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14年春季日剧还普遍比较带感,本来没打算看《大川端侦探社》的。日剧很逗的一方面就是晨间剧都是正能量满满,但深夜剧就是各种黑暗势力了,比如情色啦、恐怖啦什么的。但就只是看了一眼《大》剧的海报就被小田切让背后的浮世绘深深的吸引住了。
这块浮世绘是歌川国芳的《相马の古内裏》。画面描绘的是泷夜叉姬操纵巨大骸骨与大宅太郎光圀对战的故事。泷夜叉姬是平将门的妹妹,传说泷夜叉姬为了替兄报仇,前往鞍马贵船神社祈愿,获得能够化身为蟾蜍的妖术,带领手下与朝廷对抗。歌舞伎和能剧都有“泷夜叉姬”相关的剧目,讲述将门之乱平定后,大宅太郎光圀受源赖信所托,追查将门余党,在岛原遇见化身游女的泷夜叉姬,展开妖术对战之事。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展开的。
第4集剧中还出线一幅尺寸小许多的主色调是蓝色的浮世绘,也是歌川国芳的画《东京三ツ股の図》,这幅图描绘的是江户时期渔民的日常生活,是在给船做修补吧。图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图的左上角有两座非常高的建筑物,按理来说江户时代是不会有这么高的建筑的,看看两座建筑的样子,是不是让人联想起东京塔和天空树?看到放大的图才知道那两个高大的建筑是类似塔楼的东西,但离远了看还真是挺有现代感的,很有趣。
前台妹子小慧的背后也有一幅画,是歌川国芳的《春宫图》,敏感部位用小广告挡起来了,画所表达的内容正好与妹子本身所表达的性隐喻吻合。场景都布置得这么用心,真是非常难得。
歌川国芳还画过一套水浒人物图,按他的理解来诠释的人物,自然很有日本的传统风格,不过画面很精彩。当时小浣熊干脆面里的人物卡就是受到浮世绘人物画像的影响,历史的轮回很有意思吧。 浮世绘的制作手法与中国的年画有些相似之处,题材主要是市民生活,色彩艳丽,线条明朗,构图大胆。这幅难得元素还很前卫,有一种古典与现代并行的感觉,很有视觉冲击力。 《大川端侦探社》这部电视剧也是从市井小事做为切入点,掺杂着一些情色的成份,最终阐述的却是一些淡然的人生小品。执着于一碗不够健康但对味的云吞的黑道老大;喜欢窥视他人性爱场面的有钱老头;与风尘女子结为夫妇的社会精英;因偶像真实身份是男扮女装而粉丝梦破灭的大叔……这些故事都没有什么对立面,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冲突,甚至故事有点俗气,都是市井生活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事,看过之后还是让人觉得挺回味,这剧也许会是这季最大的黑马。
小田切让主演的深夜剧——这样一个描述,足够让人心动。更何况,这是一个为了小田切让浑身的慵懒气质做了最完美准备的角色。 于是,一个为了睡觉而工作的侦探,再加一个拥有无数人生智慧并且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侦探所所长,以及时刻在他们眼前走动着一位拥有D(也许是E?)罩杯,时刻在整理着胸部的无脑美女——至此,一切就绪。完美的角色,完美的组合,各种各样的人生,才由此被画成了墙上的浮世绘。 这部《大川端侦探社》,几集下来之后,我们大概就会了解,这个侦探事务所不是和搜查一课一般推理破案的事务所,也没有拥有正义抱负的侦探,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事务所。就像我们坐在回家的车上,偶尔抬起头看向路边的建筑,某块大玻璃上写着,某某事务所——这样的事务所,会帮你调查老公是否有外遇,也会帮你弄清楚儿子新结交的女朋友身家是否清白,还有她所图的到底是人还是自己攥了大半辈子的那几个辛苦钱,当然也包括帮你弄清楚你新锁定的男人是否真的如你所期待的那般有钱有房有车..... 不要失望,民间的侦探事务所本该就是这个样子的。是我们看过的太多推理剧美化了我们的侦探事务所。真正的民间侦探事务所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帮你找任何你想要找的人,帮你找任何你想要找到的一切。 这样说起来,一切都有些阴沉的神秘。就连那些委托,还有委托的人,也变得不可捉摸了起来。似乎他们本人,还有他们的人生都带着一些不可思议的成分。只是,别人的人生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又是普通的呢? 这个问题每次都是在这部剧的片头时提出来。当每一个客人上门,便意味着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就要开始了。而每次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总是在片尾时告诉你。在你跟随着侦探,完成委托人的委托之后,你便会发现,那段开始看起来很不同寻常的人生其实也不过是众多人生的一种。由片段看来,神秘而阴沉,但是从头看到尾,其实也是一种很普通地拥有喜怒哀乐的人生而已。 找人篇 首先,大川端侦探事务所很重要的一种工作是找人。是的,找人。这也是这部剧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人生智慧的所长对每一个对过去念念不忘,总想着再见过去的人一面的人说,时光无情,相见不如不见吧? 为什么这么说?时隔十几年,人世浮沉沧海沧田之后,原来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谁都无法坚信,原来的人会一直没变,几十年如一日。我们自己都变了,谁还有勇气相信别人呢? 连社长都这样说了,但是执着的人们却说,我不后悔。不管她(他)变成什么样子,无论如何我都想要见她(他)一面。于是,正因为这些想要找人或者想寻回过去的人坚持了,我们才有机会见识一段别人的人生,已经还有一个即将要展开的人生。 比如说,一位早已消失久远的偶像。在委托人提出要求的时候,社长劝他,还是不要找了吧。就算你找到了,她也早已不是你心目中的偶像了。我们也会担心,不要找了吧,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或许早已嫁做人妇,成了欧巴桑,她或许已经沦落为不堪的地步,所以,不要找了吧。 但是,我不后悔,我要找到她。 于是,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玛琳酱变成了头上飘着几根头发的大叔。 失望?绝望? 我们会怎样同情那位委托者? 没有失望,没有绝望!已经深陷困境的委托者竟如十几年前一样,在现在的大叔面前找到了偶像的感觉。他们一起唱着曾经的歌谣,对生活重新拾起了信心。 我们不能理解吧?就连社长和侦探也在考虑,偶像,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这应该也是种日本的文化想象吧?AKB之类的,杰尼斯之类的,偶像,到底是什么呢? 找人,也许是为了更好地继续活下去? 比如说,寻找一位曾经给自己带来勇气的女神? 就算女神的传说其实只是一种夸张?就算女神现在已经真的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可是当女神撕下绑扎头发的发圈,拿起木刀打在你的脊背的时候,我们便知道,不管女神变成什么样子,她曾经保护过我的那颗心仍是在跳动着的。 这个侦探社还要寻找多少人呢?我们还会要看到多少个不同形态的人生呢? 可是,不管委托人曾经经历过什么,也不管委托人要找的人会有怎样的传奇,在他们相遇之后,他们似是都得到了一种慰藉,都有了继续下去的开始。 文化篇 日本人的文化在中国人看来,多少是有点惊世核俗的吧。 成熟的性文化以及被国家认可的色情产业,这些都是拿来可以当做电视剧的主题,这难道只是因为深夜剧,才如此放松大胆? 还有被承认的黑社会文化。在这部剧里,甚至是第一集便有些间接地在传递一种黑社会里的暴躁的义气,以及因为暴躁且直接而产生的最直观的喜恶。这种义气已经直接表现在一碗简单的馄饨上,便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也没有太高的职业素养,只要那碗混沌足够好吃,足够带感即可。这种表达,足够作为一种传颂了。 一部每一集只有短短二十几分钟的短剧,每一集都会包罗万象,每一集都会出现那么一两句足够让你想要拿笔记下来的句子,每一集都会出现几个让你或者感到电影般的镜头,或者一个哭笑不得,却又心有戚戚焉的结局。这样一部剧,足够称得上是一副人生浮世绘了吧?
和家庭教师、律师和医生一样,侦探也是个方便说故事的职业。深入他人生活,见外人未见,又有种不可避免的隔阂,是天然的第三只眼。但故事一旦涉及侦探,往往走上猎奇或冒险之路,以致形成定势,一定要带着对悬念的期待看有侦探的故事。但事实上,侦探的用途没那么单一,他完全可以出现在更多思、更审美的故事里,比如《大川端侦探社》。
《大川端侦探社》给我一种错觉,不是在看电视剧,而是在读一本短篇小说集。它的故事篇幅很短,不够支撑足够的转折,用来励志、说理勉强可以,但稍显单薄,而用来传达一种感觉则刚刚好。所谓传达一种感觉,正是故事作者的经典任务之一。如同临终的父亲为了让儿子们保持团结而设计让他们折断一捆筷子,感觉是不可言传的,只能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期待你在一个瞬间与陌生的人与事达成某种理解。
人老了会念旧,会美化儿时记忆,《大川端》的第一个故事以此开场,缺少新意。但作者把黑道组长对儿时记忆的追索同组织走向末路的形势结合在一起,委托人几句话介绍下来,老组长的软与硬、小跟班的痞与忠充分体现出来,人物塑造十分高效。而故事的妙处更在于侦探村木的梦境:吃完最后的晚餐,接下来会怎样呢?心愿已了,也许后面是男人的解决方式吧。那组长唯一的组员,那个不失可爱的小跟班,他的结局会怎样?他还年轻,他是否能理解老组长复杂的情感呢?或者说,他来不来得及真正理解老组长呢?人世间的事莫不如此,同舟共济着,奔向一个终将湮灭的未来,短短一生,来不来得及相互理解?玄思终止于梦,契合日本人暧昧的表达习惯。
大川端侦探社接的委托常常是寻人,而所寻之人往往与委托人的印象大相径庭,《偶像桃木玛琳》、《女老大》和《收下你的性命》相当于一个故事的三个版本,尤以《偶像桃木玛琳》最为残暴,达到毁童年、毁三观的地步。但三个委托人的反应非常相似,他们都选择与自己的错误和解。在他们看来,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坚守执念,而且只有顽强的坚守下去才会有出路。在日本,若干失去实用性的传统手艺以及原本有些扭曲的文化,不是追随时代发展,而是以一种固执的追求极致的原始姿态存在,逐渐异化成为艺术,形成特色市场,执念可以修成正果,这与上述三位委托人的心态或有几分相通。从这个角度,有了《偶像桃木玛琳》,《女老大》、《收下你的性命》甚至《狰狞大赛》都是多余的。
同是寻人,《夏日雪女》又有所不同,它的心理状态不在寻人者一边,而在被寻者一边。表演嵌入生活,生活融入表演,表演与生活纠缠不清,日常成活中添加了做作的仪式成分,反过来可以如欣赏表演一般更超然的看待自己的过往。白石薰女士享受着伴随衰老而来的功成名就,但执着的委托人撩拨了她,让她陷入一种混杂的情绪中,既有一种青春不再的惶恐,又有一种自己仍然可以投入真正表演中的激情。结尾处村木与白石的对白可能是全剧最文艺的一段对白:“我一直被追赶着。被谁?过去的自己。”故事进行到这里,呈现出欲飞的姿态。坐在电脑前观众,是否会在那一瞬间,对自己温吞水的现实生活产生些许不安?
《大川端侦探社》各集风格并不统一,水准也不够稳定。一方面点缀以夸张、搞怪和黑色幽默,另一方面,它在核心情节、隐秘情感的表达上又不乏节制与含蓄。《顶级跑者》即带有这种典型的分裂特征。为何选择依靠禁药挑战人类极限,跑者歇斯底里的答案不但用力过猛,说服力也不足。事实上,跑者的职业设定本身已说明大部分问题,增补几个他摆弄肉类的镜头,然后让他以几个字的冷淡回答来代替那一段亢奋的表演,更符合他多年来默默无闻实践自己理想的隐忍本色,多给观众一点玩味的空间也更符合这一集的整体风格。这里似乎流露出作者在通俗与文艺平衡把握上的犹疑。但总体来说,我仍然喜爱《顶级跑者》这个故事,也喜爱整部剧集。透过荒诞单薄的外表,表达出日式的真实与丰富,这足够了。
注:没看过原漫画。我只表述作为成品的影视作品的个人主观感觉。我说的”作者“,不指漫画作者也不指导演,指的是我面对这个作品背后所有创作意图主体的假想,可以理解为所有与成品有关人士意图的合力。
《大川端》的“无聊”不仅提升了这出小品剧的“格调”,而且更是营造了在大根仁的镜头下才能流淌出的独特“雰囲気”,由此我们甚至可以总结出一套导演的“无聊氛围营造大法”。
李梦迪
曾经有一种很玄妙的说法:日本人是通过“気”(对应汉语“气”,日音“ki”)来认知事物的。带有“気”的词语多表现人的情趣、心理,语意上的飘忽与大和民族的“无常观”相吻合。如释义为“气氛、氛围”的名词“雰囲気”(罗马音:funniki),读音中很有那份暧昧而难以言说的意味。
在深夜里观赏完《大川端侦探社》之后,我必须承认,如果想描述自己的观影体验,这个作为名词的“雰囲気”胜过了其他能搜罗到的所有形容词。此前在大根仁执导的《真幌站前番外地》第5话中,多田和行天为一个电台节目争论,多田说:“无聊的地方才是它的精髓啊!”这句话对《大川端》同样适用,这样的“无聊”不仅提升了这出小品剧的“逼格”,更营造了在大根仁的镜头下才能流淌出的独特“雰囲気”,由此我们甚至可以总结出一套导演的“氛围营造大法”。
“无聊氛围大法”第一步:
选一个落寞的地点,
说一段远去的往事
《大川端侦探社》的故事发生在东京的老城区浅草。在江户时代,这里被称作“第一闹市”,繁华丛生,车水马龙。从大正到昭和年间先后兴建了浅草歌舞剧院和戏院,此后迎来了全盛期,但在二战期间因战火沦于荒废。战后整个城区走向萧条,现在是旧城中的平民区。
北野武曾经在自传《浅草小子》里记述了他成为导演之前在浅草做“艺人”的岁月,开篇就描述了1972年浅草戏剧街的凋敝景象:“来到多年没有造访的六区大街,这里的冷清超出了我的预想。在六区闲逛的,只有无业游民和叫花子,尽是些今日有酒今日醉的混混……”浅草现在虽是人们到日本旅游的必经之地,但仍难掩繁华落尽之态,成为一些传统手艺人和小商贩汇聚的场所。它更像是游客们缅怀“江户风情”的圣地,而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大多也都是“下町物语”。
大根仁有意突出了浅草下町萧条的氛围,画面质感和人物着装都采用了暗色调,再加上手持摄像机带来的粗粝观感,观众很快就被带入了一种怀旧的情绪里。已经播出的这两集故事也都是“寻回旧日好时光”的模式:一个是找寻带有记忆中味道的混沌,而另一个是借情趣旅馆重温“性爱快感”。可以确定《大川端》并不打算用30分钟表现侦探本人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小田切让饰演的木村对于观众来说更像是一个“媒介”,他作为旁观者不参与委托人的过往,但通过他的调查和探访,观众得以在这些故事里体会百味人生。
“无聊氛围大法”第二步:
挑一个性感的演员,
做一场荒诞的大梦
定下影像基调和故事背景后,如果演员总让人出戏的话,“氛围大戏”也做不起来。庆幸的是,《大川端》找到了小田切让。4月新番季里小田切让是绝对“劳模”,前一早还看见他在《爱丽丝之棘》里站在樱花树下的身姿,一转眼又变成了《极恶乱暴者》里穿着花夹克的痞子警察。在经历了主演日剧收视率惨败遭腰斩的“悲剧”后,他直言自己不愿再主演黄金档,甚至有意让编剧改写了在《爱丽丝》里的主角戏份,主演《大川端》只因深夜剧更能表达自己的理念。
东京电视台的制作人五箇公贵在2013年初就找到大根仁商量《大川端侦探社》的企划,推荐了小田切让做主演。此中缘分因电影《编舟记》而起:五箇公贵是《编舟记》制作人之一,小田切是《编舟记》的主演之一。大根仁不仅起用了小田切让,关键是他知道怎样把小田切拍得更性感。不管是在他大步流星时用慢放镜头配合爵士小调,还是让他躺在歌川国芳所绘《相马の古内裏》前的沙发上悠然吞吐烟圈,镜头下的小田切散发的慵懒随性气息都快要溢出屏幕。漫画原作中,木村对任何事都没有太大热情,唯一的癖好就是在事务所里睡大觉。所以在考虑怎样处理人物时,小田切说希望用“最小化”方式处理,尽量避免刻意夸张的表演成分,用最松弛的状态来完成角色,这也就是观众在《大川端》里看到的木村的最终形态。
原作中的木村并没有“预知梦”的超能力,只是一个嗜睡的懒汉而已。大根仁在编写剧本的时候有意为木村设定了这个“通过做梦预知委托人未来”的能力,每位委托人上门之前,木村都会在梦里提前预知他们故事的结局。大根仁加入这个设定只是出于私心,他觉得通过侦探故事表现市井人生还缺少一处点睛之笔,“侦探+市井故事+预言之梦”才更接近他想在《大川端》里表现的整体氛围。现在看来,加入这个设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木村在开篇出现的梦每次都留下了悬念,而且梦境本身就带有暧昧飘忽的质感,和剧集的整体气氛相得益彰。
“无聊氛围大法”第三步:
听一曲随性的爵士,
品一幅浮世的画卷
故事和演员都对味了,现在还缺一些点缀的佐料,比如营造氛围的最佳武器“背景音乐”,或者是一幅带有暗示和点题意味的“背景画卷”。在这部以氛围做主打的剧集里,剧情只是作为整体风格的一部分而存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成了重头戏。
要说起大根仁导演“稳、准、狠”的音乐品位,可以回溯到他在2010年执导的深夜剧《桃花期》,同样是东京电视台深夜档“ドラマ24”的重磅剧集,讲述一个草食系小男人的恋爱幻想,每集都会根据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插入一段“卡拉OK”MV式的片段,选择的歌曲大多是日本1990年代后期的经典流行曲目,甚至还在官网贴心地列出了每一集的歌单。这部戏后来成了很多人的“日本金曲指南”,很多老歌的韵味也被重新挖掘出来,配合着剧情发展让人大呼“妙哉”。
《大川端》的音乐基调选定了爵士乐,但与同为4月新番的《漫长的告别》里大友良英谱写的传统爵士醇厚的氛围不同,《大川端》请出了擅长融合爵士的大阪乐队EGO-WRAPPIN',乐队风格非常多变,在出道时就以“爵士小调搭配昭和歌谣”这样东西贯通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大川端》的基调是慵懒随性和怀旧,爵士悠扬回甘的质感配合主人公在小酒馆中饮酒闲谈的场景,再加轻微摇晃的镜头,一种浓烈的“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观感扑面而来。爵士微醺的外壳里还包裹着民谣和牙买加SKA风味的吉他拨弦,不规则的切分音修饰着主旋律,正像委托人走过的浮沉岁月中散落的回忆。
剧中人走过市井百态的人生,正如浮世绘《相马の古内裏》上描绘的被妖术召唤来的“狂骨”,在剥去了人类的形态之后,每个人残留的都是一副可怕的骨架,丑陋无比但万分真实。侦探解决了委托人的事件,他们记忆深处最私密的部分被剖开,随即尘归尘土归土。这恰巧也暗合了片尾曲《Sunny Side Melody》歌词里传达的意味:“那是神明所带来的人们活着的证明,世界因此而无比精彩。”
去年《真幌站前番外地》播出的时候,还和人争论过大森立嗣和大根仁谁的导演风格更适合表现“多田便利轩”的世界观,在我看来大森导演给故事定下了基调,大根仁却赋予了它灵魂。虽然系列的第一部电影风格更接近原著的清新质感,但总觉得缺少一份细腻绵长让人回想不绝的余味,最核心的“风情”几乎被流水账式的叙述淹没了。不管是影像版还是原著,整部作品的世界观其实都是通过“行天”这个人物的行动来表现的。也可能是深夜剧篇幅长的缘故,大根仁原创的故事为整部作品带来的洒脱再配合龙平近乎本色出演的随性气息,行天那种跳脱于日常秩序之外的肆意和清醒才得以升华。
显然《大川端》在4月这个“名角云集、悬念丛生”的季节里又成了异类,大根仁几乎沿袭了《番外地》的叙事框架和拍摄手法,木村这个角色和行天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特别是身上那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和慵懒的气质。甚至在第一集开篇,大根仁还故意调侃了“便利屋”,剧中侦探社的房子也像是多田家搬走之后重新装修入住的一样。
原址: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508/12287551_0.shtml
我并没有觉得小田在演技上有什么出众的表现,也不觉得这个剧情设定有什么绝妙之处,我这五颗星都是给小田切让的脸的!!!!
真的没什么好看的。。。。。。不懂为什么这么受追捧啊。小田切让起到多大作用?
熟男版《多田便利轩》,同一个导演,这一部走得更远更深,不知道为何有一种明显的复古味道,恰到好处的幽默和故意放慢的长镜头莫名钟意。BGM点赞~第三集讲无名小卒情感世界的故事真心飙泪。
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个执念,可能是落魄时一碗好吃的馄饨,可能是多年前握过手的三流偶像,也可能是一场不曾实现的梦...而我们活得越久,越把自己丢在了执念了,越来越远。
真人猥琐版的万事屋么。。。配乐很赞的说~
这剧啊,写的人、拍的人和演的人,都跟磕了药似的,简直了,看剧的我也跟磕了药似的。
第一集。镜头倒是很有逼格,但这剧情有点儿撑不起啊。不过最后那个预告片也未免太nb了……第三集上调评分,真不错啊。五集调到5星……
本来看完觉得画风超赞让叔帅爆,结果最后蹦出的下集预告简直是.......第一集演的什么来着?
不思进取的大根仁w较之《真幌站前番外地》密度还要低些,很多地方在达成表达意图后就顺势注水……专注描绘边缘人固然好,但很多时候其实根本没走出去,随便地构造,自己给自己煽情.妙着昙花一现,然后坏事儿的跟上.色调偏绿的画面.用镜常在状态外,尤其格式性的,六话起有改观.音乐请了EGO-WRAPPIN',这太赞了!
真正的冷硬都是颓废 被暴打后还要捡枚牙齿 收进被烟头烫了个洞的口袋里 情怀始终是颁给失败者的优待 功成名就后再谈情怀 就难免虚伪 小田切让的预知梦 小泉麻耶缺词时的迷之沉默 大川端的平和与隐瞒 不能抽身或者归于平淡 复古风味恰恰好 OP节奏神同步 难得可以悠闲面对的新剧 希望下一季可以保持步调
众生相。真适合心灵孤独的人看,特意摇晃的慢镜头,胡渣男不经意的吸烟,再加上光怪陆离的爵士乐,更重要的是有大爷有男神有事业线。光是歌川国芳浮世绘下让叔睡姿集合就没落下过。看完雪女的第七话过来打个五星。这剧太走心了,好几个隐喻点太强了。结局好心塞,让叔脱大衣挨打就是小人物的大无奈QAQ
越看越舒服的剧
想起爱伦坡SPIRITS OF THE DEAD中的那句“群众中的任何一人,都不会去探寻汝等潜藏的时光。”……千万不要去探寻过去的奇怪时光啊,你会被雷到的!
感觉小田切让真是全身淋满屎再丢到垃圾堆里还是会很有型的。
每日忙成狗,提不起精神追美剧、看电影。索性看日剧吧,人间百态、轻松些许。每次看见小田切,就想起他念松尾芭蕉:秋深矣,不知邻人忙何事……
意料之外的好看,每集虽短,却蕴含无数哲理性,三人组太有爱了,让叔你这么帅真的好么!!最感动是第三集,是的,不管是怎样的女人,也有被爱的权利,我的心得到了治愈啊啊!!最毁三观第四集,但当看到俩老人抱在一起唱歌时,忽然发现,其实一切都不那么重要,有一种感情超越性别,是自己一辈子的信仰
依然是大根仁那种闷骚逗逼向的高逼格剧,颓,偶尔无聊也是有趣,偶尔性感。关于记忆。从每一个充满回忆、辛酸而又独特的个人,一点点引发出化学效应和个人化的情感体验交流。
沉闷的夏天里鸡窝头侦探抽着American Spirits在路上,握住编剧的手热泪盈眶,这种侦探片简直才是真爱
从故事到音乐到人物形象,整个设定和氛围都像是霓虹灯阴影里的深夜,透着神秘味道。当然这种面向孤独无聊人士的剧,讲大道理不怎么可能。匪夷所思的委托其实很大程度上意象化了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的奇怪执念,到头来过程结果都不要紧。小田切颓废形象+鬼畜笑声严重好评!OP歌赞!
对这样镜头里没一干净地方的剧最没抵抗力了(道具布景组辛苦)还有这种闲到蛋疼的感觉+一副不景气的惨淡样 OP从来不跳 这不是侦探剧 霓虹浮世绘还差不多 每集截取一段霓虹特有的奇葩展开:黑道,偶像,爱情旅馆,番长,声优...东京马拉松那集最佳 惠酱小天使 每次被所长坑的时候让叔那苦瓜脸真是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