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大师2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7

主演:胡耘豪何花钟镇涛付嘉钱迪迪印小天耿乐王德顺颜丹晨周晓鸥廖京生郭轩呈李倩刘美含田丽于波贺刚陈松伶范湉湉樊野郭柯彤曲高位姜尘夏志远郑家彬马东

导演:李泽露

剧照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 寻人大师2 剧照 NO.2 寻人大师2 剧照 NO.3 寻人大师2 剧照 NO.4 寻人大师2 剧照 NO.5 寻人大师2 剧照 NO.6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3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4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5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6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7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8 寻人大师2 剧照 NO.19 寻人大师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3

详细剧情

《寻?大师》讲述当代都市?关于“寻找爱、再寻找到真实的自己”的暖心治愈故事。五个性格迥异的人从不打不相识到携手同行公益,成立“寻人社”,以“服务”为宗旨,为他人寻找失散、失联与失去的人。独自混迹市井的林元素,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网上发起的“寻爱狗计划”后,结识了楪祈、丘陵、夏骨朵和周期四个性格迥异的人,通过这一次寻狗的合作,他们凑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爱心公益寻人组织,在空余时间无偿帮助有需要的人。刚开始大家互相看不对眼,但一次次携手同行让他们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曲折离奇的经历中收获助人的感动——帮助老兵寻找到战友妻儿时的动容、寻找校园初恋带来的青涩悸动。他们也在寻人的过程中治愈了各自的伤痕,直面自己的内心,找到真实的自己,明白了寻人的真正意义。林元素在看过太多亲人相聚的场面后,终于承认自己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东西,勇敢地向众人提出,希望能够找到在自己成长过...

长篇影评

1 ) 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我们要“杀掉”那些被家暴不反抗的女人

【严重剧透】根据评论提示,我在正文前加一个提示,本文涉及【严重剧透】

鉴于评论中部分朋友的误解,我先阐述一下观点:幼年的我生活和观念都是病态的,至于产生杀人心理当然也是错误的,这不应该被支持。在我长大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才有了我规劝父母离婚的行动。到现在的成家立业也是由于多年的磨练,转变自己的三观和性格,才有了现在的幸福。

------------------以下是正文---------------------------------------------------------------------------------------------------------
我之所以没有给出五星推荐,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人生中最黑暗绝望的时光。好在我已经长大成年,在许多年过去后,我才能真正面对家庭暴力带来的恐惧,和终生的阴影。编剧你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写出这样的剧本。
-----------------------------------------------------------------------------------------------------------------------------------------------
电影散场,老公问我,为什么段奕宏是凶手,转变那么突然,为什么他小时候看到妈妈被家暴,居然想到杀死他妈妈,而不是杀死他爸这个罪魁祸首。还有为什么他要杀了王真儿扮演的那个被家暴的女人(抱歉忘了叫什么,就是那个晓芸的妈妈),以及被家暴了为什么不跑,还继续留在这些禽兽身边,这些女人怎么想的等等……

我告诉他,我理解。我理解段奕宏饰演的那个警官,而我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1987年我带着某种不幸的符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母亲也因为我的到来生活发生了转变。奶奶家重男轻女,从我出生就给尽了我妈白眼,对我也不管不顾,宁可把我扔在太阳底下暴晒吃土,自己也不愿意喂我一口吃的,老太太在屋里跟别人有说有笑惬意的不行。一边教唆我爸再找一个女人再生一个孩子。我爸也是一个极端大男子主义的失败者,喝酒喝到每天回家找不到门,一喝多了就打我妈,而老太太在旁边看着他动手,自己坐在床上,怕他们打坏家具,还护着电视、音响、电话……就是这么一个荒唐的家庭,我从三岁左右记事开始,一直面对了许多年。

我的母亲是一个跟电影里的女性一模一样的家庭妇女,懦弱、对家暴只字不提、只敢跟娘家人哭、生活的依靠大多来自男人。而作为懵懂的我,小时候看到爸爸打我妈,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去拦着我爸,但是这样他就会连我跟我妈一起打。从小在钳子刀子下长大的我,当然明白如果我不想受皮肉之苦,就不要惹他,不然我又会遍体鳞伤,最后甚至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所以每次只要我爸不顺心,就会打我妈,用脚踢拽头发,窝在墙角里一顿打……

我每次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如果站在旁边流泪,也会被呵斥,后来我听到他们打架,我就躲在屋里偷偷的哭,甚至祈祷妈妈千万不要惹恼他,不要一句话说不好就打起来,我怕听到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厌恶一身酒气毫不讲理的父亲,更看不起无能为力的自己。然而在我懵懂的年纪,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非要忍受这些,为什么我们都过的这么悲惨了,还要对外面说脸上的伤是撞的,是自己不小心。为什么每次妈妈打电话跟家里亲人哭诉,对方回应都是一样的话
“为了孩子,忍忍吧,好好过日子”
“这种事说出去不好听,家丑不能外扬”
“你去单位里告他,让他身败名裂,到时候大家怎么看你,弄不好他打的更凶……”
“110谁管这个,还嫌不够丢人吗?”
“……”
我的母亲对家人的求助和倾诉得到的是更多弱者的声音,是愚昧封建落后以男人和孩子为中心,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规劝。而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连反抗她们言论的依据都不知从何谈起。而我的母亲也变相的每天向我倾诉父亲如何残忍,变态,她的生活有多苦,她哭,一直哭,可就是不打算离开这个男人……

起初我会同情怜悯我的母亲,到后来,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我的痛苦跟谁讲呢,去跟同学朋友说吗?我向谁求助?我做了母亲的垃圾桶那么多年,她每次倾诉翻来覆去我都背得过了,可是她还不是依然要跟这个男人在一起?凭什么?我不想看到你再受罪了,我厌烦这一切,我想杀掉我爸,我想他死。

无数个夜里我在想怎么能杀了他,怎么才能不被人发现,碎尸需要切多大块,哪里找合适的工具,怎么弃尸等等,他们越打,我越想周密的计划这一切。可是每次我都害怕,我怕万一我没杀掉他怎么办,被他发现我就死定了,万一我扛不动他的尸体怎么办,我自己处理不了这些,我需要帮手。于是我跟我妈说,我们把爸爸杀了吧。我得到了跟电影里一样的回应: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年幼的我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我看到妈妈被打心痛的撕裂,我看到她的绝望和孤独,但是她却不敢反抗,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她活的这么遍体鳞伤,如果当时我有安眠药,可能就选择跟母亲一起死了。所以当我看到儿时的段奕宏趴在妈妈的浴缸边哭泣,看到他被爸爸的疯狂吓尿了裤子,看到他对被家暴的妇女那种怜悯又恨铁不成钢的绝望,看到他想拼命摆脱过去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让自己变成正义的代言人……这,多么像曾经的我,转变成现在的自己。

可是小时候,我家里没有安眠药,我想去药房买,人家一两句买给谁吃,就把我问住了。我终究没有杀了我的母亲,也没能杀了我的父亲。后来,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去规劝两人离婚,把我所仅有的,知道的那些关于独立、自由、你们俩不合适的言论,一直灌输给这两个人听。我鼓励父亲去另结新欢,毕竟他也不是第一次了,妈妈确实不适合他,又穷又没本事,跟你在一起就是拖累你。同时我跟妈妈分析这个男人所有的弊病,以及以后绝无悔改的可能,把他所有不忠不义的证据摆出来,告诉她没有什么比我们俩人获得自由,不必再受皮肉之苦来得更加幸福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站在妈妈这边,离婚了我也会跟着她,不分开。

最终他俩离婚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这一切的时候,我14岁。

离婚后跟着母亲,日子过得很苦,然而让我觉得悲观和绝望的是,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母亲依然对那个残忍无情的男人保有一丝爱情,她依然不允许我诅咒他死。而我,过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独立自主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时候,我对他的恨不减分毫,甚至希望听到他的死讯。越是年纪大,越是绝对不会原谅家庭暴力这种愚蠢幼稚不负责任的行为。我的童年影响了我的一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从对家庭的不信任、鄙恶所有嗜酒的人,到敢于谈恋爱、敢于面对婚姻和人生,我经历了多久,他们不会懂。

家庭暴力的可怕,不仅仅在于它当时的危害,更是长久的难以磨灭的记忆。有一天我养的狗不听话了,拉尿在窝里,当我抬手准备去打它用脚去踢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也变得跟那个禽兽父亲一样,对自己的无能只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一夜我抱着狗哭了很久,狗什么都不懂,跟幼年的我一样。

现在的我,身边也有几个懦弱的闺蜜,她们会跟我倾诉另一半对她如何不好,可是当我劝她们离开对方时,没有一个真的痛痛快快解放自我的。说到底,你们这些弱者,爱的就是在暴力下无能为力楚楚可怜的自己吧。女人的独立,对大部分女性来说,还是一句口号,需要她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来跟男人抢占一席之地。这对于她们来说,可能没有依赖一个男人来的更简单直接吧。

最后,关于电影,我推荐大家再去看一遍,或者两遍。当你已经知道段奕宏是凶手的时候,带着我告诉你的切身感受,去体会一下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希望你们都不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谢谢。

----------------------------------------------------------------------------------------------------------------------------------
4月30日更新
没想到这两三天里,我的故事引起了这么多的评论。当我从中得知仍然有很多人在忍受家庭暴力的影响时,我下面这段话想说给那些曾经受伤,和现在仍在受伤的人们。

为什么“我们”要杀掉那些被家暴不反抗的女人,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的杀,而是从内心去改变自己,扼杀所有对家庭暴力妥协的软弱性格,以及尝试去面对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清楚的分析他对你的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做出决定,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我们,指的就是所有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这个法对于那些曾经收到伤害的人来说,来的太晚,但对于正在受迫害的女性们,这也是唯一可以捍卫自己权利的合法途径。“反家暴,说出来! 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记住这个电话,在你勇于面对一切的时候,去拨打他,让反对家庭暴力,成为现实!

如果你搜索“家庭暴力”,你会得到很多信息告诉你如何自救、如何拒绝家暴,以及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等等。如果你的母亲正在忍受家庭暴力,你需要做的是让她了解法律保护被家暴人的所有权益,她现在所做的妥协退让并不会改变施暴者的心理,反而变本加厉,这对婚姻和家庭并没有任何维系作用,并且对受害人身心造成的创伤极大。以我为例,在幼年对父亲的所有心理活动中,从来没有爱,都是想如何杀掉他以及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家庭局面,而父母家庭的不幸也使我对爱情和婚姻失去信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见到喝醉的人就恐惧,遇到危险优先想到的是如何跟坏人妥协,在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时想到的不是报警而是无助的哭泣,甚至希望罪犯能良心发现同情自己。并且即使现在我再见到我父亲,我会情不自禁的发抖,难以抑制的恐惧和厌恶。

在长期暴力的影响下,除了自卑怯懦,还有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自己也会变成施暴者。因为受害者大多都积压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他们需要发泄,那么就可能出现自残、虐待子女、虐待宠物等等极端的表现。家庭暴力影响的不仅仅是肉体,更多的是心理,在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时,人的性格和三观必然会发生扭曲,行为也将不受控制。家暴导致的自卑,也让我从小就受到同学的欺负,而当我青春期发育长的比其他同学高大时,我就想要报复、去欺负别人,这样会显得我很厉害,并且没有人敢再欺负我。然而正是因为家庭暴力时期我跟母亲没有得到正确观念的引导,所以这一切思想在当时我觉得理所当然,以暴制暴成了幼年无知的我唯一坚信的逻辑。

这很可怕不是吗,更严重会导致人格扭曲,精神分裂,然后从此堕落,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在我教课的班级里,也有很多因为家庭不幸、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导致的问题儿童,他们大多不爱听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希望引起关注、叛逆、冷酷,还有的孩子敏感、沉默、不合群、受人欺负,他们的生活中缺少爱和赞扬,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我拯救不了他们的家庭,但是我希望可以多少给予一些帮助,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爱,并且你们要学会让父母明白你需要爱,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父母之间的伤害能够弥补,那你就去当一个信使去化解他们的矛盾;如果已经不可弥补了,那你就学习如何保护家庭中的弱者,把伤害降到最低。他们需要倾诉,需要心理辅导,需要关怀,而这些真正从家庭阴影中走出来的孩子,内心也将变得无比强大,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整个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如果你身边有正在忍受家庭暴力的人,请你试着帮助她。

弱者虽然需要保护,而我们不希望弱者永远是弱者,我们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勇于面对生活,把那个对家庭暴力妥协的自己,扼杀掉。希望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在面对家庭暴力的时候拥有选择权,不再是我离开这个男人就活不了,而是我发觉离开他我会活得更好。

谢谢你们。

2 ) 这种电影,我们怎么拍才不丢人?

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末世纪暴潮》。

主角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实施”了一次谋杀,沦为凶嫌。一时间,杀人真凶,腐败警察,城里的暴乱分子和匪徒,都成了他的生命威胁。

卡神编剧,他当时的妻子凯瑟琳·毕格罗执导,从情节到氛围,这都是一部典型的美式末日科幻。

▲方君很喜欢的一张《末世纪暴潮》艺术海报

这部电影留到以后再介绍,方君今天要说的是,未曾料到,有生之年会在看一部华语片时想起它来。

还是一部华语科幻片。

▲《记忆大师》

陈正道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催眠大师》,《重返20岁》,都位列我的华语片年度十佳。

《记忆大师》维持了他一贯的细节控和探索类型化的努力,没有让我失望。

陈正道说过:中国电影的原罪之一,是还没拍出来,就被人拿来跟欧美片比较。

其实,不能只怪现在的观众阅片量大,爱联想,许多片方也迷恋蹭热度,动不动就用“中国版XXX”、“XX特效团队”来打广告,自以为占了便宜,殊不知正流露了对作品的不自信。

一来二去,萦绕在中国电影四周的山寨气不见消散,影迷“找出处”的思维惯性却与日俱增。

就拿《记忆大师》来说,刚出预告那阵,方君就看到群里有人说,这里有《源代码》的影子,那个设定来自《全面回忆》,还有表示它借鉴了《记忆碎片》……

搞得我很怀疑,他们一个个都是穿越人,早已经在未来看过电影了。

客观地讲,我不敢说《记忆大师》完全摆脱了同题材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陈正道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而且非常别致的方式,让它焕发出很强的本土性和原创性。

近未来的世界,人类已经能够读写记忆。

一次意外,让著名小说家跟陌生人的记忆掉了包。

幻觉逐渐浮现,小说家吓坏了:他成了一个连环杀人犯,泯灭人性地谋杀过两个女人,其中一个还是他深爱着的。

负责此案的警官,对他的证词将信将疑,凶手游走在城市中,威胁着他亲人的安全,支离破碎的记忆陆续归位,拼出真相的同时又存在诸多矛盾……

身陷牢狱的小说家,不断在幻境和现实中往返,试图找出真凶的蛛丝马迹,可不知为何,对方总能快他一步。

只看上面这段剧情简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大概是另一部好莱坞悬疑片吧。

在我们的思维惯性中,让一群黄皮肤黑头发说普通话的角色,玩什么记忆移植、清醒梦、高概念追凶,确实容易产生一种说不清的违和感。

但陈正道一定坚信:高智商科幻片,华语电影也可以拍得不违和,不山寨,不需要从西片借梗那么丢人。

对此,《记忆大师》首先做的,是为故事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很多熟悉的东西:

刑警对名人炒作的态度,对未成年保护法的无可奈何,婆婆委婉提醒媳妇早生孩子,改编小说IP的八点档热播剧……都是很接地气的中国特色。

囚犯在监狱吞刀片的“习俗”,更是真实的底层残酷物语,在《人山人海》等现实题材华语片中,有过鲜明的表现。

而另一方面,警察局的内部装饰,透明监狱的构造,许多街景和建筑风格,却都透着超年代或超现实的设计感。

还有,手机是当下的,电视机是陈旧的,狂奔的老爷车,硕大的佛头,交织着未来和复古美学的记忆机器……

加上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构的T国(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琼瑶改编的国产片,中国人说普通话,故事却发生在“海外”),摒弃了时代背景、地理空间的统一,让美工呈现出间离和混乱。

这种刻意而精心的错位,把故事拽离了我们熟悉的所有现实,反而赋予了种种幻想元素很高的可信度。

而在那些非幻想的层面,细节和逻辑坚定地占据着上风。

这是一个带点《禁闭岛》那样“一片两看”意味的复杂故事,如果你没有猜凶手的企图,甚至可以转换视角,体验看两遍不重样的效果。

大概是意识到《催眠大师》的解谜环节过于臃肿,陈正道这次选择轻装上阵,闪回极少,留白巨多,把大量思考的任务交给了观众。

段奕宏“去一趟记忆大师”的过程,只用了不到一秒闪回来交代,再比如那个漂浮金鱼的呼应解读,都显得高度精炼,需要极大的脑补诠释。

方君曾经跟人讨论,很多时候,悬疑片早早摆出高智商的姿态,是费力不讨好的。

这相当于发出预警:我这里有你们想不到的反转。引起观众有意无意地琢磨,对谜底的隐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记忆大师》的布置,跟许多悬疑片恰恰相反,当已经有一个从逻辑和情绪上都足够支撑到结局的真相时,却做了另一番安排。

看到最后,它俨然做了一个恶趣满满的声明:在这场智力较量中,拥有创作权的人永远能够胜利。

据说,最初的剧本凶手另有其人,多次改稿先后让三个主角成为凶手,其余的角色也反复客串过烟幕弹。

当然,每一稿剧本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它让我们发现:推理破案,这最需要逻辑坚实、线索严密的类型,主创的自由度远比想象的要大,可能性近乎无限。

所以,把《记忆大师》置于《催眠大师》的非典型续集是不公平的。我了解这在商业宣传上的必要性,但作为电影,它完全跳出了《催眠大师》的悬念模式。

它不是一个谜题对应一个解答那样的智力攻防,换句话说,它根本不试图跟你比智商。作为观众,哪怕你猜对了凶手,也赢不了。

这有点无赖,但如果你是悬疑类型的拥趸,应该会觉得,确实是一种很棒的尝试,很酷。

PS.我猜,根据黄渤在片中的表现,陈正道一定很想拍部《越狱大师》吧。

3 ) 好演员的好剧

这部戏真不愧是实力的体现。黄渤展现了一贯的表演水准,甚至在对戏的时候把徐静蕾的表演方式都带上一个了台阶。松弛而又舒展的表演方式,把男主错综复杂的情感历程把握得很到位。它融合了软科幻,惊悚,悬疑等元素,居然很有恐怖片的感觉。看了比较畅快啊。女主演技也在线。由于类型的因素使得剧本线索过于复杂,终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美术方面能看到想法,陈正道证明了自己是兼具艺术表现力的商业片导演。观影中的乐趣,是发现创作者先用女权障眼后转男权的思想流露,算是本片在另一层面上的升华。

4 ) 撕开「烧脑片」外表,其实这还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图文版后期版参看:http://mp.weixin.qq.com/s/4rMbkZXuNpBjqs4_PDX3WQ

按导演陈正道的说法,《记忆大师》虽然“剧本不是没有问题”,但是他是“为了给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一个可以盈利的新类型”,也就是软科幻

身为科幻界边缘人士,我对国产科幻片一直是唱衰的态度,而且说实话,在《成为马尔科维奇》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都称不上软科幻的前提下,《记忆大师》最多也就在装修上面有点科幻的意思,要它算科幻那么《山河故人》也能算科幻了嘛。并不是说你有一个设计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机器,并且它有一些超出/偏离这个时代的功能——在本片里是定点消除/植入对细节和情感的记忆——就能算是科幻了,这种所谓科幻片基本是比较低端的产品,可以一言以蔽之:“道具型科幻”——这个道具可以是人生遥控器,可以是神奇小药丸,也可以是外星狗狗外星宝宝。跟《成为马尔科维奇》比比想象力和世界观,大概就知道它的差距在哪里。其实《记忆大师》是部悬疑片(Mystery),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日系变格推理。

按照推理片的要求来看,《记忆大师》无疑是部很有趣的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核心是极难甚至无法用文字呈现的,有赖于视觉呈现的诡计,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它是一个叙事性诡计。黄渤在片中扮演的作家江丰在重新载入记忆的时候被错误地植入了别人的记忆,并因此发现了一起凶杀案的线索;其叙事性诡计就在于,这种“被植入的记忆”的呈现方式,是以记忆的持有者的身体在场作为前提的。同时按照剧作逻辑,江丰的记忆也一定被植入了凶手的脑中——这里也可以呵呵一句,凭什么啊?因为按照影片的设定,记忆的清除和植入与否完全是出自客户的意愿,至少江丰有剧情逻辑上的重新植入的必要性,但是凶手呢?如果说两人的记忆存储秘钥的互换是出于意外,那么凶手得多神经病才能去选择重新植入自己的记忆——假设他不知道互换——否则他清除记忆干嘛;或者植入别人的记忆——如果他知道互换了——那他得多蛋疼。当然除了这点,《记忆大师》还算尊重自己的设定,不像有些号称变格推理或者奇幻推理的文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改设定逗你玩。在set up做完之后就没有再抛出新设定,算得上是线索公平。不过同时又要保证影片悬疑或者“烧脑”的成分,这就导致剧情需要各种强行反转。

实话说,只要读过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基本一切反转皆成滥套。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否则一定剧透,言而总之《记忆大师》的梗也包含在东野圭吾那12个套路里面,具体是哪个……读者大爷们你们自己看情况要不要看吧。

《记忆大师》在推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你要么动机复杂,要么手法复杂;要是动机和手法都复杂,并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稍微花点时间复盘或者解释;要是不解释……你会去二刷吗?

上面是作为影评人的基本观点。不过鉴于我的主业还是搞电影研究的,所以还能说点其他的东西。

在我看来,《记忆大师》至少有两个点是非常高级的,其一是“多身体人物”(multi-bodies character),其二则是“Film As Brain”,所谓“电影作为大脑”。这两点各自产生了一些异常牛逼的电影。

“多身体人物”在商业片里面的用法比如《阿凡达》《成为马尔科维奇》《云图》《魔法奇幻秀》乃至《千年女优》《攻壳机动队》和《源代码》,或者如《夏洛特烦恼》《重返十七岁》等等;在艺术片里则有比如《回文》(托德·索伦兹,2004)和《我不在那儿》(托德·海因斯,2007)等。多身体人物有着典型的身心二元论的底子,可以导向对诸如人机嵌合体/赛博格的讨论,也可以作为一种对人物分析性的评述,典型如上述两部艺术片;低端一点的用法比如穿越或者转世等等,当然《魔法奇幻秀》纯属迫不得已的填坑行为。另外一点则是,多身体人物对应的一个观念是“多人物身体”(multi-characters body),直观理解可以说是“精分”,《化身博士》就很典型。有时也有两者混用的例子,比如《搏击俱乐部》或者《黑天鹅》,艺术片方面的例子比如《新女友》(弗朗索瓦·欧容,2014)等等。

而“电影作为大脑”则是某种用于讨论电影基本观念的观点。关于“电影是什么”这个涉及本体论这样高大上的问题,从“电影作为窗户和画框”开始,经历“电影作为门:银幕与门槛”、“电影作为镜子和面孔”,发展到注重感官导向的“电影作为眼睛:观看和凝视”、“电影作为皮肤和触摸”和“电影作为耳朵:音响效果与空间”,再到综合性的“电影作为大脑:心灵与身体”(参看托马斯·艾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和马尔特·哈根纳(Malte Hagener)的《基于感官的电影理论导论》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senses[M]. Routledge, 2009),从理论脉络上看,是将经典电影理论、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受众研究理论、身体理论在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角度上的整合。研究者们倾向于在分析中将“电影作为大脑”这一观念前推到诸如《迷魂记》(1958)、《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发条橙》(1971)、《飞向太空》(1972)和《银翼杀手》(1982)等影片,但更为当今学者们所关注的,则是与这种理论几乎同时出现的,反映着时代文化特征的影片,如《黑客帝国》《成为马尔科维奇》《记忆碎片》《美丽心灵》《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以及《盗梦空间》《完美感觉》和《源代码》等等。这些影片涉及到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对其的合理想象),将人脑活动的生理机制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们试图通过对这些影片的分析表明,“电影作为大脑”不仅是一种对观众认知模式的最新表述,而且是与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相应的,意义生产机制的一种方式。

《记忆大师》在这点的处理上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直接相关,但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法国左岸派对记忆与遗忘机制的探讨,比如《堤》《广岛之恋》或者《长别离》。当然我无意将这部影片明显的商业套路上纲上线到艺术片的高度,不过至少《记忆大师》在叙事高潮的设置上,最后翻盘的那场搏斗算得上比较精彩,有着明显的诸如“爱情唤回失落的记忆”“身体记忆战胜受困于技术的心灵”“伟大的爱情战胜极端人格”之类的有趣设计,也有着这类影片商业用法里必备的精神分析式的段落。

最后则是影片有意无意传达出来的某些症候性的表述,比如事实上影片的set up实在是做的顺拐且乏味,刚刚做完记忆消除手术的江丰因为妻子要求必须重新植入记忆才同意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于是江丰又回去做记忆恢复手术……我理解set up要迅速完成,但是看看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整个第一幕结束才完成set up啊,人家开场也有动作戏啊也有组队教学奇观展示啊……当然这个并不是我想说的,而是这么做的动机,或者所谓“底”是什么……两人的问题,既有妻子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游记写作(那么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有俩人怀不上孩子……怀不上孩子就离婚这到底是谁繁殖癌啊?好就算怀不上孩子是借口但是妻子要求江丰恢复记忆,正是因为自己怀孕了……尼玛说怀孕就怀孕啊怀孕就解决一切问题啊,这不是逗我吗?早干啥去了?这是怎样的三观啊,不被喷就真见鬼了。当然这也是影片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比较应景的点。

在我看来,影片最奇怪的地方就是……空间,一个完全陌生化的空间把这个故事带向了某个莫名其妙的方向。如果说《她》中的上海提供的是某种国际大都市的、近未来的、雾霾弥漫的想象,那么《记忆大师》里的泰国曼谷提供的是……不知道什么鬼,因为看起来并不是要借东南亚鬼片的梗(还是说借了梗我没看出来?),难道是为了规避审查?——啊我是得把片中说中文的演员全部理解成泰国人吗?还是说未来我们把泰国殖民了……尤其是那个警察局和拘留室……问题在于,在泰国拍摄并不能提供导演所谓的“软科幻”的“科幻感”,反而会因为陌生化的布景和大熟脸之间的反差导致观众一头雾水。所以最终只好把它理解成为了好看而选择的异国情调。禁不住三个问题的追问,细节又搞架空,返回头看看《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你就知道正解是什么样。所以最终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三观不正或者类型混用且没混好,而是一个本来很漂亮的想法在资本和审查和其他各种力量的蹂躏下最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结果,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乱象的一个活生生的写照。

不过所幸优点还算明显,也算用变格推理把犯罪片翻出了新花样,值得一看。

5 ) 演技满分,内容有点贪多嚼不烂

《记忆大师》包含的元素太丰富,企图把情感线和悬疑线都走到顶端,而且立足让观众多次刷电影来制作电影,但因为篇幅的影响,缺失了链接的合理,反而在观影时让观众丧失了乐趣。因为观众是抱着看谁是凶手的角度去看电影,但过多的悬疑和故弄玄虚,以及快速说不清的翻转再翻转,让影片的情感线以及其他人物被压缩、忽略化。 第一遍,我觉得这部电影bug太多,过多故弄虚玄和主题杂乱,以及部分出戏的情节; 第二遍,专注凶手的角度,被段奕宏的演技和黄渤表现的小细节所惊艳;

6 ) 你以为看懂了,却正中导演的圈套

作为一名80后台湾导演,陈正道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自己的“正道”。他并非电影制作科班出身,早年拍过MV、短片,以惊悚题材的长片处女作《宅变》在台湾市场立足,以讲述两个男生亲密情感的《盛夏光年》赢得业界口碑。随后他陷入了一段迷茫期,参加过上海电影节创投,写过无疾而终的剧本,最终还是决定到大陆来发展。从《幸福额度》到《101次求婚》再到《催眠大师》,票房从三千多万节节攀高到近三亿,并逐步展露出陈正道难能可贵的品质——他既熟谙商业市场的运作规则,又坚持进行着作者化的表达;他能以有限的成本来实现一个高精度的故事,可以算目前华语市场上“性价比”较高的一位导演。

《催眠大师》的成功为今日上映的《记忆大师》铺了路,虽然目前陈正道还没有打造类似“大师三部曲”的计划,但两部影片无论从题材还是手法上来看都有许多一脉相承的地方。《记忆大师》比《催眠大师》多了一层软科幻的外壳,同时在叙事精密度、悬疑复杂度和细节铺陈上都上了一个台阶,也对观众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可以说《记忆大师》就像“《催眠大师》2.0”,是一个升级版。为什么呢?

一个是催眠治疗,一个是记忆提取,都是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探索人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催眠治疗是已经日益被大众接受的临床应用,而记忆提取则是许多科幻作品中都涉及到的未来畅想。

《盗梦空间》中的理论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基于他过去的一系列记忆所作出的反应,而《记忆大师》的设定是,一个人的记忆可以被提取和删除,但他抹去的只是置身其中的感情和一些细节,对于事件本身仍然能以局外人的视角存储于记忆之中;通过记忆的交换,一个人可以进入另一个人的记忆,但由于视点的转换,他很难获悉记忆主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事件发生时的很多细节。如果被交换的记忆恰好来自一名杀人犯,那么记忆主人的身份辨识、记忆内容的细节挖掘便有了充分的动机,这也是本片建构悬疑的落脚点。

催眠治疗和记忆提取,选择这两个题材还有一个共同的便利之处就是,可以轻松完成对时间空间的解构,主人公皆以“睡觉”来进入潜意识层面,带领观众自由穿梭于现在和过去的时空中。既然两个故事的目的都是要完成对发生在过去的灾祸的回溯,那么这样的“穿越”方式显然比简单闪回要生动得多。

就像马丁·斯科塞斯《禁闭岛》中的治疗与反治疗一样,《催眠大师》中也有催眠和反催眠的反转,而《记忆大师》也在引导和误导上对观众摆了一道,令剧情更加一波三折。

两部影片都受到不少真实案例的启发,都关注到了儿童受到的精神创伤,也都最终指向了人性的主题。

《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也都借用了一些惊悚片的经典手法。在氛围营造上,学设计出身的陈正道对美术造型和视听塑造表现出非一般的执着。《催眠大师》里神秘诡谲的催眠房间,盘绕上升的楼梯,黑白相间的地砖都令人印象深刻,而《记忆大师》更进一步,专门人工搭建了复古风格的警局,形状怪异、全透明的牢房,荒草丛生、雕像陈列的花房、宛如“极乐世界”既视感的记忆大师诊所、布满精密复杂的发条和齿轮的记忆提取设备……

《催眠大师》用了高反差的光影,以消色调画面展现过去,《记忆大师》同样如此;《催眠大师》有令人心里发毛的滴水声,《记忆大师》一上来就是小女孩的倒计时声,全片也贯穿种种让人脊背发凉的音效。

上回《催眠大师》结尾的“案情回顾”过于冗长,遭到一些观众反感。这次《记忆大师》的谜团解得怎么样呢?

凶手揭晓的那一刻,确实足够意外,让人猝不及防。《记忆大师》将悬念绷到了最后一刻,凶手身份曝光之后,电影基本也就结束了,很多观众可能都是一脸懵着走出影院的。对此陈正道无奈笑道:上次观众说我过度阐释,这次又说转折太生硬,我也在找平衡点在哪。

是,平衡很难。M·奈特·沙马兰在拍出一部比一部烂的电影之前,是有一部《第六感》可以立足一辈子的。《第六感》教科书般的意义在于,看到最后我们才知道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男主角正是一个ghost,观众会惊讶地说,“不对啊,前面我们明明看到他和很多人互动交流啊!”然而倒回去再看一遍,我们会发现沙马兰聪明地运用各种镜头衔接手段,将我们骗了足足一个半小时而未发现任何异样,他的分镜头脚本堪称无懈可击。

《记忆大师》也有类似的野心,只不过不是视听语言上,而是情节逻辑上。陈正道多次表示,可能观众觉得有很多bug,但二刷三刷之后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下面举一点例子,可能会涉及剧透:





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记忆大师只是抹除了对事件的感受,那么段奕宏是知道自己是杀手的,为何还要积极推动破案呢?

原因是,随着黄渤不断想起更多的信息,段奕宏需要判断黄渤是不是真的拿错了记忆;确定是之后,还要猜测他能在自己的记忆里看到什么,通过亲自去记忆大师重载记忆后,他证实了黄渤看不到自己的样貌和很多细节,才松了一口气;再然后,段奕宏还要先后通过不明真相的黄渤、小女孩、家暴丈夫确认,自己是否处于不被怀疑的安全环境中,然后利用杨子姗痛恨家暴的情绪将嫌疑嫁祸给杨子姗。他理想的状况是:黄渤能想起的细节有限,并且相信了杨子姗是凶手,他则以警察正当防卫的理由将杨子姗灭口;结案后黄渤会去把记忆换回来,那样自己就可以永远逍遥法外了。但他没想到的是,由于获得了黄渤的情感记忆,被黄渤识破诡计后,他无法对徐静蕾和她腹中的孩子下手了。

换个角度重看一遍的话,确实能发现很多有暗示的台词和细节,比如段奕宏说过的很多意味深长的台词,段奕宏记忆重载后也变得爱犯困,黄渤和段奕宏的性格愈发对换,以及两人在诸如敲笔等小习惯上也变得越来越相似等。这样解释的话,大致上能说得通,但个别细节上仍难免给人为了解释而解释的感觉。

再有,本片人物、线索较多,两小时的篇幅相对有限,一些支线情节交代得没有那么完全,多数都体现在几个女性角色上:徐静蕾对婚姻的态度,杨子姗对家暴受害者的情感,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等等,段奕宏的妈妈更是虚化成了符号一样的人物。据导演透露,电影在剪辑时的确舍弃了不少已经拍好的素材。这样的话,观众可能无法对每个人的动机都保持清晰认识,只看一遍的话又无法积攒足够的细节来脑补完全。如果交代得更完全一些,可能就不会有“转折生硬”的初步印象了。

陈正道最近总说,希望《记忆大师》可以为华语市场开拓新的类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确是一部值得鼓励的电影。《记忆大师》提出了一个软科幻的概念,布设起一张悬疑的大网,最终基本能自圆其说,且有突出的视听技法,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当然,陈正道还是一名年轻的导演,需要更多历练来减少一点匠气,增加一点灵气,才能拍出更加浑然天成的作品。

7 ) 从狼人杀角度分析记忆大师

先盘狼坑:沈sir金刚狼,拿了警徽,最后时刻发言爆炸;沈sir他爸深水狼;李航发言爆炸的冲锋狼,被沈sir卖了做自己身份。 陈姗姗平民钻了狼坑,又被狼队作为完美抗推位,最后没被推出去晚上被狼人给刀了;李惠兰,首夜吃刀的平民;张代晨划水民但最后跳出来帮女巫挡刀。 江丰女巫,吃夜里信息但是逻辑不行没盘出狼坑,差点把毒撒到被狼人污了一手的陈姗姗身上,还好最后时刻抓住沈sir的发言漏洞又站对了边;徒弟原本是铁站边陈sir的猎人,最后因为沈sir他爸的发言漏洞看出了沈sir是只狼一枪把沈sir给崩了;沈sir他妈,离线预言家。。。

8 ) 记忆是否真的会影响一个人行为,来看穿谁是凶手

故事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和现实不太关联的另外一个国度,我感觉抽取记忆出来的技术就像未来

一段时间或许可以发生的,但是后面很多场景又让自己感觉这个又是很接地气的画面,可能是交错

未来与现在的交错吧,一些场景选的还是很不错的。

在电影里,可以感觉一个人的记忆对一个人性格影响太大了,在江丰记忆弄错之后,一些举动就

变得怪异许多,一个植入的记忆对于一个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否过大?这个需要推敲一下。朋友们有

的说这部电影是比较烧脑的,一路猜测,最后回归到自己第一感觉,沈警官。

故事从零碎的记忆开始,穿插了两段故事,在现实中江丰与妻子有矛盾起冲突,慢慢铺展开

来,这一部电影感觉又带有对家暴现象的评价,沈警官对于保护那些避免到家暴女性的态度太过于

偏执,最开始怀疑他的原因,来自于去警察局找他的男子他一直不愿意去面对,另外就是去找那个

女孩调查时,女孩对他的态度和对他徒弟的态度有点差异。

高潮大概是从被设计之后的江丰怀疑陈姗姗开始,故事开始紧张起来,这里相对来讲精彩了,

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这个凶手可能是女性,又有一点疑问,就是录像中从背影看挺像一个女子,

但是从电话到最后,都未再提及这个。

最后是一个美好结局,算是一部烧脑的但又不能细究的悬疑电影吧,还是推荐看看的。对于记

忆是否影响人的行为,通过记忆找出凶手,还是保持一个探究之心。

短评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四星,但是豆瓣对国产片经常压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打五星吧。这是成功的悬疑片,制造悬念,引出嫌疑人物,结尾再来个反转,非常标准,片子有质量。徐静蕾保养的真好啊!

8分钟前
  • 鹿野
  • 力荐

3.5,很类型的电影,编剧们知道观众喜欢猜谁才是凶手,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各种线索和烟雾弹和观众做游戏,也因此,片子才变得有趣。但这类型片子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剧透,所以,我关于剧情不再多说,还是推荐去看的。PS:唯一不爽的是,既然都是未来社会了,警局为何还搞得那么复古?

1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一直觉得导演属于那种特别的优等生,认真,聪明,努力,各种细节控,追求完美。比起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其实够四分标准。故事有层次,每个角色都有动机,但后劲感觉不足。不过我更愿意给这种不停前进的陈导多一星点赞。毕竟现在还有谁愿意花钱看流量电影

14分钟前
  • nil
  • 力荐

电影比第一部更紧凑,原本是部三星的电影,但由于此类系列在国内简直稀缺到像国家保护动物一样,所以请“大师系列”继续拍下去。

18分钟前
  • 少年面条
  • 推荐

导演很了解豆瓣,本身也是深度影迷,甚至在拍这部悬疑片时都把豆瓣影迷当作交手对象,想着怎么拆他们的招,怎么反转,确实做得很不错。就是音效做得太满(现场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听成了音效为什么那么大然后做解释),但能看出导演真的很用心在做类型片。

22分钟前
  • 唐朝
  • 推荐

在记忆都可以移植的发达年代依然解决不了不孕不育。哈哈哈

24分钟前
  • 街灯下de狂想
  • 较差

特别想吐槽花房那个人像!!!

26分钟前
  • 谢九郎
  • 推荐

振聋发聩的感悟:只有长成徐静蕾这样,才有资格放弃写作,在家专职备孕。

30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不如《催眠大师》,除了布景美术和制作依然精致外,故事方面就各种绕,以至于最后的反转都极其刻意,虽然导演一直强调要看第二遍,但带着已知凶手的答案,去拼贴那些所谓的细节,来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点勉强。#配乐弘大的有些做作..另外,段奕宏变成黄渤回忆的时候,真实的令人发笑!#

3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四大主演里,黄渤最没争议,段奕宏最科班最“话剧”,徐静蕾虽然也科班,但像是表演课不好好上挂科的那种科班,最惊喜的,反倒是杨子姗,弱弱的一声“代晨姐”,就透出一丝甜腻和暧昧,误导了不少观众。华语片,都像这么拍,就有希望。

32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wtf ?!!!!!!就没人关心(伪)姬佬的死活吗????!!!!

37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妈妈被爸爸打,觉得妈妈很可怜,于是杀了妈妈,不杀爸爸,这个我非常非常能够理解,简直太合理太棒了!但你大爷的,竟然还上瘾了…

3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博弈的快感,那种熟悉的被主创连环设计与反拆解设计的博弈,我对这样的“设计感”总是比较感冒,跟陈的《催眠大师》比有进步也有小遗憾,整体依然喜欢,华语这个系列可以多拍。

41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

43分钟前
  • 浮出水面的正道
  • 还行

黄渤是罪犯,为了写新书搜集材料接近家暴女性,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家暴的遭遇,动手杀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跑去删除记忆,结果删除太彻底,他自己都忘记干过这事儿了。。。记忆重载后,一开始以为是别人的记忆,跑去警察局提供线索,结果记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

44分钟前
  • DustAndRust
  • 推荐

陈正道肯定哭晕在厕所:《催眠大师》我解释半天你们嫌多余,这部不解释了你们又说我敷衍观众。

4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跟段奕宏一撞之下一见钟情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跟黄渤这个就……着实不太可能了吧。

5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第一遍三星,第二遍四星,第三遍五星

51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复杂的人物动机,情节一直在凶手是谁的推理上,人物的情感和成长没了,情节太多以致于情感的力度达不到,加上大反派是缺失的,因此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是高智商,只是在各种绕,拖到最后一秒的大招显得有点刻意。不过小格局的片子很精致,记忆改变人的行为,在人物身份互换的细节上很下功夫,值得二刷。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1.本片又名《爱在记忆中找你》。2.脸盲患者表示不太能分清4个女主(主要是2个死者),希望下次请几个辨识度高的演员。3.值得二刷,唯一的缺点是电影院不能静音。4.段奕宏在《烈日灼心》《非凡任务》中被队友坑了N次,这回终于扳回一局。5.离婚之后,黄渤悲痛欲绝,于是和徐峥踏上了艳遇之旅。

5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