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世浮生

欧美剧美国2011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盖·皮尔斯埃文·蕾切尔·伍德梅尔·温宁汉姆摩根·特纳Quinn McColganAnnette ArnoldMaitely Weismann

导演:托德·海因斯

剧照

幻世浮生 剧照 NO.1 幻世浮生 剧照 NO.2 幻世浮生 剧照 NO.3 幻世浮生 剧照 NO.4 幻世浮生 剧照 NO.5 幻世浮生 剧照 NO.6 幻世浮生 剧照 NO.13 幻世浮生 剧照 NO.14 幻世浮生 剧照 NO.15 幻世浮生 剧照 NO.16 幻世浮生 剧照 NO.17 幻世浮生 剧照 NO.18 幻世浮生 剧照 NO.19 幻世浮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8-23 16:38

详细剧情

该剧根据同名经典黑色小说(noir novel)改编,由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主演。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女主人公Mildred Pierce Beragon与失业的丈夫Bert(Brian F. O'Byrne)分了手,靠一份女服务员的工作维持生计。她一方面想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和自由。在为生活奔忙的同时,她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女儿Veda(Evan Rachel Wood)的爱与尊重。Guy Pearce扮演Mildred的情人,一个富有的花花公子。James LeGros扮演Bert以前的商业伙伴。Melissa Leo扮演Mildred的好友。Morgan Turner扮演童年时的Vada。   可以预见,明年金球奖和艾美奖与电视迷你剧有关的主要奖项都将归属这部剧集。   By 天涯小筑-don...

长篇影评

1 ) Oh, Veda

话说我想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同情Veda吗?肥温演的看似是个用心良苦的好妈妈,但实则不给孩子半点喘息时间,就像Letty对Mildred说的,"Why can't you leave her alone?"
Mildred这人看似仁厚,但人品也是有问题的,就像Monty说的,她总是在利用别人,却不与别人足够的尊重。Veda其实一直想向妈妈表示善意,比如自己和Sammy的事搞砸以后瞒着妈妈不想让她伤神,最后也和颜悦色地回来告别,但两次Mildred都没有领情。
Veda之所以敲诈Sammy,之所以一定要自己交Treviso的学费,就是为了摆脱Mildred窒息一般的爱。孩子大了,都需要独立的空间,但Mildred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
Mildred这个人骨子里是自卑的、不自爱的,所以害怕交朋友,也总是想获得女儿的肯定,这也是她总是死乞白赖地缠着Veda的原因。
可是似乎大家都不明白Veda的苦衷和Mildred的错,Treviso甚至说Veda是毒蛇。Veda是睡了Monty,但不能不说这是Mildred逼出来的。她真正理解过Monty或者Veda的内心吗?真正尊重他们吗?还是从来都在自己瞎忙活?

2 ) 高贵的错觉

实话实说,我对这部2011年HBO的重头戏实在太失望了。哪怕Kate Winslate与Evan Rachel Woods演得再传神,故事的情节安排与人物刻画也太不合理。Mildred的女儿Veda与情人Monty从头至尾为所欲为,不可理喻,完全缺乏常人的思维习惯。围绕这几个中心人物发生的家庭伦理矛盾充满了廉价肥皂剧的刺鼻呛味儿,爱与恨都发生地没头没脑,莫明其妙。

唯一值得写写,也是剧情前后比较连贯合理的一处,是Mildred对女儿Veda的教育方式。Mildred在1929大萧条后为了独自抚养两个女儿,不得已干起了小餐馆女招待的工作。她怕女儿们瞧不起她,将工作一事隐瞒了很久。后来终于被十几岁的女儿Veda发现,激烈争吵之后Mildred还是说自己是为了开餐馆才去“下基层”学习的。这时我满以为Mildred会实现某种精神的涅磐,终于意识到劳动本身的美与尊严;但有意思的竟然是Midred对女儿Veda妥协——她跟Veda说不要放弃头脑里的“高贵”观念,换句话说,哪怕Mildred再穷再累再上不起台面,只要女儿一直保持传统教养人家的优渥习惯,保持一种艺术性的高贵气质,那她的苦就没白搭。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家教育子女的悲剧方式吧,未必有剧中那么极端性的大起大落,但终极目的都是让子女脱离自己成长的清苦环境,成龙成凤,若有可能,还要打入”上流社会“。很多年后(也有近的就在儿女成长过程中的),突然发现孩子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再呼天抢地,悲痛欲绝。

Mildred为什么不能让Veda知道自己在餐馆打工的事实?她怕女儿瞧不起自己,她怕这会影响女儿已经开始生长发育的高贵气质。也难怪,Veda最喜欢的事就是一天到晚向自己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庸俗父母说什么肖邦的钢琴曲、什么意大利歌剧唱词、什么时新华丽的名流名闻;她在母亲宽大的羽翼庇护下完全不知人间疾苦,就连母亲出售手工烤饼她都觉得丢人,更甭提还要穿上制服干一个伺候人的营生了。

但Veda脑子里关于高尚生活的理念并非空穴来风。剧中最看不起穿制服的劳动者的其实正是劳动者Mildred自己,她是费了多大劲受了多少煎熬才被生活逼着走上了自给自足的劳动之路啊。Mildred自始至终从未真正享受过劳动给自己带来的物质与精神自由,她下定决心降下身份的目的正是要让女儿们锦衣玉食,让她们保持”高贵的“精神理念与物质追求,让她们成为高雅的淑女。所以到头来,也只好难怪Veda会打心眼里憎恨Glandale那个她成长的小破地方,憎恨自己有个拿不出手的妈。

这不由得让我好奇人生儿育女的目的——不说那些一开始就指望着母凭子贵的,就是只考虑那些毫无私心一意为子女彻底奉献的,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在暗暗指望子女能成就自己某种未竟的事业或未成的理想呢?我想知道身为父母,在开始教育子女向往一种“更高”的生活方式时,是否意识到了这其实是自己对自己最大的否定与讽刺呢?而一个不尊重自我的父母,又怎么可能指望教育出一个尊重自我与他人的孩子呢?

也许,是我们的人类社会将”高贵“一词的涵义庸俗化了。不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是新世纪的中国,高贵似乎总与物质的充裕脱不开干系。在大众文化中,人们很少愿意谈论精神性的高贵——严谨、宽厚、自我牺牲、慈悲与善意——这些内在的精神品质因其虚幻而难以衡量,永远无法成为流行的标签;相对的,名牌、名表、名车、名流,这些表面化的物质标准因其显赫明了而成为了高贵的代言人,糜烂的一掷千金被认为是气派的,空洞的高谈阔论被认可是时髦的,远离劳动和坐享其成被艳羡是上流的、优雅的;而至于这些物质堆砌背后那些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反正隐藏在不见天日的暗影里,只要聚光灯照不到,就毫不妨碍其表面的光鲜。Mildred所向往的高尚,Veda脑子里那些不可遏制不顾一切的上流念头,就是这种被物质渴望蒙蔽了的对高贵的错觉。

因此,在女儿Veda鄙夷地远离出生成长的小镇时,Mildred的幡然悔悟才有种无比深切的悲凉。这一切难道不是明明白白早都由她自己一笔一划写好了吗?

3 ) I'm always chasing rainbows

At the end of the rainbow there's happiness
And to find it how often I've tried,
But my life is a race, just a wild goose chase,
And my dreams have all been denied.
Why have I always been a failure?
What can the reason be?
I wonder if the world's to blame,
I wonder if it could be me?

I'm always chasing rainbows,
Watching clouds drifting by,
My schemes are just like all my dreams,
Ending in the sky.
Some fellows look and find the sunshine,
I always look and find the rain,
Some fellows make a winning sometime,
I never even make a gain, Believe me,
I'm always chasing rainbows,
Waiting to find a little bluebird in vain.

《I'm always chasing rainbows》by Judy Garland

女儿为母亲演唱的歌,剧终片尾为Judy演唱。。。唱尽了母亲的、女儿的杯具。。

剧中女儿Veda的歌声来自Sumi Jo(竟然是韩国人),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女高音,也是亚洲第一花腔女高音。她拥有令人赞叹的温暖音色和情感张力,有着高超的演唱技巧和精致的音质,她能够自如地掌控自己的声音,当年指挥大师卡拉扬曾称赞她是“来自天堂的声音”。

4 ) 乃们都错了……这部迷你剧的主角是monty

这部迷你剧的精髓是关于扫把星,而主角是monty

第一次遇到monty,小女儿挂了。
和monty拍拖,带坏了大女儿(或者指更加偏离轨道)。
踹了monty,餐厅风声水起。
又遇到monty,餐厅米了,家具也米了==大女儿彻底米了,啥都米了




导演是一个对sex狠纠结的淫,我木有去搜索过导演,但他一定是酱的淫。
monty代表着性。

第一次遇到monty,短暂的高潮,长久的伤痛。
(偷情和失去小女儿之间其实木有必然的联系,但它是一个厄运的开端,我们可爱的女猪,一生的命运就是一个可怕的厄梦:丈夫外遇,离婚木有赡养灰,工作难找挖,2个女儿比男孩子还要难养,失去小女儿,遇人不淑,大女儿变态,爱情over,亲子over,事业over,一生的成就为0,往事不堪回首……)。

和monty拍拖,夜夜性福,女儿也喜欢,狠好,腰包瘪下去了,天生变态的女儿因为对老妈情夫的崇拜而更加变态,因为吃醋之类的情感手掴老妈。

踹了monty,虽然木有sex了,但是钢琴也有着落了,餐厅也有发展了。

又遇到monty,sex继续,high,花大手笔装饰落魄monty的老房子,大女儿回到身边,更high,花大手笔资助女儿,high完傻眼了……公司快倒闭了挖有木有……小bitch回来原来不是为了老妈挖有木有……

sex伤人挖,编剧心里有阴影挖有木有




关键词:
女强人(半途而废……),
永远信赖他人善待他人为别人着想到失去自我(详见monty对旧房子中居然木有能够代表女主人物品的评价),
花腔蛇蝎(详见指挥家对大女儿的评价),
扫把星monty(经由这朵扫把星而推动的一切剧情以及产生的一切杯具……)

5 ) 有爱就应好好对待

你说人生就是折腾啊,本来好好的一个家庭因为丈夫的出轨完全变了一个样,估计是失去了丈夫,所以凯特把所有的爱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孰知“溺爱多败儿”啊,幸好最后他们两口子又在一起了,这让我看到了某种希望了,因为凯特的命运多少有点像我妈妈,我仿佛都看到妈妈的影子了,只是我家爹还没剧中的爹地负责一些,唉,我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终有一天我也想要他们又重新复合在一起啊,把那个所谓的蹩脚的绊脚石踢开,然后我们三人还是一家人好好的。
幸好幸好,我没有veda那么讨嫌,虽然也有虚荣心、虽然也爱买各种新衣服、虽然也是不是因为爱买衣服乱花钱、虽然有时候对妈妈也是没心没肺的、虽然也气过妈妈、虽然.....各种不好
但是我至少是有梦想的,我至少把妈妈放在了我美好未来的计划了的,我都说了以后我会带爸妈去各个地方旅游的;
至少我在努力,至少我很正直,至少我很善良,至少我不邪恶....

再次告诉我擦亮眼睛、保持头脑绝对清醒啊,妈妈对你无条件的爱是需要你同样无条件的孝顺的,这样她才就算再苦再累也觉得心里至少是开心觉得值得!如果一个母亲绝对无私的爱换来的是报复,那人生的爱还有什么意义?

以后绝对不要以为妈妈付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好好努力吧,既然妈妈为了我的梦想付出了她的全部,那我就有责任把妈妈为了我而失去的一切失而复得!

这些包括钱财、感情、爱情、最重要的是我和她还有他都渴望的一个完整平稳的家

6 ) 两个时代的欲海悲情

1945年,琼•克劳馥主演的一部《欲海情魔》以黑色电影风范展现一对母女的感情和生活纠葛让人感叹作娘不易,而2011年,托德•海因斯又以文艺的调调,携凯特•温丝莱特花上300多分钟时间,献上了一曲情感更细腻曲折的《欲海情魔》。英文名同是“Mildred Pierce”,倒是1945年版更应该叫《欲海情魔》,而2011年版译作《可怜天下父母心》更体现整部剧情的内容。如果你先看了1945年版,再看没见凶杀的2011年版,对其节奏和结局难免会有坑爹之感。而如果你先看2011年版,再看1945年版,或许会感觉过于黑暗,当然,如果看了2011年版后,你对Veda咬牙切齿,那么一定要看看1945年版,会解气很多。

1945年版的《欲海情魔》,可以看作一部非典型性的黑色电影,依然有罪案,依然有悬念,依然有欲望,也依然有Veda这样蛇蝎美女的角色,但是Mildred Pearce这个角色让这部影片又有很深的暖色与更多情感纠葛的戏份。琼•克劳馥的表演将一个母亲的无奈和对女儿爱恨交织的感情充分表现,而整部影片倒叙层层揭开真相的节奏也安排的很巧妙,让警局中疲惫的Mildred与不同时期的种种感情状态对照,更令人感叹她的不易,而琼•克劳馥也凭借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45年版的Veda如同黑色电影中经典的蛇蝎女一般,仿佛天生毒辣,她任性自私,沉浮深重,同时又任性好幻想,她与母亲的纠葛,在亲情之下,可谓一出难以割舍的孽债。那个时候的好莱坞电影,对人物的性格刻画还不像如今流行搞立体化、丰富化,所以,明显带着“毒”性的Veda必须付出代价。

2011年版的《欲海情魔》与1945年版相比,其实相似的更多在角色设置,影片开始到Monty第一次出现那段,之后的剧情与原版基本没有太多关系。作为5集的迷你剧,又是托德•海因斯这样的导演,抛去了谋杀情节,倒是让这版对人物性格和感情演变上有空间进行更大程度的挖掘。比如在Mildred Pierce的幼女去世一段上,与原版带出一阵感情高潮后就带过不同,这里做了更细致的表现,包括幼女病情变化下,Mildred的情感变化,最终去世到葬礼的氛围烘托,都更加细腻感人,这显然也是本版的重点,不再纠结善恶争斗,而是表现一个家庭的伦理悲剧。而Veda的变化也在本片有了更为重点的表现,她不再是天生的恶人,尽管少女时就显出一些顽劣,但是直到成年后的名伶,她的情感变化也有迹可循。我们常见的母女的对话便是,母亲说出一堆希望帮忙的地方,女儿说声,不用,但是谢谢。这就是母女间纠结的情感,一个想要过度呵护,一个想要独立,想要逃。而在幼女去世后,Mildred更将她的爱毫无保留的投入到Veda身上,哪怕Veda一次次的过分举动和挑衅,她在恼火之后依然会给予更深的溺爱,这又让Veda一方面更加反感,感觉受到了控制,同时又认为母亲是无底线的,她是可以任意追求自己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的。

Mildred Pierce在剧中是一个比电影版更悲情的人物,当她作为家庭妇女时,与一个挺老好人的丈夫离婚。接着出去打拼,以一个绝对励志的过程,成为富商,但是她对幼女去世的愧疚,对Veda的溺爱始终是她心头的硬伤。我们常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对最后几乎被夺去一切的Mildred,我们实在不忍这么说,只能说必有可悲之处了。她与女儿实际上并未有太多沟通交流,一味的试图以自己的立场和方式去引导女儿的生活轨迹,又一次次放纵女儿对抗时的刻意偏离。而当女儿尝试独立后,她有带着天然的母性和对过往的补偿心理,重蹈覆辙般的献给本可自己走自己路的成年的女儿。到最后,她几乎间接被女儿夺去了一切,爱人、事业、家庭和生活的安宁,但是反过来看,这一切又似乎是自己给自己设的局,无意中,宿命般的走了进去。

影片的最后,虽然没有原版的枪声响起,但也没有大团圆的温情,只留下母亲对女儿的咆哮和已经完全失衡,很难恢复安宁的心理,这才是最深的悲剧。2011版的《欲海情魔》节奏更加缓慢,特别前两集,甚至有些催眠,不过从幼女之死开始,矛盾不断激化,节奏虽然继续缓慢,但是剧情紧张度和冲突点却不断闪现,大大加强了观赏性。而凯特•温丝莱特的表演依然到位,这片人物情绪变化波折很多,温斯莱特还是应对自如的,不过,个人认为,还是琼•克劳馥版的母亲感觉更苦逼,同时情绪把握更好,却更有情感冲击力。我和不少朋友感觉一样,Veda少女版的演员选角实在令人无语,到了成年Veda一出场,倒是真实的让人惊叹“女大十八变”之摧枯拉朽般的神奇力量,竟然已经到了易容的效果。当然,里面最让我欣赏的还是老好人Pierce先生,最后,他也成了Mildred生活最大的依靠。

两个版本的《欲海情魔》巨大的定位和风格差别是巨大的,但是又有着相似的主体脉络,这就让两个版本一起找来对比观看有了很多趣味。两部影片都是很有看头的作品,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而两位奥斯卡级女星的表演更是很有嚼头,从黑色电影到文艺家庭剧情片,Mildred Pierce命运的变与不变下,那家庭的悲剧却是一致的。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708fe03c27f17f609fa9387.html

7 ) 与HBO无关

初稿登載在ELLEMEN China,我寫對了嗎。。。

到底关不关HBO的事呢?多数推荐《欲海情魔》(Mildred Pierce)这部剧集的人会用上“HBO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标语,大字报一样推举着这部剧集前进。实际上,在中国这部迷你剧引人关注的原因基本上只有一个,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比起40年代那部让Joan Crawford取得奥斯卡最佳女主的黑白片来说,新的短剧要当代得多,也简约得多。当初的黑白片以倒叙拉开帷幕,然后才缓缓按时间先后交代故事,期间女主角也有旁白,引领观众跟随,更有充满悬疑意味的死亡来补满电影的冲击力。新的剧集,据导演本人所说,是近年阅读原著的一次心结,旨在用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原著的精神。而这一出充满复古气味的伦理剧,人物之间互动密切,应该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剧集类型。女主角被丈夫抛弃,为了满足女儿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得到成功却始终在与亲人的关系上失败。
剧集冷静的镜头语言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讲出了这一个家庭伦理悲剧,当然可算上新的解读。纵观HBO历来以人物命名或做招徕的短剧(且暂用此名称指代迷你剧和电视电影),极少在结构上做文章,多数大巧不工地直接将人物推到聚光灯下,特写特写再特写,而参与其中的演员们多数也都是演技精湛的行家,因此就有看客称之为“演技迸发”。短剧与长剧不同的,是前者之中塑造人物细节的琐碎都已经尽可能去掉了,后者为了人物丰满,所采取的多线碰撞也要复杂许多。短剧没了琐碎,张力便凸显。《欲海情魔》也不例外,结构上毫无花巧,直接将女主角从一开头就拉到镜头前,让其亲身交代人物的经历。因此,唯有每一个部分的序幕,编导们动用了些许的剧集手法,跟着就是旁若无人的推进剧情。当然,编剧的艺高人胆大,让每一个时长一小时的部分合理展开,场景与事件安排得当,绝对不会消磨观众的耐心。
这样一来,故事性就难免被五六个小时的片长冲淡。几个配角没有因此而得到极度饱满地塑造,有些单一。不过,凯特担纲的女主角就得到许多厚爱,无论是对前夫,情夫,朋友还是女儿,她的戏份都是立体而充分的。同时,大概为了突出主角的一些人性闪光之处,Mildred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显得过于完美。一味满足女儿,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戏份说明纵容也是自己种下的因,大女儿Veda莫名成为了冷血自负的讨厌鬼,这衬托母亲的付出更加心酸,却显得稍微有些一厢情愿,仅仅在第一集的末尾,母亲因为女儿的鄙夷迅速流露出的虚荣可窥一斑。但又随即变成母女间的互相抚慰,转瞬即逝。
而与前夫间由憎恨迅速转变为互相尊敬的友谊,与情夫的全裸床戏,要么未得到充分的铺陈,要么则其实可有可无。前者在荧幕上变成一个友善的无能丈夫,毫无道理的离开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好太太去爱上了别人,大概因为愧疚又将车房相送,这样的男人别说远在40年代的美国加州,怕是在眼下的中国一线城市,也绝对是好老公的不二人选,多少在荧幕真人秀上姿姿作态的后天佳丽,不都期盼着这样一场奇缘吗?而Mildred原本是贤妻良母,变为弃妇之后迅速找到新的伴侣。其后与花花公子的迅速擦出火花倒自然得像是早已想好的事。可看回女主角的床戏部分,那些表演与画面其实并不激烈,相反有一种导演长期以来独爱的缓慢感,当然是具有欣赏价值,不过一个对情欲要求不过分的人,如何变成男士同床的伴是值得更多着墨的。因此,与这些男士们上床倒成了她的另一种奇遇,拓展事业,完善生活。男性的工具意味在此处体现的极为明显,倒是女主角对女儿的爱变得更加可怕和不问因由。
说到导演,我们当然也看到他时不时推出作品得到评论界的关注。而在他过往每一部作品中间弥漫对细节的追求,你这次一定也不会注意不到。实际上,完美的服装及美术指导已经成了众人有口皆碑的推介词。近年观剧的怪圈之一,便是将美术与服装作为一套剧必看的理由。而迷你剧因为观看时间相对拉长,观众更是将注意力反复集中在这些细节上。其实营造一个完美的戏中世界,本就是短剧类的强项,过往HBO出品的短剧在服装与美术上都有相当的投入与成效。此次欲海情魔的美指服装不算过度,恰到好处的细节也补充了剧中无懈可击的怀旧味。
七十多年过去了,以女性为主导的文艺作品早已可以承载更多的分析与思考。而导演Todd Haynes似乎在意的并不是这些。以目前来说,家庭,事业,儿女对女性的意义都早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也产生更多延展。Mildred为什么要如此全心全意为女儿奉献?这样的背景若能深入挖掘,再用剧中细节表现出来,想必本剧将会有质的提升。她自己的那份虚荣心,最后更多被导演解读为阶层自身的迷思,而这样的虚荣被女儿发扬光大之后,竟然也只是用来建立一个主角的对立面而已,那Mildred的自我又到底在何处呢?
讲到女性,讲到伦理,我们当然在近来大把女性担纲的影剧作中看了不少,去年颁奖季热炒的An Education也将目光聚集到类似的问题上,不过与本片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不过有一点较为明显的倒是,通过这些作品你可能很难找到具体的答案,当然它们绝不是缺少形式上的美,至少从技术上,Mildred Pierce与过往HBO出品皆在同一水准。的确,HBO出品的电视电影和迷你剧集向来是有口皆碑。当年影帝影后联袂的《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n)即便在得到许多电视范畴的奖项之后,国内媒体依旧报道力度寥寥。HBO年年都有影帝影后级人马担纲的电视电影或迷你剧,但多数拿过奖之后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放在心上。说到底,译制片情结,早期引进大片情结依然是左右中国普通影迷的最大风向标。想到一个很荒谬的问题,假如不是你心中的沉船女神主演,你还会看这套剧集吗?

8 ) 大萧条时期的女人

这部HBO最新推出的五集迷你剧在还开播前就已经被誉为“明年艾美奖大赢家”。并非有什么内幕,只是因为几个诱人的看点让人禁不住对这部剧浮想联翩:两个几乎与电视剧绝缘的人,凯特•温丝莱特和托德•海因斯合作的第一部电视剧,故事改编自1945年琼•克劳馥主演并获奥斯卡的同名电影。托德•海因斯几乎仅凭借三部电影《天鹅绒金矿》、《远离天堂》和《我不在那》就确立了自己的名导地位,他作品里独特的社会视角、大胆的尺度和同性恋及女性主义倾向都在这部剧中充分地铺展开来,基本可以称为一部“托德•海因斯的面面观”。而两年前获奥斯卡影后的凯特•温丝莱特无疑做出了绝佳的选择,继续频繁接拍电影恐有走下坡路之险,她借这部迷你剧重新投入大导演的怀抱,这一次比以前更加游刃有余。 故事的原著是在美国社会知名度相当高,它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摇滚乐队“音速青年”都曾经以“Mildred Pierce”(英文书名)谱写过一首摇滚乐曲。这部1940年的小说《欲海情魔》写的是这样一个女人: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她只好独自持家,从服务员一直做到了连锁饭店老板娘。表面看来,这仅仅是那个时代职业女性的原样复制,但她的背后是无法诉说的可怜——她有一个蛇蝎一般的坏女儿,为了女儿她一次次实现梦想,但这梦想却会一次次被女儿踩得粉碎。她是那个时代自强女性的榜样,在女儿眼里却是最下贱的一类人。因此,她每一次成功,都代表一次幻灭,她似乎在获得一切,其实是在牺牲一切。 这是30年代女性遭遇的尴尬困境,琼•克劳馥1945年的电影版却更像一部悬疑片,以一场谋杀案开头,故事结尾才明白了真相——母亲要为女儿顶罪。而托德•海因斯想展现的则是整个时代的全局,他干脆把这场被视为情节关键的谋杀案删掉,用5个小时的长度讲述险恶人心之外的其它东西——尊严、阴谋、梦想,还有那一代女性真实的心理状态。 在托德•海因斯看来,经济萧条、新总统的诞生、女性越来越有话语权……这个小说的时代背景与美国这两年所发生的事情恰恰非常相似。为此,他还特意找摄影师在许多个镜头里拍出“反射人影”的效果,隐喻为“映射现实”。他尝试这两个时代中找到契合点,从而为现代的女性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答案。 被深化的凶险 无论是看原著小说、电影,还是这部最新的电视剧集,所有人对这个故事最大的感受恐怕都是一致的:那个叫薇达(Veda)的大女儿完全是个婊子!是的,这个故事的戏剧冲突正是来源于这个自私、高傲、做作,而且没有任何是非价值观和羞耻感的女人。她挑起了一切事端,是情节发展的唯一原因。她的唯我独尊映衬出母亲的卑躬屈膝,她会嘲讽母亲送给她的便宜礼物,羞辱母亲为了挣钱养家而当服务员这个事实。当母亲已经给完了自己所能给的一切时,她却想向爱她的男人那里敲诈一笔钱,借此抛弃那个已经饱受她讥讽的母亲。其实,女儿薇达是一面镜子,她就是自己母亲的极端化——这个剧的主人公米尔德里德•皮尔斯也有着跟女儿一样的品质,她同样高傲,不肯当富人家的保姆,认为服务员是一件下贱的工作。她也同样擅用手段,为了开店,先后利用了三个男人。她的这些行为也无形影响着女儿,只不过女儿比她做得更加决绝,更加兽性罢了。 因此,在对原版电影的改编中,托德•海因斯意识到,与其拍这个母亲的奋斗,不如大书特书这个女儿的阴险。在新剧中,他删掉女儿最后杀掉情夫这个情节,是为了给这种阴险留下更大的空间,她的自私、贪婪,阴险,以及对是非观的颠倒反而被无限放大,变得没有上限。谈论古典音乐时那副装模做作的样子、对贵族的艳羡,还有她那些恶毒的咒骂,都是1945年电影里没有,或者淡化了的。新剧中对薇达的婊子相进行了过渡的渲染,不难看出,饰演薇达小时候和长大之后的两个演员,摩根•特纳和埃文•蕾切尔•伍德的表演都与其他演员不一样。她们更加戏剧化,甚至不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但是这个角色刻薄得越夸张,周围的真相就被放大得越清晰。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是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出来的:她有心计,只是因为周围人群的心计太多;她做作,只是因为身边的人对奢华生活和贵族文化的盲目崇拜;她自私,是因为她所生活的世界里没有人不自私;她分不清对错,是因为没有人教她如何分对错。 被弱化的男性 剧中有三个男人,女主人公的前夫伯特,她的情妇蒙提,还有曾与她“一夜欢”的男人瓦利。米尔德里德都利用了他们,才得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在这一点上,原版电影并不及新剧明显。琼•克劳馥饰演的女主人公始终是一个受制于男人的人,在丈夫提出离婚的时候,她是一个受害者,即便是她开始利用丈夫的朋友瓦利时,她也是时时刻刻感受到对方的强势。她受到威胁,忍受着男人咄咄逼人的话语,她在利用男人,其实是被男人利用。她最终选择顶罪,是她的无能的一个展示。甚至是她蛇蝎一般的女儿,也因为男人的一句拒绝,成为了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牺牲品。 在新剧中,这一层意思被剔除得一干二净。男人始终充当着玩偶的作用,电影中那些强势语气全部作了弱化处理,甚至是第一集开头,本该是“抛妻离子”的男人占上风,但两句话下来,这个丈夫已经变得理亏,吵架结束后,他反倒像是一个被赶出家门的窝囊男人。接下来,这位前夫在与米尔德里德的所有交涉中,都唯唯诺诺地说了“好”。丈夫的朋友瓦利在原版电影中尚有些许威逼之词,到了这里,却变成了尝到一点偷腥之乐就肯投资一笔大生意的傻男人。至于情妇蒙提更是个被女人包养的浪荡子,她被米尔德里德利用,然后又被米尔德里德的女儿薇达利用。最后,她背叛米尔德里德的那一幕甚至显得有点滑稽,他那些反驳的话都是薇达教他说的,可以看出他只懂贪色,并无大脑。 不难看出,两个版本的改编与各自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琼•克劳馥版的男性角色被刻意强化,是因为电影上映时是二战快要结束的一年。战场上的男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家中,取代了女性在职场上的位置,男性的地位凸显,如果这是一部女性剧,显然跟当时的调子相当不符。这是40年代文化对电影题材的限制。托德•海因斯的改编更贴近原著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当然,他的同性恋身份决定了他对女性视角的关注,因此这部迷你剧也变成了纯粹的“女人戏”。 梅丽莎•里奥饰演的“露西”是这部女人戏加上的重重砝码。电影里,这个角色并不存在。而在剧中,她的出现溶解了一切的难堪,她教米尔德里德如何利用男人享受欢愉,甚至帮她成就事业,解开心锁。这种睿智女人的出现让最后的结局顺理成章——女儿抢走了母亲的爱人,母亲与自己原来的爱人重新开始。无论结局是悲是喜,她们的伤害都不是男人造成的,她们仍然可以正常生活。这是女人强势的一个表现,而大萧条时代的女人,本就是如此的。 TIPS 大萧条时期的女人 美国大萧条之后,因为丈夫失业或者童工退出劳动力市场,女性的就业人数达到顶峰。仅仅在30年代,女性工人就多了1895000个。女性从事的工作大多是速记员、服务员、打字员、秘书和销售人员,后来慢慢有不少女性也做了经理、高级职员和公司所有人。其实这就是剧中的米尔德里德的经历:先去应聘速记员、秘书等职位,然后当服务员,再成为连锁饭店老板娘。在那些年里,女性是家中的强势,1/3的已婚妇女都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她们在家里也更有话语权。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复苏,男性又回到工作岗位上,女性便逐渐退化成全职家庭主妇。剧中讲的正是女性最奋进的那十几年,而六十年代爆发的“第二次女权主义”也以这个时期的女性作为榜样。 被异化的梦想 “有人收获阳光,我却只剩雨滴;有人得胜一时,我却一无所有。”这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歌曲《我总是追逐彩虹》的歌词。托德•海因斯拿它作为米尔德里德最爱听的歌谣,其实是对她追求梦想的隐喻。而在原版影片中,“梦想”这个词是虚幻的,母亲追逐梦想,想过上贵妇人的生活。最终她成功了,却被自己的女儿毁于一旦,而女儿从小学习古典音乐,弹钢琴的女儿到最后只落得个杀人犯的罪名。这一部新剧的做法却完全反了过来:女儿最后成了个女高音歌唱家,成为了她心目中那种骄奢的小姐。母女间的冲突也因为梦想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明显,因为母亲有梦想,她就希望自己当饭店的老板娘,给她女儿一切所能给的东西,让别人对自己家另眼相看。女儿也有梦想,她希望的是自己的才华被人赏识,希望自己能摆脱母亲的桎梏,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性子和意愿来。但这两种梦想恰恰制造了剧中最大的冲突点:母亲爱女儿,女儿恨母亲。母亲无论怎样成功,都是女儿所鄙夷的东西。 剧中每一个关于梦想的地方,都蕴藏这一场激烈的冲突。剧中梦想达到峰值两个地方,是对母女这段关系的最大反讽。第一处是母亲成为连锁店老板娘,这时她听到自己女儿惊艳的女高音从广播里传出,她感到一切都有了回报。第二处是在大剧院的音乐会上,已经成为歌唱家的薇达向母亲献上《我总是追逐彩虹》这首歌。这两处都暗含着女儿对母亲的万般嘲讽和鄙视,随之便引出了女儿丧心病狂的背叛。 被艺术化的肥皂剧 1945年的电影版的剧本是经过了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之手的改编的。面对这个流水账式的30年代女人奋斗史,唯一能在银幕上成为观众关注的噱头的,只有其中包含的这几个因素:偷情、受骗、阴谋……这也是黑色小说的几大特色。因为,包括福克纳在内的几位编剧顺理成章地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一部悬疑片。开头是几声枪声,结尾是惊人的真相,大概就是希区柯克当年的打法。其实,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不改成悬疑剧,而且要拉到5个小时的长度,大概只会是一出普通的家庭伦理肥皂剧。但托德•海因斯在服装、摄影、布景的严苛要求,以及对原著的深刻挖掘,让这一部“迷你剧”没有任何一处“迷你”的地方。背叛、梦想、女性主义,这些本来在电影版中一笔带过的元素,在这里慢慢铺展了开来,它便是这部剧最大的魅力。 三个时代的女人 维多利亚时代 克兰福德纪事 Cranford 聪明的女性世界 英格兰小镇女人的单纯、天真,对爱情自始至终的向往,在这部迷你剧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们不是达官贵人,却仍有自己的小世界,一点小事情会让她们感到很满足,很快乐。这是一个简•奥斯汀式的故事,也有着简•奥斯汀笔下女人的纯真、保守和坚持,到了剧尾,她们抗拒铁路的来临,是因为她们预感到自己生活的宁静世界将不再,而她们努力保持的女性形态也会发生改变——结果真的如此。她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禁欲年代,但是她们的思想却非常独立,有的人个性极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人拥有强大的好奇心,想去追寻最终的答案。这一群“老小姐”对爱情的悟性甚至超过了我们现代人,比起《欲海情魔》里愿意用性来换得自己商业利益的米尔德里德来说,这些维多利亚时代的小镇女人实在聪明太多。 60年代 广告狂人 Mad Men 最后一个完美主妇 詹纽瑞•琼斯饰演的贝蒂——大概没有比她更完美的银幕主妇了。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迎合着丈夫的品味。她的丈夫在外有女人,她老老实实地在家等着他回家,无论等到几点,她都不会愠怒。家里的烤箱放着好吃的东西,她的发式、衣着、体态,没有一样不是男人想看到的模样。她是个幸福主妇,没错,他的丈夫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自己在养着她,但她的不开心只会藏于心间,她的怒气无论有多么充足的理由,只会成为无处发泄的怨气。再看看另外一个女人,伊丽莎白•莫斯饰演的佩吉则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她是那一代女星觉醒的代表。那是个变革的六十年代,每一种身份都在寻求着变革,女性也不例外。然而贝蒂仍然坚守,她吞咽自己的痛苦,却仍然想保持别人心目中的那份“完美”。 21世纪 绝望的主妇 Desperate Housewives 中产的无奈 她们绝望的原因,60年代的女权主义领袖贝蒂•弗里丹已经分析得很清楚:因为她们乖乖待在家里,每天早上用笑脸送自己忙碌的丈夫上班,然后开始自己空虚的、没有回报的生活。主妇的绝望,几乎成了美国的传统,潜意识里,她们认为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好小孩是自己的职责,像丈夫一样到职场上打拼却会让她们成为异类。于是她们找到了同类,而同类中必然会产生嫉妒,这些女人之间便开始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们的生命与职场无关,于是生活中的繁杂事务便会放大,这就是她们绝望的根源。剧中四个女人的生活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女性,这只是中产阶级过惯了舒坦生活的一种结果。她们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成为家庭附庸的全职太太,本质的区别是,她们更加有女性意识和独立意识,不管是追求完美,还是在老公和情人之间周旋,这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而已。 刊于《环球银幕》

短评

果真是幻世浮生啊,数年奔波到头如梦一场。不要指望这会是黑色罪案或是女性励志,其实从第一集开始,托德·海恩斯就想好了把这片拍成一部伦理系的家庭情节剧,并向他的偶像塞克致敬。凯特再次奉献精彩的演绎,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样子真有爷们气。唯一的遗憾是断断续续的看完,情绪有些割裂了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转了一圈又回来,对于这么畜生的孩子真的要狠下心说见鬼去吧!怎没掐死啊bitch!肥温瘦了吧,她穿的所有裙子都美死了~~讨厌ERW,她很适合演这么恶心的角色。。男人都不够美啊遗憾

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经济大萧条也许是全美最难忘的血泪时代,所以此剧足以让那帮老家伙们聚在一起,依恋青春痛哭流涕举杯相拥高唱回忆。老爷车,厨房里的鸡肉正在烤箱里嗞嗞作响,某首过时小调扣人心弦。挫折和幸运都似洪水,时过境迁后是否还有人在一起紧紧相依?幻世浮生,戳到你的泪点了吗?请嘲笑痛苦因为你也被嘲笑着

8分钟前
  • 蒋乜乜
  • 力荐

做为一名金链汉子,一个女人的奋斗史真的看不下去啊。推荐异性友邻看吧,给个四星。

9分钟前
  • 意乱城迷
  • 推荐

忒气人了 咬牙切齿的看得我 掐她脖子我都跟着使劲呢还

12分钟前
  • 屎霸
  • 推荐

HBO出品,必属精品。

16分钟前
  • 熊仔面
  • 推荐

1. 温斯莱特的演技没得说,但我对她一直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原因是,不论哪部戏,她走路都是一副在左右两边各抱一只西瓜的大妈感…2. 如果我有Veda这种女儿,应该会在她10来岁的时候就把她卖给了妈妈桑;3. 这个中文名翻译得太二了。

21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看着Kate在剧中被虐的同时我也在电脑前被虐的七零八落的,特别是最后一集Veda和Monty被Mildred捉奸的时候,竟然还敢嚣张跋扈的裸体示威,这时候如果Mildred能直接把丫掐死然后顺带手把Monty也掐死就是我认为最好的结局了!

2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一部完全靠导演和演员的功力撑起来的散发着强烈大匠之气的家庭肥皂剧

25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太不该看了!真看不得这种母亲被女儿精神折磨成这样的。结局就该安排她掐死她算了。看的过程中多少次想咆哮啊!!!!给三星,臭编剧折磨死我了。我这么爱我妈,你给我看这种,我想抽那个死婆娘Veda!!!!

29分钟前
  • 小晨
  • 还行

这么2的名字,还情魔~明明就是奋斗的主妇嘛~

30分钟前
  • 命--假如...
  • 推荐

Kate Winslet+Guy Pearce两位讨喜的英伦演员担纲演出,表演当然还是毋庸置疑。电视剧立足点较低,看起来相对琐碎,时代的悲哀并没有彰显得淋漓尽致。不过依旧非常十分精美,布景/道具/服装十分得体,剧情稍显疲软,但是仍不失为今年获奖的最大热门之一。个人倒是很喜欢。

3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取名为《幻世浮生》比较好。。。服饰很美。。。

35分钟前
  • tanceqi
  • 还行

我爱女神穿的每一套衣服!

37分钟前
  • stranger17
  • 力荐

强忍看完了,怎么说呢,虐心啊。丈夫背叛,幼女夭折,长女背叛,生活再难,做为母亲还得坚持下去,即便以上种种可能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映射的也是那个最萧条的时代。还有,影后就是影后。

38分钟前
  • janjanski
  • 力荐

“爱是我们贫贱的标志”

39分钟前
  • Scarrie
  • 推荐

不要看!看了纯粹添堵!veda's totally bitch!!!!!

4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Veda就是被Mildred给惯坏的,以至于Veda抢了“继父”,还要在母亲面前全裸示威。最后,大女儿跑了,小女儿死了,第一任老公回来了。戏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母女关系,而这母女关系又这么病态,Monty算个啥,两母女的宠物。

44分钟前
  • Frosti
  • 推荐

veda真的是太讨嫌了好么!!!每次看到她很BITCH的样子我就想掐死她啊= =纯粹是看肥温彪演技啊><不愧是肥温。集集都有床戏╮( ̄▽ ̄")╭ Leo大婶你能不能别到处打酱油了!!!!天天看你太审美疲劳了drama queen!!!!!

49分钟前
  • Dita
  • 推荐

越编越畸形的剧情与人物,若非大牌撑场,实在是不可理喻的胡扯。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