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机器里面有个人
这个电影让我想到了大友克洋的《老人Z》,两者都表达了对日本社会中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而日渐增多的孤独老人们的人性关怀,只是《老人Z》使用匪夷所思的情节和夸张的手法来完成,侧重于老人情感中的爱情回忆,《机器人爷爷》则用略显滑稽的剧情和精致入微的细节来达到,侧重于老人情感中的存在认可。
人为什么养宠物?
抛开那些常说的驱散孤独增加生气逗人开心之外,是不是有一个原因我们没有说出口——如果没有我们,宠物会死?!这种实实在在的可能性在增加我们责任感使我们用心照料这些宠物的同时,却也暗示了我们个人的重要性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我很重要”的存在感使我们快乐。
这种对存在感的需求,求诸内就是自我认可,求诸外就是社会认可,两者始终贯穿人的一生:在孩子时期,我们通过哭泣来吸引大人们的注意力,年轻时,通过展示自己的肌肉力量和大脑智慧来显示自己的优越,青中年时,习惯用存款、汽车、职务、社会地位进行自我标榜,到了老年,这种需求就更加强烈了,尤其是对于电影中那位垂垂老矣行将就木单身独居的铃木老爷爷。老爷子身体佝偻、眼睛老花、两耳重听、力量衰退,腰已经直不起来,头上的草也去了一半,不知道如何跟两个电子时代长大的外孙相处,又跟老头老太们不太合得来。最重要的是,性格倔强不服老的铃木大爷接受不了这种早也睡晚也睡,吃了饭还睡,太阳下接着睡的混吃等死晚年生涯。于是,铃木开始找工作,阴差阳错之下,开启了一段惊奇之旅。
我觉得这个老人和机器人合一的想法真是一个好点子,这种合作带有强烈的隐喻
老人代表较纯粹的自然人,机器人代表纯粹的机械。电影中的老爷子住在旧平房,电器只有电话和电视,娱乐就是读报晒太阳打瞌睡,这种不上网不用手机的前工业时代旧人类在日本已经快要绝迹了,在这个时代他们算得上是“原始人”,况且这个人类身体如此虚弱。机器人则是整个工业时代的最终幻想,人类孜孜以求几百年,我们对机器人的一般想象也几乎都是人类的反面——力大无穷,刀枪不入,不知疲倦,始终如一。
老人代表着过去,机器人代表着未来。铃木这样的老人活在了过去,他们已经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再追随时代步伐了,他只喝一种饮料,保持着旧的日式习惯,穿那件旧西装,戴现在已经没有男人戴的昵帽,喜欢写字而不是打字……我们这个时代因为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可以称得上是“没有记忆”的时代,人们只是由商业和科技推动着往前冲冲冲,扔掉旧电脑换上新手机玩着新游戏,机器人式的冷漠和效率才是新人类们追逐的新时尚;
老人为机器人服务,而机器人也是老人的专属玩具。老人假扮机器人取悦世人,他跳舞骑车挥手致意,甚至跑到自己女儿家逗两个外孙,但这个机器人也是老人的大玩具,这个玩具让老人有事情做,让他住在饭店按摩温泉。这个玩具让他又一次有了“我很重要”的存在感,这使他愉快幸福。
最绝妙的是:机器里面有个人!
为什么要把机器人做成人形?
从技术上来讲,不要说进行复杂和快速的运动了,光是维持两足机器人的平衡就是一个大麻烦;从生物角度来说,两足在自然界属于极鲜有特征,多足才是常态,人这样的两足生物更是动物界中的奇迹,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从功能上讲,人形机器显然不如多足多手,甚至也不如纯机械机器。所以制造人形机器人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无关,这是人类一个非理性的选择。押井守对此的解释是“人类有制造人造人的本能和欲望”,成人们的生育可以解释为实现人造人欲望最直接和省力的方式,未成年人则喜欢用人偶玩具来做为人造人代替物;宗教主义者对此的解释是“人们总是用自己的形象制造偶像”,人形机器既可以理解为人按照自己形象制造的偶像,也可以理解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制造的奴隶,通过模仿“上帝造人”,人享受做上帝的快感。
而在本电影中,导演给出了另一种充满温情的解释——人性!
这个机器人,不需要有钢铁之躯,不需要有酷炫外表,不需要有无敌身手,不需要有超强计算,可以调皮,可以任性,可以不听指挥,甚至可以有一点小情色,只需要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善解人意排忧解烦,关心人的情感需求心理需要,使人快乐开心就好。
在电影中,开头用了8分钟时间表现了铃木老爷子的倔强个性、孤独无聊的日常生活、与老头老太们的不搭,中间又用了诸如钕磁铁治腰疼、电梯内放屁、机器人上厕所、看美女露底、展示会上耍宝等细节来表现老人找到了自我存在感后的快乐,而结尾时,高胖瘦三人组+美女找大爷江湖救急,老爷子终于又露出了久违的孩子式的微笑。
这个笑让我欣慰的同时,也让我有一点难过。
因为让机器成为“人”的难度比让机器人上天入地、栽树种花、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还要大。就算是真正的人类又有多少能够做到对某一个人的全心全意的关怀和爱呢?反正电影里老爷子的女儿和两个外孙就不可能做到。
这样,我们要怎样让像铃木大爷这样的老人享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也成了一个艰难的命题。尤其是,不只日本的老龄化日益加深,中国由于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而面临着比日本更加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要如何让我们的父母安度晚年?我们自己变成了老人之后又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存在感?
对此,我笑不出来。
2 ) 没有主义
呵呵呵呵,原来是这么一故事,矢口史靖还是拍东西很舒服的,而且好久没看过这么不带“主义”的东西了,很轻松很随意。最后一句台词爆笑,字幕组功不可没!
3 ) 希望深情不被辜负
值班是个能让人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
年轻的时候就连发呆的时光也不觉得孤独,一旦老了,时间变得漫长,不愿承认自己的无助,就只能用扯扯鼻毛,坐在躺椅上盯着闹钟看时光流逝吧……
整部剧看下来痴痴的笑着,笑完是一阵心酸,独居老人,都渴望被关注。
他穿着新海风的衣服在外孙家合照的时候,外孙说一股外公的味道,他欲摘下帽子又放弃的手
这样一幕感动又心酸,老一辈的人对孩子是怎样的爱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中年人要拼命工作养家糊口,小孩子要挑灯夜读好好上学,中间的亲情纽带也要维系,大概这就是不能十全十美的维持生活吧。
父亲节的时候看到这么一段话,我总尽我所能的和父亲待在一起,因为他死后就再也没有能一起的日子了,哪怕是陪着他一遍一遍看四十年代的电影也是幸福的。
其实不光是父母,还有很多爱我们的人,都需要我们日常的陪伴,深情才会不被辜负。
4 ) 辛酸支撑喜剧
(冲着吉高由里子来看这部片子,发觉佐佐木这个角色让她来演就是百分百讨喜。虽然不是主角,但是科技控技术宅的萌妹子怎么说也是稀有动物,牛哔闪闪足够夺人眼球啊。)
空巢老人通过假扮机器人这种有些荒唐的方式受到儿孙的爱戴,这种讽刺和心酸暂且放到一边,能够一击即中感动观众的恐怕是剧中角色都在冒着的那一股傻气儿。三个体型鲜明的菜鸟“工程师”,流着口水睡大觉是他们的本职,却意外走红拥有大批拥趸,他们脸上无时不刻不在呈现着的呆傻气简直叫人不忍心责怪他们的偷天换日。佐佐木叶子虽然长得够养眼,却偏偏是个偏执狂性格,毕生献给研究和崇拜机器人事业,弄得暧昧男友都吃醋不迭。老大爷就更不消说了,从片头一路卖萌到片尾,有没有点老人家的样子啊喂!
人尝道,步入暮年后人会变得更像孩子。机器人大爷在失去儿孙关注的状态下,一不留神上了“欺世盗名”的道儿,成了当红炸子鸡——新潮风机器人,风头一时无两。就像里面的一句台词一样,谁会想得到那么蠢的办法,把人装进机器里头冒充呢。可偏偏这么蠢的事儿才是日常最可能发生的。明明是个危险系数很高的活儿,可老人家却什么出格的事儿都敢干,什么强都敢逞,搂着女主持跳舞不算什么,被车间里的造车机器甩上天才够过瘾。老大爷,壮心不已啊!然而他做这些,也不过是为了获得久违的那种爽感——被人关注,被人肯定。这理由够不够辛酸?一定要有个辛酸的理由在背后支撑,才能让喜剧变得更没心没肺嘛。
5 ) 结尾的艺术——梦幻的期待与真实的发展
矢口史靖是我特别欣赏的一个日本喜剧导演,从早期的《秘密花园》、《五个扑水的少年》、《摇摆少女》到中后期的《快乐飞行》、《机器人大爷》、《神去村》等,观众都能在喜剧式的发展中体会到强烈的真实感——在矢口的作品中,攀岩是真攀、游泳是真游、演奏是真演、飞行是真飞、伐木是真伐;玉木宏、妻夫木聪的花样游泳,上野树里的管乐器演奏,染谷将太的深山伐木,他们训练、动作的细节会被矢口会不厌其烦地展现,最后以一场高潮戏结束。一般的喜剧导演倾向于用夸张式的台词和表演、恶趣味的情节发展和结尾去迎合观众,因此矢口的建立于真实基础之上的喜剧并未流俗到套路化的制作模式中,也因而更易被人长久地记住,至少于我而言是如此。而在矢口的影片中,最能体现“真实感”的当属这部《机器人大爷》——它有一种情节设计的真,而不是像矢口的其他作品那样,是可直接识别的对运动项目、职业技能的真体验。这种情节设计的真尤其体现在结尾部分。
在我看来,本片前面的大部分内容是喜剧套路式的——木村电器公司三人组因为机器人设计一事遭遇困境,然后请来救兵铃木大爷装扮机器人试图摆脱,岂料越陷越深。按照惯常的观影体验,结尾应该是三人组最终摆脱困境,且常年孤寂的铃木大爷最终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或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而察觉出真相的对机器人痴迷的女学生叶子又能够理解他们。没错,电影正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妙极了。这种真实而又迎合观众期待的结尾最典型地体现在吉高饰演的痴迷机器人的女学生叶子和五十岚饰演的装扮机器人的铃木大爷身上。
当察觉出假机器人的叶子为了揭露真相去拍摄铃木大爷时,因为慌张倒地、而在前方有车辆驶来的千钧一发之际为铃木所救,这时镜头闪回到叶子被机器人“新潮风”所救的场景。这种闪回前后的对比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梦幻的期待——叶子将恢复对眼前这位铃木大爷的好感,并由此原谅铃木和三人组用假机器人骗人的行径,毕竟叶子曾经是那么痴迷于救过她的英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叶子只是不再参与“揭露假机器人真相”一事,她一没阻止同行的女记者继续揭露真相,二没彻底原谅铃木和三人组的谎言。当叶子拒绝到木村电器公司听记者会时,观众的第一个期待就这么落空了。但是,这却相当符合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感受,叶子毕竟不爱铃木,她只爱货真价实的机器人。
后来叶子的同窗交给她一幅设计图,那是木村电器公司三人组和叶子等诸多高材生共同构思出来的心血之作。叶子受到了触动,并决定跑向木村电器公司记者会阻止真相的揭露。至此,叶子理解并原谅了三人组和铃木大爷,不是因为铃木大爷再一次救她,而是因为那几张设计图的特写让叶子找回了对机器人的热情状态、并意识到三人组求学精神的可贵。因此,这是一条叶子原谅三人组行径的真实之路。
当叶子跑向记者会现场时,观众会期待她能够阻止女记者揭露真相的行为。因为在此之前一直独居在家的铃木受到女记者诱惑,承诺要在媒体面前道出真相了!但事实呢,叶子没能阻止,机器人在一片混乱之中从高楼跌落。观众对叶子寄托的第二个期待又落空了。
叶子虽然没有力挽狂澜,但她最终加入了木村电器公司。当观众期待她和三人组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机器人时,岂料机器人在测试时又出故障!至此,观众关于叶子的期待又一次落空,女主光环消散。
我们看到,观众对于叶子的三个期待只被满足了一个——女主没有大发神威力挽狂澜、也没有成功制造出新型机器人,原谅三人组和铃木也只是因为设计图而不是铃木大爷的相救。这难道不是影片真实感的一种体现吗?
但是观众的后两个期待还是被满足了——通过铃木大爷被替代性地满足。铃木大爷的智慧让三人组渡过了危机,且与之前承诺要道出真相形成强烈对比,观众对其好感也上升到最高。可是铃木虽然找回了自己的一丝价值,但他毕竟还是独居老人啊,观众仍会有缺憾感。所以,叶子和三人组的新机器人才会故障,这样铃木大爷才会再度登场啊,以新机器人的形式。只有当这样结尾时,观众的期待才能被完全满足,被矢口以一种更温和而更真实的方式满足。
我们知道,喜剧电影的艺术性一直有着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其结局——因着喜剧的商业片属性和对其前后一贯的喜剧效果的考量,绝大多数喜剧要在结尾迎合观众,否则观众容易产生较大缺憾感。在经典的喜剧片中,卓别林式的社会批判类喜剧、基顿的默片喜剧、成龙的功夫喜剧、星爷的无厘头喜剧、萨布和宁浩的黑色幽默、热内的Cult喜剧,都莫不如此。也许只有黄建新式的讽刺类喜剧,和诸如《等待戈多》这样的荒诞喜剧能跳出这一窠臼。老实说,我以前对这种迎合观众的结尾一直谈不上欣赏,因为这与真实相去甚远。但这部《机器人大爷》的出现让我改变了看法——原来“迎合观众期待”和“真实”是可以相容的。而这就是本片的结尾所做到的。而它能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导演矢口将影片中人物视为了真实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非善即恶的脸谱们。
6 ) 一部搞笑又不失感人的电影
这个片子讲述了很多比如孤寡老人,亲人的期望,对他人的善意,虽然里面那三个本来 只是家电制造商木村电器的普通职员也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不单单只是用虚假虚掩了事,而不乏感人的片段,且里面的老人救的 吉高由里子 也从此真正热爱这份机器人的工作,很多时候给都都是一种正能量,这或许是日式戏剧电影好看的原因。
江湖救急啊 爷爷!
机器人大爷。温暖的日本文艺片,而且你还会看到日本的机器人如此发达是因为什么,观影中一直在琢磨怎么能把结尾弄圆满,果然,做到了,全程动漫式的情节,你没有办法不爱这个可爱的大和民族。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概就是酱紫吧。想到我们的喜剧片,拼命咯吱你的皮笑肉不笑,抄都抄不到精华,哎……
好看!
通过看似不相干的两个群体间的碰撞磨合,最终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胜利。用人情义理的日和嬉闹把科技宅同龟毛老人的世界打通,而连接这一切的恰恰是社会工作压力以及那幅机器人躯壳,说到底仍旧是完完全全以人为本的故事演绎,而其中的符号意义也许更值得人们思考
科技始于人性。
整个就很欢乐又不乏小温情的片子。节奏拿捏得也很好。吉高妹越来越敢演越来越能演了!超放得开!
老爷子好可爱!XDDDD
超赞的喜剧啊~~~~ 最搞笑的电影我最近看的 实在是太好看了!!!!!! 不知道该说啥了 好久没有看电影看到眼泪流出来了都
哈哈,比起机器人大爷,其实我更喜欢傻乎乎的吉高由里子,萌翻。
矢口史靖的片子一定不会闷就是了,仍然有些有趣的笑点。吉高由里子演这种技术宅妹子真心萌,滨田岳也很有趣。
温暖
技术萌妹子好可爱~
铃木大爷,江湖救急啊!
小温馨
剧情和人物都很单薄,对一个喜剧片来说在情理两个方面的铺陈展开和收尾也是非常不足的。不看也罢。
萌物爷爷!
还蛮好玩的wwwww极高妹子挺萌的XD她就适合这种角色XDDDD 是个不错的温馨搞笑小品电影。
好合口味的片,但竹中直人竟然被放在主演第一个…豆瓣机器人的节操呢??
如此美丽的谎言,叫人不忍拆穿。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一份梦想和希望。
喜欢机器人的萌妹子哪里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