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推特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什么都不做的人”。这份在第一天无人问津的服务项目在短时间内扩散,1年半内关注人数高达25万人。他上了电视电台,还出了漫画和书籍,成了世人眼中的“什么都不做的出租先生”。恋爱,朋友关系,工作,家庭... 总是被各种事情追逐的现代人,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什么都不做”
说是什么都不做,其实已经足够了。
你愿不愿意给喜欢的人勉强维生的资金支持去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呢?如果那份事是什么都不做或是你不喜欢的事呢? (插叙1) 或许从社会资源(劳动力)的运用上白给钱这样“包养”的行为看起来很不经济,但“爱”这个要素是否也是真实存在的需求? 给资金支持或许是喜欢某个人的“小爱”,或许他想要做的事是能够带来更多社会正向效益的“大爱”呢?关注人们的内心需要而不是空给资源让他们去挥霍,或许对于社会有更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都不做的出租先生没有把这样的事变成生意,这种事更像是一种互助(人字毕竟是两笔相互支撑起来的嘛)。从某个角度而言,这像是乌托邦或是康米的具体实现。 人们本就不用去花钱买服务的,也就不必让服务者即便不从本心也要时刻挂着标准微笑,也就不必为了这份标准微笑带来的服务者的别扭而多花一份服务支出。社会变得更好了呢。 (插叙2) 当然,出租先生看的人多了以后,或许会疲倦,因为就像太阳底下无新事一样,虽然见过了很多人很多事,或许只是见看起来不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罢了。 每个人的圈子里都有不同类型的人,如果接触了太多圈子或许就会发现不同圈子中一样的人。就像一个学校里的一个年级或许只有一个大胖子,但一个地区里的那个年级或许每所学校里都有这样的胖子。类似的事看着看着或许就腻了。 所以出租先生或许也只是个看起来理想但其实很快就会腻了的事业呢。 但就像里面某位男角说的,“这份回忆该和谁分享?想要有个人来看看我的人生”,“人生真是不可思议呢,我想让别人来看看我的人生,却在这里见证着别人的人生”,我们或许都期待着别人关注自己,我们也因此用力观察着生活中的每个瞬间。所以或许不必全心去做出租先生,就静静体会着自己的人生,做着自己。和身边的事物彼此交换着那些关注,彼此带给对方生命中的一点点温度。或许这样就够了。那些看起来的主动与追求,或许什么都不做,其实已经足够了。
插叙1: 印象里以前某西方国家存在过对不工作之人的社会补助,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申领一份维生的资金支持。当然这是建立在西方当时还在比较高倍率地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利润的情况下,后来就转变成了没有社会补助,要做志愿劳动来换取存活的资金。 虽然说起来像是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但看起来就像是“不养闲人”、一定要让人们饱和地进行特定的事项(简称工作),即便那些事也只是空耗人力资源而没有意义。有的人说自己养狗是为了看自己一个指令它就能够执行的场景,所以要训练它们,让它们能时刻不停地运转。但这样或许就失去了它自主去做某些事让你大感惊喜的可能,更何况即便只是看它自己跑跳坐卧做想做的事不也挺幸福的吗? 有朋友说自己不喜欢骑行台,因为感觉就是在浪费体力,虽然有的人是为了训练,但终究还是在做一件很浪费的事。我从小就非常非常害怕或是讨厌声音很大的音响,因为除了震得心脏与耳朵难受外,还能够很明显感觉到能源的浪费(我小时候就已经能直观地感受到能量浪费这种抽象事物了这是真的……说害怕不是害怕声音大,真是从心底里害怕这种能源的浪费,这种感觉很不好描述)。骑车四处逛时发现,五环以内常常见到把摩托开得很响的人,五环外则不时就会有摩托或者电动车拉着大音响边走边放的人。感觉是什么呢?一些终于可以使用更多能源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能源而因为挥霍能源的释放感而挥霍着那些能源。无论是石油还是电,都可以说是既往储存能源的运用,当然是有限的,说得更夸张些则是我们在某个时间窗口能够利用的来自太阳的能量是有上限的,浪费就是浪费。同时无论是增加既往能源的使用还是增加对太阳现在辐射的能量的使用都会增加热能的堆积而加快,尽可能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与状态从某个角度而言便是需要资源的合理化应用。获得了更多的能源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而浪费了它们是件很可惜的事(一讨论到这个话题说出来的话就像环保白莲花)。 在或许众多的代步工具中,我个人始终还是倾向于自行车。为什么选了自行车呢?一,它是靠你自己输出的功率来行进的,一台更高端的自行车不会让人的功率从150w提高到250w;二,在提速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风阻是与速度的平方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速度越大,消耗在对抗风阻上的能量所占你输出能量的比重越大。 人们是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极限的。 总发现有人没法意识到开源是有上限的,是有不经济的一天的,接近平台期时从某种程度而言是该停下大规模进一步开源而转向节流的。当然节流也有遇到平台期的一天,我们就能发现结构需要调整,进而逐步发现极限的存在。(S型曲线或者Logistic曲线是普遍存在在各种领域教科书中的,像是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也是个S形。让人感觉世界真是共通的啊。) 而对人力资源进行平台期后的开源,或许只是增加了浪费的能源。而对于一些不工作的人而言,他们做或是不做什么事,或许并没有带来什么差异。让不工作的人整天做些简单的志愿活动并不能帮日薄西山的国家重新获得什么优势(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工作”有必要吗?)。 「没有必要刻意做些像是有意义的事」
插叙2: 骑车路上看到开车卖椰子的,喝完之后看他笑着说“看来是真渴了啊,一口气就喝完了”。我是路过的,他是流动的,我这次买完,不知会不会再次遇到他,所以他的笑或许是真的吧。 无论是街边的修车大爷还是车行的技师,修车时聊聊天也并不是需要花钱购买的额外服务。大家只是碰巧聚在一起,随意地消磨着或许枯燥的时间罢了。 “友情”或许也是种服务,所以有的人希望用钱购买友情。但我们总说人与人之间是将心比心用友情换友情。所以服务需要花钱购买吗?服务用服务交换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嘛。 被服务者本就不需要标准微笑,服务者也本不必被迫标准微笑。标准微笑完了还要对自己说“这就是服务行业服务人员的素养”或是“这才配得上我这份还算傲人的工资”,着实有种扭曲的变态感。 (把情谊当成生意着实有种因果互换的聪明感。或许原本是“生意是情谊”,逐步变成“生意是生意”,再逐步变成“情谊是生意”。也挺扭曲。) (大爱是更圆润的,更无声的。要求别人做没什么用的志愿或是标准微笑来换取生存资金着实有点儿刻意和锐利。) 「没有必要去明确什么是等价交换」
另: 看到朋友的一张截图突然想起了这部剧,于是顺手写一些想法。当时追番时在4月和5月各写了一段相关的话,草草看过后将其中各一句引到了上文中,即是“看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与“用力关注着周围的每个瞬间”。看了那两段话之后,有种“我果然还是我啊”的感觉。
1、从未见过这样的主角,引发好奇
什么都不做,这个主角太奇怪了!从进入画面的第一秒开始,我就特别好奇,他靠什么为生。
最神奇的是,他执行完一项工作请求之后,回到老婆和孩子都有的家,老婆竟然说,下一份工作等等就好了。
为啥?!! 这个设定超级吸引人,简直无法想象可以出现这样的人物。
他靠什么来养老婆和孩子,他什么都不做,那他的经济来源,社会地位,一家的尊重……我们世俗所担心的所有问题都会涌入你的脑海。而这部剧将重新思考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的价值。
2、深刻的主题:你的存在本身,对重要的人来说,就有价值
他的故事在后面一点点地扒出来。和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一起走一段路,我们知道他曾经想过“朝が来ないといいね”,给一个女孩过生日,才知道姐姐当时也是21岁。“你的存在本身,对我就有意义”。
而本剧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对最重要的人来说,就有价值,就有意义”。
3、有人看见、听见你的烦恼、难过,这就是疗愈的过程
每个租赁者,都是某种意义的“失败者”,被东京大公司解约,混不下去只得回老家的女职员;工作被甲方和同事逼得喘不过来气的男社员;表面朋友很多,但经常会感到孤独的女孩。作品带着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失败,“2000多块钱的车费,比去东京塔要便宜”,“这么近的距离,算不得在大城市混不下去。”
因为男主几乎什么都不会做,不会应和你的期待,租赁者通常都需要人家听听自己的牢骚、抱怨,被听见、被看见本身就是解压的过程。心理学的角度说,“看见就是爱”,因为男主不会看见太多,所以说爱有点严重了。但是,租赁者说说自己的不容易,潜意识里一直纠结的事儿说出来,焦虑就一定程度缓解了。这很符合荣格无意识理论,“把无意识意识化”,生命就更有掌控力。
男主角更像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而且有点像传统的那种“打死我也不说话”的咨询师。每个人在说出困扰的同时,也是在探索自己更多可能的过程。
4、创作者的慈悲:教会你如何面对失败
剧情结构:低谷的结果-曾经的高峰-面对此刻的失败
剧情结构是:接到一个任务,任务的命题直接就是当代失败者的课题,主人公和他见面,听他说人生的起伏,曾经多如意,此刻就会多不如意,曾经多有希望,此刻的幻灭就多令人挫败。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的沮丧、失落和无奈,一个放弃了自己的人却不觉得自己是失败者的人,会让你重新定义你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所以,你会觉得这部戏很深刻。
第一次发现,不热血的电视剧,也可以看得你热血沸腾。这里没有成功,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失败者。接受失败,承认自己的无力,全力以赴之后,和自己说不努力也没事,做不到也没事,这不也挺好的吗。说完这句话,和自己达成和解,人会获得心智上的成长,变得厚重和深刻。近来比较失意的我,看到了尤其感到治愈。
“頑張らなくていいです”,这是《Dr.伦太郎》里很重要的一句台词。当时一直不理解。挫折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发现这句话才真正让人变得有力量。
日本社会,思考的问题越来越让人感动,如何与失败相处,如何面对失败,是一个人永恒的课题。所有人都在鼓吹成功,讲述逆袭的传奇,但是有一部作品,带着满满的诚意,教你面对失败,这不是一种慈悲吗?
5、值得回味的小细节
1)如果编剧想表现人物争强好胜,怎么做?
说没有用,得让人物去做。去健身房,看见旁边的大块头跑步速度比他快,他就和人家飚上劲了。人家多快,他就多快。
2)演员们演技最好的一部分就是与陌生人初识的尴尬。
两个人表情的坚硬、僵固,以及尴尬癌都要犯了的气场,实在是太好看了。不热血,但是平平淡淡地,你觉得很有意思,想看下去,继续看下去。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上班上久了,每天晚上躺下,都会害怕明天的到来。
想到明天闹钟响了,就又该起床上班,匆匆踏上通勤的路。
到了公司以后,迎接自己的是总是做不完的ppt报告、开不完的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想想就好烦啊。
特别是压力缠身的时候,脑子里常常会忍不住思考,社畜生活为何如此难熬,老子好想明天就辞职,再也不干了!
可等冷静下来以后,却又只能灰溜溜继续工作,努力当个合格的社畜,至于原因你我都懂...
但最近新出了一部日剧,男主角却剑走偏锋,勇气大大的。
他因为不想上班,就辞职跑路,真的不干了——
《出租什么都不做的人》
编辑
海报上的男子,是本片唯一的主角森山翔太(增田贵久 饰)。
他年纪不大,三十五岁,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样子,性格也沉默内向不张扬。
日常生活中,他总是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
就连每次出门的衣服都从来没有换过,一个灰色帽衫配上不变的卡其色裤子,好像是他的半永久装备。
编辑
与之相配的是他的人生梦想,也实在很简朴——
什么都不用做。
编辑
是的,什么都不做。
一切让他感到麻烦的、不适的、劳累的东西,他都不会去做。
面对生活里的一切困难,翔太的心态都佛得很。只要遇到困难就避开,也绝不会在背后默默努力。
完全是身体力行地践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精神。
编辑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翔太学的专业是地震学。
但是在知道了预知地震的难度之后,他就不想继续学了,宣告放弃。
编辑
参加工作以后也是。
明明翔太的孩子才刚刚一岁多,在家带孩子的老婆也是全职主妇,要是换个普通人肯定是压力山大每天就想着怎么挣钱养家。
但是他却在正赚钱的年纪,大胆到连工作都放弃了,最后选择变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编辑
稀奇的是,没过多久以后,他却开展了一项业务:
出租自己。
他的业务范围很广。
比如,你玩狼人杀人数不够的时候他可以去凑人头,想赏花的时候他可以帮你占位置,再或者你要是一个人想去吃火锅又觉得尴尬的时候,就可以委托他坐在你的对面。
编辑
出租的过程中,翔太也愿意和你进行最基本的对话。事后,你也只需要向他支付当天所需的交通费和餐食费就OK。
但是整个出租业务有个大前提就是,但凡要劳心用力的事情,翔太什么都不会做。
编辑
他不会跑腿排队帮你买东西,更不会给你提供情感咨询。
。。。
能不出交通费白吃白喝,简直是无所事事的咸鱼的理想生活。
编辑
虽然设定有点奇葩,但是搞笑的是,想要租用翔太的人还真不少。
比如一开始有个大叔,向翔太发起邀约,让他陪自己去喝一杯冰淇淋苏打水。
大叔说,自己虽然很喜欢喝冰淇淋苏打水,但是作为一个大男人,在家人面前却总不好意思表现出来。
编辑
考虑到一个人喝又有点尴尬,于是他找到了翔太。
后来,这两个大男人一起去了咖啡馆,坐在一起四目相对,安心地喝完了一杯又一杯冰淇淋苏打水。
虽然外人看来场面还是略有奇怪,但大叔本人却一解痛快。
多亏了出租先生翔太的存在,他多年的愿望才能实现。
编辑
还有一个委托人香奈,属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那种女生。
本来几天后刚好就是自己的生日,她已经约好了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可是聚会前几天,朋友却因为要和男友约会提前爽约。
编辑
明明失落的香奈却不好意思开口告诉朋友那天是自己的生日,因为香奈害怕自己的朋友会觉得,自己是在逼着对方给她庆祝。
对于经营友情,香奈总是这样精神敏感且小心翼翼。
编辑
她总觉得朋友发来的消息她必须尽快回复,别人如果为她做了什么她必须要回报。
如果出了新的网红饮品她必须陪朋友一起去喝,有了新的网红流行地她也得陪朋友一起去打卡。
编辑
就连在闲聊群里回个消息,话语措辞她都要像写论文一样思索再三。
长时间下来,香奈搞得自己心很累。
故事的最后,她只能委托翔太在生日的时候对她说一句生日快乐,她的21岁生日才显得不那么孤单。
编辑
前几集最让我记得最深的委托人,是一个在网络公司就职的年轻人,叫做城户。
他简直就是社畜本畜。
每天兢兢业业想创意,辛辛苦苦找客户,最后却总是被上司无情指责,还经常因为意料之外的工作变动得罪客户。
编辑
结果因为工作压力的问题,城户常常精神紧张到上班之前会肚子痛,连走到上班的路上都会紧张烦恼。
只要一看见公司的大楼,腿脚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于是,他给翔太发私信请他一起陪自己去上班。
编辑
周一早晨那天,翔太陪着城岛。
两个人一起在公司楼下走了一圈又一圈,可是城户却总是打不起精神踏进办公楼。
编辑
翔太能感受到,城户很害怕。
那种害怕,就好像是不想上课的学生不愿踏进校门一样,既恐惧又厌烦。
编辑
看着眼前的城户,翔太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在成为无业游民之前,其实翔太也当过公司社员。
编辑
每天他会穿上整齐的西装,按时上班,像个工蚁一样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努力工作。
但是因为能力有限加上公司工作氛围既紧张又忙碌,翔太总是压力很大,找不到工作技巧。
编辑
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前辈会当面毫不留情地辱骂他。
下了班,他又要被迫参与酒桌应酬,时刻盯着给空了的酒杯里倒酒。
编辑
那时的翔太,整个人一点生气都没有,他不会笑了,全身散发着丧气。
哪怕是玩游戏都目光呆滞,嘴里还默默呢喃着让人听了害怕的话。
他说,要是早晨不会来临就好了。
编辑
那一刻,和他一起生活妻子沙纪觉得——
再这样下去,翔太整个人都会坏掉的。
反正家里还有存款可以支撑生活,如果翔太不想勉强自己去上班的话,就辞职吧!
编辑
和曾经社畜时期相比,翔太辞职以后的生活,简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
虽然日子过得依然很平凡,但是和之前相比,却爽多了。
编辑
哪怕说不上有一百分的幸福,但是肩膀上却没有沉甸甸的担子,全身由内而外都很轻松。
他再也不用守着手机等着回消息,不用早起,哪怕是普普通通喝杯水,都会觉得余味有回甘。
编辑
尤其是自打开始出租自己的业务以后,每天,他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提出五花八门的委托。
有小伙子拜托翔太闻闻自己身上有没有奇怪的味道。
编辑
还有年轻人委托翔太陪自己坐上十几圈的山手线闲聊。
编辑
还有决心离婚的女人委托他陪自己去提交离婚申请书。
编辑
渐渐的,翔太的生活好像也变得有趣了起来......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常常不由得心生羡慕,总感觉翔太什么都不做的日子过得可真舒坦啊。
但是羡慕归羡慕,放眼到现实中,要想真的成为一个什么都不做的人,却有点不太现实。
毕竟现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背负着生存的压力,每天只要你一睁眼,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生计支出,要是再有个孩子需要抚养,压力就更成倍增长。
在这个普通人必须要努力奋斗才会有口饭吃的环境里,想要放弃一切去寻求内心的宁静,好像真的很难。
编辑
可戏剧化的是,真实的生活中,还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他叫森本祥司,正是这部电视剧男主角的原型人物。
2018年的时候,这个小伙子开始出租什么都不干的自己。他不收租赁费,只接受委托方支付交通费和必要的门票餐食费。
编辑
开始的他默默无闻,委托人也没有几个,多亏了一直坚持在推特上记录出租自己的小故事,后来他越来越火,委托接的也越来越多。
直到最近,他已经有26万多个粉丝,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小说,画成了漫画,卖了版权又拍成电视剧。
编辑
现在来看的话,森本祥司真的可以不上班就赚钱了,羡慕ing啊!
但对于我们这样广大的社畜群体来说,别人的故事也许仅仅只是个故事啊,哪怕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一开始看也许很羡慕,一边看一边捶胸顿足讲自己真的好想和他一样啊。
但回过神来,仔细一想,如果自己真的过上了什么都不做的日子,难道真的不会更焦虑吗?
看似什么都不做的生活,其实也付出了很多啊。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有退路可以选择放弃,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有勇气干脆地放弃。
如果真心决定去尝试的话,才会发现放弃也是很难做到的事吧。
有些东西总是那么奇怪,是因为现在有创新思维的人太多了吗?每次一看到这些书的名字,我都会有奇妙的感觉,因为他们总是让我有一种特殊的想法。
把什么都不做的人出租出去,嘻嘻……
我学学自己就是个什么都不做的人儿。看完此作品后,我有开心有伤心。开心,是因为,我在想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什么都不做的人吗?伤心,是因为要是整天什么都不做该有多无聊呀?
于是,我告诉自己,应该勤快一点啦,不然生活会给你颜色。
男人的每天都积极的寻找很多美好的事物,最后还是自杀了。 女人懊悔不已,心想或许自己对他表白了就能挽留住他。
伯纳德·贝伦森 说过这样一句话:“或许悲观主义者最绝望的痛哭,正是因为世界并没有他想的那样糟。” 可能寻找到再多美好的事物,也只会映衬出他死灰的心吧,最后还是选择了死亡。
也许积极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反而成了他自杀的理由
看到这段泪目了,每个人都好累得追求价值,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了
这部剧讲述躺平的男主人公辞去高压工作后,出租自己的时间来生活
中间还有谩骂他的人,也有对他很好的人
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安静倾听,不评判他人的人生
但男主人公的妻子孩子真的好辛苦,社会的评判也不会因为个人的躺平而改变
是部平淡温柔的剧
强调了不随波逐流的勇气,却downplay了退出的成本。尤其是媳妇替他承担的那一份。
还真是别具特色的日式小清新
平静又舒缓
治愈剧分很多种,这种就是我喜欢的类型,平淡中有惊喜有搞笑。片尾曲好好听。
走街串巷没一句废话你是城市真正的游荡者,排忧解难什么都不做你把时光彻底地解构了。
特别治愈
第二集看哭了,大概因为自己身上也发生过类似于不敢去公司的事情吧。高三压力大,每天努力学习可还是倒数,说不想去学校,爸爸居然同意了,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确实比起去学校,不去更需要勇气。
真是形形色色什么样的委托都有,虽说什么都不做,但其实也是倾听与治愈的过程。之所以有这些委托就是暴露了这个快节奏社会生活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每一集都无比真实地展现了当代社畜的一面,看完就更不想做个打工人了吧……这个世界需要做事的人,也存在着什么都不做的人,怎么活着是你自己的选择。竟然还是真人真事改编,恭喜小哥最后靠着什么都不做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看了更新的两集,羡慕他可以过那样的生活,妻子会包容和支持他。只是不知道,过那样的生活,在现实需要怎么样的代价。租他的人,处于社会中端的人吧,卡在工作中,看起来日常无异,内心各自有个人的问题,是熟人难以启口的,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找他就可以解决的。看看也就罢了,像鸡汤。
透过这个基于真实人物的特殊职业,去一探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故事或许有原型,但结局不一定如电视剧中一般完美。人总归是寂寞的。在这些剧中的故事里,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能找到孤独的影子。其实有一个这样的人,只需要静静听自己的故事和心情,然后各自分开不再瓜葛,这样既倾诉了又没有后顾之忧的沟通,正是现代人渴望拥有的一种待人处事的方式吧。倘若我的城市也有レンタルさん,也想试试。
我这种废物想要的日子
意外好看。被东京抛弃的合同工、工作压力大害怕上班的人、害怕集体一致性的21岁女孩、不敢一个人去离婚的人…世界真是孤独,如果有一个什么都不做的人陪着,其实也是壮胆的慰藉
人生还是要做的,他帮主妇看孩子……淡定是賣點。比嘉小姐真象已婚的,還是只因没公布?演得好的误会?
我的梦想和男主一样!永远什么都不做!
意外的治愈
这部剧告诉我们比较会让人心态崩溃,减少和其他人的比较才能找到内心的平和
就算是什么都不做的人,在日剧里,最后一集也要跑起来。
“什么都不做,也许就是做了最重要的事情。”早点收费就好了嘛ww主人公和叶山奖之那个角色的对比写得挺好的,无论自由职业还是身处职场,我觉得不要被束缚,能够开心地一直做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比嘉饰演的妻子太好了,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是天使没有错了TAT。最喜欢的单集是古川琴音&土村芳的百合回,太甜了太甜了~
这项业务如果能租到金城武张震这种级别的美男子 估计排号就得排到80岁吧
很舒服的调子,应该挺治愈的吧,ed好听的,但就是真的很不适应看上去这么平凡的增田贵久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