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背景设定在20年代的伦敦,剧情将会聚焦伍尔芙与韦斯特之间的情事:弗吉尼亚·史蒂芬1912年嫁给伦纳德·伍尔夫,接着遇见了上流社会人士兼作家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哈罗德·尼科尔森的妻子。自1922始,她们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的恋情,并维持着性关系,互通了很多情书和日记。在她们的恋情终结之后,两人仍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直到1941年伍尔芙去世。
这将是Chanya Button自2015年《Burn Burn Burn》之后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艾琳·阿特金斯编写剧本,根据她出演的同名舞台剧(1993年首次在伦敦上演,1994年登陆百老汇)改编,还会基于伍尔芙和韦斯特之间的情书进行创作。伊娃·格林和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此前曾接触过伍尔芙这个角色,后相继退出。导演称这是一部“新鲜刺激,充满创造力、激情与性欲”的影片。其他卡司包括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鲁伯特·彭利·琼斯、彼得·费迪南多,9月爱尔兰开拍。
欲望一旦被触发不找到答案如何让自己抽脱?薇塔和弗吉尼亚的才华不仅相互吸引而且吸引身边的丈夫,男人比女人狡猾他们可以用世俗拴住情感,女人是用真心触动情感有感而发直至认清自我打败怯懦获得生活的力量最后游刃有余的回到现实。就算遗憾沮丧也会珍惜得来不易的感受…
阶级是挡在薇塔和弗吉尼亚面前的河。薇塔遗憾因为自己的性别和婚姻让她失去了继承权和曾经拥有对家庭的安全感及其他情感,弗吉尼亚只能无可奈何的成为倾听者…
一部电影,一部关于情感类的传记片,一部好的优秀的情感类传记片电影,这部电影一定符合两个字“凄美”。
先来讲一讲这部电影的“美”,不用说电影中的两位女主,已经很好的做了说明。尤其是电影刚开始,薇塔在聚会中刚见到伍尔夫,伍尔夫当时一个人独舞时的那种昏昏欲睡而又带着种被压抑而又未完全释放的亢奋,加上扮演者伊丽莎白·德比齐本身自带的独有美感。这个美艳的镜头,相信很多观众都会印象深刻的(这个镜头是这部电影的加分项)。
从这个镜头后,两位主角支离破碎而又让人怜惜同时让人又不愿去接受的感情,由此拉开序幕。先是薇塔主动的向伍尔夫示好,此时伍尔夫的内心也是为之一颤,回想起自己当初刚见到薇塔的感觉,此刻薇塔已真实的向她表达,她自己似乎已认可了自己的内心,同时又不忍相信自己的真实内心。导演钱亚·波顿在这里巧妙运用了两位女主直面镜头的单独对白和打字机画面穿插其中,生动刻画了双方书信往来时的内心世界,薇塔坚毅果敢的追求,伍尔夫呆滞而又有些沧桑的麻木表情,生动的刻画了其内心想接受而又退缩的复杂内心。自此围绕两位女主的剧情,有起有伏、有聚有散、欢快的剧情中始终夹杂着隐约可见的忧伤,悲伤时更将那伤感的剧情推向了高峰,仿佛让人一触摸到就有一种无比痛心的感觉。这是电影的“凄”。
I often think romance is just not altogether knowing the other person, it's the not knowing that drives one mad.(我总觉得爱情,就是不完全了解对方,正因为不了解会痴狂)。这是电影开始后不久的一句台词,一处很普通或许很多观众不会留意到一处情节,但这句台词,也许正是这部电影的浓缩。
如果给一部电影按10分打分的话,《薇塔与弗吉尼亚》这部电影,我给7.5分。
片子是根据史实改编的。30岁著名的作家Vita陷入了对40岁名声鹊起的作家Virginia的崇拜中。 片头起始是电音伴着画面出现,这部分略有突兀(但还是蛮新鲜的,后面配乐的处理都还不错,有种轻快但哀伤的感觉)。Vita以骄傲的姿态走进采访室,接受媒体对她与哈罗德关于“现代婚姻”的采访。个人拙见,Vita的演员在这段表现的不够“man”,Vita是一名贵族,她生来就有他人享受不到的权利与荣耀,同时她性格也因此我行我素,能女扮男装带着女友私奔、也敢呛声丈夫。可影片里面的Vita在这一段,反而显得有些局促?不过总之,交代了Vita所希望也具备的“男性化特质”。 随后,Vita违背母亲命令,毅然受邀参与布卢姆茨伯里派开展的文学派对。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那位有着天才头脑的Virginia。电影处理的很有意思。当Vita走上前去,恰巧看到的便是Virginia独舞的情形。她是那么的超凡脱俗,舞姿随意却优雅,偶尔瞥到她的眼神似乎一眼看透了Vita的内心。再后来,大家一同观赏凡妮莎和邓肯的“表演”,Virginia专注的看着,Vita看着Virginia,听着她华丽的辞藻。此次相遇,Vita无疑是欣喜的,Virginia确实是位脱俗的天才。
两人由此便开始了书信交往。不得不说, Vita不愧是情圣,说的字字句句都含着热烈的倾慕与爱意。 “我不得不承认,我接受克莱夫邀请我去你姐姐的聚会时,我心里想着只是去见你。” “你拒绝进入我的作家协会,所以我把我的手稿给你,如果你喜欢,那我的下一本就当礼物送给你。” “在你所有书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普通读者》” 对于Virginia,这些话就像阳光,透过了她灰黑色的防护罩,照耀到了她的身上,她知道,她是被认可、被尊重、被需要的。 Virginia无疑是敏感、自卑、脆弱的。在写出《达洛维夫人》后,她急切期待着莱纳德的评价,希望那是好的。在Vita夸赞她的时候,她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她需要更多这样的夸赞。当她小心翼翼迈出第一步答应去诺尔庄园过上一夜时,才发现Vita邀请了不止她一人,并且其他人嘲弄她。她很难过,涂上口红,却又狠狠擦去;询问Vita,却只得到Vita带有欲望和目的的靠近。
她知道,明白Vita的意思,纵然看透了Vita是怎样的人,她依然爱她。但她不敢表露,在家人、朋友一次次的鼓励下,她终于向Vita敞开了心扉,却又在看到玛丽的一瞬间被关上。她的精神症又发作了,她冲到湖边,又冲回地下室,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笔,写下来一本书,一本传记,也同时算得上是一封情书。
Virginia爱Vita,所以Virginia在书里把Vita所不能继承的都还给了她。Virginia爱Vita,把从未说过的简单的表达爱意的话说给了她。Virginia爱Vita,纵容她的欲望,渴求她的靠近。
有个情节我认为有些意思。Vita邀请Virginia离开莱纳德,和她一起走。Virginia拒绝了她。
Vita说:“如果你是另一副模样,那我半夜都会飞到伦敦。”但Virginia还是拒绝了,她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离开她的安全圈。可在晚上,Virginia写信给Vita:“如果你说的还算数的话,那就来吧。”Vita回答:“Change missed.”兴许是我多想,纵然是后面Vita相邀去观看日食,我也认为,这个change,不仅指“开车去Virginia家”,更代表了Vita本人认为的是时候“伤害”Virginia了,Virginia再也不是她激情里的全部了。
当《奥兰多》完结之后,Virginia把它当做礼物献给了Vita。Vita才知道Virginia的爱,它仿佛深陷大海,却又在书里说得热烈隐晦。Vita无法抑制地去找Virginia,邀请她再去自己的庄园,她又燃起了对Virginia的激情。Virginia答应了她。大抵失去的总回不来,Virginia看到了Vita将《奥兰多》转献给Vita的新情人玛丽,几乎是一瞬间清醒,她逃出庄园,带着深入骨髓的悲伤和对死亡的平静。她对追出来的Vita说:“我刚在想闪电击中这座房子,一切倒塌,是不是就像死亡降临一般。”Virginia和Vita说:you found me again。但Virginia却没有找到过Vita。
“我倾听了你的内心。 'if you leave me stranded,I will hurt you.' 我用我所知的所有方式记下了这句话,我写了下来,刻进了心里。放进了《奥兰多》,放你自由。”
奥兰多爱的是那孤僻广袤的原野,Vita亦是,Vita注定多情,也注定更爱自己。她被Virginia的智慧、才华吸引,而不是Virginia这个人。因此她也会被性、新鲜感吸引,Vita无法完完整整地爱上一个人。
对Virginia来说,Vita就像耀眼的星星,分出来一片光芒给她。Vita自信、年轻、热烈、有活力。从Vita身上,Virginia发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生命力。sex with Vita让她感觉perfect、与Vita去游玩让她欣喜若狂。Virginia的一生唯独体验过一次爱情,唯独爱过Vita。她在Vita这个与她全然不同的方面上找到了不少的灵感。爱Vita,也是爱她自己,给自己一个救赎,去试一下那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Virginia爱的是Vita的心,但Virginia不会拘住Vita的心,Vita的心是奥兰多般,也是Virginia喜爱那般,变了,便失去了吸引力。(我认为Virginia一直都是渴求死亡的,所以她会爱上这个她清楚地知道不可能与她厮守的人。Virginia爱的是那种感觉,有着对热烈生命的向往,也有着对必死的执着。)
PS:单从电影理解,我认为便是如此。历史上的Vita和Virginia,很难深究,但她们间确有这旁人不能轻易窥懂的情谊。
Vita无疑是天降的缪斯,将鸟笼中的Virginia从枷锁中解救。Vita成就了Virginia,但也让Virginia无法自拔:是歇斯底里,是目眩神迷,是念想横增——积攒在往来的书信,跃然于词藻和行文。
她如同欲望充沛的掠食者,饱含热情地攻略着圈养的羔羊;她将内心剖开献给热情的救世主,直至被主背叛。
她不爱她。她不再回她信。再次相见已有新欢。她总将内心深埋,末了自嘲一躯空壳。
她爱她。她将背叛拟为传。她把她描写得那么丰满与自由。她将她变成她最美好的她。
她和她,共同书写了结局。
When Violet was 14, she confessed her love to Vita and gave her a ring.(这个剧情好熟悉,Anne Lister和Tib在寄宿制学校时也干过)In 1910, after the death of Edward VII, Mrs Keppel made her family observe a "discretion" leave of about two years before re-establishing themselves in British society. When they returned to London, the Keppels moved to a house in Grosvenor Street. At that time, Violet learned that Vita was soon to be engaged toHarold Nicolsonand was involved in an affair with Rosamund Grosvenor. Violet made it clear that she still loved Vita,but became engaged to make Vita jealous.This did not stop Vita from marrying Harold (in October 1913), nor did he curtail his own homosexual adventures after marriage.(没想到名流谈恋爱也这么小学。Vita的老公本身也是同性石锤不断,两个人是开放式婚姻。)
Violet made Denys promise never to have sex with her as a condition for marriage. (Violet是纯种姬佬)
The climax came when Harold told Vita that Violet had been unfaithful to her (with Denys). (Denys是Violet的老公)Violet tried to explain and assured Vita of her innocence (which was in all likelihood true). Vita was much too angry and upset to listen, and fled saying she couldn't bear to see Violet for at least two months.(Vita这里很渣,明明自己都和老公生了两个孩子了,却还对Violet子虚乌有的“innocence”感到生气)
In January 1921, Vita and Violet made a final journey to France, where they spent six weeks together. At this time, Harold threatened to break off the marriage if Vita continued her escapades. When Vita returned to England in March, it was practically the end of the affair. Violet was sent to Italy; and, from there she wrote her last desperate letters to their mutual friend Pat Dansey, having been forbidden from writing directly to Vita. At the end of the year, Violet had to face the facts and start to build her life from scratch.(可以看出来1921年两人关系的破裂与Vita老公脱不了干系,Vita是贵族女子,无法承受被离婚遭受的名誉损害)
一些关于Vita老公Harold Nicolson的题外话:
(1917年约pao染上性病怀疑传染给了老婆)
In December 1917 Nicolson had to explain to Sackville-West that he had contracted a venereal disease as a result of an anonymous homosexual encounter, and he had probably passed it to her. As it turned out, he had not.
(1921年棒打鸳鸯的心路历程在1920早有铺垫)
In the same year, Sackville-West become involved in an intense relationship withViolet Trefusisthat nearly wrecked her marriage; as Nicolson wrote in his diary,"Damn! Damn! Damn! Violet. How Iloatheher".
电影中的内容应该基本都是真实的。上图所示的便是奥兰多第一版原版中配的Vita的肖像画。
“薇塔似乎为了让弗吉尼亚喜欢而创造出来的”——昆汀·贝尔(伍尔夫的外甥)
正如此图,维塔真是有副好相貌。按昆汀·贝尔的描述“漂亮,高贵,带点懒散,还带点忧郁”
弗吉尼亚以她为原形写了《奥兰多》就不奇怪了。
我对电影中维塔的选角是不怎么满意的,维塔可是比弗吉尼亚小十岁哦,就算你不能真找小十岁的
也找个年龄小个2.3岁嘛,再说了说好的气质忧郁呢?根本是活泼过头了。
看在弗吉尼亚选角我很喜欢的份上就忍了。
电影有点赶了,显得有些空和薄。如果做成四或五集的电视剧的话就更好了。
最喜欢的场景是除了最后一幕就是维塔 嫌弃弗吉尼亚说话拐弯抹脚那段,傲娇本娇了。
我们曾把爱写成诗歌。是轻轻吟唱的如梦令,是早上和太阳一起洒进来的鸟儿的歌声。我试图向你诉说我走过的地方。那些我本期待有你在身边的城市。明信片上简短的文字,不愿承认的思念。因为你的出现而欣喜若狂,因为自私而牵住了要离开的你。我已经渐渐淡忘了和你在一起时的那些小心思,只能凭一腔模糊的赤诚,回忆我们的相遇,重逢,分离。
每次和荧幕里的故事产生共鸣,就会庆幸自己曾经吃过的糖,让我想到曾经拥有过的幸运,我不用羡慕故事里的人,也不会质疑故事的真实性。然而,因共鸣而泪如雨下的时候,是深知那糖已经化掉了。
Eva不演真的是暴风哭泣啊啊啊啊啊啊~~~~~~~~
最后一幕哭到崩溃 "I fell in love with your vision of me" "you spark like a thousand candles" #tiff18
通过电音和臆想来突破历史剧的体裁,尝试是大胆的,但不应景的尴尬也是无疑的。vita的演员出戏很重,该是个女王形象地来诱惑我们的Virginia woolf,可老在历史剧里嘟嘴卖萌,完全感受不到她们的热恋。只是沦为历史壳下的爱情戏码,也没有描绘好与创作文学的关系。
感谢弯弯字幕组,译制相当用心了。// 其实英国人普遍嫩牛五方的长相我一直get不到正面视角的美点(当然侧面无敌),但是演员的气质属实卓然,尤其用英伦腔念出那些充满书面语的台词,听感上就十分大气享受;同性情节不可或缺但点到为止,更加注重合理铺垫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也确实表达得敏感易碎、细腻温婉;镜头语言颇具宫廷风格,构图古典严谨,景深变化丰富,互通情书的段落拍得暧昧又甜蜜。/ 只是表演痕迹还是有些明显,剧本的完成度还能再提高些,7.5/10分。
天哪,这是两个多么复杂、绚烂、澎湃的灵魂。朴素又华丽的短句,让人感觉语言似乎就是为了这样的人而生的。论写给前女友的最后的情书,莫过VW的《奥兰多》和席导的《烧女图》。普通人出于肉欲的爱情过于苍白和单调,即使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说爱上的是对方的灵魂,然而事实是这种灵魂实在不值得一提。我以为此片是拍的极好的,为了引用原文作台词难免会有些不连贯的地方。看完此片后对凡人失去了兴趣,感觉自己从未真正恋爱过。结尾有点让人想流泪,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她像一颗恒星,照亮所有人,但是永远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更不会属于你。
差点看不下去。不清楚vita本人是不是这样的气质,没有看过vita写的作品,电影里塑造的这个Vita完全没有让我对她本人的好感增加一丝一毫。我想象中的,或者说我希望的vita更具贵族风度,更潇洒不羁,更优秀一点,这样才值得伍尔夫的感情。电影对vita和伍尔夫的这段感情的解读是正确的:vita仰慕伍尔夫的写作天才,伍尔夫爱vita的成熟和示好,而不是vita的思想内在;vita把伍尔夫看作一个有待征服的猎物,伍尔夫却把vita看作一生唯一所爱。这是一个富二代挑逗矜持才女,得逞后拔指无情的故事,只因伍尔夫才情光辉的万分之一照耀在了这些对话书信上,才让这故事脱离了平庸。哦~我爱伍尔夫。
厚积薄发是在我看来最能描述Virginia这个女人对待感情对待事物的态度 不是无动于衷 不是藏得很深 只是在所有的情绪彻底爆发之前 会给外人带来一种feel nothing的错觉 而真正爆发的那一瞬间 就像是白纸上的泼墨 什么都改变了 什么也都回不去了 如果要用什么词来描述伍尔夫 我想她应该属于土壤 不同于根系 因为她更脆弱 不同于鲜花 因为她有思想 不同于星星 因为她是真实存在的 可能多的只是时间需要让别人去感受 是土壤 也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所有的感知 这种人的感情像是没有被止血带束缚而自由流淌的血液 没有循环 没有停止 只有唯一一次的结束 这也就是我最喜欢Virginia Woolf的原因:她其实有着100%的纯粹和执念 Once starts it ends
整部片子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情绪,Virginia永远拥有让人钦羡的才华,却也永远摆脱不掉被爱人伤害、一击即中的崩溃命运,敏感的人总是拥有最极端的人生。(btw我好羡慕一百年前这种开放式婚姻关系,夫妇双方各自拥有lover,而又归于对方)
就那个时代而言,俩人都嫁对了人,才有这段“无伤大雅”的美丽情缘。伍尔夫看得很清楚,薇塔就像太阳一样,周身散发爱与光明,却不会聚焦于某一个人,所以不如让奥兰多不必停留,永远青春永远前行。俩女主实在好看到发光,剧本是什么节奏是什么没在在乎了。
整体不太行,浪费演技和颜值,不过姬出屏幕的高妹实在是太诱人了can’t take my eyes off her
在BFI 伦敦LGBT电影节上看的,全场好多les couple,而且多数是奶奶的年纪,成双成对一起来支持lgbt电影,真是太甜了。服装美极了,vita好撩~而且同去的朋友说床戏难得的用手…2333
“时时刻刻”之后我觉得再没有演员能演好伍尔芙了,结果这部女同电影另辟蹊径,把两个女作家性底交锋的故事演绎得精致复古,文学性也比另一部“柯莱特”要强。不过这段“双V恋”的主被动太明显了,反而让我有点怀疑像在看GL文...
认识Vita那时候Woolf已经40岁了吧 这样一个聪明加神经敏感的人 竟然硬生生被塑造成了楚楚动人小可爱?【是夸 是真的好可爱】 不过谁能禁得住Vita这么撩 而且Woolf想念恋人时候那个眼泪汪汪的样子 哇真心让人母爱泛滥 扯这么多 还不是因为导演编剧毁了一个好素材
说不清哪里不对,大概就是没有化学作用吧。当看到导演上一部作品是“烧烧烧”就觉得仿佛应该找二小姐来演。
读过了奥兰多,看过了时时刻刻,再来看VV,内心充满了诸多难言的情绪,Virginia的台词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句诗、一句哲言或一段内涵深刻的文字,但丝毫不觉得做作,原本奥兰多就是一个有着复杂个性的人物,而看得出,Virginia特别宠爱这个人物,即便他或她做了许多的荒唐事,最后依然赋予了她新生,看完VV就更能体会了,Virginia的疯狂也是必然,她太特别了,如果不是她疯了,就是我们都疯了,她才不会和我们一样平庸且无趣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Virginia写给Vita的史诗性情书更浪漫的事,可是Vita转手就送给了她新情人。V&V就是这么两个太不一样的独立个体,太超越时代的先锋女性,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复杂又微妙。值得说的是Vita晚年写作的书桌上刻得有3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Virginia。 Chanya Button是个值得关注的导演。超爱电音的使用!
我一个人看的这个电影。伍尔夫是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挚爱,无论她写的书还是她这个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神经质却才华横溢的女人。一直想知道她和Vita的故事,终于如愿以偿。她与VIta之间那么多年浪漫又轰动的爱情,背后还有一个完美丈夫对她无条件地支持,照顾,包容和成全。这样纵情恣意的一生,放在那个年代,多么幸运无憾。
我实在是太喜欢伍尔夫的全部了,也喜欢两位演员,无理性的给五星。
唯美,感性,热烈,富有诗意爱情是毒药
后面半个小时挺难看,剧本不怎么样。两个女主之间的感情和她们与丈夫的羁绊都没描绘好。高妹刚出场还是很耀眼的,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Harold和leonard要比两个女主有魅力。vita和她丈夫的相处模式才更让人羡慕,她们需要彼此,而且还拥有比普通夫妇更深厚的感情,也比靠着情欲才能维持的情人关系更牢靠。当然virginia的丈夫也很不错,“嫉妒心理就应该像没用的手稿一样被揉做一团扔掉”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很了不起。P.S:因为elizabeth debicki非常美,多加一颗星(颜控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