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摘录
I want you to be with me in the dark. To hold me. To keep loving me. To help me when I get scared. To come right to the edge and see what's there.
2 ) 《活在当下》:再不疯狂我们就挂了
有一句话是: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将这句话套在这部电影上就是:再不疯狂我们就挂了。
关于这种用乐观积极的方式看待死亡的影片并不少见,如《遗愿清单》和《无法安宁》都是近几年这类型中颇受影迷熟知的电影。绝症少女+“遗愿清单”,《活在当下》仿佛就是前两部影片的综合。
《活在当下》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立志在死前要完成十件事的绝症少女,在爱情、友情和家庭这三方面上走向成熟。而这三方面哪一个是最讨大众喜欢的,当然是爱情,影片着墨最多的即是爱情戏。艺术成就什么的fuck off, 能赚到钱才是王道。导演也深谙此道,并没有过多地探讨死亡这一严肃的命题,甚至有意回避,降低影片浓度。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只拍过一部电影的导演欧·帕克来说,也不要求他能搞出什么深刻的地方来。就像往一碗汤里加盐,不多不少不咸不淡,恰恰好。
电影的原著小说《我走之前》虽谈不上销量爆红,但还是哭红了许多的少女大婶。文字的力量再巨大,也不会比视觉艺术展现得更为直接。所以,《活在当下》要想讨人喜欢,画面至少要吸引人,况且它还是一部淡口味的治愈系小品。好在最终影片在画面呈现上是颇具成色的。如开头的动画处理,简单随意;女一号泰莎和男朋友在海边,阳光普照有时,月下撩人有时。温馨至极;两人爬到树上的戏,镜头给了多个近景,一颦一笑,欲拒还迎,再配上两张靓丽的面孔,一股清新之风缓缓吹来。
像《活在当下》这样没有什么野心的电影,看着舒服就好,获得了一些生活小道理那最好。本片的教育意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放开过去,淡然面对即将出现的挫折,活在当下。绝症少女泰莎是个很“酷”的妹纸,她的“酷”主要体现在她的“真”,及她面对死亡的那份从容。但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在获知自己患了绝症后会有那么淡定么?未必。编剧尽量保持了真实性,所以我们会看到泰莎内心的恐惧:看男朋友时那眼中的哀伤与不舍;看窗外弟弟在玩耍,禁不住哭了起来;等待医生通知病情时的忐忑......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就是这些地方,真实,仿佛泰莎就是你我身边的一个朋友。
影片开始就是泰莎要完成破处的戏(遗愿之一),必须得承认这个开头拍得很好,镜头切换很有感觉,即使这样的开场有哗众取宠之嫌。影片中段稍显平淡,唯一可看的地方就是泰莎和男朋友的爱情戏了。杰瑞米·艾文在《战马》里就是一“屌丝”样,在这部里瞬间变成大帅哥了,惊喜。杰瑞米饰演的这个人物虽然重在衬托和丰满泰莎的形象,但也绝不是没存在感的角色。在认识了泰莎后,他的生活也被改变了,他决定重回学校——这也是泰莎的遗愿之一。这是一个承诺,爱人之间的承诺,他爱她可以爱到能和她一起跳下冰冷的海水里;爱到睡在雪地上用四肢画出天使的模样给她看;爱到在整个街区写满她的名字。他做不到去天国陪伴她,他只能做到为她完成这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作为范宁姐妹中成名较早的达科塔,近几年星途并没有妹妹艾丽坦荡。好在这次以短发示人的大眼妞在影片中展示了自己演技成熟的一面,谈不上惊人,但也算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原本神采奕奕的大眼睛在饰演泰莎时就变成了一种另类的变态美。在处理内心戏的时候,也略见了老道的模样。期待达科塔以后能更进一步,挑战自我,演出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角色。
不仅泰莎“酷”,泰莎的家人都很“酷”。说话逗趣的父亲,爽快直接的母亲,还有全片里对死亡看得最“淡定”的弟弟。泰莎的好姐妹也是酷的,意外怀孕,年纪轻轻就要把孩子生下来。泰莎的遗愿之一就是能够在死前看到朋友把孩子生下来,但医生坚决地告诉她她不会活到那个时候了,所以在服用吗啡的梦中,泰莎梦到了自己举起了朋友的孩子,这也是影片的最后一幕,以一个新生的孩子作结,新生命的朝气勃勃,仿佛代表了泰莎的投胎转世,和重生。
Let them go, just let them go. Now is good.
3 ) 爱正好
其实我觉得<爱正好>这个片名翻译要比<活在当下>好。
身患绝症的少女,一张遗愿清单。在最难熬的时候遇到了最温暖的男孩儿,即便知道“it will hurts”但还是没有犹豫的给了女孩儿最好的爱,最刚好的爱。
这不正是你我同样需要的爱么。没有犹豫的,坦诚相待,即便知道不久后我会离你而去,但还是勇敢的选择了just being with me。这个时代,太多的爱来不及给予就消失了;太多的爱还来不及得到就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了;还没见几面男孩儿就想着把女孩儿弄上床;还没约会几次女孩儿就想着怎么让男孩儿买名牌包包给自己。各取所需也好,害怕受伤也罢,可真心似乎已经变成那最不值钱的玩意儿。
对爱的人,我们总是不希望他\她看到我们“丑”的一面。在要出去约会的下午,女孩儿突然病发,鼻血像水龙头出水般止不住。吓坏了的母亲手足无措,刚好男孩儿出现却也被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帮忙,我想,更多的是一种震惊。他知道女孩儿有病,很严重,却也许从未想过发病是会是这样一种姿态,面对无助的、逃避的、不想让他看见的女孩儿,他的震惊更多的是心痛,我想。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以为他会被吓跑。可在出院回家的路上看到写满女孩儿名字的天桥、墙壁、商店铁门帘……我知道,男孩儿在以自己的方式爱她、保护她。他一直在那儿。
可遗憾的是,tessa还是走了,像大部分癌症患者一样。离去前,回光返照似的,她脑海里电影般的回忆那么美好,那么动人,everything is alright.
人们总想得到真爱,却不愿付出,或者不愿做先付出的那个人。
我愿意做付出的那个人,你听到吗。
4 ) 活在当下不是扒本的活着
先点一句话,此片导演缺乏对将死之人的心态的深刻理解。
对于没病没痛的人,活在当下可以理解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对立的词语是蹉跎岁月。
对于没有时间的人,活在当下也是如此简单吗?难道别人不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外明白不明白我不知道,但是这电影导演肯定不懂。如果女主角真的明白了,不会把父亲说抛下就抛下,不会纠结于能否有性爱体验,不会纠结于能否过同居生活;她的父亲不会把原则看得比女儿快乐还重,不会翻脸像翻书。至少本片让人觉得父亲过于生硬,缺少对女儿的无尽包容,女儿过于自我,有想法但是始终没觉悟。
至于爱情说来就来,男配角阳光帅气体贴温顺,说爱就能爱,可能吗?这种意淫对在现实病痛折磨下的人称其为侮辱毫不为过。
在死亡的的巨大压迫下,在和尘世渐渐疏离的过程中,不是仅仅产生“念头”这样简单,而是会产生性格巨变。这也是为什么病重的人会反省,会豁达,会向着至善前进。行为上会忏悔,会弥补过去的错误,这时候活在当下,是去做最重要的事,都是指向去爱,一面是珍惜最质朴的情感,珍惜每次和父母吃饭的机会;一面是去成全别人,为别人细细考虑。片中女孩始终攥着没有结局的情感不放手,可以看出编剧没有诚恳的去体验特定人群的生活,导致人物喜怒哀乐以及各种行为的动机很虚弱,笔下角色却没有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爆发的人性光辉,而我本人切实感受过晚期癌症病人身上的豁达和宽容,因此我觉得电影拍成这样对于苦难中的抗癌病人是不太公正的。
5 ) Now is good
跟love crazy的画面感好像 还以为这部也是圣丹斯亲睐的作品 不喜欢这种绝症患者总觉得全世界都欠TA的基调 但是最后Adam去校园开放日回来之后经过冲突才让Tessa看清现实 重树三观 这里的对话 还是让我热泪盈眶
- I'm coming back as somebody else. I'll be the wild-haired girl that walks up to you on day one, and ask what you're studying.
- And I'll fall in love with you at first sight. Again.
6 ) Don't forget me, Please !
静静的一个人在家躺在被窝里看完了这部影片,说实话原本初衷是看完这部轻松的爱情电影然后悄悄地睡去,可是没想到事与愿违,我一个大男人看完用这电影还用了一张面巾纸去擦眼泪。
一直以来我在想如果此刻知道我的生命将走到尽头,我会干些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想过,我想去跳一次伞,其实想要跳翼装飞行,不过如果我剩下时间不多可能难以学会或者体力难以维系;给家人做一顿饭;再回去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迎春花;给某个女孩儿打电话告诉她曾经爱过她或者现在依然在爱着她。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想尽可能的多去一些地方,看看埃及的日落,在威尼斯的河流中穿梭游弋,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或者找个金发碧眼的姑娘过一晚……
我们都会面对一个时刻,那就是生死离别的一种时刻,我觉得突如其来的消息可能算是一种相对好的结果,因为你没准备好,等你反应过来它已经发生了,你只有去接受。但是如果一件你早已经知道结果的事情摆在你的面前,你却毫无办法去改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你挚爱的她离你而去,我们无法想象往后身边没有她的生活,这其实是人世间最为残忍的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人往后只能出现在我们的回忆里,看着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那些巷口、餐馆、游乐场……人来人往,我们自己却再也找不到曾经一起陪你度过生命里最美好时光的那个人。
有人说死亡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可贵。这句话我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电影里Tessa的弟弟问她:你死了会变成魂跟着我么?这个弟弟的角色他的台词也许道出了许多身陷困顿需要照顾他人的大人的心声,这个声音会自私,会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生活。弟弟只想出去玩,但是影片到了最后弟弟告诉弥留之时的姐姐:你放心去吧,即使你变成鬼魂来跟我,我也不怕。是啊,如果能够见到我们深爱的那个人,哪怕是她的灵魂,我们也不会畏惧,反而会倍感珍惜。
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走,也许有的人和Tessa一样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够让世界为我们默哀,能够让很多的人怀念,所以她才希望自己有名,不希望自己籍籍无名的离开,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卓越的人和最混蛋的人才会被人记住,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很遗憾,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两种,但是我们会被至亲的人所牢记,他们不会遗忘,记得老三对静秋说过:你不会死,你要好好地活着,只有你活着我们就都活着。是啊,也许那个人走了,但是我带着共同记忆活着,这些美好也提醒自己并不曾失去她,可能这就是“爱”的意义。
如果有人对我说: Don't forget me Please! 那么我们应该记得她一辈子
7 ) ☘
《活在当下》主要讲泰莎和亚当的故事。泰莎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与其说最后有一段时间自暴自弃,不如说她想尝试一些疯狂的刺激的东西,让生命不留遗憾。在完成她愿望清单的过程中,她与邻居亚当相爱。亚当也一直陪泰莎走到了最后。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平凡的生活,泰莎和亚当的爱不像史戴拉和威尔的那样轰轰烈烈,更多的是一份不离不弃的平平淡淡,日复一日。让我惊讶的是泰莎能够坦率地说出她死后亚当应该怎样、父亲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弟弟当着姐姐的面直接讨论姐姐死后的灵魂。我顿悟,人固有一死,坦率才对,要拥有正确的生死观,缄默不是最好的办法。
泰莎问护士自己会怎样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很心疼她的那份理性。
——从现在开始你会不想吃东西,你会很渴,而且可能会发烧,你的睡眠时间会减少,你的体力会渐渐丧失。
——会疼吗?
——不会,吗啡会让你感受不到任何疼痛。那会让你做很多美梦。
——你觉得我会害怕吗?
——我觉得你运气好差啊,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会害怕。但我也相信,你会撑过最后这几天的,你会就此无憾。
——我就烦你说“剩下几天”这种话。
——很快你的意识就会模糊,有时候你连说话都困难,但你会感觉到周围的人,能听见他们说话。最后,泰莎,你的灵魂就飘走了。
影片改编自杰妮·唐纳姆的小说《我死之前》,我没看过原著,但我肯定这本书不差。
有人正被困于病痛的漩涡,有人正陪伴家人或朋友面对疾病的凶险,也有人恰好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未曾感受侵袭的忧虑甚至折磨。健康在,就该庆幸。你只活一次,当爱就去爱。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8 ) 向死而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告别
Tessa这样的女孩儿出现在任何国家、任何宗教环境中,都会被人加以“任性”、“自私”的评价。自己私下默默实践也就罢了,她偏要肆无忌惮的在广播里谈论那一串叛逆清单,除了让主播尴尬,更像是公开向所有听众傲娇地伸出自己纤细的中指,就是为了在众怒中获得一种满足感。
于是突然就想到曾经在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特别留意过的对于人面对死亡时心理发展过程的描述。大意是:当事人在被告知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时,通常第一反应是错愕(无法接受),很快伴随而来的就是波涛汹涌的愤怒(命运对自己的不公)。经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后,终于面对现实,这时开始极度沮丧、低落。最后的最后,才有可能慢慢的与整个世界,也与自己和解,最终走向死亡。然后许多人可能都没有度过最后这一阶段就逝去了……
想一想,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身心有多痛苦,尤其是许多人在病危抢救时所遭受的苦难,难道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都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自私一次么?
所以我想我是可以理解她在前面一个多小时里那种始终愤怒的小情绪的。许多老人最大的心愿是离世时能够无痛苦的自然停止呼吸,称这是一种福分。可是Tessa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妙龄少女,从十一岁生病起就没有了正常人生,本应在青春期享受的明媚生活被医院里的消毒水味道和化疗填满。生活再也没法弥补,她的人生永远不会有以后。好友少女怀孕、偷窃被抓等等都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可是犯错对她来说都是种奢侈。
所以反正也不用还了,于是她就用人生信用卡提前透支了。说是“提前”,其实她透支的本金早已被命运剥夺。谁又能说这不是命运对她的亏欠。
所以我承认Tessa自私又任性,她早就接受了死亡的事实,却依然满腔愤怒的一边想要所有人满足自己,一方面又推开他们,用冷漠刺伤关心她的人们。但是正因如此,才让这部片子显得如此真实。没有人是圣人,这里不需要道德批判,感受即可。毕竟这是电影,电影只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而悲凉中的小温暖就在于,是父母、Adam、弟弟、临护以及主治医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陪伴Tessa跨过前面的所有阶段,最终走向人生终点。看到心爱的人一点点衰亡莫过于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之一。可是正是这个过程,又似乎冥冥之中给予这些人某种力量。就好像平原地区的人前往川藏旅游,许多人会选择陆上交通。海拔需要慢慢爬升,才能够平稳顺利地适应高原气候。突然从飞机上空降高原,很危险。Adam的父亲因意外亡故,他和母亲难以自拔。而在相伴Tessa的这一段旅程中,他才渐渐学会直面死亡,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来说,这是伟大的;Zoey是因为Tessa对生的渴望,才渐渐坚定抚养新生命的决心;妈妈以前一直一直在逃避,可是Tessa最终教会她面对现实;爸爸,他承受的最多,大爱无言,他是Tessa自己所未察觉的精神支柱,可是其实Tessa也教会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吧。
所以说穿了,Tessa那list上的每一件事无非都表达了她对生的渴望。好的坏的,已经全部体验,尽管人生短暂,也已然无悔。
向死而生,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孰是孰非。
Tessa这一场最真实的告别,满足了自己,教会了所爱之人们直面生活。他们擦干眼泪,一定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和力量。
略嫌煽情了些。别的都很美。不过节奏超慢= =看得本来就头痛的某只更头痛了……OTL……
女版《抗癌的我》
let go
不出意料,这是一部糟糕的电影,就像达科塔·范宁从始至终的丰腴和美丽妆容一样,化个白血病晚期的妆毁下容会死吗?范宁姑娘以为自己在演校园青春片呢,就别提那几个死前的心愿了,很难让人想明白这个老生常谈主题俗套的片子想表达点什么,及时行乐大爱一场然后死而无憾吗?好在摄影还挺精美。★★
歌曲不错,但剧情太俗套了,打动不了,dont buy it
I know you care
范宁姑娘的病人圆润了点儿,妆容差劲了点儿。伤感清新质感缺缺,一切都刻意了点儿
这诡异的文艺范
大YD国版韩剧
前半段很有英伦小清新的味道,后半段就开始缓慢悲伤起来了,不过自从看姐姐的守护者被感动得几天吃不好饭以后,这种绝症频死的剧情我已经免疫了
live like theres no tomorrow
类型片中实在是毫无新意,就要挂掉的小女孩要大爱一场,然后各种治愈各种小清新的表现形式。对于小女孩的塑造还在合理范围之内,男主角的出现到结束有一定的梦幻程度,不够丰满。但影片的情绪把控还算到位,摄影很敬业的传达了影片和人物应有的态度也渲染出了感染力。
达科塔·范宁 的演技又升级了
范宁的新形象给人以惊艳。虽然是屡见不鲜的题材与故事,不过情绪拿捏的很好。摄影和音乐十分出色。最迷人的依旧是那些美好的青春的浪漫,最动人的依然是生活中细微的闪光点,以及带给我们平静思考的生命的诗意。
故事没创意,但它无疑会触动你,音乐不错!
看完电影之后想把自己想做的事列一个清单,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取一件件完成。一辈子既长又短,明天和死亡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不要迟疑,不要留有遗憾。
美得不像話了啦。。。。。。。。。。
配乐不错~~
所以就是now is forever理论再次证明。。
没什么意外和出彩之处。范宁家出妖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