑的光芒就如电磁脉冲枪的发射一般闪耀,矛盾冲突蕴育在所有的种族、集团、民众和个体之间。整个约翰内斯堡的焦虑心情,就像那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巨大母舰,伴随着时刻不停的DV视角、新闻报告、事后采访和监视器记录一道,随电影胶片的转动摇摇欲坠着。

再稍谈谈9区的外在。特效部分,由于本身使用了如同《死亡录像》《苜蓿地》及《女巫布莱尔》那样的仿真伪记录片风格,就特别注意不去制造太过好莱坞化的火爆镜头。早期特效的亮点在对于蟑螂星人的糟糕生活的刻划上,点缀一些主角变形时拔指甲、掉牙等等很疼的镜头作为调剂;中期入侵MNU基地,外星脉冲枪的强力结合影片本身刻意营造的、故作真实的气氛,没有极度夸张的镜头,但却能让人耳目一新——基本上,就和玩《辐射2&3》时的感叹类似:火药武器果然是不敌电磁武器啊..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个个像气球一样血肉横飞,还让人觉得像在看新闻的感觉。除了主角的运气过好让人颇有微词之外(谁让他开启了主角模板呢..),紧张度和热血度皆是完美。后期机甲战让人有EVA错觉,或多或少会去联想到同步率之类的东西:机甲设计偏真实向,金属感和质感十足。可惜这里出现了一些应用上的Bugs;佣兵的装备在外观上很让人满意,但在实战效果和战术布置上却过于科幻和大片化了;机甲的能力也有前后矛盾之处(共有三处,但均可补完后再解释,这就不剧透了)……演技上,Sharlto Copley很值得一提,虽然是半路出家之人,但演出上却能配合9区本身的题材,表演出十分自然、真实的效果。全片的镜头基本围绕他展开,甚至可以说Wikus是本片的唯一主角:对于3天时间内的心理、身体、身份转变,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恰到好处。前期的企业齿轮酸味、发现身体变化后的黑色苦味,折臂断指之时的腥辣血味,看到电视中污蔑他与异形性交时的无言涩味,结尾目送外星人回归时的微微甜味……尽皆可从Sharlto利落到位的表情动作中品尝出来,尤其是,在影片末尾又闪回最初他即将从总部出发、拿出妻子照片那刻的甜蜜表情时:我竟觉得这已是完全的两个人了……当采访中说到”Wikus,在我的记忆中他已经死了“时,仿佛是瞬间替换了自身,生出一股余韵悠长的悲凉滋味:此刻片子已经无关科幻,只剩下对人世无常的感叹了。除此之外,Sharlto本人还是一部名为《Spoon》的片子的导演兼编剧,鉴于对9区的印象良好,此片大概也值得一看...^^

据说Peter Jackson允了三千万给Neill Blomkamp,请他尽管随意发挥。结果便是这部9区——票房和口碑大家也看到,估计Neill在开机时曾有的焦虑现时也统统去了散了没了。至于Wikus,如果真得如约等上整整三年,会否在他栖身的破屋后面种满亮闪闪的金属玫瑰呢?

倒也真期待看到这样的一圃花田。

8 ) 他者




对于《第九区》这样略有深度的电影,无需动不动就说到人性,不必一思考就追问到终极,这是一部科幻影片的无法承受之重。我们不如抛开思维的惰性,回到当下,说说眼前,少谈些主义,多研究点问题。

电影中,人类面对外星文明,最常见的就是表现出一种被迫害妄想狂,设定那些强横的外来生物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来毁灭地球的,而人类奋勇自卫,终于保得蓝色星球不灭;《第九区》里这种情形被逆反了,人类一变而为施虐狂,把那些星际难民当成蝼蚁,任意践踏、侮辱、杀害。应战顽抗表现了我们文明的自卑;而横暴施虐,则是表现了我们文明的傲慢。总之,面对外来者,人类总是难以保持平常心,总是焦虑的摇摆于两级,不能进行平和对话。

外星“大虾”们的文明级别显然比人类更高,高到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抹去人类文明,但他们来到地球后,却成了弱势群体。原来他们社会的组织形态类似蜂巢,到达地球的时候母蜂已经死亡,失去了主心骨,所有成员只是凭着本能活着,各自为政,难以组织成具有威慑力的团体,弄得虎落平川龙游浅水,任人奴役。故事舞台选在了约翰内斯堡,黑人的地盘,黑人在历史上曾经被贩卖被歧视被隔离,现在面对草根中的草根大虾们,却翻身农奴把歌唱,犹如印度种姓隔离制度里的“贱民”变成了婆罗门,来了个身份大转换,成了作威作福的的地头蛇,黑人们对待大虾,犹如当年白人对待黑人一样,尽显傲慢与偏见。片中,不难看出,“大虾”取代了“黑人”,“黑人”升级成了“白人”,而影片主角从“白人”变异成了“大虾”,三重身份的置换为影片提供了足够的戏剧张力。

最重要的身份转换发生在主角威库斯身上。威库斯靠着裙带关系担当大任,一开始很是得意,官腔十足。他对待外星难民是无关痛痒的,甚至是轻佻的,带着部队横冲直撞,强盗一样任意搜查房屋,任意杀戮,甚至把火烧外星人坯胎当烤爆米花,着实一副小人得志、草菅人命的流氓嘴脸。当他受到感染,上演变形记,“高等人”的身份逐渐丧失,终于成为大虾的一员,体验难民生活,不得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他亲眼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自豪感怎样发展成了文明的傲慢,甚至扭曲为文明的残暴,自认为高人(虾)一等的人类,喜欢安排他人的生活,充当临时上帝,面对他们认为的“低级文明”的大虾,政府要驱逐它们,黑人要吃他们进补,白人要肢解他们做实验,在地球上生活了二十年的大虾们根本没有享受到文明的雨露。――威库斯从天堂坠入地狱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变成“非人”后,他身上的人的劣根性被逐渐清除,倒是越来越有个“人样”了。――他顾念妻子,在逃亡中极力和妻子保持联系,表达对妻子挚热的爱,一心想回到妻子身边;他对红色高级大虾刚开始是利用,后来却发展为战友,产生了哥们义气,冒死促成大虾父子成功登上飞船。除了对人类文明的侵略性进行反思,影片还批判了资本的畸形扩张,为了研发外星武器赚钱,威库斯的岳父可以六亲不认,把女婿当成小白鼠来解剖实验,为了万恶的资本,人类对同类如同对待异类一般残酷,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痼疾,也是文明的严重隐忧。

《第九区》上映于2009年,剧中提到红虾父子会在三年后回来,也就是2012年,那是玛雅历中地球的毁灭年,如果玛雅人不幸而言中,人类漂流到外太空,成为寄居于别的星球的“他者”,会发生什么?不敢设想。

短评

“文明执法”的城管头头最后牺牲自己,单挑多名同类,帮助小贩逃跑。──豆友

4分钟前
  • snowinter
  • 力荐

转自韩寒:《第九区》是一部极好的外星题材电影,也叫《贫民窟的百万外星人》,它的出现使得食物链得以运转,白种人欺负黄种人,黄种人欺负黑种人(事实上是白种人直接欺负黑种人,黄种人则喜欢互相欺负),黑种人欺负外星人,外星人再欺负白种人。给9分。

5分钟前
  • 维舍斯✖卑鄙香波
  • 推荐

在“我们”眼中,“他们”总是异端,权利总是可以被侵害,只有当一天,“我”成为“他们”的一员,才能体会那份苦痛与自己曾经的残忍。

8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导演采用伪纪录片+新闻访谈风格拍摄,增强了带入感。故事本身有点类似于[汉江怪物]和[与狼共舞]。大部分观众在影片伊始就会被外星大虾的外貌恶心到,但随着剧情进展却逐渐生发出同情和怜悯感。在动作科幻的外壳下展现人性和探讨社会问题(种族隔离、少数族裔与主要人口的隔阂),很有想法。(8.5/10)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人家也只是想回家。

13分钟前
  • ░▒▓██
  • 力荐

可以拿回去吓小孩子了,不懂得爱人的人,都会变成异形哦!希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无比美丽且不会枯萎的金属玫瑰。

1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刚看完District 9 (第九区) 告诉我们两个道理:1.交流很重要,就算是跟外星人。2. 信任也是很重要的,就算是跟外星人。人类不要太自私且自以为是,外星人说一是一很守诺言的。

18分钟前
  • 小劳
  • 推荐

刚刚看完回来 导演是peter jackson不得不说~确实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大旗~~狗另类的故事引入的方法和拍摄手法新颖至极!!!!推荐另外! 感觉这是 peter jackson 有点怀旧他的 bad taste的那部电影的感觉!用新的手法 把丫以前的梦给圆了!

22分钟前
  • 力荐

外星人长得太难看了,有的镜头会让人反胃。。。尽管如此这片还是我看过最好的伪纪录片之一,人类对外星人的态度正是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26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以为外星人够丑陋了,结果最丑陋的还是人类。 用科幻讲述人性之恶,可惜伪记录片的形式无法一贯到底。估计这是史上最反胃的科幻电影了吧... (还是更喜欢导演今年的Chappie啊!)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让《变形金刚》看起来像一部迪士尼电影

3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full of irony讽刺媒体 讽刺政客 讽刺种族歧视 讽刺人性(不过也有赞扬的一面)纪录片的风格让人信以为真

34分钟前
  • pəteto
  • 力荐

冷笑话:1. “老板,有没有D9?”“有啊,左边都是D9。”“不是,我是问District 9”“哦,那个没有D9的,只有D5的”。2. “老板,你这个第九区是几区的?”“二区。”

35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还行

科幻成份并不多。其实是个讲人性,讲种族的片子。嗯,我是这么认为的。

40分钟前
  • 卡特兰
  • 推荐

伪纪录片的风格我非常喜欢,前半部分很好,不论是剪辑、表演、节奏都控制得相当精准,后半部分倒是秀的成分多了起来,感觉就是乱打一通,失去了前半部分那种伪真实带来的震撼力量。后半段的说教意味也颇浓,镜头中明显有强加导演观点的意思,和影片整体风格不是很搭。

43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初看完,震惊不已,缓过来之后,回味无穷

46分钟前
  • doulao
  • 力荐

http://www.d-9.com/ 或者 http://www.district9movie.com/它的官方网站做得非常有意思 里面有这很多周边资料带你了解 district 9 的世界观比如有视频介绍 外星人是雌雄同体的 甚至还能下载到一份泄露的政府秘密文件

49分钟前
  • 彼岸的尘土
  • 力荐

刷新认识,意外惊喜。“2009年度十佳”提前锁定四部——《星际迷航》《飞屋环游记》《海盗电台》&《第九区》。 “让这个夏天大多数好莱坞大片颜面无存的电影!” “事实证明,科幻片不必明星云集,不必超多预算,不必视觉吸引,不必是彻底的娱乐。“ 啦啦啦…

5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要博爱!要博爱!第一次看科幻片,为人类被炸死而感到大快我心。

54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外星人电影的新一篇章。史诗。史蒂芬后继有人。豆瓣评星不够打。

58分钟前
  • 大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