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柯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她在一家惩教机构开始了一份新工作。她遇到了伊德里斯,一个犯下了一系列严重罪行的性犯罪者。经过五年的治疗,他即将开始他的第一个无人陪伴的缓刑期。他的从业团队对他的发展充满热情,但新人尼柯林不信任他,并试图对他的缓刑期施压。伊德里斯尽其所能说服尼柯林相信他的善意,但慢慢地,他变成了她从一开始就在他身上看到的那种控制欲很强的男人。两人之间的权力游戏开始了,尽管尼柯林有知识和经验,她还是完全陷入了困境。
《控制点》
应该说,这是一部既市侩狡猾,又充满理性启发的电影。
说它狡猾,就是它制造了一个超级反派——不仅是多项极端性侵案的罪犯,却又借着高智商,伪造出心理问题,逃脱法律的制裁,回头在心理医院更是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利用”心理学来诱骗医生们,自己已经没有问题了,甚至可以出院了。更市侩的是,它制造了一个真实的主角——她聪明能干,是个非常专业敬业的心理医生,但是她也有自己的问题,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对于母亲过度迷恋;而且她没有找到自己的爱情,潜意识喜欢着强悍的男性。所以,当她发现了反派的狡猾,他懂得回避关键问题,比如“如何自己描述自己的行为(就像对朋友那样)”,因为这样会暴露他自己的真实心理趋向。甚至他还会“设定条件”,以“下次再说”来回避。有了时间,他可以更仔细地琢磨,给出心理医生需要的答案。而且,他之前实施犯罪前,会对受害者进行充分的研究。
很明显,主人公抓住了真相:反派极端狡猾。问题是两面性来了,主人公不愿意让反派离开精神病院,离开控制,继续祸害社会。但是她的看法并没有得到其他医生的支持,以至于她与反派越多时间接触,就越难免产生感情纠葛——道理很简单,长期和罪犯聊天,就会渐渐地转换态度,觉得他是个朋友,尤其是狡猾的懂得隐藏自己的罪犯。体现这一点的是,反派一方面会避开同院其他人的争斗,袖手旁观(显得非常冷静,避免卷入事端),另一面在没有人关注的时候,会体现自己慈爱的一面(抱着兔子,把它送进笼子里);更绝的是,他会暗地里,告诉医生和助理,自己在外面有一个孩子,他才十几岁,在麦当劳打工,当然这是记录中没有的,而他刻意要隐藏的。因为他在保护孩子,为了孩子,他努力要争取早日离开。不过主人公在上当后,最终发现这是骗局(因为他随口说时,没有注意,和她说是肯德基,和助理说的是麦当劳)。因为人对于秘密和隐私很感兴趣,所以听了这个,医生和助理都会偷偷地去看“他的孩子”,这样更容易陷入共情之中。
随着被释放的时间越来越近,主人公越发着急,因为她发现必须“引诱”“陷害”反派,才能获得公义;但是她内在的软弱与爱欲,也似乎被反派所控制。而且反派也相当狡猾,一次又一次地摆脱她的引诱,而这一切恰好一次又一次加大了对她的控制和引诱。
当然,最后时刻,主人公还是成功地陷害了他,让他无法离开精神病院。不过,电影也让我们在紧张刺激中,感受到真正的“心理暗战”。
电影的开头始于一场压制囚犯的戏码,主角妮可琳(Nicoline)近乎癫狂地拿起椅子疯狂乱砸,以本能的怒吼发洩心中的“疯狂”,但随即被多名狱警人员压制在地,这正是一种权力与压迫的具体呈现,妮可琳被迫妥协,接受社会化而“平静下来”,恢复“理性”,才能够得到部分自由,当我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的时候,令人惊诧的剧情扑面而来!只见狱警一一离去后,妮可琳竟突然愉快地从地上弹跳而起,周遭传来狱警称讚她“演得好!”的声音──原来,伴著紧张音乐的警匪压制战仅是导演和大家开的一场玩笑,这是妮可琳主导的一场戏,戏与现实的她之间,却又在“人性本能”中被意外连贯起来,妮可琳茜笑著从胸兜裡掏出那细小的打火机,点起火苗──嘲笑著狱警没有搜到这个违禁物。
此处若我们更深入一点去分析导演的用意,将打火机与“慾火”、“本能”联想到一块,就不难得知妮可琳虽然身为菁英上班族的一员,在监狱治疗所担任心理师,看似已经成功社会化,形塑稳定的社会化形象,实际上这所谓代表著“理性”的心理师,“本能”中仍藏匿著“疯狂”,只是目前尚未有人能发现她理性外壳下包藏的慾火罢了。
导演多次以“淋浴”画面浇熄了妮可琳的癫狂本性,让她重新将自己伪装成菁英女心裡师去公司上班,她吃完早餐后优雅地走到蜂巢状的镜子前,对镜中分裂的自己肯定地眨了眨眼,这现象若以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就像是妮可琳正在压制疯狂的“本我”,给予即将外出的“自我”一个信心打气,每次当妮可琳需要重新整顿自己,将自己包装成“自我”时,她就会快速的眨眨眼,我相信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行为,象徵超我逼退本我的过程,另一处明显的眨眼在电影后半段,当妮可琳几乎失去理智,需要找主管好好详谈继续当治疗师之前,妮可琳先是快速的眨眨眼,才扬起微笑,走向迎面而来的主管洁雅(Gea),与她谈话。
在电影中,导演更是刻意聚焦于妮可琳在搭电车的画面,镜头抓取妮可琳与她头靠车窗的倒影,随著电车前行的光影错落,妮可琳的脸先从阴暗转变成容光焕发,仿彿暗示著妮可琳已经成功将“本我”转换成“自我”,行走在社会中。
妮可琳到新矫正中心找主管洁雅面试时,洁雅表示很乐意重用她,但是妮可琳却婉拒了,透露她只想要当小小的心理治疗师,因为不想要有任何包袱干扰她“四处旅行”的慾望,最好是能够去拥有大自然的地方旅游──镜头此刻带回妮可琳的视线,原来早已偏离了主管的双眼,聚焦在主管身后那幅画,画裡有海、有山,最是回归原始的象徵,让人能够放鬆警惕、摆脱社会道德“超我”的监控,从而卸下伪装、释放野性,这裡其实也暗埋下她与男主伊德里斯(Idris)在海滩释放疯狂本我的伏笔。
伊德里斯是监狱裡被心理治疗的一员,他曾经屡次狂暴地对受害者施展性暴力,因此进了监狱。正是这样一位“疯狂、非理性”的一位暴力男子,拥有著兽性本能与原始嗅觉,让他成为矫正所中唯一能看穿妮可琳的人,他看穿她心中强行押下的疯狂“本我”,同时爱恋著这部分的妮可琳。
伊德里斯为了争取出狱,学会表现出诸多符合社会化的行为,例如他会提出在密闭空间与女子独处时不要关门,来让对方安心;甚或他也能说出同情他人遭遇的话,让矫正中心其他治疗师都一致认可他的转变,相信他已经成功转变为“理性”社会的一员,只有妮可琳不相信──因为当她看见伊德里斯,仿彿从他狂野的瞳中看见另一个自己──她们都仅是将疯狂藏匿在深层的内在,表现出被超我侷限的自我形象而已,因此负责治疗他的妮可琳坚持拒绝伊德里斯无监控外出,提议遭到大家驳回,她失落的同时,想必内心那部分的狂野正蠢蠢欲动。
妮可琳试图与爱著他的同事Alex一夜情,在性慾流动、酒精催化下,她将自己狂野的一面急急展现在Alex面前,要他快速亲吻她、欺负她,却只收到Alex亲柔的安抚,这让她越发感受到厌烦,她发现真正懂她的人竟只有那位疯狂的男人伊德里斯。
就这样,伊德里斯在某次获得4小时的无监控外出的机会中,如同操弄著人心一般,预先将自己将去海边、住哪间旅馆的事情透露让妮可琳知道,且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主词“我”替换成“你”,暗中预言著妮可琳定会压制不住本我的驱使,依循本能,跟随他前往大海的脚步──事实果然不出预料,妮可琳仿彿被抽走灵魂般,跟随著本能追随伊德里斯到海畔。
大自然面前,人性的狂野也终于得到展现,伊德里斯豪不顾虑的在妮可琳面前脱下裤子撒尿,像极了犬类佔领地盘的行为,当他穿好裤子后,更是将沾上尿液的手递到妮可琳唇畔,妮可琳当下神智不清的泯了泯肮髒的手指,让原始的本能在完全驱使,心理治疗师与病患间的权力关係在此调换过来,伊德里斯握著妮可琳疯狂的那部分,与其说是挑逗,更不如说是报复性的操弄。
那麽,究竟是甚麽样强大的“超我”,使得妮可琳得以压下癫狂的本我,成为社会化的一员?从她母亲的过度爱护与依恋可以看出端倪,当她到新公司求职,以为能够得到自己新的生活空间,未曾想淋浴到一半,却发现等在背后的是母亲如监视一般关爱的眼神,这件事使她在每次洗澡都惊惧不已,担心自己是不是正被监控者无情闯入。
夜深,当妮可琳像小猫依样依偎在母亲慈爱的怀抱中,看似安稳的动作,却能在她脸上瞧见惊恐的凿痕,她问母亲怎麽还不走,母亲却只理所当然地回覆她:“我会帮你做早餐,不然你不会记得吃”这句看似关爱却牵强的理由,让人联想到电影开头前半段,妮可琳烤土司吃早餐的画面──母亲眼中那处处需要关爱的女孩,早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女人。
早晨,妮可琳渐渐甦醒的画面更是令人毛骨悚然,随著镜头移转,我们赫然发现妮可琳身后是半裸(仅著内裤)的母亲,双手环抱著妮可琳,这样畸形的孺慕之恋,随著电影中悬疑的配乐而渲染开来,在观众心中投了一个震撼弹,使得观众渐渐理解妮可琳时刻压抑自己背后的真相──除了世界上无尽未知的偷窥远望,最可怕的莫过于有位过度关爱到近乎监视她的母亲,这些看不见的压迫,将妮可琳关锁在类似边沁设计的圆形道德监狱(Panopticon)中,使她无时不刻压抑著本我的疯狂,维持著社会化自我的形象。
我们不得不反思道:所谓的善与恶、理性与疯狂,真的是这麽二元对立,能够清晰划分的吗?还是正如傅柯所言,这世界上所有的理性与疯狂,其实都是被建构出来的?一个世界只有一个知识领域(Knowledge field),由诸多的话语所构成,那些与同时被排除在知识领域外的话语,就成了疯狂。若我们重新看待电影中的理性与疯狂之代表──妮可琳与伊德里斯,会发现他们内心同样拥有疯狂因子,只不过妮可琳善于压制;伊德里斯选择将疯狂显露出外在而已,其实本质没有区别,但社会习将人们划分出疯狂与理性之别。
妮可琳正困于疯狂与理性切换的权力游戏,虽然曾经短暂由伊德里斯掌握主导权──闯入她的私领域住宅命令她做事,但是最终仍然是妮可琳取得胜利。让妮可琳找回理性的关键转变,仍是母亲那句看似鼓励的讯息,除了让她想起理性的自我,更让她明白自己逃离不了属于母亲那超我的掌控。
找回理性的妮可琳故意诱惑伊德里斯上钩,当她按下警示器的同时,她获得了胜利──妮可琳变回母亲口中那“坚强的女人”;同时她却输掉真正的爱情;反而伊德里斯才是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剧情高潮的引诱戏码中,他其实看见了天花板的监视器,却如同飞蛾扑火一般,上前亲吻妮可琳,使自己陷入监狱囚禁的万丈渊薮,在被捉走前还确信的呐喊著“她是爱我的!”
电影结局是妮可琳躺卧在伊德里斯上一秒曾坐过的床上,闻嗅著他的气味,仿彿与所爱告别,褪去疯狂,让理智甦醒,重新变回了那宛如一滩死水的心理治疗师──妮可琳。
看完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男人怎么吸引或者说女主怎么就那么容易被控制呢?
首先从女主的心理问题来聊聊,通过影片不时插入她和妈妈的关系,可以基本推断,她和妈妈的关系过于亲密,是那种不太正常的亲密,推测她妈妈是女同性恋,而且可能恋童癖或者说依恋女儿。而她对妈妈的情感是介于依恋妈妈被妈妈控制与想要挣脱妈妈的控制间游离不定。也许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所以对男性处于渴望与不信任状态。她容易被荷尔蒙比较浓厚的男性包括男主和男配吸引,跟同事男配的关系是渴望但又不信任对方导致无法进一步发展。她对男女间的控制是非常懂的,譬如对男配的性邀请,利用同事男配挑逗男主让男主上钩,她是懂得控制男性,但她高估了自己对男性PUA的把持力,也就是她低估了自己对男性或者说父爱男性荷尔蒙的渴望。
整部影片她和男主的控制与反控制基本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女主关注男主。女主灵敏发现男主在刻意隐藏内心真实心理活动,这得益于她高超的心理学基础,男主闪烁其词转移话题控制问答节奏,这部分对于一个心理医生来说,应该是很容易发现的。所以看到这块,其实挺意外,其他负责男主的心理医生为何没有发现?女主问问题的角度按理来说并非有多么创新啊,所以只能推断,男主对心理辅导师的套路非常熟悉,很聪明。这阶段女主对男主的关注是一个心理医生正常的关注点。
第二段:男主PUA女主。什么时候男主开始PUA?从男主对女主说她太关注他,对女主的头发、衣服、口红开始打击性评论,让女主产生对方关注自己喜欢自己的错觉,现实中有一部分渣男特别擅长这种,通过评论女孩子的外貌,而且更多的是打击埋汰性的评价,让女孩子自卑,从而控制女孩子。男主接着利用兔子、外面有孩子这些极具父爱柔情的桥段对女主产生非常大的冲击,让女主失去专业性判断,逐渐被控制。女主在这阶段确实是迷失的,整个被男主下盅般迷惑,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逐渐被男主控制。
第三段:女主醒悟。当得知男主捏造有孩子的桥段,情绪起伏又摔死兔子,她就彻底醒悟了。第二天,男主来到女主家那段,女主其实是已经摆脱男主的精神控制,知道男主的性暴力有多么残暴,同时也对她自己对男主的控制力是没把握的,所以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但又有想要攻破对方虚相的冲动。这段女主的演技真是神了,把那种恐惧、压抑、挑战演绎得非常入骨。然后在女主家有没有发生性?感觉应该有,有没可能我看的版本是删减版的,否则第二天女主到单位直接诱惑男主,男主明知道有摄像头却依旧上钩,这剧情的设定不成立。如果那天在女主家没有发生性,我想男主应该是没把握没那么大胆子吧。
关于剧终这段,这属不属于钓鱼执法?是合规的吗?心理医生引诱对方,与对方产生情感联系,这符合职业道德吗?怎么界定里面存着的伦理尺度?
此外,女主被男主PUA,除了对方高超的挑逗手段及女主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这世界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某种男性/女性刚好就长在你的欲望点上,你很容易就会对对方产生欲望或者情感,感觉是有的,否则爱情也就失去流传下去的色彩。那种对你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不动声色就俘虏了你的人,是不是就是你不可理解的宿命呢?!
那只能愿我们遇到的长在我们欲望/情感点上的人都是良人吧,否则真是太惨了。
《控制点》与《红心女王》展现出相似的叙事逻辑:即一个处于优势地位的女性在陷入情网后,屈从于不齿的欲望,最终再借优势地位毁灭欲望的故事。两部电影的结尾是同一个结尾,当事情败落,为了自我的利益,两位女性都选择了将对方推入法网。《控制点》里的尼柯林伪造了一场性侵事件,《红心女王》里的安妮扬言是古斯塔夫勾引了他,当然事实相反。
这是两部探讨女性欲望与权力关系的好电影。不轨的情欲只能在暗中潜行,一旦被暴露或受到侮辱,如同飞蛾扑火那般,最终只会走向毁灭这条末路。好比神秘的大他者,虽然暗藏在所有现象背后,但无法被摸透,也无法被揭示。你知道它在那儿,就是无法揭露它;一旦触碰,只会生死俱焚,引发严重的精神危机。
两部电影丝毫不在揭示女性的邪恶,而是展现人性的幽微之处。自我保护和追逐自我的利益,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目的是求生存和发展。这样也就不能再以道德标准来评判电影里的人物。《色戒》里的王佳芝因为动情放走了汉奸,从家国的角度看,她犯了大罪;但作为人,她何罪之有?而且她屈从于身体,成就真正的自己,反而应该引来赞赏的掌声。
如果随时随地拿着“三观”这个可笑的装备来检验电影,那便失去了看电影的意义,也遑论看电影有啥乐趣了。但可悲的事实摆在眼前,不少人正是以三观正不正为标准评判一部电影。一旦不符合他所认定的三观,电影就是糟糕的。搞得好像他才是合法的道德审查官,手握“代表月亮消灭你”的生杀大权。可笑至极。
【夏風浩蕩 隔得不近】
隔不近是算好還是不好。我一想這詞,反先是對某人有感覺怕與之近,不近他有時倒救人,救心,這鏡面先出;但如果不論人,論境,那定能救人救心的機緣就擦過肩去。
風若起在悶頭雨前,時風不隔它近是冤;千馬奔騰掀窗揍樓,不隔它近是幸。
人想有愛,依靠現實,不管是幸是偶,得到既而摧毀,從文面自成矛盾到真實的晉身,竟從兩部電影里輟補得天一無縫。
控制點這里,女心理家是久年單居,缺愛,此缺罕不會從扎實的專業汲養料自給,眼光到處刮去被仰慕就是奚落。也巧推她個案例,重型強暴犯,有體有樣。這種原則以外的欣賞,她的年齡,她的閱歷,她每天回家空屋,皆是促成杠內人的批判杠外人的最實情感訴求的激搏點。正走兩線,一條是壓抑,處另一端口則為剛性的不可辮駁。傷害婦女,形形色色,見都未見,紙面上字如刀;一旦對坐兩桌,多年學養敵不住眼神、身材,瞬間淪落契合的槜是虛是無。她很有些東西啊,經驗、歷程、績業,但現實夯筑的基石沒有愛其時是空殼。在這剎的一見鐘情是抵不過年齡的落葳還算特定環境下的普通反應,我盡量從她身邊找,但那都不過是白桌白椅枯人淡話,根本不足備變更其常年冷面君的法力,因此我看作是自然。
自然一到而然,細水自流即分,口子的裂仍緣不對等,人間法則。結局重想了兩遍總明白過去,安排得精,不想放,天平那端有囿,走體制內擁有,最終統統戕害的是人,真實的人,絆著法律,跨過人性,女人對一個標準男人的被吸引,一種近原初之愛,被葬送,被挽歌,律戒在此反成該死替罪羊。
晚安媽咪更讓人……是冷是暖是顛是迷惑,由靜出發,靜致遠也達怪近詭——守安靜莊園侯母,等來了反獲不信,折磨她,嘴里灌黑亮蟲子,固定她,膠帶上臂上踝,堵嘴,拿膠,開嘴,剪子,鮮血、號救,喚醒雙胞兒子與想看到的美好的局兒之間,不再是他們的所盼即所得,已是親手扼殺自己原來一直想念的老事。這種不信任后來直至放火,母親留下那個瘆人的慘相……
他們期盼的現實終于來到,又親自去摧毀,到底是怪隔得太近,是怪隔得總不近?
太近,有了幻覺,極力靠近因此花邊無限,越看越遠,美人變陋彎曲;差一點就近,一個人的心頭總不能讓第二人猜準,就總有憾,無事生非,畫蛇添足,兩相照應里閃失不斷,活脫脫另外一個仇像死摁到自己親人這臉上。
上字前幾秒,母親和兒子在棒子地,夜下的玉米陣里和解。沒月光,聽頌歌,三人誰都認誰,靠得緊,手拉手,這個度是最好的度,最初度。沒走到跟前,沒牽上手,應該是有些東西,就能開始撕扯你看上的,你愛了的,你最應不離不棄的那種人。與他的關系,熟絡的、心腹瞬時通過的,輸于距離,難在那道心坎,虛劃過倆人心知,或某人畫了正坐他這對邊這人隔人隔皮看不到摸不著,那種東西就已經發了力。這個度到什么時候都好偏,年齡、閱歷、績業,都不曾是它最佳對手。
一次也沒有。
《本能》,二十多年前,美国就有这么一部同名电影。那部美国电影主要通过故事惊险和人物魅力取胜,而这部荷兰同名电影则从心理和精神上深入剖析,表现了心理和精神问题所导致的行为矛盾与错乱,惊心动魄,令人惊叹,发人深省。这个发生在精神犯罪中心里的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超出职业与角色范围的故事,两个人物的刻画当然是重点。那位患者显然是在刑事审判中由于精神疾病方面的原因没有入狱,而转到这所精神犯罪中心治疗的。他似乎情商挺高,善解人意,更能在人际交往中发现交对方人性方面的弱点,调动并操纵对方的情绪。他在无监控外出时向大海伸出双臂的一幕,那种要拥抱大海的情怀确实令人动容,然而这与他的变态、他的凶恶并不矛盾,前者使后者更具有欺骗性。世道险恶也是因为存在这许人也。 再说女主人公,从她母亲的行为做派看,从她自己的工作及其个人生活情况看,她是个很情绪化的人,上去一阵子难以控制自己,有点事就会拎得起、放不下,有这方面遗传基因的原因,发展至甚,还有性暴力幻想等精神方面的问题。一波波的孤独感,一阵阵的情绪波动,都让那位男患者看在眼里,谋在心中。而他更善于把控事态,掌握双方互动的主动权,让对方产生精神折磨和自我悔恨,最后身陷其中而难以自拔。此时此刻,女治疗师已经丧失了职业操守和个人自信,毫无办法,只得任随事态自行发展。从本质上讲,男、女主人公应该属于同一类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他们碰撞到一起,往往不是相互关照,而是相互较劲、相互陷害。
2.5 去年荷兰申奥片,心理惊悚,也有一定社会意义,神似知名某片低配版,乍一看前后呼应小有匠心,但经不起推敲,且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足够的铺陈,从结果上看也得不偿失,目的和手段似乎很不对等,只有红袍女巫演技不错。以及下次打算尝试一下荷兰吃面包法~
红发女的眸子勾魂摄魄
被某个评论说男主性张力爆棚骗了,浪费人生中的100分钟。莫名其妙对强奸犯感兴趣想被强奸,最起码需要建立在强奸犯颜值不错的程度上吧,本片强奸犯极其猥琐完全起不到点燃欲望的驱动力,更别说还是个强奸犯的人设。后期想被他强奸到真的强奸她她又不高兴了的转变也是看的一头雾水……还有没头没脑的妈妈脱掉衣服一起睡画面也不知道想传达什么原生家庭的控制意义(评论都说的神乎其神的什么女性欲望什么权利完全扯淡装逼,强行上升高度有点可笑
98分钟版。大概明白导演想要干什么(女性的自主性,对男性“肯定”的蔑视),但以后可不可以少拍一点这种无形间强化“由于女性有xx特质,所以难以胜任xx职业”刻板印象的故事……
能把兔子关进笼子,也能摔死扔进垃圾桶。能用手指按响警铃,也能沾上尿液给她舔舐。早已笃定你是我的猎物,你觉得我和对楼偷窥的男人有何不同?身体的饥渴讯号早已爆表,怎么能够跟你喝咖啡或是看电影。信了我有儿子的鬼话,却不信你会如此绝情。你要在监狱里扼杀我的自由,将在这里相互控制至死方休。
看见床上的狗儿时,她眼里闪出了在火里看见预言时的怀疑与光芒。她时而露出小鹿一样的神情,时而有假装成母豹脆弱的坚韧。她的本质是脆弱的,所以才要学心理学来伪装坚强。从她的谈吐里也可以看出,只有不坚定的人才会用很多echt来说服自己。连她的服装也被感情所左右,从简洁到花哨到回归简洁,是面具-释放自我-努力戒断的心理写照。只可惜,每次她刚下决心逃走的时候他又看准时机把她操纵,一如他们的吻。她只好亲手把爱人送走,依然在心里先把自己杀死,只好裹着带有他的气息的床单哀悼。他说,I know what love is, do you?他是违心的操纵,她是不能自已的沉沦。而这两者都不算爱。
这部太刺激了!明明不是惊悚片但看得我全程紧张到抠手臂,女导演太会了,中间有段一度看得人想做爱。性癖、依恋类型、性格弱点这些个人特征,和,普遍的性别问题导致女主在职场上强势、不愿在同事面前承认软弱,之间的撕扯对抗,其实个案展开来都是非常复杂的。倒是男性施害者的话术、暴力和控制总是这样如出一辙千篇一律,男主真是教科书般的pua。既展现了性暴力却又不让人觉得是对女性的性剥削(反例陈果《三夫》),把欲望的复杂和关系的暗流涌动全都表现出来了。另外女主的家庭似乎也很少看到男性,更多表现的是一种sisterhood,很有意思。 SIFF2020
一场触不到的禁恋,最终化被动为主动。男女主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求求你们大玩一下SM吧!!!!论女人遇到控制欲极强的男人该怎么办?“女性比男性更爱幻想强奸”,引发我自身对两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深思。男主男配我都太可以了,Marwan Kenzari的胸( . )( . )肌和鸡╰ひ╯巴大到哭!!!幻想被他舔舔舔和日日日,谁能顶得住这样的男人啊?片中竟然用了我James Blake小哥的配曲。两位俊男美女完全没露点差评,结局不如人意,真想骂死女主![少了十分钟的上影节版??!][四星半]
顶尖女心理师遭遇PUA王,卡里斯范侯登那翠绿的眸子,无可挑剔的演技。遗憾的是目前流出的是删减版。
明明只靠对话和肢体就已制造出惊人的张力,为什么还要加上蹩脚的惊悚手法画蛇添足?最大的败笔是女主全程没有展露出一丝一毫的专业度,反而表现得像个需要心理治疗的病患。不敢相信厌女气质如此强烈的作品,竟出自女导演之手。以及,想学习男主的PUA技巧。|SIFF2020第6场
女导演中了保罗·范霍文的毒,可惜在“她”之后女性的性瘾和控制欲已经被拍尽了。结尾5分钟比较高能,然而还是不如“她”来得水到渠成。“黑皮书”的女主真美...
女导演拍的pua很喘不上气,但是拍男女关系的复杂性有没有流于表面?Carice演技爆表,脆弱感很️;男主选的不错,pua感十足;我不关门但是你不能进来啊
替強姦傷害慣犯輔導的女治療師不愛又暖又帥身材又好同事,卻在個案身上暈船--「雖然是精神病(psychopath)但有關係」的故事。可以看作小丑女Harley Quinn還在當精神科醫師的平行宇宙前傳:我如何停止恐懼並扭轉反移情的困局。從psychopath男方出發的故事(輕小說體)又可叫做:身為性暴力傷害慣犯的我矯治處遇時就可以騙到固定砲友~哪有這麼簡單?都關於治療的越界,不似《寂寞診療室》(Sibyl)以形式語言玩弄虛實,辯證發揮於危險的治療關係本身、及浮動出的情欲曖昧:「關係是假、感受是真」玩到極致成了惡性的攀咬、最熱辣的零和遊戲⋯⋯。
一从影院出来就和同去的小伙伴吐槽,一看就是个饱受男权思维淫浸的女导演拍出来的片子,看片过程就是女主变态-男主变态-白眼*n+归根结底是导演变态。个么你要拍出受害者反击的感觉你直拍呀,遮遮掩掩有什么好看的;虽然男女主看着还挺养眼的,但是真的请参考2001的钢琴教师好吗?最后抓个现行就是反击啦?感谢这部片子让我锻炼了近一个小时的眼部肌肉。
观感体验很糟糕的一部电影,女性导演也许真能琢磨出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表达叙事,但作为一部98分钟的电影,看了前三十分钟,感觉跟半个世纪那么长,前面女主跳舞,她妈妈哭那段,完全莫名其妙,后面还有近一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即便女主演技如何爆表。
从人物到故事,全都说不通的好不好……
红袍女巫VS贾方,天雷勾地火,表演蛮有张力。
可惜了,好角度,但呈现得不太理想。转变还是略突兀了。
看过《心灵猎人》的我们可以轻易猜中「红袍女巫」的心思和计划。若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那么这位有着强大主导权、征服欲和「收藏癖」的精神病医生首先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对各式各样的「来访者」以帮助或保护为名实施「PUA」乃是其所学和受益的专业。幸与不幸,她的《控制点》被「同道中人」看穿,戳中并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将她制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对母爱、对于性爱都形成严重依赖性的成熟女性,且把来访者当作了自己抑或自己的孩子来关照、惩教和催眠。当然了,如果观众对内观和冥想有所了解,那么也可从传统宗教抑或新神话主义角度介入和解读: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如何借助「神秘男子」的力量把一头野兽关进笼子的故事。不管套用哪家学说体系,这都是一段有关人与人互相伤害、互相疗愈和互相「阉割」的自我救赎之旅。
确实是只有女性导演才能拍出来的作品 作为女性电影研究对象太有意思了 权力和生理的对抗 女人的欲望真的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