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是和尚
自从《朝九晚五》播出后,大家似乎都被日本和尚的行为给惊呆了,虽然我过去有所了解,不过也有些感兴趣,所以才看了此片,结果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 剧中的白川与我们中国人认知的和尚差不多了,没有想像中的凡人生活(吃肉喝酒不算的话)。白川刚开始时只想做一个平凡正常的人,但在爷爷得绝症后,但出家继承的家业——寺庙。这才是真正的开始,他从一个普通人(只拥有和尚身份)到成为一个真正的意义上的和尚,从这点看,此剧有些人生成长作品的味道。当然由于是和尚所以又饱含着一些哲理人生的韵味。白川的人生也可以看成真正成长成佛的过程。所以标题才突出“我是和尚”,这与“我思故我在”异曲同工。
2 ) 无标题,只是感想
最近因为举办过几次日本旅行分享会,才对一直向我宣传日本文化的小伙伴经常提到的日本种种开始关注。画面很美,人物很多特写,音乐也烘托了氛围。他说日本有家庙,于是电影中就算是家庙吧,和尚可以喝酒可以结婚。电影中,一直悲喜交替,在考验我们的生老病死观。我要说,我喜欢这种徐徐而来的展现手法,毕竟,片尾,也给了我们一个期待的结局。为什么豆瓣的评分这么低呢,可能真的是我们还不了解日本的文化,我们也禁锢在中国佛教的习惯里了吧。
3 ) 是不是我们活得太匆匆,都没有细细体味这人生?
《我是和尚》 是不是我们活得太匆匆,都没有细细体味这人生?
荣福寺,是日本弘法大师所建四国八十八名剎中的第五十七座札所。弘法生活的年代大致在中国的唐朝文宗时期。
主人公阿进在佛法学校上了大学——之后交代了受爷爷的影响。毕业后在一家书店上班,一身西装、骑着小摩托,唯一和和尚有些呼应的可能就是那顶亮闪闪的头盔了。以至于首席长老不禁意味深长的叹了口气。
配乐很简单有趣。
除去星战那样脑洞大开或者超人那样英雄主义的好莱坞大片之外,很多优秀的外国电影,其实同比换算到中国,都是讲的普通人的生活,比如一些浪漫爱情轻喜剧,一些家庭或者故事片。设想能把我们一位网管、快递员、公司职员、初中生的生活拍的让人笑、让人感动,不靠惊恐艳情傻二,这样的国产电影还是凤毛麟角的——比如像《海街日记》。
佛法学校的生活比较程式化,在新社会中,科学文化知识嫁接给了普通人,让人类省去了很多进化求索的生命耗时。当前的佛法和礼仪,更多的是一种仪式、代表一种对传统的坚持,并不需要如何痛彻心扉的精神磨练——而真正的境界的提升,也是课堂无法教授的。
在书店里猪鹿蝶相遇的时候,阿进还只是一个低头走在人生中的行者,即使有着感觉无聊,也只能打电话给老同学叙叙旧,想起学生时代顶着光头在那家料理店里面抽烟喝酒意淫店主闺女的日子聊以慰藉。换算回来,就像我们聊着学校旁边那些和烧烤啤酒、经管系妹子有关的日子。
接下来是首席长老与老主持(爷爷)的对话,给小和尚的大师生涯来个欲扬先抑,尤其与同年纪的弘法大师作比较。这是首席长老第二次露面,首次交待他是最有影响力的首席。
爷爷突然发病,是没有余地的胰腺癌晚期,这个突然打击让影片第一次出现转折。此时在家里讨论第二天做法事的时候,不声不响的父亲两次叫“阿进”(拿掏耳勺拿纸巾)很有意思。这种打草惊蛇真的引起了阿进的回忆——小时候问爷爷人死之后真的会消失无踪么,第二天阿进改名叫了白方光圆,那是爷爷给他起的法名。(左右键快进始终赶不上字幕位置的感觉太难受)
初入寺院的和尚发现寺庙生活至少比消除图书上的笔迹新鲜,影片在这里节奏转向了轻快。
在和尚入寺初期讨论寺庙事务的时候,自己很想按照意愿做出一些改变,首席长老一直是个“反派”的存在,由于自身业务的不足,作为住持其实是各位长老的“小弟”。另外,美丽的京子要结婚了。
京子传统形式的婚礼,充满淡淡的味道。
广泰职场生活的失意。这是导演的一次虚晃,如果不是爷爷的去世让自己“顺理成章”的做了和尚,那么是不是光圆自己也有一样的困惑呢。
回校的找回之旅。
寺院新建筑的使用,年轻人的改变,对于老人来说就是改革。这种羁绊给了小和尚困惑。大眼睛的京子怀孕了。
棒球桥段是一个浓缩,轻松气氛下的对立情绪。
然后节奏急转,京子入院。他无疑是喜欢京子的,从京子出现在书店那一刻镜头就交代的很清楚了。那种青梅竹马的爱甚至超越了追求一份婚姻。看着躺在病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京子,镜头给向了挂在包上的新生儿福牌,和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怀疑自己。
在卡车司机决心抛弃了京子和孩子之后,和尚终于向法师问出了那句“对于那样一个重要的人,遭逢不测,作为一个和尚,我能够做些什么”。而之后和首席长老的一番对话,让两个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善意。
孩子。
和尚和真治两个人在小路上边走边谈,和尚讲着生命的感悟,然后真治停下来了,再次走起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和尚的信徒。
光圆和尚像他爷爷一样趴在台阶上喘气的时候,心情真是急转直下,导演在这里拿捏观众心里非常到位。
首席长老看到孩子们在寺院里,认可了和尚的努力——身体力行的践行佛法。光圆和尚与弘法大师。
送别首席长老。
影片结尾,京子酗酒的父亲改喝咖啡了,京子的孩子和哉能自己站立了。如你所愿——俗气而欣慰地——京子的手动了一下。
我曾经在闹市中冷清的小庙中看见和尚百无聊赖地生活,也曾在网络直播中看到大师现身。何时我们能如此感悟生活?是不是我们活得太匆匆,都没有细细体味这人生?
4 ) 六根不净的和尚最终还是忠于佛门
六根不净的和尚最终还是忠于佛门,恐怕这种事情会在泰国和日本都出现吧!
伊藤淳史童星出身,以《爆笑假面战士》中的迷你假面战士、《电车男》中的矮个子宅男等角色为大众所知晓的演员伊藤淳史(31岁)于10月29日喜得一女。11月1日,所属事务所通过传真传达了该喜讯。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不仅在佛教学领域引进了西方的学术体系与思想方法,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都引进了西方的知识与观念,整个社会都在向西方学习,全盘接受先进的技术与成果。
5 ) 和尚也是人
纯•剧透:
荣福寺住持的孙子白川进,大学毕业后想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当起了书店店员。爷爷癌症晚期病危,进为了回应爷爷的期待,承担起住持的责任,决定成为一名和尚,法号“光丹”。主持完爷爷的葬礼之后,光丹的住持之路渐渐步上正轨。应对严格长老的挑剔、主持青梅竹马的婚礼、帮助同学找回人生正轨,光丹从不懂祭祀流程的寺院菜鸟,渐渐变成值得信赖的真正住持。当光丹与一众和尚组成棒球队,与农民队展开激烈的比赛时,京子因生产时脑出血变成了植物人。京子的丈夫不堪重负,与她离婚并拒绝扶养孩子,京子的父亲又是个靠不住的老酒鬼,光丹决心自己带大这个孩子。光丹的努力让人们渐渐接受了他传教的创新手段,但童年好友的一席话又让他对自己一直信奉的道理产生了怀疑,对住持工作的恐惧令他喘不过气。此时传来长老过世的消息,光丹得知长老生前对自己的肯定后,重新振作了起来,披上袈裟为长老主持了一场完美的葬礼。
↑以上,个人记忆&理解能力有限,如有错漏还请包涵。
--呱唧呱--呱唧呱--呱唧呱--分隔线--唧呱唧--唧呱唧--唧呱唧--
↓以下,个人观感,不看也罢。
有幸参加了《我是和尚》在福州的首映。主创方分享时说,在日本,人们一般都只在葬礼上看到和尚,而这部影片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和尚的生活,让大家感受到“和尚也是人”。所以影片是非常生活化的,从和尚们在学校的学习,到日常诵经和洒扫,甚至是和好友一起围观美女、醉酒谈心(对这个有疑问的请自行百度“真言宗”),电影里的和尚既不神秘也不高冷,而是非常平易近人。他们有快乐也有苦恼,有迷惘也有期望,和我们中式和尚的“四大皆空”完全不同。静心欣赏这部电影,能看到的不只是柔美的乡村风光、精致的寺院和肃穆的仪式,更能感受到渺小人类在面对变化无常的生活时所展现出的平和包容与积极应对。
影片剧情既有波折起伏又有生活气息,让人笑中带泪,值得一看。
6 ) 我是和尚
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很不喜欢被说成「傻的」、「愚笨的」。
§ 三傻
我想起,奥修说世界上有三种傻瓜:单纯的傻瓜、复杂的傻瓜、有福的傻瓜。
单纯的傻瓜,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像献曝的野人,他单纯、天真,对世界的认识直观而简单。
复杂的傻瓜,世界上有很多这类型的傻瓜,读了很多书,甚至拿了博士,他们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自己认识的真理,仅仅只是真理整体的沧海一粟。
有福的傻瓜,奥修以为某些复杂的傻瓜有机会走向这个境界。好比苏格拉底,他知道自己无知,进而抱着谦逊的心去重新认识一切。
<图片4>
§ 只道寻常的住持生活
电影《我是和尚》描绘的就是一个傻瓜的故事。主角阿进生在寺院里,大学在高野山学习,有望继承祖父的衣钵,但他对俗世有许多留恋,所以毕业之后选择进入社会工作。
他对这个世界的探问很早就萌芽,孩童时就问诵经的祖父,「人死后是否永远消失」。祖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让他自己去探索。就像电影开始,当赞助寺院的长老问当时还是住持的祖父,是否阿进已经准备好成为下一任住持,祖父只是说,「他还太年轻。」
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环境底下,阿进渐渐变成一位复杂的傻瓜,在和修习佛法的朋友聊天时,他总是用深奥而抽象的方式,那些他从书本和课堂学到的语言去解释生活的问题。乍听之下,他充满高人一等的智慧。可是这份理解是纯然知性的,浮于文字游戏的表述。
阿进想要留在尘世随着祖父的身故而结束,为了家,阿进接任住持,法号「光圆」。刚开始,这倒也不是什么苦差事,他早已学习过住持为平民进行的所有法事,对住持的工作模式也不陌生。
然而,阿进始终得不到长老的认同,长老告诉阿进,不要搞那些没必要的宣传,做为住持,应当先端正自己的内心。长老的话让阿进苦恼,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图片1>
§ 放下知性的头脑
住持生活貌似平顺之际,甫结婚的青梅竹马京子在分娩时出了意外,成为植物人,而结婚不久的丈夫也因此办了离婚,留下妻子和孩子。
和阿进、京子一块儿长大的真治,他为京子的遭遇感到十分难过,亦无法原谅京子丈夫薄情的决定,可是当他面对精子丈夫的提问:「换成是你,你难道不会做出同样选择吗?」的质问,他内心的怒火被吹向了自我究责的内心深处。
抱持对于生死、离别的不理解,真治找阿进倾诉,希望通过他对佛法的理解得到解答。阿进一连串说了形而上的道理,真治听完非但没有因此得到内心的平复,反而加深他的困惑,因此他问阿进:「你真的这么想吗?」第一次,阿进那貌似充满智慧的面具被硬生生的揭露。
阿进其实可以愤怒,可以难过,就像所有他眼中的「俗人」一般,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用大道理隔离了自己的感情。好似他跟俗人们都不一样,但实际上,这非但没有使他高人一等,反而让他疏离了自我与他人。
阿进的道理是空的,对佛法的理解也是空的,那些高大上的用语,不过是书本上的死知识。阿进的身份虽然是和尚,象征着对生死爱欲有大成就的觉知者,但实际上阿进年轻,对人生课题并没有深刻的体认,他每一次的法事,徒有形式,他对生命一无所知。
真治的反问,让阿进病了 。他发现自己还没准备好成为一位住持,尤其对于他所学习的佛法,原来在真实的生命课题之前,竟然无法真正带来一点实质的帮助。
<图片2>
§ 承认我们的渺小
一次诵经中,阿进向寺内供奉的弘法大师佛像,诉说自己对住持工作,以及面对他人痛苦的无力感。长老碰巧听见他这翻谈话,某个层面上,他意识到自己对阿进可能过于苛刻,毕竟眼前这位尽管身份是住持,实则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长老跟阿进分享他种庄稼的经验:和天地相比,人很渺小,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工作,随时可能一个台风就没收了所有的努力。
长老的话使阿进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和佛之间的关系。佛法或许伟大,但人做为佛法的传承者,并不等于佛法本身。阿进走在成佛的历程上,他不是佛,不能和天地相提并论。
阿进因为学了佛,有了住持身份,而把佛法看得太高,高到无法落在土地上,人群间。阿进失去了佛法,也失去了人,更失去了自己做为人的本性、本心与本然应有的七情六欲。乃至于当他还是学生之际,他可以跟其他同侪高谈阔论:「学佛应当断绝七情六欲。」
但实际上如果不知道情是什么,欲是什么,何来斩断之有?
于是阿进放下了那些高远的道理,他思索该怎么用自己微小,却实际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阿进选择领养京子遗留的孩子,并且将新落成的大楼,改成让村里孩子们都能聚集到这里听故事的场所。
<图片3>
§ 寻常,不寻常
祖父死前,响应了阿进对人死之后是否消失的问题,响应道:「生即苏醒,死即回归。」
生死并非两物,苏醒与回归亦非两物,都是生命整体的寻常活动,就像快乐而欢笑,难过而流泪,因爱而繁衍,因人死亡的本能而吞吐最后一口气。
人很渺小,但这个渺小间有着与他人,与无限宽广的天地之间不断绵延的关系。生命的奥义要通过生活来学习,而非仅仅依靠头脑。他的笑容还是那么天真到有点呆,但他逐渐的成为一位真正的住持。
这部电影对从事咨询的我来说,宛如一篇警世预言。刚学到一点皮毛的时候,觉得什么人生问题都能帮来谈者处理,但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来谈者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有段时间你会怀疑自己到底学了什么,甚至对过去种种轻蔑萌生罪恶感。有段时间,彷佛连如何给他人咨询的资格,都觉得丧失了。这时才发现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高,也把那些知识看得太传奇。学习知识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光用头脑去理解知识,却忽略生命的全貌并非如此。
§ 无知是有福的
阿进说,「生活就是一日一日,一步一步,过着寻常的日子。」走向平凡之路的年轻住持,从一位复杂的傻瓜,渐渐成为一位有福的傻瓜。
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很不喜欢被说成「傻的」、「愚笨的」。但也许我们只是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各种方式替代本应亲身经历的人性。我们傻透了,却浑然不知。
也许如果我们试着承认自己的脆弱,我们就能重新接纳完整的自我。就像一位真正愿意敞开自己的咨询师,有太多生命的课题要学习了,其实能做的就是陪来谈者走一段,而不是幻想要去拯救弱者,面对生命,我们同样脆弱。
从知道自己的无知出发,进而拥有一个机会去认识一切,包括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直到我们不再畏惧成为一位傻瓜,因为傻瓜也可以是有福的。
看不下去
感觉日本的佛教和世俗联系比较紧密。
偶尔也爱看看这类影片啊
20170625 720P
用力在奇怪的地方……
真的很一般…
有几处喜剧效果的处理很有意思。初窥日本酒肉和尚的文化。
什么鬼?!想说啥? 虽然职业特殊点,但除了惯常的青春迷惘和日式矫情小确幸,好像也没剩下什么
上个星期我在北京考试,忽然意识到我不够“堕落”。这个概念也是一位日本禅学大师的术语,堕落就是要堕落到世界里去堕落到心里去,才能觉悟才能解脱。
电车男新作品,根据日本爱媛县今治市荣福寺的方丈白川密成的真人真事改编,24岁的书店店员光丹自小生活在寺庙,由于方丈祖父的去世,光丹成了寺庙的新任主持。这是一部很认真的讲故事的电影,讨论了生,讨论了死,我们就算是离得很近也很难看清的就是自己的心。p.s.滨田岳真是太有辨识度的演员了
不觉得无聊,也不觉得有趣,大段的独白讲述人生道理,能拍成不闷已算是极限。
转中之机
三星给电影本身,故事平平,虽说日本电影就是平淡之中见真情,但坊主的这个主题却不应该如此啊,说出来的哲理也跟佛陀教导的智慧差太远,不过音乐是蛮动人。因为描述的日本佛教的这幅景象,一路看得难受,再减一星。这个翻译也是,和尚=阿闍梨=规范师、高僧敬称,最好译成「在下僧人」或「在下出家人」
在事件的选择上有些刻意,使得整部片子的精神高度不如入殓师。
比较温情。和尚的角度来看人生。
很贴近生活的有关寺庙的影视作品,所在家庙是空海当时四国岛创立的八十八个遗迹寺(又称四国灵场)巡礼地点之一,自身在密宗圣地的高野山大学毕业。四国遍路第57寺庙,愛媛荣福寺:位于愛媛県今治市玉川町高野山真言宗寺院。山号府頭山(ふとうざん)。本尊阿弥陀如来。从佛学大学毕业,虽然佛学理论在手,但在继承爷爷衣钵作为主持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仍然会不解,仍然需要不断理解和开悟。拍的挺好的,佛学的智慧哲学思想指引生活感悟,突然觉得佛并没有那么遥远。打棒球,各主持一起祈福那段很逗。
3.5
之间醉酒讲的生命力跟结尾讲的生死,很不错。麦田仰望跟岭中漫步印象很深。
于清清淡淡中励志。
其实应该是很好的题材。继承寺庙,经历身边人的生老病死,走出自己的迷惘。但是拍得太平淡了,或者说,太、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