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走向共和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3

主演:王冰吕中马少骅孙淳李光洁孙宁徐敏郑天庸戈治均廖丙炎张洪睿

导演:张黎

剧照

走向共和 剧照 NO.1 走向共和 剧照 NO.2 走向共和 剧照 NO.3 走向共和 剧照 NO.4 走向共和 剧照 NO.5 走向共和 剧照 NO.6 走向共和 剧照 NO.13 走向共和 剧照 NO.14 走向共和 剧照 NO.15 走向共和 剧照 NO.16 走向共和 剧照 NO.17 走向共和 剧照 NO.18 走向共和 剧照 NO.19 走向共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1:15

详细剧情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当中的二三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对于中国,则是风云变化的几十年。在这当中,中国自二次鸦片战争后,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其中,中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走向了民国;新思潮开始传来,旧制度渐渐走向衰退。千疮百孔的中国也正向着更光明的明天前进着。   在这二三十年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许多亦正亦邪的人物,慈禧太后(吕中 饰)、李鸿章(王冰 饰)、袁世凯(孙淳 饰)、孙中山(马少骅 饰)等他们被记载在历史课本里,和中国的历史相挂钩。借由这部剧,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那个时代,那个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时代。前路虽然艰辛,但我们也正一步步向前迈进。

长篇影评

1 ) 《满清末代王朝》,一点感悟

一 慈禧太后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地鼠”,谁冒头就敲谁几下脑壳。 李鸿章势大,便用张之洞翁同龢牵制,反过来再以李鸿章压制这双方。光绪帝和他老爹个头大,放在身边亲自看护。 不冒头也要套出你的心思,时不时抛个诱饵,投石问路,几个回合下来你就原形毕露。 太后想去北洋观兵,光绪帝兴奋的要死,马上露出冒进的尾巴。醇亲王在军舰上得意忘形,即兴赋诗一首,醇李联手抢班夺权之心昭然若揭,慈禧一顿痛斥,天生胆小的醇亲王肝胆俱裂当场吓死。即使自己身边的亲信李莲英也不忘敲打,“让你去北洋溜达溜达,是看看你出了宫是什么德性!”同时又探了李鸿章的底,北洋待遇优厚,李鸿章在银行有存款,但这些都在容忍范围之内,因为李鸿章,“劳苦功高,给大清争了面子”,慈禧多疑,但聪明,不昏聩,所以谁诋毁李鸿章都不买账。 北洋观兵,一石四鸟,皇帝先露了头,检阅了李鸿章的家底,拷问了醇亲王光绪老爹,又敲击了身边的小李子。 二 太平天国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军队“私有化”,国家正规军八旗兵绿营兵拼光之后,曾李左张的地方乡勇便成为主力,千年以来的兵之大忌产生了,将专其兵。 于是便外重内轻,满轻汉重,山头林立,各图自保。每个人都口口声声朝廷社稷,但各个都有个如意算盘在心里。 所以,李鸿章能以地方身份领导全国洋务,足见之奇葩。同样来自地方和中央多方位的掣肘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内耗之大足可料想。 这种上下猜忌,左右倾轧的格局最终酿就了甲午海战的苦酒。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旅顺告急,李鸿章求助山东巡抚李秉衡,光绪帝亦多次诏谕,但李秉衡就是按兵不动;两代帝师翁同龢,掌户部大权,对北洋经费大肆节制,以至北洋水师修缮不及弹药奇缺,临阵只能八艘军舰参战;甲午海战持续九个月之久,但大清国另外一支南洋水师却始终坐视;翁同龢节制北洋经费却鼓噪开战,心机狠毒可见一斑,光绪帝只会鸡血般上蹿下跳,慈禧太后只关心六十大寿,每天几百道菜依然无处下箸。 隔岸观火,落井下石,难怪李鸿章慨叹,北洋以“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甲午海战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正如他所料,拼光了全部家当后,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甲午战败,几家欢乐几家愁,消除了政敌,地方督抚弹冠相庆,即便是那慈禧老佛爷,心痛之余或许也在暗暗欣喜。上上下下全无家国,唯有自己的机关心思如意算盘,岂能不败?独独苦了我四万万生灵。 将专其兵之弊,流毒甚广。 且不提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单就中日第二次战争,也几乎败于这军队私化之上。地方军阀多亦如李鸿章,“保船避战”,或如李秉衡之流坐视不理,即便是那最高统帅蒋介石也如慈禧太后一般有个小伎俩,借日本人之手消除异己。 实是多亏了我共产党,扶大厦于将倾,救社稷于危亡,犁庭扫穴,复土开疆,折冲樽俎,纵横捭阖,匡扶华夏,扬威域外,千年时局,一朝鼎固。 三 盛宣怀问李鸿章,为什么不查办利用北洋军舰走私一案。李鸿章说,军舰走私,牵扯太广,水师不能乱。 李鸿章所言极是,法不责众还是颇有道理的。水至清则无鱼,很多事不可书生意气,现实总比理想复杂的多,凡事总有个得与失,利与弊。当事情已经败坏到影响大局的时候,彻底根除无异于挥刀自宫,势必挫伤根基。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之初的时候,就曾因为贪污警员太多面太广而被迫妥协退让。 这也是清末,处于最高统治阶层的慈禧太后不敢大手术的原因,也是慈禧太后相对于光绪帝老道稳健的地方。 但是,时不待我,清之所以亡,皆因一个“晚”字,它的人民已经失去耐性。 四 中途弃主已是大忌,偏又落井下石,若非李鸿章海量,袁世凯从此便会“夭亡”。李鸿章看得不错,四姓家奴(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奕劻),不反才怪。 野心总是伴着能力膨胀,能量爆棚,自然胆子渐肥,没有谁一开始就想谋反,王莽,袁世凯也如此。 五 历史上,政治力量的博弈往往是很微妙的,真的可谓毫发之差差之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就有能改写历史。崇祯皇帝时期,明清和议,就因为陈新甲将密约无意中泄露,最终导致和谈失败,双方再次反目,最终明朝灭亡,不然明朝还可苟延。 再比如,维新变法,康有为这个二货,宫廷戏看多了,居然整出个帝党和后党,就因为一念之差,严重估计了帝后矛盾,鲁莽地制定出一个臭屁的“围园杀后”,才最终导致“戊戌六君子”,导致变法失败。中国历史就此改写,不然变法一旦成功,中国将比之今天还要强盛数倍。 历史的得与失,往往间不容发!细节往往能够扭转历史车轮的走向。 这就要求参与历史博弈的政治力量,都应该本着对民族对国家无比忠诚无比严肃的态度,肩负历史重任,万万不可儿戏,慎重,再慎重,你们的肩上扛着的是历史的车轮! 政治博弈中有对抗,更有相互的妥协,妥协不一定是投降,妥协有时候是一种明智的斗争方式,有时候妥协比对抗更重要。 宋辽和议,享百年和平。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斯图亚特王朝妥协,结果走上了光明大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同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合约》,也是成功范例。 现在的某些香港人,太过高估自己的实力,无责任无节操,将历史重任等同儿戏,有时候历史发展就断送在这些心胸狭隘颟顸愚钝还高傲自大的人手里。 六 电影《指环王》里有一只至尊魔戒,它能够诱惑你去占有它,有了它,就会拥有控制一切的力量。魔戒诱惑每一个生灵,即使高贵的精灵族,勇敢善良的甘道夫,也抵制不住引诱。 人世间,权力就是那魔戒。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扇地狱之门。 贪欲,是地狱里的魔鬼。 诱惑有多大,贪欲就有多疯狂。 而权力是打开地狱之门的金钥匙。 所以,清帝逊位实是被逼迫,孙文让权也是出于无奈,袁世凯称帝却也是,人性使然。 谁也别骂对方有多卑劣,吹嘘自己有多崇高,在权力这面照妖镜前,再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现原形,露出禽兽的本性。 道德与崇高,储藏在乌贼的墨囊里,…… 七 爱国主义是个好东西,就像漂亮的糖纸,如果需要,谁都可以将自己的私心包裹进去,推销给外人。 西方各国要求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帝,这下踩了太后的尾巴,立马跳将起来,出离愤怒了。 中法战争,藩篱尽撤,她不怒。 甲午海战,海防尽失,她不怒。 权力要失去了,她便出离愤怒了! 将自己的私心,用爱国主义的糖纸包裹好,抛出去,一切为了大清江山! 正如同光绪帝训斥刚毅,“向十一国开战,你疯啦?!” 即使几十年后的战争疯子希特勒也不敢同时向十余国宣战。 这是,作死的节奏。 为一人之私,与全世界为敌。 割别人的肉从不心疼,踩自己的尾巴就急眼,假国家之名,行苟且之事,以崇高的名义绑缚最无耻的私欲,不惜裹挟天下苍生,甚至这满朝耿忠之臣。 义和团就像哮天犬,被适时的放出。 八 袁世凯三次差点掉脑袋,鬼门关过来的人深知权力的威仪。 利刃在手,乾纲独断,生杀予夺! 在权力的角逐中,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往上爬,越往上越安全。 九 慈禧太后要向十一国宣战,臣子们怎么看? 明明知道主子错了,奴才该怎么办? 公开反对开战的,你敢“逆鳞”,马上摘掉顶戴花翎,当猪宰了。 刚毅、徐桐,专是顺风接屁的庸才,主子胡闹,奴才也跟着煽风点火,只图主子一时高兴,顺了主子的心思。但他们不曾想,将来主子闯出祸来,捅了篓子,最后无法收拾的时候,谁来顶罪?!奴才专是为主子卖命的,所以这一百七十四个大清官员替主子顶包也算是死得其所。 反对是死,支持也是个死。 所以,荣禄、李鸿章是睿智的。 对待主子,有时候更应该像对待孩子。孩子胡闹,劈一巴掌打过去不对,跟着他一起胡闹也不对。好的方法就是让他闹下去,背后为他做工作,疏通铺垫拯救。等栽了跟头碰了壁,撞了南墙呼呼流血,走投无路,绝望无助的时候,再伸出双手扶起来。这时候的主子,气也出了,火也败了,性子也磨没了,知道错了也后悔了,痛苦又绝望,你的双手就是救命稻草,你就是他最亲近的人。即亮了自家本领,又有救驾之功,关键是自此以后主子便更信任更依赖更离不开你了。 所以,李鸿章装傻,荣禄装糊涂。 李鸿章告诉全天下人,太后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是伪诏,两广决不奉诏。并联合刘坤一、张之洞抛出“东南互保”方案,将国家损失减到最低,同时通过辜鸿铭向西方列强表明中国坚定抵御入侵的政治立场,以博得政治回旋之余地。 辛丑和谈,李鸿章单刀赴会,舌战群儒,拼了老命救主子出水火。难怪李鸿章辞世让慈禧太后老泪纵横,这才是股肱之臣,国家栋梁! 荣禄在这方面也是高明至极,装糊涂,作缩头乌龟,不掺合不表态,敷衍塞责。但是在背后偷偷为主子做工作,找后路。在大炮的标尺上做手脚,炮弹轰不到洋人的使馆,给洋人送水蔬菜粮食,并告诉洋人,北京的乱子,不是皇太后的意思,她老人家也控制不了,这样将主子从困局中慢慢打捞出来。 慈禧责怪的时候,荣禄说了一句话,奴才这条命,绝不随便卖。 这句话,值金子。 洋人要杀大清一百七十五个官员,第一个就是慈禧太后。 老太太吓得要死,绝望痛哭的时候,荣禄才最后整出杀手锏,“太后啊,您怎么不想想,李鸿章能让洋鬼子杀了您吗?” “太后,李鸿章要是挡不住,奴才立刻回北京跟洋鬼子拼了这条老命!” 荣禄的下一句让慈禧感动地直哭,“只要卖得值,奴才也卖!” 为主子卖命的至高境界就是,一定要卖得值。 十 清末的预备立宪,实际上是加速了满清灭亡。 假若你不想给,就别贱嗖地撩,撩的结果是全国上下集体炸毛。 自古社会变革本质上都一样,利益重新分割。 蛋糕就这么大,你多别人就少。 整个锅你都端去,甩给别人的全是鸡头鱼刺,人家不给你砸锅会飞呀? 宪政的本质是权力下移,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进入权力机枢,其中当然包括立宪派,汉族官僚,地方督抚,甚至革命党。所以,宪政一下子便把满清贵胄孤立了起来,全国上下无数双眼睛都在瞅着你,说吧,这蛋糕怎么分? 这一时期,连革命党的活动都跌入低谷,全国上下屏气凝神,就等你揭锅呢。 结果,皇族内阁,钦定宪法大纲,全国都炸毛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皆骂。 第一:太平天国之后,清朝的政治格局就已经异变成弱干强枝,藩镇割据的态势已经形成,庚子国变中“东南互保”便是一例。这立宪本应是权力下移,但结果不下移反而还上提,妄图揽权于中央,借机消除割据。比如1906年设陆军部,统率全国的陆军,该部的尚书及两位侍郎都由满人担任,这样陆军就全部由满人统率;还有设立度支部,控制地方的收支,宣布只有中央才拥有对外借款及铸造、发行货币权。 汉族官僚没发现蛋糕变大,反而还小了,能不急眼能不骂街吗?特别是那个袁世凯,皇族内阁里居然没有他,他能不生二心? 第二:士绅,传统中国特殊的一个阶层,介于官与民之间,官非官,民非民,多是科举未仕或落第士子,或者是退休回乡的中小官吏。他们是官与民之间的润滑剂缓冲垫,往往要依靠这些士绅调节官民矛盾。调节矛盾的时候,他们还往往站在民众一边。因为本乡本土,同在一个村子里住,谁也不想半夜被人在院子里扔石头。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往往一头扎进官府怀抱,比如太平天国。 但是,1905年废科举,大部分士子回乡,成了士绅。没了科举,前途暗淡,名利不保,他们本身就对清政府满是怨气,这股无名之火无处发泄,要搁在以往,无非私底下发发牢骚,或者借酒浇愁。但是,预备立宪了,各省设立咨议局,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以他们的资历完全可以进入,日后便是省议员,名誉地位又回来了,于是他们成为了立宪派。但是不久他们就发现,咨议局就是个空壳子,狗屁权力没有还处处受制,因为清政府压根就不想权力下放。不死心的立宪派还曾在1910年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巨大的国会请愿运动。但是当他们的要求被拒绝,特别是“皇族内阁”成立以后,他们多数人绝望了。于是咨议局便成了牢骚局,以前是独自唉声叹气,现在是聚在一起组团骂街。他们的心,同清政府渐行渐远。以前是一盘散沙,现在咨议局成为了他们的岗楼据点和聚集地,一个呼哨就能将全国各省连成一条战线组成一个阵地。 第三:清政府推行宪政改革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这些费用都以各种名目强加到百姓头上,老百姓也跳着脚骂街。 全国上下,干柴烈火,革命党只不过浇了桶油。 十一 北洋水师每年军费是六十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赔款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大清国岁入是八千八百万两白银。 可清朝官员之间的贿赂却是以万两银子起步。 袁世凯行贿庆亲王奕劻是五十万两。 户部侍郎唐庆昌为保自己的官职给奕劻一次就送去一百万两的银票。 管中窥豹,满清官场贪腐之严重,令人发指。 庆亲王奕劻卖官鬻爵朝野尽知,就连慈禧太后都知晓。 但是慈禧却看中了他的忠心,是一家人。 “你的毛病根儿呀,无非是一个财字。” 最多劝诫两句,“咱大清要是真给糟蹋的亡了国,你那财还从哪儿来呀?” 瞿鸿禨精忠为国,一生廉洁,结果却被慈禧罢黜,因为他,“分布羽翼,窃权不轨”。 慈禧太后说的好,“有些人有忠心没有才干,这个吗可以让他慢慢历练。可有的人是有才干但没忠心,这样的人,我是不会留着他的。” 慈禧所言也极是有道理,自古以来,从未有因贪腐而失国,只有离心而丢江山。 历代统治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你可以贪,但不可不忠。 苏绰定律,穿越古今,黄金法则。 十二 病重的慈禧太后告诉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你就要做太后了。 可是,当时她的亲外甥光绪还没有死…… 可是,光绪没有子嗣…… 该剧很隐晦的讲述了这个千古之谜。 慈禧太后最终也没能放过光绪帝,她亲手剪断了大清国最后一缕阳光。 一己之私,一人之怨,竟然扯上一国之本来陪葬。 口口声声家国天下,…… 十三 孙中山的革命党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南北对峙。 从一开始就隐藏着失败。 袁世凯是攥紧的拳头,而孙中山却是摊开的手掌。 就个人因素而论,袁世凯老谋深算,权力场上摸爬滚打几十载,几次差点丢掉脑袋,揽权,弄权,拉拢排挤,借刀杀人,隔岸观火,落井下石,阳奉阴违,见风使舵,荤的素的,明的暗的,那是样样精通。相比之下,孙中山便纯洁的如同小白鼠,招招式式,处处居于下风。 这革命的正途,窃以为,实是需要经历一个先集权后放权,先专制后民主的历程。只有权力集中才可以凝聚力量,壮大声势,推翻反动势力。待到天下厘定,再还政于民,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宪政共和。 而孙中山的革命党从一开始就忽视这个问题,不能抓权或不屑抓权,这可能和他标榜的民主宪政有关。殊不知逢乱世必要大权独揽,一是为了自身,二是为了革命。 首先是党权,同盟会和以后的国民党都有一个通病,松散,鱼龙混杂,有组织无纪律,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赵秉钧是国民党理事,却暗杀了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二次革命,孙中山振臂一呼,十个省的国民党都督有八个省不响应,以致革命失败。孙中山为此也一度痛心疾首,曾有另起炉灶,再造新党的念头。创建中华革命党的时候,孙中山竟要求每个党员在入党誓约上按指模,发誓“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如有二心,甘受极刑”,其急迫之情可见一斑。就算后来的国民党也是什锦杂拌糖,什么物色都可入党,政审把关不严。还有国民党的党建工作也一直饱受诟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烂得一塌糊涂,直到离开大陆为止都不曾改观。 还有就是对军权的控制。孙中山在海外遥控革命,极少亲自参与起义,所以武昌起义后,各省革命军自己选出了领袖,军权始终和他无缘,孙中山成了精神领袖。而这各路诸侯后来便演化成了新军阀,直到蒋介石时期都难以驾驭。 再有政权,且不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个空壳子,就说袁世凯与唐绍仪不睦,内阁当中全体同盟会员便愤而辞职,如小孩子般赌气任性,就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幼稚可笑。武昌首义,革命党人将政权拱手让于旧官僚黎元洪,以至于受人钳制遭人暗算,以至张振武惨死,也真是傻的可以。还有,孙中山放弃临时大总统的位子,甚至后来居然放弃正式大总统竞选,虽出于无奈与难言之隐,但奋力一搏也可以乱了对方分寸,总比拱手相让的好。 权力不集中,就攥不紧拳头,打出去就没有力道。 而这革命党人,便成了浮在水上的油,飘在天上的云。 难怪袁世凯说,孙中山最大的法宝就是他的威望。 不过经过后来的努力,特别是广东革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建立,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国共两党的合作,国民党的改组,这党权、政权和军权也渐渐抓了起来,虽然差强人意,但是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便是例子。 可是,集权容易,放权难,蒋介石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后,便死死抓住不放,全国统一之后,宪政就不提了,直到离开大陆。 攥在手里是能力,而放手人间则是人性。 集权,放权,如同炼狱,考验着灵魂。 十四 孙中山最大的功绩就是,以后无论谁当皇帝,全天下都会和他玩命。 吃独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孙中山没有想到,国民党最后以涅磐重生的方式,在台湾实现了共和。 十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绵延千古。 秦汉时期郡守县令自辟僚佐,便是其遗风,这样直到明清时期的幕僚。 李鸿章有盛宣怀,张之洞有辜鸿铭,左宗棠有胡雪岩,袁世凯有杨士琦和徐世昌。 自古至今,似乎都有一种惯例,也可以说是潜规则,公事往往需要通过私人关系去疏通办理。 需要办理的事情,上层交给下属的往往是政策,其他事宜你自己去筹划。左宗棠收复新疆,朝廷却不给钱粮,胡雪岩通过私人关系拼了老命给他筹措军饷。李鸿章筹划北洋水师,军费开支也是盛宣怀给他想办法。即便是袁世凯,背后也有个周学熙。 辜鸿铭给张之洞出谋划策,袁世凯身边也有军师徐世昌。 一个“智囊”,一个“钱袋”。 这些幕僚围绕在官员身边,形成裙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推古及今,哪位领导身边没有几个“钱袋子”,没有几个“狗头军师”? 然而,“以私害公,非忠也”。

2 ) 最全原型对照图,选角团队辛苦了

扮演者:吕中

扮演者:李光洁

扮演者:王冰

扮演者:廖丙炎

扮演者:张炬

扮演者:马少骅

扮演者:孙淳

宋庆龄扮演者:石佳丽

扮演者:孙宁

扮演者:张洪睿

扮演者:隋抒洋

扮演者:李永贵

扮演者:马小宁

扮演者:对不起没查到

扮演者:苏茂

扮演者:矢野浩二

扮演者:平田康之

扮演者:徐敏

扮演者:戈治均

扮演者:郑天庸

扮演者:胡龙吟

扮演者:对不起没查到

扮演者:乔立生

扮演者:李传缨

扮演者:蔡伟

扮演者:马仑

扮演者:李屹

扮演者:杨光华

扮演者:郑玉

扮演者:杨猛

扮演者:陈康

扮演者:周波

3 ) 瞿鸿禨反腐的下场

晚上看走向共和到第40集,袁世凯派人收买吴毓鼎弹劾他的老师瞿鸿禨,这个看上去很不可能的事情,袁世凯这么分析:一个正直忠诚又有才干的御史,要是能够出面弹劾瞿鸿禨,他一个人就比我北洋一个镇的军队都要有力量。没有什么人不会被收买,就看你的筹码有多大,现在还没被收买,是还没碰到像我袁世凯这么大的庄家。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次大赌局,就看发生在何时何地。



基于这样的分析,这件事居然还真成了。当然,剧情安排瞿鸿禨大人主动推动了这件事。瞿鸿禨自持一腔正气,却屡屡得理而受挫,恍然大悟下,对学生这么反省他的反腐生涯:



“咱们打了一张牌叫整肃吏治,表面上看,正气凛然。昨儿个我才想明白,老佛爷不看重这个,她也不在乎你贪污腐败。可是你跟她离心离德啊,你就死定了。这一点啊,这么些年,咱们就没有想明白。”

“你看看人家,玩着、闹着,又搞女人、又搂钱财,可是政治上永远正确,屁股坐的永远是正确的地方,那才是真高!咱们从一开始啊,就败了!”



这么一醒悟,就自知逃不过这一劫,主动帮学生写参劾自己的奏折,还告诉学生要怎么做。就这么被革职回老家了。





看了这一段,深有感触。结合冯仑讲的那句话,“最可靠的人是最危险的,这是无数的大哥用性命换来的。所有的人愿意忠诚,他一定是要额外的回报的。当没有额外回报的时候,忠诚就变成了所有跟你对抗的资本”,就能大致揣测到大哥们的心思。为什么大大小小的大哥们一再说,“有些人,是有忠心没有才干,这个嘛,还可以让他慢慢历练;可有的人,是有才干没忠心。我告诉你,这样的人,我是不会留着他的”,可是做小弟们的就总也不能明白呢?



打着道义的凛然大旗,固然能得一些赏识,但不是被袁世凯这样的大哥拿来当刀(如吴毓鼎),就是被慈禧这样的大哥所厌弃(如瞿鸿禨),很简单,刀有时也会割到自己的手,除非,你长在大哥的手指上,只会砍别人,永远不割到自己。



回过头我们想想腐败问题。我们做个角色互换,如果你是大哥,你希望你的小弟们都很清廉、天天对着你苦口婆心、说这个那个都有问题,还是希望你的小弟们虽然贪财好色,但是听话懂事、能读懂你的小心思?记住你是大哥,你的目标肯定不是做孔圣人。有句话叫“无欲则刚”,无欲无求的人,可以为师为友,做小弟?大哥在你面前会没信心的。当年的王翦就很明白,带军打仗路上还一个劲儿派人向秦王请赐田宅,秦王这才相信他绝无二心。



水至清无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在大池塘,一起染吧,用不着你独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4 ) 《走向共和》辛丑和谈片段

侍卫:庆亲王到。(奕劻出场) 奕劻(向诸位外国公使):你好……你好……你好…… 奕劻(向瓦德西元帅):瓦德西元帅,你好…… 瓦德西(扭头向奕劻):庆亲王,好好好……(扭头继续和副手讨论,奕劻无趣地走开) 侍卫:李中堂到。(李鸿章出场,所有庆亲王随从站立迎接,准点钟声响起,全部外国公使准备就坐,李鸿章拿出雪茄,点燃后吸了几口,随即转身面对使臣,准备谈判) 李鸿章:诸位请!老夫反客为主啦!瓦德西元帅,这请坐二字,应该你来说嘛!(自己坐下) 瓦德西:中堂阁下,一样一样,大家请坐!(全部公使坐下) 李鸿章(向奕劻):你也坐下。(奕劻坐下) 李鸿章(向瓦德西及公使们):瓦德西元帅,此言差矣。主就是主,客就是客。不一样,大不一样啊! 瓦德西:庆王阁下,李中堂阁下,各国的议和条款,不知二位看过了没有? 奕劻(诚惶诚恐,冲口而出):看过了,看过了…… 李鸿章:老夫初来乍到,这前排坐的都是老朋友了,这后排坐的却一个也不认识。瓦德西元帅,是否给老夫介绍一下? 瓦德西:好! 瓦德西:这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官亨廷顿将军。 李鸿章:美国?美国建国有100年了吧? 亨廷顿:125年。 李鸿章:真年轻。 亨廷顿:您是在说我吗? 李鸿章:坐坐坐。 瓦德西:这位是英国皇家卫队司令亨利爵士。 亨利:中堂阁下两年前访问我国,曾检阅我皇家卫队由女王陪同。您记得我吗? 李鸿章:不记得了,坐坐坐。 瓦德西:这位是俄罗斯舰队司令尼古拉将军。 李鸿章(点头示意):你们俄国的喀西尼公使阁下跟我说了,他说你和在座的各国将军争论得很激烈,你们俄国誓死保卫我皇太后宝贵的生命,对此,老夫很感激啊!(在座各国公使哗然) 喀西尼(嚯然站立,怒目相向):中堂阁下,这件事你怎么能…… 李鸿章(打断喀西尼的话):坐吧! 瓦德西:这位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村野将军。 李鸿章:老夫对日本方面对我大清政府的谅解表示满意。老夫还听说,贵国军队已经宣布,不参与联军对我地方省份的入侵。并与俄国一样,认为皇太后发布宣战谕情有可原。 村野:但是我们大日本帝国…… 李鸿章(打断村野的话):我们私下再谈吧!(李鸿章扭头与奕劻讨论) 瓦德西:这位是意大利陆军统帅科里昂将军。 瓦德西:这位是法国陆军司令莱塔利尔。 瓦德西:这位是奥地利皇家舰队司令尼斯将军。 李鸿章(打断瓦德西的介绍):好啦好啦,老夫老矣,你这样介绍各国的将军们,老夫记不住啊! 瓦德西:今日要两位阁下来,是要听听你们对各国议和条款的看法。 李鸿章(扭头向奕劻):他们要听听我们的看法。 李鸿章(向各国公使们):你们能听吗?你们会听吗?你们数万军队陈兵京师,荷枪实弹对着我一个七十老夫,我的话,你们听得进去吗?(拿起和约的文本)议和?这条款,是议出来的吗?一群狼闯进了羊圈,会跟羊议和吗?(扔下和约文本)笑话! 瓦德西:中堂阁下,要听听你们的意见,是我各国联军的礼貌,本来是不必听的。 李鸿章(举起雪茄):这才像是狼说的话!瓦德西元帅,我的话,你确实不必听,可我今天来了,确实,有话要说! 瓦德西:请讲! 李鸿章:你们不是要瓜分中国吗?瓜分中国就是制造义和团!你们清楚,我中国人安分守己,从来不爱惹事。可为什么这么多义和团起来了?因为你们洋人在我大清不守规矩,烧杀抢掠,太欺负人啦!如果你们瓜分了中国,到那时候,这义和团会比今日少,还是会比今日多?会比今日多!会遍地都是义和团,会人人都是义和团,连老夫,也都会是义和团!这后果是什么呢? 瓦德西:什么后果我们都不怕。 李鸿章:那就是一个个娘子关之战,你真的不怕? 瓦德西:那只是个偶然。 李鸿章(冷笑一下):偶然?你们为什么不接着打了?我皇太后皇上到了陕西西安,你们接着追呀!为什么不接着追呢?还有赔款。中日之战,我大清败了,赔了两万万两白银,不知何日还清。因为我国政府的岁收入是八千八百万,而支出,是一亿零一百万,属于“赤字财政”! 瓦德西: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李鸿章:你们当然不必考虑。但是你们要我大清赔偿十万万两白银,如此勒索,必将导致我大清经济崩溃,到时候,你们连一两银子也拿不到! 瓦德西:拿不到也要拿! 李鸿章:知道知道。你们有手段,你们有枪有炮嘛。不给钱就打死你(扬手做出开枪手势)。是不是这样啊?瓦德西元帅,中国有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再告诉你一句话,我大清国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奕劻扭头愕然地看着李鸿章) 李鸿章(站起身来):好啦,老夫今天也就这么几条:一,我皇太后,绝不能在你们的祸首名单之中;第二,赔银子,我大清没有多少银子好给;第三,你们要瓜分中国,你们就来吧。只要你们守得住!如果你们非要杀我皇太后,非要把我大清逼进死境,那你们就来吧。(语气激动)我大清四万万臣民必将奉陪到底!(扭头向奕劻)王爷,咱们走! 奕劻(略带自豪):对,咱们走! (李鸿章看了各国公使和将军们一眼,把雪茄扔在和约文本上,与奕劻离开会场。瓦德西脱下头盔,神情沮丧。)

5 ) 胡诌(汇个总)

李鸿章:“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慈禧:“醇亲王,这园子修得怎么样了啊?” 醇亲王:“奴才一直在张罗,可这银子...” 阎敬铭::“要银子没有,要命有一条!” 光绪:“但凭亲爸爸定夺...” 珍妃:“沟水空留恨,霓裳枉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李莲英:“老佛爷高兴是奴才最大的心愿” 德公公:“这刚得了势,大清就要完”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辜鸿铭:“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盛宣怀:“官商官商,雪岩兄,这红顶商人不好做啊” 明治:“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伊藤博文:“禀英灵之气,具匡济之略。挽回时运,发展文明,不惮贤劳,匪躬自任,屹然为东洋之砥柱” 康有为:“天下事尽在吾彀中......我可是奉衣带诏啊...” 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张謇:“实业方能救国,看我大生纱厂!” 徐桐:“老朽啊,老朽,八股道德文章可是修身之学” 翁同龢:“祖宗之法不可乱” 丁汝昌:“有负中堂之托,百姓之望啊!”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冲啊!撞沉它吉野号” 奕劻:“什么最可靠,银子!” 奕訢:“军机无远略,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诡计本多端,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鬼子六,呵呵” 刚毅:“搜刮大王,扶清灭洋”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岑春煊:“微臣愿做太后的一条恶狗” 瞿鸿机:“三犯龙鳞敢举仇,爱才爱国有深忧。频陪绿野须眉古,遗像清高憾未酬。” 吴毓鼎:“好歹是把老师卖了个好价钱” 荣禄:“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 溥仪:“我是皇上......吗?” 隆裕:“袁世凯,你置我母子于何地?” 载沣:“你是皇上,老子就是摄政王!” 英子:“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音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慨多” 袁世凯:“大泽龙方蜇,中原鹿正肥......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张振武:“老子是首义英雄,革命元勋,谁敢杀我” 赵秉钧:“我是冤枉的,钝初兄和我亲人一般,我怎会下此狠手?” 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三造共和” 徐世昌:“利国无能但利身,虚名开济两朝臣。笑他药性如甘草,却负黄花号菊人” 孙文:“共和共和!天下为公......哎呀呀,再给本总统介绍个红颜知己小loli” 黄兴:“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宋教仁:“莫使真心堕尘雾,要将热血洗乾坤。” 杨度:“帝道真知,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张勋:“臣等今日请复辟,上承天命下归心。张康二人非小可,他是文武两圣人。文武两圣来保驾,天下指日可太平” 黎元洪:“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 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6 ) 中国往事

孙中山说:“国家要进步,就要走共和的道路。”杨度说:“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到大清的太平军义和团几千年了,可总有那么一帮人老想着把一个国家推翻了重来,动不动就砸破烂摊子,一言不合就落草为寇,到头来怎么样吗,小孩搭积木,搭了毁,毁了搭。就算搭成了,不过是改朝换代。”孙中山说:“不,不,我搞的革命跟过去的改朝换代那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历来的改朝换代都是推翻一个皇帝又冒出一个新皇帝。我要改变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改造一个王朝。”杨度说:“谈何容易,你那个共和国蓝图哪儿来的?美国,可人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还是个移民国家,文化是新的,从头开始搞共和没问题。咱们国家成吗,皇权统治了数千年,中国习惯了有个皇上,要想建立宪政国家也得在皇权的地基上打夯。”孙中山说:“这是谁说的,这是不懂得世界之文明,不知道世界之真进步。我就是要挖掉几千年的封建根基”杨度说:“你挖,你挖,累死你。”孙中山说:“杨度我们俩个一起挖”杨度说:“你休想”
从孙中山和杨度这段对话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当然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走向共和的精神令我们每一个人佩服。但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走共和之路,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讲我是赞同杨度的看法的。从戊戌变法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们看到在中国这个国土上要建立共和是多么的艰难。在孙中山和杨度的对话里,杨度说的:“你挖,你挖,累死你。”给我印象最深。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七个字,杨度能说出这七个字就证明杨度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以及对走向共和的艰难比孙中山要深刻得多。杨度他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皇权统治了几千年,中国习惯了有个皇上,他清楚要想建立宪政国家也得在皇权的地基上打夯。由此我也想到我从法国回来写的《从埃菲尔到景山》这篇文章所反映出的,中国的皇帝和法国的皇帝是多么的不同,其实走向共和最大的难点并不是那个皇帝,是杨度所说的“皇权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一个满清王朝,可是一直主张立宪的袁世凯他又挡不住“皇权的诱惑”走向了历史的反动。在中国封建集权和专制这种“皇权思想”不但对于当权者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而且在普通民众中也总是希望有一个皇帝或者救世主来主宰我们的国家。对于这一点至今都是有着多么大的市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了在中国走向共和这条路是多么的艰难。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连续剧是从“甲午战争”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到真正让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感到震撼和耻辱的不是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而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崛起。“甲午战争”后的满清皇朝的慈禧和光绪实事求是分析出是日本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战胜了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应该讲慈禧和光绪能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就非常的不简单。这部连续剧也就由此展开了“专制”“立宪”和“共和”三股势力相互争斗的大舞台。

7 ) 我看走向共和

经过一周没日没夜的奋战,终于把走向共和看完了,听着清末的故事,却仿佛在说今天,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当今的困惑,原来一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古人闹不明白的问题,我们现在也还是没有答案,而古人早已想清楚的问题,我们却还是经常性的在上面绕来绕去。

电视剧的结构是一个倒着的树杈形,庚子以前是以李鸿章为主线,庚子以后是孙中山、袁世凯两条线从一点出发,绕在一起,纠缠不清。剧中的历史细节我不知真假,但这些细节确实把人所共知的史实合情合理的串了起来,不像某些说法一样自相矛盾,不仅把历史人物当作傻子,而且把所有的读者也当作了傻子。可以说,这是一部给明白人看的电视剧,即使有误导,那也是引诱,而不是强奸。

评价一下剧中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李鸿章,“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成熟老练的政治家,引任公之言,“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之材,当之无愧的实干家,几乎是凭一人之力与内外周旋;李鸿章之识,个人的原因外加历史的局限,没有办法;李鸿章之遇,内忧外患,处处掣肘,忍受屈辱,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反过来同样成立。

袁世凯,和李鸿章本是一种人,很有才干,但最后利令智昏,不得善终,是本身见识上的问题,也是品德上的问题。

再说孙中山,顺便提一下康梁。

孙中山是乍一看没什么了不起,打仗没个章法,屡战屡败,武昌起义与他也没什么直接关系,最后还被袁世凯骗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孙中山很早就意识到革命的必然性,为了革命与共和不惜牺牲一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没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智慧,但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坚持真善美,其他都可以妥协,唯独真理不能妥协,这种品质看似简单,但中国的政治人物缺的就是这种品质,中国政治太早熟了,没有钩心斗角绝难成功,所以,后期的孙中山手段上也有了些改变,或者说成熟了,真不知道是该为他高兴还是为他难过。中国从来都不缺纵横家,中国的政治家看的太透了,自以为暴力和愚民政策是最有效的,所以没有甘地,也不会产生马丁路德今,但孙中山是个例外,可惜的是,只有一个孙中山。

康有为与孙中山一样的执着,只是他始终抱着的是一个君主立宪,而且是只效忠清朝,大好的才华就这样浪费,一个缺点有时无关紧要,有时却足以致命,历史弄人啊!幸好,还有一个梁启超,但梁任公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学问家,立功、立德、立言,也许没功,但先生的德永远熠熠闪光,先生的言就更是至今仍掷地有声。

那些对中国近现代史充满疑惑的同仁们,不妨看一看这部电视剧,应该是不会失望的。

8 ) 看《走向共和》,做历史笔记

对近代史不熟,所以借此机会熟识人物。

第一集

阎敬铭
1817-1892,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今属大荔县)人,清光绪皇帝时东阁大学士,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潮流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称。
长得“气貌不扬”,对恶势力的关键却是“心雄万夫”。他在户部为官十四年,就因严正无私,“为吏胥所畏”。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他去湖北,为湖北的军队办理粮草后勤。他公正耿介,一丝不苟,胡林翼和继任湖北巡抚严树森都向皇帝推荐他,说他是国家少有的贤才,如做法官将使“弄律有准”;如做理财官则“必无欺伪”。湖广总督官文也看中了他,但官文“贪庸骄蹇”,阎敬铭对他很不满。

盛宣怀
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汉族,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紫杏,愚卿等号。
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其一生创造了中国的诸多第一,被后人誉为“中国商父”。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史和洋务运动史的缩影。

翁同龢
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翁同龢出生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应院试考中秀才;咸丰二年(185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1857年被授予修撰,供职翰林院。以后被咸丰帝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同治四年(1865年),翁同龢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 光绪元年(1875年)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前后达20余年。翁同龢学识渊博,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安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力振纲纪。翁同龢把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从政、从教的实践活动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翁同龢的教育使光绪帝扩大了知识领域,为以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醇亲王
爱新觉罗·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卒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道光帝旻宁第七子。奕譞生母是道光帝皇贵妃乌雅氏,与第八子钟郡王奕詥、第九子孚郡王奕譓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在道光帝的九子中,除第四子奕詝继位皇帝(咸丰帝)和早死幼殇者外,最出名的两个人,即第六子恭亲王奕和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奕出名,是因为他在同治、光绪二朝掌权久,政绩卓著;奕譞出名,则是因为他家连续两代都出了皇帝,前一个是奕譞的儿子光绪帝载湉,后一个是奕譞的孙子宣统帝溥仪。   
奕譞的学识和才智都不及恭亲王奕,但他在官场上的遭际却远比奕顺利。奕譞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为人谨慎谦卑,不因身份显贵而稍露锋芒,这是他一生荣显未遇蹉跎的重要原因。但奕譞的谦卑与政治的懦弱从来是同义词,尤其在专横跋扈的慈禧太后面前,他除了俯首听命,很少真知灼见。所以尽管他在诡谲多变的政局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在政治上却几乎无所建树。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 ,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目前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第二集

赵凤昌
1856-1938,清江苏省常州府武进人(今属常州市区),早年曾入张之洞幕府,深得信赖,曾参与谋划“东南互保”。辛亥革命前后居上海,与政界人物江浙名流来往密切,其居所成为南北双方非正式的议事之所,得以参与机密,出谋划策。因是幕僚出身,注意保存来往函电、文稿,其价值连城的“赵凤昌藏札”计109册36函2729通(件),今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  

第四集

张謇
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市长乐镇(即今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和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徐桐
1820~1900,清朝大臣。字豫如,号荫轩。汉军正蓝旗人。道光进士。1860年以前任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等职。同治帝登位后为其师傅。1900年,支持慈禧力举立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废光绪帝,遂被任命为溥儁的师傅。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自缢身亡。著有《治平宝鉴》。
1870年以后,先后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顽固守旧,嫉恶西学。1898年戊戌政变后,因不择手段攻击新党,得慈禧信任。
徐桐有名,不在别的,而在于庚子之变中,他上吊“殉国”。《清史稿》说他“守旧,恶西学如仇”,是比较顽固的人物。他家住在东交民巷,与各国使馆相近,他就在大门口贴上“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对子,来表示自己对洋人的憎恶。他的儿子徐承煜,和他一般是守旧卫道之士,却酷爱洋人的洋烟卷,每日吞云吐雾,只是不敢让他老爹看见。

伍廷芳
1842~1922,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后改名廷芳。汉族,广东新会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
伍廷芳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新加坡,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   
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主持修订法律,提出了包括删除酷刑、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等一系列先进主张。 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清室退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因惊愤成疾,逝世于广州。广州越秀山上有伍廷芳墓园。

丁汝昌
1836.11.18~1895. 2.12,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安徽庐江县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后又无援军来援的希望,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和瑞乃尔等的逼降,服毒自尽以谢国人。

刘步蟾
1852-1895.2.10, 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後,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归。1895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第五集

刘公岛
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钟便可到达。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海,背接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旗顶山海拔153.5米。岛东碧海万顷,烟波浩淼,岛西与市区隔海相望。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

万木草堂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开展政治活动,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1892年,万木草堂迁至卫边街的邝氏宗祠(今广卫路附近)。1893年,因来学者众,遂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今文明路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习惯上,人们将康有为在这三址所办的学堂统称为“万木草堂”。

第六集

小村寿太郎
1855~1911,绰号鼠公使,日本杰出的外交官。无论是在宏观的外交战略上,还是在具体的外交技巧上,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才华”,小村的外交生涯又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恰好一致,在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每一个重要问题中,小村寿太郎都有“卓越”的表现,特别是作为外务大臣,他在 “日英同盟”、“日俄战争”、 “满洲问题”、“日韩合并”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中,都使尽浑身解数为日本谋求最大限度的权益。 
小村寿太郎是积极主张侵略中国的所谓“日清开战论”倡导者,被称为“开战之急先锋”。出任驻华代理公使后,他竭力搜集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产业、民族风俗,以及列强在华活动等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回本国”。由于小村寿太郎身材矮小,为人狡猾奸诈又善于盗窃情报,到任后不久,北京外交使团各国公使就送给他一个“鼠公使”的绰号,以讽喻他向老鼠一样狡黠机诈。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小村寿太郎被任命为驻朝公使。1896年经陆奥宗光推荐,任外务次官。1898-1900年先后任驻美、俄公使。1901年转任驻华公使,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活动及《辛丑条约》的签订。1905年以全权代表身份出席朴次茅斯会议,签订日俄《朴次茅斯和约》。1908-1911年任第二次桂太郎内阁外务大臣,签订《日俄密约》、吞并朝鲜、收回关税自主权。1911年11月病死,被授予侯爵。

吉野号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中,就是它在逃跑中侥幸用鱼雷击沉了我民族英雄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甲午海战后,它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
“吉野”舰原为清政府洋务大臣李鸿章向英国订购的当时最先进的快速巡洋舰,目的是用来增强北洋水师的实力。可本来用于购置战舰的银子却被慈禧太后挪去修颐和园,李鸿章只好被迫放弃购买该舰。而当时的日本为了从火炮和速度上压倒北洋水师,达到占领朝鲜和中国的目的,19世纪90年代以后,便把建设和扩充海军力量的着眼点放在添购速射炮和购买快速巡洋舰上。于是,那艘本来属于中国的战舰被日本抢购了去。
但是仅仅凭借日本当时的政府的收入仍不足以支付费用过于之巨的“吉野”号,为此日本天皇为筹集资金购买“吉野”,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拜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由于天皇的举动激起民众的民族自尊,使得民众踊跃捐献购买“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开回了自己的港口,首任舰长为日本海军大佐河原要一。值得注意的是,他是邓世昌的同学,同在日本海军兵学校第2期毕业。

福泽谕吉
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庆应义塾的创建者。


第七集

陆奥宗光
1843——1897年,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外务大臣。日本外交之父。天保十四年生于纪州藩(和歌山县)幼名牛丸、小次郎,又改陆奥阳之助。

庆王爷
奕劻(1838~1917),中国清末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永璘第六子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长子,过继给永璘第五子不入八分镇国公绵悌为嗣。
884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䜣,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设立海军衙门,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1894年,封庆亲王,权位渐崇,而庸碌无为。

第十一集

伊东祐亨
1843-1914,Ito Sukeyuki,甲午战争时以海军中将衔任联合舰队司令官,战后封子爵,升海军军令部长。日俄战争时任大本营海军幕僚长,后受封为伯爵。获海军元帅称号。
祖先为饫肥藩主伊东氏.家徽庵木瓜.父亲伊东佑典,萨摩藩藩士.伊东佑亨初名金次郎,后改名四郎右卫门,又改名四郎,最后改为佑亨。号碧海.自幼对海军感兴趣,在江川英龙的学校学炮兵,后入胜海舟的神戸海军操练所与坂本龙马、陆奥宗光共同学航海。萨英战争时从军.参加过戊辰战争。

第十三集

淮军
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是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是中国近代军队的前身,曾是清的主要国防力量。

第十四集

荣禄
1836-1903),清末大臣。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恬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慈禧太后返京后,转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

第十五集

孙眉
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又参加革命,奔走湛江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

徐世昌
1855-1939.6.6,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水竹邨人,汉族,远祖浙江省鄞县人,落籍直隶天津卫(古属东海郡),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今汲县县城内曹营街寓所)。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

孟恩远
1856——1924,字曙村,又作树村、树春,天津市南郊区西泥沽村人。前半生穷苦潦倒,靠卖鱼虾为生。1894年在马厂参入编练过定武军。1895年,袁世凯创立新军,39岁的孟恩远开始入伍,从此步步高升,至民国初年竟当上了吉林督军,惠威将军。他拥有今汉治区境孟瞿阝、大辛、福田三村及清河农场的大片土地,还在天津投资经营面粉、棉纱等工商企业。当时,可称得上天津东南有钱有势的第一家。但是,孟恩远的发迹却颇为蹊跷。

赵秉钧
字智庵,1859年生于河南汝州。袁世凯委以创办巡警的重任,翌年初,命其担任保定巡警局总办。1902年5月,袁世凯命赵秉钧担任保定巡警局总办,同时还奏保他为“知府加盐运使衔”,赵秉钧“参照东西成法”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

孙科
1891.10.20一1973.9.13,字哲生,广东中山人,孙中山独子。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

徐勤
1873—1945,号雪庵,早岁入邑庠,字君勉,广东三水县人。庠生出身,康有为十大弟子之一,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家之一.1895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出版仅两周即停。1896年协助梁启超办《时务报》。在该报上发表《中国除害议》一文,抨击科举制度,受到张之洞干涉,文未登完而中辍。1897年随梁启超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教习,同时给澳门《知新报》撰稿。不久,被康有为推荐为日本横滨大同学校校长,大力进行维新变法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旅日华侨中影响很大。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追随康有为在海外流亡多年。1889年在美国旧金山与梁启田创办保皇党机关报《文兴日报》进行论战达两月之久。失败后前往广州,创办《国事报》,继续同革命派报纸进行争辩。辛亥革命后在天津作寓公。1945年去世。

第十六集

三合会
(英文:Triad)又称洪门三合会,为历史上著名的反清秘密组织,始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现在实质上的三合会已经不存在,由于很多华人黑社会组织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洪门三合会,因此现在一般用来泛指由华人组成的黑社会犯罪组织。

王士珍
1861—1930,字聘卿,号冠儒,汉族,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人。
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龙”。

曹锟
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芦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小站
位于中国天津市东南,临马厂减河。以产优质水稻“小站稻”著名。19世纪末,北洋军阀袁世凯曾在此编练新军。

直隶
中国旧省名。宋制,地方行政机构以州令用劲,其直属京师者称直隶。元不属诸路及宣慰司或行省的府县,亦称直隶。明、清不属府而直属布政司的州称直隶州。特指今河北省。

珍妃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她与姊姊随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绪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

第十七集

刚毅
1837-1900,清末大臣。字子良。满洲镶黄旗人。笔帖式出身,累升至刑部郎中。1877年刚毅以平反杨乃武和葛毕氏案(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受奖励。1880年,为广东惠潮嘉道。次年,升江西按察使,后为广东、云南布政使。1885年,擢山西巡抚,请设课吏馆,手辑牧令须知诸书,分讲习,诏饬行各省。治套外屯田,建分段、开渠、设官三策。1886年,调江苏巡抚,苏患水祲,先后濬蕴藻河、吴淞江,以工代赈,民德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以附和主战言论,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力主废黜光绪帝,得到宠信。次年,又至江南,广东等处,以筹饷练兵、清理财政等为名,替清廷大肆搜括财物,并散布“宁赠友邦,毋与家奴”等卖国论调。义和团运动发展至京郊时,曾被派至涿州等地探察义和团虚实。回京后,向慈禧太后力言义和团无他心,可借助以对付外人,主张围攻各国使馆,以实现废黜光绪帝。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随慈禧逃往西安。后被慈禧作为替罪羊在菜市口斩首。

徐承煜
(?—1901)字楠士,汉军正蓝旗人,徐桐之子,清末官吏。拔贡。以户部小京官晋迁郎中,累官刑部左侍郎。已,联军入,桐仓皇失措,承煜请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桐乃投纟睘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为日军所拘,置之顺天府尹署,与启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军官置酒为饯,传诏旨,承煜色变,口呼冤,痛诋西人不已。翼日,备舆送至菜市,监刑官出席礼之,已昏不知人矣,寻就戮。和议成,褫桐职,夺恤典,旋论弃市,以先死议免。

短评

孙大炮,对不住了,我们还是搞砸了

6分钟前
  • 响亮的名字
  • 力荐

有个评论说这电视剧十年无人能超越,现在17年过去了,仍然没有。

8分钟前
  • 吃瓜尔
  • 力荐

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一部真正尊重历史的历史剧,与各种歌功颂德剧和戏说剧大不同。慈禧、李鸿章、孙中山、梁启超、袁世凯等人的塑造非常成功,也基本真实、客观、公允(看的时候,我特意查了不少史料),与历史课本也是大不同。台词一流,极富年代特色。海外版68集。

13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治世的时候上面要有人,乱世的时候手里要有兵,什么时候都要有银子,最好还有命

14分钟前
  • lakeblur
  • 力荐

吾国近年最好电视剧集

18分钟前
  • 行云天下
  • 力荐

一个在认天命的前提中求变革的李鸿章 一个有抱负没手段的光绪 一个假开明真短视很自我的慈禧 一个目的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会来事儿但小心眼的袁世凯 一个思维禁锢的康有为 一个不坚定的梁启超 一个立场坚定天赠模范朋友家人但实际上用着他人的血肉之躯实现理想国的孙中山

23分钟前
  • NoEnoughPants
  • 力荐

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一脸兴奋的跟哥哥说:“这是革命牛啊!”,倒霉的哥哥...怎么就摊上你这么个革命狂弟弟...

28分钟前
  • JACKIEXIA
  • 力荐

国产剧我一直都推荐《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前者不再公开播放,后者收视极其惨淡,其历史和情怀永远令我潸然泪下。这两部片和其中演员都未因此得过什么奖,但奖项都太不值。我们从不缺好演员,从不缺好编剧,只是情怀没有出口,情怀也卖不起价钱。每次重看都会有新感触,好的作品禁得起年年岁岁的重复。

30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我想这片是独孤求败了,十年之内恐无人超越

33分钟前
  • 东方白
  • 力荐

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7分钟前
  • 裴黄婷婷
  • 力荐

看完之后超崇拜李鸿章。。。“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梁启超《李鸿章传》)

38分钟前
  • 黄业霖
  • 力荐

认识中国的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不仅仅是历史,还有当下

43分钟前
  • 昊明
  • 力荐

李中堂,这么多年都误会您了。

48分钟前
  • 乾隆裸衣斗貂蝉
  • 力荐

看的时候最难过的就是已经知道了结局

52分钟前
  • 看个电影
  • 力荐

虽然存在国产电视剧的一系列通病,但中立的视角和史实的再现十分难得,加1分

56分钟前
  • 推荐

百年之后,李鸿章万万没想到是,还吾公道的是一部电视剧,而不是教科书。。。

58分钟前
  • 与李白大醉一场
  • 力荐

非常值得一看,有点理想主义情结的历史片,不同于一般历史片仅仅是权谋或者苍凉。

60分钟前
  • 挑灯看剑
  • 力荐

中国最好的电视剧,即使把电视电影一起排名,我也把它排在霸王别姬活着前面

1小时前
  • ricky
  • 力荐

要看完全版,不要看阉割版

1小时前
  • 海马
  • 推荐

真正有意思的是06年到17年评论的变化。

1小时前
  • 琅琊阁玄字技师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