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待過日本的比利時女孩隻身赴日,遇上了他的第一個日本學生。她帶著他將法語學得琅琅上口;他則帶著她走遍東京的大街小巷,甜美可人的異國情愫也正悄悄滋長。同樣改編自作家艾蜜莉諾彤的半自傳小說,一樣以日本為舞台,本片與《艾蜜莉的日本頭家》彷彿一體兩面,以輕盈逗人的語調遙相對話。
电影不愠不火,不知原著小说是否也不过也是一部浅浅的青春小说。就是这个甚至蠢到有点无聊的电影,还是我还是莫名笑了一阵子,想起很多年前很多人,很多事。 关于教学生,大二那年我教过一个来清华留学的工程硕士生汉语,虽然他没有像电影中一样每次把学费放在信封里给我,确也依旧是彬彬有礼的,带点木讷。可惜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对外汉语老师,他的汉语没能变得非常好,我的日语倒变纯熟了。 关于异国恋,电影中的两个年轻人大概并不知道爱得是对方,还是对方代表的异国文化的假象。最后男孩子娶了另一个法国姑娘,说明了一切。我会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去爱他的国家他的文化,但是不会为了研究一种语言而去找那个国家来的男朋友。也许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清楚,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原则。大学时代,身边的各色人等不止有语伴这种略诡异的关系,更有为了学语言交男女朋友的。听说过的令人伤心的故事是,一个美国人真心喜欢上一个中国姑娘,最后发现她只是在练习英语。 关于日本,电影里那个井井有条的日本和各处彬彬有礼的日本人让我有些许怀念了我的日本生活,可是内外分明的日本,对一心想做日本人却有不同外表的爱美丽终究是不接受的,福岛核电泄露后,连邻居都对她说:谢谢你爱我们的国家,但是请回到你的国家吧,日本的灾难我们应当自己承受。就像我在那里的时光,大家叫我美人,说我的日语很好,可是我知道我永远无法变成一个被真正认可的日本人,无论我对日本有多么了解。 这一点在中国也是同样,我们所有民族都是东亚或中亚人,因此当我的俄罗斯男人走在街上时,永远有中国同胞带着各种吃惊、好奇、窥视的目光打量着他。相比东亚人融入欧美,其他种族融入我们这些东亚国家,难度大得多。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个比利时姑娘眼中的日本,和她的二十岁的愚蠢的异国恋。虽是个蠢萌的片子 却让我想起我迥然不同的过往。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 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不是所有生物都适合在任何地方生存,即便生命力再旺盛,也难免有属于自己的禁区。表面看来,人类似乎是适应性最强的动物,凡人的体质只要有基本的保障也能在极端环境下存活下来,而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科技,更使得人类可以跨洲际,甚至是跨星球地来去,这就让人类的足迹几乎能够覆盖地表,从而在生存的广度上远超其它动植物。但是生存并不等于生活,环境中也有人类自己添加的成份,于是一道道厚障壁建立起来,看不见、摸不着,俨然是透明的,却又分明存在,一旦碰壁,阵痛自知。
昨日下午在电影频道看到本片,之前的预告只知道片名,便对其主题已有大概的把握,应是异国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其中伴随着明显的文化冲突。好奇之下还是坐下来观看,初观之下的确如此,女主角和当地的距离是显然的,可看完之后却又感觉不止这样,甚至觉得如若还只停留在不同国家、人种的文化差异,抑或是怅惘于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结局,那也许就太过片面,该片所传达出来的意味已不局限于这些,而是突破了固定的框架,不落窠臼。一个出生在日本的比利时女孩,心里始终怀着对出生地的好感,长大后终于千里迢迢来到东方,并希望融入那里的生活,通过兼职教学认识了日本男学生,并在相处中彼此相爱,甚至已到订婚阶段,可迟迟未能步入婚姻殿堂,最后主角离开日本返回家乡,恋情也无疾而终。 故事内容并不新鲜,影片的节奏也很明快,可意味却多端,虽不明确,但难以言说,或者表现不必单一,“不明确”的本身就是导演个人的内心层次。
人之初,根深蒂固,出生后直到五岁都生活在日本,这就让这个国度牢牢地扎在女主角的心里深处,其后即便回到家乡,常年生活在法语区,可却始终念念不忘东国,对其向往着,期望有朝一日重返,这在影片开头便实现了,回到日本仿佛唤醒了另一个自己,或许这才是其心灵的“故国”、“家乡”。即便不能持有日本国籍,仅凭出生地是不够的,可对日式文化依旧有所惦记,略通语言,比起居日多时的同胞,“御好烧”也认得,这些应该都是童年的记忆,虽然遥远,却不会磨灭。不过陌生感还是存在,毕竟从未亲自了解过这个国家,在与男学生的接触下开始见识,所见所闻,不无新鲜,狭小的街道错落有致、在铁路外练声的男人、歌妓的舞蹈和夜总会的女郎,都让其大开眼界,最是血腥的武士黑帮片,令人不忍卒睹,独特文化所具有的森严感首次体验,实在难以接受,又联想到学生家长冷峻的面容,心里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突然,爱情来了,不期而遇,与男学生日久生情,于是便有肉欲的激情,可男方不懂西方的规矩,在过夜后黎明必须离开,还要女方尴尬的提醒,她似乎忘了此时此地是在日本。终于感情日渐加深,到了拜会家长的时候了,想起日本婚后古板的生活,身穿和服的女性在家相夫教子,不免窒息,对方父亲赠送的礼物显得古怪,不知如何处理,也不熟悉人家的礼节,在同友人的交谈中知道“礼尚往来”的复杂。不过终究还是到了订婚阶段,这也是西方的礼俗,先订婚才结婚,男方有些不解,却也从了,然而之后就无下文,迟迟不能进入婚姻殿堂,男方一再催促,女孩都有些动摇了。影片的最后,婚姻没能到来,福岛的地震和核辐射却爆发了,在这举世瞩目的事件下,外方人员纷纷撤回,男生也劝女孩回家,女孩本坚决留下,可房东也来相请,日本全国已经严阵以待,共同面对这次灾难,不过这并不包括外人,这是一种关怀,可关怀之中让人也感到一丝的排外,无奈之下女孩只能独自坐上回国的飞机,旁白告知了两人再未相见,恋情无疾而终,日后男方还是结婚,对象却也是一个白人姑娘,这是一种情结吗?这个结局是开放式的,让人充满着想象,在婚姻的犹豫被突发的自然灾害所中断,迫使其离开,也意味着放弃这段感情,这是大自然帮人做出的选择吗?而整部影片也在此处画上句号,所有情节所要传达出来的意思也在这令人遐想的结尾汇成一团,使得本片的主旨不明一端,呈现分散的状态,剧情的意味是多层的,收尾是疑惑的,一切都是非单一的,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单调,使之远超此类影片常规化的主题设置,即老生常谈文化的差异,让观者有着品味的后效。一直都忘提及,片中的女主角来到日本总是怀揣着两个愿景,其一是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其二是成为一名作家,而她积极投身于前者,却终未如愿,可片中屡屡受挫的写作目的,在脱下和服后竟实现了,这是否为一种讽刺?不知是以“上天为你关上了门,却打开了窗”解释,还是“艺术家在事业上的成功往往是通过生活上的失意所得”来看更为合理?
阿梅丽走了,没有收获爱情,可那个开始对其略有敌视的法国女孩虽然不知结果,但在视野之内却获得了爱情,尤其是对方也是本土男生。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跟主角宣讲东西方不同的爱情观,指出“日本人和西方人两性不通”的观点,日本女人可以适应外国男人,可外国女人和日本男人之间就很难发展,说话时明显夹杂着些微的醋意和不满,可最后自己也是找的一个日本男生,告别时命令式的呼唤也让主角效仿,女权主义在这个男尊女卑严重的国家貌似绽放了一瞬间,又消失在夜色之中。看来那个女子也想极力融入日本社会,同样的目的却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有的人却不能,这不只是个人努力的因素,更是难以说清的原因,正如一种主义,即便再符合普世的观念,也总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大行其道。
第一次写影评,却给予了这部讲述一个比利时人和日本之间经历的电影,篇幅略长,不能面面俱到,不过也算倾力表达。
无论是在镜头、配乐、画面还是剧情上,对日本文化以及东京这样一个世界著名城市的刻画都要比寡姐的《迷失东京》深刻的多。而一位来自文艺与自由的可爱的比利时姑娘与这个地方和文化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点非常有吸引力。然而这份洒脱奔放的故事在富士山下戛然而止。
影片的前半段我没有什么想表述的,这份青春灵动的美好应该随着影片的镜头去体会。
影片后半段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编剧的构思枯竭了,为了交差凑数般拼凑出了一些支离破碎且又平庸模板化的剧情。
富士山下后,镜头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这本来是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写照:任何一个没有优越家庭背景输血以及没有卓越才华可直接匹配商业社会需求的年轻人,到了世界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都会遭遇的心路历程:从兴奋、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到为了生计而循规蹈矩地从事一些根本没有前途、自己根本可有可无的工作,但依然理想未灭;再到彻底被社会磨平驯化成一头大牲口,每天规律地打卡上班生活,无悲无喜,无欲无求。虽然不至于人人都这么悲观,但剧情所表达的,却是这个比利时少女对男方莫名其妙开始的追婚无所适从。他们之间除了一个法语狂热,一个会法语之外有过任何刻骨铭心的经历吗?Null。女主脑残式无准备无规划无装备地作死爬雪山,剧情需要侥幸未死,得出了几句人生感悟。但这非但没有开启她所想象的“写作生涯”,甚至在这之后她和男主的第一场戏,她告诉男友“我在山上迷路了”。男主回“中午吃什么,天妇罗好吗”?......这是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吗?这顶多是过了磨合期的炮友关系。连十八县村姑村痞的恋爱都算不上。至于最后更加莫名其妙的扯上福岛,邻居强行加戏“谢谢你们外国人热爱我们的国家,但我们日本人需要独立面对这次不幸”......这哪儿跟哪儿啊?这是南北战争了还是全国性无产阶级革命了?需要日本的外国人都撤走?这为了最后要高潮一下也太无病呻吟了吧。
本来这类“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类型片非常吸引我,无论是当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快餐车》、《七小福》,还是之后的《面纱》、《在哥伦布》、《穷街陋巷》等等,最大的看点都是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但这对编剧组对两者文化的了解、理解、宽度和广度、深度和底蕴有非常高的要求,否则拍出来一定是走马观花式的肤浅网红打卡片。
这剧本是从垃圾桶捡到的吗?
女主好可爱,日本人的一些习惯真心接受无能。本片简直是对日本文化跪舔无节制啊。
很小清新,不仅仅故事,色彩,男女主角的长相。但是,我就是喜欢女主角这款类型的法国女生。故事一看镜头和场景布置就借鉴了许多特吕弗的电影。特别女主角的服装搭配,明明就不是跪舔日本文化而是跪舔当年的新浪潮。
故事叙事存在问题,尤其后半部分感觉是没什么可拍的了硬往下撑着,但是前半段很可爱,让人对日本充满喜爱
不崇日也不爱法国,难受。-5 星
女主有点像Juliette BINOCHE
改编自amelie nothomb的小说ni d'eve ni d'adam,源自作者自己年轻时在日本的经历,有些场景确实让人啼笑皆非,fondue suisse,和朋友吃饭,我更相信两人相爱是爱慕着对方的国家文化吧。
妹子和妹子的裸戏都颇好看
很可爱的一部电影,只是拍到最后,用了一个最烂的结局方式.
暖洋洋的和风色调以及清新可爱的bgm。女主萌软毫不矫作,当真是une japonaise d'origine française. "Je suis amoureuse d'un Japonais. Il a 20 ans et moi aussi. Je l'ai toujours rêvé ! J'aime le Japon" 哈!做一个歪果仁的酸甜苦辣可是放之四海皆准!
怀着很大的期待去看,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觉得不够过瘾
其实这部片子的主旨是比利时人和魁北克人联合起来黑法国人吧…
太不喜歡結局。
一场春梦了无痕的订婚,东方男孩和西方女孩的“迷失东京”。两主演都萌萌的,真心配一脸。说它是小清新吧,床戏又多得一丢丢,果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欧洲电影~~~
竟然是个悲剧结局,三星半。
特别喜欢的一部爱情电影 讲述故事的方式很温柔 那种在异乡的迷茫和彷徨感同身受
女主萌萌的 看完以后想去日本的欲望减少了......
第一次去电影院看了以法语为主的电影,意外的看懂了剧情听懂了百分之70的对话…除去上床上床上床和有事没事就露的点之外,在法国的电影院里看到上野公园的樱花,神社的鸟居,特别是听到中岛美雪的歌都感到格外的亲切!
Tout ce qu'on aime devient une fiction.
趁着刚看完赶紧给五星。小清新,节奏轻快,举重若轻,又很真实。音乐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