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挥拳而立,打出赢的哲学
【建议观赏此片,观看此文之前,请热爱香港电影的童鞋们去温习一下几部邵氏老片:张彻导演的《马永贞》(陈观泰的豪情表演让我血热沸腾)、桂治洪导演的《成记茶楼》(陈观泰的仗义开了香港黑帮片的好头)、张彻导演《金臂童》(罗莽的一身肌肉太鼓胀了)、李翰祥导演《骗财骗色》、《风花雪月》(毫无疑问,邵音音的身材一度让我浑身充血)。PS:至于梁小龙、泰迪罗宾、陈惠敏的电影,想必80后都不会陌生,就不废话了】
周星驰在拍摄《功夫》的时候说过,你们缺的不是功夫,而是励志。而导演郭子健、郑思杰的《打擂台》,也是借着一个蝼蚁一样的草根青年和一群邋遢大叔学武过程擦出的火花,进行了一个非常具有普适的励志:赢是一个人品质的彰显;赢,更是一种自我修为的磨练。里面有一句简单平实却令人激奋的台词:“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打擂台》没有把时间设置在很遥远的古代,把里面的人物塑造成衣冠楚楚,风流倜傥的侠客。而只是截取了当代香港风情的一隅,来演绎下层草根人生,陈观泰、梁小龙、泰迪罗宾、陈惠敏、邵音音、罗莽、顾冠中这些老人们,都在起起落落的日常生活里,为自己的年老力衰而苦恼,往往打几拳就要坐下来擦药揉伤,泰迪罗宾和邵音音悬而未决的感情纠结也让人感动。威风凛凛背后,这些老前辈都有各自说不清的苦衷。
打擂台,在心态平和的人眼中,是切磋技艺、遍访名师隐者的交流方式,像下象棋、围棋,不徐不疾;在急功好利,忙于寻找一大堆美女粉丝的年轻人眼中,打擂台,就是打倒一切墨守陈规的东西,树立自己的威望,从此坐镇一方的通途。无论华山论剑还是笑傲江湖,都要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擂台上胜出,才能获得名望。电影《打擂台》有些像反类型片,并不是通过打倒金发碧眼的洋人来树立民族自尊,也不是以打擂在江湖论资排辈,只是借用打擂的外形,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讲豁达人生的大道理,用行动来阐述赢的哲学。
香港电影产生不了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拯救世界和平的超级英雄,所以,他们有英雄也是来自草根,讲着世俗俚语,吃着茶餐厅的日常伙食,而励志方式,也是从吃喝拉的生活里去发现,在自嘲、揶揄里面提纯出自己的甜蜜素,来抚慰那些茫然苦涩的人。《打擂台》的老英雄们,个个都是普通人,自私、小气、刻薄这些怪癖,他们都有,只是他们的坚持、自强、不放弃的人生信念,并不是每个人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
为了从故事背景上重现昔日香港,为大叔们的生活环境逼真再现,《打擂台》的布景、美工、取景花了很多心思。一街一巷,哪怕一块店面招牌,都是扑面而来香港风情,情动人,景逼真,大叔们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就像我们熟悉的邻居。电影实实在在地恢复了一段似有似无中的香港往事,以及乐观前进的香港精神,用情真切人物自然,从一块块蒙尘的金字招牌里管窥主人公们的积极生活。
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素描了一个地方的两种生态,天水围成为香港地标。罗启锐、张婉婷夫妇的《岁月神偷》被媒体誉为“救活了一条街”,取景地永利街在上映后成为观光景点并被政府特别予以保留。里的九龙城寨深水埗,正是大叔们上演拳脚的舞台,它的逼真和市井俨然昔日重来,这里肯定也会在影片之后,为港人带来浓浓的怀旧情愫。
打擂,不仅仅是为出一时之气,为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获得掌声,而是显示“我能”的态度。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以用拳头征服世界,到最后,你却必须和时间赛跑,在自己的擂台上,自己跟自己的内心打,才能发现人生寄寓,释然于时间的摧残之外。有时打擂,没有看得见的对手,却感觉处处都是对手,挥拳出去迎接冷暖空气,只为战胜另一个疲软的自己。只有不断和自己打擂,才能延缓衰老、呆滞、无用、死亡这些黑色宿命的到来。
《打擂台》这个小规模、小格局、小成本,却做足了各方面表现的电影,有了浅入浅出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不但回答了影片里人物的人生困惑,找到了功夫以外的存在价值,启发了个人精神无可战胜的思想。更是为观影者,提供了一个自己去观察自己,自己去发现生活真谛的窗口。特别是对黄又南这样的小年轻,具有很大的启发,从此以后,他也敢对最近的人生说“我能”了。
电影内外,那群当年的英雄、大侠如今的仓皇大叔,都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合影留念”,天晓得,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聚齐,他们还能打多久。从某种意义上说,郭子健、郑思杰,把这些老前辈聚齐了,让他们挥动拳脚,在大银幕上继续继续寻常功夫的不寻常意义,一方面是圆两个导演从小的功夫梦,一方面是他们用摄影机证明70后拍武侠片,依然能保持港味,香港电影继续“我能”。
关于《打擂台》的怀旧色彩,郭子健早就用《青苔》、《野•良犬》进行了一次审美上的操练,《打擂台》里面的港味、市井味,不过是他审美和特长的延伸。“癫狂”、“过火”是以往香港电影令人痴迷的地方,郭子健、郑思杰这两个70后,在《陈真》、《霍元甲》这样的片子里浸泡成长,一定想过让这些英雄们,在擂台上互相搏斗的精彩,充满了卡通味道。
《打擂台》让老人家玩得很尽兴,两个导演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功夫偶像,并且在监视器后操纵着他们,进行了一次截然不同的擂台赛。不过,尽管从字幕到海报电影具有浓郁的怀旧气息,却这不等于《打擂台》是老派武侠片,它的制作、剪辑、用工,人物气息都很年轻,算是香港精神在70后身上的继续发酵延伸,有了这一次尽兴的尝试,谁知道两个年轻导演,下一步会鼓捣出什么好玩的新奇玩意。
说到《打擂台》就不能不提,1970年代红极一时的邵氏黑帮片《成记茶楼》,桂治洪导演的这个电影,曾一度令郭子健痴迷,《打擂台》里的“罗记茶楼”就是一个明目张胆的致敬。在港片的港味日渐回归的时候,《打擂台》是郭子健和郑思杰的个人趣味的杂烩,身兼影迷、导演的身份,它们拥有鲜活的童年记忆,在《打擂台》里加上彼时香港人的心态、精神,做了一次热情洋溢的回顾。他们借老人们怀旧,却也用黄又南这样的年轻人去验证新的行为方式。所谓旧瓶装新酒,一样也玩出了新意。
当梁小龙扛着“罗新门”的招牌,重返武馆,眼见他饱经时间洗礼的躯体和眼神,已经满是岁月阑珊的痕迹,不管他身上是有李小龙,还是霍元甲、陈真的影子,观众都会被这种执拗打动。可以说,电影里的角色们,在和对手、生活打擂台,而来自港片黄金时代的陈观泰、泰迪罗宾、陈惠敏这些老头子,也在脑子里回顾年轻时的强劲动作,青春少年时的种种精彩,直到今天用老拳来和自己的内心打擂台。不难让人想到,每个习武之人都要经过的手中有剑到心中有剑再到人剑合一的三重境界。
而黄又南饰演的小青年梁竞祥,人生懵懵懂懂,做事跌跌撞撞,跟前辈们学习武艺和做人,会让观众想起《功夫》里的星爷,《柔道龙虎榜》里的郭富城。他们痴迷于功夫的氛围里,在寻找武艺的最高境地的时候,也在寻找改变自己的力量。当他们的武艺和心理一起和周围的世界长大,就悟通了我是谁,我需要什么的难题,也才能心有灵犀获的精神正果。
梁竞祥是新时代香港青年的代表,生活五光十色,却浮躁浪荡,无所选择,在物质社会里无能为力改变什么,甚至能混就行,随行就市,想要学武来获得征服和驾驭人生的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改变活着的气度和心胸。而梁小龙、陈观泰几个人,则是昔日香港的见证,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期,谱写了功夫电影的辉煌,《打擂台》的背景(卡通运用得真好)有一部分正是他们辉煌的1970年代。老少配戏,干活不累,两个时代的香港人在碰撞。
胜与负、成与败似乎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但是在《打擂台》里面,导演直到最后也没让角色分出胜负,这是一次有智商的反类型片的转折,从擂台上男人们的身手表现,台下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里,观众却对孰是孰非、胜负的结果了然于胸,并受到了一次开心感慨的洗礼。莫以成败论英雄,只要是曾经敢站在擂台上的人,都是胜利者,他们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压在心底的遗憾。
一大堆成功学的书籍挤满各大书店,每家企业的老总都喜欢买上几本给中层、高层、基层学习,希望他们创造更大价值;一大堆励志大师、心灵导师,正在通过DVD在机场书店的屏幕上,声嘶力竭地呼唤着赢的手段、方法、心态,唯恐天下皆懦夫。看来这个年代,自卑和自闭居多,励志奇缺。而《打擂台》是一部如假包换的励志片,简单却够真诚,而且制作力求审慎、圆融,用一个老故事来讲述年轻人、老年人关于输赢的信念。
成功学、励志学的书在华夏大地铺天盖地的大卖,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以及被现实和生活捆绑的年轻人们,多么希望获得事业成功,赢得财富,赢得充实人生,解放身心,摆脱庸常的生活的困扰,去过明朗、有意义的生活。而电影《打擂台》,犹如一剂清凉药水,虽然只是小片,但它的精微细腻,已经具有大励志的效用。看过的人,结合自己的处境,想必都会收获到一些感悟和心得。
2 ) 《打擂台》:重拾被遗忘的美好
Solo lau/文
没想到看《打擂台》居然看得这么伤感了,感觉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电影中的黄又南。曾经痴迷于电影中的动作凶猛,崇拜刀光剑影中从容自信的英雄,等成人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迷恋的那些东西遭遇现实时有多么脆弱。幸好还有一些人能够真正理解这种似乎已经有些不合时宜的精神,并且用以自勉。
惯用旱地拔葱的梁小龙固然腿功无敌,大圣披挂门出色的弟子陈观泰也是拳法无双,但他们毕竟都是廉颇老矣。尽管之前的宣传说几位老人家拍戏拍得十分过瘾,也不能指望电影的打戏能多狠多猛。从功夫电影的角度上讲,《打擂台》只是仅供曾醉心于香港功夫片旧梦的影迷们扶今惜昔的情怀之作。
幸好《打擂台》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宣扬侠义精神和不屈风骨的功夫片,它所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对港人,甚至是对所有曾有过美好梦想的朋友们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电影中的黄又南小时候痴迷于超级英雄,时常化身长胜超人去海扁“鼻涕虫”。这样童稚的情节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相信曾因激情港片而血脉喷张的兄弟没少干过这种事情,贾樟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常提到自己少年时看过香港动作片之后,经常激动地跟朋友去找架打,可见亲切的香港电影着实刺激了几代兄弟的青春期荷尔蒙。
而电影中步入成人社会的黄又南,却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职员。其实这个夸张的人物设置所暗示正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处境。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长大成人,却发现自己面对的真实社会竟然如此不堪,与电影中英雄纵横的快意人生完全不同。那些所谓的功夫、豪侠、身手、道义等等曾经记忆中最闪亮的词汇,似乎都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流行的是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厚黑学》。君不见,大量的职场求生书籍都在火热畅销。或许当这本现代智慧秘籍被写成的时候,那个关于江湖的传说就已经终结了。当然这里不是批评李先生,能写出这部借故说今的著作,不也正好说明他本人对现实社会透彻冷峻的理性态度嘛。
于是我们在《打擂台》中看到的不是鹤发童颜却又深藏不露的侠隐高人,是两位缺胳膊断腿的狼狈大叔。桂志洪电影中的大哥成不再是暴殴不法分子的正义化身,而是处处隐忍的和事佬。陈真虽然依旧一腔热血,但可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情此景,不免令人产生一种物是人非的萧索感。这两位坚守罗新门和师傅的老人,所坚守的其实也是曾经支撑起一个辉煌时代的可贵传统,但他们不懂得如何传承下去。但这已经很不错了,像陈惠敏饰演的拳师虽然还没忘掉传统,但现实中他也不得不迎合时代的浮躁潮流。
最令人惊喜的还是最后的决战,这场真正意义上的“打擂台”,从双方见面就具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其中有个很感人的细节,陈惠敏在手臂上系了根布带以此来表示对罗新师傅的哀悼,与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为战死的对手盖上衣服一样,是武者与武者之间的尊重。
拳怕少壮,如果导演设计让梁小龙打败对手,《打擂台》就成了流俗的煽情作品。电影中梁小龙被打得狼狈不堪,却用不服输精神折服了对手。虽然这场不公平的比赛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者,但两位老影星哈哈大笑的时候,打擂台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他们所坚守的美好事物,终于被后辈所领悟并继承。
最后那只颇具象征意味的陈年腊鸭被吃掉了,虽然不敢想象味道如何,但至少港人逐渐被遗忘的美好得以传承,那是充满斗志的自信姿态,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尊重和关怀。这种被称为狮子山下精神的可贵品格,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它,香港才得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东方大都市,并且创造了那么多如梦般的传奇。
3 ) 关于《打擂台》的二三事...
•《打擂台》是向桂治洪导演的《成记茶楼》致敬的作品。
•本片的拍摄期共计18天。
•片中搭建的茶楼武馆景设在屯门和元朗之间。
•林家栋(本片监制)看到郭子健的剧本大纲后非常喜欢,就推荐给了老板刘德华,本片才得以顺利开拍。
•泰迪罗宾、柯星沛(本片摄影师)是郭子健和郑思杰当年在导演会的导师,他们相识已经超过十年。
•郭子健的童年偶像正是陈观泰和梁小龙。在老友叶伟信的《龙虎门》片场,郭子健跟陈观泰恳谈良久,终于落实了角色。
•泰迪罗宾当年曾拜入大圣劈挂门下(大坑道址),而陈观泰正是其师兄。
•梁小龙当年在佐敦开武馆,曾在楼梯遭遇(据传)几十人持械打劫,他竟赤手空拳挡刀击退了歹徒,到现在手上还留有疤痕。其实梁小龙的入行经过也颇具传奇性:当时他在街头与水兵打仗,大导演吴思远刚好路过见到,对他的身手颇为赏识,遂提携他加入演艺圈。
•郭子健给邵音音提供的角色参考是《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
•泰迪罗宾的角色最初是想找刘家良师父做的;而罗永昌的角色原来是想找曾志伟做的,后来因为曾志伟的档期实在排不开,林家栋便找来昌哥救火。
•监制林家栋、制片陈献官、演员罗永昌、美指张世宏、剧务赵志诚、鸣谢郑保瑞均为银河班底。
•郑思杰最喜欢的场景是太极罗生临死前训话的一幕;郭子健最喜欢的场景是雨中训练的一段蒙太奇。
•原来设想过片尾字幕出完后有一场泰迪罗宾和林子祥的两分钟对打戏,交代太极罗生为什么会昏迷不醒三十年,但后来因为技术原因而不了了之。
•郭子健为泰迪罗宾写了一个有关罗宾探长(《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的剧本,目前尚未找到老板投资。
•郭子健的下部作品《为你钟情》业已拍摄完毕,是一部讲穿越的“伪科幻”片。
4 ) 木棉花开的时候
由结尾说起。
电影的ending,梁小龙,陈观泰与陈惠敏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搞得晚辈的李海涛和欧阳靖只能用“oh,shit!”来表达内心的疑惑。
陈惠敏继而对他们说道:”过个几十年你们就懂了。“
懂得什么?
在这场ending的笑容之前,李海涛正与梁小龙进行一番恶战。由于“拳怕少壮”,梁小龙被李海涛打得跪地不起。但大师兄陈观泰对梁小龙说:“不准跪着。要打,就一定要赢!”
因为饰演师傅的泰迪罗宾说过:“擂台,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打。想放弃,就别打,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想起师傅教诲的梁小龙于是热血爆棚,最终以一腿凌厉脚法击中李海涛前胸,李海涛倒地。但,倒地的李海涛很快就继续站了起来,而梁小龙却因耗尽体力而倒下,胸前用墨笔画上字的T恤浸在一片汗水之中。
紧接着就是梁小龙,陈观泰和陈惠敏三人甚有默契的笑脸。
难道这部戏不是讲输赢的?不是说“要打就一定要赢”吗?梁小龙他妈的并没有赢呀!这师傅的鬼话是说来干嘛的?
错了。原来这不是简单的输赢。虽然泰迪罗宾饰演的师傅罗新非常认真地说到”要打,就一定要赢!“,但,”赢“只对了一半。原来,要赢的那个对手——
是你自己。
这是一部关于“尊严”的电影。
人生就像一场打擂台,哪里都有比赛,无处不是挑战。畏惧,挫败,失落……在所难免。摔倒了要爬起来,不能跪下。“拳怕少壮”并没有什么可怕,不想输,不打就可以。但不打,输掉的是自己。有斗心,战胜自己,老师傅都是真英雄,年纪大细又有何所谓?电影中有一只被“鸡”偷龙转凤的“腊鸭”,其实鸡鸭亦无所谓,闻着臭才是真谛——“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倒地的梁小龙仿佛看到师傅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师傅还说,五月的木棉花多,飘在空中很美。
飘出来的是棉絮。木棉花不但是花,也结果。经历五月的雨水,成熟的果实裂开,棉絮开始飘出。
木棉象征着某种开花结果的生命力。只有具备成熟的果实,木棉才有驰骋的天地。飘曳的木棉亦是一种希望。
《打擂台》是一套笑中有泪的电影,有讪笑打闹,亦有悲观与低落的感伤。而结尾却能让人如同看到飘于空中的木棉般,醒觉到生命力的希望与美好。
真是一部好电影!!诚意推荐!!
5 ) 一胆二力三功夫——《打擂台》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打擂台》都是近年影坛的一个异数。梁小龙、泰迪罗宾、陈观泰、罗莽、顾冠忠、陈惠敏这些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如果倒退三十年,那真是一等一的全明星豪华阵容。编剧怎么也得是古龙、倪匡,导演怎么也得是“楚千万”或者“张百万”那种级别的。放在如今,星光或许没有那么灼灼耀眼,意义却更为重大——沉寂多年的传统功夫电影终于等到了来自活水源头的滋润。而这种滋润,功夫片迷们尽管抱憾也只能承认,其实机会已经是屈指可数。
正如片中泰迪罗宾扮演的罗新师傅所言,打架重要的是“一胆二力三功夫”。“一胆”要赞的便是尚有余勇可贾的这帮老打仔们。片中多场打戏,可以看出都是演员亲身上阵,尤其是梁小龙,从一开头惩治小流氓的敏捷身手,到最后大战少壮派的凌厉拳脚,无一不让人想到其盛年时代的豪勇做派。作为功夫明星中有数的几个实战派高手,他的招式并不太注重优美的身段,但是那种自信和狠劲,却是别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在擂台上渊停岳峙的身姿,足以让人忘记这是一位挺着大肚腩的老阿伯,只是全神贯注地期待他的下一个动作。
“二力”赞的是影片的技术和喜剧桥段。光芒万丈的预告片先声夺人,做旧的胶片感和挥洒的墨点充斥银幕,大有昆汀式B级片的风范,堪称今年预告片中的翘楚。影片中那种急推急拉的夸张镜头很有旧功夫片风范,让从小看惯功夫电影的人倍感亲切。一段动画交待剧情直接让人想起《杀死比尔》,气氛十足。唯一遗憾的是影片本身并没有如预告片一般刻意做旧,玩得不如罗德里格兹的《恐怖星球》出位,大概是预算有限吧。
老人家们搞起笑来,一点也不比手上的功夫逊色。泰迪罗宾跟美女介绍“我姓罗,名叫罗新,他们都叫我罗生,因为我太极打得好,你也可以叫我太极罗生”简直是新艺城声口转世还阳。恍惚间,仿佛看到的还是那个玩世不恭的小个子。歌厅里的“家母已经去世多年了”是十足十的无厘头,至于“姓高”这种笑话,恐怕只有看粤语版才能领会了。北京不上映粤语版,实在是个遗憾。其实英语字幕电影都能容忍,粤语为何不行?这种“行规”简直就是不顾语言现实的鸵鸟政策。
几位新人的表现比较起来还算称职,贾晓晨是个合格的花瓶,欧阳靖虽然演戏一般,作为美籍华人Rap王的他却为影片谱写了相当有老片感觉的音乐。片尾翻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估计能勾起不少70后和80后的回忆。
“三功夫”很简单,就是影片中的打斗场面了。除了梁小龙之外,各位大佬也都有份大打出手,总的效果还不错。说到这里忍不住吐糟:郭子健这个导演,实在是文艺有余,类型不足。影片前半部的路数,明明是个傻小子拜师学艺,自强不息打败恶势力,顺便俘获美人心的传统故事模版。虽然黄又南的小身板看着实在让人汗颜,可功夫片本来不就是要化不可能为可能么?结果倒好,最后大决战还是梁小龙出头搞定。影片最后变成了老人家们的精神升华,甚至可以说是精神胜利,完全就是反类型的文艺做派。我把这个叫做“港片开局,日片收尾”,结束在一片呜咽声中,是只有日本观众才能理解的类型片境界。想想郭子健又是“野良犬”,又是“罗新门”的殷勤,我这么说还真一点都不冤枉他。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擂台》展示的是功夫巨星们的现状而非过去,为的是遗忘而非记住。当罗师傅从植物人状态中醒来,又陷入深深的失忆时,仿佛进入了一个犹如《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中冯宝宝的窘境。只不过刘镇伟要做的,是通过遗忘去复兴粤语残片时代那种癫狂的快感,而郭子健要做的,则是通过失忆凸现老人家们的尴尬,顺便塞进自己文艺青年的那点小心思。
幸好,我们进影院为的不是看他。
6 ) 这也能获奖?!!!
给这部片子很差,是因为它居然能获金像奖!!香港的金像奖怎么了?香港电影怎么了?!虎头蛇尾,毫无观赏性,烂片一个,随便找个什么主题就号称香港精神,我呸!!从《金鸡》开始,一个不如一个。别看见获奖了就说好,肏!!
7 ) 三十年一觉功夫梦
看《打擂台》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在演员表上做一点功课。这一串在年轻观众看来有些陌生的姓名,每一个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和电影本身紧密相关。《打擂台》是一部可以让人欢笑着落泪的电影,而了解历史应该是被感动的最大前提。
梁小龙是谁?他不只是周星驰《功夫》里面的火云邪神,更是三十年前电视剧《霍元甲》里的陈真。陈观泰是谁?他是1973版《刺马》中的男二号,就是后来刘德华在《投名状》中演的那个角色,他还在三十多年前演过马永贞、洪熙官,是那个年代的功夫巨星。陈慧敏是谁?他是《蛊惑仔》系列中东星帮会的大哥,也是七十年代的邵氏功夫电影之星。泰迪罗宾是谁?他是纵横香港电影界数十年的幕后大佬,监制导演配乐样样拿手。即使是戏份不多的老太太邵音音,也曾是七十年代艳绝香江的女明星。
这群演员年纪都很大,皱纹都很深,辉煌的岁月都已远去,现在更多是在电影中演一些小配角。在《打擂台》中,他们终于再次成为了主角,可要么瘸腿,要么断臂,要么根本就出不了手。虽然在片中被师傅评价为“还蛮帅”,可已经很难吸引如今的年轻人了。这是一部把怀旧做到极致的电影,是一部功夫版的《岁月神偷》。当片头出现三十年前常见的那种手写字幕,当片尾“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以另一种方式被唱起,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唏嘘感叹、泪眼婆娑。
电影的剧情也是严格按照“引人怀旧”来设置的。武馆师傅罗新,三十年前在一次擂台赛中落败,从此便陷入昏迷,两名弟子阿成和阿淳守在左右等着他醒来。三十年后的今天,罗新终于醒了,记忆仍然停留在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可两位弟子已成为老态尽显的残疾人,空有一身功夫,却没了施展的天地。这时正好有一家武馆举办功夫擂台大赛,激起了师徒几人的斗志,准备再次出战,就像三十年前那样。
然而时光毕竟匆匆流过一去不回,现在甚至连装在信封中的挑战书都消失了,转而以E-mail代替。爱妻当年留下来的一只腊鸭和一块玉佩,现在还在罗新身边,却显得如此不合时宜。误打误撞加入进来的混小子,也是职场上的一名失败者。这个功夫组合看上去如此暮气沉沉,一世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浪花淘尽英雄。后来的比赛,也并没有给他们“不老”的假象,一代新人胜旧人,这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可梁小龙、陈观泰、陈慧敏,这批当年的功夫巨星,却在《打擂台》的结尾一同大笑起来。他们喘着粗气,趴倒在地,笑得很释然,很满足。后生们感到不解:为什么打输了还这么开心?陈慧敏说:再过三十年,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由此我却想到了戏外的“擂台”。现在是“甄功夫”的时代,《叶问2》刚刚席卷了票房,《打擂台》就斜刺里杀出。几大老将一起出马,却仍敌不过少壮派的甄子丹。但我想,老将们仍然会满足地微笑,就像电影结尾那样。只要还能进入擂台,只要还能亮出招式,他们就已经赢了。参透了功夫真意的人,应该会明白。
功夫片,作为香港电影中影响最大的片种,不管是三十年前还是现在,大都是格局庞大善恶分明的,结局一定会是正义战胜邪恶。很少会有《打擂台》这样的功夫片,并没有什么剧烈地黑白纷争,从头到尾气氛欢乐祥和,胜负一点都不重要,却能打得酣畅潇洒。从这一点来说,这部主打“怀旧牌”的功夫片,却不期然开创了功夫片的新天地。
8 ) 壳是功夫片,核是励志片
这片子是展现老先生们现状而非故态的电影,多的是对一生的总结,看得人唏嘘,少的是对功夫片黄金时代的致敬,酣畅淋漓的感觉。除了打斗段落之外,从镜头到技法都是现代文艺片的路数,不如预告片爽快。最后决斗还是梁小龙搞定,情感无处宣泄。所谓港片开头,日片收尾。
这部电影应该算是功夫片,但绝对不是打来打去的鸡血片,壳是老港片式的搞笑功夫,核却是励志,看到最后满腔热血,充满斗志。老家伙们的演技像陈年的老酒,品起来有点苦,有点甜,回味却绵长。不能不说戏骨也要看骨龄。
功夫片岁月的往昔情怀。个人情怀很珍贵,市场现状要正视。但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做的电影。
陈观泰都这德性了
这片子是展现老先生们现状而非故态的电影,多的是对一生的总结,看得人唏嘘,少的是对功夫片黄金时代的致敬,酣畅淋漓的感觉。除了打斗段落之外,从镜头到技法都是现代文艺片的路数,不如预告片爽快。最后决斗还是梁小龙搞定,情感无处宣泄。所谓港片开头,日片收尾。不如《刑房》系列。
当年两个新人导演和第一次做监制的林家栋站在金像奖领奖台上,多次感谢刘德华愿意投资这部很可能会赔钱的电影。现在差不多过去十年,今时今日的hk更让人觉得「唔打唔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贏」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代表着深入每一代hker骨髓的香港精神
最愚蠢的致敬手法之一,反例参照热海搜查官
说什么港片复苏、往昔回忆,不过就是起用了一批老演员的小成本影片而已。
是功夫片,但绝对不是打来打去的鸡血片,壳是老港片式的搞笑功夫,核却是励志,看到最后满腔热血,充满斗志。老家伙们的演技像陈年的老酒,品起来有点苦,有点甜,回味却绵长。不能不说戏骨也要看骨龄。
泰迪罗宾就是龟仙人!
还好吧
怀旧风席卷而来,就算我没赶上那个《霍元甲》、李小龙的年代,还是觉得这样电影的感觉真好
旁邊一哥們笑得不行,不是他有問題就是我有問題。
居然是金像奖最佳影片
如果你不知道梁小龙和陈观泰是谁,那么你就别评论这部电影,因为无论你评论什么都能显出你的无知
不看好郭子健
因为泰迪罗宾,我已经失去评判的能力。
励志励的我好窝火~
很精彩的小制作电影,刘德华作为投资人的眼光以及品味确实值得称赞
师傅醒过来后,当时我就精神了。
怀旧.
万里腊鸭永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