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引导舆论而生的片子
看到有邻友在看,评分8.2. 眼前一亮,立马标记为想看。
然后瞄了一眼简介,最后一句:
“谈婚论嫁,我们又相信爱情了。“
我心里就呵呵了,一边删掉这部片子,一边心里想:
这不会是那些人发愁30年后没人纳税,而游说80后赶快生娃吧?
网上一搜,还真是!----“央视推出情感纪录片《谈婚论嫁》”
播出时间:
2016年1月18日,腾讯视频
2016年大年初一至初五,CCTV9
后者正是催婚的黄金时间啊
p.s. 尼玛,不给片子评价不让发表影评
2 ) 爱情,最高的向往
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毕竟每一段感情都是独特的,能引发自我的探索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要找到你》主要在说相亲,目前刚分手,处于年龄焦虑阶段,看到这一集就会想还有很多单身的人,都在好好过生活,似乎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我想有个家》这是从小的梦想,而且一直没有变过。纪录片里13岁就出来打工的姑娘说快点结束这种生活,想换一种方式去活,嫁给了相亲才几个月的同乡,她说以前觉得那些闪婚的人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她也成为了这样的人。这是印象最深的一段话,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看不惯大人的一些处事方法,长大后,我却成为了那个被看不惯的大人,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希望还来得及去努力改变,过成想要的样子。
《走在红毯那一天》从初中就开始的恋爱,细水长流,着实让人羡慕,是不是我们都会幻想如果当初和情窦初开的那个人在一起,现在是不是也会特别幸福。苗族婚礼,水底婚礼,原来结婚有这么多仪式,婚礼的准备麻烦却也幸福,毕竟一生一次。
《我要我们在一起》因为自己身体也不是那么好,我总怀疑是否会被接受。看到这里白化病,残疾人,以及手术后依然不离不弃。再反观自己,手脚健全,不影响生活工作,只不过需要吃药而已,而又有谁能确保自己一年不吃几次药,没有几次小感冒呢。这是自我信心建立的一个过程,对爱情重新充满了向往。
《漂洋过海来看你》总有一个人他在等着你,不要着急,静待花开。
看完这部纪录片,每一集都能引发对于自我的一些探索,带来新的认知,也重塑了我个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从绝望到希望,并且心向往之。
3 ) 恐婚恐育还是相信爱情?
关于爱情婚姻的现实感觉传达比较真实,尤其是倒数第二集的几个故事很感人,爱情可以让人义无反顾跨越一切阻碍,确实让人心生羡慕。但一是着重以小见大挖掘不深总给人蜻蜓点水还不够的感觉,总期待一种持续跟踪的“爆点”,二是着重爱情的甜蜜描绘总给人过于理想化和正面的感觉,虽有呈现女性恋爱的困境、成家的生存压力、地域文化冲突,不过对于“谈婚论嫁”的诠释还是停留于“引出”“点到”。
关于恋爱/我们执着的非不可妥协的标准,而是内心关于爱的坚守,毕竟未来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要一起走过。我相信爱情,相信那个人会到来,但我不信仰爱情。
关于结婚/结婚本身就是复杂的事情,这不仅仅在于流程繁琐在于家族意义,更在于这是唯一一次梦幻寓言的盛大实现,在于这是承诺和责任的关键起点。
关于婚姻/矛盾的来源很多是因为彼此对未来规划的着力点冲突,摩擦之后解决问题继续生活是更为合理的状态。而感情的维持源于思想根源的彼此相爱,能够全方位为对方思考,为家庭付出。
爱情婚姻最难的都是接纳世界上一个不同于你的人,“把缺点放的无限大,那么优点也就被无视了,而如果缺点是你可以接受的,优点又正是你想要的,这种才是朴实的爱情”。
希望我们都能勇敢爱放肆爱找到一同分担压力享受生活的人。
4 ) 现实&婚姻
第一集:讲了大龄女性对于婚恋的坚守,我们不难发现,大龄女性未找到结婚对象,和其对婚恋的认知,对另一半的要求不无关联,虽然嘴上说着要求不高,仅需要善良,但在面对客观的样本的时候,其考察的方面也是非常理性的。
第二集:可以定义为裸婚?有因为年纪到了快速闪婚的,也有相伴十余年租房的结婚的,看这一集当中,感触比较深的是众生相,比如大家在讨论,房子,家,婚礼的费用。就是很现实的一个个话题,男人的反应通常会回避,最后以女人服软收场,与其说是服软,不如说是向现实低头。
第三集:婚礼。这一集让我联想起自己的婚礼,婚礼确实是一个女人这一生中比较特殊的记忆,虽然自己的婚礼普普通通,但是也是非常快乐的回忆。
第四集:坚守,不论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坚守,还是在信念上的坚守。这可能就是婚姻最珍贵的存在,因为是你,所以我会坚守,不论遇到什么阻力,我依然爱你。因为女方身体不好,即使父母不同意,我还是会带着遗传检测报告来告诉母亲,没有问题;因为老伴乳房切除,但又天生爱美,所以老头依旧要欣赏的夸赞老伴。看到了这些,感动,也憧憬。婚姻虽是柴米油盐,但是也温情脉脉。
第五集:跨越文化,俗称跨国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化交流体验,最欣赏里面酒店合伙人的那对夫妻,很多年过去,依旧爱彼此,依旧携手奋斗,虽然每日吵架不离口,但是这就是相爱的人,不是么?
整个纪录片看完,更深的感触就是珍惜眼前人,正视婚姻的细水长流。
5 )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一个很深奥的话题。看过一个解释就是: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看完这个片子,让我想到了生活二字。确实如此,人生苦短,不过惶惶几十载,能够始终陪在身边的只有你的爱人。生活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同样,不出意外的话,爱人也只有一个😂。想想,你人生的灵魂伴侣,记录你生活的点点滴滴,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片子采访的人物很多,涉及生活的各行各业,几乎遍及中国的各个角落。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法否认的是他们都在适应甚至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共同面对生活中遇到的苦难。他们都两两搀扶着向未知的前方行进。
本片可以说真的很走心,无需特殊处理,便能让人热泪盈眶,便能深入人心,实乃国产佳作。
这部片子让我不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爱情的美好,还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美好,人的美好。两个人,你爱着我,恰巧我又爱着你,真的很美好。片中的爱情,也确实让我自豪,自豪我生活在这个祖国大家庭中。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世世代代血浓于水的感情,自己中国方方面面的进步。
真的很好!生活是什么,爱便是生活!
6 ) 一部真实到令人发指情感纪录片,大龄单身深入
文章来自心理学家荀焱,看完觉得很不错,搬运过来。主要是针对第一集的···
也是本人看完最恐慌的一集,23333~~
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部腾讯热播的情感纪录片《谈婚论嫁》。看完第一集,心里“激昂澎湃”难以自抑,决定写一篇“高大上”的心理影评。脑海里马上拽起精神分析的名言,“爱情是一场移情反应。你刻骨铭心的爱人都是替代品,三岁就可能注定你未来的感情走向;你爱谁,你恨谁,都和他没有关系;谁爱你,谁恨你,都和你没有关系。”
可看完这没有一点童年印记的片子,我忍不住低俗的狂喊,“这特么真实的令人发指!令人发指!令人发指!”
1
▼
胖胖的余燕从事过最彪悍的职业——摔跤,而且得过冠军,两次。她也是《非诚勿扰》里争议声中的顽强站神。即使现在生活的记录镜头里,健身、蝶泳、搬动。。。。一次次展现她的“强壮”,可同时却也记录下她内心深处的那个永恒的“梦幻小女娃”:不同样式的花花背带裤、小红帽、白雪公主的T恤,始终如一的卡通头,对着蜡笔小新吃饭时吃吃的笑声,尤其是那顶秒杀眼球的萌哒哒的鹿角小黄帽。听到她一边强调“瘦下来找到的不是真爱”,一边很肯定的要求“他不能胖”;看着她带着小黄帽对相亲对象认真说,“我发脾气时,你要像大哥哥一样担待”,真想很八婆的捂住她的嘴,“嘘!小丫头,千万不能这么说!”
镜头里的余燕,装扮和内心是一致的,违和的是她的年龄、模样和她想要的婚姻。两性世界里,小女生般卡哇伊的天真任性一面偶然浮现,是沧桑些的男人们锦上添花的男性福利,但绝不是选择“妻子”的重要选项。
余燕不知道吗?还是她在急切的用“我好可爱”来掩饰她“我好胖”的心底尴尬,一个超不喜欢的自己。见过不少胖女孩婚姻里恣意明亮的笑脸,或许胖并不是问题,没底气的自己,过于刻意的萌装扮,梦幻般的期待与“童言无忌”,才是隔绝男性目光的高墙吧。《非诚》里的虚幻梦醒了,现实中的“小女孩”是否可以一直睡下去?
2
▼
鸿莲人如其名,“鸿”和“莲”像刚柔的两端。这个飘飘长发,古典如莲般女子可以在相亲会场高声主宰,晤谈提问如面试般锐利。“想要个能仰视些的男人,必须在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抛弃,不放弃”,优雅的身姿下总有灵魂绷紧的感觉。
镜头给了答案,天台上的犹豫,重重情殇过的女儿心唯一羁绊的只是家人的期盼。联想起影片《东邪西毒》的心理隐喻,情伤后的女人们总是分裂着的,用明媚遮挡小心翼翼的模样。心底的伤痕会放大现实的阴影,戒备的潜意识会扩展挑剔的理由,不是谁的错,或许只是那些符合标准的男人们没有太多精力和情怀去应对灵魂的考验。
3
▼
孙旸这位文学女博士后严肃自省的面容格外令人印象深刻,“我知道阻碍我寻找另一半的是我自己”。精致的高跟鞋群落,细节的考究搭配,课堂上“只有香如故”的深情朗诵,尤其那句“我是用月光取暖的女人”,扑面心灵的寒意。
如此极致的情怀让坐到相亲座位的她,就像头上那一高一低,界限分明的刘海,很难同对面的人有相交的可能,结尾相亲时大段漫不经心的画面处处反射着心底的疲惫。
孙旸的表现和鸿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的强悍注释着网络里的那句名言,“活着,活着,就活成自己喜欢的男人的样子!”她们就是令大多数男性肃然起敬,又敬而远之的“圣女”代表吧,不沾凡尘的模样。只是那回到父母身边,那绞着发辫,催促妈妈展示十字绣的女孩;那在田里冲妈妈泼水嬉闹的女孩又是谁?那么灵动,那么烟火气。
与凡尘接轨的除了家人身旁的娇态,还有她们反复出现的言语关键词,“托付”,“驾驭”,“安全感”。心理大师们反复强调托付心理要不得,女性真正独立是自己给予内心的安全感,还能给予伴侣等等。恨嫁女们深深认同,可就是做不到。又要归结与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吗?
4
▼
用“女上位”的姿态顽强游走在生活里的女强们,内心却更执着渴望着被覆压,被包裹。职业里男性气质的塑造会更激发内心女性情感的敏感,渴求那无条件的爱的体验,就是突变如鬼也能得到一个男人紧紧的永恒的怀抱。
承认现实的残酷吗?“不是男人不会给,而是男人不想给”,越是所谓现实精英的男性越耗费不起更多心力去猜解、去品读、去挖掘、去呼应女性的渴望。“这真是太累了!”,男人们会感叹,而且他们真的不太擅长。可“不能被拉低生活标准”的执拗像魔咒,逼迫女人自己还是必须向上看。
不过,虽然男人普遍心理需求第一位是成就动机而不是情感,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也有对女性的梦幻吧,就像《东邪西毒》里的洪七,就算自己衣衫褴褛,也有个温暖的女子在自己的恶言相对下,依然轻松的哼着小曲,死皮赖脸地非要照顾自己,义无反顾的带着崇拜的目光追随着自己跋涉在沙漠里。
5
▼
路是自己走的,谁也没资格全盘指导你怎么活着。也许就像片中唯美的画面,万家灯火中就可以这么任性下去,也许这大千世界里就有那么一个上世欠债的冤家,这男人成就自己后重要的使命就是理解,疼宠着我们。
收一收触角或许也是一种路径,喜欢豆瓣上的文章《婚姻只是一件人生小事》,“安全”和“温度”都是自己的事吧。当不再悲壮感的为嫁而嫁,物质精神双强大的完美心情悄然熄落一些,当心理上能成熟的接受一段带着妥协、冲突、融合和给予的人际关系相伴,才去寻找吧。
女主人公们或许也是幸运的,镜头下的自己真实而丰富,旁观者的视角可以更清晰自己的内心图腾。镜头外的我们更是幸运的,如此有血肉的现实也映照我们自己的故事。
找到的是你吗?还是该找到更真实的自己?那个自己都没看清的自己。
● ●●●●
第一集1分钟浓缩
http://v.qq.com/cover/t/tj0173sty3ok11q.html?vid=k0019phbc1m 7 ) 年纪大了都不好找,都降低标准。只要人好就行。
1
年纪大了都不好找,都降低标准。只要人好就行。
2
希望有个可靠的爱人,一直背着你,一起走完这不短不长的人生。
待产真是个痛苦的过程。
3
不用找优秀的,优秀的会比较强势,找善良的人就可以。
矫情的水下婚礼?
4
残障人士也有爱情。
白化病女子看起来像欧美仙子。
5
跨国恋不容易。
一闪而过的同性之吻。
三星半
8 ) 关于80后的婚恋,关于你和我。
第一集,剩女。第二集,裸婚。第三集,婚礼。第四集,坚守。第五集,跨国婚。泡面番,每集三个故事,都是精挑细选,接地气、有温度,小视角、大视野,每个故事都和自己不同,每个故事又多少和自己的经历有相似相通的地方,是中国80后的真实写照,也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真实缩影。
看的时候,总是很有带入感:自己年少时对婚姻生活的想象和向往,上大学时异地恋的艰辛,失恋的消沉痛苦,做单身狗那几年的迷茫和寂寥,当然还和前女朋友(们)的各种往事……一瞬间仿佛如潮水般再次涌起。
好在,现在过着平静安稳的家庭生活,和可爱老婆经常在一起做些无聊的事情,絮叨些无聊的话,日复一日的零零碎碎,有时不知不觉也忘了自己也曾经历过那些挣扎彷徨,忘了两个人从互不相识到走到一起是多么不容易。有时想,两个人就这样慢慢走到老也挺好。
关于这个片子,精致,考究,故事讲得好,画面构图好,符合现代传播的基本规律。看得出来制作成本不大,但好在精打细算,妙在花小钱办大事,每集25分钟的每一桢每一句都是经过推敲打磨,是有诚意的作品。
李健的片尾曲恰到好处,在最恰当的时候戳中心底柔软的部分。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片子,那就是,“看了之后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听说是导演的处女作,看得出有股身处人生瓶颈,奋力挣扎寻求突破的生命力。对这样的作品,应该给予支持。
题材蛮大的,没深挖。
爱情和婚姻的诸般模样,不过这片子像一篇精巧的命题作文,太刻意去展示那些美好的了,而那些琐碎庸碌的可能才是一份感情最难的吧,还是第一集最有趣了。
一口气看完!安利一下央妈的良心纪录片~第1、2集还略有现实的无奈,第三集就开始狂撒狗粮。搭配李健唱的ed食用更美味。平凡的幸福真不简单啊。超级喜欢唐亮夫妻。
片子做的太一般了 但是不错的尝试 鼓励
挺精致的 比较理想化 对现实的挖掘不够 央视响应国家号召的作品 有软广
取材不错,可惜没有往深里挖,浮于表面浪费了那么好的切入点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啊!
还是有爱情的
3.5吧
没深挖。
中国人活得不容易。
虽然每集只有不到30分钟,不够过瘾,不过一叶知秋,窥斑知豹,可以涵盖生活中就在身边的那些婚恋之事。好处大概也在于对每一个人,每一对情侣都可以进行比较细致的跟踪记录,不失细节。爱情,是一种信仰吗?我不知道,不过,相信爱情,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选择。
能找个相爱的人相伴到老 真的好幸福。我要去拯救宇宙,下辈子一定先找到木村拓哉!
关于这个片子,精致,考究,故事讲得好,画面构图好,符合现代传播的基本规律。看得出来制作成本不大,但好在精打细算,妙在花小钱办大事,每集25分钟的每一桢每一句都是经过推敲打磨,是有诚意的作品。李健的片尾曲恰到好处,在最恰当的时候戳中心底柔软的部分。
一直比较喜欢纪录片,要不就是BBC NHK的,要不就是大型历史类的,这次朋友安利《谈婚论嫁》,就抓来看了。说实话,看完第一集就慌了,不是着急结婚什么,而是看到那些剩下来的男的,实在不忍直视…虽然我们都不着急,都觉得在遇见对的人之前做好自己就够,可是讲真,不主动就真的很难遇见。后怕!
最喜欢第四集!
当晚做梦:“洪晃同款”大妈开了个厂牌,给Beenzino出了新专辑……
看前两集那是各种尴尬和恐惧,网友都说不想找对象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从第三集开始温馨虐狗,网友们又满是憧憬,最后祝看到这部片子的每个人都能幸福着。
单身狗看的眼泪汪汪汪 为了获得幸福 都不容易啊世人(ಥ_ಥ)
5集100对夫妻的采访,也都不及一篇上海女生的帖子现实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