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找世界
上高中的时候粗略地读了原著,其中很多的细节都忘记了,此刻我想说的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不是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更不是读者和观众拿原著和电视剧交叉比较的平凡的世界。
和原著相比,孙少平在电视剧中的角色真的是差点沦为配角,虽然电视剧一开始就是他被风雪裹挟的贫穷而饥饿的背影,可在剧中的戏份真的活生生被哥哥孙少安抢了许多。越往后看我才渐渐明白,这或许是导演编剧的故意为之,怎么说呢?可以用“欲扬先抑”来形容,不怎么贴切,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孙少平作为平凡世界的代言人,不必过多地着太多笔墨被塑造得引人注目,他像一个隐者躲在幕外轻声地讲述着,他不在其中,却又无处不在。
孙少安的形象很夺目,他形象魁梧,聪明能干,被两个既漂亮有优秀的女子深爱着,哪怕着一身补丁的破衣烂衫,哪怕头上系着农民标志的毛巾,哪怕灰头土脸胡子拉碴。他永远是正确的,即便被否定,即便撞了墙,都无法影响他的远见和正确。因为他来自现实世界,他是平凡世界里活得最真实的那一类人。不幻想,有期盼,但这种期盼是根植于脚下的黄土地中的,它没有坐上火车,它更不是自由飞翔的鸟。他最爱的不是润叶不是秀莲,而是那个家,那片土地。他与土地相爱相伴,在土地上种植并收获着自己期盼的一切,包括爱情。黄土地,就是他的世界。
润叶是属于城市的,她不属于土地,所以也不属于少安。而秀莲不仅属于少安,属于他那个家,而且每每骂不走打不散。润叶离开了那片黄土地,没有村里人生生不息的那种执念,所以她看似不幸,丈夫向前失去了一条腿,但又是幸福的,内心曾执着的情感和坚守终究被时间攻克,确切地说是被治愈。润叶在向前受伤后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她的世界就应该是和一个爱自己且在一起的男人好好地过日子,感恩于现在尚且拥有的一切。
如果我是少安,也会深爱其中的任何一个。她们都是那么的惹人怜爱和疼惜,尤其是最后秀莲在村口烟花胜放的夜幕中睡过去的一幕,狠狠地赚取了我的眼泪。一个跟着自己心爱的男人无怨无悔在黄土地中摸爬滚打的女子,终于熬过了恓惶盼来了红火的好日子,却不幸罹癌,岂会不令人悲痛?孙少安就是她贺秀莲的世界,他笑她跟着笑,他哭流啥眼泪她都给抹。
黄土地上的人所发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筑造少平苦苦追求的那个世界,既平凡又不平凡。他曾经迷茫不已,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读高中时,他以为郝红梅的世界是自己的世界,可她不是,她放弃了自己,选择了顾养民;毕业之后,他以为当老师是自己的世界,像孩子们讲述着那个神秘而神圣的“世界”,但很快就又失去工作;终于,他如愿扒上火车去了诗中的远方,化作“自由的鸟儿,飞去吧—— 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 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 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现实却是,他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像只过街的老鼠,只能住在幽闭的地方做最劳苦的工作,他幻想中美好的大城市世界瞬间坍塌;田晓霞的再次出现像精神导师般的指引,让他终于在跌跌撞撞中再次找到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世界,就是在爱情的滋养下,安心做一个掏炭男人。最终这个原本没那么笃实的世界,终于在晓霞的离世后变得日渐清晰,他决定安于平凡的世界,哪怕是做一个煤矿工人,只要劳动着创造着,这个世界就会固若金汤。
孙少平一开始表现出的那种近乎天真幼稚的理想主义,自卑且自负的自信,让他遭到不少观众的讨厌,甚至让人认为他是无知的。他宁愿做最苦力的小工也不愿意低头求人的傲骨,并未引发观众的尊重,可是我却看得钻心的疼。他那哪里是傲骨,而是长久沉溺在那片黄土地上被世代根植出的因贫穷而产生的卑微感,正如父亲孙玉厚所言,“祖坟里住了穷鬼”。尽管他努力地用拒绝一切帮助来掩饰这份卑微,但还是会被人一眼看出并嘲笑着,包括最近的亲戚二爸。他用铁锹一铲一铲地往坑里填土,想要活埋了二爸孙玉亭,实则是在埋葬自己的羞馁和不甘心。那一刻,他真像个气急败坏的小孩儿。
他和晓霞的爱情起初让人看得发笑——那么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两个不知人间愁滋味的少男少女,完全不去想真正生活的基础是黄土地上的粮食而不是远方的诗歌。管它呢,相爱了就是。恰恰是这份最不切实际的爱情在晓霞死去的那一刻得到了无限的升华,因为它太美好,美好到如此轻易就破碎了,令人惋惜。那份爱情里寄托着每个人对不切实际的一切的幻想,不光是爱情。它成功了,每个人也便成功了。可是,它失败了,还是以那么沉痛的方式,但无疑却又是最美好的,因为短暂,因为逝去,终成永恒。
少平终于在他挥洒过汗水奉献了青春的煤矿上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它是每一个和自己黑成炭的矿友,它是让人又恨又爱的安锁子,它是严如兄长脏话不断的副区长,它是舍己救人的师父,它是让人深感温暖踏实的惠英嫂,它是古灵精怪的明明,它是乖巧可爱的小黑,它是永不清澈永远流淌的黑水河……
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哪怕它们存活在一个偏僻荒凉甚至不为外人所知的角落,可它们又是如此的可敬可爱如此的生生不息,因为它们就是生活本身。看到末尾,时间和生活会让你不得不承认,少平的世界是平凡的世界,是每个人的世界,也是最好的世界。
最后少平受伤了,可内心却终于完整了,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2 ) 我们的平凡的世界
上学的时候先看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又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两部小说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书写的都是陕西一带的故事,前者讲述的故事是从晚清到解放,后者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时间差不多可以衔接上,能够看作是陕西世界的历时性文学书写。从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传奇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两位作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陕西。并且两部小说分别获得了第3、4届茅盾文学奖,由此可见两部小说的写作水平。
在微博上看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即将上映就立即看。我没看过1989年的版本,而2015年的版本也只看了两集,但是无论是选取的角色还是剧集的改编都很不错。虽然剧情相对紧凑,但是主要情节,以及必要的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基本还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尤其是王雷饰演的孙少安,一改《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的搞笑妇产科大夫,变身地道的陕北农民。一口陕北方言说的很地道,很符合少安这个朴实能干,肩负起一家生计的家中长子的。
当初看书的时候,最打动我的是孙少安。即将升初中的少安,已经意识到,为了家里自己是绝对不能读书的了,他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是为了向同村人证明自己之所以不上学,不是考不上而是上不了。这与其说是维持一种自尊不如说是坚守一个少年的骄傲。果然,他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初中,然而随着一纸通知书的到来,孙少安却永远地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自己短暂的青春。在孙少安身上有着一种正在消失的高贵的品格。那种牺牲与承担,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他放弃的不仅是学业,也是未来,穷孩子面前的路只有那么宽,天空只有那么大,你甚至无力去抱怨命运,而命运教会他的是去承受。身为家中的长子,他承担起了一个穷困的家,而无数像孙少安一样的青年撑起了当时中国的脊梁。路遥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指出了这只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孙家兄弟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屹立不倒。
再说说孙少平,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少平略微有点矫情,倒不是袁弘的演技问题,而是少平就是这样一个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青年,比起大哥他更关注精神世界。他看书,思考,这使得他与少安有了全然的不同。不是说少安不好,而是艰苦的生活使少安只能看着眼前的生活,也正是有了大哥的支撑,少平才能真正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遨游。
其实改编的就算很好了,和面目全非的《华胥引》比,已经算是特别忠于原著了。因为看过书的缘故,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物就知道他接下来的命运了,好像在以上帝的视角观看一样。所以看着润叶羞涩地看着少安,看着少安后知后觉地拿着信封,因为知道他们的渐行渐远而倍感难过。真的很喜欢润叶和少安的告白那段,“少安哥,我想和你一辈子好”,这是这苍黄土地的女儿能说出的话,大胆而鲜活,透着生气。这比男主角背倚着宾利,拿着大把玫瑰在女主学校门口表白这样的场景浪漫多了。这是现实的许诺,质朴到土地里的爱情,同样是美丽的。“你什么样我都喜欢”,这是少安的回答,没有花哨的形式,没有华美的言辞,可是你能清楚地知道他是真心的,再没什么比明白一个人的真心更重要的了。
另外想说的是其他配角演的很好。比如王满银,那种不务正业,耍赖偷懒,尖嘴滑舌的性格诠释的很好,还有少安二妈,妇女主任的感觉十足,好剧靠的就是好演员啊。国产剧总是这样,总要熬过众多雷人剧,才能等到一部良心之作,这中间的空白期只能用美剧、日剧甚至韩剧来弥补。
最后, 在插播广告的时候看了一眼《活色生香》,怎么说确实和它的名字一样脂粉气有点重,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连毛孔都看不到,在花红柳绿的世界里上演爱恨情仇。不知为什么再回过头来看《平凡的世界》,那个沟壑丛生的黄土高原,那个人人灰头土脸的双水村,那个满身补丁的孙少平,那个绑着白毛巾的孙少安,那个梳着麻花辫的田润叶,一下子觉得格外可亲。那就是我们的平凡的世界。
3 ) 独一无二的平凡
2014年韩寒拍了部电影叫《后会无期》,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抛却过往踏上来路历经种种最终分道扬镳各自修行的故事。故事的好坏我无法评说,但它也成了我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直到灯光四亮看客散尽才缓缓起身离开的影片之一。让我挪不动道的自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最尾处那沧桑却略带忧郁的男音。
他静静地唱着,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我死死地盯着荧幕,牢牢地记下这歌词,直到那一刻我才甘心承认,你我至多不过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平凡人。
年少时我们总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渺小与平凡,因为心怀万千未来尚远,一切都有无限可能,也因为书中的世界注定不属于平凡。我们都挣扎着将来如何成为一个与众不同万众瞩目的英雄,而鲜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安然平淡地守护自己平凡的一生。那是一个连做梦都夹着刀光剑影起伏跌宕的年纪,幻想中的爱情亦充满了不期而遇的怦然心动。直到很多年后,当你从某个春风微醺的午后醒来,发现你没有跌落山崖也没有捡到绝世秘籍,没有突然喝下一种使身体变小的神秘毒药,也不曾出现带着翅膀微笑看你的女孩。你依然是你,依旧在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条或顺遂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跟这个世界上大多的人别无二致。那时你才发现,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而我们,都是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
这也是我一定要看一看《平凡的世界》的初衷。
路遥的原著我没读过,虽然它一直躺在我的书单中。这也让我避免了某些苛求,能够更包容平淡地看待这个故事。
1975到1985年注定不是属于我的,父辈们所经历的特殊年代家人甚少提及,所以对于它,除了在课本中笼统涉及的部分外,我几乎一无所知。但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年代,一脚踩着文革的尾巴,一脚迈进改革的大潮。
没有过多主观的注解,也没有言辞犀利的指摘,放大或是缩小时代的弊病都没有必要,过往皆历史,好坏功过自有时间评说。所以故事更为在意的是那片贫瘠的黄土高原和高原上生活着的人们。那是最平凡的一群人,为温饱所奔波,为生存而忙碌。
因为时代的局限,他们总是过于压抑,因为物质的匮乏,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当然,他们的生活也会有家长里短是是非非,也会有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但更多的是寻常如你我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摩擦,就连偶尔的争锋相对也散发着一种无伤大雅的平民气息。那是被生活套上的枷锁,绝非恶意。
所以看着他们,你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想起自己是否也有过如同少安面对润叶般的挣扎与妥协,或是少平面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与无措,有没有曾经像孙玉厚那样被贫困和尊严压得抬不起头来,或是像双水村无数普通农民一样纠结着平凡人生里的零星琐事。
而这正是组成这个世界最为基础的部分,平凡的人。
小人物的革命——孙少安
记得电视刚完结的时候,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评论,大意是说这是一群正能量到不是人的人,私以为其中所指代的就有孙少安。不得不说,电视的后半段刻意拔高了少安的形象,致使我一度觉得他跳脱了普通人的范畴。
我还是比较喜欢前期的他,有担当也会退缩,知天命却不认命。
人不能穷一辈子,这是少安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孙家寥落现状的一个写照。家是少安始终背着的一个包袱,因为负重在身所以脚踏实地。
少安的发家致富不是无迹可寻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当制约着他的最后一块短板也随着改革的浪潮销声匿迹,在众多村人还未看清形势的时候,他的崛起理所当然。但不管他如何成功,作为一个农民,少安的局限性依然不言而喻,这在他面对润叶的时候尤为明显。
很多人爱拿少平晓霞和少安润叶类比,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感情。少平和晓霞的爱是基于精神世界的共鸣,而少安和润叶更像是朦胧的情窦初开,是得不到的怅然,是已逝去的惋惜。润叶所崇拜的少安哥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白他对于润叶的感觉,直到那日秀莲和向前不约而同地准备让他俩再选一次,少安脱口而出怎么选的时候,他才忽然明白生活的陪伴和初时的心悸代表着什么。在润叶面前,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秀莲面前,他才是人人所熟识的家的脊梁。等到时过境迁,他回首望望那个一直陪着他的人,才知有家的安心才是他真正渴望的生活。
关于苦难的学说——孙少平
俗语云,饱暖思淫欲。所谓精神,总归是要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有暇探寻的事情。可这句话放到孙少平身上,并不完全适用,或者说正是因为物质某种程度的贫乏才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如果你曾是一个有梦想却不被他人了解的人,你大概能够明白少平的痛苦。你也大概能够体会为什么他无法甘心成为一个小队会计,宁愿离家千里做着那些又苦又累的生计。生活的安逸与灵魂的安宁,晓霞总是能够一语道破他的天机。
少平是真正意义上在这个故事中成长起来的人,从初时的敏感少年到最后坚毅的男子汉,路遥赋予了他太多的苦难,就连那段纯粹而美好的感情都是关于苦难学说里至为沉重的一章。仿佛只有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才能拥有强大到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
晓霞是懂他的,懂得他的痛苦,也懂得他的追求。她总是先他一步成长,引领他越来越靠近想去的方向,直到他终于站在她的对面,她却以永远离开的方式帮助他完成了最后的蜕变。
还记得古塔山上她跟少平提及的那个苏联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错失的遗憾促使她和少平都无法再错过彼此。可是最终,当少平依约赶到树下,还是不免重复了故事里悲伤的结局。
从未得到和得而复失。我纠结了半辈子的命题。
有时候,当我下班回家,提着东西穿过小区里那条幽静的巷道,初春的风在夕阳下穿梭,塘里的荷花在绿油油的浮萍下探出头来,偶尔几声蛙叫,几点新绿,我会忽然觉得这样安然简单的人生甚好。
不用刻意追求,也无需心心念念,生活自会给你所有的答案,还有属于你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平凡。
4 ) 一个十年老读者关于电视剧版的一些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原著党,我是认为任何改编的电视剧都无法完美契合读者心中的想象的。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怕大方向没有问题,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会让观众心中产生“不是我心里的少平”或者“演的不像”或者“旁白太生硬”之类的想法。电视剧和原著本来就是不同的个体。评判标准自然也不一样。 其次,原著发生在1975-1985左右的陕北,而本人生长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虎子的年龄应该都比我大15岁左右,关于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问题,还有电视剧中陕北方言遭吐槽的问题,恐怕不在我的置喙范围之内。 以上算是一点说明。 读平凡的世界,是从我12岁那年开始的。那时候才念初二吧,恰好是中二期,当然只能读懂故事,对整个书中“时代感”的把握和绝大多数细节的理解都无法做到。12岁到现在整整10年,原书已经被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已经破破旧旧了。我不能说理解的多么透彻,不过,很多原文段落都早已经能背诵了。 另,我的父亲恰好成长在那个年代,他1967年出生,75年时8岁,81年上高中。平凡的世界一书,父亲是在我的推荐下读的,也和我一样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不同的是,他生长于那个年代,对政治体制、劳动、斗争等等社会现实的体会和把握比我当然要深刻很多。前几集电视剧播出我还在家中,便和父亲一起观看品论。 1.关于整体: 在爸爸看来,电视剧中对农业学大寨、批斗会的处理很不符合历史;据他说,当时的中国农村,农民思想非常的质朴乃至于僵化,每天就是下地干活赚工分,并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平时说话也是非常小心的,比如孙玉厚拒绝参加批判大会时对孙玉亭所说的“哪怕叫我也去批斗呀”应是在非常怨愤生气的情况下喊出的,并不是随口说说;爸爸举了一个例子,他小时候见过一次批斗会,有一个村民喊口号错了一个字,当场就被拿下并被批斗了。。电视剧中少安因猪饲料地的事情被批斗时,少安和贺凤英在台子上说的话也被爸爸认为太“肆意”了。老爸摇着头说:“那时候的人,哪里敢这样说话。批斗会的时候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声的。说话经常带毛选语录。人人自危。” 而在我看来,在这些方面,电视剧的确比原著显得要“肆意”和“随便”的多。不过毕竟是2015年的电视剧,上有广电总局,下有根本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如果真还原历史了,别说审批通不过,想来大部分年轻人都会不爱看吧。再者说,如今大陆电视剧的质量,已经让我将预期值放的很低了。一句话,拍成这样,在我看来已经挺不错了;感情戏多了一些也是迎合大众口味啊。 毕竟,将原著改编成电视剧,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路遥先生的这部宏伟巨著。作为这部书的忠实读者,我也真的很希望更多的人能在看了电视剧后对小说感兴趣,然后去看原著。在这里举一个小小的栗子,我男友家乡离榆林和延安都很近,陪我看了几集之后对电视中的方言怀有非常亲切之感受,很快对我表示了想看看原著的想法。而在在此之前这货23年人生也并没有读过几本小说。 2.关于陕北方言: 其实这一点,不管是我和我爸,都相当没有发言权。毕竟我们都是操一口吴侬软语的江南人,一辈子也没去过几次北方。只有妈妈去过西安,也是为旅游之故。倒是男票作为一个山西人,他家乡与榆林市几乎隔黄河相望,昨晚我们特意看了地图(原谅俩工科生地理不好...),他家大概与秀莲家相距不远。在男票看来电视剧中的方言已经是非常亲切了。至于普通话问题,这一点我倒是觉得电视剧方做的不够好。原西县不是铜城,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的确不应该有那么多说流利普通话的人。或许陕北方言训练做的不够吧。。也因为这个,我更爱看剧中双水村石圪节等地的情节;还是农民好看... 3.关于选角: 这一点,真的真的是众说纷纭。原因无他,就是每个读者心中的角色都不一样啊,这怎么说呢。我个人是认为大致符合、演出该角色的魅力精彩之处就可以了。比如秀莲并不是大眼睛,算是不大不小的眼睛吧,长相还是很符合原著,丰满秀丽的农家姑娘,家里地里活儿一把抓;对少安那种一见倾心、一门心思只想着这一个人的感觉演出来就够了。比如润生,显然性格已经是金波和田润生的复合体了...(因此我以为电视剧应该是取消金波金俊海这一条线了)而且明显更像金波的性格。这一点我不置可否,看接下来的发展吧。 那么在此浅谈一下我心里的众角色形象和电视剧版的对比吧: 孙少平:少平在我眼里,毫无疑问全书第一主角的地位;贫穷的家庭出身和敏感多思的性格在70年代社会制度各种变更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剧烈冲撞,身体拘囿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思想畅游在人类的灿烂文明中,少平其实是一个单纯而又复杂的人。不同于他哥少安可以说是不断的追求让自己让家人甚至双水村的其他村民能够过上更好一点的日子,少平的追求很复杂,甚至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少年时代结束,他就是怀着一种模糊的对社会对未来对外界的探索出去闯荡。在黄原做小工的时候,就是在用繁重的体力劳动来淬炼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的感觉。这些都是过程,少平的追求即使全文结束也没有说的多么清楚。我想铜城大牙湾煤矿一定不是他的终点。 袁弘的阐述,对于少年时的少平来说算是差强人意吧。总觉得可以演的更好一点,也是我对少平的期待比较高的缘故。但是有一点,很多原著中上帝视角的描述性的话语,编剧改成从少平的口中说出,这就太矫揉了一点,比如第一集袁弘说“...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这样的话说出来,以少平的性格,即使是在好友润生面前也怪怪的。我理解的少平,刚进入高一应该是一种【心若张弦而口不能言】的状态,他想的很多,但是沉默寡言。后来才渐渐开朗起来的吧。总之,希望袁弘在之后能把成年少平展现的好一点。。P.S.外表ok,少平就是蛮帅的啊哈哈。 孙少安:既然说到外表,其实少安应该也是很俊朗的,多次提到他的鼻子和脸部轮廓就像希腊人一样俊美,王雷的妆画的稍微过了一点吧...当然可以理解少安参加劳动10年,晒黑一些是可以理解的;然后身板好像还不够高大...但是,但是,但是,从演技的角度来看,真心给他打满分。我们不能说王雷把少安演的不符合原著,毕竟严格来说,他演的是导演和编剧让他阐述的孙少安。认为演的不像的同学应该去责问导演和编剧。虽然才播出了不到10集,但是我模糊的感觉到一点就是少安的性格似乎比原著要更有张力一点,一喜一怒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原著中似乎要稍内敛一些;这一点,我觉得是跟电视剧版把整个时代背景都表现的不如原著中(或者说真实历史中)那么沉默麻木僵化的缘故。毕竟拍成电视剧,都死气沉沉就没人爱看了。 田润叶:不得不说之前混8组的关系对佟丽娅没什么好感...但是在这部剧中,不论是演技还是颜,我都给她打很高的分数。追求爱情的热烈,对少平的温柔和善解人意,对二爸田福军仕途的担忧,对长辈的尊重,在田福堂面前偶尔小女儿的一面,都展现的很好。颜也挺美的,至少在我看来还挺符合润叶的形象的。目前为止。 【3.4上午新增】昨晚看了9,10二集。不得不说佟丽娅表现出的那个,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又为了二爸的仕途选择了妥协和委屈自己的润叶,真的让我眼睛红了好几次。年轻的爱情那样美,那样充满热情和不顾一切的奔放,可是,生活啊生活。看到润叶在病房给秀莲系上一条围巾,真的真的被感动了。如果放在现代你我的生活中,恐怕这两个姑娘要被扣上不好听的帽子,最好听也要被说一句“圣母”吧。。可是,润叶和秀莲就是那样可爱的姑娘。换一个时代,换一个演员,也许都不能让人如此感动了。也是归功于原著的魅力吧。这段说的有点乱。作为一个有且只会有一段恋情的姑娘,我想我理解和感受到的可能还不够多不够深刻。比如我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做到润叶那样。佟丽娅表现的那种克制和隐忍的情感,没有流泪的镜头,红肿的眼睛和悲伤的眼神比眼泪表现的多的多。 孙玉厚:老戏骨就是老戏骨。。太高深的评论我说不出来,反正他就是我心里的玉厚老汉。生活的艰辛和重压真的把他折磨成一个过早显露老相的“老汉”了。其实故事刚开始他应该是52岁左右吧。也没比我爸大几岁呢啊。。一开始跟王满银说“你也帮我找找,地上有没有个缝”真的好好笑,但是笑完了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有人说他演的不够那种“被生活折磨的忧苦”的感觉,但是纵观全书,孙玉厚就是一位有魄力、乐观、以一种大气坦然的态度面对和接受一切的真.汉子。虽然故事开头,一切都不容乐观,生活困苦,缺衣少穿,但是孙玉厚还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影响着一家人,在我眼里他不是那种普通的随波逐流的农民。少安也不是。所以他们才会在社会制度变革中支持改革的嘛。不像玉亭还受过教育呢,完全是人云亦云,思想局限于时代...不过,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是那样吧。 先说这么多。手边没有书,说的不够深刻。 ---------3.3下午分割线------------------------------------------------------- 意外的看到一个有用,其实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评论,哪怕有一个人看到觉得有用,也是很大的鼓励。现在没什么事,打算继续写一点。 田晓霞:这个角色在原著中,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身上实在有太多的优点和闪光之处,其中的某一些特质,恰恰也是最后导致她青年早逝的导火线。【此处算是剧透么...】 她年轻,充满热情,待人真诚,善良,心思细腻,除此之外,在17岁的时候(或许更早)就开始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某些思想不乏深刻;在对少平的态度上,一个这样年轻的姑娘,能脱离少年男女或害羞或懵懂的情感,以对待挚友的态度去引导少平的思想,让他也产生了更多关于社会关于未来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细细品来,堪称难能可贵。 晓霞更多的出彩之处是在她走出原西县,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之后。所以对李小萌的阐释,在此无法做太多评论。留待后谈。只能说,目前来看,她还是很好的演出了晓霞少女时期的健谈,灵动,热情, 落落大方。 李向前:原著中,向前是一个不论谁提起来都要夸一声“向前是个好娃娃”的后生。他老实,淳朴,对润叶有一种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的喜爱之情,尽管从没得到回应,还是自始至终的“对润叶好”,同时也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虽然在思想上没有多大的觉悟,但是可以说是一个好丈夫,对润生、田福堂一家都好的没话说。还能做饭,能做家务。。其实润叶一开始很排斥他,除了对少安的感情之外,也有李向前外表“微胖,普普通通”的缘故。可是演员明显颜值超过书中描写...这一点也暂不评论。在此做一个猜想:这个角色戏份够多的话可能还挺圈粉的。另,演员的阐释在我看来,有一点在原著基础上稍稍发挥的意味。在润叶和少安在国营饭店吃饭那个情节中,向前明显有一种含而不露的怒意。这一点演的挺好的。哪个男人在这种场合不会生气呢,何况是陕北汉子。演出了一种热血的感觉。 说句题外话,12岁起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就对黄土高原的汉子有一种莫名的热血沸腾的好感。。从此整个青春期就没对身边的江南男孩子们有过好感。。哈哈哈。也是奠定了我心里对男性的审美基础吧。就是要浓眉大眼大高个高鼻梁面容坚毅有脾气有性格。“有一股很强的悍性”。后来歪打正着遇到了男票,我想第一次对他心动,也是因为他身上有那种生人勿近的悍性。当时只知道他是北方人。地理盲的我后来才惊觉他的家乡就是“黄河对岸”,也是缘分。 ---------3.5分割线--------------------------------------------------------- 今天终于第一次在8组看到了一个关于本剧的帖子...然后知道了剧组所有演员在开拍前都在减肥 袁弘减了20斤 真的是不容易啊!! 田福堂:这位农民政治家、双水村的能人身上其实有着陕北汉子特有的坚毅性格和做事果决的风格。在书中,他对儿子润生、女儿润叶是一位好父亲,为了他们俩可以说是操碎了心。因为自己也有一个很爱我并且也不那么善于表达的父亲,我很容易理解田福堂对他一双儿女的疼爱。比如润生在书中有点懦弱的性格,还不是因为父亲过于强悍事事包办的结果;比如在看到润叶和少安在东拉河边拉话,虽然生气但还是喊润叶吃“新杀的羊肉饺子”;比如最后润生执意要和红梅结婚,这位父亲那么要强的个性,最后也是同意了。 而除过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这位能人却始终能表现他冷静甚至有时候有些冷酷的一面。在双水村可以说是完全的一把手,尽管少安、金俊武等人时常有些动作,但大体从没有脱离过田福堂的掌控。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也掌握着这片土地。从田家圪崂到金家沟,从东拉河到神仙山。几十年如一日。
5 ) 女性角色的存在感都好低... ╮(╯▽╰)╭
于2021年的更新:
是的,大家说的都对,是我没有考虑时代背景,拿新时代眼光看年代剧。
至于女性角色存在感低,可能那个年代就这样吧。
不妨碍这是一部好剧(强烈的求生欲)
写于2015年:
首先,原著我没有看过; 其次,剧情我也没意见; 最后,我只是觉得这剧里面的女性角色存在感都很低,喜欢围着男人转。 ==== 1.秀莲 秀莲这样的女人在大多数人眼里,尤其是在男人眼里,那真是贤妻良母,又贤惠又能干。 但我怎么觉得这女的这么上赶子地要跟孙少安呢... ╮(╯▽╰)╭ 她总是说自己配不上少安,有什么好东西自己和自己娘家都不舍得买,要全部拿来给少安。一到少安家就开始各种做家务、伺候长辈、主动下田(她本人也确实是很贤惠很能干)。但她这种一副男人是主人、男人是皇帝的样子,我实在欣赏不来... 很多人觉得田梗续命那一段很感人,我怎么不觉得呢... 我觉得这个女人好可怕,才认识男人两天,就哭着喊着要嫁对方,还做出为对方咬破手指这么极端的举动来,以后要是分手了或者离婚了是不是会拿刀砍对方、再分个尸什么的啊... ←_← 另外,布店买布那段,营业员说:人家姑娘来买结婚衣料都是当场加码,不依就不嫁。可你正相反,尽想着给男人做新衣,只舍得给自己买最便宜的,真是没见过你这么明事理的姑娘。 这是明事理么?!往好了说,这是因为她非常爱少安,想给他最好的;往坏了说,这是贱好么?! ==== 2.润叶 润叶一开始都挺奋力抗争的,挺有原则的。但少安和秀莲一起之后,她动摇了,决定和向前结婚,这没什么。但问题在于她自己亲自上门说自己愿意嫁了... 不要忘了,向前没两天前曾欺负过她,润叶好歹也要得向前道歉了,再跟他说说自己二爸的事情,请向前家帮个忙在答应结婚吧... 好歹得让向前先道歉吧,好歹把架子端一端吧... 就这么直接跑人门口说:我同意结婚。即使这婚结了,即使向前确实喜欢润叶,婚后润叶在小家庭中的地位也是很低的不是吗?讲起来当初是你求着我要结的... ╮(╯▽╰)╭ 而且在向前妈在门口问为什么突然同意了,润叶居然说:因为二爸的工作情况不好,爸身体不好,加上少安已经有媳妇了不要自己了,所以才同意嫁给向前的... 我去! 要不要诚实成这样... 我要是向前妈,我还不高兴儿子娶你咧~ ++ 话说润叶也蛮狠心的,向前其实对她挺好的,居然都结婚一个多月了也不让碰,向前真的是比光棍还惨... ==== 3.田晓霞 我觉得晓霞简直是少平的贵人。没有晓霞,少平不会进宣传队;没有晓霞,少平看不到那么多先进的书报;没有晓霞,少平只会一直畏畏缩缩、心有理想但不敢去实践,最后普普通通地去当个平凡的人,哪怕他上过学。 晓霞给了少平很多帮助,但我却看不到少平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少平除了学习好还有什么呢?性格性格懦弱,才华才华没有,口才不行,头脑也不够灵活... →_→ 总之,我觉得这剧里面的女性角色都在围着男人转,哪怕她们再聪明能干,好像始终都没有一丝丝主角的气质。
6 ) 想留下些脚印
很久之前看的书了,当时我记得我还推荐给同学一块看嘞。前些天才发现原来已经拍了电视剧了,看完之后想写点什么,记些什么,打发一下这个无聊的下午。
记得当初看小说时,我就为书里的少安和润叶感叹。看了电视之后无奈之感翻涌上来,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阴差阳错那?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冰冷的现实会叫你清醒。面对选择,有多少人是迫于种种压力做的无奈之举。放弃自己最喜欢的人对自己内心是个多么大的挑战啊。剧里的少平阖小霞是多少人羡慕的啊。
看电视被里面的少平兄弟俩之间感情感动。尤其那个场景,少平跑去买靴子衣服的场景让人看了真的是泪流满面啊,这个这样的哥哥真的是很温暖啊。
7 ) 平凡的世界中少年时代
2012年接触到了《平凡的世界》,至今已经读过五遍。满怀期待的等着电视剧开播,结果发现很是失望!枕边的书已经泛黄,每当生活困顿时总能在其中找到平静的力量,无论是原著还是李野默老师的有声小说都是饱含深情的,而电视剧版显然最缺乏的就是深情,历史的细节不可能在电视剧中完全再现,因此看到豆油深挖细节觉得有些吹毛求疵,因为当电视剧没有魂的时候就更谈不上精细化制作了。
总体说来是剧中演员的代入感过差,袁弘饰演的孙少平过于现代,对于孙少平的塑造缺乏不卑不亢的神韵,同时袁弘的眼神中已经有了不少生活的阅历,所以只能用语言苍白的表现少平心中所想,弱化了少平的“精神斗士”的形象。王雷饰演的少安少了一份隐忍,他曾经也是如同少安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的男子,如今的生活状态是他无奈但又积极投入其中的。至于田晓霞古灵精怪有余,少了份聪慧。佟丽娅饰演的田润叶身上有种莫名的喜感,缺乏恬静的气质,让我最失望的整部电视剧演员的情绪问题,类似于“霍桑实验”演员们举止之间充满了“演”的气息,如同蓄满力的弓一般绷着,看不出哀愁和无奈,更多的是卖力演出哀伤!看了4集,到处是乱七八糟的方言(陕西方言本来是很好听的好么)以及机配的旁白(尼玛,李野默的声音都比这好听好么),唯一觉得符合原著的就是田福军角色的塑造。
回到标题,今年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少年时代》,细细想来平凡的世界和少年时代在某些地方是共通的:茫茫历史下的个人成长。娓娓道来的《少年时代》适合一个人在静夜细细品味,《平凡的世界》也是写给个人的书,书中的人物命运虽然有起伏,生活有悲有喜,但放置历史烟尘中都不值得将个人情绪过于放大,只需要坚强的成长下去生活一定会美好。我想电视剧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够在起伏悲欢交替中展现的一种深深的平凡。反而处处牟足了劲提醒观众:快看过来啊,我真的不平凡啊!
8 ) 平凡的世界
先贴两段别处的讨论。
“十几年前看平凡的世界原著,留下的印象是阳光励志,怎么现在看起来这么沉重?是拍的关系还是心态变了?”
“我猜,是你我的视角变了。二十年前看,我们和孙少平一般儿高,怀着期盼,仰望着未知的世界。以少安少平的奋斗鼓舞着自己,YY着自己心中的晓霞和秀莲,便觉出了世界的美好,前途的光明,故事的励志了。
今天,你我坐在了起点的另一头,知道了他们其后二十年社会的变迁,便觉得这晓霞真要和少平走一起去,未来不仅是身份地位生活习惯的差异,恐怕就是掏炭的少平也免不了仰仗身居高位的老岳父,变成官商勾结的煤老板,迷蒙着不再坚定和纯真的醉眼,晃晃悠悠走进那销金的天上人间,大把大把地在酒池肉林中挥洒着成沓的小费…模模糊糊地想到这些,消极和无奈少不了从你我的脚后跟缓缓升起。”
高中时初读平凡的世界。虽然书中人物各有各的不幸,却很激励人。不管是坚强硬朗的两兄弟,还是畏缩软弱的配角们,生活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但是只要有所盼有所想,冬天总归会过去,黄土高原上的春天会按时到达。完整的拼凑完整个故事后,我可能只能给8分,就如许多人批评的一样,原著的文学性并没有很强,加上故事的后半段的黑乎乎的煤矿也实在提不起一个十几岁学生的兴趣,窃以为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是当不起巨著之名。
大学时再读平凡的世界。渐渐体会到作者在记录一些什么,表达一些什么。有批评说路遥的政治觉悟没有很高,这个作品跟着变得有些肤浅,没有错,但是我慢慢感觉作者的政治觉悟并不会影响到作者的表达。就像我们待人,每个人对于事物的判断以及做出的反应,都是基于他在这一刻之前所受之教育所经历之事,都可以被理解,都值得被接受。小说也是一样,它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在70-80年代大环境下的觉悟初开的路遥所看到的世界,一个正在冬末,等待融雪的黄土高原,一个贫穷饥饿但春风将至的中国。批判路遥在故事进程中的种种安排与美化,希望以此“帮助”路遥修改出政治更加正确、思想更加开化的小说都是在拿自己的三观强行往别人脖子上套。他用他的认知记录了,你就用你的认知去感受它。对它批评都很有道理,但是毫无意义,并没有妨碍我开始真正觉得它当得起一部巨著,我第一次从一个最小单元的角度理解到了这个国家在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
最近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新拍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一路吐槽过来,过于漂亮的润叶,木讷的少平,招风耳的郝红梅,消失的金波,各种下雨天下雪天乱入的太阳等等。但当我真正追完了整个剧集,我还是给了它满分,在这样灯红酒绿的年代,拍了一部飘散着黄土力量的电视剧,槽点满满但是诚意值得肯定。唯一不同的是,全剧结束时,导演似乎没有遵从原著,而是给所有角色都来了一个貌似满意的结局,村里也喜气洋洋放起了烟火,但是剧幕落下时,我初看原著那种振奋人心的激动没有了,只剩下莫名的感叹。
最近开始炒股票,每天各类财经新闻和花花绿绿的盘面,仿佛数不尽的人民币在眼前飞来飞去。忽觉得这生活真是不容易,为何都活的如此浮夸与浮躁。
双水村的人们吃上了白面馍馍,箍上了新窑洞,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但是他们还不知道,几十年后人们酒足饭饱后的生活有着另外一种沉重。生存和理想的冲突永远都会存在,白面馍馍有了,还有山珍海味等着,新窑洞箍好,还有高楼大厦等着,生活会永远这么浮夸浮躁下去。
只愿财务自由时,生活也能理想自由。
少平,你的手比脸白几个度是咋回事啊?
她和心爱的人一起生活的梦想彻底破灭了…每每想起这句话,就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哀伤。润叶,多么多么傻的润叶。
我就记住了一句话:秀莲,你再不听话,我捶你
脸面光鲜亮白,发型炫酷摩登,这是困境中顽强的少平形象吗?
看剧还是抛弃原著吧,袁弘跟书中的少平形象差的有点远。为什么要加旁白,是怕观众看不明白剧情吗?
旁白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这么一比袁弘长的也太时尚一直出戏,看到王雷才回来。
大家宽容一点嘛,这个春节档荧屏上除了这部剧其他的还能入眼嘛。不就是少安少平帅出新高度嘛,没办法老袁就是穿个满是补丁的蓝褂子我都觉着潮,王雷就是戴个那么土的头巾晒那么黑我都觉得man爆。看了几集,偷偷抹了几把泪,那个年代的感情令人很是动容阿。另,旁白也太出戏了一秒穿越到舌尖阿=_=
拍的真是好啊,56集至少哽咽过十次。三十年的奋斗记录了一段国家的情怀,一个家族的兴衰,以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酸和执着。最好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最好的世界便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结束了,为期28天的多年不现的追剧生活结束了,而我的现实的平凡生活还要继续。如果说这部电视剧给我带来什么变化的话,那么一是它打乱了我多年不看电视的习惯,与儿子拼抢电视权;二是对青春和理想的缅怀,深爱故乡脚下这火热的土地。无论电视剧如何,他本身就是一个标签,一种纪念!It
今晚开播 我妈要看 我妈说看这个书就像脑子里过电影一样 写书给人看就应该这样 写得就是我妈那个年代的事
佟丽娅的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值得一看!
王雷在里面真的演技大爆发啊,好喜欢他说话,有想法有胆量,佟丽娅也不错,就是头发有点出戏,其他都很好,
改编得好,演得也好。
作为一个陕北人来说,这部剧的演员的台词是要给个赞的,虽然不是那么标准,但绝对看得出来下了功夫了,整体叙事很流畅,平淡中有一种悲凉的感伤和坚强的力量,如今能好好把故事讲完的电视剧不多了,这部绝对算一个。
好看,建议大家抛掉原著,但拿出来仍然是一部演员表演很用心的一部戏,看看国产剧的现状,能拍出这样一部剧已经算不错了。
但凡这种级别的小说一定要抱着平常心看。
最喜欢孙少平的经历,他的这些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映射,他的那段爱情,他的事业,他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是渺小的部分人的共鸣!
你看少安和润叶的故事,和我们多像啊。就连播出日期,也是咱们第一次见面那天。也许很多事,真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吧?
特地去看了小说,我觉得在我看来很不错了,挺符合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