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那是说着玩的》:咱看的就是一乐儿
具有着浓郁的刘老根特色,作为接地气的河南风俗,在郭达的主导之下,小片演的有声有色,嚼劲十足。特别是上一句台词接下一句台词,你结他台词,我接你台词的串联式对白,堪称片中一绝。两伙算命的碰到一起斗法,更是锦上添花之趣。把这些个民间的能工巧匠挖掘出来,让全国人民乐上一乐,意外收获欢乐的小品感觉。
2 ) 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
在我们河南方言中,“那是说着玩的”不同的语气有不同的意思。“那是说着玩的。”这样叙述性语气,有开玩笑的意味,表明那就是说着玩儿的,不能当真;“那是说着玩的?”这样反问性的语气,表示比较重视,意味着那不是说着玩儿的,表明事情很严重。
影片中最开始说要给村里盖敬老院,真是主角郑铁锤的酒话,就是一句玩笑,但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村长当真,后来事情慢慢发展,主角由一心一意盖别墅,逐渐转变为真的给村里盖别墅,一句醉话、酒话当了真,最开始要盖的别墅,是否完成不得而知。看完整个影片,总感觉故事并不完整,也不够完美,也许是为了呼应“衣锦还乡,造福乡邻”的社会主旋律吧。
影片中主角郑铁锤算得上衣锦还乡,毕业后在北京发展,有所成就后回乡发展。同村后辈毕业后想租郑铁锤在北京的房子,但郑铁锤却劝说同村后辈毕业后直接回乡,建设美丽乡村,我感觉这正与现实相矛盾之处,在振兴乡村战略的大背景下,这种矛盾依然存在。很多人都想改变家乡的面貌,前提是得有小有成就,“衣锦还乡”是千年来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混好了再回家,再来回馈家乡。我想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毕业后回村信誓旦旦地说要改变家乡,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当然,还是有实现带领家乡致富的毕业生。但回到村里,乡亲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在外小有成就,过年时回家为家乡捐助的人,不是吗?所以,很多人潜意识里,“衣锦还乡”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再说说在农村盖房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盖房子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儿在农村太普遍了,分院子、打地基、盖房子、修院墙等,事情太多了,每个环节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影片中这些邻居的反映在现实中也很常见。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楼房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开放,但随之而来的攀比之风悄然而来,奢侈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看不得别人好,等着看别人的笑话,那种质朴的乡村生活越来越少了,所以有时我们看到那种善良的人和事儿,常常热泪盈眶。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振兴乡村,任重道远!
3 ) 家庭影院播的
喜欢郭达在田间跟那个男孩子说的那段台词。
等你真的开始在城市里生活,你会发现那不是成就你事业和理想的天堂,在长达十年的青春时光里,你可能一直和别人合租着一间小房,每天有两个小时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逢年过节你不能回家看望父母,没有知己你只能在网上和人交往,直到你青春耗尽人老珠黄。你才突然发现人生的意义啊,并不是为了睡大城市里的那张小床。~~~~~~在大城市里你觉得你见过世面,在中等城市你会觉得你眼界开阔,在小城市你会觉得自己心胸宽广,在农村生活你会觉得拥抱地球。当然,让你放下面子并不是让你放下尊严,让你放下幻想也不是让你放弃理想,让你放下虚荣并不是让你放下追求,让你放下架子更不是让你放下人格。
在家看的,断了好几次,觉得这段说的特别好。
4 ) 通俗易懂的喜剧
这个是河南的本土电影,洛阳拍的!
虽然明星只有郭达,但笑料程度达到100%
纯表面形笑点,没啥内涵,所以就通俗易懂了,大概跟“人在囧途”差不多。
我看过此片之后又让爸妈去看了看,回来都说很可笑。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笑点明显,题材创新,对白有趣,情节引人,入目三分。
至于你推荐不推荐,反正我是推荐了~
5 ) 不再为了幽默而幽默的河南本土电影
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部电影,之前一段时间对河南新乡排的短剧《爱笑不笑》和《获嘉青年》看得津津有味,故而想找一些河南本土方言电影看,《就是闹着玩的》和《不是闹着玩的》已经看过,《给你一千万》算是河南的爆米花电影吧,而《鸡犬不宁》更早时候就看过,好像还是租的影碟看的,突然间就发现了这部《那是说着玩的》电影,一路看下来,那叫一个畅快和舒服,虽然人们说离开了家乡再看家乡的什么都是好的,而我至今还是没有离开家乡生活过,却依然觉得还是很亲切,就是身边的事情。
百度百科说这部电影是在河南漯河乡村的故事,这是十分错误的,电影明显是在河南洛阳拍摄的,是洛阳下面的嵩县,电影剧情中已经好几次透露出嵩县这个背景了,而且漯河那里有山啊,漯河市一马平川的平原啊,但是剧中人物所用的语言却不是洛阳话,洛阳话不光是发音于河南其他地市不同,而且很多事物的称呼和叫法也与其他地市不同,比如洛阳叫脑袋为“地闹”,叫你们为“nia 们”,和禹州与登封一样叫一起为“斯根”,这是明显的豫西风格,而电影中的语言明显的是豫中特色,与许昌最相似,或者说基本一样,不是漯河的,漯河平翘舌音不分,叫吃饭为“ci 饭”是最普遍的现象,一般人很不适应,因为你会不断地听到“你 ci 了牟”“你 ci 里啥呀”的声音此起披伏。最后再了解,电影导演就是许昌人,而且里面的演员有几个都是许昌的,都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不用说都是能说会唱的。说了这些,再说电影。
和以往的河南本土喜剧电影不同,这部电影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而是加入了太多的关于生活的无奈,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乡土文化与城市文明的矛盾,而且运用l了一些独特的拍摄手法,不再是单纯地拿着河南话来娱乐观众,更不是拿着很多河南的愚昧的东西来自嘲。观赏性和思想性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一个层次。
电影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主线,并且始终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散而不乱,并且最终都能够汇合到这个主线。房子在北京,却不是北京人,归乡路上父子两个人的谈话,就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城市与人的矛盾了。那这里就埋下伏笔了:如果是北京人了,一切是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后面给出了答案,主人公的最终意愿还是回家乡做点事情的,这就与北京不北京的无关了。当然这都是主旋律问题了,主要谈电影技艺。
电影中的演员大部分是河南本土的优秀资深艺人,说的河南话很地道,而且表现出的乡情符合实际,在乡村里,你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关照到,尤其是你做大做强了之后,更要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更要如何知道低调,我听说一般在外发财了的人,回老家的时候,都是在离村口很远就下车,然后遇见人就开始发烟打招呼,直至到家中。不敢有架子,真的,到办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人情在农村的重要了,除非你一辈子都不回家,都不在与乡土有任何的瓜葛,但是作为中国人,你敢这么说,你能这么说吗?所以说,郑铁锤虽然宴请了街坊四邻,但是大家不一定同意他盖房,并不是真的他的房子就压住了四面的风水,而是别人看不了他的富裕,是保准的羡慕嫉妒恨。这也正印证了为什么现在农村自建别墅的兴盛,你建我也建,攀比附会。
电影中最精彩的环节该是,这边说话那边接的顶针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这在电影中应该也有专业属于的,只是不是专业人士不懂,这种手法堪称完美,无缝对接,滴水不漏,而且代入感十足,仿佛就是你在那里坐着看着甲乙丙丁在斗嘴。电影最精彩的桥段该是那个女巫师的那么长时间的神侃了,那叫一个精彩,就是河南风味的。原汁原味的。村长的表现也很不错,他的那句:你说那也是。太熟悉了,这边的圆滑世故的人,都这样的。
电影依旧按照中国电影最愿意接受的套路来了个完满的大结局,但是其中折射出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户籍制度、婚外恋、异地高考、城乡矛盾,乡村建设等等。如果说《鸡犬不宁》反映的是河南普通城市人家的琐碎点滴生活的话,那《那是说着玩的》就是反映普通农村的整体生活的。
剪辑很有特色。
20130615 CHC家庭影院还蛮有意思的
四星给台词和剪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剧场版相声。
关于拉屎特有同感,小时候有一次随亲戚去农村住了3天,茅坑太恶心了,愣是忍了3天没拉屎,我觉得卫生条件改善了,城里人还是愿意回乡村的,毕竟那么好的环境。
纪录片质感。构图是没有的,高光是拉死的,调度是随意的,然而文本上前后联系紧密,剪辑想法明确。语言上小品气息浓厚,也是小品式喜剧的代表作,整体更像电视电影。
除了敬老院老人护工统一端水和统一递砖太假,还有几处明显说教太主旋律之外很接地气,算命的那段太牛了!20211005昨夜晚上,你咋不坐你奶奶个盆儿上了,哈哈哈
CCTV6
编剧水准很高啦,这对白质量实属上乘不过越看越觉得反映的某些现实状况,周树人在世的话,又得愤而著《呐喊》……
可见编剧在人物台词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场景每次切换台词都一直衔接着 尤其是那个女算命师的3分钟的长镜头下来 台词功力深厚啊 如同听相声灌口 河南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就是有意思
还算笑点不断。
这事发生在巍巍大荷兰 如此轻易解决肿么可能呢
弄啥嘞 弄啥嘞 台词的衔接太搞笑了,说话一套一套,有够贫滴,照星爷的碎嘴还差点😂
很真实的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生活 台词见长 故事简单 郭达的功力了得 其他配角也起到了很好的绿叶作用 每一个演员都很出彩 幽默诙谐 河南方言很亲切 笑点很多 尤其记忆深刻的算命的那位大姐 三分钟的贯口那是相当震撼 汉语交流的机锋来回真是行云流水 又一部小人物小生活的完美力作 推荐大家观看一下本片
笑歪了,后半段太说教了..
算命大妈那个三分钟一镜到底的数来宝真不错啊,台词功力深厚。。。糅合了传统的曲艺元素
没几个人看过啊哈哈哈 非常贴近生活 农村很多思想很多习气根深蒂固 不过铁锤也真是个好人 脾气够好的
就是喜欢这种接地气的电影,而且剪辑真有特色,一幕话音刚落,另一幕紧接着前面的话继续……虽然真的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说,我给五星太高了,但管他呢,看得我巨开心,这就行了……另:50分钟请“大师”算卦那段,那个女大师真是神吐槽啊……2021.4.18二刷,依然很好笑,但那些村民的面目也实在有些可憎,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看着生气
201X年以來中國電影似乎就這個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