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走

日本剧日本2016

主演:绫濑遥三浦春马水川麻美铃木梨央中川翼瑞城さくら真飞圣伊藤步甲本雅裕麻生祐未

导演:吉田健山本剛義平川雄一朗

剧照

别让我走 剧照 NO.1 别让我走 剧照 NO.2 别让我走 剧照 NO.3 别让我走 剧照 NO.4 别让我走 剧照 NO.5 别让我走 剧照 NO.6 别让我走 剧照 NO.13 别让我走 剧照 NO.14 别让我走 剧照 NO.15 别让我走 剧照 NO.16 别让我走 剧照 NO.17 别让我走 剧照 NO.18 别让我走 剧照 NO.19 别让我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16

详细剧情

保科恭子(铃木梨央 饰)、土井友彦(中川翼 饰)和酒井美和(芮成穗 饰)是就读于“阳光学苑”的同学,这所学校建造在崇山峻岭之中,与世隔绝。堀江龙子(伊藤步 饰)是学校里新上任的老师,尽管一开始是被学校的教育理念所吸引才来此处工作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子却开始感到校园之中萦绕着一种诡异的气氛。某日,校长找到了恭子、友彦和美和,告诉他们三人身上都背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晃眼多年过去,三人长大成人走入社会,恭子(绫濑遥 饰)和友彦(三浦春马 饰)恋爱了,而美和(水川麻美 饰)亦喜欢着友彦。当他们命中注定的使命到来之时,三人会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人世间的黑暗和绝望呢?

长篇影评

1 ) 让我像棵树,倒下即是墓地。

悲观者会爱这部片。

故事很灰暗,怀旧式的科幻包装骨子理透露的是闭上双眼的绝望,如同眼前是长而深的隧道,我们却在未进隧道前就闭上双眼,只剩呼啸的风。我们真正的眷恋的东西,一旦失去,仅剩的只是脆弱和无力。

开始的过程中我曾想将自己代入到三位主角身上,却始终只能保持着一种旁观他们可怜他们的状态。如同老师露丝,如同那些旁观者看待他们的表情,只是同情。

“医学界于1952年有突破性的发展以前的不治之症全都能治愈人类在1967年的平均寿命已过百”

看完片我才能想到这句话的背后是有怎样的残忍。

原谅我神经大条,当看到海尔森的孩子们一个个的吃药的时候,我才想到克隆人,才想到剧情的设定如此残忍,其实全片完了,我并没有为三位主演之间的感情有如何的伤痛,而是为整个这种设定感到难过.

完全英式的气场和唯美简至的画面为整个故事架构好了一个完美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就如同包装华丽而干净的墓地,而演员也从开始孩提时的生气勃勃逐渐变成阴郁而缺少生气。

看整部电影就如同参加一场葬礼。

在欢乐中挣扎求存,在倒计时来临之前挥霍仅有的一切。

他们不敢选择,不敢反抗,没有期望,而这种人物设定才是最为难过。

我们可以接受一切坏的环境,但是要有期望!但是这故事里没有,它更像一个深渊,一切的设定只是为了绝望,我们花了100分钟看一个深渊的黑暗,乃至看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深渊,绝望开始泛滥。

如同看到年老的自己,没有了与这个世界共存的勇气,愿孤苦而死。

凯西她怀念着农舍和海尔森的一切,却对将来没有期望。

那段被汤美激活的短暂的期望,也被海尔森院长浇灭。

露芙,汤美,都终结了,海尔森也是,能长存下来的只是在终结前短暂的回忆。

看到凯拉奈特莉的尸体躺在手术台上连切口都不缝上,让我心中始终抽动,活在当下的理念的确可以将就快乐,但是并不能分割终结的理所当然,汤美下车后的呐喊,让我瞬间眼眶湿润,那一瞬间我内心的绝望和汤美的呐喊共鸣了。

一直来沉默的接受这种命运的凯西,在最后的对于自己的生命和他们有何不同的质疑让我心头颤动。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接受了种种设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书,然后工作,然后用父母半辈子的成本做首付,用我们自己的半辈子来分期。

我们的付出被抽水成只剩2成,我们何尝不是把自己捐献,完整的观看了的一场葬礼,最后我们却将尸体看成了自己,环顾周围,我们就站在墓地里。

倒下,即是墓地。

2 ) Hailsham, Gone With the Wind

当一曲悠扬柔情的Never Let Me Go奏响在黑尔舍姆的宿舍里,小凯茜将枕头轻轻抱在怀里,出现在门口的却不是泪水满面的夫人而是小露丝时,我就知道,这部影片的重心已经不再遵循原著作者石黑一雄的原意了。
在小说里,几经周转,露丝终于是把一个好朋友的手交给了另一个好朋友,对于这份已经来到得太迟太晚的感情,故事的叙述者凯茜还是保持了一贯沉静的语调,没有多加渲染,一切表面上都是平平淡淡的。这份没有浓墨重彩的感情,哪怕是在末了和夫人的见面中都是极为克制的,一种东方人特有的“隐忍”浸淫在了字里行间。只有到最后,在失落之地诺福克,那个曾经汤米帮助凯茜找回过心爱的唱片(电影中她从没有丢失)的地方,凯茜说“仅仅几周前我才失去了他”,她“没有哭泣”,但是“泪水滚下了我的脸庞”。
影片把着重点放在了这份由儿时便滋长的情愫中,中规中矩地把讲述三个主角故事的部分搬上了银幕,也没有去杜撰什么原著之外的情节。
然而对这份隐忍的感情不动声色、了了几笔的描绘远不足以支撑影片视之为脊梁骨的爱情线,片子因而显得非常地单薄,Carey Mulligan一行清泪已经下来,我却觉得情绪积蓄地太少,爆发地有欠说服力了。
其实,编剧若是能牺牲博人眼球、亘古不变的爱情桥段,使三名主角服务于大主题——黑尔舍姆,若是能重点童年的经历,加强对老师的刻画(而不是对课程潦草带过,那不如不提)那么影片或许就能凸现石黑一雄想要表达的一个严肃的话题,并使之区别于同种题材电影的娱乐、惊险与末日情结而上升到一个“史诗性的道德恐怖故事”。
我更希望电影的开头复制书里写的,凯茜的捐献者一再问她关于黑尔舍姆的问题。黑尔舍姆,这个凯茜和她的朋友们长大的地方、拥有着友情与爱情的地方、学会欣赏艺术与文学的地方、被给予了人性的关怀与教育的地方,她回望过去,在对儿时一幕幕的怀念中,终于明白黑尔舍姆创建人和维持者的不易,了解到,一直以来,作为黑尔舍姆的学生的幸运。期间,老师和学生的几次冲突:露西小姐对汤米创造力前后两次的不一致的意见;拥有“画廊”的夫人对学生们不能掩饰的害怕之情;露西小姐在瓢泼大雨的一天,嘈杂的体育馆里听到年纪尚小的学生们的“演员梦”“美国梦”,突然对他们就身份问题做了次清晰的解释(而不是在寂寂无声的教室里,讲课似地,学生们也只是听话地坐在下面)以及夫人听到一曲Never Let Me Go而潸然泪下的片段一并串起,推向最后的高潮:夫人告诉凯茜,这支歌曲之于她的意义“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迅速来临。更科学,更有效,是的。对以往的疾病有了更多的治疗方式。那非常好,却又是一个非常无情和残酷的世界。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她紧闭双眼,胸前怀抱着那个仁慈的旧世界,一个她内心知道无法挽留的世界,而她正抱着这个世界恳求着:千万别丢下她。”
电影中的埃米莉小姐反驳了汤米关于画廊的猜想,说艺术品的收集“不是为了来鉴定你们的灵魂,而是为了看你们是否有灵魂。”这营造了一种古怪的氛围,让人几乎要对为黑尔舍姆的开办、维持呕心沥血、每每必须和自己的内心搏斗、克服“从书房窗口向下看你们”的厌恶感的人们产生怨恨的情绪——而这些极少数,是在这场科学与道德的博弈中,坚韧的选择道德的人。最后,电影中的凯茜也提出了克隆人与正常人有否不同的问题,这本是个进步的、深刻的问题,却应该是由观众提出来的,因为石黑一雄的人物们,包括这些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克隆人,“是安静的牺牲品,对于‘责任’认命且默默承受,不知道‘抗争’是什么。”而他致力于表达的是“人在没有任何权利和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做厚道的事情,能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正是这份对命运的接受让凯茜和她的朋友们那么不同于别的人物,正是这些无力反抗的克隆人使人们开始思考对这些有着灵魂的新物种的运命的裁决。而黑尔舍姆已经随风飘逝,它只存在在凯茜的记忆中,与越来越少的克隆人和做过努力的人类的记忆中。这个特殊群体的庇护所在何方?还有多少人类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有勇气去承担这份责任?在科学至上、道德式微的时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将我们带向无法预知、不能回头的方向。










***
吐槽
Carey的空表情真是充满了内容,相比加菲就显得呆板许多,不过汤米本来就是个笨拙的人嘛,所以还是很符合小说形象的~
KK这次牺牲大了,一度我都可怜她怎么被塑造得如此bitchy了(尤其是大晚上跑到凯茜那儿去和凯茜说自己和汤米是一对儿- -)两次捐献后非常地憔悴啊,本来就瘦,这样一来愈加单薄,眼窝都下陷了,太可怜了……
村舍里那位是比尔吧?哈哈~~~不过他的女朋友很抢镜,演得很到位!
黑尔舍姆“校歌”固然非常好听,最后还echo了一下,似乎是很熨帖这悲伤的情景——可是!片名就是一首歌唉!本来就不够点题了,还这样来一下,让片名情何以堪啊~~

3 ) 关于生的永恒的可能性

从来都没有第二种可能性,比如峰回路转,比如最后的颠覆。

什么都没有,从一开始,便是在一条宿命的轨道上,三个伙伴,无论开始时如何天真烂漫,如何倾心、暧昧、嫉妒、伤怀,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

或许极致的悲伤便都是如此不动声色的。仿佛云淡风轻一般,不值一提。

原著小说是很早前借来的,看了一半便还掉了。因为时间超期,也因为多少受不起前面那些琐碎的铺垫与叙事,情绪都是支离破碎的飘在空中,找不到下落的地点。然后关于这个不像科幻也不像爱情的故事便戛然止于一行人跑到镇上寻找露丝的本尊那里。

后续如何,也曾淡淡想过,无外乎捐赠,死别吧。在石黑一雄细碎的语言里又究竟会有多伤感呢?可偏偏就是未能读完的后半段,却蕴藏了悲伤的全部。

原来只要再坚持一点点,故事沉埋的悲剧力量便开始显现,而我只坚持看完了尚算美好的铺垫。如果没有电影,谁又知道我将和这个故事错过多久呢?

整本片子都很缓,沉静、凄美之中,哀伤是绵密的河流,在每一幅静美如诗的画面里暗自涌动。

海尔森、乡居到终结的三个篇章,就像主人公们短暂人生中的三支片段。随手拈来,不经意地给你瞥见,却是瞥见了尚未老去就必须终结的宿命。可就算再短,这宿命里也不能禁止爱。
那是她们也同样生而为人的凭证。

电影除了三位主角外,其他角色,尤其那些非克隆人几乎都是没有血肉的符号面孔。他们创造了他们,培养他们,检视他们,利用他们。真正应该具有灵魂及情感的这些人类反倒像一架没有感情完美运转的机器。而讽刺的是,就是这些人却在质疑克隆人的灵魂是否存在。

在夫人家里,海尔森的校长和夫人面对那对情侣满怀希望的目光时,毫无愧疚,只是仅仅说抱歉。

凯西和汤米说:我们认为艺廊的存在是为了要检视我们的灵魂。
校长和夫人却说:艺廊的存在是在检验你们是否有灵魂。

在这些符号面孔的眼里,即便你们相爱,微笑流泪。却依然只是工具而已。不算生而为人。

对此凯西哀伤的笑了,甚至都没有眼泪,那只是因为一切早已了然,不过是被最终验证。而汤米面对真相,在黑夜里的痛苦哀号,却击碎了凯西,以及所有人的心。

原来从来都没有第二种可能性啊。没有例外,没有奇迹,什么都没有。只有短暂的童年,短暂的无知,短暂的相爱,以及无尽的绝望。

这是属于宿命论的故事。所以没有逃出克隆岛的胜利大逃亡,也没有反人类的血腥复仇,这种无作为的故事走向,让屏幕前观看的人都开始希望会有点什么。可依然什么都没有。

仅仅是默然接受了必须捐赠的命运,默然送走短暂相聚的朋友,爱人。独自承受接下来的第一次、第二次捐赠以及终结。

直到最后,竟也没有恨。仅仅只是疑惑:“我们和受赠者的人生是否截然不同?生命都会终结,也许没有人真正明白自己的遭遇,或觉得自己活的足够。”

或许这就是石黑一雄披上克隆人的外衣,抛给人生的一个疑问。
有些人活的很长,打驻颜针、吃补药、换器官……可漫长的生命却显得空洞而缺少意义。还有些人活的很短,也许刚刚摆脱稚嫩,还没看到过皱纹,也许初次品尝的爱情还在最新鲜的样子……可因为知道时间不多,便会无比珍惜每一秒,拼命想看到更多,了解更多,拥抱更多。

这两种,谁又说得清那种才是真正的活着呢?
关于生的永恒的可能性,或许就像海岸边那艘寂静的船,无论光鲜还是破败,定格的一瞬间,便是永恒的一世。

4 ) 别让我走

他会向我挥手,也许还会呼喊我。我不能奢望太多,仅此足矣。我提醒自己,只要能有时间跟他在一起已是万幸了。我不确定的是,我们的生命与我们救助的人的生命是否真的有所不同。我们都有终结之日。也许我们都不了解自己的遭遇,也许我们都觉得已经活够了。。。
他会向我挥手,也许还会呼喊我。我不能奢望太多,仅此足矣。我提醒自己,只要能有时间跟他在一起已是万幸了。我不确定的是,我们的生命与我们救助的人的生命是否真的有所不同。我们都有终结之日。也许我们都不了解自己的遭遇,也许我们都觉得已经活够了

5 ) 如果你没看过小说

我看了预告片,然后在图书馆看到书,借来看,然后又看了电影。这样慢慢重现的感觉很奇妙。

然后说一说电影和小说的一些差别,由于书已经还回去了,我也只能凭记忆去比较,也希望大家多指教,在这里只是提出小说中值得大家留意的差别。

Tom和Cathy初次接触

小说里Tom是一个经常被嘲笑和欺负的男孩,球赛之后,Tom在草地上大叫,泥巴溅得满身都是,而且Tom穿的是很好看的马球衫,Cathy觉得他这样做太糟蹋衣服了,于是上前提醒他,Tom才对她有了好感。然后Tom和Cathy有过几次秘密的见面,Tom告诉Cathy,Lucy老师劝他说,有没有才华或者创造力根本不重要,然后他们就开始讨论为什么老师会这么说,这是小说的一条线索。

关于性

黑尔舍姆的学生很早就受性教育,老师会拿着两具人体骨架告诉他们认识怎么做爱的。学校里老师也在争论到底应不应该教孩子们这些,一派认为这样教会败坏学风,另一派认为教学生们如何性交能让他们的身体器官发育更好,同时也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另外,老师也告诉他们,克隆人是不会怀孕的。小说里提到Cathy有时会有性冲动,她认为应该找一个同学去“结合”,并不是因为爱,而只是满足生理需要,所以Cathy实际上在黑尔舍姆就已经有性经历了。

关于磁带

Cathy在交易会上拿到的磁带里的一首歌就叫《Never Let Me Go》,她非常喜欢那首歌,她在宿舍听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把枕头抱在怀里跳舞,这时她看见夫人(也就是Madam)在宿舍门口哭泣,但是当她发现夫人时,夫人迅速离开了。Cathy当时把枕头当作婴儿唱这首歌,她觉得夫人一定是因为可怜自己无法生育而哭。但是,当时隔多年Cathy和Tom去找夫人时,她问了夫人为什么哭,夫人说,她看见的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孩子在祈求人们留下她。这段体现了小说的某种思想,即我们总习惯活在自己认为的世界里,并且不愿意离开。

另外,Cathy的磁带曾丢过一次,Ruth曾想帮她找回来,但是徒劳,最后送了另一盘磁带给Cathy,后来长大后他们驱车去德尔福,Cathy和Tom在一家音像店,Cathy找到了丢失已久的磁带,Tom说,他多么希望找到磁带的人是他。

关于真相

小说里,另一位老师(电影里总是lucy)看到球场上的孩子们在谈论自己的未来,司机,演员。。。老师亲不自禁地走到球场上跟孩子们说了他们是捐献者这件事,但是孩子认并不以为然,而且极少谈论这件事。

关于去见夫人

最后Cathy和Tom见到了夫人,然后是校长。当时,有人在校长家搬东西,可以看出校长在变卖家产,过得很寒酸了。然后校长跟他们解释了画廊的事,电影里说得太少了我觉得。校长说,黑尔舍姆的宗旨是想培育出有灵魂的孩子,虽然他们是克隆人。学校在六七十年代,用学生的画在世界各地做展出,向世人展示克隆人孩子的美好一面以求得对克隆人更人道的对待。但是,另外一个科学家试图造出所谓“优化克隆人”触动了社会大众的神经,人们担心克隆人会取代他们,于是黑尔舍姆老师们的辛劳付诸东流。校长说,那件事之后,舆论的风向变了。电影里关于政治的内容被弱化了,本来我还期待来一段蒙太奇咧~


6 ) 反复拷问的“生命”命题

英国人拍电影总是希望勾引你来反思的——况且这还是日本人写的故事,日本人更是看到落片叶子也要做首诗的——写都不是白写,拍都不是白拍。所以既然冒眼泪看完,就绕不开多想:

先假设请你做一套伦理心理测试题,请你一个一个问题回答下去:

1、你想活的更长一些,避免年纪轻轻死于癌症,或者远离各类疾病带来的痛苦么?
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是的,谁都舍不得去死,我想要健健康康活的更长。”

2、然而生命无常,说不准某一天,什么奇怪的疾病就困扰你了,于是,假如有这样的技术,在你需要更换某些器官以保命的时候,立即就有的换,你高兴么?
我想每个人的回答几乎都是——“是的,迫不及待”吧!

3、如果这些器官,是需要克隆一些人,拿他们的器官来备用的呢?你还想要么?——当然,他们被制造出来,也不过就是医疗用途。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就要犹豫了。求生的渴望是很大的,我们都能深刻理解。谁都想多活一点儿,尤其是,当明明有办法可以让你多活的时候。然而,克隆出来的人,已经是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生命体了,你拿走他们的器官,不是像用他们捐的血那样简单,你拿走他们的器官,他们就少了那个器官。最后,可能你保了命,但他们可能就死掉了。你觉得你的生命,比起别的生命,更重要么?
虽然有犹豫,但是只消想一下死亡袭来的样子,我想大家还是会慌乱地选择“用,我要用那些器官,我要治病,我要活命”吧!

4、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当你,恰恰不凑巧,你就是那个被制造出来的克隆体呢?你该怎么面对自己的一生呢?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了。主人翁们都是法律允许下的,合法的、命运不可抗拒的,克隆人。成年之后拿出器官,是他们生命一场的唯一目的。他们不被算作人类——虽然从肉体到灵魂跟人类一模一样。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克隆人类对于道德伦理的违背。——好多入戏的影评跳出来大叫:他们怎么不逃呢?他们就那么安心接受命运安排?想不通啊,想不通啊。。。——仿佛这真是在讲克隆人的事。

再回想一下:片子的视角,从未站在真正人类的那一方去加入探讨。自始至终,都是以克隆人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来审视这一生和这命运。
所以,为什么呢?
它真的在讨论克隆人么?
还是,它其实在讨论我们自己。

第一层,
同样是人类,我们生下来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只能按照自己自身的局限性去行走一生。有的人生下来智商140,有的人生下来美貌,有的人生下来便富有,更多人生下来智力稀松、样貌平常,甚至还有一些,生下来,肉体就缺这少那。

我们好些人,生下来便拿到了好牌,恰如剧中那些非克隆人的正常人类。所以,他们对待克隆人,是冷漠的,是无视的,假装看不见,仿佛与己无关——镜头中医院里那些护士,很坦然地跟身为克隆人的护工,聊起那些个克隆人捐出器官的次数以及他们何时终结生命等等“琐事”时,笑眯眯地,神态是那么平常。他们在想什么??大概在想“他们真可怜,幸好,我生下来便不是克隆人”吧!

是的,多数人们不会去多想别的。因为一生只有一次。基本上,生命之签,只在生下来那一刻,便抽好了了。既然我命已定。所以,如果我是好命,我就没有必要以同理心再去同情那些没有抽到好牌的人——那是他没抽到,与我无关。而那些不幸拿到烂牌的人,不幸生下来便抽中烂签的人,能怎么办呢?在周围普遍的冷漠下,在确实又怪不到别人头上的情况下,能怎么办呢?只好默默活下去,完成自己应有的使命。

所以,那些嚎叫“他们怎么不逃走”的影评人们,你们觉得,他们除了完成使命,还能往哪里逃?!
这事情到最后,最好的发展只能就是克隆人集体起来造反,以跟人类厮杀,获取生存权了。

第二层,
好些人说,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容貌可以改,贫富可以换。。是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尚且有希望通过“努力”来撤换命运。然而,退到底,有谁能违抗自己天生的宿命?——对于人类来说,天生的宿命就是都要去死。从我们目前所属的时空层次来讲,这一点真是无可更改。

从整体上来说,难道我们不是那些克隆体么?
难道我们抗拒命运,有用么?
我们向天哭嚎千万次,像剧中男主角那样地嚎叫、抗拒命运的不公。现实还是无可奈何的,我们还是大踏步、被迫迈向死亡。
人类不想离开——去的地方越多、见得东西越多、经历的越多,越不舍于人世。死这个字眼,光想一想,就好可怕。
我们不愿去想这一点,好些人抱着很大的幻想,以为这件事我可以克服。所以我们贪婪、自私,我们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命,哪怕以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来换取!所以我们人人有为王之心,人人都想要经世济国,挤挤嚷嚷,不肯罢休。所以我们甚至要造出“克隆人”,来解决我们自身的生存问题——即使这说到底还是以命换命。
我们难道不知道?困扰我们的,推到最根本,只是关于“生命”的命题。
如果生命注定是以朝露的形式存在。那我们人类的命运,就无可更改。


所以,这电影教会我们什么呢?
第一,生命是短暂的,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应该被告知这样的现实道理,然后,把一生倍加珍惜而尽可能愉快地度过去。
第二,无论抽到了什么牌,生命都是平等的。抽到好牌的人,别只顾得意——不然细想生命,又有何意义,得意也好失意也好,都是要死——不如多以同理心去帮助牌不那么好的人。一来,可以从整体上,延续人类的生命和价值。二来,否则牌不好的人,也许会积聚起很大的力量,一举赶走牌好的人,重新洗牌发牌。——要用抢夺来获取生存权,代价只能就是厮杀。

说到底,这片子的主旨,虽然没有明讲,无非还是一个“尊重(生命)和(生命)平等”的主题。英国电影里现在很少强调“抗争”。看来这一百多年来,他们显然又进步了不少。
希望我们也进步快一点。

7 ) 别让我走

他们是被创造出来的,是为了人类被创造出来的,是为了别人的生命的延续。窗外下着小雨,那样凄婉,冷冷的。老师哭了,任何一个拥有人类感情的人都会忍不住辛酸,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面对他们被写好的结局。荧幕上给出了一个铜制的人头像在雨水中依然用那样澄澈的表情面对一切,这就是那群孩子面对世界的方式吧,善良,无知,单纯,无奈,透着柔弱。

8 ) Never Leave Me Alone

这是一部我期盼了很久的片子,终于在11年的第一天成功观赏。

画面与音乐干净美丽,英伦风光与静默制人,如预料。出于对演员的个人偏爱,keira所扮演的角色在我眼中不知觉更博得注视,甚至直到露丝在手术台上终结后我才真正地去注意凯西和汤米的爱情。

小说改编电影,又听闻原著地位不可撼动,再加之作者为日裔英国人,写作的手法细腻,这种日式小说为原著、英式文艺风格电影交织在一起才创造出这部深入我心的Never Let Me Go. 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小演员演得很好,一次次回眸。在古典建筑中过着寄宿生活,有着平淡、不动声色的交流,更多是静静地凝望,音乐倾泻而出,伴着宁静、应当是波澜不惊的童年。挑选演员的用心,个人感觉,儿时的凯西、露丝与成年后的凯瑞与凯拉很相像。

露丝在我看来是一个要强又同时畏惧的女孩。他们都在海尔森受到同样的价值观灌输,在露西老师询问汤米为何不出围栏捡球时,露丝一脸坚信地讲述警示意味的故事,她深深地相信这些,所以心里产生恐惧。她要强,在别人问她是否了解外面的世界时不假思索地说quite a lot; 她要强又害怕,初到乡居与其他人一起看电视时,虽然不懂也跟着别人一起笑,模仿电视上人们的举止……和汤米在一起,其实向别人表现自己,其实也害怕一个人,想假装有真爱获得缓捐。所以多年后,在海滩上,她坦白的确她在故意阻挠凯西与汤米的爱,因为不想落单,当时我想到never let me go或许也作never leave me alone? 她要强,却又屈从并畏惧命运,不希望在眼睁睁的苦等中被拔去呼吸管, 而是在自己选择的时间终结生命。她畏惧,再次见到汤米时畏惧让他看到,可能是已经憔悴的模样令自己都不堪……露丝在各种矛盾中想通,给了凯西他们夫人的地址,有了类似赎罪的意味。完成了自己的遗愿,她也就像自己所想,在下一场捐赠中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医护者将器官取走后,留下她一人在手术台上,尽管心跳停止,她的眼睛依然呆呆地凝望着某个方向,一切安静一切冰冷。

当初报道Keira将出演这部电影,看到相应影片简介时,第一反应自然是The Island. 而巧合是,后者的两位主演Ewan McGregor和Scarlett Johansson也是我十分喜爱的演员。两部片子题材背景十分相近,而克隆岛讲得是如何反抗、逃出这种命运,但由于故事的不够完备,导演自身更善于动作枪战以及现实性的很多问题,讲得并不好。而这部,则是选择了平淡地接受这种命运安排,深究其中他们之间的情感与人性的显露。

正是这种接受才造就影片里平静得动人,也引发深思,更令人感到无奈。这更像是一种映射,对于克隆人,被安排去捐献变得顺理成章,都是坦然地去接受,憧憬的缓捐与申请照护者职位也不过是推迟捐赠的时间,怎么也逃不过捐赠-终结的命运。而对于现实的普通人,我们的生活种种也如此顺理成章,也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也在其中按部就班地生活而不自知,即便知道了也不作何反应。

在影片中,他们“反抗”的方式也不过是如露丝那样,选择自己在第几次捐赠时终结,不被人夺命,这也许是她所想的“有尊严地死去”。至于汤米,在得知根本没有缓捐,一直支持他能够在捐赠之后继续强壮的某个信念倒塌,他愤怒地嘶吼,凯西从后面抱住他的一刻我顿觉巨大的悲哀袭来——根本就无力逃脱这种命运的!即便是奢求短暂的几年推迟也不行。凯西,我觉得她是三个人中最坦然也活得最明白的一个,前半段生命也许看似孤独,也使她在旁观中更加清醒。影片的最后,她被通知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捐赠,望着围栏后的一片风景,她想念那些人那些时光,不再妄求只是怀念,然后自知只能面对注定的安排。

的确,对于这部影片就是选择了“认命”,如果是强烈的反抗那就是克隆岛了。也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才更加美丽而残酷的。

别让我走。这个标题我似乎还没有完全理解。别让我走,别让我一个人,也许这是三个人共同的心声,在如此强大的命运安排的面前,也许他们都在说别留下我一个人,别让我一个人走向那里,别推开我独自面对……这或许是屈从这注定之后,对温暖的呼求吧。只是自己个人的想法,对错与否还请原谅。

短评

太没力度,加菲呆若木鸡,梦游似的

8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把这片子当科幻片来看的人,长的都是什么神经?

1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果断5分,今年最喜欢的电影

16分钟前
  • Wouldemos
  • 力荐

明年是凯瑞穆里根的,小演员跟她长得也太像了吧,其实真的挺闷得

1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如果要以"人人皆为捐赠者“的隐喻来解读,本片当然可算是寓意辽远。可惜,全片的节奏过慢,叙事风格老调,文艺腔又被科幻味冲淡,可谓一事无成。两位女主角的演技值得夸耀,而汤米则是小时比成人演得出彩。这种猎奇饲养孤儿学院的黑故事,以及关于手术部分的着意描绘,让人看出石黑一雄根性上仍属东瀛

18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调调很中意,演员很中意,就是草泥马的含而不发的情绪,文艺不是这么个憋屈法儿吧。

22分钟前
  • 遁了~
  • 还行

演员表演不如预期,有着这样一个超强的剧本和原著小说打底,故事开始时的美好和天真烂漫和结局时的对比如此强烈,如此一个悲剧却被处理成如今的感情真空?导演把风景和构图处理的很英国学院范儿算是唯一的优点,至于风格和人物的情感对接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本片依旧能够催泪!★★★★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所不确定的是,我们和那些受赠人的人生是不是截然不同?人生都那么短暂,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活不够。”一个好剧本一个好故事一群好演员,摄影、构图一如经典的英国电影让人感觉美不胜收,配乐也使气氛营造的很不错。在这个早已安排过的宿命里,爱情又能起什么作用?★★★★

25分钟前
  • Q。
  • 推荐

石黑一雄的小说确实精彩,假设了一个绝望又冷漠的世界,像那阴云密布的天。喜欢几个角色蓬头垢面的样子,憨憨傻傻的,这更让人同情。满是怀旧英伦风的电影,却是一部科幻片,真是奇妙。唯一遗憾的是过于文艺的调调,这么棒的假设要有更精彩的故事就好了。何止主人公,很多事情我们也同样无能为力。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惊悚你妹 纯文艺片…

28分钟前
  • 桶桶
  • 还行

一开始便是“1952年医学出现重大突破,医生终于能治愈过去的绝症,到了1967年,平均寿命已突破一百岁。”、在这样的过去虚拟语态中,故事开始,并且一直发生在过去。原作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的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其人曾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3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剧本。表演。摄影。节奏。配乐。色调。无一不考究、精确。淡淡的华丽藏在隐忍的叙述中。值得人泪水的胶片。

34分钟前
  • 发福的唐吉珂徳
  • 力荐

CareyMulligan演得真好 谁说这片不科幻了 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被捐者 一生的都在等待本尊身体衰竭并捐出器官 这还不够科幻么

36分钟前
  • 安大
  • 推荐

石黑一雄的这个故事太日本化了,背景和人物放在英国,怎么就那么怪异

38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还行

不论如何 是部非常美丽而且让人心碎的电影 邻座的女生几乎从头哭到尾PS 请各位不要再标记它为惊悚了 一点惊悚都没有

43分钟前
  • Fran
  • 推荐

本來覺得這個設定太扯——人類不可能這麼殘忍。養著受罪又花錢的供體不如一次全部捐贈(略加統籌一個人的器官很容易一次性利用掉)。然而換個角度思考,我們不都是特權階級的“供體”嗎…影片中一次割取一樣臟器的捐贈和我們的生活何其相似。污染、過勞、貧窮、焦慮,器官捐贈變成了這樣隱晦的形式。

47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凯拉奈特莉悲催了,这部电影将她的所有缺点暴露而且是放大,丑!

51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Andrew Garfield在Carey Mulligan身旁毫无演技可言

54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爱有意义吗?灵魂真的存在吗?我们真有价值吗?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只能令我们陷入悲伤绝望。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要去在乎结局,不要去害怕未来。只求能爱,能与你共渡一段好时光,活在当下,心满意足。

59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太伤,看得憋屈。另外有个设定不理解,每人拥有一个克隆体,克隆体到了20多岁都要接二连三被取走器官,直到死亡。难道每个原版的人(真身)一生中都会在二三十岁上得几次严重到要换器官的病???就算地球生态出了问题,也不会原版都大病怏怏,克隆体个个活泼健康吧?

1小时前
  • 雨宫萤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