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经典就是经典
记的看这部片子时还在上初中,当时就很喜欢这部片子,这些年看的好莱坞电影有几百部,唯一只有这部片子让我反复看了五十多遍,连台词都背下来了~~~~~~
这些年里还不断煽动家人朋友去看这部片子,为的就是和大家分享真正的经典(虽然这部片子也有bug)许多人和我一起感动了N回......
现在我已经把此片的VCD,DVD(D5,D9都有),电影原声CD,印有海报的衣服,原版电脑游戏,大幅海报,想关书籍等相关产品攒了不少,也算了却一份心愿--
"欢迎各位来我的小组--(电影信息交流会)讨论电影"
以下奉上:
电影背后的历史——勇敢的心
“FREEDOM!”威廉.华莱士临刑前的高呼自1995年电影上映后不知震撼了多少观众的心,现在让我们一起比较一下电影中、以及历史上的苏格兰独立之战。
历史背景
这里有一段在电影中并未提及的史实。早在爱德华一世的父亲亨利三世执政时期,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由于王室之间的联姻而有着相当亲密的关系,在这一大段时期里,英格兰与苏格兰基本上相处融洽。直到1286年发生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坠崖身亡的意外事件,苏格兰人方才发现他们此时合法的王室继承人竟只剩下一个挪威血统的6岁少女——玛格丽特公主的母亲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女儿,父亲则是挪威国王埃里克二世。但在1290年,玛格丽特公主这个王族唯一的后嗣也因病身故,至此苏格兰王室失传,各路苏格兰领主、贵族立刻开始了互不相让的王位争夺。在苏格兰地颇有影响的主教威廉.弗拉塞尔想起了原与苏格兰王室有着姻亲关系的英格兰王,于是向时任英王爱德华一世去信请求代为裁定新的王位继承人,于是野心勃勃的英王爱德华一世干涉苏格兰内政便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个爱德华一世,就是电影中阴险狡诈的大反派“长腿爱德华”。
当时苏格兰国内帮派林立,最有竞争力的新王候选人当然是罗伯特.布鲁斯,这个苏格兰老牌世袭贵族势力最为强大,并曾被前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二世指定拥有皇位继承权。长腿显然不会让这么一个理所当然的人选坐上王位,所以就选择了势力远不如罗伯特.布鲁斯的约翰.巴里奥尔为王。想想吧,原先没什么希望染指王位的巴里奥尔被送上王位,岂不是应该对长腿感恩戴德、俯首帖耳吗?但这个算盘却完全打错:新王上任后不久,长腿与法国开战,但新任苏格兰王对于长腿要求兵员增援的“命令”却十分不屑,反而与法王签定和约!怒不可遏的长腿随即与法国匆匆休战,转而将大军开进苏格兰。1296年3月底,爱德华一世率军攻陷苏格兰的商业重镇贝里克。4月底日,英军主将约翰.德.沃勒内率领的英格兰军队在邓巴全歼巴里奥尔的四万大军,巴里奥尔投降,他本人以及两千多名苏格兰显贵被囚。随后长腿以苏格兰统治者自居,并令约翰.德.沃勒内为总督率军长驻苏格兰,同时把一大批英格兰贵族派往苏格兰担任大小地方官吏,苏格兰等同亡国。忍无可忍的苏格兰人奋起反抗,于是有了电影中的故事。
传说中威廉.华莱士身高2米,体重近300磅,在战场上一剑挥去,无不人仰马翻!想来在当时苏格兰人普遍营养不良的状况下,威廉.华莱士的这种体态应无异于天神下凡。又有说华莱士头发长而白,大把浓密的络腮胡……怎么跟电影中梅尔.吉布森的扮相差别甚远,倒和他身边那儿时的玩伴比较接近?威廉的剑是他身后唯一的遗物,现在还供奉在史特灵纪念馆内供人瞻仰,此剑超过1.5米长,重近40斤,非一般人所能使得,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传说或许并非虚言。威廉.华莱士儿时成长的经历无据可考,连出生时间也无从得知,仅能从姓名推出其祖上或许由威尔士移民而来,因为Wallace(华莱士)与Walensis(说威尔士语的人)词义相通。根据传说,华莱士的父兄皆因反抗英人统治死于英国骑士费尼克之手,后来此君在罗顿山弯道被华莱士及其伙伴伏击身亡。华莱士复仇后与叔、舅、堂兄弟等族人以及一些慕名来投的流浪者、山林匪盗等聚集成团,便成为了“起义军”的原始阵容,规模仅在百人之内。华莱士成为该小股游击队之首,原因嘛,或许跟其惊人的身板不无关系。长腿委任的拉那克郡长荷斯里格负责剿匪,为了引华莱士现身竟绑架了华莱士的未婚妻将其残忍杀害、并公开亵渎尸体,极尽暴戾之能事。未料该女乃当地族长之女,此举激起公愤,华莱士率部与女方亲友联手夜袭拉那克,斩杀英军200多人,华莱士更亲取郡长首级以祭女友在天之灵。拉那克之战令华莱士声名大振,起义队伍迅猛扩张至3千余人。
史特灵战役
电影中浓墨重彩描绘的史特灵战役是威廉.华莱士首次参与的军团级战役。英军指挥是邓巴会战中的“头号功臣”沃勒内,由罗克斯堡出发并集结了邓迪和史特灵两地的英军驻军,以1千重骑、近两万重步为主力,另有作为辅助大队的1千轻装步骑及几百个长弓手;苏军主力为蒙尼率领的6千步兵、200重装骑兵,华莱士率领的1万多步兵和少量轻骑兵,另有数目不详赶来助阵的当地村民。就兵力对比来说苏军虽无明显劣势,但就兵员素质和装备方面,除了蒙尼带来的北军多少有点正规军的底子外,威廉等人的军队真可以“乌合之众”来形容:农民、响马、流浪者、地主的私人武装……什么都有,武器大部分是简陋的土制长矛和粗制烂剑,可能有很多人抄着锄头、钉耙、木棍、板砖就上了,所以至今仍有人怀疑这些临时凑起来未经严格训练的兵,到底要如何统一指挥?但令人不解的是史特灵战役恰恰就赢在指挥调度上!英、苏两军于福斯河隔水对峙,英军在南,苏军据北。英军首先发动攻击,但福斯河上只有小桥一座……其实该河有数个地点可以骑兵涉渡,那些骑士老爷不肯下水一试,宁可拥挤过小桥。英军过桥后陷在河岸松软的低洼泥地中,阵形大乱,苏格兰军乘机从高处向河岸冲杀。英军渡河后的骑士团在遭到攻击后采取了最冒险的策略:脱离步兵的配合迎面反冲击(想抢头功?),结果无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士白白撞进了苏格兰人的长矛海。英军的临场指挥也完全失控,在渡河军队受挤压纷纷后撤时,南岸的其余英军竟准备冲过河帮忙,加上少量从长矛海中夺命逃回来的骑兵不顾一切地试图冲回南岸己方阵地……英军就这样互相践踏、挤撞,被踩死的、落河的不计其数。结果在乱战中木桥倒塌,困在北岸的英军完全陷入绝望,跳河的跳河、抓狂的抓狂,最后数百名重装骑兵和数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长弓手)捐尸河滩,另有水中或沉或浮的英军士兵尸体多到无法计数。曾在邓巴会战中威风八面的沃勒内大人呢?没等困在福斯河北岸的同袍彻底死清,此君掉转马头便兔子似的溜了!他连一分一秒也不敢在苏格兰地停留,快马加鞭十余日,一直跑到英国的约克郡才有胆停下脚步。该战役完全体现了华莱士、蒙尼等人卓绝的指挥才能:若过早对过河的英军展开冲击,敌人过河部队不多,可以很快缩回南岸,再发挥长弓手的射程优势对冲到河边的苏格兰士兵展开密集射击,后果不堪设想;若是进攻过晚,则过河后的英军凭着老到的沙场经验很快将整好战阵,那些未经严格训练且装备简陋的苏格兰军也绝无便宜可占。
所以这真可算是战争史上典型的靠把握战机取胜的“掐表计时”战局!可惜这样一场戏剧性十足,且完全体现战场指挥艺术和战机把握重要性的经典战役在电影中变成了井井有条平淡乏味的平原阵地战。
史特灵战役发生于1297年9月11日,在这一天,装备烂、训练差的布衣农民兵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英国皇家军团!9.11这个日子的独特含义或许正是因此为某些自诩“反抗者”的恐怖份子所钟情,这个日子也在前几年被本.拉丹们再次证实为强者的灾难日。
安德鲁.蒙尼,苏格兰贵族,势力和人脉仅次于罗伯特.布鲁斯,在当时算是贵族中最坚决的起义力量。实际上史特灵战役英军的兵锋所指本是华莱士的军队,蒙尼闻讯率部从北方赶来一起迎敌,比起其他龟缩、投降、见风使舵的贵族,蒙尼算是相当够义气,而且该战役苏格兰军的第一指挥官其实是安德鲁.蒙尼而不是华莱士!不幸的是蒙尼在该战役中战死,其部队尽归威廉.华莱士靡下,并成为后来华莱士部队的中坚力量。在电影中,导演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把蒙尼描绘成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并在后来的福尔柯克战役中临阵脱逃导致了华莱士军队的失败(冤枉!六月飞雪啊!)。
史特灵战役中英军具体损失了多少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战役过后英国人在邓迪、史特灵等地完全陷入无兵可守的窘境,很快弃城投降,邓巴、贝里克也重回苏格兰人手中。按照这样的估计,沃勒内这个家伙为了在史特灵“玩场大的”,可能把邓迪、史特灵等地的驻扎军队全动员了起来,所以他“玩砸”之后才会一路跑回约克。华莱士则开始对苏格兰境内的英军据点逐个拔钉,驻守苏格兰地的英军纷纷逃蹿,亲英派的苏格兰贵族无不胆裂。华莱士被拥戴为“护国主”,并借国王巴里奥尔为名大肆征兵(所有征兵文书和动员令均注着“以国王约翰.巴里奥尔之名”),这招对贵族很管用,所以苏格兰境内也出现了暂时的统一。至1297年10月底至11月,意在报仇的苏格兰人以开始骚扰英国境内,英格兰北部乡村的居民大批逃离自己的家园,逃难的人们象潮水一样涌入各地的城堡和有围墙保护的市镇,诺森伯兰、纽卡斯尔、坎布里亚、达勒姆等地纷纷告急,求兵援的文书堆满国王的办公桌,伦敦全城人心惶惶。
影片中另一“平原战役”福尔柯克战役,乃长腿的御驾亲征之役。在1298年春天约翰.德.沃勒内对苏格兰的反攻流于形式之后,忍无可忍的长腿集合了由2千骑兵、1万步兵、数百长弓手组成的大军,这几乎已是当时英国能腾得出的全部家当了。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长腿在出征前先和了夙敌法国国王菲利浦四世签订了一项为期两年的和约。
1298年6月,英军开进苏格兰,7月22日,在福尔科克终于遇上苏格兰军主力。威廉.华莱士联合主战派贵族康耶和斯图亚特,引步兵1万、骑兵1千迎敌。为避免遭到前后夹击,苏格兰军背对着茂密的树林,阵地前方是华莱士等人布置的“减速带”,即在原本的烂泥地上挖下许多大大小小的陷坑,并将久经沙场的“华莱士嫡系老兵”置于最前方,配备了加长的长矛;左右两侧是骑兵和弓箭手,骑兵和弓箭手身后先是数排长矛兵,然后是配备盾牌和砍刀的装甲步兵,这样即便有人能冲破长矛阵也绝对是死于乱刀之下。很明显华莱士摆的是防守阵形。从兵力对比上双方似乎差距不大,且苏格兰军的装备、训练和士气都比史特灵之战时有了更大的进步;再则苏格兰军休整备战多时,相对长途奔袭而来的英军,似乎也有了“以逸待劳”的优势……总的说来就整体实力而言,赢面至少也比史特灵战役来得大。但英军此次指挥乃是长腿!
吸取了史特灵战役中冒进致败的教训,沉稳的爱德华王亲自在阵前引军,违令冒进者阵前立斩!英军行至离苏军约200米便停下脚步,看着华莱士摆下的密集阵形,长腿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英军的骑兵仅一轮冲击便轻而易举地击退了苏军左右两翼的骑兵,这种结局也早在华莱士的意料之中,苏格兰军的中央步兵方阵巍然不动准备迎战。但英军的骑兵突然全数撤退,接着,数百长弓手行进到了军阵的前方,长腿一声令下,苏格兰军的阵地上顿时箭如雨下!200多米的射程正好覆盖了苏格兰步兵方阵的前沿,落下的箭矢借着巨大势能轻易穿透了苏格兰士兵的盾牌和护甲。因为英军的长弓手不论在史特灵战役还是之前的数次大小战斗中都没有象样的表现,此次猛然发威使得华莱士明显没有思想准备(起到了奇兵的作用)。看着自己布置在阵地前排战斗力最强的老兵接二连三倒下,深觉不妙的华莱士开始下令方阵稳步后退,但苏军每退一步,英军便前进一步,令到苏军的阵地前沿始终处在长弓手的射程之内。一些按捺不住的苏格兰士兵试图脱离阵地冲向英军,但200米的距离对他们实在太远了,这些战士几乎没有谁真正地死于“英勇的战斗”。战死不可怕,但被射死实在太悲哀了!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威廉.华莱士终于明白这样的监守、对峙无异慢性自杀,而英军的箭矢显然是没那么容易用尽的了。华莱士下达了全面接战的命令,其实他如果在一开始就尽全力短兵相接或许状况还会来得好些,但此时他麾下战斗力最强的老兵已经所剩不多了,而这令人心寒的煎熬也早将士兵们的士气和信心压到了最低点;更可怕的是隔在两军之间的“减速带”,原本准备用来抵消英军冲击力的泥泞地和大小陷坑现在成了进行冲锋的苏格兰士兵的噩梦。在长腿的指挥下英军的长弓手迅速退到了兵阵后排,长枪兵以密集枪阵迎敌(长腿摆下的枪阵和华莱士早先列的阵型并无二致,是个易守难攻的主),无数苏格兰士兵冒着箭雨,踏过泥泞地撞向英军的长矛……这场战斗的结局是:苏格兰贵族约翰.斯图亚特战死;康耶因其所带领的骑兵一开始就被击溃,早早败走而逃过一劫;威廉.华莱士凭着惊人的武艺斩杀数十人最终突围而成为传奇……但能有这种功夫和运气的着实不多,近九千名苏格兰士兵死在了这片土地上。战斗过后威廉失去了贵族的支持,只得重新过回丛林游击的生涯,直到他牺牲,也没能再组织起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了。
长腿在随后的年月里五伐苏格兰,最终使得公开反抗的行为几乎从苏格兰贵族中绝迹,也为自己赢得了“苏格兰之锤”之名。
1305年8月,威廉.华莱士在格拉斯哥附近活动时被一个亲英的苏格兰贵族约翰.门提斯逮捕,用他向英国人换取了顿巴登郡长职位。在电影中伟大的编导们再次扭转了历史,将威廉.华莱士的被捕归罪到了罗伯特.布鲁斯的老爸头上,而实际上这老头早在一年多前就命赴黄泉了。
8月23日,华莱士在伦敦城外的打铁场被残酷处决,头被挂在了伦敦桥上,四肢分别被送到纽卡斯尔、贝里克、阿伯丁和珀斯,挂在城楼上示众“以振朝纲”。
两年后,长腿在第六次亲征苏格兰途中驾崩。临终遗言今后每次征伐苏格兰一定要带自己的骨灰在阵前引军,“为要亲眼看见苏格兰全地的彻底臣服”。
1314年,长腿爱德华之子“爱德华二世”携父亲的骨灰引军征伐苏格兰,却在班诺克本被罗伯特.布鲁斯击败。苏格兰赢得独立,长腿的遗愿最终未了……
盘点:
爱德华一世:“苏格兰之锤”、“长腿”。之所以叫他“长腿”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腿特别长,看起来有点不协调。英格兰“金雀花王朝”中最强悍的君主之一,中年丧妻,儿子又不争气,家运不济,却武运颇佳。在福尔柯克行军途中和士兵一起露宿荒野,夜间不慎被马踏断肋骨。为了不影响军心竟将伤情秘而不宣,在战场上还强忍伤痛亲自指挥,结果居然打出了一场堪称冷兵器时代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教科书”级战例!其性格的坚忍可见一斑。但延误治疗,落下病根,为其后来病陨征途埋下伏笔。
爱德华二世:性格懦弱无能,而且是个无药可救的同性恋者。长腿死后,爱德华二世登基,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政事,其怪异的性格和“特殊嗜好”更是令得宫廷内外人皆不齿。打输班诺克本战役后声望跌至谷底,不多久被自己老婆推翻,遭酷刑杀害,身边竟连一个替他求情的人都没有。
伊莎贝拉:“法国狼女”。法国国王菲利浦四世之女。长腿为了能暂时缓和与法国的冲突,为自己的儿子娶了这个法国公主为妻。因着这项政治联姻,长腿最终换取了和法国的“和平协议”,使得长腿可以后顾无忧地将倾国之兵压向苏格兰。相传伊莎贝拉容貌俊美,又颇有才华,极其心高气傲,可爱德华二世却是个同性恋,对女人毫无兴趣,于是使得夫妻矛盾不断激化。长腿在世时即因自己儿子的“特殊状况”恼怒不已却又无计可施。长腿死后,公主寻机逃回娘家,隔年领了一支法国军队一路杀回伦敦,竟无人能挡。因着多年积下的深怨,公主下令用烧红的铁条插入爱德华二世的肛门将其折磨致死,行刑时惨叫声数里可闻,场面残忍到连刽子手都扭头不敢正视。——女人有多愤怒,行事便有多恐怖。
爱德华三世:法国公主伊莎贝拉之子,是不是爱德华二世之子便无从得知了,所以“爱德华三世”只是他登基时的称谓,有些研究历史的人认为他不可能是爱德华二世的亲子,所以都把爱德华二世当作“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主。“爱德华三世”到底算不算“金雀花王朝”的后裔?即使不是,只要“法国狼女”说他是,当时也没人敢说个“不”字!爱德华二世被杀后少不更世的小爱德华被母亲拱上王位,之后近十年实际政权一直握在母亲手中。直到小爱德华长大成人,有一天终于想过过亲政的瘾,于是发动了一场软性逼宫……但跟历史上那些腥风血雨的政权争夺战不同,爱德华三世将母亲逼下政坛后依然对母亲十分关心,除了不许母亲参与政事外也并没有太过份的举动。后来法国国王去世,爱德华三世“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是法国公主,所以自己“理论上”也有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而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是很不可原谅的,于是他就“理所当然”地提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于是……于是他就成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始作俑者。
罗伯特.布鲁斯:不论在史特灵战役还是后来的福尔柯克战役都全无踪影,长腿数次征伐苏格兰他也没闹出什么太大的动静,还跟英国人签了N多协约,整一个“老实巴交的顺民”……可是等到长腿两眼一闭,罗伯特.布鲁斯随即把手中成沓的“协约”一撕两半,举旗发兵,并在班诺克本一战成功。比起威廉.华莱士那种死硬不屈的行事为人(当然,大部分人比较景仰这样的性格,包括我),罗伯特.布鲁斯不能不说更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更实用的政治头脑(苏格兰版的卧薪尝胆)。
关于片名:传说罗伯特.布鲁斯死后,他的一个随从将他的心封装在锡罐里想带去埋葬在圣地耶路撒冷。途经西班牙时正好碰到回教军队进犯,便义无返顾加入了抵抗战争,就在即将取得胜利之际终于还是倒在了战场上,死时怀里依然揣着罗伯特.布鲁斯之心。后世诗人对这个段子多有传诵,并将罗伯特.布鲁斯的心称为勇敢的心,意指人们只要怀揣着勇敢的心(精神、信仰),也会让人变成勇士。所以……电影片名《勇敢的心》其实是从这个典故来的,“勇敢的心”指的是罗伯特.布鲁斯的心,而不是威廉.华莱士……
2 ) 向往自由之心永远不死
梅尔吉布森的这部电影曾深深震撼了我,它史诗般地描述了13世纪苏格兰领袖William Wallce带领苏格兰人民为自由而战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古装巨制。
人,需要信仰和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令人钦佩。华莱士临刑前响彻天际的那一句“Freedom——”让人热泪盈眶,为他悲惨的遭遇而唏嘘,更为他的血性,为他坚毅如铁的精神而惊叹。
生命曾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兼可抛
站在群山之巅的华莱士望着深爱的土地,悠扬的风笛回荡在山间,正是爱得深沉,才会有这样的选择。他说,如果让我请求宽恕,那我已经早就死了。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忠于信仰,为自由而奋斗,至死不渝。这是影片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撇开对历史的戏说,这是一部顶级的好莱坞式的英雄片,真实残酷的战争、豪迈悲情的英雄、情意绵绵的爱情、冷血无情的背叛,身处江湖的无奈,各种元素综合在一起。梅尔吉布森塑造的华莱士,坚定、冒险、浪漫、机智。远不止这些,这部影片由吉布森自编自导自演,荣获了10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赢得五项奥斯卡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吉布森在这一年登上了人生巅峰。
3 ) 一枚很不情愿的三星
给我这么多年一直意淫的电影一个三星实在是件很虐心的事情,还在VCD的年代,家里就有这个影碟,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我一直没有看,但我对封面上的男主角意淫多年。而且我知道华莱士牺牲时大喊了一声——freedom!作为一个脑后生有反骨的人我更是对这片子意淫个没完没了。
然而观影之后的感受只是见面不如闻名。
剧情很硬伤,很扯淡,很曲解历史,很好莱坞式的英雄拯救世界,下面一群脑残没来由的跟着。然后还有女人来跟男主搞一腿。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上真正“勇敢的心”都要气活了= =。
英伦三岛的人打仗的思维都是渣渣呀,苏格兰农民那支队伍交到老毛手里早就赢了。。。都什么年代了还阵地战,装备差那么多不知道么?我以为华莱士对付重装骑兵有什么大招,结果还是阵地面对面用长矛硬顶。另外:英格兰那边的重装骑兵真的是重装?还不如亚历山大那个年代装备的好。最奇怪有人说《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土著版《勇敢的心》?!《赛德克巴莱》比这个好多了有木有。。。(当然英国人打仗渣渣不是本片的错,但这个槽我不吐不快呀= =)
还有那个初夜权。。。英王想到的好方法居然就是给贵族们初夜权,而华莱士暴走就是因为他的妞被人杀了。。。这冲冠一怒为红颜好像不是什么高尚的”革命理由“。
最后一个槽点。。。那句感动无数人的freedom。。。不用来喷我,我脑后的反骨长得是很清奇的。。。但我还是要说,片中没完没了的freedom太让人反胃,而看到一句freedom就内牛满面的装逼人士更令人恶心,你们知道自由是什么?你们真的有追求过?你们又为追求自由做出过什么,付出过什么?
抱歉看一个片子加入了这么多主观因素,我只是对这片子期望值过高,仅此而已。
4 ) 经典十句
(1)WILLIAM WALLACE:“Fight,and you may die.Run,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Freedom——”
威廉华莱士:“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2)Wallace: Aye,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 at least a while.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啊~~~打,你们可能会死.逃跑则会生存----至少能有一会,很多年后,死在床上.你会愿意用这些年的机会来交换一个机会,仅仅一个,回到这里,告诉敌人,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绝对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3)William Wallace's father: Your heart is free.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it.
你的心灵是自由的,用尽勇气去追随吧.
(4)William Wallace: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us. You think the people of this land exist to provide you with position. I think your position exists to provide those people with freedom. And I go to make sure that they have it.
我们间的区别就是,你们认为这片土地的人民生存是为了供养你们阶级,我却认为你的阶级应该给你的人民自由.我走了,确认他们是否得到了
(5)Robert the Bruce: I have nothing. Men fight for me because if they do not, I throw them off my land and I starve their wives and children. Those men who bled the ground red at Falkirk fought for William Wallace.He fights for something that I never had. And I took it from him, when I betrayed him. I saw it in his face on the battlefield and it's tearing me apart .
我什么都没有,人民跟我作战,只是如果不这样,我会没收土地,饿死他们的妻儿.为William Wallace浴血奋战的人,他们为了我没有的东西殊死斗争,我出卖他时,我在他脸上看到了让我汗颜的东西
(6)Wallace: You tell your king, that William Wallace will not be ruled. Nor will any Scot while I'm alive.
告诉你的国王, William Wallace 不会屈服于统治,在我活着时,所有苏格兰人都是!
(7)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8)Many man dies,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9)我们不需要胜利,只需要战斗。
5 ) 勇敢的心
这是一部我记忆极深刻的电影,当男主死前喊出“自由”的时候,我的心悸动,我的热血上涌,胸被一种闷闷的感觉压抑,然后看到反抗组织冲锋、奋战,我热血沸腾,满满的感动。
故事的具体已经记不清了,当时查过苏格兰独立的过程,虽然史实与电影有很大不同,但英雄的人们,为自由而战斗的精神是一样的。
世上总有一种情感,永远让我们感动。为追求自由追求独立而勇敢战斗总是让人振奋让人向往,不分民族,不分种族。
勇敢的心,我们的先辈也曾为中华之崛起抛头颅撒热血,所以看到建军大业,为之热泪盈眶,看了战狼,也是自豪骄傲,这些勇敢的心,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
6 ) 信仰与信念
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奏响,镜头像戴在鸟的翅膀上一样,幽雅地掠过藏青色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再散开,镜头不断地拉近,树林间出现了人马的影子,电影就开始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我将为你们讲述威廉姆华莱士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们会说我在说谎,但历史是由处死英雄的人写的……”在父兄的葬礼上,小Wallace在众人的怜悯中没有说话,一个人默默的感伤。更加年幼的Murron一直在关注着他,当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从平静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蓟花送给小Wallace。当他接过花的时候,那是我在电影中唯一一次看见他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他的眼泪可以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顶上扭转着苍白面容的尸体时恐惧,可以忍受失去至亲时的莫大悲痛,却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关怀。说是宿命也好,他们此后的人生便因为这次的邂逅谁也逃不了对方的宿命。长大成人的他们在曾经的小村庄重逢,在教父的见证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树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礼,一切顺理成章而无限平静。正如Wallace所希望的那样,他希望过着平静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本来我以为他们的爱情会更加长久和轰烈一些的,没想到却因为Murron被英国的军官割喉而死而让他们的“在一起”戛然而止。
失去了爱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失去了爱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我看到的苏格兰的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的。为了所有的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成了英雄以后的Wallace用脑子打仗,用身体屠戮,捍卫自己除去爱人后最后的信仰。马背上的人生荡气回肠,刀光剑影中的铁血柔情热烈。
在金属的铿鸣和溅血的战歌中,因为错信,因为背叛,因为脆弱,战场成了坟场,还穿着苏格兰裙的尸体互相压着,插满的刀剑,被骑兵的马蹄碾碎的脸。妇女们在悲伤地寻找无数相似的尸体中属于她们的丈夫、兄长、儿子、父亲,无限悲凉残酷。有人说,无数的生命被层层叠叠的沙土埋葬,直到沉陷到大地是最深处,一切的感情和生命一同消失。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Wallace最后还是义无返顾地去奔赴用死亡换取的赌注,在最后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他对爱着她的王妃说:“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活过。”独身一人的时候,在死亡前在狱中的最后一刻,他也会祈祷:“我很害怕,赐予我力量去面对死亡吧!”因为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在莫大的痛苦中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捍卫到最后。当英国的人民把他当作叛国罪人一样唾弃,为他的即将死去而欢呼,当他看见刑场下儿童对着他的死而微笑的时候,我知道那样的无知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当他饱受疼痛,在生命的最后,深深地吸满最后一口气,在众人都以为他请求开恩的时候,他用一生的力量大喊了一声:“freedom ”本来我以为只要我不说话,我就不会哭的。但是在那一刻,我竟不知不觉让眼泪流了下来。十年前,也有很多人曾经为这样的一幕哭过。这是一种这是一种深深的震撼。
Wallace终究是死了,曾经两度失信的Bruce在阵前对着苏格兰人,深深地吸一口气,喊道:“你们曾经和华莱士一起流血!”他抽出长剑来,“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流血吧!” 苏格兰高地人振奋了,他们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叫喊声:“Wallace——Wallace——”于是,他们打得如诗一般美丽,打得一点都不失苏格兰人的面子,为自己赢得了Wallace同样信仰和追求的自由和胜利。那把无数次在Wallace手中出现的剑被插在一大片绿地上,剑柄上红色的绸带一直飘扬到影片的最后,就像是胜利者的墓志铭。
苏格兰风笛再次响彻的时候,我已经无法继续平静了。勇敢的心像英雄一样的难得。
我相信,电影是活生生的艺术。但是生活是更加真实的,赤裸裸的电影。
7 ) 历史上的 《勇敢的心》----------背景和真实故事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画面,音乐,场面,主题,演员......,一切都可以说Perfect!
说两句题外话吧,
正如影片开始所述,历史总是被一些人改变,不过有些讽刺的是,好莱坞的导演总是干这种事情,
熟悉历史的人知道,这部电影说的是英国著名的金雀花王朝时代的故事。
这个王朝不但有狮心王、长腿爱德华(就是影片中的那个反派老头)等一系列战神国王,还有"法律之父"亨利二世。更重要的是,从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到1258年的《牛津条例》,到1295年的"模范议会",还有12-13世纪的一系列具有近代精神的立法,英国已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千年民主宪政之路。
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就是爱德华一世的曾祖父亨利第二,也被叫作亨利.金雀花(诺曼底公爵威廉的曾孙).
好了, 回到故事中来,威廉.华莱士的故事是真的。
威廉.华莱士出身一个骑士家庭。他的故事大部分来自于传说或者史诗。起初他带领一帮骑士干的是捣毁英格兰人设在苏格兰的收税役所,并袭击在苏格兰的英格兰贵族,队伍随之越来越大,当时英王爱德华一世在法国作战,无暇顾及苏格兰,因此威廉.华莱士一度曾统治整个苏格兰,接着他侵入英格兰北部,占领了约克郡。英王爱德华一世没办法,只得结束了在法国的战事,回到英格兰,亲自统帅军队对付威廉.华莱士。据说威廉.华莱士作战极为勇敢,总是冒死冲在最前面,而且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的部队毕竟不能与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正规军团相斗,结果在1299年战败,逃亡了几年,最终还是给英格兰人逮住,在1305年被凌迟处死。
但是,勇敢的心,并不是指威廉.华莱士,倒是恰恰指的是影片中数次出卖过威廉. 华莱士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出卖威廉.华莱士的情节自然是影片虚构的,历史上的罗伯特.布鲁斯是苏格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苏格兰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代,面对的是被同化 和吞并的命运,正是罗伯特.布鲁斯领导苏格兰人不断与英格兰进行着小规模的冲突,并在班诺克本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最终将英格兰人赶出苏格兰。
他作战时十分勇敢,经常匹马与敌决斗,在班诺克本之战中他 就是冲到阵前,一斧头劈死敌将。曾经有一个传说是讲,在罗伯特.布鲁斯死后,一名追随他多年的骑士,准备将他的心脏带到圣地耶路撒冷埋葬,走到西班牙的时候,正好赶上异族入侵当地天主教徒,他就英勇地加入了战斗,怀揣罗伯特.布鲁斯的那颗勇敢的心啊,带着我冲吧,将异教徒赶走。就冲在了战斗搏杀的第一线,在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候,他怀揣着那颗心还是倒下了。后来有很多诗人吟颂这个传说,诗名就叫“勇敢的心”。
罗伯特.布鲁斯如果黄泉有知,非得起得吐血身亡。
好莱坞的同志把英雄变成了狗熊,下面看看他们怎么把一个荡妇变成圣女。
大家都记得那位美丽善良天使般的法国公主,无数人的梦中情人。
历史上的法国公主伊莎贝尔是法王斐利四世之女,外号“法国母狼”,从这个名字大家知道是什么货色了吧?
爱德华二世是个同性恋,(电影中一样),但是,作为国王,他必须结婚。1308年,爱德华二世和法国公主伊莎贝尔结婚.
虽然娶了个高贵的法国公主,但是,爱德华二世对女人实在没兴趣,他的兴趣是男人,其结果,自然是冷落了法国公主。爱德华二世实在小瞧了这位新王后,这位法国公主可不是好惹的。
爱德华二世与老爱德华,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对外被罗伯特一世(真实的勇敢的心)打得一败涂地,对内宠爱同志,花天酒地。
1325年,伊莎贝尔趁着出使法国之机,逃回了法国,与流亡在法国的英国贵族莫地默搞在一起,成了莫地默的情妇。两人勾结在一起,反对爱德华二世。
1326年九月,这俩人率领法国士兵,回到伦敦。此时,国王爱德华二世与贵族们的关系早就崩溃了。伊莎贝尔回来,受到伦敦人的热烈欢迎。爱德华二世众叛亲离,连他的家臣也离他而去。
伊莎贝尔处死了得斯彭瑟父子。1327年,爱德华二世在议会的胁迫下,被迫逊位,他和伊莎贝尔的儿子小爱德华即位为英国国王,是为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
伊莎贝尔将爱德华二世囚禁在伯克利城堡中,让他在阴暗的城堡里挨冻受饿。这一年的九月,在法国母狼的命令下,杀手降临爱德华二世的面前,将烧红的铁条插入爱德华二世的肛门,爱德华二世的惨叫声传出数里之外,一代昏君就此完结。
你们能相信好莱坞的导演么?
8 ) 《勇敢的心》
看了勇敢的心,很有触动,以前为之动容过的诸位,必须不会忘记,威廉华莱士在临死前的那声“Freedom”。这呐喊所引起的震撼,配合着背景音乐,经久不息,直到影片的尾声。
一、感情篇
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奏响,镜头像戴在鸟的翅膀上一样,幽雅地掠过藏青色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再散开,镜头不断地拉近,树林间出现了人马的影子,电影就开始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我将为你们讲述威廉姆华莱士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们会说我在说谎,但历史是由处死英雄的人写的……”在父兄的葬礼上,小Wallace在众人的怜悯中没有说话,一个人默默的感伤。更加年幼的Murron一向在关注着他,当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从平静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蓟花送给小Wallace。当他接过花的时候,那是我在电影中唯一一次看见他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他的眼泪能够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顶上扭转着苍白面容的尸体时恐惧,能够忍受失去至亲时的莫大悲痛,却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关怀。说是宿命也好,他们此后的人生便因为这次的邂逅谁也逃不了对方的宿命。长大成人的他们在以前的小村庄重逢,在教父的见证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树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礼,一切顺理成章而无限平静。正如Wallace所期望的那样,他期望过着平静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本来我以为他们的感情会更加长久和轰烈一些的,没想到却因为Murron被英国的军官割喉而死而让他们的“在一齐”戛然而
止。
失去了爱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我看到的苏格兰的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的。为了所有的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成了英雄以后的Wallace用脑子打仗,用身体屠戮,捍卫自己除去爱人后最后的信仰。马背上的人生荡气回肠,刀光剑影中的铁血柔情热烈。
在金属的铿鸣和溅血的战歌中,因为错信,因为背叛,因为脆弱,战场成了坟场,还穿着苏格兰裙的尸体互相压着,插满的刀剑,被骑兵的马蹄碾碎的脸。妇女们在悲伤地寻找无数相似的尸体中属于她们的丈夫、兄长、儿子、父亲,无限悲凉残酷。有人说,无数的生命被层层叠叠的沙土埋葬,直到沉陷到大地是最深处,一切的感情和生命一同消失。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二、英雄篇
当美妙的苏格兰风笛再度的吹起,那种略带凄凉、略带悲壮的乐声在耳边回响,仿佛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去感受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
应对压迫,多数人心甘情愿的选取了屈服;剩下的中的大部分人,虽然不甘心屈服,但是没有人敢出来反抗;只有很少的一些人,会站出来带领那些人一齐反抗;而那些真正能成功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这些人能带领大家战斗到最后的人,就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历史上的英雄少有好的结局,因为历史就是经由那些处死英雄的人所写(引用电影中的话)。
英雄是时代造就的,但不是所有历史上的英雄都能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很多人揭竿而起,为自己的信念而战,然而很少有人能站着迎接胜利的到来。一批有一批的人倒下,紧之后是一批有一批的人站起来,其实他们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或许,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们心中的信念的实现。在后继者的眼里,那些为了信念而死去的人都就应算作英雄,只是很少有人明白他们的名字。
“威廉华莱士”是一个幸运的名字,因为有很多人记住了他,也记住了发生在他背后的那些故事。苏格兰人景仰他,因为他带领苏格兰人反抗压迫。英格兰人痛恨他,因为他摧毁了英格兰人平静的生活。有时候英雄没有善与恶之分,往往一部分人眼中的英雄,在另一部分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他们写就的那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只有经由后人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英雄之子,更多的也许是出于对他的父亲的赞扬。其实华莱士并不是生来就是一个苏格兰人民的领导者,也不是天生就能把渴望自由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信念。他也向往平静的生活,就算有压迫,就算没有完全的自由,能和其他人一样的活着,对他来说也足够了。只是受尽了压迫,也饱尝了丧父、丧妻之痛之后,能失去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一个人到了只剩下生命的时候,他便会变得不再害怕失去什么,会变得十分的慷慨。他愿意用他的生命去交换一样东西,那就是做人的尊严。残羹剩饭只能让一个人活下去,饥饿却能让一个人站起来。
威廉华莱士最后站出来,他带领的是身后一群不愿再收压迫的人们。这些人是勇士,因为他们不再是苟活着,而是开始为自由而战。相同的信念让他们凝聚起来,信念让他们变得强大。信念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来。这些人越战越勇,极大鼓舞了苏格兰人的士气,也让英格兰的统治者们看到了危机。
然而,威廉华莱士终究没能等到苏格兰人战胜强大的英格兰军队的那一天。他还是死了,却是因为被出卖,而没能像一个战士那样,最后战死在沙场上。他为他的年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临死前,他用尽身上最后的力气喊出“自由”一词。虽然这也许是影片中导演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而创作的细节,历史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他也用他的死,证明了他对“自由”这一信念的追求。他是死而无憾的,因为他激起了苏格兰人对自由的渴望,并且,他也给苏格兰人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在华莱士死后,苏格兰人民没有因为英雄的离去而倒下去,而是在威廉华莱士的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继续不懈的抗争。最终,他们赢得了自由,也捍卫了一个民族应有的尊严。
每一个英雄都是平凡的,默默的来,也默默的离去。他们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个世上,但他们却一向能活在人的心中。
三、终结篇
应对审判,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期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明白华莱士不可能理解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
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应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这和中国的凌迟没有本质区别,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必须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期望至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忙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
“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最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第一次看到那情节的时候,以为那是影片为了体现英雄主义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英雄因为情人的恳求而放下一度坚强的外表,无疑就损害了英雄的形象。好比江姐的那句“你那个是竹子做的,俺的这个是钢铁……”异曲同工。
可当再往下看时,我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
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十分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原先他是这样恐惧!原先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
这是为什么?万一在刑台上,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个以前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英雄岂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耻辱?
怀着对这类影片一贯的信任,英雄不会在最关键的末尾让人失望,我看下去。……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应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向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
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最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一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
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
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最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刽子手在这一刹莫名失望……我在这时候禁不住激动,哽咽中,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原先对英雄概念的认识是那样浅薄!其实直到这时,华莱士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能够看得见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个英雄的剪影和轮廓。
四、音乐篇
前几年外面大雪纷飞,屋中冰冷之极,唯一让我情绪澎湃的就是这个电影,还有电影里面那悠悠扬扬的苏格兰风笛,伴随着悠扬曲声,不知多少次沉醉于那动人的乐曲当中,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动人,仿佛回到了那英雄倍出的乱世......。
《勇敢的心》的音乐是由美国王牌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JamesHorner)精心制作完成的,专辑中,霍纳一人担当制作、编曲、指挥等多种主角。他与伦敦交响乐团数位演奏家全力完成的一首首磅礴雄伟、荡气回肠的华美乐曲时刻令人浮想联翩。丝丝入扣的情节,透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尤其是作曲家在民族乐器上的娴熟运用,仅将非凡的单色带入听者的耳际,同时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节妆点得极为传神;另外,从该专辑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霍纳在其音乐视野上寻求的开拓。整个音乐当中,每个句段之间,都有节奏落差的缓疾,颇具张力的表现方法的确令人折服。
虽然剧情有点小拖沓,但总体还是一部激情,悲壮的电影,且结尾处的悲剧也将这部影片推向更深的内涵。
那时候的史诗片拍的多好,90年代的大片就应该是这样的。
看了三遍,很好看。Freedom!!时间:2003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里程碑式的电影
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斩获奥斯卡多项大奖。这部影片从史实角度看完全不及格,但从史诗角度看绝对堪称经典。童年苦情经历、爱情、复仇、战争、背叛、受刑等英雄片的元素齐集,配以高潮迭起的剧情和悠扬的苏格兰风笛,让人即使知道剧情与史实不符,也禁不住流泪。(8.5/10)
苏格兰的裙子and男主到底爱谁
其中有一个场景很享受,大约是最后30分钟,华莱士的伙伴重新聚集力量,向其他人宣传华莱士召集士兵做战前准备,而华莱士独自一人登上高山顶峰,那一刻音乐背景画面以及心灵都异常的充实满足。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苏格兰音乐,充满异域风情,风笛太好听了
Freedom!自由从未来得这么震撼心灵过~~
其实觉得一般来着
综合一切娱乐元素的优秀电影。
想念苏格兰的风笛,还有古斯特灵桥边的那一旋水洼、一点细雨,远处是华莱士纪念塔,遥不可及。
有时候男人的一句嘶吼也可以让人流泪
【北京电影节展映】一小撮别有用心的苏独份子,有组织有预谋地进行恐怖袭击分裂活动,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咳说正经的。苏格兰民族英雄的故事,激烈的战斗场面,三小时的篇幅,和詹姆斯·霍纳的配乐,确实够史诗范。然而,疆场浴血奋战也好,美人投怀送抱也罢,都不如一句“Freedom!”来得震撼心魄
我不为结局震撼或感动。电影行至2/3,我冷笑所谓的【一生一世的爱情】最后还不是被苏菲玛索折腰。然而在他死刑前,见到的最后一个影像——眼泪就这样不争气,诺言就是这样顶天立地。
所有的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活的有意义。
自由就是这么来的,可奴隶也是这么来的。
一句“freedom”煽的我眼泪哗哗的
freedom
被曲解的历史,詹姆斯霍纳的巅峰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