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前已经听了黄韵玲唱的主题曲,台湾的电影音乐出彩的机率常常远高于影片,但这样的歌依旧让我对电影本身有了点期待。看到后段,发现里面不止这一首好歌,配乐再一次成了点睛之笔。这样的片子注定是比较小众的,注定是在内地不会上的,却也注定会受到不少内地年轻人的追捧的,不仅仅因为主线故事,还有里面不断对自由和民主的呐喊,导演试图将个人命运穿插设置到大的时代背景里,可惜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繁杂,反而旁逸斜出,多少影响了整体的美感,模糊了故事的轮廓。但不管怎样,这类型的题材终是许多人的硬伤,稍一触碰,总会隐隐作痛。故事的两条线,一谓爱情,一谓自由。
蒋勋书里曾说过这样的话,原句不记得了,大意是,25岁之前,不为革命而死让人刚到羞愧。那时一股年少气盛,觉得还有比这更浪漫的话了么?而年青人的革命总与自由分不开,越是束缚,越是反抗,这就是青春。年青的时候总怀抱着一种信念,自由与爱就代表着一个更好的世界,然而不知是世界终将背叛我们,还是那时的我们根本误解了自由与爱的含义。
阿仁曾是那个年代有着革命精神的学生的代表,阿仁总跟美葆说,怎样之后,我们就自由了。那时候,因为年轻,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他不肯剃头,他说,剃头就代表他输了。年青的革命者,倔强却又能轻易地被鼓舞。那时阿仁有自信而单纯的笑脸,大声喊着浪漫的诗,我想他的勇气一定有一部分来自对美葆的爱,而得到这份爱,让他更加勇敢。可原来那不是一个只要有勇气,天就不会塌下来的世界,他们的热血与理想在权力面前,没能为他抵挡风雨与世道的残酷。阿仁的理想与爱情也终埋葬在了这无所畏惧的青春里。
那天阿仁对阿良说,我们大家,像以前那样在一起不是很好嘛。那天他说,友谊长存,这一句却成了三人友情的墓志铭。那一天,美葆悲伤地看着阿良。在游泳池边,阿良在美葆的手心写下了仁的名字。那一天,友情葬送在爱情里。因为爱情,他们终不自由。那些漫长的拥抱,是他们再也甩不掉的枷锁。
青春走到终点,三个人望着各自永远得不到的爱,望着另一个人的背影,在那人身后长长的影子里,麻木地表演着所谓的幸福与生活。爱可以让人彻底地绝望,灵魂溃败得不堪一击,爱却又让人盲目地希望,即使苟延残喘地活着,明知是死路,仍然义无反顾地走着。
阿良的勇敢,与阿仁走着一条反方向的路,当我们看到阿仁曾经闪耀的光辉在现实中变得暗淡时,那条通往青春终点的路上,阿良终于追了上来。那天阿良抱着美葆说,起码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幸福的就好。我们知道,说不清的情感纠葛里,友谊的余温依旧能温暖彼此。阿良说美葆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自己,看到每个人都在自讨苦吃,每个人都终不得自由。放下与承担,是至大的勇敢。
那天阿良与美葆回到了游泳池,那水池曾如他们青春般丰盛而清澈,如今亦如那青春般几近干涸。那天阿良抱着美葆,躺在池子的中央,青春与爱情好像一场漫长的梦,终有一天醒来时,眼前的世界却是如此陌生,这一次,美葆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
桂纶镁不再是《蓝色大门》里面骑着单车跟在男孩身后的女孩,梦里那些明媚的日子,在有玉兰花盛开的高雄,美葆冲在了青春的前面,她终于自由了,把阿仁和阿良远远落在了身后。那天在机场,美葆笑着跳着阿仁曾为他跳的舞,那是他们说不清有多深的爱的开始,也是结束。美葆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阿良,他们的青春在美葆生命的终点重新绽放,绽放在两个新的自由的生命里。
所以我们都变了,变得不轻易笑了,不再为自由而活,却被生活捆绑着,拥有太多却不够深刻⋯⋯
这句话和我当年评价《投名状》的主题句刚好相反。同样风云变幻的时代、三角关系的三人、随波逐流的故事,但是《投名状》说的是拗得过爱情,拗不过时代。只不过比起大陆电影制作里大大咧咧、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沧桑感匹配上陈可辛骨子透射出的香港电影侠肝义胆的犀利味,《女朋友,男朋友》是一部简单而直接、通过小段落小细节直击到人心的典型台湾电影。没有那么错综复杂的时代重量,却将爱情的沉淀感和凝重感借由3个人的故事压抑的偶尔让你无法透过气来。
比起影片后半段时代开放后3人的落寞,影片前半段的学生时代虽然禁锢而拘谨,但是却显得单纯而美好。割离于时代的爱情很理想,但是不够现实。所以故事里的爱情深深的植根在时代里,对抗戒严、对抗师威,也许这也是为啥故事里的爱情显得接上宝岛的地气。只是对于大陆的我们来说,能让我触动的并非那些剃头不剃头的“陌生”段落,而是犹如《那些年》里那些偷偷拨动你心弦的台词和率直简单的眼神。就像全片里我最喜欢的那句表白台词,“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唉”。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本来应该显得恐怖和高压的操场造反,在欢乐的鞭炮,潮起潮落的人群里,却简单而明快的制造出了撕裂时代的快乐。我无法想象一向循规蹈矩的美宝怎么就成了阿仁阿良的帮凶;我又很容易理解深爱着阿良和被阿仁深爱着的美宝会那么顺理成章的成为他们拗得过时代的力量。
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就让你由凹凸不平变得模棱两可,所以长大的阿仁变得西装革履循规蹈矩;岁月也是把大刷子,嘻唰唰的就冲洗掉你过去的誓言、曾经的执着,所以长大的阿良低声的发泄说“友谊长存个P”。影片用台湾剧变的30年,却反衬地投射出3人之间关于爱情的稳定、固执甚至是呆板。影片最充满情欲的3人床戏一段,不管是美宝还是阿良,都需要用想象去填补“不在福中想是福”的空虚。只不过爱情不是靠想象就能填补的了的。所以在KTV里,美宝对着阿良几个响亮的巴掌,是发泄,也是赤裸裸的去拍打30年里埋藏在3个人心底的心结。这靠近影片结尾的几个巴掌,也像是在给纠结的3人、纠结的三角关系下一个定论,这些曾经拗得过时代的年轻人们,终究是拗不过爱情。
影片投射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厚重感;又依靠层出不穷各个时代下主角们的朋友配角,添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但说到底,这是一部单纯讲爱情的故事。就像杨雅喆导演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并不想拍一部“热血的电影”。阿良无法接受美宝的爱,是因为爱情;阿仁勇敢的向美宝表白,是因为爱情;美宝在阿良手心里写上自己的名字,是因为爱情;美宝在机场不会和阿仁离开,是因为爱情。
这不是跨越了30年的时代剧,而是跨越了30年也拗不过的爱情剧。你拗得过时代,但是终究也拗不过爱情。
以下为繁体版:
這句話和我當年評價《投名狀》的主題句剛好相反。同樣風雲變幻的時代、三角關係的三人、隨波逐流的故事,但是《投名狀》說的是拗得過愛情,拗不過時代。只不過比起大陸電影製作里大大咧咧、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滄桑感匹配上陳可辛骨子透射出的香港電影俠肝義膽的犀利味,《女朋友,男朋友》是一部簡單而直接、通過小段落小細節直擊到人心的典型台灣電影。沒有那麼錯綜複雜的時代重量,卻將愛情的沉澱感和凝重感藉由3個人的故事壓抑的偶爾讓你無法透過氣來。
比起影片後半段時代開放後3人的落寞,影片前半段的學生時代雖然禁錮而拘謹,但是卻顯得單純而美好。割離於時代的愛情很理想,但是不夠現實。所以故事裡的愛情深深的植根在時代裡,對抗戒嚴、對抗師威,也許這也是為啥故事裡的愛情顯得接上寶島的地氣。只是對於大陸的我們來說,能讓我觸動的並非那些剃頭不剃頭的“陌生”段落,而是猶如《那些年》裡那些偷偷撥動你心弦的台詞和率直簡單的眼神。就像全片裡我最喜歡的那句表白台詞,“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唉”。影片的第一個高潮,本來應該顯得恐怖和高壓的操場造反,在歡樂的鞭炮,潮起潮落的人群裡,卻簡單而明快的製造出了撕裂時代的快樂。我無法想像一向循規蹈矩的美寶怎麼就成了阿仁阿良的幫兇;我又很容易理解深愛著阿良和被阿仁深愛著的美寶會那麼順理成章的成為他們拗得過時代的力量。
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就讓你由凹凸不平變得模棱兩可,所以長大的阿仁變得西裝革履循規蹈矩;歲月也是把大刷子,嘻唰唰的就沖洗掉你過去的誓言、曾經的執著,所以長大的阿良低聲的發洩說“友誼長存個P”。影片用台灣劇變的30年,卻反襯地投射出3人之間關於愛情的穩定、固執甚至是呆板。影片最充滿情慾的3人床戲一段,不管是美寶還是阿良,都需要用想像去填補“不在福中想是福”的空虛。只不過愛情不是靠想像就能填補的了的。所以在KTV裡,美寶對著阿良幾個響亮的巴掌,是發洩,也是赤裸裸的去拍打30年裡埋藏在3個人心底的心結。這靠近影片結尾的幾個巴掌,也像是在給糾結的3人、糾結的三角關係下一個定論,這些曾經拗得過時代的年輕人們,終究是拗不過愛情。
影片投射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厚重感;又依靠層出不窮各個時代下主角們的朋友配角,添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但說到底,這是一部單純講愛情的故事。就像楊雅喆導演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並不想拍一部“熱血的電影”。阿良無法接受美寶的愛,是因為愛情;阿仁勇敢的向美寶表白,是因為愛情;美寶在阿良手心裡寫上自己的名字,是因為愛情;美寶在機場不會和阿仁離開,是因為愛情。
這不是跨越了30年的時代劇,而是跨越了30年也拗不過的愛情劇。你拗得過時代,但是終究也拗不過愛情。
每个人的青春年代都有这样那样的情结,所以才会在看到电影里的主人公们为自己的命运而纠结的时候产生共鸣。这部电影讲述的却不仅仅是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我觉得,更像是在讲述人性。
1)电影中阿仁在问阿良他和美宝是什么关系时,阿良说“她本来就不是我女朋友啊”,然后他低下头笑了。那时候的他会笑大概是他觉得阿仁会问他是证明阿仁是在乎自己的吧?只是他没有想到最后是阿仁和美宝在一起,自己成为了一个融不进去的人。
2)阿仁对美宝说“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啊”,多么任性却又自信的话语。他抱着美宝说“我想这样抱着你好久好久好久”,最后这句话成为了美宝的魔咒,因为这句话,美宝这样一个男孩子气的女生蜕变成一个小女人,为他调到台北,为他帮他的妻子买包包,为他做了情妇也不在意,为了他吃了很多很多的“苦瓜”。如果说一开始美宝喜欢的是阿良对她的照顾,那么从那个拥抱开始,她就跳进了一个名为“爱”的沼泽。
3)那天晚上,阿良逃出狂欢的party现场,美宝陪他坐在游泳池旁,当阿良问她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在那里住下去的时候,美宝不说话,然后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因为她知道,她怎么能不知道呢,从她从阿良的床下翻出那双鞋子她就知道了,所以她才会追问阿仁喜欢蓝色还是红色,所以她才会在那个晚上表现得如此的“好色”。阿良在美宝的手上写下“仁”,表示他喜欢的是阿仁没有错,也意为着他准备要离开这三个人的生活,他要把阿仁交给美宝。美宝甩开阿良的手又在阿良的手上写下“美”字,我想这又是美宝的任性,她用一个字告诉阿良“不要喜欢阿仁,喜欢我,把我放在手心里。也许这样,你才不会这么受伤。”
4)5年后,曾经高喊自由和民主的阿仁做了驸马爷,唯唯诺诺地讨好着自己的岳父;总是害怕别人看透自己只想做一个平庸的人的阿良离开了往日好友的生活圈,有了一个同性伴侣,即使那个男人有老婆和女儿;一直在渴求爱却又得不到爱的美宝做了阿仁的情妇,有了身孕,也有了肿瘤。你看,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匕首,它往每个人身上都划上新鲜又深刻的伤口,它逼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人,最后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
5)后来美宝和阿良又回去那个游泳池戏了一回水,曾经两个人在那个泳池里一起练游泳,后来水池的水干了,两个人也再回不去了。他们躺在泳池里,阿良想起了很多年前在男更衣室他和美宝的秘密角落里美宝给他的那封信,一封空白的信,可是他看到笑了,又看到哭了,那是美宝惯有的小把戏,她那点小聪明总是让天下大乱,可是那也是她无声的告别,“我曾喜欢你,想依靠你,可是现在,再见。”
6)电影的最后,阿良和美宝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一起去买美宝爱的玉兰花,看两个小女孩闻着美宝爱闻的樟树叶,一起在车站等车,听歌,嬉戏,这是人生这一出苦情戏里最温情的片段。
****讲点电影情节之外的东西,张书豪实在是演得太好了!!!是这一部电影里的点睛之笔!!!!在结婚趴时的表现实在是有够贱,对阿仁说“看你现在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放心了”时(虽然是很老的梗)很想拍手叫好。桂纶镁和张孝全的演技实在是太赞,他们两个一哭我就开始狂飙泪,相比之下凤小岳就要逊色好多。为什么张孝全整天演gay呢,他应该演到都快变弯了吧哈哈哈哈=。=整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和盛夏光年有点相似,也是两男一女的纠缠,不过相比下之下《女朋友(圆圈)男朋友》就显得有深度些,因为里面加入了不少时代元素类似于学=运啊、同志婚礼啊,而《盛》更流于在意识层面上。
*********好久没有写影评,好累=。=
關聯:兩條通往自由的高速公路
如果我不告訴你,你可能會以為這兩條是同樣的高速公路,
但我想,他們通往的目的地,或許相同。
故事中的那個年代,老師是絕對權威的象徵,是傳統學校打罵體制黃金時期,片中男孩在被罰站時,嘴裡總是無聲的唱著歌,看在老師眼裡成何體統,於是就動手制止男孩的行為,最後男孩終於受不了,與老師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這些畫面都看在班上成績最好的女孩眼中。女孩在班上相當害怕被體罰,總是兢兢業業的努力考100分,老師也都放心的將會錢交給好學生保管,她看了老師與男孩的衝突後,找了男孩,告訴他「我有很多"那些人"的錢,我們可以一起去很遠的地方。」
片子到這裡就結束了,到哪去多遠?不重要。
我只知道他們都想擺脫這種不合理的體制得到自由,
在 《女朋友。男朋友》中,最後林美寶(桂綸鎂 飾)與王心仁(鳳小岳 飾)也想去很遠的地方,從《唱歌男孩》到《女朋友。男朋友》都一樣,頭頂上的高速公路都是渴望通往自由的大道。
《女朋友。男朋友》前1/3可見高中時期王心仁在校刊中寫藏頭詩等抵制規範的舉動,
因不滿教官指正爆發嚴重口角肢體衝撞,最後更在校內策劃一場規模運動想讓造反變民意,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感受當時學校體制的壓迫相當直接,
就老師能輕易動手這件事來看,在現代可說是不合理也不尊重,
叛逆的青春對於這種體制的直接抵抗也是反之必然的產物,
《唱歌男孩》雖短短幾分鐘,但內容涵蓋了《女朋友。男朋友》前半段精髓,可說是前戲,
反向操作:
電影開頭以臺南女中脫褲抗議事件粉墨登場,
此時陳忠良在學校內處理兩個混血臉孔女兒所發起的抗爭運動,教官突然質疑起他的身份,
直到最後語重心長的道出"我是形式上的哥哥,實際上的爸爸"。
從兩個女兒的混血長相,到剛剛的那句話及阿良出場時呈現的滄桑,
不會電影要從30歲開始起跳吧!~
這些畫面都與電影海報上的青春、愛情格格不入,
導演我不是買票看三個中年人的愛情故事啊!~~
在我努力想從這些莫名線索理出頭緒同時,我也掉入了導演所設下的陷阱當中。
當結局放到片頭做頭尾呼應時,觀眾只能用無止盡的好奇填滿充滿問號的黑洞,
也從中更渴望接下來的劇情會如何發展,導致現在這個結果。
我想在每個年代的青少年,都會用不同方式反抗不合理體制所造成的拘束,
這一幕是30年前體制對抗精神的延伸,可以對比30年前後的差異,
學生對於體制的掙扎,從直接肢體衝突演變成柔性創意的表態。
體制上的自由看見情感上的自由:
電影講述從1980年代,橫跨台灣30個年頭三位主角的愛情故事,
前半部分呈現他們在高中用青春熱血與權威教育直接衝突,到大學為民主自由而發起學(和谐)運。
我想有部分的人看到預告片似乎擔心,有學運,電影會不會走向嚴肅及抗爭的枯燥之路?
但我覺得學(和谐)運的過程像是一種放大鏡,在觀賞時我們可從其中的衝突,
清楚具體的看見體制自由追尋的過程,突顯民主自由對當代人民可貴及重要性。
你會問,了解當代自由民主追尋及重要性,對了解男女主角的情感上有何幫助?
事實上,電影後半段就真正在描繪三位主角內心情感的衝突糾葛,
過去他們尋求體制上的自由,如今他們在追求三人情感關係上的自由與解放,
除了追尋情感的窗口,我在這部電影中還發現自由如同雙面刃般,
在情感上的選擇你有更多空間的自由,
但選擇上的進退取捨,也都將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就像感情上的自討苦吃,也是自由選擇的項目之一。
所以我才會說,學(和谐)運這件事如同放大鏡,
讓觀眾可以更清楚看見男女主角間,情感方面"自由"的存在性。
有時候,愛是一種反向例證,是必須由痛去反證:
「有時候,愛是一種反向例證,是必須由痛去反證」
這句話是美寶、阿良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林美寶這個角色,給人的感覺相當認清現實、古靈精怪,
是懂得丟下誘餌去吸引目標的女生,
當這種兩兩互相折磨的矛盾三角關係,要尋求出口時,由她來畫下句點真的會讓人格外鼻酸。
片中美寶的攤位,就設在母親賣藝的地方,雖然說是母親,
但電影中他們兩人間的互動關係極為薄弱、毫無對話,
薄弱到連她是美寶的母親這個關係,都是透過其他演員在電影中告訴觀眾,
唯一個關聯就是在一個微妙的狀況下出現:她母親在美寶面前勾搭樂師,最後遠走高飛的時候。
此時才借由美寶情緒上的失落、難過,感受她們情感間的關聯性。
觀眾可以知道,對美寶而言,家的健全存在是一種渴望,而母親與她的關聯以折磨的方式存在著。(我想對一般普羅大眾而言,母親在你面前勾搭小白臉最後棄你而去,感受應該都算是折磨啦!)
美寶在高中時期,就不斷對阿良這位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透漏愛的訊號,
可惜當時的阿良,還在摸索自己的情感,直到阿仁的介入,美寶才姑且一試的投向阿仁懷抱。
對我而言,阿仁要去當兵前所舉辦的派對上,
所詮釋演員情緒,是我在電影中相當喜愛的一段,
這一段當中,可以看見主角埋藏在心中已久的情感,都逐漸一個接一個引爆開來,相當過癮,
在阿良、阿仁準備親一下的時候,完全是用演員表情間的情緒掌握,使劇情加溫至燃點。
而之後阿良在美寶手心寫上她不願面對真相的同時,美寶也將自己多年來累積的情感,
以一種折磨的形式回饋給他,我個人相當喜愛這段當中,兩人不用言語衝突,
而用柔性溝通方式(手心寫字),帶給對方內心的強烈衝擊,
就觀眾的感受上來說,更是一種直達內心的震撼感。
畫面來到多年後,他們三人逼不得已一起在日式餐館吃飯,
一開始阿仁與美寶故意演出兩人相當恩愛的樣子,
直到阿仁接起電話,正在跟有錢岳父解釋新聞上的一切,
很遺憾岳父不是美寶她爸,而美寶是小三,此時東窗事發。
當美寶發現沒有必要在演下去時,她刻意在阿仁講電話時鬧他,甚至咬他的耳朵,
這一幕幕鬧劇在阿良的眼前上演,最後他終於忍不住失控。
美寶這樣刻意的舉動,其實就是要告訴阿良,這些年來因為他,讓她苟且偷生卑微的活著,
讓阿良知道他對她的傷害,讓他感受到虧欠,
我想不管是誰看到好友因為自己淪落至此,都會相當難受,
何況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過去美寶的媽媽用折磨聯結她們母女兩人,
如今美寶也以這種方式來折磨阿良,當這份痛苦縈繞著阿良而存在時,
似乎同時也證明了美寶愛情的存在。
然後我要來說,為何由她來畫下句點真的會讓人格外鼻酸?
還記得她與阿仁的最後一幕,在機場兩人準備遠走高飛尋求永遠的解脫,
她聽到阿仁與家中兩個女兒在電話中講故事,此時她崩潰了。
美寶這個角色,在追求阿良時受傷,投入阿仁懷抱時卻只能卑微的當小三,
而她現實好強的個性,又何嘗不想完完全全的擁有阿仁?
當這個機會出現的時候,她才終於看清楚現實。
阿仁擁有家庭,家庭是一種強烈密不可分的確實關係,
就算他們逃的多遠,也解不開緊繫阿仁的家庭枷鎖,
何況電話中的兩個小孩是無辜的,美寶自己心裡一定比任何人還清楚,
因為她就是出生自一個不健全的家庭,所以最後她選擇放手。
離開後她一度想流掉腹中阿仁的孩子,但在最後關頭,她選擇保留生命。
我想或許她突然理解,這生命是她與阿仁唯一堅定且密不可分的存在,
就像阿仁與元配擁有的家庭一樣。
我會在美寶這個角色著墨這麼多,因為我看著這個角色真的有許多感觸,
她的一生都主動的尋求自己在兩個男主角情感關係間的存在,
但得到的似乎都只是一份傷害,
對一般人而言,擁有家庭相當自然,但這種最簡單的幸福,
對她而言從出生到結束似乎都是可欲不可求,
這樣活潑美麗的角色卻有著歹命的人生,最後還要為他們的三角關係畫下句點,
在講下去我都要哭啦!
雖然角色間的互相折磨相當可憐,但如果反過來問問自己,
是否在過去的電影中,我們都是期待看到折磨所帶來的戲劇效果呢?
片中的配樂也相當復古特別,我想看過的人或許都會跟我一樣好奇,
為何苦海女神龍的音樂放了這麼長的一段,
回家後我仔細的看了一下她的歌詞,
突然覺得林美寶就如歌詞中的情境一樣:美人無美命啊!
王心仁這個角色,我朋友覺得一開始在看的時候,
感覺鳳小岳演技似乎不那麼精準,有點搞不清楚他到底要做甚麼。但看到最後我又回想一次,
或許這個角色就是要展現讓人摸不著頭緒、患得患失的感覺,以掩飾內心的空虛。
他的出現總是光現亮麗、受人矚目,彷彿文章中驚嘆號的存在般,要不注意到它都很難,
就連他劈腿的瞬間,相信也在不少觀眾腦海中留下驚嘆號!
電影中的他從高中時期,就是出鋒頭的那個人物,有許多天真浪漫的想法,想引領大家去做反(和谐)動,
就連大學時的學(和谐)運,他也是享受在萬眾矚目成為焦點的情境中,
到後來他的千金老婆及院長岳父,似乎都在證明他無法捨棄這種被人注意的感覺,
因為這就是這類人物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高中時期的他,嘴角總是帶著一抹微笑,給人感覺賊頭賊腦,不知道他想做甚麼,
幾十年後的他,還是同樣的一抹微笑,但不同的是,眼神只剩下疲憊、空洞。
其實他與老婆的關係,片中似乎只有兩個畫面呈現:劈腿時、美寶揭露劈腿關係時,
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多大的情感存在,不過也因為這樣,
這個老婆的角色,不管給人的印象或畫面,似乎都交代的有些模糊,
觀眾會對之後這個千金老婆,與當初大學劈腿人物是否相同產生疑問。
而最後他雖然劈腿,但還是願意與美寶遠走高飛,代表或許他愛的是美寶,
他的老婆及岳父只不過是能夠為他帶來的名利與光鮮亮麗工具罷了!
這樣看來,他總是掛在臉上的微笑,
似乎是用來回應他所重視的外在世界,也在偽裝空洞眼神下心靈的貧乏,
最後諷刺的是,年少時對自由最狂熱追求的他,最後反而被自由給束縛。
角色的個性,是由演員去將他演活,
其中可能包含演員的個性、人格特質,生理特徵或態度。
當張孝全扮演同性戀含情脈脈的吸吮男伴手指時,電影現場有多少人倒抽了一口氣,
所以他得了台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然後奇摩知識家或許又會繼《盛夏光年》後,出現一連串的問題,
關於"他是不是同志啊?他是我的菜,我好喜歡他"諸如此類,
我想看過他精湛演技的觀眾,應該都想回答:他就是吧!
陳忠良這個角色,高中時期給人的感覺就如問號般,
內向、對自己的情感世界一直在摸索,似乎總是慢半拍,默默的跟著阿仁、美寶有所行動,
從他與阿仁介紹的朋友接吻時的猶豫,可以看出他對這種異性間的感覺,所產生的疑惑。
直到在樓梯間抱住阿仁告訴他可以將情緒發洩在他身上時,開始事有蹊翹,
到最後他們兩人間,那男男的"友誼長存"之吻,點燃了他抑制已久的內心情感衝突,
隨後他開始墮落,卑微的活在自己性向的陰影下,
如同美寶介入人家的家庭成為小三(犀利人夫!?),
只是最後他了解到感情世界中的自討苦吃,決定自我解放得到自由。
還記得他對他的愛人分手前,說了一句"我看見一面鏡子,卻發現自己裡外不是人"
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看見一面鏡子,但我覺得或許他看到的是美寶這面借鏡。
相對於王心仁對於自由的狂熱,沒想到到最後對自由最被動的,反而得到了自由。
所以我才覺得自由如兩面刃般,我們有許多的自由可以選擇,
但最後無論是束縛、解脫、或自討苦吃,也都是這些選擇的結果。
張書豪飾演許神龍這個角色,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唱戲般的娘娘腔聲音,如同夢魘般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阿!
聽說他為了詮釋這個角色跑去西門紅樓接受同志的耳濡目染,
但在我看來他應該脫胎換骨了才是。
剛剛的描述當然只是開玩笑的,他在電影中的份量真的舉足輕重,
那種娘娘腔的聲音很容易讓觀眾聚焦,
得到的回饋大多是讓人笑到噴飯,讓觀眾得以宣洩抒發,
以配角而言他的表現真的會讓人印象深刻。
對我而言他也是阿良這個角色的反證,他以一種正面及大辣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性向,
這種對自我欣然接受的態度,也讓他在三位角色中擁有喜劇的收場。
「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一個愛我的,一個我愛的。」
還記得我以前看過一本書,在探討:為何一個人不能同是愛兩個人?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同時愛上兩個人,只是你必須忽視或不能承認,
一個是陪在你身旁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另一個我們的社會稱它為"精神出軌",
然而無論是社會的價值觀或道德觀,都無法容許這件事,
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唯一,
而人們為了要符合這個社會道德觀的期待,必須選擇性的忽視心中那個人的存在。
電影當中,似乎在試著顛覆這種社會道德的規範,
王心仁是一直陪在林美寶身邊的那個人,然而當美寶最後感到非常無助一無所有時,
她選擇回去尋找內心的支柱及依賴,那位最了解她的青梅竹馬陳忠良。
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除了運用從體制衝突到內心衝突的顯現所帶來的戲劇張力外,
再來就是這種耐人尋味的矛盾三角關係,因為面對這些矛盾我們都能理解:他們都沒有錯,
而我們也會對這樣的關係,難以忘懷。
家庭,是這場充滿無力感的愛情中,希望的出口。
在會後QA有人詢問導演為何會想拍這樣的電影?
導演的回答是:他曾經看過有一則新聞,
在描述同性戀收養友人小孩,雖然導演曾試著去聯絡,
但始終無疾而終,最後導演思考是怎樣濃烈的羈絆 ,才能有這樣的家庭組合。
而導演的友人,常常會來找他談心,當中可能家庭有小三介入的,或者本人就是小三的,
他希望他們借由電影中看見自己的故事,而得到救贖。
片頭片尾相呼應的畫面,都是阿良帶著兩個稱他為爸爸的小孩,
雖然片中男女主角三人最後在林美寶的離開畫下句點,但卻又以不同的形式延續下去,
先前提到美寶決定留下腹中的小孩,讓她與阿仁擁有確定且密不可分的聯繫,
而最後他決定將這兩個小孩交給阿良照顧,讓她們擁有美寶一生都無法擁有的:家的幸福。
三人間的情感關係雖然以互相折磨的方式存在著,
最後轉移成另外一種形式,得以並存幸福的延續下去。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因為單戀而感到痛苦,
所以在電影中,我們希望看到理想的世界,所以少有單戀的方式作為結束。
而這部電影讓人們感受到真實,但卻用另外一種方式找到理想的窗口。
實用的經典台詞:
這部電影當中,讓我覺得很讚的點,就是台詞的設計,
我覺得很久沒看到一部電影,台詞一出來就能夠讓觀眾有深刻共鳴的,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以下未看過電影的,強烈建議不要觀看)
1.「雖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雖然阿仁知道美寶愛的是阿良,但還是奮力追求,他在美寶面前學完天堂鳥跳的求偶舞後所說。這句在我心中榮登冠軍,相信在苦苦追求中的男性朋友,總有一天派得上用場。
2.「左乳房說姐姐好久不見阿,右乳房說為什麼我們明明相隔如此的近,靈魂的距離卻是如此的遠呢?左乳房妹妹愛男人,右乳房姐姐也愛男人!大家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相處呢?是啊!姐我好想妳阿!妹妹我也是!就讓我們言歸於好!讓我們團聚不在外擴,不再分離吧!」這是美寶在許神龍婚禮上,許神龍幫美寶打電話給阿良時,希望他們這麼多年難得的重逢,不要盡說些廢話,所丟下的笑梗,這一句是我在電影院中笑到不能自己的一段,所以特別收錄起來。(又於內容過長,我只能部分記憶,如有不足,敬請見諒。)
3.「我們是浪,眼淚都從海裡來;我們是花,長在同一棵樹上。」這句雖然印象不深,但他不斷重複的出現在電影當中,大家可以思考它的意涵是否串連了整部電影。
4.「妳先睡,睡一覺醒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這句王心仁對美寶說的話,沒想到美寶爬起來就看見他劈腿,還真的不一樣了;我會收錄這句是因為它將來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說一個瀕臨被當的學生在教授課堂上昏昏欲睡,此時教授默默的走到他旁邊,靠著他耳邊說"你先睡,睡一覺醒來,成績就不一樣了"我相信任何人聽到這一句應該都會立刻驚醒吧!可見這句是相當有發展潛力的!
最後來做個總結,
「用演的,不要用說的。」是一部好電影的重要關鍵,
這部電影的一大特色就在於從小角色到大角色,常常一個特寫在人物臉上,
角色都還沒講話,就能先聽到觀眾的笑聲,這種無言的情緒在這部電影中隨處可見。
我覺得觀賞《女朋友。男朋友》,
就如同你站在平靜的湖中間,將石頭投入水中,
第一眼你會被內心或體制衝突所激起的水花給深深吸引,
再來你會感受到這種矛盾關係在心中所擴散開的漣漪而回味無窮,
最後目光停滯在這顆逐漸下沉的石頭上,
並想像它最後的去處,得到屬於自己心靈上的歸屬。
這部電影涵蓋的情感層次相當豐富,我相信不管是同性戀、單戀、三角戀,
或是現實生活中情感受過挫折的人,都能借由電影中的故事,得到情感舒發的管道,
當一部電影從時能讓觀眾在淚水與歡笑中得到宣洩時,它的好對我而言就無庸置疑。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應該可以在台灣電影史上留下深刻的一頁。
转自:
http://imissyousomuch0.pixnet.net/blog/post/36937099
看见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
敬夏夜的玉蘭花,敬乾涸的游泳池,敬沒有字的信,敬友誼長存,敬吃苦的人。
抛开几个特殊历史背景,这个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的是和历史对称的自由与选择,都有着对非主流事物的直视与认同,比如民主、政治、婚外情和同性恋,少数选择的东西就是造反另类,多数人选择的就是平等自由。尖锐的主题藏在青春和爱情的背后,外表的喧哗和不甚高明的插曲背后是那些被时间磨平的心。★★★☆
真难看。套个学运,却还是过去十年青春校园爱情同志题材的死样子。
张孝全影帝不是盖的
天下間就只有你能為我吃苦,但其實我們都是在自討苦吃..
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我要是桂纶镁我亲自把凤小岳剥光了丢张孝全床上,有啥好痛苦纠结的……
“你先睡一觉,睡醒过来了,台湾就不一样了,我们也都自由了”
主创一定有很多美好的青春回忆,也很可能像贾樟柯拍《站台》那种还愿式的急迫心情,遗憾的是导演把这些青春碎片电影化的能力太弱,线索庞杂想表达的太多缺少凝聚力,单场戏的张力也不够,很多可以着力做细的点都没展开,细节都伏在表面。哎妈白瞎了这么多点——人生各个阶段被抓住的无奈和美好哟。
十年之后,又是校园三人的桂纶镁,时间过得真快。所以没心没肺的人才最快乐。还是没有逃出这些年台湾小清新爱情片的套路,包括人物关系都是似曾相识的。反正把曾经的爱情捆上青春、热血、回忆这些关键词之后总会抓住一些人。为谁吃苦还是自讨苦吃,台湾电影总有这种鸡汤感悟。
不掺和个gay谈恋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台湾小清新。
“他从小就不敢吃苦瓜,所以当兵的时候,都是我在替他吃。他结婚之后,他老婆一直希望能够改变他,所以餐桌上三不五时就会有苦瓜,他不希望孩子认为爸爸会挑食,所以常假装吃个两三口。他一直跟我说,全世界只有我肯为他吃苦,但其实,我们都在自讨苦吃。” 青春如此,爱情如此,梦想如此……
最老实的那一个为了欲望开始勾搭,最激进的那一个变成唯唯诺诺的政客,最懂生存技巧的那一个最后连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长大;桂纶镁小姐大概可以捧回今年的金马,她和张孝全是天生的斯氏演技派,至于凤小岳比较适合去演偶像剧……
看完心情莫名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我們都在自討苦吃/幹你娘友誼長存/原來我們都變了,變得不輕易笑了。不再為自由活著,卻被生活綑綁著,擁有太多卻不夠深刻/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一生最溫暖的時光,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看到你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安心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莫名好开心。桂纶镁的表演显然是长久以来最好的一次了,跟杨丞琳去演呕吐剧果然是糟蹋张孝全他就应该来好好演电影嘛!
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他爱他,大家一起吃苦瓜。
藍色大門以後第一次覺得桂綸鎂又變成桂綸鎂了。/ 張孝全真好,幹你娘友誼長存/ 鳳小岳演的好奇怪,娘娘腔那個太雷了 / 還是年紀大了,演中學生時看到皺紋於心不忍 /最後羅大佑那歌出現的好奇怪 /其實總體還行,但沒什麼力量。
桂纶镁入围的该是最佳男主角
我们的友谊不会长存,因为我对你动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