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年前啊,就记住了一句台词
学校组织看的,就记住一句台词:老板是要高头大马型的,还是小家碧玉型的?今天突然想到这个,也忘了电影名字,没想到,搜这个台词,竟然就搜出这个电影了。而且,那个被搜到的网页上,也有如我一样的回忆情节。
二十年前的反腐片,可以算是人民的名义前传了
有时间的话,需要再看一遍。
怎么还不够一百四十字吗?
怎么写才够?
够不够了?
够了吧?
2 ) 官场现形记
一切都是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下的套,借用二愣子市长的刀杀省委副书记的人。最后省委副书记的派系全被整倒了,市长还是那个市长,书记还是那个书记。最后赢得是省委书记,国企还是那个国企,最多中阳纺织厂改成了纺织集团,我想领导班子大概换成了省委书记的人马,职工入了股,具欢颜。既不损失一兵一卒,又搞得对手人仰马翻,领导放心,群众满意,还树立了典型,立了牌坊,这就叫政治手腕。二愣子市长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便是解决了中纺的难题立了政绩,也没能提拔。大家可想而知,干到六十岁还是回家吧。这部片子折射出了官场生态,若是仅当作英雄主义教育片未免也太可惜了吧?
3 ) 一场政治布局的棋子
熟悉我的人,必然会狂喷:我KAO,你这种人还看主旋律啊!看是看的,但角度不同。
这部片上映时我老爸被拖去看了,我因准备高考,幸免于难。所以剧情我固然不清楚,官媒宣传的是反腐,而听看过的人则说这是一部丈夫抓妻子的电影。我想,这和水浒有点联系罢。
但凡事有缘,就躲不过,尤其是孽缘。昨天晚上在中央台邂逅了这部片。因为比较粉王庆祥大叔,所以就看了几眼,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故事剧情大概讲的是纺织厂出身的市长发现市委书记调查纺织厂,大怒。老练的市委书记立马说,莫生气,这个纺织厂真的有贪腐问题。结果这个市长就真的去调查,期间还被人打了一顿,见到老部下真的贪腐就甩盘子,大骂,其它一点办法没有。我当时就想,这个二楞后台够硬啊,这种情商还能当上市长。果然,后来他的老部下揭开谜底,原来当年市长大人的升迁,是他们背着市长买通了省委副书记的门路。难怪啊!
事情很明显了,是以省委副书记为首,以纺织厂为基础的政治派系有贪腐问题。这时我就想了,显然这事不是一天两天了,除了二楞市长,谁不知道纺织厂背后有大树?所以市长每次去查,都有甲乙丙丁闲杂人等奉劝他,这个碰不得,谁碰谁完蛋!那么,到底谁会冒得罪诸同僚的风险动纺织厂呢?不是二楞市长。是市委书记,因为是他最先开始调查。但市委书记一个人是不敢下手的,因为对方的大Boss是省委副书记,甚至涉及部里的网络。所以,可以推测,这至少是省委书记面授机要,布的局。想的是除掉省委副书记,人事权力重新洗牌,提拔自己的人填充。
然而,市委书记自己单枪匹马,怎么去碰对方的铜墙铁壁呢?恰巧有这么一个二楞市长,不按常理出牌,乐得为我所用。结果表面看起来是市长充当反腐急先锋,其实是市委书记拿着省委书记的锦囊躲在背后操纵。最后的结果,果然是省委副书记的派系全军覆没,估计不久之后市委书记就能提拔到省委副书记。只有二楞市长,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基础,对于省委书记来说也不敢重用,年纪又大了,做完一届就二线罢。
这里面涉及市长夫人的贪腐。这个市长夫人看起来很牛,其实完全是市井女人。有钱的时候什么钱都敢拿,出事的时候哭着想退钱了事。我想你这个贪法实在太不讲究了,现在哪个贪官不是有自己精密的行贿管道,哪是生冷不忌啊!
这部片看似说反腐,其实无意间阐明了一个亘古不变官场规律:轰轰烈烈的反腐大案的背后是精密设计的人事派系斗争。而不懂官场规律的市长大人,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4 ) 曾经的,现在的反贪
2013/8/22
电影,《生死抉择》太出名了,那个年代的老电影。今天去看了。有些感想。电影的主题是防腐。那他们是怎么。他们是靠另一个正直的省委书记来打败坏的省委书记。作为法学生。我的思路是要通过好的体制。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不能总让好人做出牺牲。我们要把灾害减到最小让他们想贪污也看不成。这样一个理想国,先哲们有提出方案,但在当今的中国,一个大地区推广,很难做。现在我们不是一张白纸.不像英国美国法国,他们革命之后,白纸一张,于是……
从感情方面看,看市长一家人。是让农村一个大家族,自己的女儿是弱智儿童。是夫人为他撑起了一个家。但是难免被人所利用。我觉得情有可原。但是往往我们也很难分辨是否所有的贪官污吏,他们都是“好人”,都该情有可原。而且,我们不能情理不分。总是不忍心的人、总是为感情而感动,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不是一个法官应该有的品质。这只能是很多普通大众的小资情调。一
定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看问题。戴高乐的女儿,也是先天性有问题。可以去查一查人家怎么做。我觉得是社会保障制度。如果社会对于这些人有足够的,保障措施,那么就不会给家庭带来那么多的负担。
于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一个官员你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贪污枉法,自己也是受益的呀。因为社会越来越美好。可问题是,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大家没那么高的觉悟,大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大家不会想着历史记住他们,大家没有信仰,他们只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满足自己的私欲。
5 ) 哲学除了批判政府之外,还有什么用?
关键词:哲学;政府;批判;人;理念人;利益人;阶级变易和阶级性格
本文的目标:说明政府和所谓的批判政府的人们并不是对立的,在日常小事上摆弄关系的非政府人员一旦进入政府那就是大腐败者,否则腐败者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政府官员不是从人们中产生的吗?人们往往是利益人,不是理念人,如《生死抉择》中严书记所言:我们只反别人的腐败,不反自己的;阶级不光是经济概念,更是性格概念,即使在经济上是无产者,倘若处处寻思剥削别人,那也是资产阶级。这样的人在农村很多;同时,阶级也是变易的,昨天的无产阶级今天未必还是无产阶级,也可能是掌握了特权的大资产阶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个问题。
6 ) 《生死抉择(Final Decision)》:仙人市长灭亲记【第20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生死抉择 (2000)
本片获得2000年第20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个市长反腐倡廉的故事。某市的市长刚从党校学习归来,就发现自己的老单位——中阳纺织厂——的工人们闹事。市长平息民愤后,了解了具体情况。市长认为是体制问题,应该加大力度改革,进行破产兼并。市委书记这时却推迟去党校学校,非常认真的调查起纺织厂的问题。市长认为来者不善,另有企图,妻子也在旁敲侧击让他提防市委书记。于是,市长不同意派工作组调查纺织厂。无奈之下,市委书记只好拿出很多上访信给市长看。市长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弟弟利用自己的权望当起了娱乐城总经理。随后,市长在探望老师傅时还被人打伤,并发现纺织厂领导在大吃大喝。这一切都让市长觉得纺织厂存在重大问题,因此他派出工作组仔细调查纺织厂。调查中,工作组遇到层层阻力,还发现市长及他的妻子卷入其中。市长生日那天,妻子收到了纺织厂下属企业的巨额红利。几天之后,市长知道自己与妻子卷入腐败之中后,非常矛盾。经过一夜思考,市长将钱交给了市委书记。这时省委收到检举市长受贿的信,省委书记召开会议要将市长拉下马。但得知市长已经主动将钱交出后,省委书记却无言以对了。晚上省委书记将市长叫到家中,淳淳善诱的让市长停止调查,并露出了自己的底牌。原来纺织厂最大企业的负责人是省委书记的干儿子。之后,市长从身患重病的纺织厂领导之一口中了解到纺织厂腐败的真相。知道真相后,市长急匆匆的来到纺织厂厂长家,阻止了签署兼并协议。愤怒的厂长这时告诉他,市长的位置是他们几个厂领导花钱铺出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他这个市长。市长不为这一切所动,在省委一把手回来后,他在会议上郑重的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要将纺织厂的问题查到底,并上交了自己的辞职信。最后,检察院依据病重纺织厂领导提供的事实,很快抓获了各个腐败分子,市长则被重新选为市长。
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却非常现实的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腐败问题。腐败,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能真真切切理解腐败两个字的含义,却不是那么简单。本片就是这样一部诠释“腐败”的电影,让普通的观众们看看究竟什么是腐败,以及中国政府腐败到什么程度。关于什么是腐败,从片中就可见一斑,从隐晦的送花送草、安插退休干部、挂名董事,直到直接送钱,腐败的形式真是多种多样啊。腐败的程度,也是触目惊心。从底层的企业主管上至省委书记,他们全都是腐败的一份子,腐败简直是无孔不入啊!看本片,就可以了解真实的中国政府,当然不仅仅是某一个城市,而是全国。窥一斑而知全豹!
以上是电影唯一值得一看的地方,也是它的长处——真实的揭开中国政府腐败的面纱。至于影片后半部分,就过于理想化了。因为此时的市长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仙人了,他根本不食人间烟火了!老婆不要了,孩子不管了,老上司不维护了,老部下不认了!按照中国常理来说,市长就是一个六亲不认的混蛋。市长之所以能够如此,只有一个解释,他成仙了!所以,从另外一角度来看本片,它讲述的就是仙人市长如何大义灭亲的。市长如何成仙的呢?聪明人自有体会。
本片拍摄方面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故事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而且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使得这部时长162分钟的电影看起来丝毫不沉闷,一气呵成!中国电影中很少有这样扣人心弦的剧情,非常不错。缺点是中国电影的通病,部分场景转换太突兀,有些情节衔接上不连贯或者虎头蛇尾。比如最明显的,市长师傅被人打晕在地之后,电影就始终没有提到她。她究竟是死是活?直至影片结尾也没有交待。这样拍电影太离谱了,至少应该提一下嘛。总之,本片作为一部中国电影,有着许多改不掉的痼疾,但也有着优秀之处,这大概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当然,本片好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著很出色吧。
演员方面都是比较出色的。王稼祥扮演的市长确实有一股“仙人”之气,一出场就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很适合片中大义灭亲的形象。他在片尾的大段独白很让人震撼,虽然听起来不太那么现实。廖京生和左翎都是中规中矩的演出,表现比较一般。左翎在本片中显得很年轻,算是一个美女吧。片中的龙套演员很出色,尤其是扮演省委书记以及几个高级干部的演员,很有那么一点点高干的味道。说白了这些演员看着都像领导,油光水滑的,不仅形似神也似啊。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佳作,剧情好看、演员表演真实,能获得金鸡奖是实至名归的。当然,也不能否认获奖与中国的大环境无关。
左翎
左翎
序列:0806
2012-05-11
7 ) 和《暮鼓晨钟》很像,不知道大家不没有看过
和《暮鼓晨钟》很像,不知道大家不没有看过。
不过《生死抉择》里面,温州商人纯属外人。《暮鼓晨钟》里,想要兼并厂子的商人是这一切的中心。
《暮鼓晨钟》
本片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的反映出企业中的领导干部腐败、以权谋私问题,官商勾结、损害国家利益的问题,企业财务人员按照领导的意图作假账、乱作账的问题,进口设备中的走私问题,几千万进口的设备不能使用(其中存在着过期、报废的部件)闲置多年,上级领导的不负责任、贪污腐败问题……,致使企业最终走向债台高筑、面临破产。 影片通过一个新来的厂长与工人站在一起,保护国有资产,使一个濒临破产的特种胶片厂重获新生的故事,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工人阶级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工人阶级只有靠华自己的力量才能保护好国家财产和自己的利益!
传送门:
//movie.douban.com/subject/3101922/
8 ) 画出一道红线与树立一尊雕像——重看《生死抉择》有感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连出重拳“打虎”“除蝇”,让人们看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同时,党内党外政治生态也因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焕然一新,给人以风清气正之感。2017年,《人民的名义》让沉寂许久的反腐题材影视剧重新回归主流视野。事实上,延循着历史的脉络,追溯至世纪之交,会发现那段时间里同样诞生了众多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的力作。这其中,一部名为《生死抉择》的影片是其中的代表。除了作为主旋律影片拿下当年国内票房冠军,收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之外,影片对国企改革过程中触目惊心的链条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的大胆揭露,以及对李高成、杨诚为代表的一系列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员形象的展现,都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时至今日,当从严治党和大力反腐再次成为华夏大地上的焦点话题,重看这部当年曾经引起热议的作品,会不由得生出与过往不一样的感悟。
《生死抉择》的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和阵痛期,大量国企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面临破产兼并重组,工人收入锐减,买断下岗成为时代流行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部分国企领导班子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集体腐败,大量国有资产白白流失。原本是海洲市创利大户的国有企业中阳纺织厂,在前任厂长李高成调入市委工作几年后,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而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新任厂领导班子挪用企业资金,以三产创业为名开设大量关联企业,这些企业非但没有为中纺输血,反而变成了领导班子成员中饱私囊,输送利益的工具。面对着自己政治生命的起点,作为海洲市市长的李高成曾经犹豫彷徨过,但最终在主持市委工作的杨诚书记的支持下,他还是坚定了对中纺问题彻查到底的决心,而随着调查渐渐深入,他发现自己面前的对手不光是曾经的同事和下属,还有自己的至爱亲人,甚至包括一手提拔任用自己的上级领导,在这样的危急情势下,他必须做出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抉择。
不可否认的是,影片极为成功的塑造了李高成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楷模。作为一名从国企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干部,面对着中纺这一自己赖以起家的“根据地”,即便是在选拔市委书记的关键时刻,他也能够暂时放下个人的政治前途,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勇敢的掀开了中纺问题的盖子。影片中他所呈现出的立党为公,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刚正不阿,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讲政治,讲原则等优秀品质,可以说是将共产党员的道德水准,升华到了一个相当理想化的高度。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生死抉择》中对党员形象的塑造固然有其戏剧化的客观需要,而走出电影之外,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在从严治党和打击腐败的工作中,与树立模范雕像同样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造一座雕像,为的是为广大党员画出一条需要抬头仰望和努力追求的上限,并不是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为了片面追求道德上的完美禁绝自己作为人的欲望,甚至主动切断与群众间的紧密联系。共产党员也是人,既然是人,又大多身居要职重位,自然难免要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与其将抵制腐败完全寄希望于个体的道德完善,倒不如同时多加关注监督机制的建设。画出一道红线,为广大党员干部同时画出一条不可逾越的下限,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规定约束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通过完备的制度建设分摊仅凭道德建设治党反腐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当下,这显然要比把党员一夜集体变成“李高成们”来得更现实,也符合当前从严治党工作的实际情况。
当然,重视制度建设并不意味着否定榜样模范的作用。作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其漫长而艰苦的发展创业史中诞生了众多楷模。仅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就涌现出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杨善洲等奋斗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对于这些典型,我们需要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向其学习看齐,但并不苛求所有党员都要达到楷模般完美至臻。相对于如何达到上限,可能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是怎样监管党员干部不去触碰下限。将管党治党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个体的道德品行,实质上仍是过去封建社会“清官”思维的延续,对于遏制腐败打击腐败并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相反,如果能够通过长期有效的制度建设,将权力真正关进笼子里,这才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根治杜绝腐败的有效方式。海瑞不常有,但制度常有。建立好制度,保护好制度,让制度能够为党所用,这远比期待清官天降要更为现实。
组织初中生去看这种片子真心大丈夫?
这部生死抉择是2000年票房冠军,因为中央规定每个党员都要观看,相当主旋律,但有些内容还是不错的,比如“老同志”那段真是深刻。最近上面又发话,要开禁反腐题材,希望能有新气象
我底个妈呀,这绝对是驱魔电影,到最后就差放法宝和十字架了!依稀记得谁找制度的问题就让谁粉身碎骨,杀!杀!杀!
貌似这是当年学校组织一起观看的片子。怪不得票房会过亿。不过做为一部主旋律影片,这片子也算拍的不错了。
主旋律里,这部还算不错的。
虽然是要求看的政治主席旋律反黑电影 但是我记得当时感觉很好看 嗯嗯
刀压脖子 不得不看的电影
“中纺的问题,你要是真查,就真有问题,不查没问题,你要是小查就是小问题,要是大查,就是大问题……真要是查起来,恐怕会影响到你。”无意点开这部2000年中央要求每位党员必须观看的话题影片,不知不觉居然就重看了一遍。除去李高成这位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也难以生存的市长不谈,片中展现的以一个纺织厂为中心衍生出的巨大无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的腐败可谓触目惊心,相较之下,若干年后的《人民的名义》也不过如此了。
这个电影现在是不可能通过审查的
如同片中背景国企改革面临巨大困难一般,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探索路上也是坎坷波折。此片是中国有正式票房纪录以来,第一部票房突破1亿元的国产电影。听闻当年电影院有人鼓掌,之后反腐防变成了主旋律的一部分,电影上映第二年适逢苏联十周年祭。PS我差点把王庆祥错认成高仓健,2000年的大连城建真是发达。
小学的时候,我爸的单位上组织观看,我属于家属同行的。那是少有的在大屏幕上的体验,听着巨大的空旷的人物声音,看着一张大脸在屏幕上各种凝重的表情,由此奠定了我对电影院的一种特殊的感受,也可以说是一种距离感。如今三天两头往电影院跑的我,早已找不回那种童年感受。距离拉近了,舞台也消失了
喜欢看"生死抉择"的人也喜欢 · · · · · · 脱衣舞娘……强奸陷阱……大鸿米店……
“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只好哭天抹泪了哟。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绝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不过,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关于张子善、刘青山事件》1953.8.12
补签。记事起第一部从头至尾百无聊赖的主旋律电影……
本片是内地有票房统计记录以来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来说其实本片的完成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是二十年前的片子了,但是片中的尺度比起现在的反腐剧来得更大,不仅仅只是高大上的口号式对白,而是将官场潜规则通过反派的嘴讲出了,简直是良心之作,毕竟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尾改变不了
单纯从影片的质量本身来看,这部电影确实拍得还不错:导演的镜头语言运用挺到位,演员的表演也中规中矩,故事的来龙去脉叙述得也尚可,人物形象塑造也个性鲜明,主题自然是很主旋律啦!不过小瑕疵还是蛮多,尤其是旁白,简直是败笔,去掉更好?话说,同场几个观众在猜疑他女儿是不是真的痴呆?演得好像。 -中国电影博物馆(6号厅)
高三时和妈妈一起去看的,剧情如下所示。还有印象,当时政治老师也看了,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是省委书记也涉案了呢?中国的问题在于缺少能长效执行且有监督的体制,只是指望上级官员的明察秋毫,终归不是常规解决之道。
有点一语成谶的感觉。
大一的法理课特别节目,看完还得写读后感.里面的对白还没播我都知道下一句讲什么.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雷的就是电影放完的当天晚上,看到我的sb下铺发了一条状态:"看电影想起了我的爸爸..."(意思是她粑粑和主角一样不是贪官)..当场雷焦
开始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然后**机关一介入,各色反动分子旋即被捏灭…什么神奇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