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女孩玛丽亚(英迪娅·埃斯利 饰)经常受到同学欺负,使她变得自卑,害怕。有一天她发现镜子里的另一个她,艾兰。
艾兰(英迪娅·埃斯利 饰)既勇敢又无畏,帮助玛丽亚开启了复仇之路......
这是一部反映家庭冷暴力、校园霸凌的惊悚片。
很多人都吐槽女主太美不适合演玛丽亚,这么个大美女受到霸凌不科学,父亲需要做眼科手术,校霸男情商低,艾兰的身份,卖肉低俗等等。甚至把电影评价为无脑的黑化复仇爽片。
我第一次因为女主的颜值观看完后,也有这些疑问。但是当我看第二遍,第三第四遍后,这些问题我都找到了答案。
第一,校霸男情商几何?
电影中校霸男马克搂着女伴看电影和遇见女主父亲后大方得体的问候使得他情商低的疑问不攻自破,马克并没有喜欢女主,而是校园霸凌。
电影最后映出“for my father”,也佐证了我的想法,导演可能从小缺失父爱,甚至曾经受到家庭暴力,乃至校园霸凌的侵害。
父亲和女儿的约会居然是看成人电影,让我诧异的同时自以为这是导演的伏笔,暗暗期待着后面德国骨科的剧情(我承认我是变态)。
第二,父亲为什么要给女儿整容?玛丽亚为什么在学校里不受待见?
当玛丽亚得知生日礼物不是车子而是父亲以自己病态的审美观定制的整容手术后,不禁潸然泪下。
到这里很多人就有文章开头的吐槽了,父亲眼睛有问题。我反复观看,得知艾兰是因为畸形儿被冷血的父亲直接雪埋后,看到了细节。
玛丽亚和艾兰同为同卵双胞胎(一人饰两角我当然按同卵解读),艾兰是畸形儿,那么玛丽亚即便不是畸形,也大概率有一些小瑕疵。甚至玛丽亚很有可能本身只是一个相貌普通甚至丑陋的女孩。那么长大后的美貌怎么解释?
答案是父亲,本片中一切悲剧的根源,以完美要求女儿,自己却出轨的父亲。作为整形医生,在他眼里女儿的身体和容貌并不完美,冷血的他会等到女儿18岁了再动手?
当然不,父亲从来都只是把玛丽亚当成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可以肆意修改,没有一丝亲情。
父亲在以前就对玛丽亚做过整容手术了,而且不止一次才有了今天的美貌。
所谓的周四约会也可能是父亲为整容计划做准备,只是情人的出现和遭遇校霸男时的尴尬才用提前收生日礼物做借口。
到此得到解答,父亲的眼睛没毛病,因为他的病态审美认为玛丽亚不完美,所以要整容。玛丽亚被欺负是因为美貌是后天整容得来的,并且全校都知道。
在那些学生眼里,玛丽亚就是个丑陋,却不断通过整容来掩饰自己缺陷的畸形,表面笑嘻嘻心里却极尽歧视。
这些白人歧视整过容的女主,正如现实中某些白人歧视有色人种一样。
回想下读书的时候总有一些身体肥胖或者过于丰盈的同学被羞辱欺负,就不难想象女主的处境了。哪怕这是一所学生几乎都是精英白人子女的贵族学校。
所以舞会当天玛丽亚被校霸男拖着溜圈羞辱,全场除男主外所有人都放肆嘲笑,也得到解释了。
又一次被羞辱的玛丽亚几近崩溃,向最后的希望——艾兰求助,终于黑化了。当老实人受到的屈辱满盈而出,彻底湮灭仅有的一丝善良后,做出的报复也会十分疯狂。
父亲出轨了这么久,母亲会毫无察觉?只是为了家庭完整才忍气吞声。
所以当艾兰和母亲聚餐时毫无顾忌地说出父亲出轨的事,母亲才恼羞成怒地打了她一巴掌。这些年为了女儿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却被女儿亲手撕开,母亲的痛苦可想而知。
艾兰在家里和男主滚床单时的面无表情说明了她对男主无半分爱意,只是为了玛丽亚的爱欲亦或是为了自己的报仇所作的铺垫。
艾兰对母亲和男主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完成目标的不择手段。
后来课堂上,当教师讲到了但丁的《神曲》“这些背信弃义的灵魂,都缺少爱和人类的温暖”时,镜头刚好切到了女主身上,导演的用意不言而喻。
后面提到了该隐,也似乎暗示着什么。
该隐的妻子是他姐妹,暗示父亲和女主会乱伦(看完电影后被打脸,所以说父女看成人电影究竟是几个意思啊导演)。
该隐杀害了他的弟弟,暗示女主会弑父。
第三,艾兰的身份是什么(鬼魂,幻想,第二人格),导演始终没有给出明显的答案,或许在导演眼里这并不重要。
艾兰在父亲的诊所里脱光衣服,以最原始的状态(初生儿)要求父亲看着自己的身体,反复质问一个注定得不到满意答复的问题:“如果我是畸形儿,你还会爱我吗?”
(玛丽亚不可能单从一张B超照片知道艾兰是畸形儿,所以艾兰真的是玛丽亚孪生姊妹的鬼魂。但片中始终没有别人知道艾兰的存在,也没有超自然现象,艾兰也可能只是玛丽亚自己的想象。导演故意让两种说法都说得通,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
是的,艾兰(玛丽亚)最在乎最想要的,是缺失的父爱,而不是报复。
这里导演并非单纯的卖肉。前面就说了,父亲对要动刀的躯体不会带有感情,即便是女儿的身体。
所以父亲没有非分之想,对于女儿不检点的裸露身体只感到愤怒,就像对餐厅里女儿轻佻的行为感到愤怒一样。愤怒自己的作品做出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丝毫不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亲人。
面对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听到虚伪的回答后,艾兰手刃父亲时的神情显得额外狰狞狠辣。压抑得越厉害,反弹时也越疯狂。
之后镜子里的玛丽亚就再也没有出现了。无论消失的是玛丽亚还是艾兰亦或合体了,生理畸形的艾兰或者心理畸形的玛丽亚,在镜中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丑陋的一面。谁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大仇得报,女主脆弱的灵魂并没有得救,反而坠入了深渊。
回到家后,女主疲惫地投入了母亲的怀里。无论在外面遭到了多少不幸,自始至终都真心爱着女儿的母亲,是女主唯一的依靠。(本来以为女主疯到要弑母,惊得我叫出声,还好导演还有点人性)
而导演通过床上和天花板镜子的快速切换,显示出了母亲搂着双胞胎的经典镜头。之前也有好几个母亲面对镜子的镜头。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母亲其实才是真正的BOSS??
导演似乎想表达一个家庭对儿女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力。父母过度的苛责和不近人情的要求甚至暴力都很容易让儿女的身心出现畸形,导致走上歧路。校园霸凌和无助使得恶性循环。终有一天承受不住了,悲剧诞生。(感同身受)
某些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又无力反抗,是不是也会看向镜子,憎恨着全世界以及无能的自己,期待着有个强大自信的自己来拯救这一切?当把手伸进镜中时,也代表自己把灵魂出卖给黑暗了。
当镜子中的自己对你露出诡异的笑容时,LOOK AWAY!
本电影和女主另一部电影《青春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支离破碎的家庭,同样是缺乏关怀和爱的灵魂,同样得不到救赎的悲剧。
女主英迪娅·埃斯利好漂亮。15岁出演《青春蜜语》时体态丰盈,本片中已经出落得羞花闭月了。希望小姐姐今后能有更多有深度的作品,大红大紫!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依赖于他对生命的某种解读,而每种解读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误解。”
面对校园欺凌、面对闺蜜的暗中排挤、面对种种外部性的压力,玛利亚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早已形成了软弱无为的性格结构,这是因为她的安全感依赖于他人。为什么会选择性的遗忘闺蜜的恶意玩笑?因为害怕失去唯一的伙伴;为什么会在每次受挫后都求助于镜中的自己?因为害怕失去刚刚抓住的救命稻草。这种心理,让她不得不自己承受种种痛苦与后果。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一次次基于焦虑的抑制作用,不仅没有减轻真正的焦虑,反而逐渐积累最终爆发。
爆发,也就是与艾兰的镜像互换,或者说是第二人格的激发,或者说是畸形儿怨灵的附体。与玛利亚相反,艾兰相信安全感依赖于施虐,依赖于暴力与获取。如果遭遇外界的否定,不应该畏首畏尾,而应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如果别人欺负你了,那就打断他的腿,阴掉对方的命;如果想要什么东西,直接去争取,不计代价也要争取。这种病态反应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基于冲突-反应的过度性自我扩张,虽未及神经症程度,但也差之不远。
导演刻意将两种截然相反但同样失之中庸的性格结构先后呈现而出,显然不仅仅为了探讨生命伦理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引发观众思考,每个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相隔绝孤立(即人的局限性与孤立性)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对生命的解读。
查尔斯•库利提出的“社会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对自我的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个体通过镜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认识自己离不开外部世界的冲击,而我们面对冲击的反应则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倘若认为自己的安全感来源于他人,那就离不开他人;倘若认为来源于施虐与获取,那就注定与压制倾向与扩张倾向为伍。
事实上正如阿德勒所言,并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生命解读方式,但总有接近正确与偏离正确的方式。而很不幸,片中的玛利亚两次选择的,都是偏离正确的方式。
片中多次出现玛利亚与艾兰、镜外人与镜中人紧紧相贴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或许又是一重隐喻: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就算某个特定瞬间,这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也同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正是这两种倾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平衡,才避免他走入歧途。而一旦某一方占了上风,极昼或是极夜便会如期到来。
4星,看到后面感觉还不错。反应的问题很多,父不慈,女不孝,校园霸凌,弃儿保脸面,人格分裂等等问题汇成了悲剧。 影片风格很暗黑,对我口味,还有就是女主太美了,按说应该人见人爱才对,演这个角色不合适啊。而且女主为这个片子牺牲很大,我不给个4星,心里过意不去啊。我承认我好色,嗯,真的!!!
好片。第一,导演拍的非常克制,但推进节奏都在点上。第二,不止女主演技好,配角们也有亮点比如母亲。第三,仔细看女主每杀一个人之后的状态都不同且都可以追根溯源,这一点就秒杀那些"大杀特杀一杀到底直到自己懵逼"的同类型片子了。第四,特别赞一下最后一镜,朴实且圆满的镜头语言,向好电影致敬。
刷到小片段就被女主的长相吸引了,尤其是刚换成艾兰,穿着白衬衣走上学校楼梯那段,也太美了吧,搞得我一直在质疑他们学校男生的眼神,面对那么美的女孩子,竟然会想霸凌她???,演员演技很好,妈妈的软弱,爸爸的控制欲与变态,除了剧本以为一切都挺好的。以为父亲带女儿看那种电影会埋下一个什么伏笔,结果就无疾而终了?剧情唯一吸引人的也就是结局,妈妈左手抱着女儿,右手抱着女儿,直到最后抱着“双胞胎”
大概是因为删减吧,所以我有点没太看明白,电影时长不短,但看到最后还是有好几点疑问。
我理解的是,玛利亚和艾兰不是双胞胎,而是两种人格,因为后面的剧情表示在她们出生之后,她们的父亲就因为艾兰是畸形儿把她处理掉了,所以艾兰应该不会是真正的人。在最后,艾兰连杀四人后,镜子里的玛利亚也不见了,其实就是艾兰的人格过于强大把玛利亚吞噬了。
不过我不太理解的是,艾兰明显是恨她的父亲不够爱她,但自从她从镜子里出来之后就一直试图s诱她父亲,在她杀死她父亲之前都有这个意图,但是因为删减了我也没看到他父亲对她做了什么。感觉这个整形医生父亲的确想要打造极致完美的女儿,但应该没有想要对他女儿图谋不轨。
因为全程离着屏幕很远再加上一到激烈画面就会删减,所以我还不是特别害怕,但电影的倒数30秒和最后定格的画面真把我吓到了。也给我一种她们的母亲才是大boss的感觉,毕竟丈夫出轨无数。
电影里的服装一般。房子很大。车不错。 女主和女二开车去滑冰那里有一段bgm很好听,《Good Love》-Nikki Era,但是网易云搜不到。
从女主口中所知,父女每周都有一次父女时光,内容就是一起去看色情片,观影的时候女儿很羞涩尴尬,反观父亲看的很专注,何等变态的父亲啊。而且他总是数落女儿不漂亮,还想给她整容,让女儿更加憎恨父亲,片尾女儿全裸质问父亲自己漂不漂亮,一开始父亲还装腔作势,在女儿严厉要求父亲观看自己身体时,父亲动容了,原形毕露了,然后就被女儿一刀割喉。
说实话,我下错电影了,本来下载的是《黑暗面》,当成黑暗面看到,这个名字已经剧透了这是个精分电影,前面也都是老套路,女主受尽欺负,然后黑化,但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尤其是离间父母的感情,最后怒杀亲爸,如果是精分,不会对父母这么大怨气,父母虽然不理解自己,但是还是很关心自己的,有多大仇非要杀人?
所以按精分来说是讲不通的,我来豆瓣打分,发现下错电影了😨,又去看了下开头,才知道电影名叫镜中人,这个名字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精分也可以,但是我认为不是精分,镜中人是真实存在的。
我不知道医学上对精神分裂是怎么定义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但是女主的病是先天的,女主的妈妈怀的是双胞胎,但是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两个人的心灵感应太过强烈,导致两个人的思想纠缠在一起,结果一个成了畸形儿。
女主父亲是整形医生,是完美主义者,所以把畸形儿扔了,因此母亲每天晚上做噩梦,也不做保养,皮肤越来越差,父亲跟没事人一样,一边喂母亲吃药,一边往她脸上涂面膜,完美主义者的强迫症😂
在父亲眼里,一切都是不完美的,女主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约束,吃饭的时候嘴角的饭都让他不爽,给女主的生日礼物居然是整容。母亲因为愧疚,对女主也是加倍关心,患得患失,这让青春期的女主压力山大。
女主性格孤僻,没有朋友,还被同学欺负,喜欢的男生还被闺蜜霸占着,女主很痛苦。在这个背景下,真正的女主登场了,这个女主不是女主的精神分裂,而是女主的双胞胎姐妹,就是那个被亲生父亲亲手扔掉的胎儿,的灵魂。
肉体虽然被扔掉了,但是灵魂一直在姐姐的身体里,有证据吗?有。姐姐曾经问镜子里的人叫什么,她回答了一个名字,具体叫啥忘了,反正和姐姐的名字不一样。如果是精分,她肯定会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之类的,但是她直接说了一个名字。说明她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幻想出来的。
妹妹一直在怂恿姐姐雄起,但是本性难移,姐姐只会哭,于是妹妹决定亲自出马,在姐姐亲了自己之后,代表两个人换了位置,妹妹霸占了姐姐的身体,开始复仇!
因为亲眼看见亲生父亲把自己的肉体扔了,妹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先是小小的惩戒一下父母,然后杀了闺蜜和欺负自己的同学,和喜欢的男生做爱,稍有不从就杀了他,然后找父亲报仇,跟父亲说过一句话,如果我是畸形你也喜欢我吗?这再次证明此时的女主不是姐姐,而是畸形儿妹妹。
杀了父亲后回去找母亲,影片戛然而止,至于会不会对母亲下手不知道,我觉得会,如果女主爱母亲,不会让母亲一个人留在世上,那样太残忍了,如果女主不爱母亲,那更不会心慈手软,所以母亲凶多吉少。
如果是精分,这电影一分都多,如果是厉鬼复仇,勉强可以打三分,因为拍的实在不好看,女主的身体算是唯一的安慰吧😜!
靠女主角颜值撑起的一部电影……长辣么好看完全就去当party queen啊 当什么自闭少女啊 所以这部电影自带bug……
片子深度是有的,不过剧情有点拖沓,但是别的方面完全可以弥补这点小瑕疵。女主用实力证明了每一个胖子都是潜力股,在这部里面简直美到爆啊!无论是颜值还是……(你懂得)还有提醒一下,这不是恐怖片!
比起单纯的被压抑的人格,更像是胎儿时期双胞胎已经相互有所感应?气质有点婊婊的玲珑大眼姑娘很漂亮(等等这是Olivia Hussey的女儿?!),两个人格的变化和成因刻画得也挺周正,学校和家都是性冷淡风高级建筑,影像风格再强烈点就好了。ps再怎么懦弱,富家美少女会在学校被欺负本身不太合理。
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以前很多新闻报道过寄生,但没想到原来是其中一个是畸形就被父亲仍到外面冻死后变成镜中鬼。女主是一个柔弱经常被人欺负的人,在学校被几个人调戏在舞会被人拖着出去,最好的闺蜜其实也看不上他,他喜欢的男生也拥有不了,父亲还有外欲,看电影还是那种很尴尬,想想这样的环境下女主的心理得有多扭曲,但女主并没有爆发出来,但在洗澡时发现镜子中的并不和自己一个动作,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另一面。在交换之后换了一个人,非常酷,听歌吃饭作风动作完全不同。吃螃蟹抽烟喝酒完全是叛逆的一个人,并将恶霸膝盖打残,将好闺蜜在追赶中撞墙死,互相比较滑冰,但摔倒后轻浮的笑激起女主反击,和男主pp,后男主推了女主用瓶子砸死,镜中的非常伤心。后又杀了他爸,但在镜中看不到自己,后光脚回到了妈身旁,左右切换看出还是妈好
开头没多久就出现少女露点级别的大尺度,然后让我很期待后面父亲出轨会有多精彩……然后,却没有然后
颜值很高,后面的剧情设定比较愚蠢,不过最后一个镜头不错,如果她妈妈知道一切才好。
神经病少女爆发之旅。打断欺负自己同学腿,坑死塑料姐妹花,玩死暗恋男,虐杀出轨专制爸……神经病啊!
故事比较简单,如果最后能反转其实艾兰不存在可能好一点……女主很美,但太美了反而不适合这个角色
故事设定一般了,一点惊悚感,女主小可爱、
题材有点意思,但拖沓太过,导致趣味缺乏,后期沦为青春期屠杀片更是低级,能不用这么俗气的手段来抓眼球吗?女主长相这么讨喜,安排她作为被霸凌对象也说不过去啊。父亲和母亲这两个角色倒是有深挖的余地,成年演员的演技到底是更胜一筹,尤其是马尔福爹爹在追求完美的压抑和变态扭曲之间的切换教人毛骨悚然。
first blood,double kill,triple kill,left hand,right hand,left hand,right hand,left hand,right hand,ohyeah~~~
这是一部可随意去解读的电影,是一个讲述作恶终有报的故事,是讲述人格分裂少女复仇行凶的故事,是刻画天使那恶`魔一面的故事,是一个少女靠颜值撑起全片的电影,无论情节荒唐或如何理解,最后一幕的“母女团圆”充满高级感令全片升华。片中阴恻恻的感觉一直烘托的不错,奈何没有个像样的高`潮。观影之间一直在感慨,管他什么情节到底怎么回事,特么这少女太美了。
不得不说女主是个可以靠颜值撑起一部乏味戏的类型。前半段没刻意扮丑些是电影的硬伤,这么个天使面孔的白富美在学校里混成那样实在是没有说服力,给人感觉太不真实,这也就直接造成了角色互换后没有颠覆性的变化,让电影少了些张力。
这个冰天雪地的画风,包括现代感的建筑和灵气逼人的女主,甚合我意。然而后半段水平急转直下,复仇人格也太蠢了,还以为会教女主如何变好滴水不漏惩办垃圾教育渣爸然后隐退。。。居然欺负女主这样的天使,这片里的高中生真是瞎,渣爸估计是反社会人格。
这个妹子一看就是slay Queen 啊好不好!被bully太不贴近现实了!
别浪费的你的1小时39分47秒。我是认真的
海报迷人,内容也迷人,只是昏暗占据了整部片子。
感觉女主演技还行但是影片硬伤太多有点别扭。
女主好好看!
【64分】基本上就是双面人格用镜中人的方式讲出来了,同时放在了校园里。女主角挺可爱漂亮的,不适合这个角色,但是换个丑点的也无法支撑观众看完全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