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练的民主党战略家(卡瑞尔饰)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座右翼小镇,帮助一位退休的老将竞选市长。
Jon Stewart发现、培养了南非来的黑人小伙子Trevor Noah,并在2015年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喜剧秀全盘托付给了他。犹太人Stewart本人应该算美国最近这些年最睿智的政治讽刺明星,但同样的大脑创作出的电影只能说差强人意。
周五首映的《不可抗拒》(Irresitible, 2020)焦点清晰—2020大选重要的摇摆州威斯康星一个经济衰退的小镇,故事大致说的是镇长选举也需要同时用到《孙子兵法》和马基雅维利的谋略加上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在于这些钱如果直接用于改善民生,效果可能实在得多。电影中不乏机智,但以明喻与隐喻的区别作为笑料与Stewart当年主持晚间喜剧秀时的锋芒毕露、才气横溢有一定距离。
疫情期间通过流媒体平台首映的电影似乎都选择19.99美元保留48小时的收费标准。为了让自己觉得物有所值,我只能反复重放,不惜多付电费。最有趣的细节来自男主角、华盛顿的政治操盘手Gary,他可以搭乘小型商务机到威斯康星,反正当地人看不见,但租车拒绝宝马7,而是选择国产品牌福特Explorer,同时却要求汽车音响为BOSE,方便他听NPR的脱口秀Fresh Air。自由派到美国腹地后自以为喝百威啤酒才能显示入乡随俗,但他开瓶时的笨拙泄露出东部与中西部已经不易弥合的差异。
看完了史蒂夫·卡瑞尔主演的这部政治喜剧:《不可抗拒》,还不错,黑川普,黑驴象两党,黑资本主义选举,黑财阀,黑政客,讽刺意味十足,资本主义的选举就是有钱人的游戏,用金钱砸出来的,资本是最肮脏不堪却也是最让世人疯癫痴迷的东西,毕竟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影片讲述了一位老练的民主党战略家(卡瑞尔饰)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座右翼小镇,帮助一位退休的老将竞选市长。
全片充满讽刺,看的很爽引人深思,结尾反转更是
真的是选举就花了那么多钱,但最后可能还没为当地花一分钱,只是为了作秀,钱都花去干嘛了
还有其中大数据时代的可怕
只要充满自信的撒谎话就成真的了就能让人相信了
所有人都为了钱,最后反转,很精彩,剧本完美的讽刺了整个体制,全民上下一台戏,这个时代真的是要互相斗智斗勇才能活下去
王者掌管着社会,而造王者掌控着王者。这种“高峰体验”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同时也令造王者及他们的门徒们欲罢不能。
一次造王失败,就会寻觅下一个人选。只要选举不停,造王者就没有落幕的时刻。加里·奇默作为民主党战略家,从失败中苏醒,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杰克·黑斯廷斯,以前是海军陆战队上校,现在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农民。
“在境况良好时保持良好品格很容易,考验在于境况恶劣的时候。如果那时你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那么,我想那就算不上原则,只是爱好罢了。”这段在网上传播的演讲成功引起了加里的注意,于是他打算帮助这位英雄人物助选市长。
上校 VS 市长
这个乡间小镇的选举在黑斯廷斯上校与布劳恩市长中展开。从牌面来看,布劳恩市长连任的几率更高,但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悬殊,这就有了翻盘的可能。
越是穷乡僻壤,人民的思想越是闭塞,美国农村也不例外。布劳恩市长正正就是代表保守派人士的利益,所有政策向本地人倾斜。
而上校则更愿意打破这种守旧,正如他提及的“……那些你认为冒认福利的人,和我们肩并肩站在一起,接连三天填沙袋抗洪,……那时候查过他们的身份证吗!”
一方面是诉诸保守于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则是诉诸于包容的羞耻感。这就是上校和市长的不同,也是他们各自的政治立场。
加里 VS 费丝
表面看似上校与市长之争,实则是幕后玩家加里与费丝之争。前者是民主党战略家加里·奇默;后者是共和党战略家费丝·布鲁斯特。
这是两个旗帜鲜明的政党,民主党主张高税收高福利,共和党主张低税收低福利。拥趸则是各自的“既得利益者”,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们将成为最忠实的选民。
加里与费丝既是经年的竞争对手,也是最了解对方的人,他俩是最熟悉这个政治游戏规则的高级玩家。表面看似是这两个代言人之争,实则是背后的政治献金之争。
每一个候选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人设,每一场演讲都埋了预设的爆点,每一次宣传都针对精确的目标群体。
正如二人共同坚信,这就是一场精彩的大型真人秀。
选民 VS 选举
加里与费丝针锋相对多个回合后,民意调查也十分胶着,终于来到了选举日。然而结果却让二人都大跌眼镜,这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选情。
迪尔拉肯是一个坐落在威斯康辛州的不知名小镇,当时那里只居住了5000人,他们互相认识镇上的每一个人。
加里和费丝都输得一败涂地,而在这群选民与这场选举的比拼中,迪尔拉肯的选民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全民胜利。选民依靠着这场声势浩大的选举,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迪尔拉肯。
愚弄民众的现代权臣,被他们眼中的愚民所愚弄。
囧司徒执导的影片《不可抗拒》以意想不到的“反”讽,将选举经济的荒谬与漏洞展露无遗。难以置信的反转与惩恶扬善的结尾,倒是应了这行字幕“金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以上是【喜剧电影院】推介的第112部喜剧电影。
作者:令希丰
电影通俗易懂,拍的也幽默有趣,什么事情都点到为止,确实有些清淡,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电影,之前不是黑俄罗斯,就是黑中国,这次黑的是美国的选举制度,早已腐败不堪了,不过灯塔国还是会继续带着他们制度一路狂奔。美国社会已经割裂,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要站队,前面有人问这个题材,美国怎么过审的,你难道不知道美剧狠起来,自己都黑的规矩吗?
【概览】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喜剧演员和政治评论员之一,“囧司徒”乔恩·斯图尔特选在了特朗普时代的前一年退休,就此离开了苦心耕耘16年的《每日秀》。在特朗普把美国政坛按在地面摩擦四年之后,回顾彼时,囧司徒的这一决定的正确性要远大于损失:
面对24小时不间断的政治讽刺素材,观众失去了一个以相对公正的角度切入与剖析的领航员,而2016年之后的脱口秀主持们在政治光谱上普遍要更加偏左一些;
但对囧司徒而言,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那个他所熟悉的,千疮百孔但能够按照某种逻辑运转的美国政治机器,已经被底线更低也更荒谬的一团泥淖取代了。
囧司徒的事业建立在识破政治游戏和讲真话的基础上。但当美国社会已经习惯了虚假新闻、替代事实和无穷无尽的对立割裂之后,是否还有空间容纳他的政治讽刺呢?
《不可抗拒》说明:仅仅四年时间,传统的政治范式已经离严重极化的美国社会太远了;囧司徒是个非常有趣的喜剧人,但他的喜剧魅力依然局限在几分钟的电视小段里,离大银幕还有一定距离。
政治讽刺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一特征在推特治国的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不可抗拒》诞生在2017年的话,显然是合乎时宜的;但在2020年,尽管美国人面临着另一场极化的选举,这部电影想要传递的理念却显得有些过时和浅显了。
高到不合理的竞选资金?不过是囧司徒和扣熊在2011年的SuperPAC大戏的边角料;对于一部政治讽刺喜剧来说,这显然太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了。
【制作】
作为囧司徒的第二部导演/编剧/制片作品,《不可抗拒》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其创作意图,而依旧是出现在呈现方式上;电影意欲通过小镇市长选举来全景式展现整个选举系统的积弊,但在结构和喜剧风格上有重大问题。
例如故事的开场段落。电影始于2016年的大选日,由于结果太过震惊,两党竞选经理竟然纷纷人设崩坏,在采访中对着镜头大吐实话。如果按照这一思路继续下去,讲述一出全透明的政治闹剧+特朗普背景,显然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在这之后,经过了一场宿醉,一个幻灯片头,挂上了主线克里斯·库珀,主人公史蒂夫·卡瑞尔才再次出场——而这个时候的史蒂夫·卡瑞尔,与初登场判若两人毫无承继,放弃了已经视觉建立的形象,又回到了传统的政客范式上。
多重开场引起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每一次在叙事时空跳跃时,都相当于按下了重启reset。这样一来,就无法为观众设立最重要的人物基准:他/她是谁,有什么样的性格,在出现状况时会如何应对,以及到故事最后会发生何种变化。
由此,我们只能藉由台词来推测角色动机:扩大目标选民——而这只是我们主人公“想要”做,而非“必须”做的事情,也就使得整个故事缺乏紧迫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个事情?做不成的代价又是是什么(What's the stake)?
在这些问题都没能得到明确解答的时候,《不可抗拒》的另一个问题:没有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而这也能从电影在角色的塑造上看出来。
【表现】
作为一部政治讽刺喜剧电影,《不可抗拒》的喜剧部分意外地令人感到“可以抗拒”;电影并没能在喜剧程度和边界上达成一致,整体非常平淡。囧司徒或许是想避免太多喜剧元素降低主题的严肃性和戏剧性,但由于电影在政治内容上已经过于简化,想传递的信息早早就在影片中段望到了头。
这样一来,由于无法与主题捆绑,《不可抗拒》在喜剧上的努力——如民主党对少数族裔的理所应当,机械改造人一样的金主,蹭wifi——就只能是片段式的,绝大多数有趣的内容基本上都被预告片一网打尽;而如果整部电影都是预告片的基调,整体可看性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在这些片段中,最有趣的内容并非来自史蒂夫·卡瑞尔(稍晚开拍的《太空部队》的可看性要高多了),而是凯莉安·康威灵魂附体的萝丝·拜恩;在前者人设几乎空白一片的情况下,后者鲜明的性格就自然抢走了焦点,在二人的互动中牢牢占据了主动权。
相比之下,作为“天选之女”的麦肯兹·戴维斯就显得木讷和缺乏存在感,在第三幕和最终翻转时,也欠缺该有的力度。无论是作为第一女主还是第二女主,都令人失望。
要知道,故事的背景是驴乡两党的意识形态碰撞——但在片中未有明确体现——前景则实质上是男女主角之战:史蒂夫·卡瑞尔时而需要对线萝丝·拜恩,时而又需要对线麦肯兹·戴维斯。但无论是前者的相爱相杀,还是后者的暗送秋波,在片中都几乎毫无描绘,甚至连镜头都屈指可数,从而使电影缺乏任何具有可看性的对立冲突,多数时间都不知是在跟谁较劲。
【总结】
富有同情心和自嘲精神,(努力保持)正直的囧司徒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不可抗拒》中体现出的乐观积极与道德感,也正是来源于此。但电影本身存在过多缺陷,空壳一样的角色无法提供连贯的演出,零星的喜剧段落也无力提升电影的娱乐感与重要性,100分钟的时间并不比戴夫·查普尔在SNL的小段“Election Night”更有力。
或许囧司徒依然更适合在小荧屏/流媒体的舞台。他对《不可抗拒》的信心与其制作水准的差距,甚至比他的处女作《玫瑰香水》还要稍大一些——这也再度说明了,一部好的喜剧电影,尤其是政治讽刺喜剧的诞生,是有多么难得。或许亚当·麦凯这样对电影制作更加熟悉的导演,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一题材。
【相关推荐】
《副总统》
《太空部队》
《政坛混战》
很完美的黑色幽默哈哈哈!话说这种抨击本国民主体制的电影在当地究竟是怎么过审的?[/doge]
政治题材能拍的这么好笑,因缺斯汀。原来是我最爱的囧叔编导!!!难怪棒呆!!!
6/10。中间穿插的几个广告比正片有意思哈哈哈。其实囧叔应该写故事然后请别人来导演,亲自执导筒毕竟还差点意思。
这么一部电影,好像也是如今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的某种缩影。政治和喜剧当然是可以兼容的。用嬉笑怒骂的方式来讨论政治,起码也是某种自由的证明,无论它是The Daily Show还是一部政治喜剧片。但在嬉笑怒骂之下,如果缺乏真正严肃的彷徨和拷问,那么它不过是娱乐的另一种形式罢了。正襟危坐不怎么讨人喜欢,可以理解。而笑声无法替代思考,也是不幸的事实。
用小镇政治对抗窥见两党割裂,假新闻、“就TM想要拉美裔(票)”、移民问题…诸多问题和时政讽刺一锅端,会有很明显的预热“大选年”气氛。比之于此前平庸的导演处女作,Jon调用了自己更为得心应手和被人熟悉的东西,还请到了很配搭的男神等老朋友加持,感受上好了许多。但同时它好像缺乏了这种题材有些必需的“火力”,仿佛未曾触及任何真正值得代入的讨论,甚至连“嘴仗”都安排少了很多,以一种惊人的平凡完结掉了整个故事。
中部农民的城市复兴大作战,玩转DC精英。Trump当选给Jon Stewart造成的心理阴影太大了,同时JS也不愧是正宗左派,对人民群众有着最深切的同情,对人民群众的智慧有着最深切的信任。
出乎意料的好看,尽显美式选举的荒谬,而且根本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我是一直不能理解美国这种劳民伤财的竞选游说怎么可能被称为民主的灯塔,五十年前的标语还是可以拉得动票,因为不管是红蓝哪个上台,当年立的flag也不会有任何进展。电影最后还玩了个意料之外的结局,极尽讽刺,也并不觉得用力过猛,只因这套体制实在是不可抗拒。
里面一段对话好玩,两边互骂说对方利用人民的shame(民)和fear(共)。以前看过一个黑白片里面女主角在选举办公室工作的,是什么片来着?
两边都不太聪明的亚子。以及情节硬反转的设定还是过于网大了。
其实没什么问题,这个故事挺有趣的,但发展不好。但如果要我说的话,我会让剧本揭露更恶劣,让节奏更快起来,最后加入黑色幽默。
前面的情节递进挺好,但结局太理想化使之前的铺垫丧失了最后一击的力道。(似乎看到囧的儿子了!
哈哈哈,结尾反转太厉害,谁能想到campaign manager被整个小镇给耍了?Wisconsin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middle of nowhere。--2020.07.01 Edgartown
男演员更出彩,另外一些梗不适宜这种题材。
讽刺了美国选举,还能反转再反转,后面15分钟到字幕都niubility爆了。
非常喜欢将军女儿这个演员,tully里的小保姆~整部电影就感觉是加长版的Daily Show,尤其是几个promo,毕竟导演在那儿(。结局相当的...daily show(。
没什么政治包袱的轻喜片,结局好。不过要熬到结局很大程度靠演员个人魅力。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明确直白,无关党派而是针对整个竞选体系,这也导致剧情过于平和,说教感被加重(囧叔说写剧本时脑子里想的就是Steve,回忆当初囧叔还在每日秀做主播时Steve跑特派,二十年后俩人以导演与演员的身份再合作这一点比电影本身更难得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棒的政治喜剧了,轻浮搞笑但又不过分,而且准确的掐中了选票政治的本质
算是一部政治讽刺片,人们也算是利用美国砸钱竞选的这种体制为小镇谋了福利。政治顾问的男主偶尔在网上看到退休上校大闹市政厅发表言论的视频,便想将其作为民主党竞选出道。于是登门拜访,组织人员策划活动,甚至带其出席上流聚会筹款。另一边在任市长也没闲着进行各种宣传。直到小镇成为媒体焦点,“总设计师”上校女儿收手之时,男主赶到打成平手的竞选现场才明白其中原委,但最后也是无言以对。
政治是门娱乐业生意,反转够讽刺,史蒂夫卡瑞尔每一次演喜剧都值得
男主和政敌炮友虽然被耍,但总算都逃过了"口jiao"的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