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夫
从去年末开始,成龙等老前辈的爆料,将娱乐圈绣花枕头般的某些小鲜肉乱象问题推到舆论关注的高峰。而今年两会期间,名导演高满堂,宋丹丹、陈道明等表演艺术家们,对小鲜肉不敬业现象再次发表看法并分分钟教他们做人。一时间某些业务能力低,人品教养差的生花们,成为业内重点关注的对象。
不否认,娱乐圈不乏只能看脸的流量生花大行其道,严重拉低新生代演员们整体的业务水准和美誉度。但也不能忽视的是圈里仍然有很多实力小生们专注演戏,严格履行老艺术家信奉的艺德准则:“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堪为业内表率。比如实力小生林申,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正在“重庆卫视”热播的公安剧《江城警事》正是由林申主演的,该剧改编自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扬州市公安局社区民警陈先岩的真实事迹,讲述了基层民警“杨先”(林申饰演)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身价值,解决居民老百姓一系列现实社会问题维护社区安定的故事。通过这部剧,正好能更好的看出林申的演技实力。
30多岁的杨先万事以工作为重,将爱情排在第二位,如此爱岗敬业的基层警察形象,林申注重以生活化的演技去润色和丰满,细微到一个眼神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既演绎出角色的职业形象,更赋予角色浓浓人情味。另一方面,林申也侧重调动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比如杨先的“痞气”,所谓的“痞气”不过是他处理居民矛盾的技巧,林申的表演特别生动的扑捉角色的性格亮点和办事套路,所以在他多维度的表现中,角色格外真实亲切有趣生动。
看多了一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热门剧,反而对《江城警事》这样有生活气息的剧莫名的喜欢。不难看出,杨先对工作倾注如此饱满的热情和百分百的用心,正是来自他对职业的情怀。穿上一身警服,就要对得起职业的神圣和使命,重视岗位中不断面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积极服务社区矛盾防患于未然,工作重要的意义在他的行动被体现,在杨先的心中,工作和指责是首要的,服务百姓是最基本的,他用他的真情和工作态度方式,换来了警民鱼水情的和谐与美好。
电视剧关注社区小人物,对他们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求,以最真实的角度去呈现,让普通观众去了解基层民警这一职业背后的故事。同时也关注百姓民生,邻里矛盾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体味百态人生。整部剧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让观众看得亲切看得温暖,再加上林申的演技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演活了中心角色杨先,更加让观众通过角色的代入,深入到剧情中感受剧集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和正确和谐社会价值观的传递。
谈到杨先的工作情怀,则不禁想到戏外林申对自身表演事业深深的情怀。熟悉他的观众粉丝都知道林申一开始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在国外求学时期偶然接触国外电影后开始着迷于表演,于是转变想法弃金融投表演,并坚信自己能够以努力和坚持换来想要的成绩。
事实证明林申选对了也走对了,他对表演的热爱是真诚的也是坚韧的,从《橘子红了》崭露头角,到第三部作品电影《冯齐的忏悔》中便能凭借不俗的表现而提名第34届国际艾美奖最佳男演员,这对于林申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随后凭《麻辣婆媳》、《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剧中多变的演技和表现,奠定了国内新四大小生的地位。近年来林申出演的《守望的天空》、《花开半夏》、《独生子》等剧,再次见证了其多面演技和表演风格,再次证明其演技小生的实力。
对表演有情怀自然心存敬畏,林申把握住每一次表演机会,并将自己的热情和信念释放在角色塑造中,令人看到了实力小生是如何炼成的。并且生活中的林申醉心演技所以心无旁骛,没有绯闻也非常低调,不愿接受专访,基本不怎么出现媒体前。恰如他最近的一条微博提到的人生感悟,可以看出表演是他心中一门神圣的职业,虽然身在浮华娱乐圈,却能以最平常的心态来冷静沉淀,不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过度喧哗,克制而懂分寸,热忱但凭原则。
特别巧合的是,在拍摄《江城警事》时,刚巧是林申儿子要出生,但敬业的他只是匆忙将妻子送往医院,待剧杀青后才第一次见到孩子。单从从这一件事,便足以看出林申对表演的情怀,对事业的态度,以及专业演员的素养和艺德。而这样爱岗敬业业务能力高又严格要求自我的演员,不但是业内的好榜样,也更是观众欣赏和喜爱的典范啊。
很不错的国产剧,诙谐真实,虽然讲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很有看头。基层工作不容易啊,小民警处理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看似简单,既要考验智商又要有情商,不像刑警队长二话不说直接就上,林雨申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平凡人做平凡事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张佳宁短发显得干练,长发会更漂亮,越看越讨喜了
中国人都讲人情,在民间,人情是一种信仰般的存在。学人在反思现代性过程中传统被剥夺的时候,其实忽视了中国人根深蒂固于骨血中人情观念。人情可以有是非,但没有绝然的对错与否。对于中国人而言,它又是一种精神的心理的慰藉,当我们在谈论这些谁是谁非的问题的时候,人情是一个调节剂。
就像在最近辱母杀人案中,所有人都感慨如果可以有个空间留给人情。催债逼债者能不能有点人情,不要满是恶心与丑陋;接警的警察们能不能有点人情,不要短短4分钟之后丢下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就做无事状离开现场;法院法官能不能有点人情,别让这个辱母情境下的激情杀人再落入牢狱之苦。其实,法律也好,规则也好,总还有一条需要人情的调节。所有人都渴望有人情的空间,可能这也是《江城警事》之所以吸引观众的原因所在。
在《江城警事》里,观众看到了浓浓的人情人味。它给人最大的感动也在这里,虽然周遭有那么多的糟心事,但是因为有向杨先那样的警察出现,最终能够给人一个希望一个盼头,能够给人以心理的安慰,它告诉观众,我们还有人情在。这样的慰藉在当下是需要的。其实警察所面对的是何等困难的工作,虽说都是一些小事,但是群众利益其实又没有小事。这并不只是说说便罢的口号,而是真正最值得深入讨论的命题。
剧中所有的矛盾冲突,比如空巢老人、广场舞大妈、企业之间的竞争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如果遇到一个没有人情的警察的话,结局肯定会是另外一种样子。这些充满了人情味的故事,又有着真实的生活气息,故事层面的接地气,也让观众能够产生代入感,让观众能够感受警察之不易。所以《江城警事》其实成为一个双向的交流场域,既能够展现普通民警的魅力,揭示他们在家国理法之间的选择和情怀,同时也能够让观众去换位思考,了解警察工作之不同寻常的艰难。
值得称道的是,剧中虽然充满了各种矛盾点,展现了警察在日常中的种种艰难,但是整体的感觉确实轻松的。在创作手法上,《江城警事》很智慧地采用了轻喜剧的表达方式,它赋予人物以反差十足的性格特点,他是个小毛病不断的人,但是却能够在剧情的推进中形成独有的魅力。
故事层面上的接地气再加上人物性格设计上的丰富性,让这部公安题材的作品能够自然的传达它所期望的声音。它是质朴的,同时也是情感热烈的。安放在剧中搞得每个人物都是现实生活的影子。这里有被骗买假保健品的老太太,有碰瓷讹人的,有独居老人,还有民营企业与国企之间的竞争,所有这些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的缩影,他们的行为和情感,代表着一个时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是当下生活的主旋律。
其实社会中每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太多过分的要求,有事找警察,都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他们没有太多过分的要求,只是希望有人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份安全感。杨先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他就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倾听者,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又是何其的艰难。前文提到的4分钟便是一种粗粝的回答,在一个求救者所期待的问题解决语境中,缺少了有耐心的倾听,更缺席了人情味,所以整件事情开始变质。《江城警事》则是其光明的反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