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娜美(千瑀嬉饰)丢失了她的智能手机,里面包含她的一切个人信息。俊英(任时完饰)找到了娜美的手机并将其归还给她,但在手机里面安装了间谍软件。通过跟踪她的日常生活,他了解了所有关于娜美的信息 — 她的行踪、爱好、品味、工作生活、财务状况和社交网络 — 并通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来接近她。 与此同时,刑警志万(金熙元饰)在谋杀犯罪现场发现了儿子俊英的痕迹,于是对他展开秘密调查,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娜美找到了她的手机,松了一口气,但没过多久,她的日常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发不可收拾。 只因丢失了手机,她的整个生活都岌岌可危。
紧张感拉满,手机监控到这个地步虽然不可能这么简单,但通过一个人的手机了解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确实很现实,就算不丢手机也要注意隐私安全,电子设备留下的个人痕迹太多了。电影本身,和部分观众恰恰相反,演员表演都不差,但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倒是剧情安排还是很好的,人物刻画足够丰富,配角中唠叨心细的父亲,无脑敏感的闺蜜,沉默着随时爆发的警察。两位主角的表现,前期有些傻白甜的女主在观众视角让人有些捉急,可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哪能想到那么多险恶杀机,就算有些巧合到刻意的情况,在对方迷惑性的外表,和缜密的套路中也会忽视疑点,就像发现对方是捣鬼的人时也不过以为对方是偷窥猥琐男。对于男主,变态杀手人设对于剧情的推进与反转也很自然,电影本来就只想用隐私安全为蓝本创作一个紧张的犯罪故事,去描述那么多杀手起源的设定有什么意义。
前20分钟塑造悬疑感还算成功,后面开始就直接拉垮,没有背景介绍,知道杀人犯是没有理由的psychopathic的设定也难以服众;女主作为z世代少女,居然在维修手机的时候直接把锁屏密码给对方;明明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要突然和闺蜜反目成仇;该吐槽的地方实在太多,已经没有力气了。
居然还有人说"剧本经不起推敲...但还是值得一看?"
给这种片评五星的人,除了收了钱或者写公众号被逼无奈的可以理解,其他人真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觉得它值得?互联网世界,每一次点赞是网民为数不多的权利之一,还是要好好珍惜的。
1. 女主和友人关于是否同住的问题发生了争论,已经发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剧情可知是凶手故意诱使友人到女主那里借宿,以便嫁祸友人。这么大的一处问题居然被女主忽略,太勉强了。
2. 警察在知道犯人会来女主家的时候,居然从容的放掉了嫌疑犯。这个太影响剧情质量了。
3. 女主换的新手机如何被黑的没有交代。这个细节处理的太马虎了。你以为凶手是黑客帝国呢。
4. 凶手在女主家的举动简直就是作死。虽然拿女主的爸爸威胁,但女主也太怂了。一个人都能跑到你家绑架你爹了。还傻乎乎的以为对方是个的色情狂?
以上几点过于马虎,使得剧本质量下降了一个档次。虽然总体还算是不错。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明明只是弄丢了智能手机,却成为连环杀手的目标······”
Netflix原创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又译《只是掉了智能手机》),由金泰俊执导,任时完、千玗嬉、金熙元主演,改编自日本同名畅销小说,而非翻拍日本同名电影。
故事讲述平凡的上班族李娜美(千瑀嬉饰)不小心弄丢了手机。一个可疑的男人(任时完饰)捡到了手机,偷偷安装了间谍软件,他通过摄像头监控她的日常生活,了解她的行踪、爱好、工作和社交,并以吴俊荣的身份接近她,虽然只是丢了手机,李娜美的人生却变得岌岌可危······
另一边,禹刑警(金熙元饰)在凶案犯罪现场发现了离家出走多年的儿子禹俊荣的痕迹,他怀疑儿子就是犯下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
接近李娜美的吴俊荣,就是禹刑警的儿子俊荣吗?这桩由弄丢手机引出的案件又会如何反转?
本篇影评包含剧透,介意的话可以看完电影再来~
作为新人导演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可圈可点,有几个有趣的意象贯穿全片——首先是李子(자두是李子,有一版翻译误翻成西柚···)
腐烂的李子上爬了虫。原本我以为这颗腐烂的李子隐喻男主,但真相是(剧透预警)没有身份的男主杀了禹俊荣,冒充他的身份留下痕迹。
而这颗李子树原本是禹俊荣的树,上面挂着俊荣的名牌,所以喜欢李子的是俊荣,并不是取代他的男主。也就是说,李子腐烂,隐喻俊荣死亡,而男主只是那只虫。
男主住的地方也有李子,还有吃李子的画面,也是因为他要活成俊荣,他偷走了俊荣的有关的一切,他的身份、喜好······
后来他故意点李子汽水则是偷窥到李娜美在喝,不料在娜美爸爸面前露出了破绽,李子汽水根本就不是什么隐藏菜单,是爸爸只做给娜美喝的,男主自以为周密但还是引起了怀疑。
视觉上鲜红色的李子汽水在灰调的画面中格外显眼,在这里红色是一个暗藏危险的信号,符合这场戏平和之下暗涌的紧张气氛——
此时李娜美已经知道了有人黑进她的手机,而男主装作来帮她的人,甚至成功挑拨娜美和朋友的信任。
手机屏幕映出男主的脸,友善的面具下阴暗的真实面目。
看到最后很可怕的一点是,我们对真实的男主还是一无所知——他没有出生申告,就没有身份,那他究竟是谁?真实姓名是什么?杀人动机又是什么?
只能从碎片信息中找到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对水的迷恋。
水是男主杀人、销毁证据的工具,他有拍下别人水中濒死的脸设成手机屏保当做“战利品”的习惯,最后一场关键的戏也选择在娜美家浴室。
一定是有特别原因才会这么执着于溺杀,但很可惜片中完全没有交代,为了反转推翻了原本能自洽的逻辑。
如果就写成警察离家出走的儿子成了杀人犯,虽然没反转,但是人物逻辑有说服力。而男主不是禹俊荣的话,除了反转,就没有别的了,最可惜的是让人物动机落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变态,那么这个角色的意义,除了“任时完演技大赏”,还剩下什么呢?
配角角色塑造也很脸谱化,禹刑警和搭档完全没有对嫌疑人做任何犯罪侧写,靠一些间接证据就认定犯人是自己儿子俊荣······倒是男主对禹刑警的侧写非常准确——让禹俊荣认为妈妈的死是因为自己,强势、老古董、自我中心。
这程度的话,男主不仅是高智商犯罪,可能有点心理学背景,反侦察也做得很好。对比之下,两个刑警很不聪明的样子,也难免被吐糟降智(不过韩影的警察,除非是主人公,不然基本都是这样子的,反映现实罢了~)
虽然没有交代清男主的犯罪心理,不过从他的模式有点像美剧《犯罪心理》S1E20的犯人:青少年时期有偷窥癖,擅于伪装,用不同身份接近受害者,溺杀是标志。
水象征情绪,不仅在电影语言里通用,在犯罪心理学中也是一样。
片中有一幕很巧妙,刚好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犯罪配下雨也算是惊悚片标配了,但是这里是因为男主对水有特别的迷恋,当男主袭击娜美爸爸时,窗外开始下起了雨,暗示男主情绪正在释放中。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的重点是透过智能手机偷窥他人生活的新型数码犯罪,但是到最后会发现通过智能手机偷窥只是男主“狩猎”的过程,结果还是落在传统惊悚片的连环杀人案,那就必须要交代清楚身份、犯罪心理,结果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男主的身份,杀人动机······
结尾只是为了惊悚、反转,可惜了这么有趣的题材。
除了李子、水的意象贯穿全片,影子\倒影的运用也很有意思,导演审美在线~
禹俊荣的这张照片有种怪诞的美感,半张脸隐于水中的样子,不同于后面其他受害者正面朝上的姿态,似乎隐喻着禹俊荣的一半被男主偷走。
这一幕天花板上映着男主的影子,有制造惊悚效果的作用,有点以前希区柯克式惊悚老电影的感觉~
电影里的影子,还可以用来表达真实与虚幻的交织、混乱。
例如男主与警察对峙的场面,禹刑警以为男主是儿子,转过身来却是完全不认识的人。
结尾处人群的影子,则是展现了离不开手机、活在手机虚幻世界里的当代人的群像——依赖虚幻的、看似热络却很容易崩坏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角度看,手机也变成了影子本身。
在鸟瞰镜头下,我们能看清的是影子的姿态,而非那个人本身的样子。
正如我们平常通过手机看到的,是他人在网上展现出的样子,而其中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伪装呢?
这也让我联想到前阵子看的韩国音乐剧《CHAME》,讨论真实的自我与社交网络虚拟人设之间的平衡,是部很有趣的小众音乐剧~
回到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惊悚氛围感不错,以新鲜猎奇的题材切入,偷窥镜头代入感非常强,尤其是镜头以手机前置视角展现时,观众也成了偷窥者,和男主一起了解了娜美的日常。
然而这视角本身就隐藏了一层惊悚的效果,因为我们也可能随时成为“李娜美”!
电影的镜头语言也在水准之上——李子(构图和颜色—血的鲜红)、水(杀人标志和情绪表达)、影子(光影、隐喻的多层作用)这几个意象运用得当,审美在线!
新人导演的话完成度已经算很高!只是剧本后半段很可惜,为了追求反转把男主变成了单纯的变态。更不要说仔细推敲人物的轨迹,男主一开始就没有出生申告的话,没有身份是怎么生存到现在的?
但是不细究剧本的话,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一看!
特别推荐的还是任时完的亮眼表现,继《他人即地狱》、《非常宣言》后,任时完终于贡献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变态演技!我看得很满足~
也许是因为任时完没有杀伤力、人畜无害的外表,演起反派更有反差感,加上不断挑战高难度角色,用努力刷新大众认知的实力演技,今年的百想大赏电影部门,看来可以预定上了~
最后一句话推荐——大家都去看任时完演变态吧!
昨晚在看完了韩国最新犯罪惊悚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后,在令人胆寒的同时,也是觉得这片子是真心不错。电影以智能手机为载具,却又以新鲜猎奇的题材切入,加之剧情层层递进,整体惊悚氛围感是相当到位。本片开头便以智能手机为第一人称视角,来体验女主一天的生活,既能直观的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又能感受到女主一天满满的正能量与生活丰富多彩。直到女主的手机失落被男主捡到,剧情开始朝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尤其是男主以手机前置镜头为视角展现时,观众也成了偷窥者,和片中的“禹俊荣”一起偷窥起了娜美的所有日常生活,这段情节在片中可以说相当出彩。而在人畜无害的帅气外表之下,却隐藏着另一副天生就像“心理变态”的面孔。片中“任时完”将一个外表阳光善良。实则心思缜密,处心积虑,心狠手辣的变态连环凶犯演绎得惟妙惟肖。这样的男主演无疑是大大提升了本片的眼缘和可看性。总的来说,本片的爽感还是在线的,年轻演员的男女主演技更是加分项。只是相比演员的出色,剧情似乎是差了那么一点,但好在题材引人入胜。在结尾鸟瞰角度下,街头上个个低头看手机的人群投下自己的影子,寓意着已经离不开手机,长时间活在虚拟世界的当代人手中的手机变成了我们的影子。正如我们平常通过手机上的虚拟账号看到的是他人在网上展现出的样子,而其中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伪装却不得而知!
关于手机的危害,大概每个人都明白得很。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极度依赖,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类似的故事,在讲什么,大概心里也是有数的。
故事开始,女主就弄丢了手机。
捡到手机的,是这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帅哥。
这位帅哥通过社工方法搞了一阵,没能破解密码,于是使用了原始的暴力手段。
修手机啊,换屏,至于需要手机密码吗?
故事开始的女主,智商貌似不太在线,人家要密码,犹豫了一下也就给了。
手机里,有着现代人生活的一切。
三下五除二,帅哥就搞清楚了女主的一切。
他的计划,是三天之内,搞到女主众叛亲离,然后搞死女主。
这样的帅哥,是有着天然的优势的,女主第一眼看过去,基本就想和他生猴子,莫名其妙的亲近。
而把对女儿安全有着天然第六感的老爸的话,抛在了一边。
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杀人案浮出水面。
经办的警察通过线索,发现凶手可能就是和自己关系相当不好的儿子。
多年未联系的愧疚,追查凶手的决心,在这个父亲警察身上纠缠。
另一边,女主已遭遇自己的职业危机。
女主此时意识到自己的手机出了问题选择了报案。
可是,老外也有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问题的呢,想要立案,得提供证据啊。
这证据小老百姓能拿得出来?
能拿出来,也就不会被黑客搞得这么狼狈的吧。
于是,事情陷入了怪圈,小老百姓只能被黑客蹂躏,部门选择袖手旁观。
故事女主想要完成反杀,还需要一番折腾。
然而结局的走向是相当明确的。
只不过,当故事走向结尾,大部分的人依然在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
想起了网上的一个笑话,吸烟有害健康,吓得我赶紧抽根烟冷静一下。
故事里头的帅哥,白瞎了颜值,是个十足十的“混蛋”,甚至,连他自己也是这么形容自己的。
然而,撇开这一切不说,手机时代,想要毁掉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足够?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实在没看懂的,请移步《本公众号获取资源方法》。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是个很合格的商业电影。剧情一般,但是演员的演技加上题材跟生活息息相关也不至于很无聊。导演想传递的信息才是这个电影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导演很直接很强烈的控诉恨死手机了。
我想从手机是影子、是控制、是毒害,这三个方面解读这个“恨”。
一,人们举着手机走来走去时的影子倒映很形象的表述了现代社会人与手机的关系,人们沉迷于手机,好像一分钟都离不开手机,这种如影随形也让我们对外界的信息不敏感放松了警惕,就像女主根本察觉不到杀人犯故意接近她时的异样,哪怕他爸爸提醒她,她都不以为然。
二,我们的人生好像被手机绑定了一样,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手机,看似我们在使用手机,实际上被手机控制住了,没了手机人的正常生活都没法继续。我们不得不每天举着手机。
三,毒害
毒害不仅包括信息泄漏被手机监视的部分,还有手机让人变得麻木、行尸走肉。人—手机倒影的镜头第二次出现,是人们拿着手机在观看《连环杀手杀害了八个丢了手机的人》的新闻的时候,在大街上,在地铁里,人们面无表情的看着新闻。好像这件事跟自己毫无关系。
最有意思的设定就是杀人犯的角色了。我会理解为“杀人犯”是手机的拟人化表达,把手机背后的隐形危害具像化。他杀人没有动机,随机挑选,丢了手机的人被他捡到就会被杀掉。丢手机只是表面的原因,实际上,手机才是真正的杀人工具,是手机可以监视人的一举一动给作案提供了最实在的便利。手机承载着人的行动轨迹,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只要利用手机里的信息就能轻易地靠近并摧毁人生活里的一切,甚至会波及到家人。丢手机是很普遍且随机的事件,意味着我们都有概率成为受害人,不是说丢手机好可怕,谁丢了手机谁倒霉的问题。是科技的边界没有规范到位让我们处在高风险的环境里。最讽刺的是杀人犯是黑户,没有登记出生的人,这就给追查并防止犯罪带来困难,《杀人犯》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可以伪装,躲在暗处,甚至“不存在”,但依然可以监视着我们的一切。就像结尾杀人犯被抓了多的是躲在暗处里的人支持他、崇拜他、模仿他,最后的定格是一个手机依然在拍着女主。监视没有停止,犯罪没有停止。杀人犯就是我们手里的那部手机,轻蔑的眼神凝视着我们,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孤独,好像嘲笑着我们的无知、愚蠢——被控制了还不自知,以为有了手机就跟世界有了联系,殊不知喧闹的世界跟我们的联系是很容易被切断的。杀人犯笃定的跟女主承诺,“只要24h有人联系你我就让你活命,可惜前八个都失败了。你看,你爸都没人联系”。杀人犯笑的那么嚣张,因为他已经让女主丢了工作,没了朋友,躲过了警察追查,换了一部手机依然控制着她的手机。这样猖狂的背后,是手机无形中主宰的人生。是无助的孤独。
手机的隐患是我们都注意到的现实,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防范这些隐患,减少带来的损失。各个社交软件,短视频,电商平台都在精准推送,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感觉被冒犯了。久而久之,便利不再便利,掉进信息茧房,被推销骚扰电话困扰,怕被诈骗提心吊胆,担心父母被利用,怕地址暴露,怕被追踪……一切我们所担心的,用连环杀人这样极端的情节,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才是这个商业电影价值所在,哪怕我们现在没有办法解决手机带来的所有社会问题,起码被看见被拿出来讨论就已经很好了。起码,有意识的放下手机,接触真实的世界,关心在乎的人,别等到有一天手机质问我们:“这么孝顺?早干嘛去了。”或者“这么关心孩子,早干嘛去了?”
另外,演员的演技,颜值都很棒,剧情一般的情况下撑起了整部戏。用手机摄像头监视的画面拍摄镜头也很有代入感,女主好美,男主是长得好乖的杀人犯。
晚安
这个黑客杀手已经杀了7人,埋尸荒野,所以是很凶残变态的,作案手段都是控制他们的手机,然后设法干扰他们的现实生活。女主在公交车上丢了手机,被杀手捡到,成为下一个目标。女主的手机归还前,被杀手植入了间谍软件,女主通过手机进行的一切社交内容都被杀手得知。杀手操纵女主手机发送虚假消息,使女主所在的公司倒闭,然后栽赃给女主最好的朋友。同时女主的爸爸也被杀手绑架,于是女主被彻底孤立。
老刑警发现蛛丝马迹,怀疑是自己儿子干的,于是赶来解救女主。最后发现自己儿子早被杀手杀害,杀手顶替了儿子的身份,太变态了。在女主和老刑警联手之下,杀手落网!
私信+++qun:
剧情虽然有bug结尾也比较草率,但胜在节奏不错悬疑氛围营造的好,千禹熙演技很厉害,后半场贡献了很多名品镜头,有一种预感这部过几年会被内地翻拍,而且大概率是类似门锁那样改得狗屁不通的烂片
黑夜里设置成大头壁纸的手机突然自己亮屏滚动,以及上帝视角的众人自顾自低头看手机镜头,既被吓到又被震撼到。结尾处的反转也有意思。任时完的变态角色很有张力。
任时完找到了新戏路,太适合演psycho了
悬疑氛围还是有的,演技也不错,不过败笔在于剧情中段那个最重要的转折点——任时完在千禹熙楼下徘徊,俩警察问话简直是强行降智——男主可是杀了7个人的嫌疑犯啊……在诱捕的最关键时刻最关键地点出现,三言两语就这么搪塞过去了???excuse me???
手机绑定的人生啊,开片的快剪真精彩。
这厮是小说改编而非单纯的电影翻拍,韩版比日版拍得要踏实一些,至少剧中的变态黑客杀手与警察之间终于不像日版中那样逗逼互啄了。任时完将一个外表阳光善良实则心思细密处心积虑心狠手辣的变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导演选角很讨巧哦),千禹熙的演技则一贯保持水准(私以为她很擅长情绪爆发的戏份,演技比北川景子要自然得多)。在女主和警察同时追查到手机维修店的桥段,警察只需要把儿子的照片拿给女主确定就可以揭示其真实身份了,故意忽略纯属为了后面刻意的反转。内娱若是翻拍的话,变态黑客这个反面角色应该挑哪个流量奶油来演呢(躺着赚钱不屑毁形象尬演技)?似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额......虽然编剧后期有些降智,但凭着两位主演的优异表演当可+1星。这个故事真正令人惊悚的在于:你或许不会遭遇变态杀手,但电信诈骗丢失手机黑客入侵却有可能。
看的过程心脏狂跳不止,不仅是丢失手机带来的诸多隐患令人恐惧,还有惊悚的剧情,为이나미的生命担心,祈祷她作为第八个,能够安全脱身。原作没看过,这部电影拍的很韩,和一般惊悚片又有不同,对亲子关系触及,让故事有了深度。强势的父母背后一定有个可怜的孩子,有些可悲,家庭教育太重要了。最后嫌疑犯身份的反转还是挺震惊的,一度猜测任时完是不是整了容。演员方面,都很不错,千禹熙、金熙元、朴浩山演技在线,全程被骂到结束的是任时完,太变态了。最后,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别说丢,更不能在公众场合离开自己的视线。
3.5星。越到后面bug越多,为反转而反转多少有点刻意了,强行让警方降智大可不必。夸一夸小千的爆发戏,怒吼和含恨的眼神好带感。
想起之前看的《解除好友2:暗网》。手机可千万不能丢啊,密码也不要告诉别人,更不要安装乱七八糟的程序,这么看,还是iOS系统安全一些。
虎头蛇尾,前半段手机被操纵而引发天翻地覆的变化,恐怖感和压迫感还算到位;可惜警察追查杀手儿子的剧情线却实在薄弱,结局更是潦草仓促,女主千禹熙后半段的演技算是一点加分项 @Netflix
怎么韩国二手网站也有“我是学生便宜点”笑亖|女主最后开枪以及男主只是单纯变态非刑警儿子的反转还挺带感的,就看的过程中脑内关于行事逻辑吐槽蛮多的比如闺蜜两人因为一陌生怪人的两句话说决裂就决裂赌气揽罪这里莫名其妙,以及得知手机被监控也老老实实不换手机等警察出现才想起来备用手机,孤勇警察死也不叫后援等等…开头第一人称沉浸沉迷手机的剪辑不错。总体可看。(所以魔芋公司就没救了呗)
比日本版好是肯定的,不论是质感还是悬疑氛围的营造,但即使这样也是一部失败的悬疑片,当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还是原著本身就是一个乐色。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无效的,第二幕的故事情节几乎就是在原地打转,明明应该聚焦女主角,但是反而很大一部分是男生视角,反而显得女主角的戏极其日常且无聊,一堆废戏试图构建女主角的生活,最后也就只有一个父亲的角色是可见的,其余周边角色都极其模糊。叙事上做了一点叙诡,但是没球意思。
很垃圾的一个片子,没什么意思,情节也跟无聊,可以说是烂片一个。
前70分钟还挺不错的,女主和警察连手之后就变味了,给个四星吧
人均无智商。豆瓣怎么现在把评分推迟了那么久,早点公布评分能给多少人节省他人生中的两个小时
一个烂本子有什么值得翻拍
女主演得好棒~
虽有些恐怖但不够真实,最起码没让我产生远离手机的想法。其实想一想,大家天天上网隐私该泄露的早就泄露光了,与其担心人家利用手机监控,不如祈祷别把我微信支付宝的钱给盗了。最后女主开枪那里很爽,韩国人就是这么喜欢拍以暴制暴啊,不跟你闲扯淡!
后半段有点降智
我觉得时完的脸一直就没有变过,真•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