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天,昨天的女学生卓娅自愿参加了一次破坏活动,不过她所在的游击队被伏击,卓娅不幸被俘。被俘后,德国人的审讯和酷刑没有让她说出任何可能干扰其他小组任务的事情,纳粹分子甚至都没能得到她的真实姓名。她的牺牲没有白费,其壮举激励了无数人的心,帮助我们的士兵攻克了柏林。
2020年俄罗斯新拍的电影《卓娅》,在俄罗斯yandex搜索上评分仅有3.8分(满分10分),而在其他平台,也均得分不过半。看了几个最热门的影评,反映出的质疑不少是关于:
“我们不需要政府来鼓吹爱国主义!”
“这是新的文化审查!”
“不要认为创作在苏联解体后就自由了!”
“我们愿意为了家园而战斗,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在战争结束后,将会有什么样的政权来管理国家!”
“历史真相并非如此,但影片只字未提!”
“斯大林一边扮演慈父,一边下令焚毁并不惜俄罗斯人民的财产与生命。”
(还有种种,均看自俄罗斯yandex)
所以我决定自己来看看这部片子。究竟是俄罗斯人不爱国,还是其他。
看完整部影片,特别是卓娅被绞死这段,依然感觉痛心与愤怒。虽然此时没有中国电影喜欢营造的那种所谓视死如归的宣言,可这些相对平和却暗流涌动的表演处理反而更符合规定情境,也更有力量。(影片之前也曾比较“俄罗斯主旋律”的台词,比如为何保家卫国,也很感人。)
当然,我也大体也明白了为何在外网上看到诸多俄罗斯观众会给这个电影低分。其实除了“制作有些偷工减料”“女演员年龄过大”“剧本和历史有争议”等影片创作问题之外,个人感觉更多是当下的俄罗斯人民对前苏联以及斯大林统治的不满。
毕竟,卓娅是在烧毁俄罗斯民房的时候被捕,无论是否被出卖。因为她不是去杀敌,而是在执行斯大林“冻死德军不惜也牺牲俄罗斯人民”的游击队行动。这一点当年就有民众不理解,认为她就是纵火犯,而现在恐怕观众所争议的,也是这一点决策是否正确或者有无其他可能。毕竟牺牲平民的生命以及财产来冻死德军,并非上策。(至于是否每个人都接受,那么因人而异,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设身处地,对他人空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卓娅被尊为英雄,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最终苏联二战胜利后,俄罗斯人的日子反而更不如从前。这一点诸多俄罗斯作家都有相应著作,也是当下许多俄罗斯人对于苏联存在不满的理由之一。但反思历史的是非功过,恐怕难以用一部影片来说清。可无论如何,卓娅以及无数年轻人毕竟付出了生命,这一点即使是宣传爱国精神,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影片做的虽然套路,但还并不算生硬。
战争无情。正如杜达列夫在剧本《列兵们》中所写道:“如果为每一个在苏维埃卫国战争中死去的人默哀一分钟,总共需要默哀38年。”
而战争也无义。无论是侵占土地人民资源还是推翻该国统治政权。虽然很多时候二者并非一回事,但最终经历诸多苦难的永远是……
全剧印象最深的片段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军事机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还想活下去,还想进修学习,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而你又是为何而来?” “为了我的弟弟,让他能够如愿读上艺术学校,考上大学;也为了我的母亲,不再需要计算火柴的数量,担心火柴会用完;也为了像你这样的人,为了让大家在绝望之中不要失去信念,失去那些重回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那些能够回到正轨的生活。”(那些伟大共产党人所奋斗的目的) 同时我也不认为上尉的处理有失偏颇,作为对手中最理性的一个角色,一个德军指挥官自然需要站在己方的角度来处理烧死己方士兵,制造恐慌的破坏者。而士兵们则将他们在战争中的压抑发泄在了卓娅身上。 不得不说,坚壁清野的政策让那些被屠戮的百姓们更蒙上了一层灰烬。花园口的爆破让三千万河南居民流离失所,中原饿殍千里,但也的确阻挡了华北日军进犯武汉的脚步(虽然国民政府有无数次机会挽回这样的局面,但也无奈于军阀的短见与国家贫弱) 卓娅和她的同志们以最无奈的方式阻挡德军的前进,必然会引起更小单位的群体,家族对于政府的不满,这也是大部分新个人主义思潮后人们对于电影讲述对象的不满吧。 “因为战略失误,我们不得不从必须选择死一个人与死十个人的简单选择,转变为死五个人与死六个人的困难选择。” 正因如此,我们才在后世歌颂那些为群体存亡而牺牲的个体。我无法忘却,那些众生的各有特点,又不尽相同的面孔;那些被推倒的带有红色烙印的雄伟群像;那些喊着旧日口号,穿上黑太阳与北欧闪电的光头党和新纳粹;以及那些重新扛起红旗,高呼乌拉的人们。
以前苏联战斗女英雄卓雅的事迹改编,题材非常好,但是拍的很一般,特意查了资料,卓雅其实不是普通的游击队员,而是受过特殊训练的特工,如果把她如何加入特工学校,以及受训的过程都给展现出来,相信会特别精彩,前苏联已经解体多年,相关资料应该早就全部解密,作为电影素材应该非常合适,至于制片方为何没有这样做,拍摄成本有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卓雅死后,被发现乳房被割,眼睛被挖,表明纳粹让她受到了非同一般的折磨;俄罗斯没有“广电审核”,但可能是制片方认为这种事情过于恐怖,也可能还是为了压缩拍摄成本,影片中对这一过程的展现就是点到为止;对于卓雅英勇就义的过程,影片还原的还算贴近事实,这就算不错了,三星评价!最后说一下,影片的女主角长的挺漂亮,是一个真正的俄罗斯美女!
主要是关于一个被俘虏的人为了不想敌人投降所以沉默,遭遇的苦难, 丝毫不软弱,但是我认为是德军不放过这个女孩,他们得知的口供其实就是全部了, 他们并没有什么秘密要说的, 最后男子和女子肯定都是要死的, 但是男子有在狡辩, 不知道会不会活下来. 德军就是折磨,对敌人就像对人动物一样思考没有人性.
很多事情害怕,在自己没有亲眼经历过的时候是感受不到的
原来燃烧瓶可以这么快着火
可以通过细节判断一个有没人讲真话
德军虽然这样做威镇了当地人,但是当地人也会感觉很心寒吧, 如果自己也这样做了,是不是也一样对待我
感觉真的你把敌人当人了
有自己人站在对立面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很为难
有的人为了理想去死,但是我觉得我就不愿意,可以为理想去奋斗,但是不会献出生命
那个将领还好意思说人家顽固,我就不信投降了他们就会放过卓雅
不过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死啊?可是她都坚强的活下来了,真坚强啊
那个大官还怕冷,要回到车里???
军官和卓雅以前认识吗?
战争英雄片, 战争片cn和RS的感觉风格也挺像的
全剧印象最深的片段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军事机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还想活下去,还想进修学习,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而你又是为何而来?” “为了我的弟弟,让他能够如愿读上艺术学校,考上大学;也为了我的母亲,不再需要计算火柴的数量,担心火柴会用完;也为了像你这样的人,为了让大家在绝望之中不要失去信念,失去那些重回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那些能够回到正轨的生活。”(那些伟大共产党人所奋斗的目的) 同时我也不认为上尉的处理有失偏颇,作为对手中最理性的一个角色,一个德军指挥官自然需要站在己方的角度来处理烧死己方士兵,制造恐慌的破坏者。而士兵们则将他们在战争中的压抑发泄在了卓娅身上。 不得不说,坚壁清野的政策让那些被屠戮的百姓们更蒙上了一层灰烬。花园口的爆破让三千万河南居民流离失所,中原饿殍千里,但也的确阻挡了华北日军进犯武汉的脚步(虽然国民政府有无数次机会挽回这样的局面,但也无奈于军阀的短见与国家贫弱) 卓娅和她的同志们以最无奈的方式阻挡德军的前进,必然会引起更小单位的群体,家族对于更大群体的不满,这也是大部分新个人主义思潮后人们对于电影讲述对象的不满吧。 “因为战略失误,我们不得不从必须选择死一个人与死十个人的简单选择,转变为死五个人与死六个人的困难选择。” 正因如此,我们才在后世歌颂那些为群体存亡而牺牲的个体。我无法忘却,那些众生的各有特点,又不尽相同的面孔;那些被推倒的带有红色烙印的雄伟群像;那些喊着旧日口号,穿上黑太阳与北欧闪电的光头党和新纳粹;以及那些重新扛起红旗,高呼乌拉的人们。
高中生卓娅,在男友杰尼入伍牺牲后参军,因是德文系学生、会讲德语,被分配至敌后执行任务。第一次随队伍埋地雷炸德军物资车队,却因自己的失误忘记接线而无法引爆;队友冒死去重新接线,引爆后身份也暴露而被打死。为了让德军在寒冷冬天没房屋住,卓娅随队长鲍里斯、队员瓦西里用燃烧瓶烧毁村子,却面对同胞的屋子而犹豫不决。队长烧毁3个房屋逃走,德军惊动并救火,瓦西里扔掉装备伪装平民逃跑却被捕;卓娅逃出后又返回去继续执行任务,结果被捕。瓦西里服软供出情报,但卓娅誓死不屈,被以纵火犯的罪名吊死,施刑时,被烧房屋的村民都咒骂卓娅
女演员牺牲很大,但是故事真的是太白开水了。
这片里的斯大林,明显是拍成了“伟大沙皇”的形象,所以俄国知识青年都不喜欢这片子。
跟真实原型相差无几,俄罗斯的主旋律电影与时俱进给人意外,值得电影工作者学习。记忆最深刻的是德军官利用叛徒逼供段落,台词真棒。6.8/276 短评87条。【IMDb3.5/959 预算9500万卢布,全球票房94.98万美元】
叛徒克虏伯科夫:你这么顽固是为了什么,小雄鹰?你非但救不了自己,还会拖我下水。(卓娅怒视克虏伯科夫)你什么都没招??我……我真的以为你们全走了,我以为你们都撤了,我什么也没说,直到他们让我看你的东西,卓娅,我们俩会知道什么军事机密?我们不可能打赢这场仗,听好了,傻瓜,你是真傻,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你会在这命丧黄泉,万劫不复,但我还想活下去,我不想死,我还想念书,我还想工作,我要打造房子跟城市,我要为民服务,你懂吗?!!你又为什么回来?卓娅:为了我的弟弟,沙夏。我要让他可以念完书,上大学,去读艺术学校,还为了我妈,让她不必再数柴火,不用怕柴火用完,为了像你这样的人,让大家别失去信念,你明白了吗?为了让电车从索科尔尼基驶到斯特列什涅沃,为了从烤箱新鲜出炉的面包,为了让这一切全回归正轨!
卓娅(Dryad)出自希腊神话,是自然仙子宁芙(Nymph)的一支,专门掌管森林和树木。1941年11月29日苏联女英雄卓娅被杀。死前卓娅饱受殴打虐待,死后还被毁尸,一个乳房被割去。卓娅(卫国战争女英雄) - 百度百科
IMDB3.7的评分依旧是反映了西方「自由主义」对红色「共产主义」的刻板印象。不禁感叹,《长津湖》IMDB5.0的评分究竟是有多少坚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信仰者做出的贡献了。其实一直想说,「自由」与「共产」无非就是个社会体制问题,无谓对错,各有优劣。西方强调个性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共产主义」制度下的「集体主义」精神却依旧令我动容。《卓娅》即是一例,因为可能西方人永远不会理解那种为保护组织而牺牲个人的精神有多伟大。他们尊重生命,而我们注重精神。就像西方人总是把「人权」「平等」「自由」挂在嘴边却永远不会说「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信仰问题,很难共识。但我坚信,会有一天,当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真正团结到一起的时候,这股「集体主义」力量,必会震惊世界,并将西方的「个人主义」击得粉碎。
你的信仰是什么,你能为你的信仰执着到什么程度,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是可悲的,一个国家没有信仰是可耻的,当乌克兰推到卓娅的雕像,似乎预示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信仰已经沦丧殆尽!夜空中英雄的那颗星已经黯然失色……再读著作!那些鞭打那些诱惑始终无法打击卓娅的信念!同伴颤抖的问她为什么,为什么不点一下头,她说为了弟弟能顺利毕业,为了妈妈能用上火柴和好一点的柴火,为了想你这样苟且的人他日能不苟且……还有就义前的鼓舞,战斗吧,我们有2亿人,是他们的数倍…就这样战斗民族被他点燃……随即出征的苏联士兵高喊着 为卓娅报仇赢得了二战的胜利…而她的弟弟舒拉,不负她望成为了她想他成为的人,或许你可以否认她,推掉她的雕像,但是她早已活在更多人的心中 致敬 乌克兰女英雄 卓娅
女英雄值得称赞,但电影没啥出彩的。
战争把少女逼成了英雄
斯大林得知卓娅牺牲的情形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亲自签署了一道特别命令:苏联红军绝对不允许接受杀害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何官兵的投降,而且一旦抓到该团士兵,一律格杀勿论。
好看,就是好看
6
扫了一眼豆瓣政治家们的分析,跟P一样。这片子就是一部用心制作的战争电影,不说别的,卓娅被俘后说第一句话时,因为被虐和饥渴,发第一个音时上下嘴唇干燥地贴在一起难以张开,就这样真实的情节,甩你们‘’演技"派二十年,别空谈什么演技了,用心投入去演,再现真实,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苏联刘胡兰。
为了童年记忆看的这部电影,那时候《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书还是蛮流行的,现在恐怕没多少人知道了。整体拍得挺平淡,就是被折磨的场面拍得过于真实。
人物转变缺乏内在的情感支撑,使得赴死的形象变得单薄。
本片核心是为了解决新俄“翻案风”中的卓娅争议,最后由卓娅面对叛徒的质问(也是新俄罗斯人),说出最朴素的牺牲价值,这点让片子及格。败笔是强加上“慈父”和卓娅的互动桥段,编剧之心昭然若揭。新卓娅的形象倒是很老派,黑白苏联电影女主的宽脸庞。此外,片子里还有众多视角(现今多元价值的回声),德国“俄国通”情报官,逼良为娼的敌占区老头,爱兵如子的训练官,反而冲淡了真正的核心——卓娅的受难,其实这才是故事中无可争议的重点和分量所在。
虐待的部分让人生理不适。女主角长得有点像前目的地的“女主”。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故事很不错,伟大的英雄。拍得也还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