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13回。2009年秋に第1部(第1~5回)、2010年秋に第2部(第6~9回)、2011年秋に第3部(第10~最終回)を放映予定。 01 少年の国 02 青 雲 03 国家鳴動 04 日清戦争 05 留学生 06 日英同盟 07 子規、逝く 08 日露開戦 09 広瀬、死す 10 旅順総攻撃 11 二〇三高地 12 敵艦見ゆ 終 日本海海戦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袖,一气化三清。”
之前看了一部融合中国神话, 尤其得《封神演义》之精妙的小说《佛本是道》, 里面对于封神世界中的人物进行不同描写:
无论是凡人 修行人 仙人 甚至三清圣人, 只要带一个“人”总是避免不了人的各种习性, 比如为了自己弟子不遭劫可劲欺负师弟门人 比如看到自己师兄弟/门下弟子被欺太甚忍不住要做过一场, 唯有与道合一 不带人字的鸿钧道祖才能没有人味 真正超脱这些, 但这样的自己真的还是自己吗?
说下封神演义(东方仙侠)与西方神话/超级英雄, 两者之间由于文化不同 自然有很多区别, 比如不用时时刻刻拯救世界, 也不靠科技和变异
但是私以为 二者真正的内核的不同在于 西方神话隐喻着人的本能欲望 超级英雄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中国神话与仙侠的内核 不只是想了解万物背后原理 也不止于长生逍遥;
更多的是一种“我以我心求吾道”的坚持 执着,
是一种明心见性“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的苦苦探索
我们的神话有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 才更加迷人。
感觉剧情应该是稳的,不会特别崩。
先导预告里有句话这么说:小子殷寿,从未想过当大王。就冲这句话的信息量,我可能会去买票了。
历史上的‘殷寿’叫做子受,子是姓,受是名。子受是最小的王子,他有三个哥哥分别是:微子启,微仲和子期。
按照传统,为了防止王位之争,储君继位的时候,其他王子被封爵的同时需要前往封地。为了进一步减少争议,大多嫡子毋庸置疑地成为储君。
子受甚至可能只被封为小小的子爵,他从未想过成为大王,如果他父亲帝乙没有封他为储君的话,他会在自己的封地度过余生,或许他生下来注定只能做二把交椅,要尽心辅助国王的。
子受力大无比,有领袖的个人魅力,征战沙场时候说的致师词更是为将士们提高信仰加成。
是金子总会发光,子受最终被帝乙封为储君。
因为帝乙知道商国早已积弊难反,急需一个猛人来扭转乾坤!
子受也不负所望,登基后成为一个战功斐然的战神,在东境战场上大败东夷人。
至于子受如何有了反社会人格,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真的很难评。 很多电影都因为过去几年受到影响,但论及影响最大的,《封神》无疑是其中之一。不仅是因为整个项目投资巨大,更主要的,是三年过去,整个电影市场,在主流审美和观众认知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疫情前,好莱坞大片依然在全球市场大行其道,以漫威为代表的超级英雄宇宙伴随《复仇者联盟4》上映,迎来最高光时刻。超英成为了商业成功的终极范例,以至无数中国电影人也摩拳擦掌试图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 那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持续高歌猛进的时代,中美电影票房差距持续拉近,政策和市场都无比兴奋,给予了足够利好。大量目的各异的热钱挤入行业,更贵更大更豪华的项目不断被推至导演明星案头,只等开价签字。 于是投资30亿,三部套拍的《封神》立项开拍,声势空前。执掌导筒的,是以视觉见长,商业上从未失败过的乌尔善。电影走的是好莱坞制片模式,请了《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作顾问,甚至剧本、特效也有好莱坞专业人士把关,瞄准的就是全球市场,希望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全球无差别通吃。 你大概可以想象《封神》是什么样子,虽然它根植于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但整部电影的调性是现代的、好莱坞式的,这当然是中国电影另一种工业化路线,做好了叫“兼容并蓄”,没玩好就是“不中不洋”。如果你还缺乏一些更具像化的对照,可以想一下张艺谋的《长城》,它们有些共通之处。 成片里,如同《角斗士》、《指环王》、《蝎子王》等好莱坞史诗电影一样,开场即送上场面宏大的战争戏,以让观众第一时间觉得物有所值。恢宏的管弦乐无处不在,澎湃又突兀。特效自不能少,不一定精致,但一定要巨大,所以最后的饕餮活化,虽于剧情无必要,但势在必行。每分每秒都是精准计算,严格对照好莱坞制片公式,它们经历过无数次检验,一再成功。让人觉得只要复刻到位,那又一次的商业胜利也理所当然。 但时代毕竟变了。三年过去,好莱坞对中国观众突然失去了吸引力,多部大片接连折戟。漫威更沦为陈词滥调和政治正确的代名词,超级英雄陷入了自我重复、创新乏力的怪圈,古装史诗更是成为投资人眼中的毒药,无人敢碰。 这时,《封神》终于姗姗来迟。在它面前,是早已经改变的环境。客观讲,《封神》绝非粗制滥造,用心之处、进步之处、花钱之处肉眼可见,它只是不合时宜而已。 你可以从电影里看到“指环王”“权游”甚至“史前一万年”等好莱坞大片的影子;也有乌尔善赖以成名的美学,服化道自然讲究,青铜兽面纹饰和水路道场风的服饰,让人印象深刻;妲己是《画皮》小唯的另一版本;有对角色的解构与重铸,这点在费翔饰演的纣王一角上格外突出;有POV视角的群戏演绎,以多段父子关系铺陈史诗歌剧的叙事野心。矛盾冲突,是任何文化都可以理解的——权力与亲情。 第一部刻画的是一个“低魔”世界,神仙、怪物、法术是背景与细枝末节,真正的矛盾是权力冲突。故事的主线是政治斗争,围绕纣王殷寿这个全片最成功的角色而展开的黑暗故事。 殷寿在电影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和性格,从原著中刻板的暴君,变成了一个外表英俊、工于心计,极具人格魅力,擅长欺骗和挑唆的王(这个设定很像魔戒世界中的早期索隆)。他甚至具备很强的现代感,完全就是一个擅长PUA的霸道总裁。相对的,以姬发为代表的质子团,则像极了去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他们以为跟随一个有魅力的老板,做一份很有前途的事业,最后却只是被压榨、被利用、被出卖而已。所以第一部的结局是返乡,青年看透了权力的虚伪与冷酷,对人性失望,最终决定回归家乡,回到父亲身旁。 这既是微观上职场的映射,也是宏观上的权力斗争。魔法仙侠并没有影响主线,本质上,是关系的塑造,人和人的羁绊与纠纷。这是电影对比过往“封神”系列影视作品的特别之处,由仙魔到人,我觉得这样的改编是特别且成功的。 当然乌尔善叙事能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国际化叙事让这种孱弱更多了几分温吞和中庸,剪辑也很不干脆。《封神榜》本身是格局很大的故事,而电影《封神》选择了多线叙事,出场人物众多,视角不断变化,尤其考验导演的把握能力,而这恰是乌尔善的短板。 所以电影除了纣王殷寿线相对扎实,其它人物线多少都有些乏力,姬昌和姜子牙的戏不垮,全靠老戏骨用力维持。到了青年演员处,就显得混乱无序。 逻辑更是电影不能提的痛。比干让纣王自焚的戏看得我一头黑线,这种充神棍矫诏天条逼宫的把戏,值得纣王将其翻来覆去诛族几万次,纣王还得煞有介事诓他自己剖心,只能解释纣王残暴也要讲基本法;四大伯候不分场合不清场,在荒郊野店讨论造反,然后被一锅端,这种水平能成一方诸侯,也只能说是百姓听话,帝王仁厚;原著中合情合理的姬昌隐忍吃儿肉,变成了要跟纣王拼命,纣王竟依然放其回了西岐。诸如此类的不可琢磨,电影比比皆是,感觉考究都留给了美术,但剧本就这么敷衍潦草一带而过。 电影虽大量启用新人,但真正出彩的却还是费翔、黄渤、李雪健、夏雨这样的资深演员。甚至在首映式上,我觉得袁泉的光彩,要远胜过饰演妲己的混血女演员。“妲己”当然有争议,美丑不论,仅说表演,演员走了现代舞路子,生怕旁人看不出蹊跷,拼命让演员拟态狐狸,倒是形象地演绎出四个字:搔首弄姿。这其实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导演设计的问题。好不好,见仁见智吧。 电影是极尽浅白的,每个故事点都清清楚楚,以便观众理解消化。就用最商业化的故事,最成熟的叙事和制片模式,拍一部娱乐性丰富无负担的电影。它甚至在外观上做到了与好莱坞同类型八成相似的程度。往好了说,这确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往差了讲,那些它所能对齐的对象,本身早已失去观众的喜爱,乏人问津。而距离它真正想象对标的《指环王》,无论情感、细节、质感、美术、音乐还是人物,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这种差距,因为这是追赶过程中必须要走的一段路,哪怕是弯路。在中国电影的大叙事中,《封神》无论成败都将在历史中留下一笔,但对于具体电影而言,时机的好坏却决定生死。 三年前,它可能风光无限,披荆斩棘,骄傲地书写票房神话;三年过去,世界变了,观众也变了,我不免有些担心续集能否如期而至,我确实还是想看看闻太师、邓婵玉、土行孙,以及巨人化的魔家四将。中国其实不用什么超级漫画英雄,这些角色本就很吸引人。哪怕是照本拍,也很精彩。我们可以学好莱坞先进的制片管理模式,但真不必引进他们的娱乐罐头生产流水线。
首先要替玛丽珊卓小姐感谢乌尔善导演。他成功的在《封神》开头完成了本应呈现在第八季的凛冬之战,夜王他老人家可以瞑目了。其次……开始槽多无口系列……西岐那一望无际的麦浪啊……道具组分不清玉璧玉环与玉珏的的区别啊……冕啊……服化道就一言难尽啊……鹿台真的是个台啊……还TM是个xxxl版的玛雅神庙啊……大司命啊……人牲只是百人祭啊……遥想武丁只是问卜个"我媳妇还好吗?她想我吗?"都不止这个数啊……文王上来就会八卦啊……最最不能忍的是,没有空心菜,没有炮烙,没有虿盆,没有酒池,没有肉林。就……为什么呢…真是靠"真爱"祸国殃民吗?人之匮乏啊,贫穷的想象力呀。妲己只需要魅惑和活儿好就足以撼动人心吗?不知道该说是这种流于表面的劣质情欲是对女人的想象太匮乏还是当今男人的情欲太贫瘠。但是这片值得看吗?值得,只有做好三点。第一不要带史实考据脑子,第二不要带小说的考据脑子,第三不要带脑子。怎么说呢?内核就是"爸爸去哪儿了"的故事。表现形式呢……就……虽说港片没落之后再无艳情电影现世了,但是花那么多钱拍个情欲片实属大可不必。我觉得企宣快上吊了,给的礼包也是大方了。点心,手办,饮品和一罐子冰糖燕窝。真的是满满的求生欲~可以去看,满屏的一言不合即露肉。群男卖肉还是算是养眼,并且费翔帅爆了。对了,还有台词。不挑李雪健难的病后恢复的声线,费翔再不标准的发音也是百老汇范儿。(但确实一张嘴我就秒回吴彦祖的口音"原来是小瘪三")其他原音不可原谅,中文其次无边,且申公豹是北京胡同腔儿这事儿太恐怖了!
新经典的塑造是需要创作人员和观众双向奔赴的:优质创作者殚精竭虑打磨剧本,从传统故事中挖掘新认知新思路,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其表达的形式加以展现。而观众需要有一定鉴赏能力,能读懂电影文本背后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理念。《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正是这样一部书写华彩新篇章的经典重塑!乌尔善导演善用道教水陆画,给人物以符合其内心世界心理状态的服装肌理和色彩,其文脉也是《全相武王伐纣平话》一以贯之的,足见其功力!未来还有第二部,第三部,让我们拭目以待!
“质子团”的高概念设定,既不出于原著,又超脱于史料,成为戏剧冲突的最核心,也促成原创故事的最高潮,实在是绝妙。
电影中留白未解的是,原本没有王位继承权的非嫡子殷寿,为何和他的独子殷郊,也被一起编入质子团?他们也是质子吗,是作为谁的软肋?又是要求得谁的安心呢?
一种合理的猜测是,每一代没有王位继承权的非嫡长子,都要被编入质子团,他(们)是现任帝王交予既定王位继承人的人质,也是交予“传承有序”的制度的人质。
这种“传承有序”的天命制度,曾经如此牢固,以至于帝王年迈时,他的合法继承者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僭越打断帝王刚准备开始的胜利演讲,可以在酒宴上当着帝王的面近身挥舞刀剑,也许还可以把他当众从大殿里拉出去也说不定。
另一个留白是,现任的”大司命“王叔比干,是否也曾经是上一代的质子?直到上一代王位顺利过渡稳定后,赏赐他一个”代王占卜国运“的荣誉职位,作为吉祥物继续为这种”传承有序“的牢固性添砖加瓦。至少电影中的比干是发自灵魂的相信和践行这一套的,他不仅最终献祭了自己,甚至还建议殷寿也自我献祭。
但殷寿不甘心这样的献祭宿命,或者真的不相信所谓的”传承有序“,在地牢中面对姬昌”你怎么对你的父亲,你的儿子就怎么对你“的诘问时,殷寿情不自禁的反问”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父亲是怎么对待我的?“
质子团中的其他质子,在诸侯的爵位也”传承有序“至下一代之后,应该就会有新一代质子来替换他们,所以还是可以告老还乡安享晚年的,而殷寿没有,他将被扣押在这套五百年传承有序的体系里终其一生无乡可还。
作为第二代质子的殷寿选择反噬,至少到继承王位时,他成功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他的下一代和下一阶级质子的反噬宿命。
讽刺的是,亲生儿子殷郊反噬的原因,是认为生父破坏了自己对这套体系的信仰,试图通过自己的献祭对体系进行重建,而作为义子的姬发,则走向另一个反面,不再相信留在这套体系之内会有任何好的下场,即使是殷寿许诺他继承王位也不为所动。
林怀乐最忌惮的是吉米仔,殷寿最欣赏是姬发。
殷寿看出姬发和自己一样,既不像飞机从灵魂和肉体上相信和服从于旧体制,又不像东莞仔拿龙头棍打人,对旧体制完全缺乏哪怕是形式上的尊重。
殷寿、林怀乐、吉米和姬发都是懂得在现有法统话语体系内挣扎求生甚或谋取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当贪婪与隐忍的矛盾不可调和时,他们都会拒绝献祭而选择反噬。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