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集结几十组音乐人,实力歌手与新世代音乐人,以抖音热歌VS新歌的形式进行正面对决,由百赞团现场点赞与互评,最终当期获胜的百赞主打歌将获得百赞团的联合推广。
我记得“乐评”是一件严肃的事。而这个节目里更多的素人乐评已脱离音乐本质,以大放厥词为主,内容越偏离正常思维越抓眼球,所谓“尖锐”的评论成了聚焦点。神舟13号都回家了,还在用这种噱头?太土了,综艺感不是这么用的。
一档音综应该以音乐为主完全服务于音乐本身,才可能成功。
可这里有些评论完全是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这么换算这么所有人所有被浪费掉的“生命”怎么说?我不想举例说明那些奇葩评论,不想再被他们占用我一丝丝时间。如果感兴趣去看CUT版吧,正片废话占去大半。可笑的是梁龙明明出现在节目里竟然还没有一句台词,或者有一两句我忽略了?人家就是这么被拉来当摆设的?
好听的歌也的确有,杨宗纬、郁可唯,去听。
「哇,好好听啊,或许,我已经心动」、「配上画面,这歌好听到极点(虽然本身就好听)」、「这一波双厨狂喜了属实是」……
在Lambert与阿达娃共同演绎的《那一刻心动》的视频里,众多的歌迷与粉丝争相留下了自己对两位歌手的赞美。只不过,与常见的「歌手」或者「音乐人」标签不同的是,Lambert与阿达娃在音乐人身份之上有一个独特的前缀:抖音。
一直以来,抖音平台已经成为公认的流行音乐、爆款歌曲的制造机,在抖音里流传甚广的BGM是线下各类商业场景的主打歌,用户更是在各大音乐APP制作「抖音热歌」、「抖音超燃BGM」等音乐歌单,收获海量收藏。相比之下,「抖音音乐人」在大众视野乃至音乐产业里是一个新的身份概念。
然而,尽管「抖音音乐人」是一个初生概念,但它正在得到快速的普及。加速这一进程的正是由抖音平台推出的跨屏互动音乐综艺《为歌而赞》。如果说第一季是「抖音音乐人」的首次公开亮相,那么随着Lambert与阿达娃在《为歌而赞》第二季凭借着《那一刻心动》与《BUSY RIGHT NOW》两次获得「百赞主打歌」的荣誉,意味着抖音在对音乐人生态的搭建以及对音乐产业的赋能方面更加具有成效。
更重要的是,在1号看来,Lambert与阿达娃的「人歌同火」现象,亦是为「抖音音乐人」这个群体标签进行了一次响亮的正名。
Lambert更新的抖音视频内容,是他与阿达娃之间的「互念彩虹屁」环节。
当粉丝形容Lambert是「人间水蜜桃」「芳心纵火犯」「少女狙击手」「人类洗眼液」时,被戳中笑点的他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而在粉丝眼里,「这是我看到兰哥动作最大的一次」。
「是谁的童话书没有关好,让公主跑出来了」、「娃姐能不能教教我,你是怎么自带仙女滤镜的」、「对于你长得好看这件事,我不是在夸你,我是在提醒你」。当阿达娃听到这些夸赞时,她非常淡定,直言「这段话写得非常好,惊为天人」。
一个堪称是「社恐本人」,另一个则无疑是「社牛本牛」。
这让1号想起了Lambert与阿达娃在接受采访时,他们所分享的一些有趣日常。阿达娃表示,「Lambert每次练歌的时候,都喜欢躲在窗帘后面,我经常会说『你出来』,然后不停地凶他。不过他脾气挺好的,完全不会生气」。显然,平日里他们二人的相处,与抖音视频以及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保持着一致的风格:
Lambert是一个包裹着搞笑内核的内敛男孩:生活就是两点一线,简单、纯粹的形象配上迷人的嗓音,洋溢着少年的意气风发;而阿达娃则是一个典型的甜辣系女孩:活泼、乐于表达且真情流露。
在1号看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恰是这两人性格的真实写照。然而,尽管性格迥异,Lambert与阿达娃却在对音乐的追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譬如,抖音,在他们的音乐生涯里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Lambert与阿达娃都提到自己最早接触抖音都是在2017年左右,彼时外界与用户对于抖音的认知意象,是一个汇聚潮流、内容酷炫、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平台。「那个时候大家都玩运镜那种难度很高的内容,就觉得好神奇、非常酷,都是年轻人所喜欢的一些东西」。他们在抖音诞生之初便被其内容强烈的吸引,成了抖音的忠实用户。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两人决定以音乐为志业时的时间节点,也恰好是他们为抖音内容所吸引的时刻。在1号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捩点:这意味着,成长于这个时代的音乐人,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不仅仅依凭听觉维度,更与代表着新奇潮流、击中年轻人喜好的视觉维度相关联。这无疑是新一代音乐人身上之所以呈现出某种独特气质的一个重要动因。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改变的是新生代音乐人接触音乐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音乐创作的逻辑。对此,Lambert与阿达娃都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Lambert表示,「专业的音乐人需要做的是完整的音乐、完整的表达,而非一个服务于15秒的BGM」。阿达娃则认为,抖音的存在,可以让音乐人更好地思考如何在「自己热爱」与「大众喜爱」之间实现较好的平衡。「这并不矛盾,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初心,我们都可以在创作时去思考这个作品不仅是我个人喜欢,同时也能够有更多的人喜欢」。
同时,他们对于音乐的态度高度一致:纯粹,是他们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
舞台之外的Lambert生活非常规律,「我感觉自己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来往于家和工作室」,而他最喜欢的音乐人是方大同,「非常喜欢他做音乐的感觉与态度,虽然自己所做的音乐和他并不是同一类模式,但他真的对我的音乐生涯有启蒙意义」。
阿达娃则谈到了自己是黄龄的「资深铁粉」。「我记得我16岁那年去了《我想和你唱》这个节目当观众,当时就是为她去的。她总是给人一种邻家小妹的感觉,很亲切很安静,但是对音乐又非常的纯粹,表达特别细腻。所以我自己在做音乐时会努力向她看齐」。
正是相似的经历与态度,让这对类似「冰与火之歌」的组合,凭借着《为歌而赞》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在《为歌而赞》第二季的舞台上,Lambert与阿达娃的组合叫做「凤凰传说」。
显然,两次获得「百赞主打歌」,属于他们的「传说」还在继续。但帮助他们实现「凤凰涅槃」的,无疑是《为歌而赞》以及背后的抖音。因为《为歌而赞》这样的节目存在,新生代音乐人有了从固定圈层走向普罗大众更明确、更高效的上升链路。
在《为歌而赞》的舞台,音乐人自身的快速成长更加肉眼可见。
当下,疫情的阴霾并没有远离。随着疫情的反复,许多综艺节目的录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广大原创音乐人而言,能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登上《为歌而赞》第二季的舞台,以音乐慰藉屏幕前的观众本身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更是一次宝贵的舞台历练。
同时,对音乐人而言,《为歌而赞》也是一个与音乐前辈平等交流、学习、切磋的场域。
Lambert提到了孙楠对于后辈的榜样力量:「楠哥跟我们分享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从默默无名到走向成功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像他这样标杆性的前辈,是一步一步的踏实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能够听到他的分享,其实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阿达娃则分享了她对萨顶顶与张信哲的印象:「两位老师特别亲切随和,就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一样,和我们分享很多趣事,我真是发自内心喜欢他们身上的那种纯粹」。
与此同时,百赞团的存在,让「抖音音乐人」的作品和身份得到了更为正向的认同。
节目里,Lambert用「回家了」来形容自己再次看到百赞团时的心情。时光倒回至一年前,彼时Lambert正是《为歌而赞》第一季的百赞团成员之一。因此,对这届百赞团成员而言,Lambert在舞台上的大放异彩,对于他们也起到了一个正向激励作用。
正如爆赞团成员、抖音旅行创作者房琪所说:「很希望Lambert能继续发光发热,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抖音创作者中有这么多有实力的人」。
百赞团他们真诚的意见与评价既提升了音乐人的自信,同时也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阿达娃分享了她对百赞团看法的改变:「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所以一开始面对一些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会想立刻怼回去。但后来我觉得百赞团很多人的意见是站在我们角度出发,去帮我们找出一些问题。所以慢慢地我会以更平复的心情去倾听他们的意见」。
可见,友好与真诚是《为歌而赞》舞台所拥有的独特气质。
阿达娃表示,在《为歌而赞》的舞台上,她感受最深的是大家对他们的爱。「无论是百赞团、还是节目组,以及华少老师等等,他们对我们都非常友好、包容,我们在这个舞台所获得的经验,对我们未来去任何舞台都有着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这种上升链路之所以呈现出显著的效率,也源于整个抖音平台的体系化力量支持。
以宣发模式的创新来说,百赞团成员除了反馈市场声音外,还围绕音乐进行各类二创尝试,通过平台特性赋予音乐更多一层的生命。不仅如此,平台跨屏的「点亮主打歌」玩法使得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在抖音APP的主话题页面进行互动,使得对作品的评价和传播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大众层面。
围绕作品和音乐,抖音平台形成了一套「PGC-PUGC-UGC」的双重破圈链路,从而为「人歌同火」局面的出现提升了更多的可能性。
每一档音综或许都会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质和能力,那么在1号看来,因为抖音的加持,《为歌而赞》无疑是为音乐人与音乐产业赋能能力最强的那一个,Lambert与阿达娃的出圈,恰恰是一次最好的现身说法。《为歌而赞》的出现,让抖音平台的音乐内容生态与音乐人生态真正建构了一个不断正向流动的循环体系。
什么是「抖音音乐人」?
1号觉得,有必要通过Lambert与阿达娃,去解剖「抖音音乐人」的真实肖像。
拆解「抖音音乐人」这个标签,1号发现,它即包括音乐人的共性特征。
譬如初心与热爱。
在Lambert与阿达娃心目中,初心就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认真做音乐。尽管还年轻,但从立志加入音乐行业走到现在,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对原创音乐的追求没有丝毫改变。对那些现在籍籍无名、依然怀揣着梦想的音乐人,Lambert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坚信自己的才华,那么就不要畏惧困难,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但如果真的被大家所看见、所喜欢,也千万不要飘」。
不过,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个性。在他们两人身上我们看到,抖音为「抖音音乐人」这个标签赋予了特殊性的风格。
在音乐创作上,他们会以更加多元、包容的态度去吸纳不同的音乐风格。
其实,Lambert与阿达娃原先在粉丝心目中更多的以rapper形象为标签。但不妨回顾一下,他们在《为歌而赞》第二季舞台里的四首歌曲其实都融合了很多种曲风。譬如《那一刻心动》,前奏是迷离的电钢琴前奏,而后引入复古的弦乐音色,配合上两人充满荷尔蒙的独特音色显得格外有记忆点。
Lambert与阿达娃都在采访中表示,对于不同的音乐风格,他们都抱有很强的新鲜感,都期望在未来能够去尝试做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无论是融入中国的传统戏曲或是国风内容,还是与Hiphop或者爵士音乐相融合。
而这种创作态度上的积极多元,也使得抖音音乐人能够更自觉地在原创与流行之间保持平衡。
Lambert谈到,《为歌而赞》让新歌与热歌同台竞技,本身便证明这二者之间是可以共存和相互激发的。「新歌能在这个舞台上被大众看见,热歌也能通过翻唱的形式获得第二次生命,所以它们本身并不矛盾」。阿达娃同样认为:「其实翻唱只是我们这些新生代音乐人对于之前优秀音乐前辈作品的理解,不过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种诠释」。
因此,在1号看来,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抖音音乐人」区别于其他音乐人的特征,时代性无疑是最好的名词。
这种时代性,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大的可能被更多的人看见。
如今的抖音,早已成为了音乐人被大众所认识和接纳的一个重要渠道。就像Lambert所说:「我自己其实挺开心因为抖音而被大家这样认识到我,毕竟现在抖音不仅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它也是一个全民的平台。作为新生代音乐人,我觉得抖音能够让大家以很便捷的途径被大众认识」。
这种时代性,也意味着抖音音乐人本身作为抖音的深度用户,能够最为直接地了解和洞察大众的喜好与流行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便捷和广阔的洞察,赋予了他们的音乐作品更强的传播穿透力,与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这让1号想起了阿达娃刚刚上线的一首类似自白曲的新歌——《Model说唱》。
歌迷们惊喜地发现,在这首新歌里阿达娃好像比曾经的自己更加自信了。阿达娃非常赞同这个说法,「我想告诉大家,我变了,变得更自信了,尤其是参加了《为歌而赞》第二季之后,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改变。超模就是一直自信坚定地行走于T台,我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在音乐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光芒万丈」。
抖音之于这群有梦想的音乐人们,不仅仅是瞬间闪耀的发光,更是细水长流的成长。正如《Model说唱》里这句我最喜欢的歌词:
「看我总是带点怪癖
现在我都不在意
赛道被我开启迈入下个赛季」
uu们,今天想来聊聊《为歌而赞》百赞团的存在。
说实话我感觉百赞团不被大家喜欢的原因,可能就是觉得他们太聒噪了。但话说回来节目组挺懂我的,毕竟就喜欢看这种battle名场面,都是赞赞赞赞的有啥意思呢,带着我的嘴看综艺也挺好玩啊。
而且王赫野唱完之后,有百赞团成员说到年轻的音乐人无法表达深刻的音乐情感,因为唱功方面的不足才会在舞台上瞻前顾后,紧张情绪影响下的音乐作品无法更加直击人心。爆赞团成员陈铭对这个评价也说到:“忠言逆耳,实事求是”,郁可唯也说了这个节目对王赫野这种新生代的歌手确实挺好的。节目将真实的评价带到歌手面前,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人进步、促进音乐行业正向发展。
况且我感觉这就很像网上的普罗大众,往往喜欢一首歌只是因为戳中个人喜好而已,就像上一期王嘉尔有在节目中说:只是看谁更多共鸣,谁更少共鸣而已。
而且节目设置百赞团可能也是抱着想让来打歌的歌手、音乐人,在表演结束后能够直接听到大众意见。就像来参加过两次节目的袁娅维所说的一样,可以通过参加节目了解到除了身边比较专业的音乐人之外,大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歌手本人都没被影响到,大家就还是淡定吃瓜吧。
看热闹归看热闹,作为一个舞台粉,也必须强推几个打歌舞台!
One pick:袁娅维的《靠近》简直就是神仙改编,沉溺在Tia的唱腔中,尤其是中间穿插的笑声,完美感受到了她唱歌的游刃有余,唱功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舞美没有拉垮,巨喜欢这首歌的灯光切换,激光变换很考验灯光师控场水平了。而且蓝色系+粉色系的色调超级浪漫,搭配Tia一身婚纱造型,神仙舞台实锤!
Two pick:柳爽偏民谣风的《送别克拉克》真的听哭了,深深体会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朋友陪你走过,被友情打动了。这场的舞台也很应景,以红色灯光为基调,感受到了热情。而且把整个乐队搬上台,瞬间有种置身livehouse的感觉。不得不说dy这次更用心推歌了,给了年轻音乐人更好的展示机会,就如同节目里柳爽所说的,来节目更重要的是和幕后的工作人员合作,可以见识到国内最好的编曲老师等,这大概就是节目的意义吧,去利用综艺的资源帮助年轻音乐人们。
Three pick:马思唯的《Kill The Game》太炸了,论rapper的气场有多强!舞台用无数个机械灯光盒子的变化,来营造空间感和氛围感,配合大灯光束的切换不由自主的想跟着一起摇摆,给马思唯的炸裂舞台一波爆赞!
u1s1节目融合的歌曲类型还挺丰富的,真击中了不同观众喜好。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打歌节目里既可以听新歌也可以听dy热歌改编、翻唱,确实平衡了音乐和综艺效果,爱了爱了!
所谓百赞团,没啥底蕴,只会乱喷。就因为抖音流量大就不尊重专业性,只喜欢那种抖音传唱高的口水歌?还好有瑜老板,梁龙,大张伟,房琪坐镇,不然又是看一群不专业的人瞎表演。
娱乐节目虽然是娱乐,但是尊重专业性,是一个节目能火的密码。浙江卫视,东方卫视这么多年娱乐节目没有大爆款不是没有原因的。
太多人拉踩本节目捧隔壁了 我只想说反而是隔壁让我看到了更多迎合的痕迹 从嘉宾阵容选择的局限上来看才是真正让i港乐人失望 陈旧而违和 很多被期待的港乐歌手缺席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我倒觉得被那么多人诟病的本节目的形式反而是我喜欢的 真正看过节目的就会知道 百赞团说的都是一些很真实的感受基本都是友好交流 也并没有以点评者的姿态自居来指手画脚 只相当于是把歌手发歌后评论区的言论面对面地反馈给歌手本身 目前为止没看到有谁是想以哗众取宠的尖酸言论来搏出位的 见惯了虚伪音乐人避重就轻不痛不痒的点评和毫无新意的花式夸赞或者是丁太升式不自量力的恶意攻击 这些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大家都本着欣赏音乐的态度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而这些百赞团的成员有很多也都是懂音乐的人 甚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kol 有观点有好的输出能引人思考 节目从剪辑上也完全没有刻意制造战场和噱头 至少从有爱神陈铭和老炮梁龙坐镇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让人放心 有尖锐言论或者是争端出现时也能予以引导 房琪文案高手也不必说 我相信她的输出不仅共情了听众 连歌手本人也有被深深触动
若要论,最近哪个节目讨论度最高?
不论是优质视频创作者还是美食博主、音乐人、声优博主等,都在不约而同地宣传同一档综艺——《为歌而赞》。
在短视频引领潮流的时代,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该综艺播出后,便频频地登上了热搜。
《为歌而赞》改变了一如既往的淘汰赛制,以纯粹的宣传为主要目的,让歌手们更加理解大众的兴趣,从而创作更加火爆的歌曲。
该综艺是由浙江卫视与平台联合邀请了100位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汇聚100种不同的声音,以六亿量级的关注度做歌曲的推广,这就是为歌而“赞”!
基本的规则是本季节目分为5个赛段,两期为一个赛段。
每期赛段有六位歌手演唱,爱乐歌手分为新歌阵营和热歌阵营,各个准备三首歌曲作为对决。每首歌曲截取热歌片段,百赞团提前试听此片段做出短暂评价。
节目开始通过博主网红们的评价,给予网友们的感觉更像是“行走的弹幕”,让网友们都深有感触。
第一季时,请来了宝石GEM,张信哲,张韶涵、唐汉宵,以及The9等新老歌手,形式灵活多样,效果不错。
第二季的热播,更是将百赞团和爆赞团的成员进行了统一升级,而且舞台绝美。
雷佳《清澈的爱》以片状纱幕,组成带有边防战士笑颜的高耸雪山造型;孙楠在《生生不息》中设置了圆形投影;胡彦斌《开花的星星》打造了孤独又浪漫的幕布星空,名场面频现。
第二季开播当晚实时收视率高达1.13%,拿下今年第二季度周六档,季播综艺实时收视第一的好成绩。
首日的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8 亿,全网总曝光高达10.64 亿。
为什么它能够在如此多的音乐综艺里一骑绝尘?
究其原因,它的模式真正抓住了综艺节目的" 流量密码 "。
那么第一季究竟有哪些名场面?
捧红了哪些神曲?
且听我细细说来。
更多的镜头给到了在座的各位博主,他们如实地表达想法,这就是节目的成功之处,通过不同的想法引发网友们的共鸣与赞同,不论好坏。
比如宝石gem改编的《最浪漫的事》中热歌部分,就收获了“东北二人转”、“中老年迪斯科”、“太土了”等犀利评价。
不是一味地夸赞,反而更多是直言不讳的“吐槽”,这些评价容纳了各种网友们的心声,这就是传说中的“行走的弹幕”。
博主们的弹幕,其实才是节目最重要的环节,让歌手们进一步了解观众的喜爱度。
张信哲携手新歌《A Matter Of Love》,被评价为“高端”、“老艺术家”等。
女团The 9改编《爱的恰恰舞》也被吐槽“闹铃声”、“游戏加载页面”等,褒贬不一,词语却非常新潮有趣。
最被期待的唐汉霄原创歌曲《烂泥》,这首歌在短视频平台火得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叫我烂泥巴”这句歌词,它的悲伤不知唱进了多少人的心里。
这首歌的风格一开始也被不少人认成“薛之谦”,毕竟风格与《丑八怪》相似。
唐汉霄本人也引发不少热议,以往那些红极一时的歌曲《无名之辈》、《让我留在你身边》等歌曲,坊间都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晓他是谁。
因此他也被网友称为“歌红人不红”,甚至有博主直接犀利评价“火不了的十八线”、“真的很大众”,这些弹幕真是句句戳心,让人心酸。
因为弹幕过于犀利,颇有点键盘侠的味道,现场也引起不少同僚们的反对声音,直接开“怼”,场面无比劲爆。
场上弹幕也很特别,有感同身受的、也有不认可这首歌的用处,也有开始的支持,转变为“灭灯”行为。
只不过有争议,有共鸣,有热度的,就会是好歌曲,这首歌最后获得了第一名,还登上了热搜,让网友们认识了唐汉霄。
就像宝石老舅所说的一样:“你要面对的是最直观的观众,他们以短视频见长”
每位博主站在自己创作的风格和角度,大胆说出了一些观众们的代表性想法。
没有一味地夸赞和喜欢,也没有像一般的评委一味地打压,他们的点评并非站在纯粹专业的角度,只是单纯从歌曲能否为自己创作的短视频所用出发。
即使在大众的眼中,一首歌曲多么好听,但还是有部分人不能接受与欣赏,甚至现场battle不同的观点。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博主怎么敢如此大言不惭地评论那些音乐届的老前辈呢?
可是转念一想,他们不是说这首歌行不行,而是判断它是否适合用于短视频的背景音乐,评判标准就不同。
时代不同了,以前大家都用磁带听歌,后来用CD,再后来是MP3,再到最近流行的音乐软件。
可是一首歌的传唱度高不高?
短视频博主爱不爱用你的音乐剪辑?
与这首歌,还有歌手本人的音乐功底好不好,并不一定正相关。
这就是不同时代的音乐人同台演唱,新歌和热歌混合PK,碰撞出的火花。
碎片化与完整化音乐的不同立场,引发了譬如“大制作音乐为什么传唱度不高”的疑问。
就像张信哲在舞台上表达的一样“这首歌未必是符合视频网站现在喜欢的音乐类型,选择它来PK,也是一种实验”,因为他强大的唱功和江湖地位,不少创作者们盛情邀请张信哲驻入平台。
张信哲本人还一度表示“我第一步就是开douyin,先学会刷douyin”,金句还瞬间登上了热搜。
歌手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也许更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就连唐汉霄都表示“上一次的百赞团最有意思的是,每一个人听完歌曲的切入点都不一样”
第二期时,新老阵营身份互换,热门歌曲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演唱,不同时代音乐人同台后才发现,一首歌原来可以唱出不同的风格。
张信哲作为老一代的音乐人,表示排除很多的可能性,且大家对“情歌王子”的标签根深蒂固,他的选择性反而变得很少。
他的改编歌曲在初始音符中,期待值成为了最高的。
一首《你啊你啊》依旧被唱出了情歌的感觉,只不过他把个人的情绪化,转化成大众接受的共鸣,用平淡的文字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改变成更加适合短视频的歌曲。
一首歌如何可以被某一领域的创作者吸收,从而进行二次创作,这是音乐人创作音乐时,要去思考的问题。
新歌阵营里,张韶涵的一首《念念》初始音符期待值最高,有犀利评价“曲风太过熟悉”,有现场疑问“为了传唱度,会在音乐上做出妥协吗?”
由此引发如今曲风雷同的争议。
当然更多人是赞赏张韶涵的歌曲,既做到了传唱度,也实现了歌曲的深度。
马思唯选择的改编歌曲《不会说谎的恰恰》,与第一期THE 9的改编歌曲相撞,于是“最怕rapper唱情歌”,携手“好大哥”DP龙猪炸掉了整个舞台的评论频出。
尽管如此,现场立马有三位博主取消了点赞,还有人表示“观感有点冷静”、“这首歌是向女孩示爱,但我是男孩感觉多余”
马思唯还表示,自己发专辑时看见不好的评论会不舒服,但面对面交流时,却变成了沟通,“直面真实的反馈,沟通也变得有了温度”。
THE9女团在节目中打破了以往的“唱跳”界限,尽管有人觉得女团一定要唱跳,并且对第一期她们没有跳舞表示了十分失望。
结果节目播出后,全网却表示喜欢THE 9慢一点、舒缓一点的感觉。
于是第二期THE 9直接选了一首抒情慢歌《凌晨一点半》,表示能够站着唱歌的舞台非常的少,很珍惜这次机会。
只不过,立马有弹幕表示“昏昏欲睡,法海念经”,“没有把个人特色表示出来”、“为什么没有跳舞呢”,而THE 9也表示“打破擅长的‘唱跳’舒适圈,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唐汉霄的改编歌曲《绿色》也炸上了舞台,他的支持声不断,当被问及“是否会迎合大众的感受”时,唐汉霄回答“音乐是需要沟通的,没有能量的输出,音乐是很难成立的”。
他把本身悲伤的《绿色》,改成了“笑着失恋”的《绿色》,又创了音符新高。
连续两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唐汉霄也表示“音乐本身不应该受风格的限制,音乐能带来最直接的感触”。
就连宝石老舅也带来新歌《啤酒浇头》,曲风180度大转变,直观性的歌曲更能迎合大众喜好,表达失恋的瞬间特别有画面感,还很治愈。
于是有不少人表示,老舅特别接地气,只是还有人批判“就曲调性而言,没有什么突破,希望就创作而言加入更多的元素”
老舅直接回应说“做了这么多说唱也有点累了,写爆款歌并不是梦想,只希望自己写喜欢的歌”。
《为歌而赞》的成功,无疑为音综类节目打开不一样的范本,引发思考。
弹幕式评价,更能代表短视频时代对音乐不同的消费态度。
也许有争议,但更多的是一种尝试,一种融合。
第二季你看起来了吗?
大家有看袁娅维唱的《靠近》的这个舞台吗?
咱就是说,点开之前斯文还不太相信袁娅维有一天竟然会因为过分甜美而被夸出圈。
毕竟以往提起袁娅维这个名字,我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一般都是她的“完美转音”以及她在舞台上那种游刃有余的“女王范儿”。
大家对她的印象要么是热辣要么就是性感,很少有人会把她和“甜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女王”唱甜歌?怎么想都觉得怕是会有点违和吧。
但这回袁娅维还是给了网友们不小的惊喜,不仅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违和的地方,甚至一亮相就让人觉得她的气场跟《靠近》这首歌挺搭。
她翻唱的这版《靠近》,如果不是听到了一些让人DNA动了的熟悉的歌词和旋律,斯文第一时间都没意识到她唱的是抖音上很火那首爆款歌。
虽然歌曲本身的词曲内核没变,但在她做了很多减法的全新改编之下,这首《靠近》完全被她唱出了另一种感觉。
袁娅维的诠释,除了很好地驾驭了歌曲本身的那种甜蜜意境,更主要的是把甜蜜的心情唱出来了,听得人想恋爱。
袁娅维的唱功就不用斯文多夸了,大家这些年只要听过她的歌都懂,很会唱。
但她这回加在歌里的两处笑声属实是笑到斯文心里去了,听起来很随意,但就像爆赞团的爱地人老师所说的,这种软硬的过渡其实是很难的。也正是因为她这种松弛下来的状态,才让这个舞台变得更有魅力。
看现场百赞团的反应和点赞数就知道,袁娅维这版《靠近》无疑是一次很成功的改编,效果方面远超大家的预期。
她这回也是真的不唱则已一唱惊人,一开口就甜到大家心里去了,很难不爱上。
谁说“女王”就不适合唱甜歌?谁说爆款歌就跟“高级感”搭不上边?袁娅维这回不就给大家打了一个很好的样吗?用实力证明没有专业歌手玩不转的歌。
斯文围观了一圈网友们的评论,看得出来这版《靠近》不仅打破了不少网友对爆款歌的刻板印象,也让大家看到了主流歌手和爆款歌之间的可能性。
其实《为歌而赞2》这档节目目前播到第二期,已经出现了不少像《靠近》这样的神仙改编舞台。虽然音乐审美喜好是比较私人的问题,但这些舞台都各有各的惊喜点。
就比如郁可唯在第一期节目里唱的那首《删了吧》,没错,就是我们刷抖音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的那句“要不你还是把我删了吧”的原曲(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她选了这首歌,斯文可能都不太会主动去听这首歌的完整版…
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删了吧》原曲在情感表达方面都比较简单直给,歌词里情侣间BE的方式也更贴近现在年轻人的日常社交状态,所以整体听上去是比较口语化的,但郁可唯故事感满满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这首歌一种全新的感受。
她一开口,就有影视剧ost内味儿了,感觉整首歌都变得丰富了不少,虐恋的气息也变得更加浓郁。
她这个版本的《删了吧》一播出,很多网友就“麻”得很彻底。
有因为太好听而“麻”的,有因为她的改编刷新了大家对原曲的认知“麻”的,还有不少网友是因为听emo了“麻”的。
总之从网友们的评价里就看得出来,在唱虐歌这方面,郁可唯的确是有点子天赋在身上,不愧是很多歌迷心里的“翻唱之王”。
在戳泪点这方面,杨宗纬也是一把好手,感觉什么歌到他嘴里都能唱出那种肝肠寸断的味道,第一期他唱的《我想要》的舞台就是一个优秀案例。
在他诠释的这一版里,岁月的痕迹与不甘也好,少年人的莽撞与执着也罢,都被他的深情嗓音赋予了更多力量感和深意,那种自我拉扯的感觉也被他稳稳拿捏。
讲真,如果不是之前就对这首爆款歌很熟悉了,甚至会有一种这是杨宗纬自己的歌的恍惚感。
能把翻唱的歌唱出自己的味道,这大概就是专业歌手的实力和魅力所在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追过《为歌而赞》这档节目的第一季啊,斯文还很清晰地记得当时因为一些颠覆性的改编而惊艳出圈的舞台。
比如凤凰传奇的《海底》,至今还在不少网友的歌单里循环播放着。
他们这版不仅戳人泪点,更是实实在在地传递给了很多人力量。
还有唐汉霄的《绿色》。
虽然他后面还和这首歌的原唱陈雪凝合作过一版,也蛮不错的,但斯文还是私心更喜欢他自己的那一版的舞台。
感觉他有唱出情人间那种嗔怪的味道,同时又一改原曲的忧郁色调,整个舞台就显得元气满满很有治愈力,属于是很适合心情比较down的时候听的歌,点开就可以收获一份洒脱的好心情。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看得出来《为歌而赞》这档节目在对歌曲的重塑这方面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把那些已经火过的抖音热歌搬上一个更大众的舞台,并且通过一些颠覆性的改编让歌曲重新焕发活力、让更多的观众get到歌曲的魅力,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值得点赞的事了。
说真的,看过《为歌而赞》的这些改编舞台你可能就会有类似的感受:编曲和演唱者的专业度真的很重要。
很多抖音热歌刚走红的时候都还是处于一种比较粗糙的雏形状态,制作方面也比较简陋。但是在经过专业编曲团队的打磨和专业歌手的演唱之后,这些抖音热歌也可以变得很高级。
斯文一口气追完《为歌而赞2》一、二期,就知道这回是真的发现宝藏节目了。
不过对于一档音综来说,有称赞的声音自然也会有质疑的声音,音乐本身就是一键很私人的事,一首歌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再正常不过了。
在对于那些舞台的称赞声之外,《为歌而赞2》把一些有关认知偏差的讨论也很直观地呈现给了大众,这也是这档节目吸引斯文一路看下去的原因之一。
比如“专业歌手唱爆款歌是不是浪费嗓音”、“爆款歌是不是就等于不高级”或者“歌曲的故事性和旋律哪个更重要”等等,每个议题都是一轮交锋。
就拿“爆款歌”这个关键词来说吧,一直以来,大众对所谓的爆款歌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和认知偏差,觉得爆款歌就约等于俗气,除了魔性、洗脑之外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更难登大雅之堂。
至于爆款歌的创作者们,就更是昙花一现,总感觉他们很难像专业歌手或者音乐人那样不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在华语乐坛真正长久地拥有一席之地。
这种认知偏差和偏见,在王赫野两个舞台的反馈上就体现得很明显。
唱新歌,百赞团觉得他的创作太“套路化”,没有跳出他那首成名曲《大风吹》的影子,缺乏突破。
唱热歌吧,又有人点出他唱功不到位的问题,觉得他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不太能表达出歌曲本身的情感,所以就更让人难以产生共鸣。
斯文倒是不反对百赞团的这些评价,毕竟听一首歌一千个人都会有一千零一种感受,喜不喜欢是各人的自由。
但还是能看得出来,百赞团在面对王赫野这样的唱爆款歌成名的普通歌手的时候,要比面对那些主流歌手的时候要严格得多。
类似的“该不该跳出舒适圈”的问题,其实杨宗纬和郁可唯他们也有。只不过大概是他们已经有足够多且优质的作品作为支撑吧,自带好感滤镜,所以听众对他们难免也会更宽容一些。
爆赞团的陈铭每次的总结发言就有说到很多人心里去,总是一针见血,精准道破这些议题的关键。
音乐和音乐的创作者一样,本来应该都是不问出身的,更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让创作者和观众都越来越焦虑的原因在于,是我们这个时代快进了艺术家的成长规律,总是在看到一个巅峰之后就立马追问下一个巅峰在哪里。
“你如果眼睛只看着外面那些灯火,你人生就永远痛苦 。只有在自己的月亮指引下,你才能收获灵魂的安宁。”
这种只知道看着外面那些灯火的行为,不仅催生了创作者们的焦虑情绪,更是让身为欣赏者的我们也会逐渐失去发现美的耐心。
好作品的诞生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们没必要不断催促着成熟的歌手跳出他们的舒适圈,也没必要不断催促那些还在成长中的年轻歌手要立马呈现出一个成熟的状态。
无论是好的作品,还是优秀的创作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去摸索。
年轻歌手未必没有得到大众认可的可能,爆款歌也未必就不好听,也许它们只是缺少一个发光的机会。
就像《靠近》或者《海底》那些出过圈的舞台那样,只要遇到合适的改编方式就可以变得很好听。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所谓的“爆款歌”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专业歌手和普通听众对于“爆款歌”的认知和感受更是有蛮大的差别。
就像郁可唯选择改编抖音热歌《删了吧》,有人听了之后很喜欢,觉得这首歌里表达出来的东西很真实,很贴近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认为郁可唯的版本赋予了这首歌新的生命。
也有人评价说这首歌“不值得”,因为它“不具备音乐审美力”、“很矫情俗气”,觉得还有更多更适合她嗓音的热歌,不该选这首。
但郁可唯也在舞台上向大家解释了,她说她选择这首歌的理由,并不是出于市场方面的考量,而是因为觉得它的旋律是好听的,所以想改编一下试试。
袁娅维选择《靠近》的理由也和郁可唯类似,除了自己本身就对原曲挺有好感,想尝试一些平时不太会尝试的曲风,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还有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像她这样的专业歌手也想通过尝试翻唱一些自己平时不太会唱的歌,去看看现在的观众正在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们也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挑战和成长的。
你说他们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性和审美会不如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吗?并不是,只能说他们对音乐的心态更宽容,所以在音乐选择上也没有那么高的“包袱”或者说偏见。
除了一些特别享受小众氛围的创作者,其他大多数的音乐创作者和歌手应该都不会不希望自己的歌受欢迎吧?“爆款”、“大众”和“流量”这些标签本身并没有什么原罪,高热度对于一首歌来说也应该是件好事,没有必要因为刻板印象而让一些本来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作品失去发光的机会。
袁娅维在这一期里也cue到自己出道这十年的心路历程,就像有些不太被看好的抖音热歌一样,她一开始的音乐风格也是不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但她这些年坚守住了自己的热爱,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这回她对于《靠近》这首歌的成功改编,就是用了一种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传递音乐性,也正是一个用专业歌手的方式去打破大众刻板印象和认知偏差的过程。
看得出来《为歌而赞》这档节目一直都致力于发挥抖音的流量优势,让好歌更出圈。
这一季除了在舞美和作品内容方面下了更多功夫,给大家一个把舞台还给作品的机会,更是增加了音乐方面的交流和讨论的部分。
百赞团和爆赞团的现场评价也好,观众们线上的反馈也好,都印证了这两季“乐无正解,百赞成歌”的slogan。
相比那些抖音热歌究竟值不值得被改编、它们具备多高的音乐审美的问题,它们能不能够借助这个舞台被听见并且接收到最真实的声音才是当下更重要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歌手们可以通过改编抖音热歌挖掘出跟平时不太一样的自己,观众们也可以通过这个节目畅所欲言,积极输出不同角度的观点和看法,那么这样的一个“音乐交流场”的存在就已经足够有意义。
现在两期节目已经告一段落,不知道大家都把哪些歌收进近期的循环歌单了?
这一开始就解锁了这么多神仙舞台,很难不期待后面还有哪些实力歌手和新世代音乐人会站上这个竞演舞台,用勇气和热爱为自己的作品发声了。
当然了,也很期待看到《为歌而赞》第二季这档节目还能引发哪些与音乐有关的有意思的讨论。
每周六晚20:30锁定抖音和浙江卫视,一起见证更多惊喜的诞生吧~
《为歌而赞》不同于以往节目的淘汰制,主要以宣传歌曲的方式,不管是已经出道的歌手,还是网络红人,都有上台的机会。 在6月18日,《为歌而赞》第二季更新了最新一期,节目一开始便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由李玟表演了《乐园wonder》。像这样的新歌的确是让我陷入到了儿时的回忆。 紧接着,容祖儿演唱林志美的经典粤语曲目《初恋》;王靖雯带来的是自己的原创新歌《拆台》;凤凰传奇改编的《以爱为囚》;贺仙人改编的热门歌曲《全部都是你》…… 《为歌而赞》当中,每个音乐者以及音乐组合给我们所带来的作品都能够让我享受到一种音乐的洗礼。像这种将重点放在歌曲本身,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也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音乐节目。
这个节目看了几集感觉最喜欢房琪的点评,比较喜欢她的表达方式。
郁可唯杨宗纬等很多歌手,唱歌是真的非常好听,有技巧,也有情感。实在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不会唱歌不会说话说话还有点伤人大家叫不出名字的男男女女。看到他们举起话筒,立刻鼠标拖到下一位歌手唱歌画面。我只想安静地听歌。
好歌曲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好歌手也经得住百赞团的点评。
2星给歌手,节目形式太恶臭。中午刚好看完这个看的声生不息,对比一下差距巨大。
百赞团作为节目的亮点模式,给每一位前来演唱的歌手、音乐人真实的反馈,这点非常不错。
歌手中,杨宗纬、孙楠和郁可唯的演唱都带来了些惊喜,房琪的点评很文艺。整体质量两星半。
歌都不错,节目的尴尬形式真是拉低了档次!
第一期杨宗纬唱的我想要,真的好喜欢
歌坛大步走向毁灭,跟这些节目有很大关系。
其实不要觉得百赞团犀利,他们说的真的是我身边朋友会评价的,好的音乐一定是同时经得起批评和赞美的。
大张伟一出场就用自带的活力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太招人稀罕了。
第五期6分弃/舞台美轮美奂有品位又甜又少女心专业又用心。舞美歌词妆造也好,歌手也不错和气融融。音乐口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还不如让专业音乐人( 会乐理或有从业经验的)来当嘉宾点评或者大众直接投票就行。不然很无趣。除了不稳的歌手舞台不然几乎都是半好半坏的口碑没意思。百赞团机制完全没必要。纯音乐节目是有七八分多的
这哪里是为歌而赞,明明是为抖音而赞……雷佳的出现真是雷,又红又正,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春晚……嘉尔快跑吧,你跟这节目的气质不对路……
一星给袁娅维 只看了袁娅维纯享版 一星已经很给杀人台面子了
很多歌还是不错的,比如杨宗纬的《我想要》
妈呀,这个节目真的太懂我了,第一季和第二季请的都是我喜欢的歌手。
抖音想把原本略俗的神曲通过专业音乐人的改编和演唱让歌曲更传唱的想法是好的,唱的好了,对于演唱的专业歌手也是有加成的好事。首批嘉宾的两期也确实有把几首好歌推出圈的,但也只有首批了,后面一路低走。什么真诚客观评价的百人戏精团(百赞团),我真的不理解一首歌听完每个人都哭的跟死了爹妈一样是什么鬼。而且他们的评论,说穿了也是一群捧高踩低的小丑罢了,规律就是只要是京城来的前辈使劲夸,抖音出的新人使劲踩就对了。
评委真的都……emm……都是dy用户哦……(不想说难听的话)……我很喜欢杨宗纬我是他歌迷,可能他上这个节目也是为了吃饭吧~我理解他~
直接跳过大众评审的所有部分 只听歌曲 很好 杨宗纬不愧是杨宗纬
有几首好听歌。。但大部分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