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肯·琼斯的时间游戏
“你在等一列火车,火车会带你去很远的地方,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但不能确定火车将带你去向何方,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如同《武侠》会让人想起《剑雨》,《源代码》一出现,许多人就惊呼它跟《盗梦空间》有相似之处。除了点题的火车和苦命的爱情,两部电影都在跟时间赛跑。《盗梦空间》拆成了几层梦境,而《源代码》则让杰克不停挂掉。《盗梦空间》不允许失败,上一层失败了只能再往下一层,而《源代码》是屡败屡试,折磨人的神经跟意志。先不说紧迫感,为了让观众喜欢上这个痛苦故事,邓肯·琼斯特地加上了一个温情结局,争议便随之而来。
作为一部硬科幻(Hard SF,相对于软科幻,强调作品中科学细节和科学细节的合理性),《源代码》却很容易让观众看出硬伤。电影的源头是源代码技术的利用,也就是数据源模拟世界,不断重现那致命的八分钟。先不说上尉如何调动其他人的记忆,甚至于脱离了火车这一载体。越到后面,影片越来越偏向于制造一个完美的平行世界。而在此之前,有多个平行世界被强行中止——即上尉死去或者八分钟结束。
当上尉成功解除爆炸危机,八分钟一过,古德温关闭了生命系统。如果服从硬科幻的设定,此时,那个销魂的、被定格的吻一结束,火车里的上尉便会魂飞魄散。结果,《源代码》给出了不可思议的结局,上尉的人格思想依然植入在历史老师身上。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果千禧蛋前的场景是真实的,古德温收到短信也是真实的,那么在火车爆炸案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上尉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呢,答案就是一个平行世界已经被打开。显然在这里,《源代码》的设定发生了改变,它从一个严肃的、基于科学理论的科幻话题,突然跳跃到了一个what if的文艺片抉择。如果时间可以倒转,如果有另一种结局可能……
关于抢搭火车的编剧路数,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在《机遇之歌》里就给出了三种答案。人们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部软得不能再软的科幻,近乎在探讨人的命运本身罢了。由于电影本质上就是造假魔术,无论借助文本还是剪辑,电影导演都可以肆意地进行时间游戏。后来,德国的汤姆·提克威致敬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出了更加通俗流行的《罗拉快跑》。被忽视的细节引发了蝴蝶效应,它们不断改变着人物的命运。一直到2009年比利时的《无名先生》,从信鸽迷乱到蝴蝶效应,从耗散理论到平行世界,从单向时间到多维空间,从宇宙的膨胀、塌缩和混沌到一个人的命运、家庭和爱情,文艺片导演总是千方百计去折磨剧中人物,最后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局,很难完美,以说明人之一生,何等艰难。
与欧洲人不同,在好莱坞,经典的《回到未来》系列,引发热议、多结局的《蝴蝶效应》,它们都会阐述这样一个事实:当人物千方百计想去改变或者扭转某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所有这些想要改变那起事件的条件,恰恰又会制造出难以控制的一些后果。最终结局便是,原先的东西无可避免会发生,再不然,不计后果的盲动会引发灾难性的报复。《源代码》的起止设定很容易让人想到早些年的《时间机器》和《时空线索》,它们同样是回到过去某一段时间,试图挽回已然发生的事实,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宣扬美式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后两部电影会牺牲一些东西,避免出现两个主人公,以免太过跳跃,产生平行世界,毕竟影片故事还是架构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而不是架空了事,听之任之。但《源代码》给出了一个大团圆,所有人都很好。
严格说来,《源代码》和导演前作《月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硬科幻。场景选择上多有一系列的封闭空间,节约制作成本。尽管喜好研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然而邓肯·琼斯并没有在科幻点上太过深入,他浅尝即止。表现在《源代码》里,所谓的数据源模拟世界也是一笔带过,没人知道上尉和历史老师怎么完成对接,然后杰克开始了疯狂的穿越,像愤怒的小鸟一样,一次次被发射弹出。作为创作者,邓肯·琼斯是聪明的,他用较少的钱完成了科幻题材,对科幻迷来说,邓肯·琼斯又是偷懒的,他拿了概念,却表现得缺乏技术含量,甚至还出现了剧情的大漏洞,世界观出了问题。
且不提《死亡幻觉》,《源代码》的结局问题在2009年的《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能找到答案,这部英国出产的小成本硬科幻拍得很精,而且剧中人物便是科幻迷,酷爱研究时间旅行,绝对的技术宅。与之相比,《源代码》的优势也特别明显,它是设定硬,但故事软。影片故事被浇注了男女的爱情、父子的亲情以及其他东西,包括闪现的幻觉记忆(Deja-vu),通俗易懂。
也难怪有人说,当许多小年轻为什么是真正的摇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却忽视了,由于时代的不同,摇滚永远不可能是同一样东西。至于什么是科幻片,当阿罗诺夫斯基的《珍爱泉源》都带着科幻色彩出现,这年头,披科幻外衣的科幻片实在太多了点。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它会同时兼有软与硬的特征,虽说这么做好像是降了格调,但无形中又让普通观众多了探讨问题的可能,走近了科幻本身。
邓肯·琼斯没有创造一个新天地,他只是小修小补,无意中还被看出了身手破绽。那么,热量过剩的情感和冰冷有余的科幻是否真有冲突?有评论人士大度地说,一部科幻片能带给观众精微冷静的思考,让观众被故事所震撼,而不是诧然失笑,那么无论是软还是硬,它都应该就是成功的,自有其价值所在。且先不说《源代码》将来能有何等位次,至少,它的制作模式让好莱坞看到了新的希望。【外滩画报】
(感谢马达、桃姐、罗棱……等朋友)
2 ) 首先要放弃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
故事非常完整,基本没有显而易见的bug,但是首先需要给自己换换脑子,放弃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称呼:
1.没有所谓“现实世界”,每次Source Code系统的启动,都创造出一个平行宇宙;
2.平行宇宙之间,除了Colter的意识可以发生“穿越”而始终保持之外,无法发生任何形式的关联;
3.如果平行宇宙的概念不好理解的话,试图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角度去看待一个Word文件,平行宇宙的产生类似于Ctrl+V后,对新产生的Word的内容作了编辑,编辑的任何结果,对原文件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任何一个Ctrl+V后的文件,编辑的内容也都各不相干;
4.每一个平行宇宙都从Sean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分裂出来——爆炸尚未发生的那天早上的七点四十分,Goodwin此时还没上班;
5.故事里所有的平行宇宙,除了最后一个之外,都发生了爆炸案,只有最后一个,由于Colter的努力,炸弹没有被引爆。在这个世界里,Goodwin上班时收到的短信正是Colter制伏坏蛋后,在上层车厢发出的。并不存在跨越平行宇宙的短信;
6.Sean的物理死亡,才能导致Colter的意识“穿越”返回;
7.如果Colter不管别人的死活,从中途下车再也不返回,是否会导致Source Code系统无法回收其意识呢?故事没有明确,但从瘸子的话语中推测,有这个可能。当然,如果Sean不在集中精力追查坏蛋,带来的后果同样是——Source Code系统失去价值,瘸子的努力被浪费。所以,瘸子才会对Colter紧逼威胁加欺骗;
8.“Sean”其人,在故事中所描述的时间点后从未存在过,存在的只有他的肉身与Colter的灵魂结合的产物。
9.在最后一个平行宇宙里,Colter面对Cloud Gate时,映射出来的脸部并不清楚。从逻辑上来说,应该看到的是Sean的脸庞,但Colter并未表现出任何不适。可能的解释:a.Colter完成了新的自我认知,接受了这张新脸;b.倒影同时也是一种意识的映射。但显然,如果此刻你问他一句中学历史问题,Sean是肯定答不出的。为他在这个世界的谋生问题发愁啊!
10.每个平行宇宙在Colter意识被回收后就消失了么?当然不,它还会继续存在,但随着“Sean”的死,它对第一个世界已没有任何意义;
11.每次“穿越”发生时,Colter都能够看到Cloud Gate以及一些其他平行宇宙的场景,如何解释呢?——穿越发生的副作用!
12.Source的意思更偏重于“源头”,而不是“来源”,差别很小,但很微妙。尤其是对于程序员来说。我承认开始时我一直想的就是代码层面上的那个Source Code……
13.最后一个平行宇宙中,有两个Colter存在:一个是以Sean的躯壳存在的,一个是躺在生命维持装置中的半截身子。这个事实可能会造成什么后续故事吗?
看片过程中,没有一次想到David Bowie,这儿子导演当的是相当成功!
3 ) 以前的穿越弱爆了
《源代码》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当你越多占用关于这部电影有知的部分,就会发现更多的未知领域被揭开,深入思考下去,会有更多的假设和悖论蔓延开来,由此影片情节的缘起、走向和隐喻对于不同的受众来说就有了N多种可能性,于是在一起观看了《源代码》的人,对于影片可能会获得完全不同的情节复盘结果。
这一点上《源代码》很像《盗梦空间》,都是让人很有讨论欲的电影,而且《源代码》在情节的发散性上走得更远,这主要是因为《盗梦空间》的设定做得很严密,影片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述盗梦和植入的原理,而《源代码》的设定则简单得多,只用了一句话来解释source code的运作原理,更深层次的演变都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自己完善起来的。打个比方,这就像围棋一样,在各种棋类游戏中围棋的规则是最简单的,就是圈地取子,但也正因为这个规则简单,围棋才成为变数最多、战术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不仅仅是《盗梦空间》,《源代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子,如《黑客帝国》、《蝴蝶效应》、《回到未来》、《月光宝盒》等等,这里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穿越。今年四月广电总局对国内的穿越类影视作品下了禁令,不再允许这种“混淆历史观”的东西占据广大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浸淫,中国观众对于穿越概念已经没有任何的接受门槛了。因此由穿越开始深入《源代码》的世界观内核,对于即使是不熟悉这种时空修补式的好莱坞叙事模式的观众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这个穿越与以往的肉体穿越不同,它是一种意识穿越,当男主角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人的脸时,这的穿越设置还具有了身份认同这一传统戏剧母题的意味。这个观影的愉悦和透明感一直会延续到主人公柯尔特最后一次穿越并与克里斯蒂娜深情拥吻等待死亡降临那一刻……而这个我们惯性思维中情节的终点其实是影片终极设定的一个开始,在关闭了时空之门后,8分钟的源代码世界变成了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平行世界。这个情节反转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以至于很多人不会明白柯尔特最后打给古德温的那个电话实际上是在源代码世界发生的事,而这个场景会成为最终理解全片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其实平行世界也不是《源代码》玩出来的新概念,在JJ·艾伯拉姆斯的电视剧《危机边缘》中,从第三季开始就一直在构建这个与现实世界1:1的平行世界的概念,而且对于两个世界间的游走和互动都有很翔实的设定。所以说《源代码》除去那个核心概念,其实玩的还是老套路,但胜在对原有元素的重新包装、融合和创新,邓肯·琼斯用强大的情节逻辑和全局掌控力构建了一个多棱镜叙事模式,对简单的穿越情节模式是一个全面的超越。在电影院是看的第二遍《源代码》,也更加惊叹于影片丰富的细节铺排系统,这是一部每看一遍都能获得新认知的电影。
4 ) 一个人的电影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在月球能源基地里工作的山姆,还是在开往芝加哥城际列车的科特上尉,在邓肯·琼斯的安排下,他们都置身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确切说,他们也都不属于自己。这就有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怀疑却与日俱增,从末世论到智能机器的神话,本质上,它们都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体现。
有人强调说,抛开低成本制作等优势不谈,邓肯·琼斯的科幻作品都在讨论人本主义,而不是科学技术。不管生存还是毁灭,复制还是源代码,人的意念想法能改变一切。所以,源代码系统不会是《源代码》要讨论的重点,影片要讲的,还是人之常情。除了被硬摊的找凶手任务,上尉邂逅克里斯蒂娜,打动古德温,跟父亲通话和解到救下了一车所有人,这些都跟硬科幻毫无关系,而是跟“人”有关。
博士说,源代码系统只是时空复制,八分钟时间一过,自动重启。听起来,这好像不带存档的RPG游戏,然而从第三次穿越开始,八分钟时间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上尉下了车,还揍了人,结果火车依然爆炸。后面几次穿越,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爆炸时间不断改变,上尉的自我世界也开始坍塌瓦解。很显然,博士骗了所有人,甚至可能包括他自己。毕竟,源代码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熟的研发系统。所以,如果要解决《源代码》的漏洞百出,那么只有一条路,影片就是制造多个平行世界,随便可以被掐掉。
如果不讨论平行世界,单纯从电影角度来说,《源代码》并没有给出太多亮点。尽管不比《月球》的拮据预算,但相同的镜头段落,特效就那爆炸场面,一次换个机位角度。看来看去,影片也就是几节车厢、几个封闭空间的室内戏。要说找凶手,镜头早就给了主动提示,还带特写,很多观众就猜到是那家伙,包括丢东西啥的,都是老桥段。后来上尉没说上几句话,他就夺泪而出,实在不是什么狠角色。因此,《源代码》并没有什么终极BOSS,它的矛盾就是上尉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如何分辨真与假。也难怪有人说,在这点上,《源代码》就是缩水版的《盗梦空间》,它们都在玩时间游戏,主人公分不清是在哪一个空间。只是相对《盗梦空间》,《源代码》的八分钟总是不紧不慢,没有紧迫感。相反,对观众冲击最大的是上尉一次次死去。那种感觉,好比有人拿着锤子往你头上砸,活生生的虐杀——杀死自己的滋味不好受啊。
即便是电影的结局,《源代码》也有点属于弘扬主旋律,大谈真善美。少有批判,只说感情。车内众人开怀大笑,一个甜蜜的、被定格的吻。邓肯·琼斯是如此相信人,更希望他们都以美好体面的方式结束。他这种过分强调人本主义,却也导致了一个巨大漏洞,那就是,无论上尉怎么穿越,怎么去寻求最好结局,愣是有个最可怜的人被丢在无尽的虚空里,他就是历史老师。即便所有人都完好无损,下了火车,然而,历史老师人间蒸发了,他的意识被上尉侵占。
《源代码》的剧本初衷是这样子,因为现实世界的不完美(火车爆炸和恐怖袭击),一伙人决心改变这起事件结果,结果他们创造出了多个平行世界。比起时间旅行的诸多限制,穿梭于平行世界显然要简单一些。每个平行世界都有不同走向,这就有如RPG游戏的多结局。好的、坏的、一般的、完美的……这其中,上尉和克里斯蒂娜在千禧蛋前的世界是完美的,于是,它就是一个完美结局。这种多结局不同于《蝴蝶效应》的多结局,那边还要遵循时间旅行的定律,一个细微的改变会导致更大的改变,直至无可挽回。只是说到前面提及的历史老师漏洞,平行世界虽然是独立存在,然而它们也有相互的扰动。上尉到底是怎么进入历史老师的意识,这只能是无解难题了。
好在,多数观众都不会去理会平行世界,咀嚼理论总是不如视觉冲击来得直接。一个吻,一个爆炸,它们比任何理论都要有吸引力。在我看来,《源代码》和《月球》是相似的,一个人在意识情感的驱动下,努力去寻找真相,无论完美还是残酷,他们都在制造“一个人的电影”。难怪也有好莱坞幕后大老板感慨说,当他们耗资几百万,去陪疯子导演们为一个场景烧金砸钱,这边的邓肯·琼斯已经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出来了。物美价廉,诸多反响。这才是真真正正,一个人的电影。【国际先驱导报】
5 ) 如果生命还剩最后一分钟你会
原谅我没有看到这部电影里面的科学还有惊悚,现在矗立在我脑海里面的还是那一句“如果你知道生命还剩最后一分钟你会”以及之后的126美元的停止的世人的笑颜还有湿润的吻。
美国式英雄的画面: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选择的是拯救世界、忍着泪水给爸爸打一个虚假的电话,问一句“先生,您最近如何”、打赌谐星不能逗笑全车厢的人于是被激将的谐星卖力地把全车的人都转过来朝着他笑、吻自己反反复复醒来后看见的女孩。
让我哭的是,世界停在了如此美妙的一秒钟。
那么多的悲伤、急躁、不安,来自商人的金融危机、来自大学生马上要进行的心理学考试、来自端咖啡的女士急匆匆的生活、来自列车员日复一日的工作、来自喜剧演员的愤世嫉俗,每个人都有自己前一秒在担忧、消极看待的事情,但是在最后一分钟他们停在了关于名字的笑话,他们转过身,俯下身,全部笑脸盈盈的看着说笑话的人。
“我听了你的建议”的女孩,终于等到了“全新的”历史老师的coffe date,还有“again”的一吻。
那幅画面突然就对现在的我惹泪了。
世界那么多需要面对的悲伤和压力,但是“everything will be ok”。
这个时候哭花的我却很尴尬的被寝室同学问怎么哭了,我说电影好感人唷,她却发自肺腑的表示疑问,不知道是否算是冷嘲热讽:有这么激动吗。
她永远不懂,她知道的世界和我知道不一样,分数以及循规蹈矩、世人眼中的成功。
所以哪怕住了快要四年,我们也不是好朋友,所以那么多人想要气场相符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不过我庆幸我有这样的泪腺、这样的感情、这样被惹泪的神经。
我也庆幸我有的是这样思维和看待世界的角度。
每当遇见我瞬间想要永远留下的片刻,我都会问自己:要是永远停在这一刻,你愿意吗。
可是常常我的选择都是:尽管这一刻足够美好,但是我还是不想让它永远停下来。
现在看来,我是多么的不知足,我选择不停留只是因为觉得以后还有更好的,better and best,可是哪里有什么best,有时候把握的美好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就好像原来觉得没有现实意义的相互喜欢就是最该摒弃的,可是现在才发现如果已经有了前提那就已经值得珍惜了。
总是在失去后才觉得知足,我懂这个道理,却常常被它牵绊。想起机场回来的晚霞,紫色混杂着粉色,还有金盏菊的味道;想起无数个傍晚时分,生活气息浓郁的时刻,稀松平常却在失去后变得可贵起来。通宵的杀人游戏,还有现在枕边的娃娃。这才是mama的味道的香水。
所以这是巨蟹的悲剧吗,不是我们没有拥有过,而是在拥有的时候我们从未有所意识,所以别对巨蟹做的事情是:别先爱上他们。
最后一分钟的世界,我希望快要停留的时候,有一个人。
他会让我觉得就停在这里吧,不要再走了,我停下来了,一直。
6 ) 小成本软科幻人性伦理片——依然是邓肯琼斯的风格
其实我是看到导演才有兴趣滚进电影院的。邓肯琼斯的第一部作品《Moon》是我某学期电影课的考试影片,当年那片主打人性的论文给我混了个不错的成绩,也让我记住了这位主打小成本软科幻的导演。影院外贴的宣传海报上赫然的“硬科幻”让我很不舒服,其实内心预想的这部应该还是以人性为主线的软科幻,当然九十分钟的影片印证了我的想法。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不由得与《Moon》作着对比,其实两个片子的整体感觉基本上是相似的:一个不明真相的男主角,一个很Care的Assistant,一个封闭的环境和几个有限的场景。这些特点保证了它的小成本,但一样不妨碍导演在其中把剧情铺开和把内涵深入下去。影片的基本主线是一个前美军飞行员上尉(此处后详),参加了一个叫做Source Code的项目,进入历史老师肖恩的生命最后8分钟,在一起火车爆炸案发生前要为警方查出案犯以防止其作进一步的破坏。飞行员“穿越”了很多次,最后查出了案犯,但也知道了Source Code计划的真相(此处存疑),最后在Mission Accomplished的时候要求不穿越回来,享受生命最后8分钟。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是没穿越回来,但生命不是8分钟。。。大概情节就是这样,但影片的内涵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是一些我个人认为的亮点
首先是一次次的“穿越”,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游戏读档,相信游戏(特别是开放式RPG比如辐射比如杀出重围)玩得比较多的人应该有同感。影片的带入感很好,坐在电影院里就像坐在大型游戏模拟舱(吐槽一句万达的冷气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密封舱里的飞行员),每次任务失败就读档然后想尽各种办法完成任务,顺便解决一下支线的亲情爱情任务= =这也是个人认为本片在叙事模式上超越《Moon》的地方,如果说《Moon》是在月球上轻轻跳一跳不小心发现地下有玄机的话,那么本片就是一个游戏玩家打游戏却发现这货真的是游戏吗。
虽然说紧凑而有带入感的剧情适合科幻片,但以这种方式不一定能拍出好科幻片,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的软科幻片,更不一定能拍出令人深思的好的软科幻片。其实关键不是剧情不是画面不是明星不是尺度,关键是有没有人情味,装13点说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Moon》里面整个地球都Ignore月球上克隆人的生命,但是还好有个永远不愿看到主角受伤害的机器人。本来最冰冷的机器却成了影片中最温暖的角色,后工业时代把机器变成了人的同时把人变成了机器,荒谬的反差。本片中依然不能缺少人性的色彩,古德温上尉就是那个care的角色。当所有人都把飞行员当作是计划的工具在使用的时候,飞行员在古德温MM的眼中却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暂且这么定义吧),他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世界。但是除了古德温,谁会重视这个呢?博士,还有计划的其他参与者最多会认为他们能让飞行员从死亡的命运里摆脱然后用半截身子四分之三个大脑继续报效祖国已经是对他最大的仁慈了,至于其他的,就是一切按照他们的安排来了。但不好意思,人不是实验用的小白鼠,就算躯体剩的不多但精神依然是完整的,这一点也决定了各种关于记忆移植或者改变肉体的科幻片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点——大脑的完整性。古德温的职责本来是跟飞行员演戏和布置任务的,但她的良心,或者就是说人性吧让她尊重了飞行员的意见,最后她按下停止按钮的瞬间也是最感动我的时候。如同《Moon》的男主一样(最开始出现的男主),飞行员本身也是人性的一大载体,他的人性除了亲情爱情,更多的还有一种对他人负责人的态度。他找到了案犯,但没有解除炸弹,虽然Source Code计划的目的已然达到,但就算自己知道这是过去的记忆现实也许不能再改变了,他也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要让火车上的人和芝加哥的市民得救(正如同一个真正的玩家不止需要一个Good End,他们需要Perfect)。对那些素不相识人生交集只有数个8分钟的人负责的态度,也正反映出现实里的某些功利主义者的嘴脸:口口声声说自己care自己博爱,但实际上要么是为了所谓集体而牺牲掉一部分人,要么就是借着所谓救世主的外衣为自己谋取利益(博士在找到案犯之后向国防部要更多经费的样子,呵呵)。本片的人性色彩依然是通过反差得到了体现。
说到人性就不能不说到伦理,《Moon》中主要讨论了克隆人的人权问题,而本片可以理解为植物人的人权问题。浅挖一下的话导演还是在
提问:当一个正常人失去了正常的肉体以后,他是否还是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尊重人权,尊重的是什么“人”的权利?本片中的飞行员身负重伤,只有大脑还剩部分功能,但依然可以产生完整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机器维持生命体征,以便为了利用其机体特殊性参与Source Code计划,这是在把飞行员当作一个什么来审视?小白鼠,还是精神植入机器?我个人更倾向于把飞行员当作了一个人肉电脑,然后让他在这台电脑里完成游戏目标,虽然这个游戏非常的……Realistic。案犯找到之后博士让手下把飞行员的记忆格式化,准备日后的其他任务,这与把一个游戏玩通关了删了换下一个有什么区别呢?(作为Source Code计划的第一个参与者,飞行员是由于战争导致了植物人态,但是谁能保证这个计划以后的参与者本身的记忆不会被重写呢?也许这个飞行员在做以后的任务的时候自己就被设定了一个更有利于做任务而不是调查自己身世的身份。如果想到这一点的话也不难联想起黑客帝国里的设定。)不错,最大的区别就是,玩家飞行员就是主机,而怎么玩,玩什么是由对他来说类似于上帝一样的人决定的,而且在决定的时候丝毫不会考虑玩家的感受。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思想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西方的人权体系里公民的思想自由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问题就在这里,当一个人的肉体unavailable了以后,他的精神自由还应不应该得到尊重。现在的科技也许做不到跳过肉体直接支配精神的程度,但以后呢?导演在片中渗透了他的精神思想自由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应该得到尊重的伦理观,对此我深表赞同。
最后说到软科幻的科幻这块,很多人说最后停在那一吻上就够了,但个人认为本片的结局的这种设定却大大增加了本片的思考空间。如果那一吻过后,一切结束,那么我的理解是这部片子可以被看作是科学片:飞行员的躯体和火车爆炸遇难者肖恩的遗体放在一起,两人的大脑用设备相连,用飞行员去操纵肖恩最后8分钟的生命。最后任务完成了,仪器关掉了,大家吃吃喝喝洗洗睡了。这样绝对不会牵涉到什么平行世界的问题。但结局的设定决定了本片是科幻片而不是科学片,如果用平行世界理论来解释的话飞行员每一次”穿越“都构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如果不用平行世界理论的话飞行员最后一次”穿越“时Source Code计划不小心成了时光机+精神植入机,飞行员作为肖恩回到了过去并且改变了一切,但这样暴力修改历史必然会有”祖母悖论“的出现。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还是平行世界理论更加靠谱。但是导演并没有交待本片是什么理论,只是抛出了一个结尾让观众自己猜想,而且直到结尾才让观众如梦方醒:凹,这个还是平行世界一刚= =大大增加了电影的嚼头。片中博士对飞行员说过:We are not changing the past, we are making the future.如果在那一吻结束,博士的这句话就是对的。但结局证明了,男主通过改变过去拯救了未来,也证明了博士这句话的错误。是博士真的不知道Source Code计划会导致平行世界,还是他有意欺骗飞行员以便让他专心工作不拉着MM私奔在平行世界里没羞没臊地生活下去,此处不得而知。但最后飞行员的确做到了,在那个世界里古德温也没有因为犯纪而受罚,一切有人性的角色都得到了Happy Ending,积极健康向上的结局有利于社会和谐= =
说来惭愧,第一次知道这片还是在暑假看到影院的预告片,当时有预感是神作,看完表示的确是这样。《源代码》可以说是大陆院线引进的少有的剧情深度内涵兼具的佳片,虽然说比北美晚了5个月,但好歹还是表明了广电总局的同志们还是偶尔有些水平的。。。
本人在豆瓣的第二篇影评,就这样了。
7 ) 对电影最后数分钟以及源代码系统的理解
以下内容提出一种我看完电影后的假设且已完全剧透:
基本介绍,
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
肖恩范翠思: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者
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的人
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穿越点旁边
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
在电影中可见的穿越一共九次,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身份,然后列车爆炸
第二次:找到了炸弹,自称保安要求车厢内众人关闭电子设备,然后列车爆炸
第三次:跟踪一个中途下车的人,并且把克里斯蒂娜带下了车,列车爆炸,最后在打斗中掉落铁轨,被火车撞死
第四次:偷手枪被抓,被铐在车厢里直至列车爆炸
第五次:查到了CAOC-N的含义并且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克里斯蒂娜告诉他自己已经死于两个月前,上尉开始恢复部分记忆,失去意识直至穿越结束,虽然没有说明,但失去意识直至列车爆炸的可能性很大。
第六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
第七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
第八次:找到了放炸弹的人并追踪其至停车场,但被其击毙,然后列车爆炸
第九次:抓到了放炸弹的人,阻止了列车爆炸,给源代码世界的古德温发了邮件,给父亲打了电话,最后在八分钟之后继续生活在源代码世界
先提出我看完以后最先考虑的两个问题:
1、为何一个由死者八分钟记忆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如此完整?
片中第一次解释源代码世界是在上尉完成第三次穿越之后,拉特里奇博士出现并且给他简单说明了源代码世界的情况:源代码世界由死者的8分钟残留记忆重建而成。
然而事实上,上尉的穿越体肖恩,其所见远多于列车死者可能拥有的8分钟记忆,即使我们假定死者的8分钟记忆信息同时包含了死者的个人信息、性格等基本人格,使其可以对肖恩的种种行为做出反应,仍有大量的源代码内容,不应该存在于死者记忆之内。
比如肖恩在第五次穿越时曾经向车厢上的一个妇女询问CAOC-N徽章,并且得知这是美国空军内华达州基地云云。如果这个妇女仅仅由其死前8分钟的记忆重构而成,那么她绝无可能知道徽章的含义,这必须要调动她更久以前的记忆才行。
退一步而言,假设源代码世界由死者全部的记忆构成,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即便如此,在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踪晕车者而至的车站,仍然不应该出现在死者记忆之中,晕车者中途下车,显然不是死者之一,而车上的死者无可能知道车站的情况。同样,在第五次穿越中,上尉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接线员接了电话,这个接线员同样不应该存在于源于死者记忆的源代码世界。而最后一次穿越打给上尉父亲的电话,亦不应该存在。
2、为何最后一次穿越可以超过8分钟?
在第三次穿越之后的源代码介绍中,拉特里奇博士很确定的说,源代码穿越只能维持8分钟,因为系统来自死者的8分钟记忆,在8分钟之后,系统将无法维持。
上尉:
8分钟后会如何?
What happens after the 8 minutes?
博士:
之后?什么都没有
After? Nothing.
你在列车上将不复存在
You cease to exist on the train.
源代码世界中你只能存在那8分钟里
You cannnot exist inside the Source Code, beyond Fentress' 8 minutes.
源代码不是时空旅行
Source Code is not time travel.
实际上源代码只是时空重现
Rather, Source Code is time reassignment.
这无疑和最后一次上尉的成功穿越相矛盾,而且仔细考虑的话,第三次和第八次穿越,也颇为可疑:
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下了火车,然而因为追错了人,火车依然爆炸,但是,如果犯人仍然是在火车相错时间发动爆炸,那么在爆炸时,上尉的这次穿越已经超过了八分钟,比起之前死于爆炸的两次穿越,这一次的时间已经增长,事实上如果没有意外的坠落铁轨,这一次穿越很难说是否会自行停止。
第八次穿越中,上尉被犯人用手枪击中,并在爆炸后不久死去,虽然时间似乎与之前的穿越相仿,但是犯人击中他之后,曾经看表自言自语:
哦,你扰乱了我的时机
Oh, you messed up my timing.
很显然,这一次爆炸的时间与以往不同,而且应该是较以往几次更晚,这一次穿越很可能也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
综合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试着得出结论:要么源代码是一部存在不小漏洞的科幻片;要么我们的初始假定就存在问题。
有趣的是,两个问题的初始假定都来自同一点:拉特里奇博士在第三次穿越之后对上尉的解释。
拉特里奇博士对于上尉而言是否可靠?我想显然是不可靠的,很明显的,博士在至少两处地方欺骗了上尉:
1、他表示我们肯定可以找到上尉的替代品,有些士兵认为这样很好,死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
事实是:他在电影接近结尾处承认,上尉可能是唯一能够运作源代码系统的人。
2、他答应上尉在任务完成之后让上尉死掉
事实是:他打算清除上尉的记忆,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那么,博士在对上尉进行的源代码介绍当中,隐瞒甚至作假了一些内容,这种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比如我们之前考虑的两个存在疑点的问题。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
这部分的猜测已经开始远离电影,只能是一种猜想,而无法通过影片来进行证明,我只提出我的一种假设:
如果博士在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上说谎,那么他的目的何在?这两点问题合成一句话,那就是,源代码系统是个仅有8分钟的虚拟世界。
那么反之考量,真实的情况就可能是:源代码是个不止8分钟的真实平行世界。
上尉每次穿越之后的返回,都因为他的死亡,而这是将其收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
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
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由此而来的一个想法: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这才是货真价值的穿越大作!
还好结局不是停在最后那一吻上,否则我给不了五颗星。希望在美好时停住,其实是内心脆弱的表现。从美好开始,延续下去,才饱含未来充满的坚强和希望的力量。谁的人生没有遗憾?但你要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那些遗憾会被弥补。
不赖,但是看着没什么心潮澎湃的感觉,激动不起来
每当我想起,在另一个时间与空间里,我与你有着截然不同的故事时,我便释然此时此刻你与我的狭路相逢。
结尾又狗血了。
依靠精巧的剧本和绝对牛的创意,将这个本来恶俗的美国主旋律故事硬生生打造成了科幻悬疑绝佳作,全片86分钟不间断的精彩,几个足够动人的泪点以及俺家帅气的Jake,真是太棒了!碍于故事限制,剧本对男主角心理和行为动因刻画仍显不足,结局设置极其出色但讲述方式拖泥带水,不过绝对的瑕不掩瑜啊
後面有延續的結局才是perfect!!!而不是傻逼的在那個kiss的時候結束!
继《月球》后,导演邓肯·琼斯再次带来的精彩之作。情节紧凑,逻辑合理,想象力毋庸置疑。作为科幻电影,虽然动作场面少,特效场面少但却始终引人入胜,牢牢抓住观众。唯一有待商榷的就是结局,如若停留在那一吻,或许会更棒。★★★★☆
Inception+Groundhog Day,现实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只要能生存的有意义管它是哪里,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平行宇宙。结尾定格在静止画面时才是真正完美的结局,之后几分钟剧情完全可以忽视。
竟然看到短评里有人言“结局累赘”、“如果一切停在这个吻就完美了”。卧槽,两位琼瑶剧迷请勿玷污科幻电影的SF之神好么!!!!可以说,影片3/4之前的剧情是立意新颖但仍中规中矩的悬疑惊悚片,但是结尾处的1/4剧情简直达到了科幻电影的肾上腺素暴表线。这个结局甚至比《月球》更加悬幻陡峭.
谈一场恋爱只需要8分钟。
居然有那么多人认为《源代码》最完美的结局应该是定格在最后那一吻上,由此可见,真要这样结尾够有多么的恶俗不堪啊。
最后3分钟有点画蛇添足。
牛B的本子,邓肯·琼斯没有淹没在好莱坞的体制中,继处女作《月球》之后再度奉献出一部精彩绝伦的科幻作品,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技术层面给出的解释不够充实,结尾稍显多余。
太憋屈了,不是太空舱就是火车厢,幸好他最后出去了,要不得憋死我
如果画面停在最后一吻上,就完美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想出一套没有硬伤的“科幻”元素,而是讲一个好故事。
很久没有看这种结构的电影了,所有一切都很赞,而立之年的Jake更多了一份稳重内敛,碧蓝的双眼温暖至极。最后看哭了。i'm asking you,just send me back in, then switch me off. 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
平行世界理论一定是真的,我坚定不移的相信着
如果结局停在那一吻我就给四星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