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国立监制,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的中篇剧《燃烧岁月》,故事是围绕主角常满(刘青云饰)的一生,由他经历民国、日本侵华、文化大革命等事故对中国人民身心所受的伤害,带出中国的沧桑动荡。
在民国六年,少年常满离开贫瘠家乡,远赴京城谋生。偶然下遇上前清掌管御厨的太监蒲公公(林尚武饰),蒲公公性格孤僻,却是烹调高手,常满跟他学艺并入玉家当下人。
玉老爷有二子,大子鸿鹄(邵仲衡饰)是大学生,对国事关心,二子年幼并有一童养媳童素素(罗慧娟饰),常满对素素心仪,唯独她锺情鸿鹄。蒲公公邂逅玉老爷之妹玉生烟(龚慈恩饰),生烟连番波折后,终跳过世人歧视与蒲公公相爱。鸿鹄眼看溥仪重登帝位,手持榴弹欲炸死张勋,失手牺牲。而玉老爷一家也被抄家,玉家失火而众人四散逃走。
在一九三七年的上海,常满在街旁摆设小菜档,偶然下重遇素素,她却已是上流社会中的交际花。玉老爷幼子鸿渐(邵仲衡饰)在玉家大火时被一神父救走往法国生活,后鸿渐回国当记者,遇上常满及素素却没法认出。朝鲜少女金英顺(邵美琪饰)流浪在中国,偶然下遇上素素并搬往满家居住。常满热烈亲近素素,她却渐并被其酷似鸿鹄的外表吸引,后素等三人相认。英顺重遇男友,在离开上海前,男友却被日军所杀,常满悉心照料。当素素染病误以为是鼠疫,常满不理一切照料,令素素感动。日本侵华,常满发现一番心血的常满楼竟是日军基地,鸿渐查出因由,欲写文发表,却给日军所捕,后鸿渐受不住折磨而屈服,常满眼睁睁看着日军进城而无计可施……
此剧主要演员分别有刘青云、罗慧娟、邵美琪、刘玉翠、邵仲衡、林尚武、龚慈恩、朱瑞棠、温双燕、陈国邦、郑伊健、陈慧仪、曾近荣、田青、黄天铎、周国麟、李文麟、麦皓为、孟丽萍、骆应钧及方晓虹等人。
认识《燃烧岁月》,是在龚慈恩给香港观众宣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的一个视频里,里面提到她饰演的7个经典角色,其中一个就是玉生烟。多年之后,龚慈恩对这部戏依然赞不绝口。她说,记得那时候在片场,刘青云拿着剧本不肯放手,因为剧情实在太精彩了。这部戏,原先是为龚慈恩而看的,看完下来,才觉得相逢恨晚。
监制李国立,从绝代双骄、天地传说、仙剑奇侠传、步步惊心,为我们90后电视儿童带来了太多难忘的剧集,几乎部部都是值得称道的作品。想象不到他创作此剧的时候才刚过而立之年。还记得听到这个剧名,第一反应以为是一部至少部40集的长篇电视剧,怎知原来只有20集。它格局大,不拖沓,可惜篇幅有限,部分细节稍嫌交代不清,但总比现在动辄上百集的电视剧好太多了。一向偏爱这种跨越多个时代的电视剧,在岁月的洗礼下、在时局的变迁里,友情、亲情、爱情,显得越发弥足珍贵、打动人心。四位主演从二三十岁一路演到六十多岁,每个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无能为力,绝境求生,但仍能在风波中觅前路。正如剧中家丰说,国人太苦了,又会有鸿渐临终时所说,国是有希望的。
玉生烟,名字是一等一的诗意动听,命运却很悲惨。某种程度来说,玉贵人和蒲公公都是一类人,世人都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蒲公公因为太监的身份总是遭遇白眼和鄙视。而多年在宫中未被宠幸的玉贵人,出宫之后满心期待可以找到付托终身的人,然而因为前朝贵人身份,注定没人敢娶她。蒲公公默默付出,为她制作心爱的如意卷,在病床边为她讲故事,甚至扮狗逗她开心,爱得如此卑微,也只是为了她的一笑。庆幸最后两人终于抛开了一切世俗枷锁,成就了海阔天空。龚慈恩年轻时当真是眉目如画,演技也不俗。即便是被誉为“最美星二代”的女儿,也不及其十分一的水灵。然而80年代的TVB,美人遍地,她也只能是一颗沧海遗珠。二十多岁时凭着程灵素一炮而红,是在台湾。三十多岁时以聂小凤一角惊艳众人,是在亚视。五十多岁时通过那年花开月正圆再度受到热议,是在内地。尽管她演技生涯三个高光时刻都不在TVB,可喜的是她如今又在这里找到一片天地。
常满由始至终都是一位小人物,他没有救国救民,心系苍生的大志,一生志愿只是拥有自己的常满楼。他草根、市井,但却无比真实。幼时凭借小聪明拜得名师学艺,青年时开着小餐馆,和三五知己过着清贫而满足的生活,专心做好一位厨师。他重情重义,面对失去依靠、楚楚可怜的英顺,关怀、鼓励和照顾,又收养了孤儿家丰,把他视如己出。常满楼在战后重开,经营得有声有色,后来又因时局问题,万般心血付诸东流,但常满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下乡时,一开始还嫌弃他年迈的老郭,常满也能用真心打动对方,最后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常满是个平凡不过的人,正是通过这种平凡,表现出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的无可奈何,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罗慧娟的剧,我看得不多。没想到,当年不过廿四五年华的娟妹,演技居然那么好,再看看此时三色台同龄的女演员,只能留下一声叹息。从青年泼辣虚荣而又不失义气的交际花,到战后初时消极厌世,在众人帮助下又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的中年素素,再到老年时慈爱又坚强,思念女儿的母亲,时间跨度如此大,每一个阶段演起来毫无违和感,让观众入戏很深。这一角色与罗慧娟颇为相似,年少时期,大概是她们过得最顺遂的日子。之后一路的坎坷磨难,苦不堪言,到了人生最后的时间,才过上短暂的幸福日子。这般命运,少年的素素猜不到,那时的娟妹更是猜不到。
玉鸿渐,经历得最多,却是最幸运的一个。幼时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使在家道中落后,也幸运地被神父带回法国抚养教育,成为一位正义、热血、勇敢记者。初到上海,交往的都是市井之徒,然而没有半点高级知识分子的傲气,反而十分随和开朗。然而,当日军在他脸上划上那一刀时,那一道伤痕从此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因为受不到酷刑,在日军的逼迫下写了违心的悔过书,感到愧对国家,于是他决定投身抗日战争。战后他再出现时,已经谋得了一官半职,变得更加严肃和稳重,和素素、常满仿佛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但他并不是死板,也不是绝情,昔日好友、爱人和女儿,都唤醒了他心中最柔软的一处。后来他终于和素素结为夫妇,再和女儿享过天伦乐,最后一家团聚,在女儿的怀里离开人世。
三位主角,两两之间的感情线,是值得细味的。
常满不过是市井粗人一位,但他心中所有的温柔都留给了素素。他和英顺做了几十年平淡而恩爱的夫妻,然后最刻骨铭心的依然是和素素的那一段。年少时期两人是斗气冤家的感情居多。而五十年代重遇素素时,给她送去一双丝袜,十多年了,他还记得从前爱美的她,最心爱之物是丝袜。如此感动的场景,素素哭了,我们作为戏外的看客也哭了。而当素素决定跟随鸿渐去山西,在码头与常满告别时,也是穿着他赠与的这双丝袜。素素的船开走后,常满沿着江边一直跑一直跑,一边和素素挥手告别,那时的他,已经不再年轻,跑得气喘吁吁,为了多看心爱的人一眼,他还是没有停下脚步,直到素素的船只再也看不到影。
素素,我认为是爱常满的,可惜当她刚爱上的时候,就因战乱被逼分离。而素素对鸿渐,也许更多的是亲情。在素素心中,爱情永远不是第一位,因此在和常满逃难与照顾鸿渐之间,素素选择了后者。中年素素和常满重遇时,面对常满的表白,她心里何曾未有过一丝涟漪,但她选择了顾及常满的妻子,也是好姐妹英顺的感受。和鸿渐的一段,在逃难的前夜,她深知鸿渐最需要她的安慰和陪伴,于是素素选择了照顾他,一如昔日照顾年幼的他。鸿渐也何尝不是,他依赖素素,就像童年那时一样,他也把素素看作最重要的人,但是我们却很难从中看出纯粹的爱情。在战火连天的时候,他们互相取暖。在他们晚年的日子中,也终能互相陪伴,其实平淡中最见感动。
三人共同的友情,也是让人感动的。
剧中每隔十多年,常满、素素、鸿渐三人就会有缘相聚,也真应了那句,天上白云,聚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三人年幼时,一起在只属于他们三人的地方看萤火虫时。到了三十年代时,原本天南地北的三人,又在天台凭一曲相认。战争结束后,常满和鸿渐又因素素而重遇。然后之后再之后,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总能幸运地重遇彼此,总能盼到最想见到的那个人。三人故事的最后,鸿渐享受了短暂的天伦之乐,再无遗憾,油尽灯枯。而在乔心和家丰离开上海那天,常满和素素两人手牵手在田里逝去。其实对于他们两个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呢。英顺走了,素素一家团聚之后,鸿渐也走了,徒弟和女儿又双双远去,常满素素也再无牵挂了。
鸿渐、素素、乔心三人的亲情线,也是满满的催泪点。素素人生的下半场都是为了女儿。在不知道乔心是自己女儿时,两人的投缘和互相关怀。即使得知真相后,依然为了女儿的幸福而放弃相认。很多年后,经历了无数波折,两人才得以相认,终于等到女儿亲口叫的一声妈妈。鸿渐和乔心在下乡时相遇,原本不甚相熟的两人,是很难生出父女情的。然而鸿渐以他的柔情融化了乔心,在乔心因为劳动而弄伤双脚时,鸿渐第一时间买来药膏,告诉她的双脚时用来跳舞的,要好好保护;在乔心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时,是鸿渐鼓励她一定要坚持自己理想,不能放弃跳舞。就算被女儿一次次拒之门外,鸿渐也不放弃每一个能关心女儿的机会,乔心也终于接受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正是父女两人互相扶持,才共同挺过了那段无比艰苦的日子。邵仲衡和陈慧仪两个同龄人饰演父女,倒是把那种细腻含蓄的父女情表现出来了。作为刚出道的新人,陈慧仪的表现相当不错了。无论是少女时代的娇俏可爱,还是为人妇后,经历艰辛的日子时的坚强和独立,甚至是中老年时,作为一位首席舞者的风韵和傲骨,都演得颇为到位。
在故事的结尾,家丰和乔心终于团聚。回归那年,家丰在香港开了常满楼,原景正是沙田敦煌画舫,那时的它,风光无限。而今,从前标志性的富人食堂已日渐平民化,金碧辉煌的海上皇宫不复存在,也是不胜唏嘘。
剧中两首歌曲是点睛之笔,主题曲《天意人心》和插曲《烽烟情焰》仿佛为剧集量身定制,每一句歌词都和剧情无比贴合,旋律也是听了一遍就想单曲循环的那种。没什么比《烽烟情焰》里面那句“时代静悄褪变,聚又分了又见,情于沧桑里倍坚定”,更能作为此剧的点睛之笔了。
续五集:
转眼到了2022年,经历了20年武汉疫情后,常满楼于北京朝阳区开业了,老板正是怀中。怀中带着父母亲的执念,回京投资发展。2年来,疫情断断续续,饭店也开开关关,22年,上海封控2个月……常满楼分店关闭,北京朝阳总店也因疫情禁止堂食,怀中的孩子们开始直播。然而这却是个有心无力的时代……直播火热,下单蛮多,却因快递却不接单退货率越来越高。实在经营不好了……然后燕郊的通勤事件,唐山的恶霸事件,河南部分银行坑钱,又有行政乱操控红码事件……北京又鼓励相互举报风潮……星火燎原……人们越来越难,越来越不信任……怀中和职员们在餐厅一起吃饭,被人举报。常满楼封停关业,吊销执照。做了典型案例通报,常满楼遣散所有职员,怀中带着一些积畜,返回香港,移民美国……只剩职员们又奔波继续求职过活……
意想不到的好剧。切入点真好。几代人从清末到97回归沉沉浮浮。没想到tvb那个年代能拍这样的剧,瑕不掩瑜。蔡国权的两首影视曲子词曲都很赞。虽然小人物们常常感叹命运蹉跎,身不由己,也不敢做出什么英雄事迹。但是本剧到最后还是坚持宣扬小人物们坚持不放弃,不灰心的生存理念。有笑有泪。
演员都很棒,是唐人李国立在香港的早期作品,题材不错,只要讲1937攻占上海前和新中国成立后20年。6~10集在民族危亡之际一帮年轻人热血沸腾,各有志向令人感动。后面10集就真的很艰苦了,公私合营 大跃进 反右 下乡 干校 偷渡香港等等 对了解历史挺好的。我前面那两个打分低的,点进主页看就是专门刷一星的。
沧海遗珠,难怪两位常满的演员都表示这个角色是塑造过最满意的角色。无论是配乐还是剧情都是上佳,有的地方可能没交代清楚但毕竟只有20集。。。片头曲真的太配这个剧了,民初出生的人命运太惨了
可以說是TVB滄海遺珠了
电视剧生死桥里太监厨师也是借鉴了这部?
原来TVB也拍过有历史厚重感的剧呢。罗慧娟的演技,了不起。
九十两集是最精彩的。睇完发现几乎所有主要人物从蒲公公到阿丰两口子全是孤儿一路自北漂到南。童素素嗰角色最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是在上海租借排斥常满的时候。阿满哥第一次失去常满楼时对着空荡荡的餐厅发疯招呼空气客人一幕顿时展博附体。恐怕很难再看到如此切入的剧了,气质并不太像港产剧。首集热气腾腾的引入方式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只能用 遗珠 来形容这部片,比大宅门早十几年,但内容不亚于大宅门
过誉了。这么高分只是因为冷门和香港演员演大陆历史的反差。不同年代的内部故事还是tvb老一套,强行加历史视野也没有办法改变其表达里的小。相互关系略狗血,全靠巧合重逢也是在有点腻,当然可以解释成寓言式的。但是,为了这个立意以及特殊视角的奇怪,还是看看吧。(btw里面全是细节错误,香港人既不懂北方也不懂年代也不懂内地。不过当作文化误会来看吧。)
0
剧情其实是狗血的,战乱每逢十几年又可重遇,哪有那么巧。作为三色台为数不多讲文革的剧,在二十集的篇幅塞入清末民初到回归的情节,勇气可嘉。正如郑伊健所说,国人太苦了。动荡的时代谱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常满不过想开一家京菜馆,时代在变,不变的是被剥削的百姓。
20集电视剧剧写了四个时代(从1917到1967)外加一集1990和1997,跨度之大,难免吃力,除了前两个单元之外,后面的衔接都不太好,有些突兀,这里面不仅考验的是演员,而且还有讲故事的节奏。但总的来说挺难得的,尤其对于TVB来说,很难见到有文革题材的电视剧出现。结尾当然是美好的愿望,1997年,郑伊健在香港开了一家酒楼,而不是提着把刀砍遍铜锣湾……
能想象得到吗?这部剧拍摄制作时,四位主演中最大的刘青云26岁,最小的罗慧娟还不到24岁。哦对,那年监制李国立32岁。28年后他监制了一部《柜中美人》,流量加持后豆瓣评分4.4。
题材比较独特,故事比较沉重,现在看来,感觉受到当年拍摄技术的限制,但是总体不错,演员很好
大台不會再拍得出的戲。曲高和寡但演員值得看,看到了方展博的影子。
短短二十集,居然拍了中国近百年的动荡!虽然跳过了几段艰苦岁月,但后期几段还不错。好就好在不是说乱世英雄,而是乱世平民。普通人是不会有太多家国仇恨,只是为了生存和温饱,很真实,很入心。又看到另一个邵美琪,演的真好啊。
真是经典的好剧 从满清末年一直到香港回归 郑伊健那句“中国人命最苦”印象深刻啊~
丁酉 军阀混战、日军侵华匆匆带过,国统上海直接省了,却花了一半的篇幅讲大跃进、WG,春秋笔法?
以前的人活着真苦,现在的人活着还是苦
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的走,一切都未变,顽强的底层,理想的中层,都好似未曾走过,真正的坏分子其实都很狡猾,善于投机,所以会以ZF派亮相,而被P斗的往往是憨直的人,长期的穷+困,使人麻木,如僵尸、如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