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埃哲顿、西恩·哈里斯将主演犯罪题材新片[未知的男人](The Unknown Man,暂译)。托马斯·M·赖特([严重的不幸])自编自导。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两个男人在飞机上相遇,并开启了一段对话,这让两人变为了朋友。亨利·蒂格(哈里斯饰)因一辈子的体力劳动和犯罪而疲惫不堪,此时成为他梦想成真的时刻。他的新朋友马克(埃哲顿饰)成为他的救世主和盟友。亨利不知道马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卧底军官,他因多年未解决的谋杀案而追踪亨利。
亨利干了太多重体力活,回到澳洲。遇上犯罪团伙成员马克,给他找到活干。而实际上,犯罪团伙和马克都是警察扮演,正用隐秘的方法调查一桩8年前的儿童失踪案。马克一边装黑道大哥,一边还要照顾儿子,就这样在警匪身份之间切换。
影片讲述了团伙中的马克和亨利的兄弟情,但这种感情也只是让调查更为深入的一种方法。亨利牵涉到一起儿童绑架案,而警方没有确定的证据锁定他。马克通过与亨利朝夕相处,一点点的剥离他当年犯罪的行踪,引诱他说出真相。
双方其实都带着面具,在遥远的大陆,自己都是对方的陌生人。双方都有求于对方,一个要生存,一个要破案。他们都在等着对方先犯错,先暴露自己的内心。
亨利是一个音乐迷,有一双超灵敏的耳朵,他发现了马克车里的窃听器。但长年孤独的亨利似乎已经爱上马克,令人哭笑不得。
影片也讲述了作为一个卧底警察,马克的各种创伤和困扰,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依然坚持不懈。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会成为罪犯的牺牲品,担心自己不小心会暴露警察身份从而前功尽弃。
警方不停的刨根问底,这当然引起了前科累累的亨利的怀疑。但这种怀疑却一直引而不发,令人不解。警方传唤亨利的情节是影片的倒叙,在马克接近亨利的之前,亨利其实早有心理准备,这对卧底的马克来讲是一个坏的消息。
在犯罪团伙假装厘清亨利的背景实则为警方调查的时候,惊悚的氛围达到顶点。这个警察伪装的犯罪团伙头目其实是个菜鸟。而尽管亨利对此疑心重重,他还是招了。他的疑惑之所以引而不发,就在于他对马克异乎寻常的感恩和依赖之情。
亨利被逮捕,但这不是案件的终结,单凭口供无法定罪,必须要找到确凿的证据才行。警方开始了大范围的搜寻,虽然由于洪水淹没了现场,时间湮灭了痕迹,正义的昭雪异常艰难,但好在最终有了发现,影片在压抑的氛围中结束。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总有一种震人心魄的冲击力。和电影《忠奸人》相似,影片描写了罪犯亨利在人生暮年对大哥马克的依赖,也描写了马克常年卧底后内心累积的黑暗和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说,影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远远超过了案件本身。作为陌生人的警察与罪犯,在长期相处后人格上的相互渗透和彼此雷同给人一种善恶不分的暧昧感,而这种暧昧感恰恰是极为真实的人性。
影片的悬疑氛围和惊悚情绪拿捏的恰到好处,暗黑色的主色调从心理层面切入逐步展开剧情。影片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燕国督亢地图,当地图慢慢结尾的时候,就是匕首一击致命的刹那,精妙的是将人与人之间那微妙而细腻的互动刻画的入木三分。
此片获第75届戛纳电影节关注奖提名。
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个伪装正常的gay和一个无法排解进而犯罪的堕落gay相遇的故事。
不仅相遇,Mark还忍不住哭了,可见是惺惺相惜了。
刚看完电影也是费解,要拍的合理应该多铺垫一些失踪男孩的案件背景,观众不是更容易共情,当最终把变态罪犯捉拿归案才会更有震撼感啊。为啥要细致的刻画Mark和Henry的相处细节呢……
原来重点不在破案,而是Mark这个深柜内心的挣扎(囧,其实不是商业片,而是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的独立小众电影)
按着这个思路,海报已经不能更明显了,Mark其实和Henry一样也是gay,他们都把真实的自己深深的隐藏在大胡子下面。
Henry呢也一样,对任何人都保持着防备心,对着Mark都还撒谎说自己有个“妻子”,他唯一袒露真实的自己是放音乐那段,还有后来在车上对Mark伸出魔爪的时候。
Henry明明就是个gay,对小男孩下手,对Mark下手,可是澳洲警察装聋作哑,电影从头到尾没提一个gay字。
其实澳洲是相当的保守排外,更不用说片子里涉及的是西澳、昆士兰、北领地的偏远地区。
影片其实拍的很真实了,没有zzzq的美化过,女性的镜头少的可怜,职场地位也可见一斑,有色人种更是不见踪影。
嗯,这很澳洲。
一开始脸盲2个人,还好,电影1小时57分,够长,慢慢的我区分开2个大胡子。真实事件改编,是呀,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在国外要定罪一个人是多么的难。最后的成功,太不容易了。
在维持悬疑类型元素的同时剥去了浪漫化的光环,还原了真实的卧底工作,但把剧作结构弄得这么绕属实没必要。
乏善可陈,无聊透顶,乔尔·埃哲顿和西恩·哈里斯各自一颗星 @Netflix
还蛮喜欢,而且声音做得不错。这个丧郁卧底的故事和整个气质还挺适合移植到北欧。
整体还是比较有想法,用剪辑和视觉的设计为故事本身增加了不少看点。也是这种真实事件本身能够做到的很有突破的尝试了。
me only falling in love w falling in love.
含糊不清。
网飞,真实事件改编,乔尔·埃哲顿回归澳洲拍片,大胡子造型差点没认出,最亲密的朋友就是敌人。
人物是核心。对人物的捕捉描摹很动人。影像暧昧性的张力很足
澳洲人的格局让我震惊。这么普通的案件,这么普通的人物,在美国也就是一集CSI的体量,竟然被这个导演搞得这么暗黑,处处带着Zodiac和七宗罪的那种黑宗教滤镜,属实是小地方人的大自信。我感觉啊,导演是想往《囚徒》那个感觉拍,搞搞摄影和音效,营造一种深刻的反基督犯罪感。可囚徒里还带着邪教等元素,但这纯纯的就是个普通变态案件。这就显得那些莫名其妙的高深镜头、黑雾、装逼台词……更像是导演的神经病,而不是凶手的。这个导演是真自恋。他自己喜欢澳式大胡子,结果他每一部片子里的角色都是这种大胡子。配上他这摄影,有时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要说哪里不错,也就是剧本的思路挺好。结果一查,还是真事改编的。那就没啥好聊的了。
偏纪实性叙事,演员一板一眼的表演,削弱了真实事件本身的魅力,导演不太懂怎么省略得当,一个引蛇出洞的庞大布局拍得沉闷迟缓,但氛围的构建,声效设计水准均为不俗,选角不错,西恩哈里斯太适合演反角。
罕见的“反向卧底”设定,将凶杀案的聚焦点转移到了信任这个概念上。但拍得很普,一板一眼。乔尔·埃哲顿的表演依旧不错。
又名《证据》
警方做局,假扮黑社会组织,引诱一个犯罪分子加入他们的“犯罪机构”,一层层审核他的身份等,一步步套出犯罪分子绑架男孩的信息。
这个破案套路真是太孤案了,嫌犯智商让人捉急;命案必破看来是全球通识,这警力资源给足先人都能挖出来…
好大一盘诱捕
#MIFF70 虽然是满场而且看的IMAX,但看后有些后悔把原来的Triangle of sadness换成这部了…… 不足:1)本片非IMAX特别摄影,画面偏暗;2)故事线焦点游移,导演试图拍给每个角色赋予特色但功力不够,导致最后每个人都很用力,比如Mark最后哭是为啥?工作结束的释然?对“新朋友”的惋惜?还是对受害者的感伤?莫名其妙。3)故事线打磨不够,导演太喜欢把故事前后“喂”给观众了,有些留白会更好。优点:部分镜头氛围感还是不错的;声音是精心设计的,环境音,电子噪音等忽远忽近,感觉一重一重帷幕,一层一层观众。
如此精炼、写实的一部警察程序电影竟然得到这样的豆瓣分数实在无法理解,即使是近期比较优秀的《黑鸟》都没有像本片那样给出如此真实的对卧底这一工作的刻画,双男主的表演都极其精湛,凶手最后的镜头胜过千言。
不难看,但也不吸引人.55/100
前面有點混亂,而且兩主角長得好像一度分不清兩個人。但是中間跟上劇情之後,後面的劇情開始吸引人。影片更多的是在探討臥底的內心,馬克是潛伏在亨利旁的臥底,兩人的關繫,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最後的勝利都因為兩人的友誼而顯的悲傷。畫面以及劇情特別沈悶,可以說是毫無娛樂性橋段,彼此的化學反應都是通過一幕又一幕的對話去堆砌而成,我覺得這部特別適合,心情沈悶但內心平靜的時候觀看,這時候才能靜下心來跟上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