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拍摄出恐怖纪录片的剧组在网路上发布了试镜公告,表明他们要找寻隐藏于现实生活中的骇人怪物,没想到有三个自称兽行者、吸血鬼与恶魔的报名者要前来试镜。他们相约于月全蚀之夜,在一栋森林中的偏远豪宅见面,原本只是要请对方分享自己的灵异经验,没想到竟弄假成真,变调成一场挥之不去的恐怖梦魇。
2017年,恐怖电影《怪物计划 | The Monster Project》
一个怪物趴体。。不过感觉都太随意了。。随意的铺垫,随意的故事。。一股米有钱的敷衍感觉呢。。
前面太挺闷的说。。到了大房子以后吧,各种夜视镜又让人看着难受的说。。跳出来故意吓人的镜头非常没有创意。主要是怪物的样子。。真的很普通呢。。
结局也是让人意外的说呢。。真的是什么鬼呢。到最后也是要小恶心一下观众呢。
可以说是低配版 《昆池岩》。。。。。。
(╯‵□′)╯︵┻━┻ 这个电影也是没什么可以说的。。。编不下去了。。。。。
-----我是计划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4/10分),无聊还是不要看了。。。。。。
如何在一部伪记录片里,把吸血鬼,狼人,恶魔串在一起呢?
很简单,利用伪纪录片最常规的套路:节目采访。
主创人员一一采访这些怪物,最后被这些怪物一锅端。
那电影的故事梗概,角色,甚至动作场面,都包括进去了。
本片正是这样的故事套路下 ,讲述了一组一女三男的节目组,夜宿禁屋,采访怪物(恶魔,吸血鬼,人狼)的故事。
本片的女主,姿色有点老态,而她的两位男友(其中一位是前男友),则颜值颇高。
剧情也不是单纯的节目访谈,电影以现男友为主角,安排的人物背景:曾是瘾君子,现处于戒毒期间,寄居在好哥们(本片唯一黑人)灯光师的家里中,和女主有暧昧关系。
为了让人物关系戏剧化,另一位男主则是女主的前男友,也是这个节目的制作人。
他对前女友余情未了,于是积极策划了这个《怪物计划》的节目,到处寻找民间中隐性的“怪物”人类。
当邀请到“怪物”后,他请前女友当导演,请男主来当收音师,带上小黑灯光师,一行四人踏上了不归路。。。。。。(本片故事架构同斯洛伐克的《鬼屋实录ZLO》相似)
纵观全片的精彩之处,当属里面的“怪物”呈现了。
各个“怪物”的人形登场时,画面就出现磁场干扰的暗示;后来的一一“变异”,镜头虽然寥寥几笔,惊鸿一现,但是仍然做到“逼真”,恐怖,特别是人狼变异的场景。
伪纪录片同常规电影不同,常规电影在呈现怪物时,往往以凸显怪物的逼真,局部细节的精细为主,如《异形》《狂暴巨兽》《侏罗纪公园》《范海辛》等,因为在上帝视角的镜头里,怪物的展示必须“真实”,观众才能信服。
而伪纪录片,讲究的是主视觉下“情景真实”。
首先,拍摄的器材同常规电影不同,伪纪录片,大多以家庭摄影机,头戴,针孔,探头,手机,电脑视频为主,在画面上追求的是真实的粗粝感,在一些紧张激烈的镜头里,本来就模糊的画面还会出现马赛克或黑屏等卡顿现象。
并且,伪纪录片大多以“真实”为前提,尤为擅长展示在正常生活中突然遇到奇异事件的桥段。
而大部分这样的桥段,都处于“非正常拍摄”的状态,情景可能就在家中,在黑暗中无意拍摄到厨房的冰箱门自动打开了,或者卧室的窗外有人影闪过等。
伪纪录片经典手法——越漫不经心意方法拍摄,就越“真实”。
比如主角随意把摄像机扔在客厅一角(看似随意扔,其实是事先找好的拍摄角度),画面里刚刚好出现两个演员的对话,拉家常也好,讨论推动剧情的话题也好,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的地方在于,镜头里除了拍到两个演员,还会“凑巧”拍到门外走廊一角。
在两个演员的对话过程中,门外走廊一角有个诡异的影子在弥漫,或者一个模糊的人影突然闪过——这些都是许多年来,家庭灵异录像带的经典套路。
当然,这种伪造出的“非正常拍摄”,也是伪纪录片里最常被诟病:画面晃动,没头没尾,场景粗糙等。
伪纪录片以主角的视觉和感官为叙事主体,以猎奇和怪谈为叙事方法,主要突出电影的“真实性”和”神秘性“,电影里"诡异现象"不一定要有原因,不一定要介绍每个“怪物”的来龙去脉,叙事形式(镜头)以主角的第一视觉为主,观众跟随主角视觉去尽情体验。
优秀的伪纪录片会通过体验过程给出许多线索,让观众在脑中构架电影里未拍摄出来的背景故事。
而常规电影则以第三视觉的方式,无论人或怪物,好人或坏人,前因后果,主角龙套,叙事方面需要面面俱到,叙事角度可以自由切换。
(当然,优秀的伪纪录片也可从多人的角度叙事,达成故事的完整度。)
所以看惯了常规电影的人,看完伪纪录片的最常见的评论是:
——什么鬼?就这么完了
——镜头晃得难受!!!
——画面太糙了,故事太老套了
。。。。。。。
这些最为被诟病的,其实就是伪纪录片的特点。
不可否认,部分导演因为技巧太笨拙,方法太形式,对伪纪录片的认知不够,这些特点就变成伪纪录片最大的缺点。
比如本片《怪物计划》也有这样的问题。
全片的恐怖桥段以夜视为主,在采访“怪物”时,画面会经常出现恶魔鬼脸的闪现跳帧;又或者配合“怪物”的灵异体质,幽冥空间的磁场干扰了画面,出现马赛克,卡顿,甚至幻像,导演可谓尽心尽力了。
但是我觉得,在采访中反复出现恶魔鬼脸的闪现,有点过于频繁,失去了恐怖未知的氛围感。
而在男主被恶魔吞噬产生幻像那段,虽然拍得精彩,但是认真一想,电影画面是男主的头戴摄影机呈现的,而不是男主的眼睛。
男主虽然被恶魔吞噬产生幻像,但那是他脑中的情景啊,怎么会出现在头戴摄影机里?
当然,导演刻意拍摄这个桥段,只是为了体现恶魔是怎么侵蚀人的大脑的,让你产生深深的负罪感,逼死自己。
所以,为了自圆其说,也可以说是幽冥空间的磁场影响了摄影机的画面。
你都相信有鬼,有恶魔了,你还不能接受这个吗?
《怪物计划》总体来说,怪物画面展示技巧四星,和《墓地邂逅》里的“幽灵”不相上下。
动作场面四星,几处第一视觉的怪物(恶魔,吸血鬼,人狼)在禁屋里追逐的场面,颇有《折磨》里惊险窒息度。
故事线三星半,中规中矩,前面三十分钟铺垫,一到禁屋后,惊险一路到底,虽然一帮人莫名被困在房子出不去(既然出不去,后来男主又是怎么进来的?),还算过瘾。
结尾处还来个剧情大反转,原来就是一场邪教献祭的阴谋。
(看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帮人都出不了屋,因为每次都是那个混蛋抢在大家前面开门,然后一直嚷开不了,估计是假装的。)
至于有评论说本片是低配版的 《昆池岩》 ,或者还不如它。
我是不认同的。
《怪物计划》明明就比《昆池岩》 拍得更精彩,更草根。
人家老美有庞大的伪纪录片文化和体系当基础呢:
从镜头运用,怪物画面,恶魔附体,人狼变身,吸血鬼死亡,到动作场面;
从故事梗概,突发矛盾,人物关系,到结局反转;
从人性本源,兽性吞噬,到宗教内核;
《怪物计划》处理得井井有条,颇为小精彩!
后半段群魔乱舞挺高能的!
特效挺好
吸血鬼、狼人、附身恶魔齐聚一堂的狂欢派对,结尾还不忘加点料,很多主观动作镜头、一惊一乍镜头、勉强合格的怪物镜头,以及后半段几乎全程高能的逃生惊吓动作戏,手法算不上合格,过多漆黑夜景和人物气息声的密集轰炸也会让人眼睛和耳朵出现强烈排斥反应。★★☆
Demon+Vampire+Skinwalker... 怪物造型蛮土,过程也有点聒噪,不过想法还行,感觉有点像游戏视角,后半段几乎全程都是夜视仪镜头容易眼累。其实就是那类为了过把瘾基本上把剧情逻辑什么的都抛诸脑后的恐怖片。
吸血鬼狼人恶魔大杂烩,挺搞笑的
铺垫的太过随意
和昆池岩类似,但是觉得各方面算是略胜一筹吧,人物关系铺垫的较好,虽然基本能够猜出结局,但是过程还是很好看滴,很少涉及宗教的电影还能觉得很自然的,这个算一部吧。怪物大荟萃,布莱恩比较帅一点。
又是夜视又是晃镜头,眼睛好累,3个怪物经典到无聊,跟莽夫一样抓人玩,很低级
分数低了,还可以的,起码比昆池岩强,吸血鬼、剥皮行者、恶魔,最后来个总boss,很有噱头,而且这是第一次在伪记录视角下出现蒙太奇的,视角来回切换,看的不累,就是不过瘾。小成本+后半段全程夜视镜头,看得不爽,时间长了心烦,片尾曲不错,feed on you
豆瓣er为什么对恐怖片这么苛刻?看看同种质量的传记片,纪录片,在豆瓣上都是八分以上了吧?看个恐怖片还要求特效,兄弟你出门左转妇联好吗?
大杂烩,但是拍得也确实太差了点,3个怪物都只知道卖萌,看着厉害结果几道木门就挡着过不来了,几乎没有让人紧张的感觉。特效也是渣,像是某个相机app带的鬼脸功能一般,在这种渣画质下都看着出戏。最后的反转本来应该是重头戏的,但是召唤路西法的戏看多了也会觉得有点腻。本来想法不错,无奈拍得确实不行,有点可惜了。btw,赞一下gopro,现在功能真的强大了,连tm幻觉都能拍下来,真牛逼!
好看的不行,结局是导演是恶魔的一员,一切为了杀人献祭,结尾貌似是布莱恩作为吸血鬼复活了?
乏善可陈
把声音关掉,一脸懵逼。还是以吸血鬼、狼人、被鬼附身为核心的西方典型要素
和昆池岩类似,但差了太多
东洋着魔妹异次元空间,东欧吸血姐削肉骷髅头,印第安狼人拆房终结者,羊头邪教割喉召唤上古邪神……低成本大热闹的伪纪录片,蛮有趣
傻比计划,演技烂,化妆烂,不能再烂了,各种雷人辣眼睛,没看的别浪费时间了
又是烂大街的套路,加上很low的吓人手法,观影过程相当蛋疼。对话中提到句《女巫布莱尔》算是致敬老祖宗了。PS:这房子真TM大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4913525
嘶……咋说呢。什么都有但就是不可怕( ̀⌄ ́)看到中途才感悟到原来一直开夜视模式反而不吓人,(延伸思考,可能人类潜意识的适应力和视觉在黑暗中长期下来能逐渐看清是一个道理。当你习惯了黑暗,心理恐惧减退,夜视就算不上优势了。)那恐怖效果就会变得千篇一律,尤其是被附体那几个怪物的脸会闪回,就好傻…还不如最后羊头人雕像那里,第一人称视角贴怪很紧,队友又好像被附体的样子,来回转,好有感觉……然后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