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巴黎圣母院1956

剧情片意大利,法国1956

主演:吉娜·劳洛勃丽吉达安东尼·奎恩让·达奈阿兰·居尼罗伯特·赫希丹妮尔·杜蒙菲利普·克莱毛里斯·萨尔法蒂吉恩·蒂西耶瓦伦丁·特西尔雅克·黑林雅克·迪菲约罗热·布兰玛丽安·奥斯瓦尔德罗兰·贝利

导演:让·德拉努瓦

剧照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2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3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4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5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6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3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4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5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6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7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8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19 巴黎圣母院195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5

详细剧情

爱斯米兰达是一个性格活泼热情似火的吉普赛女郎,生性善良的她赢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和喜爱。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觊觎爱斯米兰达的美貌已久,终于按奈不住派出手下样貌丑陋的撞钟人卡西莫多,将爱斯米兰达强行掠夺至巴黎圣母院,谁知道半途杀出了英俊勇敢的上尉菲比斯,后者令爱斯米兰达一见倾心。   菲比斯遭到了蒙面歹徒的袭击,而爱斯米兰达居然成为了罪魁祸首。爱斯米兰达被判处绞刑,在行刑之前,卡西莫多救走了身陷囹圄的爱斯米兰达,将她藏到了巴黎圣母院之内。起初,爱斯米兰达对卡西莫多充满了戒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了解到,在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下,隐藏这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长篇影评

1 ) 外在与内在的双重美感——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笔下的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便是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它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艾斯米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部经典名著不仅通过纸张呈现在人们心中,更是被多次翻演成电影、音乐剧。为何这部作品这么受人欢迎呢?相信是其中的美感传授到了观众的心中。接下来我就以电影《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一下其中的美学原理。
首先,色彩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随着色彩在电影中运用技巧的日益成熟,色彩让电影的表现变得更加丰富。电影《巴黎圣母院》中,最经典的色彩应用便是艾斯米拉达身穿的红色长裙,这与整部电影暗沉的色彩基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抹红色代表了热情,以及艾斯米拉达与众不同的叛逆,是生命力的勃发和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副主教克洛德万年不变的黑色长袍也在灰暗的基调中更显著地被强调了出来,这似乎在戏谑地突出他内心的卑鄙与险恶,以及最终悲惨结局的铺陈。一些电影评论家指出,强烈和刺激的色彩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的注意力从电影的叙事性中游离开去,色彩不过是光的把戏,不应该为其损失电影的本质。但我认为,只要懂得运用色彩在情调方面的潜力,加以美学原理,那么色彩将是电影中的亮点。比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有一层淡淡的黄色,使画面有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又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红与黑,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镜头的把握也十分重要。虽然电影和电视都是活动的视觉艺术,但是电影一直拥有更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电影比电视在制作上更为精良的缘故。我们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到每个镜头中光影、颜色、构图的完美组合,这使我们油然生成一股美感。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导演便很好地运用了大量的绘画技巧:将重要的事物摆放在黄金分割点上。无论是小巷内刚果瓦与艾斯米拉达相遇的瞬间,还是菲米斯英雄救美初识艾斯米拉达的那一刻,导演都很好地使角色的站位符合黄金比例,这使得画面产生了美感,从而突出了静态镜头中情感的渲染。此外,电影中的动态镜头也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特别是那段艾斯米拉达在教堂前独舞,虽然镜头本身没有在运动,但导演利用了红色长裙的运动线条来强调动感,使画面变得更为精美。这些艺术化的构图模式,在动静结合的同时,通过银幕向观众传递了美 感,使人身临其境,以物喜、以物悲。
然后,电影的音效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真正成功的影片,音效的作用功不可没。在电影中,声音的元素包涵了三个部分:一是对白,二是音乐,三是音效。音效是除开对白和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元素,而将对白、音乐和音效组合起来的混音过程,也是音效制作的一个部分。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音效随处可见。比如卡西莫多出境时沉重的背景音乐,又比如菲米斯被克洛德杀害时“噔噔噔噔”的震撼音效。这些音效直入观众的心中,使得观众的心情被剧情所牵绊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巴黎圣母院》最经典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电影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仑美奂的典型;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但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菲米斯外表潇洒风流课内心卑鄙自私……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艾斯米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菲米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在艾斯米拉达的至善至美和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菲米斯也尤为卑劣琐屑。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艾斯米拉达与卡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光彩照人;而克洛德与菲米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灵魂肮脏。而以丑为美的理论,是电影在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的是丑中有美、视丑为美,变腐朽为神奇,让丑的事物也显示出美的一面。
为何我给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外在于内在的双重美感呢?原因就在于此。电影本身运用了许多使其更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这是美的第一重境界;此外,故事的内在拥有美丑的强烈对比,使人物性格饱满、更易于打动观众,这是美的第二重境界。电影形象地展现了客观世界的两面性:美与丑,它们既共生又对立:鲜明地表达了主观认识的倾向性:美战胜丑,丑向美转化的善良愿望。它巧妙地刺激了观众的外在感官,又同时利用故事性深入观众的内心,这怎么不算是一次外在与内在的双重美感的享受呢?

2 ) 杂谈:果然是胸肉四两

曾在一部电视中听过这样的“名言”:“真情千斤抵不过胸肉四两”,除了卡西莫多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那美丽圣洁的灵魂外,其他各位雄性动物包括剧情的或者看电视的,大都只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此外,谈到吉普赛女人的野性美,总感觉要露一点胸部才算。有一点不太满意,演员对于书中的年龄来说好像年纪大了些,书中好像是16、17岁,女演员看着有二十多了,有点熟过了的感觉,不过那一身红裙确实很称身材。顺便说下,这个人物关系结构在现代电视剧中非常老套的说,原来雨果是始祖啊。三男一女啊,女爱小白脸,小白脸有未婚妻,女被一阴郁成熟男暗恋,同时还有一条件较差之憨厚男守护,按照现在编导的欢喜大结局的常用做法,不是被成熟男打动,就是最终发现憨厚男的好。但还是雨果实在,其实女人一根筋的时候,就看到小白脸,就像最后的艾丝美莱达。

3 ) 小评“剧中各人物的爱情故事”

电影中的爱情很现实,不像童话一般的厢愿。

艾丝美拉达天使脸庞,魔鬼身材;懂的歌舞艺术,很气质;领着宠物山羊,很可爱;到处打抱不平,很善良;可惜,情商不高,纯情女偏偏倾情于花花公子,受伤总是难免的。哎,叹息。

卡西莫多,身残志坚,心地善良,忠诚,勇敢,可是,家境不好,主人不善,命运也是注定悲惨;爱上了艾丝美拉达,一心只为她好,情深深意朦朦,结局也是异常凄美,生不能为比翼,死亦可为连理。当我看到尸骨相拥不可分,分即化为灰烬的时候,很是为之感动,也许,雨果认为,只有这样,他们两个才可以在一起。

如果按照童话的叙事手法,这就应该是法国版的美女与野兽,或者是史瑞克了。

猪脚讲完了,讲讲配角吧。

上尉菲比斯,高大威猛,英俊潇洒,雄姿英发,铠甲骏马,走动还带着一帮武装家丁,谦虚点说,也就是迷倒万千少女。不过,他却是个风流浪子,也许,我不应该说不过,貌似,像他这种条件,老实的才是少数。他的爱情选择就很理性了,选个富家女,过上流生活,毕竟,艾丝美拉达只是个街头艺人,钱途渺茫。也许,有看客会说我势利眼,不过,现实好像就是这样的。

然后就是那个黑衣神父了,长期的神学研究和化学试验,使他神经衰弱,神神叨叨,一个奇女子艾丝美拉达更是让他疯狂,让他崇拜,让他渴求,却又不得亲近;他是一个道貌岸然,内心邪恶的人,谋杀,陷害,欺骗;他不但亵渎美,当自己得不到的时候,甚至不惜毁掉美。他这种人,也只能孤老一生或者不得好死了。

我的阅历浅薄,不对的地方,看客们切莫见怪!

4 ) 隔了半个世纪的无礼苛责

跟导演真是很不合拍,总是要删改我钟意的人物细节。

艾丝美拉达被莫名诠释出一股风尘味……明明简单善良还恪守贞洁——虽然是个所托非人的颜控花痴——爱上弗比斯之后则全然痴情智商为负,知道没有结果也愿意成为他不见光的情妇,在爱情这件事上天真固执又愚蠢,致死都在寄望于弗比斯,导演就是不拍。

卡西莫多跟副主教之间几乎被抹平了,甚至还会向艾丝美拉达解释推诿绑架事件……他不要太热爱他的养父啊!他在钟楼制止副主教对艾丝美拉达的侵犯之后,下跪恳求,如果副主教要对艾丝美拉达做什么就先杀了他。导演不拍。最后艾丝美拉达被绞死时,副主教扭曲又恐怖地发出非人的狂笑,原著说他这样的人是不知有早晨、鸟雀和花朵的,扭曲至此,才导致了卡西莫多把他推下钟楼,导演反正不拍……

副主教也扁平得厉害,都不爱拍他的痛苦……但比另一个版本稍好一点。他遭受的精神痛苦需得配得上他作的恶,大概不好拍。他以为艾丝美拉达被绞死,连夜出城仿佛要逃离一切的夜晚,有赚到过我对他感到的一丝悲哀。

母女线大家都不爱拍,fine,这条线分明是最drama的。而且两个互换的婴儿宿命般的纠葛才是真的ANAΓKH啊。

罢了。原著党对影视改编有万种微词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无新事。

5 ) 《巴黎圣母院》——爱斯米兰达,你是卡西莫多人生里唯一的光

这是一部让我觉得很压抑的电影。爱斯米兰达真是一个人美心善、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她很漂亮,唱歌好听,有自己的主见,反抗着这个荒诞的社会。神父爱她,是那种自私自利、嫉妒心极强的热爱,他让卡西莫多去抢爱斯米兰达,因此她遇见了她的“太阳神”。爱斯米兰达为了救下诗人而跟他进行了荒诞可笑的婚礼,这位诗人却只是把她当成妻子,根本没搞懂她的用意。在卡西莫多被行众人当众鞭笞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挖苦他丑陋,嘲讽他恶心,却只有爱斯米兰达站了出来,虽然她没有办法让卡西莫多免于刑罚,但她义无反顾地当着众人面前让卡西莫多喝水。卡西莫多喊着“美,美,美…”的时候,我相信他不仅仅是在赞扬她的美貌,更是赞美她纯洁善良的心灵。可惜,这位天使般的女子却没有爱对了人,她的太阳神仅仅只是爱着她的美貌和身体罢了。而因爱生恨的神父将他俩告上了法庭。面对神父的撒谎和太阳神推卸责任的言辞,爱斯米兰达被认定为“蛊惑人心的巫女”,废了一双跳舞的腿儿(没废成),被判处了绞刑。而卡西莫多救了她,把她带进了巴黎圣母院,一个连国王和军队都不能随便进入的神圣地方。可是神父,因为他的身份,他在巴黎圣母院钟楼附近碰见了爱斯米兰达,却只想要得到她。卡西莫多救下了差点被侵犯的爱斯米兰达,在恩人和宿主之间犹豫了一下,最后选择了保护恩人。在日后的相处中,爱斯米兰达发现了他在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跟教堂外面的人完全不一样。但是,在丐帮们无视法律规定想要用武力踏入教堂的时候,爱斯米兰达想要逃离这个教堂。最后,政府平复了这场动乱,杀死了大部分贫民,包括爱斯米兰达和丐帮的首领。神父也被卡西莫多推下了教堂摔死了。最后的最后,卡西莫多并没有失去爱斯米兰达,他在大坟墓里找到了她的遗体,和她紧紧地抱在一起死去了。

其实从头到尾,爱斯米兰达和卡西莫多到底做错了什么?爱斯米兰达天生美丽,但许多的男人却仅仅只痴迷于她的外表和身材,只有卡西莫多看到了她的内在美。卡西莫多天生奇丑,被所有人欺负和嘲讽,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连唯一的敲钟工作把他的听力夺去了。爱斯米兰达爱上了救下她的太阳神,但她是真的不知道太阳神是有婚约的,反观太阳神,在自己的未婚妻和丈母娘前一套戏,在她面前又是一套戏,出事了之后拼命推卸责任,就算爱斯米兰达被处绞刑也不觉得心疼,活生生的一个渣男。神父,一个内心丑陋到极致的人,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恨不得他马上去世,是他亲手毁掉爱斯米兰达,就因为他得不到她的爱。

卡西莫多爱爱斯米兰达吗?在我看来,并不是。卡西莫多对爱斯米兰达的感情,更多的是感激和感动。爱斯米兰达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没有因为他的外貌而讨厌他,也没有因为自己奉命对她做出的事而怪罪他,在他最需要水的时候递上了水壶,站在他身边,站在众人面前严厉斥责:“你们没听到他说渴吗?”爱斯米兰达需要他,信任地让他睡在屋外的凳子上,在他面前跳起了舞,看着他快乐地敲钟的样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相信我,她跑下楼仅仅是因为钟声太大了,卡西莫多还为此失去了听觉呢)所以,卡西莫多在他生命的最后遇到了知己,一个真正把他当成人来看待的人,他像对待珍宝一样守护着爱斯米兰达,即使他心里有一丝对她的邪念,他会懊悔不已,非常自责。

在一个没有人性、善恶不分、荒诞滑稽的社会中,能够有像爱斯米兰达这样内心美丽的人,能够有像卡西莫多这样内心善良纯洁的人,真的是既欣慰又倍感惋惜呢。

6 ) 关于最喜欢的一幕

很喜欢前半段乞丐王国的欢乐场面,后半段有很强的拼凑感,以至于高潮部分不能共情。

但是后半段有我最喜欢的画面——钟楼上爱斯梅拉达穿着破烂衣裙在卡西莫多面前起舞的那一幕

两个一样纯真一样浪漫的人,在当权者愚昧、审判者荒谬,卫道士堕落、骑士队冷漠、市侩们贪婪的现实世界的摧残下,只能躲在圣堂的庇护下起舞,那一刻,外表的美与丑仿佛已不再重要,对美好世界热烈的期盼,对人性中真善美绝望的渴求穿透了肮脏恶臭的现实,划过了人类历史黑暗蒙昧的夜空,成为我心中一道永不逝灭的流星

7 ) 算了吧,卡西莫多

如果说雨果干了什么好事的话,那么其中之一当有创作出了艾丝美拉达。而让·德兰诺伊的同名电影《巴黎圣母院》也更是让这个完美的吉普赛舞女鲜活的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包括我。

我已经记不清那个姑娘第一次在我眼前轻舞翩翩的具体时间了,但是我很同意一位豆瓣网友的一句感慨“那个吉普赛女郎太完美了,我初高中阶段心目中的女神啊~”。对,就是那时。我百无聊赖的换着电视频道,不经意的转到了CCTV6。我不能确定是不是艾丝美拉达那高耸的胸脯吸引力我的目光,但是显然,我被吸引了。我老老实实的看了下去,就像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那团红色吸引一样。或许我根本就该承认,当时我就是被她那美丽的胸脯吸引了。因为看完之后,我对于心灵美没有丝毫的感悟,只有那跳跃的红色不停的在我眼前重播。原谅他吧,他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那个黑夜主教,羞于谈及女人更别说女人那美丽的胸脯。还好他没有信仰,只有胆怯。你可以猜得到,当时家里没有人,要不他绝对不会那么毫无顾忌的盯着艾丝美拉达看。他没有看懂电影讲了点什么,没有记住一句台词,也不知道雨果是谁,但是并非一无所获,印在他脑海里的有“艾丝美拉达”、“巴黎圣母院”、“跳动的胸脯”,就像那刻在院墙上的字一样经久而不灭“命运”。

这样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你再次看到它时就将加深并得到巩固。那是在郑州的购书中心,我看到了这本小说,我不是被书名吸引的,我是被封面吸引的,因为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日的美丽的胸脯。她依旧那么美丽,骄傲的挺立在封面的正中央。我没得选择,买了她,可是谁又不希望拥有这个女神呢?

也许这不是个好主意——书让我对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书前面那自以为是的专家点评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不是一本关于胸脯的书,原来真正美的是艾丝美拉达的心灵。我如梦初醒,而与日俱增的阅历,也让我逐渐摆脱了对艾丝美拉达胸脯的迷恋——原来也不是十分的大。我开始随着哪些钻家的论调品味这个故事,我开始感知里面的爱情,我认识到,原来世界比胸脯要大得多。如果手头没有其他的书可看,那么我想看看书中巴黎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建筑艺术也是不错的。此时的我已经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了,艾丝美拉达的胸脯尽管依旧美丽标致却不再对我有多大吸引力。我开始在那菜市场般的哄乱中与巴黎市民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我也想大声质问神父——“谁赋予了你权利,剥夺我的快乐!”——市井的节日常常是最快乐的地方。说实话,我还羡慕乞丐国王,甚至可以说尊敬他。他那样卖力的工作,到哪里你都能听到他乞讨的声音“行行好……”放在当今,即便当不上国王总统之类,也能得个劳动模范。从来没见谁给过他一毛钱却依旧乐观,所到之处笑声不断。他还勇敢,当其臣民艾丝美拉达面临危险时,他勇敢的组织队伍为了自己的姐妹而战。得了,别提她合同期四年的丈夫了。那个儒弱的男人,除了怜悯,天下还有谁会对其垂青呢?即便是娇小如神父的弟弟,也曾穿上铠甲魁梧过,也曾爬上云梯冲锋过。虽然被傻帽卡西莫多丢下了圣母院,可是比同样被丢下去的石条和他哥哥让人尊重的多。

哦,卡西莫多,你终于出现了,在你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如果你不是在这时候显示了一下自己无知的力量,我可能永远都不打算提你一下。算了老兄,你不仅长的难看,而且基本算个聋子。从小跟着神父长大,估计除了敲钟与唯命是从什么也没学到。你有什么资格去爱艾丝美拉达呢?你当然不会知道,是你顽固的脑袋加上形同虚设的耳朵让你害了你自己最爱的人。哦,对了,差点忘了你那一身野蛮的力量,如果上帝打算制造一个“美”的反义词,那么就不该赋予你这一身力量,这一定是一个玩笑。你爱艾丝美拉达,就像当初我迷恋她一样,就像诗人、神父和其他所有爱着或者爱过这个吉普赛女郎的人的爱一样,我们的爱是平等的。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却不是平等的,你没心没肺丑陋难当,神父高大英俊却心负枷锁,她那个四片瓦罐的丈夫比你好看一点点也识得几个字,可是过于儒弱。哥们儿,算了吧,连我这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公子哥也只能翻翻有印有她封面的书,你还奢望什么?你以为你最终跟她睡在一起就得到她的心了吗?不是的,大家都明白,你只是在赎罪。

可是卡西莫多,这也没什么好伤心的。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就连上帝想要创造一个丑陋的典范的打算都落空了,你还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终你不也跟你爱的人躺在了一起吗?不知道有多少人嫉妒你呢——哪怕他是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最重要的是,这是你的爱,你爱过!至于其他的,都刻在了墙上……

命运。

短评

1956版的《巴黎圣母院》虽然在今日看来已然稍显逊色,但不可否认,这一版本仍旧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巴黎圣母院》,在那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下,色彩成为了电影最为惊艳的艺术表,而丑陋至极的卡西莫多与漂亮的爱斯美拉达,电影在丑与美间所歌颂的真善之美,鞭笞的宗教之恶,更是淋漓尽致。

5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然而,这只是暴风骤雨前的平静……

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我只想吐槽一下各地上映日期。【法国】1956年12月19日,【意大利】1956年12月19日,【西德】1957年2月22日,【瑞典】1957年7月29日,【美国】1957年11月3日,【芬兰】1960年3月25日,【东德】1972年2月18日,【芬兰】1974年2月22日,【俄罗斯】2003年6月21日,【中国】2008年1月5日。晚了半个世纪啊!

11分钟前
  • GreyPenguin
  • 还行

看似丑陋的卡西莫多实际上却是美最忠诚的捍卫者

13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卡西莫多找到了自己选择的主人,并为她受苦、拼杀,他是圆满的。艾丝米兰达起初的暗恋是神父?后来是菲比斯,男女爱的方面限制她的神性。对大众的爱,在接受撞钟的卡西莫多后,她是完全的。神父因为产生了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爱,自己得不到的爱,而诅咒上帝,并毁灭了自己的爱和自己。

18分钟前
  • 马828
  • 推荐

小时候看到爱斯米拉达惊为天人,而卡西莫多真丑啊,过了十来年再看,爱斯米拉达是美,可已非天人,卡西莫多也没那么丑了,原来爱不关美丑,只在于心灵

22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神父虚伪卑鄙的内心和行为比敲钟人的样貌还要丑陋千万分。敲钟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守候。巴黎世俗风情画。以貌取人的看不穿敲钟人,看不穿神父和军官。

27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看似丑陋的卡西莫多实际上却是美最忠诚的捍卫者

32分钟前
  • Anday
  • 推荐

中学时候语文老师放给我们看的 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脑中只有模糊的红裙子吉普赛女郎舞蹈的倩影和大名鼎鼎的钟楼怪人 今天巴黎圣母院失火 钟楼被烧得倒下了 看到各种报道难过得流眼泪 又不知道去哪里表达这种心情 突然想起了这部电影 就在这里记录下感受吧…

35分钟前
  • emmmmmmma
  • 推荐

影响我一生审美的男人

38分钟前
  • 王小邪
  • 力荐

男人的欲望是恐怖的魔鬼 把人性推向罪恶的深渊 教皇的虚伪让这个世界显得更加地丑陋

42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When I'm happy, I laugh. When I laugh, I'm ugly.

47分钟前
  • Daneestone
  • 力荐

第一次看過原著後找出電影來看,很失望。情節刪改太大,有點承受不了,特別讓自己笑翻的法官審判凱西莫多的場景,和超感動的妓女與女兒艾絲美拉達相認的場景,都在導演的鏡頭下消隱,並且美若天仙的主角是被弓箭射死,完全不懂…

52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看的是上译版,电影录音剪辑也在电台里听过无数次,经典不必多说,说个小插曲。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家里常烧一种叫做面疙瘩的食物,爱吃之极。面疙瘩上海话念起来就是“米个达”读音,所以第一次听到“米拉达”就觉得一定是个很好吃的东西,这个念头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55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曾经支配我的名著选读,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就是为了不看书。埃斯梅拉达的名字真好听。

58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1 我不是恨你骗我,我是恨你骗我我却还爱你。2 你送她花吧 她喜欢 她在等你 如果不是她爱你 我早将你杀死。3 张傲月“再见 艾丝美达拉”

59分钟前
  • Mia
  • 推荐

今天是2019年4月16号,因焚烧一事而激发兴趣,来看一遍电影。演员们演技在线,电影拍的也很有诚意。就是对角色的刻画有些照本宣科,节奏也有点像快进。仿佛是专门拍给熟悉剧情的观众看。讲讲今天关于大火焚烧的事:1,不出所料的有许多人发朋友圈缅怀2,不出所料的有许多愤青拿圆明园来喷3,不出所料的正义之士批判这些愤青4,不出所料的两边撕了起来

60分钟前
  • 温岭阿浪
  • 推荐

今天电视上看的,没从头,不过也差不多,枝蔓都被砍断,剩下了故事的主干,我在爱艾丝美拉达身上看到了叶塞尼亚的影子,那卡西莫多基本就是毁容版的人猿泰山,伸手也太敏捷了。其实这里面人物的表演还是很戏剧化的,有一些造作,但也不失为经典。事实证明,被压抑的情欲真的是会害死人的。

1小时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这学期最重要的影片,资源烂了点都没中文,但还是好看又经典

1小时前
  • Vegaaaaaaa
  • 推荐

始终觉得是很粗糙的电影,巴黎圣母院的原著小学开始看看到初中还没看完,不太爱的风格,卡西莫多和吉普赛姑娘,少有的温暖却都是在最后一刻绝望的体会到。尾声十分迷恋,发现时那两幅紧紧纠缠的尸骨,这一刻又有谁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1小时前
  • 某J。624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