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由模特赖求华Greta Ferro领衔主演,是一部时尚年代剧。讲述了1975年的米兰,伊莲妮,一个来自意大利南部移民家庭的女儿,决定去时尚杂志《Appeal》应聘一份工作,以支撑自己的大学生活。从那一刻起,她的生活,将随着一代卓越服装设计师让米兰时装在世界各地声名鹊起,而发生变化。该剧将聚焦伊莲妮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同时也反映了米兰时装业的发展,新的高级成衣服装设计师的出现,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2021-9-14: 看第一集,觉得中国人的认识和意大利的价值观果然有差异,想想他们670(当时我们还在wg)年代发展还挺好的吧,女主🚬,因为工作错过男友(当然不止她一个人的问题)我们也会面临工作和感情双重压力,她为了生计选择了工作,她说她学到很多很快乐(可能时尚弄潮儿就是个吸引人的东西,魅力四射的气质外貌穿着等),我也能看到她敢于和教授唱反调,脑子灵活(有心机),踏实强基(在档案室补时尚课),现在可能到哪里都需要这样的女性,这样的女性在职场能混得下去(是自由人)不同于《穿普拉达的女王》安妮海瑟薇的甜美人设,这里女主有心机智慧还有意大利的文艺气息。等我看完我继续更感受,不过第一集采访的设计大师确实穿着有品,拍的个人人物照也杂志风满满。 2021-9-15: 看完了,剧情类似普拉达,结尾烂尾,就是男女关系这款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可倡导,所以自由女性就是全开放,随便嗨,没有一点束缚?孩子未来怎么办?她所继承的无非曲高和寡变成大众文化。女主美,剧组的服装,人物都美,就是这价值观不喜。就是美化时尚圈的某种利益勾结的男女关系🤷
70年代的米兰,工人罢工,学生运动,女性主义是这一时期的高频词汇。小小的三口之家硝烟弥漫,窗外的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门里门外,都在激烈的扭转中。另一场重生,发生在伊莲娜刚刚迈进门槛的时尚圈。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准备着重生。
这片子,像是在讲一个人的青春、成长,追新,叛逆,勇往直前,太年轻而不必有瞻前顾后的绊脚石。穿插其中的,是意大利时尚界的真实发展历程,是社会的成长,真人图片,历史事件,给这部剧增添了不少厚重的色调。时尚界也并不总是光鲜夺目的,美丽的背景墙上是动荡不安的光影,新旧思想在这里同样碰撞的响亮。 罗列一些有意思的情节,有的看起来就像身边事,众多感觉勾兑在一起...
• 夜不归宿
因为工作,伊莲妮彻夜未归,父母担心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她悄悄溜进家门,被整夜坐在客厅里的爸爸逮个正着,打了耳光。伊莲妮离开了家。那个年代的意大利,女孩子夜不归宿,也是件很严重的事,自然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太动荡。想到法国电影《最有希望的女演员》中,漂亮的女儿致力于演戏当大明星,理发师爸爸百般阻挠,舔犊情深的父爱渗透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中。
• 办公室烟民
一个时装杂志社,纸张、衣物、胶片,到处都是易燃物,每到吸烟镜头就设身处地为他们担心。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有了吸烟室,办公区域禁止吸烟的?以及,美人们怎么消除身上的烟味呢,还是烟味已经渗透到大家的味觉里以至闻而未闻了?联想到另一部办公室烟雾缭绕的剧,MAD MAN.
另一个小细节,伊莲妮被爸爸训斥后从家跑出来,掏出一支烟,划了根火柴抽起来。可见,那时候打火机还没有普及到大学生身上。
• 美丽和暴力
Rita用美来打扮这个世界,儿子想通过暴力反抗这个世界。儿子参加学生运动,鲜少回家,妈妈的关心和担忧对他来说也许来的太迟。警察追捕闹事的学生,Rita联系不到他,只能在家里苦等儿子电话,重要的工作会晤扔给伊莲妮去做,工作电话速战速决地挂掉。
座机时代,是把人锁死在电话旁的。伊莲妮在纽约守在公用电话旁等待领导指示,在一边等候的黑人女瞪着的大眼睛仿佛能把伊莲妮吞进去,眨眨眼就能让她湮灭掉。
说回Rita儿子,一颗雄心要把理想诉诸武力,真到开火的时候,他逃了,逃回了很久没回去的家。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抱住妈妈时脆弱的像个小孩子。
看到这里,我的脑袋又跳到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同一个时代背景,年轻的主人公在吃过新年餐,看过新年焰火后,毫无征兆的从阳台一跃而下。这两个小伙子,就像同班同学,像发小,相比之下,Rita的小伙子幸运多了,回到家里,还有妈妈这层防护栏。(写完我还没记起儿子的名字)
• Andrea 和 Ludovica
办公室斗争容易让人猜想是否领导有意为之,毕竟有点狼性也好让手下时刻保持支棱着的姿态。你的能力你的心思,领导明白的,但是领导偏心你是没办法的。Rita是杂志社的骨干,主编对她事无巨细的信任。信任有时是源自一起并肩作战的战斗情谊,有时也许是无理由的,可能好比soulmate吧。
有了独立运作的能力却被压制,或者到了喧宾夺主的边缘,也就是时候离开了。欲望是能力在寻找出口。Andrea和Ludovica 选择了离开,挪用东家的钱财、挖走人力,另立门户。无论前路如何,他们必须走。不是说,碰了钉子,他会回头会知道前雇主的好,而是,这颗钉子已经在前边摆着了,他迟早要去碰的。
• 他乡遇故知
办公楼的看门人教育小女儿,离那些时尚圈的人远点儿,她们太离谱。可当他得知伊莲妮父母也是南方移民时,冷峻的姿态一下子热络起来,请进家门做客,拿出南方的特色甜品做招待,就好像久违的亲人一样。伊莲妮要去纽约出差,可签证时间要拖很久,看门人的亲属正好也帮上了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很玄幻,你很难把握那些亲近与疏远是源自哪里。多些了解,总是好的。
• 伊莲妮的爸爸在工厂上班,忙得经常缺席家里的晚饭,而工人们集会的诉求就包括更合理的薪水和工时;妈妈做裁缝贴补家用,这让伊莲妮耳濡目染的对布料有了基本的认知,也正是这项技能助力她拿下了杂志社的面试。
• 伊莲妮第一天上班,Fillio告诉她,这里没有固定下班时间。
几十年后的现在,我给意大利人写邮件,3周不见反馈,到了第4周收到自动回复,说要到哪一天才回去办公。我能有啥脾气。短短几十年,福利待遇翻天覆地了,感恩上一辈为后代子孙创造了完美假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米兰的时尚蜕变史,以前对于真正的时尚了解的少之又少,记得高中有段时间每个月都会去报刊亭买时尚杂志(现在几乎看不到报刊亭了),片子中大多为原型人物塑造,女主伊莲娜我真的好爱,很多人看完觉得这就是大女主的开挂之旅,其实并不是,她的成功藏于细节藏于时势。剧的结尾她成了appeal的接班人,相信她会带着革新与激情继续前进。在结尾奔跑的镜头中穿插历史的资料,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用自己的热情创造做出的巨大贡献,讲真我哭了好久。
其中出现了很多意大利本土品牌,包括Walter Albini,Giorgio Armani,Ginanni Versace、Gianfranco Ferre,Missoni.....他们试着用创造力,用美的事物,还有热情来改变那个很动荡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印象很深有句台词是“一旦你陷进去,就很难再走出来了”,我发现人做事需要“迷”,入迷,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纯粹的境界,不是不闻不问,而是在环境中带着自己对时代的那一份激情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印象最深的是米索尼夫妇。
出过女主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她的朋友们,没有鸡零狗碎的职场心机,伊莲娜拿到专业记者证时他们在喝酒的时候是真正的祝愿与开心,我向往这种纯粹。尤其是女二莫妮卡,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角色大胆勇敢不羁,她把自己原本的一手烂牌打的出色,收到戒指的那一刻应该是她最幸福的。
最后我还有一点想法就是,也许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用他们的远见和打破常规的观念,顶着大环境的压力去推动时代的浪潮。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伊莲妮,因为表达了一些女性主义的想法而非标准答案,跟答辩老师一拍而散。父亲得知女儿的“事迹”后怒气冲冲,伊莲妮逞强宣称自己赚学费,于是冒冒失失地闯进了时尚圈,在一个叫APPEAL的时装杂志社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背景是70年代的米兰,工人罢工,学生运动,女性主义是这一时期的高频词汇。小小的三口之家硝烟弥漫,窗外的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门里门外,都在激烈的扭转中。另一场重生,发生在伊莲娜刚刚迈进门槛的时尚圈。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准备着重生。
这片子,像是在讲一个人的青春、成长,追新,叛逆,勇往直前,太年轻而不必有瞻前顾后的绊脚石。穿插其中的,是意大利时尚界的真实发展历程,是社会的成长,真人图片,历史事件,给这部剧增添了不少厚重的色调。时尚界也并不总是光鲜夺目的,美丽的背景墙上是动荡不安的光影,新旧思想在这里同样碰撞的响亮。
罗列一些有意思的情节,有的看起来就像身边事,众多感觉勾兑在一起...
• 夜不归宿
因为工作,伊莲妮彻夜未归,父母担心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她悄悄溜进家门,被整夜坐在客厅里的爸爸逮个正着,打了耳光。伊莲妮离开了家。那个年代的意大利,女孩子夜不归宿,也是件很严重的事,自然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太动荡。想到法国电影《最有希望的女演员》中,漂亮的女儿致力于演戏当大明星,理发师爸爸百般阻挠,舔犊情深的父爱渗透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中。
• 办公室烟民
一个时装杂志社,纸张、衣物、胶片,到处都是易燃物,每到吸烟镜头就设身处地为他们担心。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有了吸烟室,办公区域禁止吸烟的?以及,美人们怎么消除身上的烟味呢,还是烟味已经渗透到大家的味觉里以至闻而未闻了?联想到另一部办公室烟雾缭绕的剧,MAD MAN.
另一个小细节,伊莲妮被爸爸训斥后从家跑出来,掏出一支烟,划了根火柴抽起来。可见,那时候打火机还没有普及到大学生身上。
• 美丽和暴力
Rita用美来打扮这个世界,儿子想通过暴力反抗这个世界。儿子参加学生运动,鲜少回家,妈妈的关心和担忧对他来说也许来的太迟。警察追捕闹事的学生,Rita联系不到他,只能在家里苦等儿子电话,重要的工作会晤扔给伊莲妮去做,工作电话速战速决地挂掉。
座机时代,是把人锁死在电话旁的。伊莲妮在纽约守在公用电话旁等待领导指示,在一边等候的黑人女瞪着的大眼睛仿佛能把伊莲妮吞进去,眨眨眼就能让她湮灭掉。
说回Rita儿子,一颗雄心要把理想诉诸武力,真到开火的时候,他逃了,逃回了很久没回去的家。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抱住妈妈时脆弱的像个小孩子。
看到这里,我的脑袋又跳到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同一个时代背景,年轻的主人公在吃过新年餐,看过新年焰火后,毫无征兆的从阳台一跃而下。这两个小伙子,就像同班同学,像发小,相比之下,Rita的小伙子幸运多了,回到家里,还有妈妈这层防护栏。(写完我还没记起儿子的名字)
• Andrea 和 Ludovica
办公室斗争容易让人猜想是否领导有意为之,毕竟有点狼性也好让手下时刻保持支棱着的姿态。你的能力你的心思,领导明白的,但是领导偏心你是没办法的。Rita是杂志社的骨干,主编对她事无巨细的信任。信任有时是源自一起并肩作战的战斗情谊,有时也许是无理由的,可能好比soulmate吧。
有了独立运作的能力却被压制,或者到了喧宾夺主的边缘,也就是时候离开了。欲望是能力在寻找出口。Andrea和Ludovica 选择了离开,挪用东家的钱财、挖走人力,另立门户。无论前路如何,他们必须走。不是说,碰了钉子,他会回头会知道前雇主的好,而是,这颗钉子已经在前边摆着了,他迟早要去碰的。
• 他乡遇故知
办公楼的看门人教育小女儿,离那些时尚圈的人远点儿,她们太离谱。可当他得知伊莲妮父母也是南方移民时,冷峻的姿态一下子热络起来,请进家门做客,拿出南方的特色甜品做招待,就好像久违的亲人一样。伊莲妮要去纽约出差,可签证时间要拖很久,看门人的亲属正好也帮上了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很玄幻,你很难把握那些亲近与疏远是源自哪里。多些了解,总是好的。
• 伊莲妮的爸爸在工厂上班,忙得经常缺席家里的晚饭,而工人们集会的诉求就包括更合理的薪水和工时;妈妈做裁缝贴补家用,这让伊莲妮耳濡目染的对布料有了基本的认知,也正是这项技能助力她拿下了杂志社的面试。
• 伊莲妮第一天上班,Fillio告诉她,这里没有固定下班时间。
几十年后的现在,我给意大利人写邮件,3周不见反馈,到了第4周收到自动回复,说要到哪一天才回去办公。我能有啥脾气。短短几十年,福利待遇翻天覆地了,感恩上一辈为后代子孙创造了完美假期。
一开始会忍不住和好莱坞生产的几部时装剧做比较,比如Devil Wears Prada 或Ugly Betty,都是讲述误入时尚产业的菜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在行业站稳脚并揭露一些行业阴暗面的故事,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会觉得,意呆利不愧是艺术大国,果真还是技高一筹,好莱坞商业片这种流水线出品还是有不少区别的。下面就胡乱分析一些由本剧细节引发的想法。
同期意大利和美国时尚比较
从社会背景来看,7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均处于类似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期,但是表现不尽相同。美国正处于滞涨危机的泥潭,加上饱受争议的越战,社会内部矛盾严重激化。二战后长起的一茬美国年轻人称作“垮掉的一代”。这些年轻人刚刚经历过美国梦,尚未奋斗就获得了祖辈梦寐以求的一切。但正因如此,他们怀疑父母对他们“努力奋斗”的告诫,怀疑商品金钱的必然意义,怀疑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合理。虚伪、拜金、性别与性向的压迫、反对战争作为催化剂给社会矛盾的表达宣泄的带来出口。1969年的Woodstock音乐节这一场摇滚乐史上空前的活动把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嬉皮士运动带向了高潮。
与之相对应,美国70年代时尚的主流可以说就是这场反主流的文化运动的表征。过分奢华的着装的不再是主流。更多元化的风格涌现,当时服装的廓形也从贴身转变成中性、极简、返璞归真,自然主义。喇叭裤,长卷发,吉他,民族风,反战元素是垮掉一代的经典符号。这个时期的女装的形式有染色领带衬衫,墨西哥“农民”衬衫,匈牙利民间刺绣女式衬衫,披风,斗篷等。下半身主要是厚底高跟鞋,破牛仔裤,长裙。材质方面,多喜欢用自然类色彩的棉麻质地印染,牛仔布,针织,刺绣,绑带,钩针,麂皮流苏,绒面革等。形式方面,多采用色彩斑斓的设计和明亮繁复的花卉图案,以及佩斯利印花(剧中摄影师给女主的围巾就是典型)等。当然还有激进的嬉皮士喜欢露点或者什么都不穿。后来这些时尚风格演变成“波西米亚风”,但是这样的风格不在承担传达个人身份和人群身份符号的作用。
同期,我们再来看看意大利的社会背景。在本剧的开篇也有描述,1969-1973:在意大利历史上被定义为“四年抗争”时期,意大利全国的失业率开始大面积的上升,社会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左翼运动开始抬头,从意大利首府米兰为开端逐步辐射全国,阶级斗争从工厂蔓延到了人民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人们反对上涨的物价、昂贵的交通、数量不足的学校和托儿所、糟糕的医疗设施。与此同时,作为工会与制度化左翼政党一个倾向的“工人主义” 也深深影响了意大利的女权运动 。“女权斗争”为赢得家务工资而组织抗争。这一运动迅速蔓延到欧洲和北美,并由此发起了最早的跨国社会运动之一——“家务有偿化”(Wages for Housework)。女主所代表的形象隐喻也比较明显了,显然是代表当代意大利社会新女性的人群的形象,他们具备独立思想,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不愿意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期望通过工作价值展现自我价值等等。女主在杂志社的一步步成长也代表着其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开篇对社会现状的动荡不安的描述和时尚产业传达出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形成的强烈反差,包括片中不让自己女儿和杂志社工作人员来往的门卫,主编的儿子,也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了社会矛盾的激化。身处于如此动荡的环境内,似乎时尚一词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第五集中,女主在记者职业考试现场被主考官这样问道:“您不觉得在这个戏剧性的时代,从事时尚工作是完全边缘化了吗?”她则回答说,“时尚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时装样式是千变万化的,如今我们女性正在重新获得权力。这里可以看到,女性在要求对自己身体和生活取得控制权。而时装,成为了女性表达自我的最有利的武器,女人为了获得话语权需要展示自己的身体来惹人注目,所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迷你裙或者紧身上衣。
于时尚行业而言,最为显著的例证便是Prada集团的掌门人Miuccia Prada,她既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也是亲历者。纵观Miuccia职业生涯的成衣设计,强有力的女性主义始终处在特殊且重要的地位,这与她的自身经历有着直接的关联。
在意大利当代时尚方面,除了受美国嬉皮士风潮的影响,金光闪闪的迪厅时尚再次成为70年代的时尚宠儿,设计师和时尚明星们都在拥抱奢华的风格。金属材质、亮片、高腰裤和霓虹色,成为一大潮流。另外狩猎装和军装也很受欢迎。这些造型在70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以实用主义美学和大地色调为特征。
从时尚设计的传统来看,非专业小白的浅显认识,胡乱对比一下法意美三国的设计风格。整体上说,意大利是吊打美国和法国齐肩的。美国设计和欧洲设计的本质区别在于,美国的设计更强调商业化,形式主义为主,形式第一,功能第二,形式追随市场。而意大利设计由于其深刻的历史艺术渊源则更关注功能性、创新性、审美性、质量性的结合。意大利在19世纪后半程工业的发展是落后于欧洲其它国家的,近现代意大利最先有所成就的设计领域是家具和家居设计,意大利家具设计从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形成了古典与哲学相结合的特色。上个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开始从之前注重艺术到技术、艺术相结合的发展方向转变,迎来了设计的黄金期。二战后,意大利的时装设计作为后进生也算是开始走向复兴阶段。同法国服装的套路不同,法国服装属于深得自我营销精髓的那一波,比较会营销人设,喜欢讲故事,比如爱马仕或者LV一派的品牌主要宣导的是皇家贵族式的奢华生活方式,讲究精致和浪漫感,所以在几十年前法国品牌就熟练懂得了了广告植入的重要性。包括赫本捆绑Tiffany和Givenchy,Grace Kelly捆绑Dior等一众电影的植入,就足以看到法国在品牌营销方面的天分。此外,法国的时尚帝国的野心确实也是意大利无法比肩的,世界三大奢侈品寡头全部来自于法国(LVMH、Kering、Hermes),收购狂魔LVMH更是把欧洲各种蓝血奢侈品纳入囊中。和法国的强势话语权相比,意大利时尚设计则低调不少,专攻产品,走低调奢华路线。Prada,Armani一众历史悠久的品牌多是以品牌传承,高端手工定制,一流的做工取胜。在剧情中其实也有情节展现,主编们对法国品牌的无奈的依赖中又透露着淡淡的不屑和傲娇,可以看到70年代的时尚产业,法国还是占领了绝对优势的,米兰对巴黎的模仿和取鉴仍然是整体的主旋律,品牌方、买手、供应链以及纸刊媒介在远未达到体系化的运作,而创新的契机正是建立在这样一成不变的基础上,本剧以一种直观的方式重现了意大利时尚,尤其是米兰时尚的蜕变之路。
米兰从1970年代起树立了此后时尚之都的名号,一系列打破传统的举动以及优秀设计师的先后涌现,与媒体一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联动。彼时意大利的成衣设计大多遵从常规的样式和流程来进行,面向服饰料作的创新仍然处于摸索的环节,而Mandelli却先人一步开始了破旧立新的尝试。第二集的Krizia那场时装发布会出现的超短裤,金属、橡胶、蛇皮、这些在当代设计中并不新奇的材料或形式,从现在看也许稀松平常,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挑战传统和具有时代意义的。
除了服饰时尚外,剧中的布景和建筑也十分精致和还原时代风貌。布景中各种精致的软装设计也充分的显示了意大利设计的魅力。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正直意大利激进建筑和设计运动的高峰,包豪斯思潮的现代主义受到挑战,延续了几十年的极简、单一色调、强调功能性的一元化和绝对理性主义的设计风格转向强调多元化、差异性和开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百花齐放的阶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片中编辑部色彩斑斓,红橙黄的暖色调的软装风格和形态各异充满趣味性又兼顾功能性灯具等设计。
片中的取景地也彰显了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和现代风格建筑的各种碰撞。
总之,本剧从时尚、艺术、建筑、 “女权运动” 与 “工人主义”,性平权等各个视角还原70年代意大利社会。实在是一部值得慢慢细品,干货十足的宝藏。
本剧由模特赖求华Greta Ferro领衔主演,是一部时尚年代剧。讲述了1975年的米兰,伊莲妮,一个来自意大利南部移民家庭的女儿,决定去时尚杂志《Appeal》应聘一份工作,以支撑自己的大学生活。从那一刻起,她的生活,将随着一代卓越服装设计师让米兰时装在世界各地声名鹊起,而发生变化。该剧将聚焦伊莲妮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同时也反映了米兰时装业的发展,新的高级成衣服装设计师的出现,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上世纪七十年代米兰的时尚蜕变史,以前对于真正的时尚了解的少之又少,记得高中有段时间每个月都会去报刊亭买时尚杂志(现在几乎看不到报刊亭了),片子中大多为原型人物塑造,女主伊莲娜我真的好爱,很多人看完觉得这就是大女主的开挂之旅,其实并不是,她的成功藏于细节藏于时势。剧的结尾她成了appeal的接班人,相信她会带着革新与激情继续前进。在结尾奔跑的镜头中穿插历史的资料,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用自己的热情创造做出的巨大贡献,讲真我哭了好久。
其中出现了很多意大利本土品牌,包括Walter Albini,Giorgio Armani,Ginanni Versace、Gianfranco Ferre,Missoni.....他们试着用创造力,用美的事物,还有热情来改变那个很动荡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印象很深有句台词是“一旦你陷进去,就很难再走出来了”,我发现人做事需要“迷”,入迷,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纯粹的境界,不是不闻不问,而是在环境中带着自己对时代的那一份激情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印象最深的是米索尼夫妇。
出过女主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她的朋友们,没有鸡零狗碎的职场心机,伊莲娜拿到专业记者证时他们在喝酒的时候是真正的祝愿与开心,我向往这种纯粹。尤其是女二莫妮卡,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角色大胆勇敢不羁,她把自己原本的一手烂牌打的出色,收到戒指的那一刻应该是她最幸福的。
最后我还有一点想法就是,也许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用他们的远见和打破常规的观念,顶着大环境的压力去推动时代的浪潮。
转发这个锦鲤,你就能采访到好多大师,而且大师们都脾气超好。三星半
🇮🇹妞顶着一头卷发真的好萌啊!!&Franca Sozzani年轻时拿的都是主角光环剧本么,每个危机都被贵人帮忙滑水过去了&偶尔听听意大利语还不错
暴力动荡中孕育出时尚与美。意大利这种奇异的矛盾感真的让人着迷。最后一集拍得极美。
整部剧的色彩太美了,服饰也太美了,70年代的米兰好迷人。虽然剧情有一点点玛丽苏,但是有这些再加上我个人对意大利的偏爱,太喜欢了。
很好看,意大利有着很优雅的质感,而且这种优雅又特别接地气
我是来看服化的!!!好看!!!
看到最后哭了。有点激动。时尚啊,它原本不是纸醉金迷徒有其表,它来自社会生活。意大利时尚也不是自然而然成为世界时尚行业的引领者的,他是意大利轻工业和社会发展的结果,背后是一个产业中各种新鲜进步的思想和守旧顽固派斗争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设计师、不可一世的时尚杂志主编,在刚出道时也是步履蹒跚走一步算一步的。意大利引领的时尚现在已经开始落后了,但是我们可以期待其它的力量走上前台。
与其说这部剧是讲主角的职场励志故事,不如说是讲意大利的时尚发展史,米兰如何变成世界时尚之都,设计的主线剧情只是作为呈现这个过程的媒介。所以虽然剧情稍弱,但是服化道美术包括传达的价值观任何一方面都毫无瑕疵,跟所处时代背景的对比冲突也让故事进展更饱满。我不关心女主跟谁睡了,Albini、Missoni、Armani这些品牌和设计师的故事才是精髓。时尚从来不是一个轻浮的行业,追求美也不肤浅。太期待第二季了!
这个真的比the devil wears Prada 好看太多了
本想为女主光环扣一星,但你们可是Don Quixote呀!剧里的Armani太帅了。那年代的意大利真是活色生香,一挪到纽约就变low了都什么鬼
时装周现在都快没啥用了,杂志也是,米兰最贵的地方给了DIOR和LV,大财团崛起没意大利人什么事,范思哲卖给MK,PRADA还没见缓过来,最后一集玩起了街拍——街拍也早死了。啊,1970年代真是个百废待兴的好时候。PS赖求华真好看。
好看,女主角厚脸皮,独立,能为自己负责,晚归被骂就搬出家,搬出来的时候爸爸还记得说“你记得把钱放进她箱子里了吧。”每个人都是可爱的好人,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同事间也没有陷害,没有小人掣肘使绊子,爱做什么做什么。能量很纯
职场剧就得让专业的人做,让负责的人拍啊……太让人惊喜的一部剧了,相当好看。//网易云有音乐专辑,推荐。//终于把期盼好久的最后一集看完了,没想到还能让我感到惊喜,一定要有第二季啊!
又是一部误导年轻人入时尚行业的剧。中国的时尚媒体生态环境不是这样的啊亲们,敲黑板画重点。
服装真是美爆了啊啊啊····
就连配角都那么好看!我的妈耶!全是满分颜值!身材都很好诶!没有一个一百斤以上的女生诶!不可思议!不应该也解放身材吗
一直认为意大利时装的水平远在法国之上的。
服化道复刻的太精致,从打光到配色,每一帧画面都美得心颤。没有喧闹和狗血,讲了一个好故事,副线也铺垫的恰到好处,展现了一代时尚传媒人的进取与努力,喜欢她们的昂扬、激情、坚韧、华丽与独立。片头片尾都有向意大利Vogue传奇主编Franca Sozzani致敬,十分动人。期待下一季~
主线是Irene离开学院到职场的成长,时尚界的风起云涌,副线米兰的社会运动,比如爸爸从不理解到支持女儿的事业到最后成为工人代表,Rita投身运动的不懂事儿子,很有年代感。过程里也了解到各个品牌在创始之初的故事。那时候的时尚界的确是社会风潮的反映和引导,阿玛尼与女性的部分尤其好。如果有第二季,可能会继续展开讲事业和感情家庭的平衡吧
女主光环就是不一样~反正看着爽 各种时装评论也很有意思 外行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