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地雷战1963

战争片中国大陆1963

主演:白大钧吴健海张长瑞张杰张汉英

导演:唐英奇徐达吴健海

剧照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 地雷战1963 剧照 NO.2 地雷战1963 剧照 NO.3 地雷战1963 剧照 NO.4 地雷战1963 剧照 NO.5 地雷战1963 剧照 NO.6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3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4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5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6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7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8 地雷战1963 剧照 NO.19 地雷战196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15:04

详细剧情

抗日战争较为艰苦的1942年,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等经常遭受日军的突袭,为了减少损失,区武委会雷主任(张长瑞)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白大钧)集合群众的智慧,想出应对日军的策略:他们联合附近几个村庄组成民兵联防壮大武装力量的同时,用土制地雷组成各式各样的地雷阵,将日军沉重打击。   日军为对付地雷阵,搬来工兵攻入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民兵们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制雷技术和布雷方法,使得日军防不胜防。进入麦收季节,日军本想趁民兵抢收麦子时一举拿下赵家庄,不想民兵早已设下了布局更为精妙的地雷阵。

长篇影评

1 ) 每年都会看到

我觉得这部片子真的很好看,《地道战》也是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都会看这部片子至少一次,而且还真是百看不厌啊。

2 ) 爱国

这部剧看得我热血沸腾想想这得多年我们祖国的千变万化由之前的被别的国家瞧不起到现在让很多的国家十分的佩服这真的体现出了我们国家发展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我们国家的伟大成就,真的国家把我们养这么大我们应该好好对待这部剧必须火以至于让更多的人增强爱国意识这部电影值得人们观看虽然这已经是老电影的经典电影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它能让人们内心有一种自发出来的爱国之情。

3 ) 日本史料的中国地雷战:伤亡14人 还没见到八路,送给某些无知无畏的人

日本史料的中国地雷战:伤亡14人 还没见到八路
2011年05月31日 10:18
转载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日本人制作的有关“中国地雷战”的战史插画

《退后一步是家园》是知名作家萨苏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系列的第三部,以全新视
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以灵动诙谐的文笔,将这段
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通
过日方史料和中方记载互证,或重现,或填补了不少中国军民抗敌卫国的珍贵历史事迹。

遍地八路

在研读日方史料中,会发现“八路军”、“新四军”字样出现的频率很高,说明了其抗
战的积极和对日军造成的重大威胁。有些史料的内容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例如1937年
9月中旬,一名日本记者遭遇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每日新闻》的记者安井次郎在河北
战地追随日军进行采访的时候,在固安被俘,因为他是非战斗人员,经过教育后并未将
他作战俘处理。安井后来乘隙逃脱,按照他自己描述,被俘以后,被当地的人带到固安
城下,那里有一个院子,上面挂着一个牌子,部队番号很奇怪,从来没有见过,是什么
呢?三个字———“八路军”。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八路军是在8月23日到25
日之间才完成了改编的工作,这个时候的八路军主力还在陕北,行动最快的115师也还
在向山西战场开进之中,如何在固安出现了“八路军”呢?

经过考证,才知道,当时在河北各地,原来的共产党游击队和共产党抗日武装都已经开
始纷纷采用八路军的番号,比如说当时活跃在河北省平乡县,一直对国民党进行兵变工
作的孙光瑞,就拉起他的武装用上了八路军的番号。所以安井次郎在9月份遇到八路军
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日军当时对八路军的情报十分重视,战中曾连续出版《赤色中国》、《赤色支那之究明
》、《根据地问题》等图书和资料集,来描述分析八路军的构成和作战模式。甚至有一
名日本记者还曾经写了《延安水浒传》,把八路军新四军的一百零八位领袖与水浒传一
百零八将相联系,其情报之细致,研究之深入,令人刮目相看。

侵华日军眼中的地雷战

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抗战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当时民兵们经常使用的教学
片。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脍炙人口。
但是,历史上地雷战的真容,却一直不甚为人们所了解。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称《地雷
战》是“科幻影片”,真实的历史上地雷战对日军几乎没有威胁,反而常常误伤自己人
云云。




华北民兵埋设地雷(新华网图片)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怪论,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人们对当年的战争渐渐
失去感性认识,于是有人便借机来“打扮历史”;另一方面,地雷战和台儿庄、平型关
这样的一次性战役不同,它的战果分散,每一次给敌方造成的杀伤有限,不大可能被记
入对方战史,因此难以证实。缺乏敌方史料对战果的证实,是地雷战真相难明的一个重
要因素。

然而,如果看曾直接和八路军周旋作战的日军下层官兵的回忆,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理解
他们对于地雷的恐惧。

原日军独混第5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桑岛节郎,无疑就是这些日军下层官兵中
的一员。1942年,桑岛被征召从军,到山东与中国抵抗力量作战。1945年日本战败时,
桑岛等日军从八路军的重围中拼命杀出,沿胶济线撤退到青岛,并从青岛乘船回到日本
,1946年复员。他所做的战时回忆录《华北战纪》(日本图书出版社1978)中,多处谈
到了八路军地雷战的威力。

桑岛的这本《华北战纪》,其中包含大量可与中方战史对照的珍贵资料。例如,他较为
详细地记录了在中国抗日武装的军事精神压力下,日军历史上发生的唯一一次集体暴动
哗变事件———馆陶事件;他也认真地记述了反战同盟到他所在的炮楼下进行宣传的经
历。这些,都是此前研究抗战史料中的空白点。

桑岛节郎的书中,提到和地雷打交道有好几次。他自述第一次遭到八路军拉发地雷攻击
是在昭和18年,即1943年4月11日(日本兵喜欢记日记的习惯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地
点是招远县栗下林家。对桑岛来说幸运的是八路军拉雷稍早,他在尖兵后面的本队中行
进,所以没有受伤。




日军士兵涂写“小心地雷”的示意牌(资料图)

还有,1943年4月,日军独混第5旅团以17、19两大队为主力,讨伐在毕郭等地建立根据
地的八路军5旅第14团(即山东纵队第5旅第14团,团长梁海波)。桑岛随柏崎讨伐队18
日偷袭据说暗藏八路军部队的莱阳县姜家庄,结果因为向导带错了路,到达时八路军已
经转移。桑岛作为卫生班长,记录这次行动毫无战果———“虽然向远处转移中的八路
军发射过迫击炮和重机枪,但双方没有实质性的交火。敌方遗弃的尸体一具也没有,讨
伐队却有两人重伤,可以说日方损失更大些。”(P109)。两名重伤者之一是第17大队
第4中队群马县出身的三轮一等兵。他看到老乡家有一筐鸡蛋,伸手去拿,却触发了鸡
蛋筐底下设置的诡雷。当即被炸断一条手臂。

而一雷炸死炸伤9名日军的战斗,则发生在1943年5月。5月21日,日军第17大队命令桑
岛所在的第1中队(柏崎与二三中尉指挥)从招远移驻栖霞县塞里,作为青烟公路上的
一个警备据点。青烟公路是当时横断山东半岛的唯一公路,也是独混第5旅团的机动大
动脉。塞里则是这条公路去往蓬莱、大辛店的岔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栖霞、蓬莱
两县山地纵横,八路军十分活跃。桑岛写道:“青烟公路在蓬莱和栖霞境内山区的路面
高出地面六七米,眺望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在山峡之间可见点点村庄,一片和平景象
———而这些全部是八路军控制的村子!”(P116)。

这次移驻过程颇为艰难。21日,桑岛随第1中队从招远出发,走了一个小时,就在陈家
村和八路军遭遇。我之所以写这一小段,是因为桑岛记载这次战斗和日军交手的是八路
军骑兵。因为这个地方在山东半岛的东北角,王外马甲的《中国骑兵》曾谈到当时纵横
华北的129师骑兵团,其作战范围似不及此。桑岛的记录昭示,在冈村宁次指挥日军连
续进行四二九、五一等大扫荡之后,冀鲁豫的八路军很可能还有第二支骑兵在敌后活动。

这次战斗以日军迫击炮小队炮击开始(桑岛称八路军马术很好,转移迅速,一发也没有
击中),到八路军用捷克式轻机枪和步枪在棱线上反击追击的日军,先后打了二十分钟
,而后八路军神秘地消失了。日军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桑岛亲手用三角巾给一名叫做角
田秋治的上等兵(群马或大阪人)包扎。由于角田所受为腹部贯通伤,当时无法抢救,
两个小时后痛苦地死去。为了安抚军心,日军23日派出了女性为主的慰问团到桑岛所在
的部队演出鼓励士气。




民兵土法制作地雷(资料图)

在这次转移中,桑岛也记录了和地雷有关的事情———在一个叫做郭家店的村子附近,
日军发现路中央树起了一个高2米,宽20公分的木牌,上面写道:“山本联合舰队司令
长官,已在南太平洋战死。”

有日本士兵想去移动木牌,被有经验的中队书记官桂曹长制止———“别碰它!”——
—他猜到木牌下必有地雷。桂曹长从路边的水沟摸过去,靠近木牌,用绳子将其拉住,
从安全的地方一拖,果然“轰”的一声,如他所推测的那样发生了爆炸。

桑岛写道:“山本长官昭和18年4月18日因密码泄露,在从拉包尔前往布干维尔岛布因
基地时,遭到美军战斗机的伏击,飞机被击落而战死。这件事当时在日本国内都没有公
布,当然,讨伐队的官兵们更是一个人也不晓得。”(P117)。

用这种方式知道在军中深孚众望的山本大将之死,对独混第5旅团的官兵们来说,颇有
黑色幽默。

拉发地雷是日军甚为恐惧的一种战术

25日开始,日军第1中队开始在塞里东侧一公里处建造炮楼。与此同时,为了掩护这一
据点的建设,日军17大队派出第3中队(中队长近藤大尉)、第4中队(中队长柴山茂中
尉)和第1中队携手,由近藤大尉指挥,在塞里周围连日进行扫荡。八路军则回避正面
战斗,但不时以冷枪冷弹袭扰日军。

桑岛的卫生班也随讨伐队行动。他这样回忆5月31日夜间出动时发生的事情(P118-120
)。

连续参加讨伐已经达到了两个月,这次作战渐近尾声。5月31日夜里三点,部队再次从
大辛店向西南方出发。我因为过于疲惫,在行军中居然睡着了,而且在昏昏沉沉的状态
中走了大约一个小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把我从梦中唤醒,惊异中抬头看去,正
看到眼前一根十米高的巨大火柱腾空而起。与此同时,感到我身边有人倒地并发出叫声
。但是,夜暗中我无法看清他们。三木卫生军曹急忙从军医背囊(日军卫生士官的偕行
装具,用于放置抢救和应急处置的医疗用品)中取出手电,光线下可以看到约有10名官
兵倒在地上痛苦挣扎。经过确认,无线电通信班所有人员,包括北拮班长以下9人均为
地雷所伤。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依靠仅有一支手电的微光进行抢救之困难简直无
法想象。和枪弹伤、刀伤不同,地雷不规则的破片造成的伤口异常复杂,处置起来可不
是简单的事情。匆忙中,尽其所能地给所有受伤的官兵注射了破伤风血清和坏疽血清。
9人的情况全部清查处理完毕,东方的天空已经放亮。此时,才能够从附近的村子招来
保安队并弄来一些门板充当担架,由两个小队护送伤员后送到大辛店。




八路军用炊具水壶等制作地雷(资料图)

由于这一事故(译者注:日军总是把遭到地雷的攻击称为“事故”,而不视为作战也是
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两个小队返回之前,整个讨伐队只能留在原地休息。这样又足
足等待了3个小时。仅仅两三名八路军,就把一个大队的讨伐队折腾得狼狈不堪,真是
不知如何形容才好。

这次事故遇到的不是普通压发地雷,而是拉发地雷。使用拉发地雷,是八路军作战效率
很高,而日军甚为恐惧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主要是民兵使用,但华北的日本军队因为
这种战术产生的牺牲者比比皆是。

这一战术的作战模式大致是这样的———夜间,监视并发现日军讨伐队从宿营地出发,
八路军会派出两三名奔跑迅速的民兵,预先赶到日军进发的前方线路上等待。他们在路
上埋设地雷并盖上伪装网,布置拉火索。为了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他们借助遮蔽
物在不过十米远的地方隐蔽,其目标通常选择骑马的日军军官。他们会在目标踏上地雷
的一瞬间,拉发地雷并伴随着爆炸一跃而起,如狡兔般脱离。由于他们熟悉地形,要想
抓住他们实在并非易事。但是,这种任务,显然如果不是特别敏捷和矫健的人也无法完
成。

以大队规模进行讨伐,大队部总会有多名乘马军官聚集在一起,正是攻击的绝好目标。
昭和17年(1942年)12月,第三次鲁东作战中,第19大队的讨伐队在锯齿牙山的山麓就
遭到拉发地雷的袭击,当时大队部被炸个正着。虽然大队长池田增雄大佐幸运地没有负
伤,但大队副官吉田正中尉(死亡),军医官冈志豆雄中尉(重伤),书记官村田藤信
军曹(战死)等7人均被杀伤。……八路军放过了作为尖兵的第1中队,目标直指本部的
骑马军官们。但是,因为操作上可能有点迟延,地雷正在紧随军官背后行军的无线电通
信班脚下爆炸。我则正走在无线电通信班后面,要是走得快恐怕也难免受伤,却是幸运
地躲过了一劫。

按照桑岛对此战的说明,这次挨了地雷的讨伐作战,让他对自己体力和精神力的自信大
大加强。但是,作为大队而言,整个讨伐中一具八路军的遗体都没有见到,在招远的霞
鸣缴获了两匹被遗弃的中国马,算是最大的战果。而日军自己,却付出了阵亡1人,负
伤13人的代价。从敌人的眼中所见的地雷战,桑岛的经历,也许正是华北抗战的一个缩
影吧。

=================================

这种拉发地雷的工作模式其实更类似于如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风光无限的路边炸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也有了隐形衣之类的,所以才造成了装备世界上最先进扫荡武器的美国人数千伤亡呢? 但我知道切开的塑料吸管+细铜线这种简单装置不仅炸伤了很多大兵,还有几个拆弹专家也被干翻多,某些"科学家"这么NB赶紧去雷声公司报道吧,人家急缺这方面的“科幻人才".

4 ) 《地雷战》: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与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地雷战》: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与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笑独行解题


《地雷战》(The Warfare of Landmine,中国,1962)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题材经典黑白片。中国导演唐英奇、徐达、吴健海联合执导。1942年至1944年的中共胶东抗日根据地海阳县(今海阳市),八路军领导的游击队和民兵在武器弹药极度短缺、铁雷供应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自制炸药和石雷,以变化无穷、无处不在的地雷战和结合麻雀战的游击战反日寇蚕食、扫荡的英勇事迹。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与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可恨、可笑又可怜的日伪军,洋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招制敌,神乎其技,有惊无险,热闹风趣。故事主角即地雷战本身,作为军事教育片绝对生动精彩,只有保卫麦收战例相对完整,作为“战斗故事片”略嫌单薄局促。白大钧、张长瑞、吴健海、鲁在蕴、杨雅琴、董元夫、隋鸿祺等主演。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笑独行按:该影片与《地道战》(1965)、《破袭战》(1986)并称人民战争“军教片”三部曲,长期以来始终与《地道战》齐名,但成就稍逊。影片中中共抗日根据地民兵的游击战战法为“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钻,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而地雷不炸自己人的秘密则在于“不见鬼子不挂弦”。其间日军工兵小队长渡边扮村妇进村偷地雷、回去研究时被炸死,中队长中野被地雷炸晕后将“镇妖石”看成大地雷的情节颇黑色、荒诞。该影片英文片名或有译作Landmine Warfare者。在下所见为有中文字幕、画质欠佳的胶片版D5影碟,片长为74分钟。IMDb该影片未见收录。】

影片影碟封面

http://sc3h.photo.hexun.com/70299359_1603842_md.html(DVD影碟封面)
http://sc3h.photo.hexun.com/70299366_1603842_md.html(VCD影碟封面)

5 ) 地雷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战争电影。 拍摄地点是山东省海阳市赵疃村。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影片取材于山东海阳县人民群众用自制的土炸药制造地雷抗击日寇的故事。片中原型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民兵英雄孙玉敏。

影片生动感人,质朴灵活。英雄的勇敢智慧与日寇的狡诈凶险形成尖锐的对峙,并在反复较量中展现出各自的形象特征。
该片展现胶东农村的地方风貌,具可看性的同时,对体现人民战争的思想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 ) 再看老电影,又有新体会

第一、影片中有日军列队的场景,队伍打头是龟田,挎刀骑马,后面是一排扛枪的士兵。据说日本海军将日本陆军称为“马粪”的原因是,士兵跟在马屁股后面,又身着适应中国大陆地貌植被特点的土黄色军服,特别像马拉的粪便。

第二、队伍里有一个士兵明显和其他人不同,它手持指挥刀,衣着和士兵服相似。可能是日军的士官,也就是伍长(下士)、军曹(中士)、曹长(上士)之流。很有可能是曹长。

第三、影片中有一段日军排雷后进村的场景,比如:枪杀儿童、两名士兵用刺刀把百姓钉死在草垛上,一个在火焰中惨叫的老人,大笑的扛刀军官,燃烧的房屋和被抢的粮食、牲畜、家禽。虽然只有几个画面,但是进村的士兵人人面带笑容。看的人毛骨悚然。小时候不记得有这段,可能是自动屏蔽了。

第四、影片中有爱情,自愿剪头发的姑娘明显是对小伙子有好感。

第五、当时是六二年拍的,影片中的姑娘自信、勇敢,人人都自觉和封建思想作斗争。最近几年出现的女德班之类的封建糟粕,又在尊重传统的声调下沉渣泛起,如果这些人遇到影片里的姑娘,一定会被炸飞的。

7 ) 转:作为科幻片的《地雷战》

最近网上热议《地雷战》,什么地雷所埋之处,是在村头村尾的大小路上,村民每天进出要走好几趟,而日本人十天半月也不来一次,能炸死几个鬼子?什么倒霉的还不都是我们中国百姓?什么国际组织调查结论……等等。

沸沸扬扬,好不热闹!依我看,都把问题看偏了——人家那是科幻片!有什么好指责的。相反,我对影片编导的科学功底和幻想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影片的开头写得清清楚楚,这是一部“教学片”。序言里也说:“这部教学片介绍了胶东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地雷战……的光辉业绩。”什么是“教学片”?就是专门“教授科学幻想的影片”,简称“教学片”。

每次鬼子进村前,都是守护在村口的少年“眼尖”,发现不远处的日军大队。于是少年大喊:“鬼子来啦!鬼子来啦!”——这就算是拉警报了。

只见全村的人扶老携幼、牵驴赶羊、拖牛拉马地离开村庄,多数人还要肩扛手挽地搬运粮食衣物和棉被枕头。如此兴师动众,自然行动缓慢,没有半天一天是出不了村的,看得我心里着急。但导演却能安排得天衣无缝——待全村人都上了山,日本鬼子还没走到村头。直等到民兵们埋好地雷后才放鬼子进村。于是,鬼子们被炸得魂飞魄散自不必说。

一次,龟田小队长带大批日军袭来,而导演只安排三位年轻的村姑对付他们。村姑们看上去应该是玩绣花针的料,但个个如史泰龙一般。把大队日军打得晕头转向。导演还让日军一点作战经验都没有,分不清姑娘们放到是鞭炮还是机关枪。只好向东扫射一番,再向西扫射一番,完全搞不清方向。直到成功地拖够时间后村姑们才撤离。

这时,大队日军狂追在后,眼看就要追上了。我心里急得发慌:被鬼子逮住必死无疑也,还有可能被糟蹋,日本鬼最爱的就是这个,能不急吗?但事实证明我是干着急:只见那三村姑不慌不忙,边打边退。虽然只剩最后一颗子弹,照样弹无虚发,而且不需瞄准,睁着双眼抠动扳机就把敌人给“报销”了。

不久伪军头目发现了村姑们弹尽粮绝,高喊着“抓活的!抓活的!”扑了上来。眼看最多只有二三十米,我急得直冒冷汗!活捉的后果是什么,怎能不急?但没想到这次还是干着急:村姑们不紧不慢,还有时间埋雷,挂上绊弦,再找到隐身之处躲起来。轰隆一声,跑在最前边的两个敌人倒地。

这时,更令人担心的事出现了:姑娘们竟然冒险往回跑,从两名倒地的敌人身上夺下了三八步枪……就在我急得心脏病要爆发时,导演救了我一命:他没让后面的鬼子开枪,甚至没让他们向前挪动,于是姑娘们从容离去。

乡亲们发明了许多种类的地雷:什么绊雷、踏雷、子母雷、钉子雷、飞雷、连环雷、石雷……等等,简直就是武器制造专家。有一种地雷叫“天女散花”,就是在山坡上埋炸药,再铺上碎石,引爆后碎石散落下来,对头戴钢盔的日军似乎没什么杀伤力。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这洒下的碎石照样可以使鬼子死的死伤的伤。

我最佩服的就是“天雷”,即把雷弦挂在两颗小树之间,那弦细得敌人看不见,一绊上就炸。但风吹树摇就怎么也不炸。如此高科技能不令人佩服吗?

还有那“头发丝雷”更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此雷竟然可以炸探雷器!“头发丝雷”暴露在地面的一边是铁夹子,用头发丝连接到另一边的铁钉子上。敌人使用的探雷器,虽然可以探到深埋地下的铁制物体——地雷,但地面上的铁夹子和铁钉却探不出。如此尖端科技今天都难找到,难怪“头发丝雷”频频把日本的探雷工兵送上西天。

有一种“蝎子雷”,竟然可以辩认出敌我:不炸走在队伍前面的二十几名被逼迫踏雷的村民,只炸后面的日本鬼子。当年就发明了如此先进的地雷,没想到吧!

还有你想不到的呢!在收麦子的那天,我们的民兵竟然把大量的地雷埋到了日军据点门前,炸得鬼子出不了门。怎么埋的?看到有人埋雷,炮楼上的鬼子不开枪吗?关于这个问题,影片没有交待。我知道这是编导们的为难之处:不说嘛又不好,说出来嘛,又涉及到军事机密——这可是一项绝顶的军事机密。

这项机密到了2010年,刚好过了法定的保密期,为了给历史一个交代,今天老还是把它披露出来吧——当时埋雷的民兵都穿上了隐身衣。

乡亲们还把地雷埋在自家的门头上、墙脚下、酒缸边、篮子底、凳子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任何一颗爆炸,都会将自己的房屋夷为平地。但我们的人民群众都没有怨言,甚至打心眼里高兴:炸死一个日本鬼子,没房子住也值得——觉悟多高啊!

事后没有爆炸的地雷怎么办?要请专家来处理吗?如同龟田队长请来排雷专家渡边一样。

不用,完全不用!

乡亲们会轻而易举地一个一个地起出来。什么?不信!你太低估群众的能力了。凡是被认为危险的事,在党的领导下就会变得很安全。你看那民兵队长赵虎,身上挂着七八个地雷,在山沟边悬崖上摸爬滚打,上窜下跳,一点危险都没有。不时埋上个地雷,让紧随在后的鬼子飞上了天。还有,上级派人送来两筐地雷时,乡亲们抱起地雷欢呼,连小孩都不例外,安全得很!

就算偶尔出点意外,也不需要涂药,用手摁住伤口,不一会就没事了。你看那石大爷,被日本的重机枪直接击中前额,只用手捂了一会就自动愈合了。科幻片嘛,涂什么药!

8 ) 关键咨询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可是一直找不到播放的地方

各位可以告诉我这到底在哪儿可以播放好吗?我一直在这里看了好久也没有看到播放的地方呀

短评

红色电影系列里,比较喜欢的就是地雷战和地道战了,记得有个特别的地雷,被敌人偷走后在敌人的军营里爆炸了。

6分钟前
  • 包子
  • 推荐

因新地雷战而看了老黑白电影地雷战,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骑着毛驴、带着白毛巾偷地雷,配上那段音乐,好逗,

8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鬼子把一泡屎挖了出来

1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和小兵张嘎并列经典抗日搞笑片

15分钟前
  • celestebook
  • 推荐

是吧 小时候 百看不厌吧 粑粑雷

16分钟前
  • yun0707
  • 力荐

头发丝雷

19分钟前
  • cozylee有好运
  • 还行

哈挺好玩的,把把雷~

21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刚才重温,才发现《地雷战》是一部爱情片。我送你一把枪,你为我剪短你的发。爱情就在你来我往的眉目中滋生了。

25分钟前
  • 力荐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9分钟前
  • 洪湖水
  • 推荐

治癒系。。

32分钟前
  • 祖贤
  • 还行

我最爱看地道战和地雷战了~~~

35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儿时最爱。

39分钟前
  • 嘉 玲
  • 推荐

一见鬼子就挂弦

44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地雷该申请专利

48分钟前
  • 仓郡
  • 还行

看的快能背下来了

52分钟前
  • M.差
  • 推荐

地雷满天飞,大概是我看到的最早的电影特效

55分钟前
  • 只爱这片土地!
  • 还行

年少时的回忆。现在的谈资

59分钟前
  • 妈渴-瞪啃
  • 推荐

庞涓命丧于此,我老百姓真是熟谙历史啊。

1小时前
  • 狄飞惊
  • 推荐

战争中的智慧。

1小时前
  • Zola
  • 推荐

用钉子雷封锁公路,用天雷封锁树林,用土水雷封锁河道……用造型雷表演雷和台词雷去封锁银幕!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863635955/

1小时前
  • 赱馬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