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加贺恭一郎(阿部寛 饰)尚为练马警署的一名刑警。适值此时,他的父亲(山崎努 饰)病重住院,加贺却从未探望,父子间的隔膜难以打破。这一日,加贺的辖区内发生一起命案。年仅6岁的女孩春田井优菜被人杀害,凶手是附近居民区的一名初中生,这个名叫直巳(泉澤祐希 饰)的男孩在学校备受欺负,在家中则将自己封闭起来。为了掩盖儿子的罪行,直巳的父母前原昭夫(杉本哲太 饰)和八重子(西田尚美 饰)费尽心思搬运尸体,伪造现场。虽则如此,但是目光如炬的加贺刑警依然从中看出了端倪……
本片根据东野圭吾的同名原著改编,系同名电视剧的SP。
一部非典型的悬疑电影,真凶早已在电影开始就明示,而作案原因也只在电影结尾一笔代过,从电影的着墨处来看,更像是一部伦理剧!
在儿媳的苦苦央求下,儿子决定掩盖孙子杀人的真相,而让已经“痴呆”的奶奶来顶罪...
在每个母亲的心中,可能多多少少对自己的孩子都会有些偏爱,但这种偏爱一定要有警戒的尺度!今天他打人,你不对他管教,也许明天他就会杀人了!而错上加错的让奶奶来顶罪,只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样的古训不止在中国适用!
很难想像当老太太听说,自己的儿子要让自己去顶罪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落和绝望...
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儿子将母亲背上山洞等死,但是却发现母亲在一直向地上撒大米,原来是为了怕儿子下山迷路!
本来想看看评论,平复一下我看过这部剧之后愤懑的心情,但是影评里却没有一篇认同的。
这是一篇充斥着男权,以男人的眼睛观察的家庭伦理剧。
警官知道自己的母亲出走孤独死去,却不想深究这是什么原因。悬念扣在最后,他是为了让父亲达成孤独死去的愿望。作为警官的父亲,辜负了自己妻子他想赎罪,为了得到心灵的安慰,又把自己的儿子放在了不孝的境地里。从年轻时辜负妻子,到死去时使自己的儿子见不到即将离世的父亲,他用自己的固执伤害仅有的两个亲人。而把自己不多的温情,给了妹妹以及妹妹的儿子。这是紧扣自己一生想拯救“别人”的主题吗?只能是家人之外的人,家人绝对不行。
警官的形象,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源于对父亲导致母亲孤独死去的仇恨,然而最后却是他想成全父亲,以让父亲在孤独中去死的方式成全他。然后在死去的父亲的尸体旁满脸释然的看着他,再抒发一下感受,好像获奖感言。我想问,真实的人类,这样的行为不可怕吗?我了解你成全你,所以你孤独的去死吧。这样的观念就是尊重吗?他怎么确定,他的父亲最后时刻没有想念这个唯一的儿子,不是因为曾经的承诺而后悔,既然是自我惩罚,那么父亲一定是痛苦的吧?这就是日本人能围观至亲切腹而感到宽慰的民族精神吗?我理解不了,也不愿意被灌输这种观念。
犯罪的孩子,他有十三岁了,是什么导致他一遇见问题就尖叫呢?所谓母亲的溺爱,又表现在哪里?是没有严厉的管教吗?显然不是,他的父亲管教过只是管不了,到最后父子间基本毫无交流。母亲提供了爱,却没有提供教育,父亲提供了管教却没有让孩子感到重视和爱。畸形的家庭,痴呆的奶奶,不归家的父亲,温婉而有求并应的母亲,学校的欺凌,无法宣泄的爱好,把一个孩子逼疯了而已。
父亲的角色,有人说他懦弱,但是他确实为了自己的儿子做了绝对不会做的事。在他记忆深处,有自己那个温婉的母亲,简直就是目前家庭的翻版,他的父亲的角色也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有老年痴呆的记忆。他就是自己儿子渡过青春亲成家立业后的样子。
妻子是被黑的最惨的角色,溺爱孩子,教唆男人,仇恨婆婆,被所有人无视或者仇视。但是她难道不就是年轻的婆婆吗?爱孩子没有错,她只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丈夫的角色缺失,整个家庭都是她在操劳啊,养育孩子,照顾婆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睡,她已经不堪重负自己都要发疯了。这中间丈夫做了什么?丈夫对自己的婆婆说,妈你吃糕点千万别让八重子知道!他在干什么,在告诉自己的妈,你在这个家吃个东西你的儿媳也会生气的?这是离间计吗?妻子承担起了家庭所有的责任,既是叛逆孩子的母亲,又是操持家务的主妇,还是伺候婆婆的儿媳。然而全剧从始至终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这个愚蠢女人的嘲讽,既愚蠢又不孝,歹毒,她有罪……
婆婆是妻子变老的样子。这一生溺爱自己的孩子,老了又不得不照顾老年痴呆的丈夫。她爱她的丈夫吗?完全看不出来,说她被冷漠的对待了,那么她自己呢,是不是也是冷漠的一部分?孙子杀人时她是家中唯一的成年人,她在做什么?在假装痴呆。没有人深究她到底对这件事知道多少,有没有看见垂死挣扎的女孩,没人关心,只因为她老了,所以可以装作痴呆的样子享受全家围着自己转的待遇。说她想尝试丈夫的感受?她的丈夫是真的痴呆了,不是假装的。当她看到这个家一天天更冷漠下去的时候,她想到的是做什么呢?是自绝于家庭,因为你们冷漠,那么从始至终一脸面无表情的自己难道就不冷漠吗?看着儿子不愿意回家,看着儿媳焦头烂额,看着孙子叛逆她做了什么吗?没有,因为她老了,可以安心的放逐自我了,除了年轻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有真心,她难道不是这个家里最无情的人吗?女人的愚蠢,从小小的容易被引诱的女孩,到成为别人愚蠢的妻子,最后熬成冷漠的婆婆,这是女性的悲哀。
这部剧,我无法知道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情感,但是却看到了真正冷漠的一家人,由始至终,从前一代到后一代的循环往复。深处其中,没人更无辜。
个人感觉比另外两部好看。 悲剧的开始,大概就是家庭教育的丧失。母亲无限制的溺爱,父亲的撒手不管,孩子在学校里也受到欺凌。在母亲抱着孩子痛哭时说“妈妈会保护你”的时候,那个孩子居然会笑着说出那样的话:“都是你们的责任,我可是未成年”,还不断的想着怎样为自己开罪,让父母揽下所有。这到底是怎样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父母的教育到底是有多差,才会教出这样的孩子。 中间有一段,老母亲唱儿歌和小时候的画面穿插,那个父亲骑车时的样子,还有加贺父亲在病床上说着自己一个人可以的样子,也提到了加贺的母亲。这一整段放在一起,显得如此的可悲。且不谈加贺的父亲怎么样,那个父亲为了孩子撒谎揽罪,穿插的回忆是老母亲曾经怎样教导孩子不要撒谎的场景。太可悲了。 说实话真的我怎么也想不到,那个父亲居然撒谎让自己痴呆的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揽罪。当警察来到老母亲的房间的时候,老母亲又唱起了那首儿歌,并且在警察出门的时候闭上了眼,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老母亲是有意识的,果不其然。 还有一个比较触动的地方,便是婆媳关系吧。儿媳妇知道老母亲是装痴呆,居然一点反省的意思都没有。在加贺无数次向那个父亲确认,说就这样把母亲带走可以吗的时候,儿媳妇真的一点都没有不行的样子。人再坏也不能坏成这样,毫无底线。还有那个父亲也是。明明是自己的母亲,真能做成让自己的母亲做替罪羊。从这方面来看,不管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给那些重男轻女的人看一看,真是可悲。
本文有剧透,慎看!
看过《新参者》电视剧和《祈祷落幕时》之后,对加贺等出场的主要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影评扣一分,扣在情节上的拖沓,明明可以更早地讲完故事,却做了太多的铺垫,以至于观影前中期有点乏力。另外,对加贺观眼识人这方面表示,有点太神了点。
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边看也边带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加贺看似闹僵的父子关系,因何而起?结束了没有?怎么结束的?
加贺原谅了父亲,还是说是对父亲做出的,对另一半晚年感同身受体会的成全?
这层关系究竟与案件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前原昭夫看似可怜多一点的家庭顶梁柱的背影,是如何被一点点侵蚀无踪而变得憎怜交加?
前原母亲疏远了前原,真的仅仅是因为儿子与媳妇的不孝?还是跟加贺的父亲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仅仅只是一个案件?还是对日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剖析与挖掘。加贺与父亲、加贺的表弟一家,前原与母亲、妹妹大森春美一家,还有就是前原的一个小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社会经历,相似的感情波动。前原老母对前原的爱和前原夫妇对儿子的爱形成反差。爱该如何正确的表达也成了这部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影片还说出一些细微末节的现象。孩子在学校受欺凌,父亲的做法却让直巳的欺凌变得更为严重,还失去了孩子的信任。那么问题又来了。父亲的处理看似没有问题,但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欺凌的本质呢?还有一个现象,也就是本案的真正动机,仅仅是手办钥匙环之类的同人饰品,使一位未成年人产生了杀心。孩子的成长也许早已脱离了当今大人的想象,“电脑不会用?”被小看了吧(电影前部分的片段,女孩娴熟的操作与偷笑,竟成了本片的讽刺)
除了对故事本身的很多思考之外。我对老戏骨杉本哲太的表演感到惊叹,他表情的变化显得自然不做作,他在演的时候,我也时常去想,如果我跟他一样的性格,在遇到这样的事之后,我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一个热爱工作的工薪阶层前原,在决定加班,并接到妻子的电话之后。第一个想法,是逃避!妻子说要他赶紧回来,回想一下,前原的回复是,我现在不想回去。为什么叹气以后,直说出不想呢?是因为对家庭破碎不堪的逃避,这也为人物塑造做了铺垫。当妻子的语气变得急躁,前原的表情与回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想了解究竟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紧急事情”。当妻子不要长期照顾前原母亲的妹妹大森春美过来时,杉本哲太演出陷入沉思的样子。
当回到家,先是无关紧要,看上去确认并未出什么大事的样子。顺着妻子的说法,举着手电看向庭院,见到尸体的一刹那。镇定变成了惊慌,惊慌过后,再次确认又变成了恐惧,最后思考回归理性,决定报警。但当妻子说出是儿子所为时,又是一连串的心理变化,最终在矛盾彷徨中,还是顺从了妻子的想法。
其实,一开始,我猜测前原是否让自己去顶罪,然后跟《嫌疑犯X的献身》一样,最终精彩骗过所有人,却因未痴呆的老母亲揭发了所有的事实。但这样就平淡了许多,而且对儿子的洗礼也不够。后面的结局处理还ok,人性了一回。
在看这个藏尸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漏洞百出,还在想,这是东野的本子?看来没错,对于加贺来说,找到铁证是分分钟的事情,关键在于怎么做才能完成对犯人的救赎。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甚至一场真人秀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专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然而,观看多了之后,大脑往往会变得更加惰性,事情为什么使然,他为什么要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记得小时候看到一部电视剧时,经常指出电视剧这不对,那个不合适,或者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加上自己对结局及过程的猜想。而后来呢?仿佛只剩下,舒舒服服2个小时的思想放空的享受。
冥想告诉我,连你肢体不做任何事的时候,思路都不要停下,飘到更远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童话悖论一般,整点钟声响起,魔法都消失了,可为什么水晶鞋的魔法没有消失,这样的思考一样。
首先作为东野圭吾的书粉来说,我觉得电影翻拍还原的很好,在选角上演员很好地演活了书中的角色。我觉得这部片子主要围绕了两个主题人性和生命,人性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私却又是最无私的,像剧中八重子对直己的爱,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而帮他隐瞒杀人事实又帮助小孩处理尸体,又像是前原昭惠对前原昭夫那样即使知道自己儿子想把杀人凶手推卸给自己,但自己始终并不没有戳破自己儿子的谎言,她也只是无声地为自己辩解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她始终相信她的儿子。尊重每一个个体选择,也是尊重生命,片中的副线就是加贺与他的父亲,加贺表弟不理解为什么加贺从未看望即将病危的父亲,直到最后才知道这是加贺父亲自己的选择,想体会当年自己妻子孤独去世的痛苦,弥补当年那份缺失,但其实加贺也始终在他父亲身边,通过小护士陪伴他父亲下棋,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加贺父亲拥抱小护士,其实加贺父亲始终知道加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拥抱其实是加贺。
虽然是一部悬疑犯罪片,却融入了很多个社会面和价值观,令人有所感、有所思。
一个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和缩影,亲情又是维系家庭的粘合剂,教育更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滋养品。养不教父母过,母亲自私和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父亲逃避责任、懦弱退让的性格弱点,让他们的家庭陷入了危机,自食其果,放眼看来,这样的家庭不是一个两个,应当警醒。个人还觉得,前原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很注重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他懦弱的性格弱点,这也是他在与妻子一起生活后蜕变的根源,但凡和妻子有争执或不同意见,哪怕明知是犯法,都可以被说服,不能坚守底线。
若仅是因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犯罪恶果的情节,多有叹息和社会无力感,并不能精彩和深刻。全剧的高光时刻在于加贺警官一次又一次让前原有机会承认错误、遵从内心的虔诚忏悔,获得救赎,也满足了他母亲想要挽救儿子的愿望。加贺说,“所谓刑警,并不是解开真相就天下大吉,不仅仅要抓住犯人,还要拯救案件相关者的心灵。” 这是让人心里泛着温暖的文字。
再升华一部,加贺没有在父亲临终前陪在他身边,不是没有孝心,而是尊重父亲的选择。如何对待家人,爱就先要学会尊重。下棋太妙了,不见其人,但见其心、其意,写的很玄妙,倒像是中国道家思想里的“无与有”的相生相成。
大爱无声。
大逆不道!
冲着直已这样的小孩满大街欠抽加一星,原著党再加一星
大叔骗眼泪好讨厌>"<
案件有点儿简单,加贺恭一郎与父亲的关系也能猜到。知道了松宫修平的手表和青山亚美的墨水笔的来历。
看得好憋屈,那对夫妇上不敬母下不养儿真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 =
黑木明纱请放过加贺吧……
感想:1,如果是班普是妇女之友,那么加贺就是街道办大妈;2,黑木明纱是我的嫁❤;3,田中丽奈也是我的嫁❤;4,阿部宽更是我的嫁❤(喂你够了吗!
呃,催情戏
两个大叔飙戏
选角的胜利。看了小说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再看片子,仍然觉得人心可怖。还做不好称职的子女,就不要轻易为人父母。从溺爱子女到谋悖母亲,一家人的悲剧之源看来只在一念之间,其实早就在历年的错失当中了。
诚意SP
深厚的亲情,大概只有在看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品才能让我如此动容…
老演员就是演得好~ 内个小孩儿他妈太纵容孩子了 = = 这样的家长教出来的小孩怎能不长歪?!
没能力教育孩子就别生出来害人了
红色的手指,深藏的母爱。病房的将棋,对弈的父子。
就无比痛恨直巳和八重子。一个变态废物点心,一个毫无是非道德观溺爱儿子的无能母亲。
1.看着看着以为是电视剧呢;2.日本人一贯的说教方式;3.都快成类型片了
黑木明纱,请你不要再出现了好吗!
没看过小说,不过真觉得新参者这系列不错的说。虽然这SP的重点是亲情吧。P.S:为了儿子让养育自己母亲去死的人自己先死一死如何。不过,黑木这角色存在的必要到底是啥,还有去扫墓这一点感觉是有点多余……
母亲的良苦用心啊... 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都去切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