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看《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未及十分钟就开始鼻酸,看完后又加哭了半个小时,也不知哪里来的伤心。松子的一生波澜壮阔,每一次都飞蛾扑火地为爱痴愚,相信大多数人的生活中绝对没有这样的经历——然而只是因为,我们不敢如此付出,我们总计算太多。可谁又没有那样一段极伤痛回忆?终究是女人。
川尻松子的一生只得53年,却十张纸也写不完。她1947年出生于福冈,家境小康,平安长大,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学教师。因包庇学生偷钱被开除,匆匆离家出走,从此开始她愈跌愈下的人生。初初与新晋小说家同居,成日被打,更亲眼目睹男友被火车撞死;再与前男友的竞争对手同居,鲜咯咯去和老婆打照面,再一次惨被抛弃。自暴自弃去泡沫浴店做按摩女郎,暴红之后迅速过气,养了个拉皮条的小白脸,居然小白脸都要跟别的女人走。一怒之下松子痛斩小白脸,慌忙出逃到前男友最爱的作家太宰治自杀之处想一死了之,谁知时过境迁,此地的水已浅不过膝,松子没有死成,马上又跟了一个理发师,想要好好做人。不料警察追到,入狱八年,出来后理发师的儿子都会打酱油了。她再次黯然离去,重逢当年使她离职的学生龙洋一,后半生不再有新的男人出现在她生命中,她甘愿做黑社会的女人,被打被骂被追杀,洋一入狱,她痴痴等他,却等来一记老拳。就此松子对人生再无想法,每日就是吃饭喝酒,也不打扮收拾,成为痴肥垃圾婆。最终在河岸边被中学生用棒球棍击毙。
松子之愚,目所共见。每爱上一个男人,她便倾出所有毫无保留。除了温柔的理发师,个个男人都揍她,松子总是鼻青脸肿,然而即便如此,她也愿意跟随那些男人下地狱。松子不知现代社会有节制有算计的爱情是什么,她的爱巨大而笨拙,轰隆隆开过来,要把天地都推到。在她的爱中,每个男人都会有沉重的压迫感,即使他们也爱她,也忍不住要揍她,借此稍稍逃脱如天罗地网般的爱。松子有没有错?松子的爱有没有错?龙洋一在狱中才发现,那样包容一切无计较的爱是神之爱,可是世人承受不起,他们在松子的爱中把一切苦难都转嫁到她身上。这个悲剧简直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最好诠释:善之意图的冲突造成了悲剧。
更加重这种悲剧感的是导演中岛哲也的手法。中岛以拍摄MV和广告起家,成名作是大卖洛丽塔风的《下妻物语》。电影色彩浓稠,如梦如幻,加入大量动画和CG效果,颇似法国的Jean-Pierre Jeunet(《天使爱美丽》的导演)。然而《天使爱美丽》中的梦幻轻盈美好,中岛的梦幻效果却是用来反衬悲惨的现实。无论松子境遇如何,她所过之处,必然有大量艳丽的鲜花(不知是否是港版译名《花样奇缘》的灵感来源);做人情妇后,她在童话般的屋子里大跳60年代风的《Happy Wednesday》,回头就被一巴掌打醒原来对方并不爱她。松子的人生足够悲惨,但所经历的事却又荒诞可笑。譬如要跳水自杀却发现水太浅,要服安眠药与洋一殉情,洋一却吓得自己报警。电视版中更有令人心酸却好笑的情节:她割腕后的次日发现自己根本没死,只得爬起来把满地的血擦干净。
松子的一生有许多次可能要死去,然后终究没有死去。每一个男人离开她时,她都以为人生要完了,可是不多久便再次开始。就连她杀了小白脸后自知法网难逃,翻身从阳台跃下,终究还是舍不得,一只手抓住了栏杆。松子那吊在阳台上的可笑姿态恍如旁人眼中她的一生:胡闹,荒唐,没有意义,然而没有一个人有她那样旺盛的生之欲望,能像她一样去爱人,当然,也没有人如她一般那样渴望被爱,渴望关怀,却终究什么都没有没有得到。或许她之一生,便是来渡世人,让那些边缘的畸零人获得一点点爱,然后再让他们把她毁灭。
看这部电影我基本在痛哭流涕。很久以来观影都已经没有感觉了,今天算是好好地痛哭了一把。
片子确实是心理分析的好材料,有一些对松子人格的很好的分析,比如这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64413/
很多人也都已经看出来了,松子一生故事的源头皆在于她与父亲的关系。而我则忍不住要对此说几句。
很多人一辈子也走不出原生的家庭,松子也是如此,曾经成长的那个地方是那么地重要啊!她老了的时候就搬去了这样的一条河边,看上去很像家乡的荒川,然后每天坐在那儿,回忆着无休止的过往。
中国人说“逝者如斯夫”,河流在任何的意象里都是流逝如同时间,“荒川”的名字正如枯坐的松子,一生荒废,哀愁如我。
男人,我们先不谈男人,因为既然一切都与童年有关,那就先讲童年。
在原生的家庭里,有这样几个人物,父亲,松子,弟弟,妹妹,母亲。
与很多父权至上、男性主义的家庭一样,在松子的家里,父亲是主导和中心,所有的重大的决策都是由他做出。而家庭单位中另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母亲,很遗憾,是个几乎没有分量感的人物。中国和日本,东亚的很多国家,传统上都是这样的家庭。
心理学家们说,在一个家庭之中父亲和母亲最为重要,他们之间、他们与异性或同性子女之间任何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子女的未来一生的人格和心理。
存在感微弱的母亲使得父亲的角色更为突出,这样的失衡造成诸多问题。
对于与母亲同性的松子来说,她习惯于忽视母亲,或曰女性角色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不能从心底认同母亲,其实也就是不能从心底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不能认为这种身份是值得尊敬的,是可爱的,是有价值的,或者更彻底来说,她自己是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父亲的光芒则被过度放大,他是她世界里的神,是她的一切,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为了得到他的爱。如果父亲爱她,她也许会非常享受这种爱,以至于或者成年之后仍然对父亲或类似的男性有深切的依恋,或者会因独占了父亲而对母亲怀有愧疚,从而在两性关系上极为保守。如果父亲不爱她,正如电影所言,松子会更加想要得到这种爱,以至于她成年之后一直不断地寻求来自各种男性的爱。父亲爱或不爱她,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会出错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存在问题,由于他们的角色失衡,子女就像处于夹缝之中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无法正确起来,幸福起来。
松子的父亲对自己的妻子没有完满的情欲,那他的爱投向了哪里呢?电影里出现了另一个让松子纠结了一生的角色,那就是她的妹妹。
妹妹与松子同是女性,妹妹可以说与松子处于同样的位置。不同的是妹妹得到了父亲的爱,而松子没有,妹妹是被父亲宠爱的女儿,而松子则是那个接过父亲重重的公文包、目送父亲直上楼梯探望妹妹的人。
既然妹妹与自己处于同样的身份,为什么妹妹可以得到爱,而松子不可以?所以松子,本来可以像爱自己一样爱妹妹的人,发现这个躺在那儿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轻易获得那个男人的爱的女孩,是那么的可恶。
家庭中的同性是这样有趣,他们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尤其是子女同性,他们或者她们,要么是像照到镜子一样深爱彼此,要么是像看到竞争者一样憎恶对方。姐妹之间相爱的也有,看到对方就像看到自己身上最讨厌的部分的也有,而更常见的可能是这两种感情同时存在。
松子的确是,她给妹妹讲自己的约会事件时,显然主要是爱的力量,而后来多年来竞争失利的力量占据主导,以至于有那么一下她是那么地恨她!
片中其实还有一个角色,个人认为也非常有意义,那就是松子的弟弟(香川照之饰),也就是笙(瑛太饰)的父亲。这个人物在过去的叙述和现在的铺展之中都有出现,甚至,他根本是连接这两者的线索——是他来到东京瑛太的寓所,告诉吉它蒙灰的儿子你的姑姑去世了,你去收拾她的房间,这才通过瑛太的调查引出了松子的一生。
人们常说俄狄浦斯情节,而我已经提到家庭中的同性是一种共生关系,其实常说的父子间冲突,搞不好跟父子和谐是同一种东西,至少我这么觉得。
儿子如果想要感到自己存在,必然在家庭中会碰到父亲这个像铜墙一样的人物,在他的面前儿子是不是会感到自己有一点无能为力呢?如果说对父亲叛逆、与父亲起冲突是一种自我存在的证明,那么其实变成像父亲一样的人,也是一种让自己存在的方式吧?
父亲很强大 → 我不承认他强大 → 我强大
父亲很强大 → 我和他一样 → 我强大
以上虽然是心理学的常论,对于我个人来说仍是一种揣测,毕竟我不曾做过儿子,大概是这样吧?
其实我只是想说,松子的弟弟变成了松子的父亲。
他见她的2次,一次告诉她父亲死了并与之断绝了家人关系,一次告诉她妹妹死了并把她遣返车站。他俨然已经成了家里的家长,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对这个不体面的姐姐完全有处置的力量。甚至,断绝关系的那次,地点正是松子小时候与父亲拥有“独处”的“美好时光”的游乐场,这可以视作松子对家庭关系仍拥有最美好的记忆和最大的渴望,也可以视作她对这个俨然家长的弟弟怀有对父亲一样的热情。旋转木马转啊转,一切是那么地童话和梦幻,这个男人在身边啊,我希望他爱我。
总结一下,首先,松子是一个 爱男人的女人 + 排斥女人的女人。
爱男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排斥女人是怎么回事?其实与母亲和妹妹的关系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或者再根本一点,这与爱男人是一回事。
有些女人,心里面是没有女人的。松子只有一个好姐妹,而她在与男人的关系中赶走了她。这样的女人,是为了与男人的爱而存在的,她因此极度性感,因为她就是爱!
而我有时会想她是真的爱他吗?在她不能理解自己生命的本源的时候,没有看到自己的觉醒的时候,她爱的是那个人吗?亦或她爱的只是“爱”,只是一个肩负头衔的对象,一种关系?
其次,松子一直不懂,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以为只要用力就可以被爱,但她不明白的是,爱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疼痛?
为什么?nang de...
片中很多次,她都这样问着。她显然,不能很好地衡量自己与男人的关系,她怎么能呢,她在童年的时候,就不能衡量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常常被他弄得一塌糊涂呢!
三者,松子有比较严重的分离创伤。当她要求龙洋一(成年,伊势谷友介饰)不断地对她说“不离开你”,并且对自己心理暗示道“比起孤零零一个人总要强些”的时候,这一点非常明显。这当然是因为小时候父亲没有给她应得的爱,又随着每一次被男人的抛弃而不断加重。
人们说DV(domestic violence家庭暴力,非digital video数码摄像机...)受害者常常很难由外界做出援救,因为受害者本身对这种关系有很强的依附。我想根源在于,既然关系的形成是一种双方的行为,那么DV关系其实是一种受害者和施害者双方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自觉或不自觉的认可的关系,不管是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认可也好,还是如同松子这般因为极度渴求关系而决定忍耐暴力也好,其实受害者在这种关系中也获得了某种满足。
其实作家八女川(宫藤官九郎饰)殴打松子的时候,我确实在那一刹想起了另一部日本影视《最后的朋友》之长泽雅美和锦户亮。附带说一句《最后的朋友》确实值得一看。
anyway,松子之所以不能离开她那一个又一个暴力的男友,基本上是:
分离创伤 → 渴求关系 → 选择可以给她这种强烈关系的男人 → 这种男人常常也有自己的问题 → 她害怕分离 → 她忍耐和付出 → 关系破裂 → 分离创伤进一步加剧 → 她更加渴望关系 → 再次寻求 → 力气用尽 → 绝望。
最后,本片的最终主题是回归。
o ga ya li。欢迎回家。ta da yi ma。我回来了。
片中松子多次说到这两句,在迎接男人回家时,或在自己回到独居的寓所时。
其实松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融洽的、被爱的家庭之中,她这样努力着。所以,o ga ya li。欢迎回家。ta da yi ma。我回来了。
其实应该是另外一个顺序,ta da yi ma,我回来了 → o ga ya li,欢迎回家。但松子似乎没有什么这样的机会,无论是作为被欢迎的那个,还是作为欢迎的那个。
其实这是松子在成人的关系中模拟儿时的愿望,而在原生的家庭中,虽然那么多年都是被打击和被排斥,但后来,她离家那么多年之后,那个家庭曾经也出现了与她和解和接受的迹象。
她偷偷回家,看到父亲灵坛前的日记,自她离家后父亲每天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关于松子,这一刻曾经的伤口有没有被一片迟到的手掌抚摸到呢?妹妹发现到她回来了,向她表达感情,而她因为难以接受而匆忙逃走了,这其实是一次很好的和解的机会,是松子人生得到拯救的一次机会,但是很遗憾,对于松子来说,太难面对的事情,太难和解。
也许真正与妹妹的缓和,在于得知她死去的那次,“姐姐,你回来了”,松子捂住了脸,终于哭了起来。
也许伤痛太沉重了,错误也太多了,即便多年后家人表达了接受,松子也难以回去了。松子就这样死去了。
死去之后,当镜头像蝴蝶一样穿过花丛和草地,又飞过波光粼粼的水面,直到夕阳西下无限温暖的记忆,人生的一幕幕闪过直至童年,在过去每晚家人们食用晚餐的榻榻米,父亲和弟弟都转过头注视着,松子走向旁边向上的楼梯,楼梯上是妹妹的房间——松子美丽的声音唱起她儿时就在唱的童谣,她一步步向上走向那有很多光的地方,而父亲、弟弟、生命中一个个伤害过或爱过她的男人也一起随她歌唱——这真是终极的宽容、仁慈、和神性的爱!松子边唱边步上楼梯,她是在走入天国吧!
这就是回归。
另外,关于结尾的这个处理,我以为是相当不错的。曾经有抹大拿的玛利亚,或圣ji之说,人来到世上为了一遭修炼,松子在其痛苦而似乎不怎么光彩的一生,尽她所能地向男人们施与过爱(不论这爱的性质是什么),她被侮辱、被遗忘、被蔑视,而每个人,祝你们都幸福,不论你们是怎样的男人,或怎样的女人,或怎样的男男女女。
如果有兴趣,其实可以讨论一下本片里的宗教因素。
再另外,虽然片子主要集中描写个人的人生,以至于似乎跟世界没什么关系,这部电影里其实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压抑。多处使用的电视节目这种大众传媒,或作为背景陈设,或作为剪辑穿插进来的画面,都不失时宜地传达着某种信息。甚至一些人物,比如龙洋一的人生轨迹,在我看来有着极强烈的社会印记。日本乃至东亚社会的压抑,我个人时常能够感受得到。
再再另外,因为内容太震撼了,大家谈论的时候大多集中在了故事和人物身上,而电影制作的技术就被忽略了,很可惜。其实这是一部从制作上来说也非常优秀的电影啊。zan ni dei si。
再再再另外,本片的卡司和音乐什么的也非常优秀啊。
卡司很强大,柴崎幸和谷原章介我是看到了,土屋安娜是在哪个地方啊?武田真治?苍井空?
音乐也非常棒,单独拿出来听都很好听,何况跟剧情搭配得丝丝入扣。有趣的是在监狱的那一场,用的是西方的歌舞片套路,用节奏化和编排化的动作和演唱达到很强的叙事效果,因为在我们这几国的电影中非常少见,所以看上去很有新意。惭愧,导演中岛哲也惯用的手法我并不了解,他的电影我只看了这一部,曾经看到《下妻物语》充满蕾丝的封面就自动跳过了……所以不知道这段歌舞是他自己学过去的,还是因为剧组中有外国人成员?在看到片头制片公司有这个amuse soft entertainment的时候,我就怀疑有合作背景,这个公司怎么看上去那么像美国的amuse entertainment,两者是有关系的吧?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原创音乐是个老外……
以上是关于电影的部分。
几年前刚得知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很想观看。有个朋友还问我为什么被这个电影吸引,我说它讲的什么我不知道,但只是名字就牢牢地抓住了我。我是说,中文名。
被。被嫌弃。被嫌弃的松子。一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今天突然想起来要看的时候,竟然记成了“被嫌弃的金子的一生”。
这是什么,《亲切的金子》吗?
还是“金”让我觉得更亲切?
哭得我脑仁疼。
看部电影有这么强烈的回应,肯定有个人的投射包含其内。这个我心里倒是非常清楚。
电影画面一直保持着浓郁到饱和的状态。松子一生亦是一出饱满的肥皂剧,穷尽此生的挣扎,成就一场恢弘的死亡。
对此片的评论一直争议颇大。有人觉得松子一直在付出爱,虽到终年只能落魄营生,但终究可书可写;也有人觉得松子不过是个急切渴求爱的人,为此不惜放下一切追寻,甚至丧失任何尊严与是非观,只要有光我就前行,简直是飞蛾扑火一般的愚蠢。
好吧,还是把时间轴拉回到初看电影的时刻,暂且不论电影结束后一系列的思维回路。长达2个多小时里,观众一次次地看着松子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人生道路,爱,被爱,被虐待,被抛弃。每一次都在急切而热诚的付出里得到伤痕,舐干血迹后重新上路。除了慨叹其命运多舛之外已无别事可做。松子热烈的爱已经摧毁了我的价值体系,我甚至无法讨厌她的低声下气,她的卑躬屈膝,她的简单盲从。她自始自终不设想故事结局,只想要当下美好。坚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这种过于直接的逻辑在被生活证伪后,松子仍然一如既往向前。
松子的行事动机很简单,只要有爱,只要不是一个人活着,我就前行。这无疑和世人的观念相悖离。世人都有对财富地位的欲望,她没有。松子努力微笑,试图取悦身边所有人。因此而带来的阴郁,却只能在妹妹久美身上发泄。于是久美的死亡成了她一辈子难以抹杀的阴影,尽管那并不是她所带来的结果。每一次面对已经溃不成军的爱情,松子都在努力维系。这便是松子被诟病的动人之处:她软弱,无法狠心离弃现有已经混乱无比的生活,可她也有着直面生活的强大勇气。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为自己的生命打一个宏大沉重的赌注。
这无疑是对观众的巨大拷问:你敢这样去爱么?
想来也没有人说敢的。我们有那么多别的事情要去做,何苦在一个无法预知未来的事件上倾注全力。在一次次行事前的商榷与权衡里,我们正在失去无代价去爱的勇气。
甚至是连接受这样的爱,也是让人害怕的。所以八女川才会留下“生而为人,对不起”的字条,选择了自杀。从留着齐刘海在游乐场看歌舞表演的女孩,再到一言不发性格孤僻浑身发臭的胖老太太。松子一直不曾丧失憧憬和希望。生而为人,对不起。这也是世间对松子背负的歉意。松子想要的青草鲜花地,世间无法给予。哪怕她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所以电影画面一直维持着松子想要的童话色调,鲜艳明丽,有时甚至甜美得发腻。其间加上kuso精神十足的片段和轻快的歌舞,松子的一生让人如同被卡了鱼刺,郁结无处倾泻,令人窒息。画面就是这么成功地起到了反面效果。
每个女孩都有公主梦,电影开头是这么说。对于大多数女孩,这公主梦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正,初始的渴望早就面目全非。女孩们也终于靠着修正梦想,一步一步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松子的朋友泽村即是如此。泽村才符合了世俗的价值判断,她没有松子漂亮性感,也不愿像松子一般纯粹地爱。所以泽村才能收获世俗的幸福。
那么松子呢,大概只有抛开通常对幸福的判断,才能对她的生活做一番界定。她和家庭决裂;她死心塌地去爱的男人一个个地抛弃她;她当过土耳其按摩女郎和妓女;她的晚年孤苦无依;她死于少年的棒球棍下。松子似乎早被世界抛弃在外。这是一个冷酷上扬的嘴角:你付出了我却无法给予,那么,就让我毁灭你。
松子似乎确是被世界抛弃在外了。她的人生不停下坠,直到衣着肮脏身体发胖,房间里充满垃圾。就连这样的时刻,松子仍然在回到家后,习惯性说一句“我回来了”。她就是这样渴望爱和付出爱的尤物啊。
为什么我们会被松子感动,会被这样悲怆的生命压抑得喘不过气。因为松子义无反顾地做了我们一直不敢做的,却收获了与付出成反比的结局。
如果上帝真的像松子这样,跛脚,肥胖,邋遢,笨拙,头发凌乱,性格孤僻,还会不会有人爱他?
影片终了,松子终于走过漫长的台阶,抵达天国,看到微笑的父亲和妹妹。
而我们也只能一边慨叹着,一边继续修正童年的梦想。
http://bulaoge.com/topic.blg?dmn=cidre&tid=1032455#Content
最微弱最无法温暖人的光亮就是那微微的火柴光亮吧。 搓肉裂皮地摩擦才得以短暂光亮的瞬间,且不说能否温暖到一只手,指尖的烫会在最后一刻让人忍无可忍地丢弃火柴。 松子就是这样飞蛾扑火般冲向每一朵微光。火柴一样的爱都能点燃她饥渴的灵魂。但即使是这样的为点滴爱怜燃烧也没有机会。 说来很讽刺,为爱而生,却一生得不到爱。就算有人为爱她毁了余生,但她仍旧被爱抛弃终生。 每一次爱都不是我们所谓的天崩地裂。那是随遇而安的,路边拣到五分钱的卑微的爱情。 饥渴地爱,贪婪地爱,不辨问来源的爱。只要有人愿意,她就全盘接受。她的爱好比一汪水,什么样的容器接住,她就以完全的姿态顺服,安然贴近每一寸肌肤。 可是她依旧没有被一个容器接住。 她总被每一个男人虐待,象破鞋一样被遗弃。我最恨打女人的男人,如果被打,宁愿一拍两散。也不能接受吵架,如果两人在吵闹中过日子,还不如各自过好自己的宁静。 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我所在圈子的人的共同想法。这种想法有时成了对全体妇女的想法的推断,事实是,这只是片面的理解。 前几天朋友相聚时说起一个友人,大家都是边说边摇头,觉得不可思义。友人明知那男人只是为钱和她在一起,明知那男人只是和她逢场作戏。她偏是执迷不悔,非要跟他在一起。因为知道大家都瞧不起他,甚至最后以欺骗朋友说已分手的方式偷偷和他在一起。 说着说着我忽然插嘴说,因为松子的关系,我觉得有点明白这个朋友。松子有一次对于朋友的规劝她声嘶力竭地说“我就是不想孤零零地一个人。”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们这群人都是内心强大的人,都是可以靠着自己独活的人。 可是有的人不是,有的人天生就害怕一个人,不能一个人吃饭,不能一个人睡觉,不能一个人出门。只要在家必定要找出点声响,仿佛一个无法填满的孤寂深渊。 我想跟水讨论这部电影,他说他爱松子,至于为什么爱,他不记得了。 我很奇怪他会说爱松子。不过至少剧外有人爱她也好. 我能够理解松子,但我难以接受她那样的人生。我受的教育规范了我的道德观,将我的思想定了格;交往人群定了性。我看不到我圈子以外的人,我坚信女人都该是我们这样的。 我想要让我象松子这样蒙着眼睛,为点滴爱饮鸩止渴一样地活着,为维持爱卑微的爱而不计廉耻地活着,我肯定死了千万次了。我的自尊绝不容许我这样毫无尊严地活下去。也许正因为如此,没有这么多想法的简单的松子才能够一次次从最深的打击中笑着恢复元气,再次接受不幸生活的考验。 同时看的《海鸥食堂》,就完全是我们群居生活的写照。恬淡,自然,没有暴力,色情,只有内心的宁静。 透过松子的一生,才能跳到我生活的井外,领略到别样的生活。 那么到底是谁的精神更强大?谁的生命力更强? 也许就像有人守着一个炉火,然后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火柴怎么能取暖,要一堆柴才可以;就像富人对穷人说吃不起饭可以吃肉啊。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有精神残疾,只是残疾得不一样。有的人精神赤贫,虚弱。我们无法对他们指手画脚。就算被火柴光一样微弱的爱出卖一生,也是一种人生。
松子并不是一个拥有高度自觉性的女人,她对生命的热情来源于本身的直觉而非感悟。她渴望爱人也被人爱,渴望身边的世界能一团和气。小时候是父亲和妹妹,工作了是同事和学生,之后是男人们。她用尽心机让对方高兴、希望能让一切麻烦消失,更希望人们能主动将麻烦跳过,换取快乐的人生。最明显的例子是她承认盗窃只是因为她想快点结束这一切,好去洗一个澡。
看到后来我痛哭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比起闪亮的人生更靠近我们每一个人,曾被此片撼动过的人不知是否或多或少地有一丝害怕:如果我的人生也是这样,如果我的以后也是这样,那该怎么办。的确在童话中成长的每一个女孩子,都不曾动摇地认为自己长大会是人群中最闪亮的那一个人,会遇见心仪的王子,留下水晶鞋,从此以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可能是白雪公主中的歹毒的后母,没有人认为自己可能是灰姑娘那两个虚荣自私的姐姐,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可能是看着窗外烤鸭飘香自己却在雪花掩盖下死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一直理所当然地,想到了世间的美好,然而时间教晓我们的,是遗憾与困惑将会陪伴我们的一生,而且没有仙女和魔法可以改变和逆转。这就是人生。
我们只有这一次的人生,要么幸福,要么平庸,要么一败涂地。松子的一生,其实是最后一个。无论松子多么热情地生活,多么无畏地投入爱情——其实这种热情和无畏更多时候是一种逃避 ——这样的人生也是我们不想要的。所以我们其实是不歌颂松子的。我们歌颂的她的精神,其实恰恰是松子能够活下去的,最具韧力的理由。之所以说她那种向上的精神是一种逃避,是因为她一个人无法生活下去。她选择了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去爱,去付出,哪怕是伤痕累累也好,都不曾后退,皆因那是她能给自己所找的、关于这个世界美好一面的理由。
世界对松子是毫不热情、甚至是冷酷的,但是松子作为人的本能是要活下去。社会和群体、甚至家庭不给她融入的缝隙,她便自己去制造缝隙,去爱一个人吧,总比孤独一个好,吵架和打斗也比一个人发霉的好。松子的一生并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地方需要她活下去并且活得勇敢。但是千疮百孔的爱情可以。松子的每一个男人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潦倒的尚未发迹的才华作家、才华不甚高的有妇之夫、忠厚老实却缺乏深情的理发店老板、小混混学生),性格有着明显的缺陷(脾气暴躁、背叛妻子、愚鲁、莽撞),都是一般女人所不会接近的,然而他们却构成了松子每次渡过难关时唯一的最重要的理由。她暗示自己,自己活下去不为自己,而是那个她深爱的人。是那些男人,让她每次在觉得人生完结的时候,继续找到了呼吸的理由。
就算到最后她成为了一个邋遢、发臭的猪一样的女人,她仍然能被清秀的少年偶像所激发起生命的热情,并且像一个初恋的少女般写下热烈的情信——虽然无非是自己一生的介绍,这是松子每次恋爱都会重复的事情,信任一个人,就告诉他自己的全部。不知是幸是不幸,这样毫无光彩的生命却赋予了这样光彩的爱人的本领,她对生命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也许她并不理解,但是她的性格却帮助她好好地活了下去。
被嫌弃的松子,这样的女子如果真的生活在你身边,也许她就是你的女友,也许你也不会像电影的阿笙那般,想见她一面。她性格中的确埋藏中让人难以忍受的因子(不经大脑的思考、盲目的生存、乃至毫无保留的偶尔神经质的爱),她的光亮是要在旁观她一生之后才能感觉到的。
不,或者,如果你瞥见过她的眼泪,她也许不是我所想的,那么对生命不自觉。在她看见父亲留下的日记的时刻,在她回到家乡与年幼阿笙相见的时刻、在她面对那条和家乡一样的河流痛哭的时刻,我有理由相信,那一刻的她,清醒、冷静、而且无比尖锐地看见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悲剧。只是她已经习惯了拿鬼脸、哄人开心的鬼脸去面对这个世界,于是我们就罔顾了她的努力让人开心,而是记住了这个女子的怪异。
我们都热爱童年,童年时候镶着金边,我们幻想以后的人生是那么的舒展。当影片最后,每一个处于自己世界的人都唱起那首共同的歌曲时——“伸出双臂,踮起脚尖,就能够够到蓝色的天空……大伙们,再见了,明天再见吧……肚子饿了快回家吧”——哭成催泪弹也不可惜。拉着父母的衫尾不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像叮当里的伙伴们那样玩耍是多久以前的事了?生命不能倒着播放,孩子不一定成长为万众瞩目的人物,保护一个人不受生命的伤害和侵蚀,是父母都做不到的事,如果你有想守护的人,请好好陪伴在她身旁,还请上天赐与她、坚韧的自我保护的性格。
这就是一个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典型例子!松子悲惨的一生完全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对渣男无原则地充当圣母导致了她悲惨的生活。她只要把对人渣们所谓“无私的上帝般的爱”拿出来十分之一分给“爱自己”也不会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
我理解松子的悲剧是源于小时候认为父亲偏爱生病的妹妹不爱自己,从小缺爱,内心没有安全感,导致对爱如抓住救命稻草般强烈极端渴望;才使得她对几任男友强烈情感依附,任凭打骂也以为这就是天堂并对其无原则圣母般付出。但是松子内心怎么就不能强大一点呢,非要由着自己滑入深渊呢。
具体点来说,上来第一件事就是,你没有偷钱怎么能说是自己偷了钱呢,你傻啊!保护学生也有其他的办法。男人对你拳打脚踢让你出去卖身赚钱给他花这已经是对女人最为恶劣的一种形式了,你怎么就不能勇敢地说不,勇敢地离开呢。居然还认为他是最爱自己的,还真的打算按他说的做卖身养他。这不是一个经历了人生各种磨难还依然乐观向上顽强生活的例子,松子的每一个磨难都是她自己作出来的。
我进行了自我审视,我怕是因为我从小生在一个爹疼娘爱的环境下,成长过程中从不缺爱,导致内心更强大一点所以不能理解松子内心的脆弱。但是即便我们就承认松子是这样一个病态的例子,你就把她当成病态来拍,拍成如《美国丽人》这样就是来反应病态的那也是一部佳作。但是导演没说明这是病态的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上帝来颂扬她,这是怎样的一种的行为?
这个在男权社会下成为牺牲品的悲惨例子,没有被用来反思社会或者是指导女性觉醒,相反来歌颂赞扬说这是好的,这岂不是教导女性们在被男权压迫下应该怀着一颗热忱乐观的心对各种压迫虐待甘之如饴,无原则地“宽恕不可宽恕之人,并且爱他,这是上帝之爱”。这和统治阶级给民众洗脑说你们虽然过的很辛苦但是你们应该甘于贫苦,不要造反,不仅不要恨剥夺了你的财产给你带来伤害的人,反而还要无条件地原谅他们,爱他们 有什么区别?!
看看这部电影旁边评分栏里5星后面那一长串,就知道为什么各种宗教邪教能如此昌盛,各种洗脑思想只要裹在个糖衣里人们就嚼也不嚼地给吸收了。
都已经21世纪了,怎么还能出现这样价值观错乱的电影文学作品。
这个故事是对“少女情怀”赤裸裸的嘲讽!
不过想说所谓爱情以及生活远没有那么崇高,把愚昧夸大成宽容和勇敢令人深感无趣。
用喜剧的手法来拍一部悲剧你会发现最后笑得前仰后合而眼里却挂满了泪水
她只是怕寂寞……
她不明白人生失败的根源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舍弃自尊来博得并不值得拥有的所谓爱
【就算被打,也比孤独一人好】如果单拎出一段来看,一定会被浓烈的色彩、童话般的氛围和OST给骗了,其实这是一个在讲述“破碎”的故事,为了取悦别人松子不断的付出着钱财肉体灵魂乃至一切,可生活的变故却让她不断的破灭破灭再破灭,但她还是一次次站起来了,为松子鼓掌,操他妈的生活。
是嘲讽吧——你以为人生要完了的时候它还在继续,你以为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人生已完。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付出了什么。”
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
明明是一个辛酸又残忍的故事,却拍得像童话一样漂亮,看的时候会笑,可看完却泪流满面,这种感觉我不喜欢。
到底好看在哪,这样的人生不都是她咎由自取么。
如果上帝像姑姑一样让人欢笑,给人打气,爱别人,自己却总是伤痕累累,完全不擅打扮,傻到透顶。如果上帝就像姑姑那样,我倒愿意信仰他。
松子的生命力真顽强,每次说着“我觉得人生完了”,但是又都站了起来,当然,那时候她多么年轻,还有时间,还有爱。可惜正常的人生还是可望不可及,无非想被爱和爱人,但是不止寡情会辜负人,浓情同样也会。她总是在忍受,即便挨打,也还是要坚持在一起,留着希望,也许这也是一种方式的被重视吧,聊胜于无。是呀,为了被重视,她不断的去讨好别人,用鬼脸、用身体、用爱,但是那雪地上的一击,任谁都会被打垮吧,所以她不再反抗了,对人生逆来顺受,没有人可以相信,善良终于被挥霍完毕了。
生而为人对不起不是关键,不是该如何爱人的问题也不是该在乱世下如何生而为人的问题。因为永远怀着自以为的爱人的方式和错误的善意才是松子“被嫌弃”一生的杯具的源泉,临死前替路人中学生而进行的反抗才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勇敢。
像吃了朵过敏的花
包括《无耻之徒》也是看了两季弃了,看这种故事时我满脑子只有“为什么非得把人生过成这样为什么”,因为总觉得实在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啊。
但是她说,我要跟着他,就算下地狱,那时候真美。太宰治说:难道纯真无暇的信赖之心也算是罪过吗?
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不配得到幸福。永远只为别人而活,永远只想着怎样讨好别人,只能越来越低,低到尘埃里。
生而为人,对不起。
"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 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 她总是想着办法,即便是些常人看起来怪异可笑的办法来面对不太公平的生活遭遇. 看得我真他妈压抑. 我就是无比恐惧自己的生活会变成这个样子 导演和编剧把我对我生活的梦魇般的臆想变成了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