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托亚是一位生活在莱索托的80岁寡妇。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开始为自己的葬礼做准备,向她的人生彻底告别。然而此时,她的村庄因水库建设,面临着被迫搬迁的命运。这点燃了曼托亚的生存意志。为了家园,这位将死的老妇将抗争到底。
横扫30余座世界奖项,提名第36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莱索托史上首部选送奥斯卡电影《向死而生》今日欢喜首映独播上线。影片全片使用塞索托语,本次上线为其在中国内地的流媒体首秀。
莱索托王国是非洲的“国中之国”,四面被南非环绕。
经济的贫弱,使莱索托在国际上并不知名,然而导演利莫昂·杰里米·摩塞的出现,让世界影坛感受到一阵自莱索托而来的清风。
利莫昂·杰里米·摩塞用“诗一样的语言”创作电影。
其作品《妈妈,我快窒息了。这是我最后一部关于你的电影》《向死而生》皆是写给祖国莱索托爱恨交织的情书,反映莱索托的风土人情,更承载复活非洲传统的愿景。
祖辈居住在“哭泣平原”的村民,因大坝工程需迁至别地居住。
搬迁的过程中,代表着“旧”的部落文化与代表着“新”的工业文明不断碰撞。
不愿接受新事物的村民,被反复游说要开阔眼界,吸收“先进文化”。这样的文化真的适合他们吗,电影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土地不只是居住地
更是灵魂的栖息地
从南非回来的年轻人带来了儿子在矿上死亡的噩耗,住在莱索托“哭泣平原”的老寡妇曼托阿陷入无尽悲伤。
亲人相继离世后,人世间对曼托阿再无意义。
曼托阿不肯脱下丧服,在操办完儿子的葬礼后,她静静筹备自己的死亡,准备随亲人们一同逝去。
这时,村庄突然接到通知,因为要修建大坝,整座村庄需要搬迁到新的定居点。村民失去了土地,村里的墓地也会被水淹没。
村庄的改迁让曼托阿死亡的心愿变得遥不可及。
瘦小的身躯里迸发出无尽的斗志,曼托阿誓为守护村庄奋战到底。
在她的鼓舞下,村里恢复了欢声笑语,女人们唱歌,男人们比赛剪羊毛。
就在一切好转之时,一把火烧尽了曼托阿的家,凶手逍遥在外。
这是不是一种“报复”,没人能说清。
恐惧在村庄内蔓延,说书人嗟叹不已,哀悼村庄陨灭的同时,他似乎也在为非洲大陆的命运而叹息……
导演利莫昂·杰里米·摩塞成长于莱索托,流亡德国,现居柏林,自学拍摄电影。他的作品呈有未经驯化的质感及脱胎自塞索托语的戏剧性,擅长以极简影像营造艺术品般的视听语言。
《向死而生》灵感源于祖母村落搬迁的故事,融合导演在祖母家的记忆,以木、羊毛、泥巴、绸缎等材质为载体,表现出莱索托村落美好、自由的桃源生活。
南非已故演员玛莉·兹华娜·莫隆高演技绝伦,将80岁老妪守护村落的决心贯彻至最后。
优美的山脉、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蹈和有关草药的梦境,令其在电影之外,同时是一部莱索托自然风光纪录片。
工业化与村落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是影片终极的矛盾。
利莫昂·杰里米·摩塞无意对“进步”本身进行批判,而是反映了这种“进步”暴力介入后带来的可怕后果。
例如,砍伐森林的父亲说人类的进步依赖于染指并妄想征服自然。自远方而来的客人本身就是拆迁的受害者,没有了土地,令他的灵魂也无处安放。
影片反映的处境即是莱索托的现实。
莱索托王国内有非洲最大的水坝之一,村庄改迁后,村民不仅失去了土地,反倒被安置在受污染的河流旁。
沉重的现实让曼托阿在影片后期脱离了个体,而更像是集体反叛精神的代言人。
在电影中,新与旧,生与死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蓝色的墙壁代表着冥界,蓝色的天空代表着生界,这种将死亡融进生活的态度,恐怕也是莱索托人的独特哲学。
电影之外
非洲文化正在“劫后涅槃”
《向死而生》所探讨的问题具有双重含义。 表面,这是一个反抗修建大坝的故事,而实际上,这部电影也是利莫昂·杰里米·摩塞在后殖民时期,对复兴非洲传统的呼唤。
在这一点上,《向死而生》同欢喜首映独播佳作《国王之夜》可谓一脉相承。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自15世纪以来,就是一部殖民史。
在利莫昂·杰里米·摩塞的《妈妈,我快窒息了。这是我最后一部关于你的电影》和《向死而生》中,他均提及了基督教对非洲产生的影响。
他曾在采访中说,目之所及,遍地都是教堂,连电影院都被改成了教堂。
有趣的一点是,利莫昂·杰里米·摩塞拍摄电影的初衷并不是源于热爱,而是单纯以影像作为媒介进行“书写”,比起画面,他在电影里传达的观点才是重中之重。
《向死而生》所传达的观念可以进行拓展:殖民者以“先进”之名进入非洲。这种“先进”究竟是好是坏,历史已经给出了它的答案。
像利莫昂·杰里米·摩塞这样的创作者,所做的就是回望非洲在殖民前的历史,摆脱来自白人的凝视,从文化层面唤起非洲大陆的觉醒。
非洲文明由“说书人”这样的口述文学相传而来,魔法和巫术,也是其根深蒂固的传统。
正如尼日利亚学者阿拉戈所说,非洲史学必然是不同于西方或者任何其他传统,焕然一新的史学。
“美丽、感性,富于文化传统和叙事。这部电影属于博物馆”。有观众给《向死而生》打出这样的评价。
这部电影自身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故事,它承载着非洲的过去,也引导着非洲的未来,抛开美学方面的造诣,它确是一部值得收录于博物馆的作品。
《向死而生》
欢喜首映 正在热播
虽然莱索托这个内陆国自然资源匮乏,但是每年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高原调水工程每年供给南非高达七千八百万立方米,可谓整个非洲最大的工程。随着越来越多水库的建造,数以万计的高地居民被迫离开家园,迁徙到城市居住,而这便是这部《这不是葬礼,这是复活》的故事背景。
影片讲述年届八旬的老妇得知其最后一位亲人——儿子去世,陷入无尽的悲痛,而她也开始为自己提前准备葬礼,希望和家人合葬在同一片土地。然而,政府宣布要征用这片土地建造水库,不惜淹没掉土地,并迫使村民迁移坟墓并迁徙至别处生活。由此,在老妇的引领下,村民们展开一系列顽强的反抗行动……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个讲述非洲传统民俗仪式的故事,因为这位导演并不急于开门见山讲故事,他先是将镜头对准一个面目不清的说书人,一边吹奏着音色独特的风琴,一边自言自语地诉说着一个濒临灭绝的小镇故事,政府为了修水库而淹没掉整个小镇,当地人给它一个“悲伤的平原”的名字。之后,导演才真正拉开故事序幕,将镜头转出对准女主角。这种引入叙述者的操作和导演上一部《妈妈》的声画分离手法有相似之处,令叙事变得立体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层面的叙事。 其次,导演摒弃传统的叙事策略,跳跃的剪辑和不连贯的画面情节使人仿佛坠入梦境一般。一个从女主角全身特写的镜头上摇至天空,马上接到她儿子葬礼的镜头相当大胆,轻易地联结起生与死;在一场大火烧毁女主角的家之后,她茫然坐在废墟中,四周的羊群不断聚集簇拥的镜头更流露出原始暴烈的诗意。导演用诗意盎然的镜头和画面,配上耸动的电子配乐,呈现新与旧、生与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对抗。在这个现实意味的故事里,导演用超验的美学手段批判新殖民主义对非洲小国的侵害,是一部具有挑战性的作品。
莱索托版《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Powerful yet not typical, stunning view and cinematography. Shocking ending. Asked a million times but, when the hell will human beings all die?
91/100
有幸看到露天电影放映,高清晰,音响效果很重要。颜色对比度和饱和度非常重要,胶片的颗粒感。然后我们再谈主题。的确,这是部审美片,其次,想到是剧情电影。没什么好诟病的,对,就算对这么简单的故事没什么兴趣也可以看完。
第一次看到莱索托的电影,讲述坚持传统与发展进步的关系,电影拍得很诗意,也挺有非洲味儿。影片通过一个老寡妇的奔走与叙述,展现她所身居的小乡村的急迫困境。乡村位于哭泣平原之上,曾有很多路人因瘟疫死于此,村民们的祖辈与亲人也葬于此。由于要修建水库,这里的一切将淹没于水中。这样话题观众非常熟悉,几乎会出现在所有地方。重土安迁、故土难离,人们情感是相通的。传统与发展、情感与利益,如何选择还得仔细衡量。影片名是反讽,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导演强调传统,却也未过度批判现实。影片过度诗意的表达,让故事少了些张力,尤其是开头部分。
前半段兒子去世後連結人與大地的關係還不錯,後面開始反對官方開發案變得說教,原來女主角是南非專業演員,難怪覺得演技也太好了!2020.06.27@中山堂(北影)
导演前作(Mother, I Am Suffocating. This Is My Last Film About You.…一样抒情诗体的名字)年初在MOMA看的,这一部故事剧情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是具有性格符号的老奶,反对搬坟背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也是非洲大陆发展中问题;导演并未放弃的美学追求,除了在追求每一帧的“纯净”(也对应着结尾的赤身),甚至字幕都设计成最小不去破坏画面的构图
非洲南部莱索托(Lesotho),一个夫与子双亡的老孀妇为了葬在原乡而与计划建造大坝迁移村民的政商势力抗争。摄像讲究,很美。(不知是什么怀旧格式,窄银幕圆角——胶片?)女主角的表演也极有张力,但剧本似乎风格大于实质,叙事故意语焉不详,常令人摸不着头脑。纽时评论里这句我觉得是的评:"Haunted by the score’s buzzing soundscapes, the movie feels a bit blockily assembled. " (一块块砖拼合的)
+
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片子,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不好看,配乐和镜头都十分刻意造作,使劲沉化拆迁生死各种压迫性主题。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是一个讲述非洲传统民俗仪式的故事,但其实是一个批判资本主义的题材。导演摒弃传统的叙事策略,用充满诗意的镜头画面与耸动的配乐,呈现新与旧、生与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对抗,用艰涩实验的美学手段抵达批判目的,是一部不容易消化的作品。
阿非利加、莱索托,一个孤寡老人,对于生与死的坚持,还有对于土地的坚持
4.3/5
【莱索托】保存文化、保存记忆,抵抗遗忘、抵抗侵占。更接近于一部纪录片,在叙述手法上选择空白,冲突上力求简化,而又尽可能包括地区的一切人事。里面出现的音乐相当亮眼,有那种对古老乐器的采用,也有很浓重的电子乐痕迹…带来的惊喜或许远超片子本身。
颜色很美;无中字
被鲜活的生命(或是死亡)力和极度优秀的影像控制力震撼到了。
这绝了的摄影和配乐
visually sumptuous, with a very strong opening, but ultimately feels less coherent as a whole
适合用作色彩采集作业。地球每个角落都会碰到的问题,当农业社会遭遇资本侵犯,连最朴实的村民都会开始存在主义思考,且必然分化。音乐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