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3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4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5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6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3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4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5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6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7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8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9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30 04:38

详细剧情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确定2018年4月回归,总共会有13集。
  这部剧凭借出色的第一季在今年的艾美奖上斩获数尊重量级奖项,第二季将聚焦奥芙丽德的怀孕,以及她为让即将出生的孩子脱离这恐怖的统治而做出的努力。

长篇影评

1 ) 《使女的故事》:不是恐怖片,却让我抑郁了一个星期

看完《使女的故事》,我抑郁了一个星期。以往看书或者出门旅游就能解决的的情绪问题,在这部电视剧面前通通失去了效果。

《使女的故事》不是恐怖片,却达到了恐怖片都做不到的事情。不是让你害怕,而是让你内心低沉而又绝望。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电视剧,会让我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抑郁感。

《使女的故事》中,女人活着就是身处地狱。

《使女的故事》在发生的地点是未来的美国。那个时候的美国,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婴儿出生率和存活率急剧下降。全社会都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寻求一个解决之道,各种思潮冲击碰撞,社会处于奔溃的边缘。

在混乱中,一股神权和军事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推翻了前任政府,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为基础的男性极权社会“基列共和国”。为了提高出生率,所有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被集中管理,抹灭掉自由人的权利和社会属性,成为行走的子宫,称之为“使女”。使女存在的意义就是被不停地分配到没有子女的高官家中,为高官生育后代。

使女没有自由,没有人权,除了完成日常劳作,每个月就是进行所谓的“授精”仪式,生育孩子。生完孩子过了哺乳期,就会派到另外一个家庭中,继续上一个循环。不服管教、试图反抗的使女,动辄被打,被砍掉指头,被割掉舌头,最后直接处死。

使女要是生不出孩子,就会被送到殖民地,清理核辐射垃圾,直到凄惨死去。

有人会问:“既然出生率都这么低了,为什么不借用技术手段进行生育呢?”这里就讲一下背景设定。基列共和国是一个严苛残酷的神权国家,上层人员认为只有上帝才有造人的权利。能不能诞育子嗣,要靠上帝的旨意和恩赐。为此,基列共和国处死了很多做过试管婴儿、流产手术的医生,技术手段也就被排除在外。

这个故事本身,如果仅仅是是作家的想象,就不会那么恐惧。带入感再强的影视作品,观众都有回到现实的一天。《使女的故事》最恐惧的地方,在于她的真实度。基列共和国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地狱,许多细节在历史上都曾经真实发生过。

《使女的故事》中,主人公奥芙瑞德经常回忆起基列国之前的生活经历。前政府被推翻之前,女性可以工作、恋爱和生育,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人身自由,人格独立。但一步一步地,女性失去了工作的权利,回到家庭依附丈夫生活。购买避孕药需要丈夫签字,不能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决定生不生孩子。最后,基列共和国的女性只有这几种:高官太太、嬷嬷、使女、保姆、荡妇和平民家的主妇。

1979年巴列维政府被推翻之前,伊朗的女性享有公民选择权,可以自由着装,享有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但1979年,伊朗末代国王被废,伊朗实行政教合一,严格限制妇女权利。一夜之前,女性失去了所有的权利,重新带上面纱,披上黑长袍。

在《使女的故事》中,许多使女曾经都有自己的孩子,这也导致她们成为“生育资源”。政变后,她们所有人都被迫同自己的孩子分离。这些健康的孩子成为国家的资产,被送给不同的高官家庭收养。奥芙瑞德的女儿汉娜就被送给另外一户人家。从此母子分离,再无相见之日。

二战期间,希特勒实行种族歧视,认为雅利安人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特点是金发碧眼。德国入侵波兰后,将大批长相为金发碧眼的波兰儿童送到德国,交给德国军官家庭抚养。战后这批儿童回到波兰的比例,不到20%。这就是历史上抢夺儿童的真实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过去仅仅百年。

之前的孩子被人夺走,后来生下的孩子和使女也没有半毛钱关系。哺乳期结束后,使女就要把孩子交给高官太太,这个孩子从此就和使女没有半毛钱关系。使女则被送到另外一个孩子的高官家庭中,继续造人“大业”。

为了让高官太太们参与到这个过程,使女的整个生育过程搞得非常荒唐。首先是在授精仪式上,使女需要躺在太太的双腿之间,完成整个仪式。使女生产时,高官太太也得躺在床上,模仿宫缩带来的疼痛感,叫出声来,表示太太们也参与了整个生育过程。

这一点倒和中国封建礼制下嫡母和庶子之间的关系有点相似。古代庶出子女和嫡母没有半分血缘关系,但在礼法上他们都是嫡母的子女。照顾并教育庶出子女,为他们安排婚事,都是嫡母的权利,亲生母亲绝对不能插手。庶出子女称呼嫡母为母亲,称呼身为妾室的亲生母亲为姨娘。庶出子女宗法地位比不上嫡出,但地位都比母亲高得多。

基列共和国遵循严格的宗教教义。不要以为基列共和国就是一个执行高道德水平的地方。女主人公奥芙瑞德所在的高官家庭,男主人是沃特福德大主教弗雷德。有段时间,弗雷德很喜欢带奥芙瑞德前往“荡妇俱乐部”,一起在那里背着妻子塞丽娜寻欢作乐。在这里,奥芙瑞德与自己的好友莫伊拉重逢。她原本是使女,逃跑未遂后,被送到这里。奥芙瑞德原本以为这类机构在基列共和国绝迹,但弗雷德告诉她,一切都阻止不了人性。

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基列共和国是地狱;对于弗雷德这些掌权者来说,基列共和国不过是他们享受权力欲望的工具而已。

身处其中,无论地位和年龄,有点良知的人,都备受折磨。

首先是大主教夫人,弗雷德的老婆塞丽娜。之前的塞丽娜美丽大方,能力出众,比起她道貌岸然的丈夫弗雷德,不知道要优秀多少。把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变成国家资源进行统一分配的设想,就是来自塞丽娜。她是这个荒唐国度的缔造者之一。她亲手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牢笼。

在第二季第九集中,塞丽娜随着丈夫弗雷德来到加拿大。看到街边自由亲吻的情侣,自由工作的人,她眼中有抑制不住羡慕,又有理智回到现实后的不甘。她失去自由太久了,那种味道都变得那么陌生了。

塞丽娜之前出书演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女性。等到基列国成立后,碍于她的女性身份,她只能成天在家编织、养养花,等着使女奥芙瑞德给她生个孩子。家中接待女大使的时候,对方回忆起塞丽娜过去的优异表现,直接问她对如何评价当下的生活。塞丽娜的回答虽然表面上很维护基列共和国,但是谁都看得到塞丽娜的言不由衷和天人交战。

她的能力一向出色。弗雷德住院期间,塞丽娜和奥芙瑞德一起在家里的办公室修改文件的画面,让塞丽娜这个绝望的冷面主妇变成了优雅知性的丽人。奥芙瑞德说,如果她和塞丽娜能够一起做同事的话,也许两个人的关系会很好。可惜,她们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亲手囚禁自己的塞丽娜,面对日日绝望的长夜,和日渐离心离德的丈夫,该如何自处,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我很期待。

另外一个形象更加立体的人物则是莉迪亚嬷嬷。

嬷嬷在基列共和国负责管教使女。莉迪亚一出场,就是手持电棍,教训手无寸铁的使女,比童年阴影容嬷嬷还要恐怖恶毒。

使女不服管教,轻则电棍伺候, 重则挖眼、割舌头、割礼,不怕致残,就怕损害使女的生育能力。

随着剧情推进,你会发现她身上的矛盾之处,她也是基列共和国的一个悲剧。

她真心痛恨基列共和国建立之前的社会风气,认为过于放荡和自由,女性全都堕落了。为此,她对使女的管教投入了全部热忱。残酷的管教背后,是为了给女性和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当使女们好不容易获得一次参加party的机会,大家都兴奋不已。这毕竟是她们苦难生活中的一丝甜蜜。这种经历,沉睡在遥远的记忆里,终于有了重温的机会。

塞丽娜在使女们入场前,拒绝了使女珍妮等人。珍妮和其他使女被用过刑,容貌有残缺。珍妮乍喜之后,情绪奔溃。莉迪亚极力向塞丽娜争取机会,认为这些不是使女的耻辱,而是她们做出的牺牲。尽管没有效果,但是莉迪亚努力宽慰情绪激动的珍妮,那种呵护和负责任的态度做不了假。

珍妮被判处以石刑的方式处死。莉迪亚对珍妮的悲伤、绝望和无奈是真实的。使女们拒绝,旁边的警卫想要处置不听话的使女,莉迪亚马上站出来护住这些使女。

使女们为此集体受罚,途中莉迪亚知道了奥芙瑞德怀孕,冒着大雨冲向塔楼,敲响大钟报喜。她的狂喜,溢于言表,可以一窥她对基列共和国有多爱。她是真的认为这个国家真的是一个好的社会。

当她和弗雷德谈论起奥芙瑞德肚子中的宝宝时,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长辈在谈论自家快要出生的孙辈,充满了希望、热忱和生命力。

可惜,对于莉迪亚嬷嬷来说,她热爱的宗教让她做了坏事,她也误入了歧途。

基列共和国的生活闭塞而又令人绝望,人生仿佛只剩下漫长黑暗的长路,死亡都是一种美好。但这种绝望,不是瞬息而至,而是一点一点温水煮青蛙变化而来的。在这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如果能有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进行阻止,也许基列共和国就不会发生。

首先是针对女性的各种不正确言论被四处散播;接着女性失去了工作的权利;接着失去了拥有财产的权利;接着不能阅读任何书籍,接着完全依附于丈夫生活,购买避孕药要丈夫签字,女性单独出门需要男性陪同……到最后整个国家的女性全部演变成物品,悲催凄惨地活着。

这里就不得不说女主人公奥芙瑞德。在原著中并没有提到女主人公的本名,但细心的读者推断出奥芙瑞德的本名是琼。她曾经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有深爱自己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闺蜜。

她的生活普通而又甜蜜。

在之前的生活中,不得不提到琼的母亲。琼的母亲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才生下她,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琼的母亲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对女性那些不太友好的变化,觉得侵犯了女性权利,积极参加游行和各种反抗活动。

琼的母亲对于自己女儿鸵鸟式的态度颇多不满。她说:“我努力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位女权主义者,她却等待着别的男人来拯救自己。”

当琼被送到弗雷德家做使女,她时不时回忆起自己的母亲,过去的生活,对比当下的处境,才开始明白反抗的意义。

琼在自己的房间无意中看到了之前的使女写下来的一句拉丁文:『千万不能让那些混蛋把你碾碎』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琼也就是奥芙瑞德的斗志, 她的反抗道路也开始了,即使觉醒得有些晚。

《使女的故事》不是历史小说,更不是什么科幻小说,她讲得是一个警世预言。我们曾经以为那些已经成为遥远过去的荒唐、黑暗和压迫,其实不经意间就会卷土重来。历史大方向是前进的,可惜在阶段上总是会有倒退。

不要等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一天,在绝望中后悔,在后悔中绝望。那样的世界中,没有“每个人都爱我”的言情剧主角来拯救你我。

2 ) 让底层的《使女的故事》来打脸嫁给王子的人生赢家?

最近,娱乐圈的热点新闻之一是,腐国王子娶了二婚灰姑娘,果不其然,各种巴拉新王妃逆袭王子人生赢家的鸡汤文再次攻陷朋友圈。作为一名坚持男女平权的猛女教人士,我是吃一盒德芙,也无法做到佛性观众的, 必须实实在在怼一下。

我并不想各种巴拉王室新婚的两个人的前任现下,这方面的八卦小道消息相信已经够多了,只拿最近在撸的美剧《使女的故事》来聊聊吧,相信你看过这么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小使女的故事,会更深入了解上流社会的王妃的人生。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众人艳羡的成功女性的必备优点?

很多人是说,是聪明,是气质,是真善美的心灵美。对此,我用脚投票给这几年很火的,颜即正义。

不要着急骂我,优秀的姑娘各有各的好,那么只能从反方向来聊聊这些优秀姑娘,都无法回避的短板吧。

先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界,屠呦呦大神厉害吧?为何不够火,因为就是正常的女学霸老了以后的一种人生,事业成功,长相普通的老太太。

再说,权力顶端的女人们,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跟依靠貌美人设为父亲站队的年轻漂亮版伊万卡,谁的鸡汤文更多?

第三聊聊,大家最爱的领域,钱界大神。我的偶像老干妈陶华碧,格力董小姐,试问,有多少姑娘宁肯活成老男人身边的饮料妹子,也不想做颜值不够金钱来凑的商界女王?

所以,我太爱《使女的故事》了。因为现实世界里,王妃嫁给王子的故事,可能代表着女性可以依靠美貌好身材绝对的性吸引力在男权社会里,所能获得现实好处。但是,使女的姑娘,则展现了这件巧宗的阴暗B面,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貌和身材等绝对的性吸引力被抛开爱情的粉饰,婚姻制度的制约以后,所可能遭受的不公和厄运。

你觉得你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是吧?如果生活在绝对的男权社会了,女人没有正常的gongmin权利,工作机会,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出现。那么不管你是气质高贵的贤惠妻子,还是幻想爱情的纯情使女,跟荡妇俱乐部里赤裸裸出卖肉体的姑娘都是没差的,都无非是满足男人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玩物而已。

为了配合理解,再举个例子。

如果问一个男人和女人,有什么优点可以更好地活下去?

作为姑娘可以非常坦然地说,我长得美啊。潜台词就是我谋生能力再差,也可以通过嫁得好生存下去,甚至秒杀那些纯靠自己双手打拼的“傻叉同类”。姑娘这样的回答不但自己觉得理直气壮,吃瓜群众也大约点头如捣蒜了,所以长得丑就成为所有阶层,所有身份姑娘都没法突破的魔咒。

不管你是有贡献,有权力,有金钱,一句“可惜长得太丑”绝对可以作为人生憾事的重要依据。因为这意味着婚恋市场的不讨巧,而男权世界里,这比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拯救一个guo家,创作一个商业帝国,养活成千上万的家庭重要多了。

而同样的问题,如果是个男人呢?试问,多么厚脸皮的男人会脸不红心不跳讲自己谋生的终极杀器是,器大活好腿长2米八块腹肌貌比白古?

所以,如果一个女人不以美貌为荣,不觉得结婚是人生必选项,纯动物本能或者爱情角度去选择一个终身伴侣,那么,王妃并不值得艳羡,勇敢反抗的使女也会更值得不管男人、女人或者第三性的掌声。

在人类文明都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方向的现在,我们的女性思潮还停留在嫁给王子、嫁给富豪、或者年轻时候拿身体换金钱年老色衰再去用老色鬼的钱包养小奶狗的阶段,实在是对不起无数为男女平权牺牲安稳人生甚至宝贵生命的无数女权前辈们。

如同现在热播美剧里所演绎的那样,拯救人类文明,带领人类社会走向更美好未来的从来不只有Superman,也会有《权力的游戏》里所谓“预言之子”赢面最大的龙母,也会有《西部世界》里穿着白背心奋起反抗的德妹,也会有《使女的故事》里被QJ被夺走孩子万般摧残之下永不忘初心的June,而我们的影视剧里,所谓的改写命运,不过是从《我的前半生》终于被渣男前夫抛弃之后又遇见更高更帅更有钱的闺蜜男友来接盘后半生的饭票,要么就是东施效颦的《北京女子图鉴》生生忽略掉现代职场女性在男权丛林里苦苦挣扎的迷茫和不甘,拍成了一个北漂女人与11个男人的爱情小电影。

不要怪我刻薄,

因为面对据说女人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爱情和孩子,在经历丈夫胎儿双双横死和再无生育能力的龙母,选择成为众生的母亲,告诉我们一个女人的生活意义,不只有母亲和爱情两件事,我们或许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因为面对男人强于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永不可撼动的唯一主角,活在最黑暗、最残酷《西部世界》里的弱女子德妹,告诉我们,或许英雄的性别从来都是被忽略,甚至是被误解的,或许早就该出现一个词,叫英雌,或者superwoman。

而关于女性=受害者的几千年的思想圈禁,不管是几年之前的《龙纹身的女孩》,还是《使女的故事》里的june,也许生理上,大部分女性无法反抗来自于男人的侵害。但是,如果跳脱了男权社会的贞洁观,强迫性的活塞运动又怎样?它也许是丑陋的,是罪恶的,是残酷的,但是,即使这具肉身被摧残到千疮百孔,你永远无法碾碎我们自由的灵魂。而女性绝地反击的力量和勇气,或许从来不逊于只能依靠贞洁洗脑、爱情圈禁女性的,所谓大男人。

所以,让王妃滚蛋吧,如果二选一的话,我们宁愿做一个永不自废武功的可怜使女,正如june所言,我知道这条路很难,或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3 ) 《使女的故事 第二季》刻画了怎样的女性形象?

什么是绝境? 在有了一点希望,奋起一搏的时候又全盘覆灭,回到原点。

第四集,应该算是本剧至今的最低谷。在最接近自由的地方,被狠狠打了一巴掌。掉回了地狱,死了也就算了,却还因为免死金牌和该死的求生本能活着,眼睁睁看着帮助自己的人得到的下场,痛不欲生。

很喜欢June,她就像你像我,普通人中的一员。会怒不敢言,也会意气用事。这使得观众很容易进入女主的角色,去想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又会怎么做。设身处地的想,我无法做的更好。我也怕死,怕痛,怕该死的负罪感。可又无法说服自己放弃抗争,接受命运。

4 ) 使女的反抗之战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当June被送上车,驶往未知时,一段新的历程开始了。尽管在这样的国度中很难对她的前景怀抱乐观,但或许你和我一样都没想到,这段历程的开端竟是死亡。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的开端,编剧没有给观众预留心理铺垫期,直接将大家带入最深的黑暗中。高筑的绞刑架、一字排开的吊绳、刺眼的灯光,使女们如牲口般被带上口罩送往绞刑现场。从惊慌无措到绝望啜泣,大肆留下泪水,大量的特写细节让人直面死亡的面孔,感到窒息。而后远处灯光亮起,训导员走出,指出这场死亡体验的意义,让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为其残酷倒吸凉气。

恐惧永不失效

当人们以为第一季的基列国已经无比悚然时,第二季的首集告诉大家,那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季掀开了黑暗深处的另一角:除了肉体折磨和洗脑,独裁者还可以如此进行精神折磨。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著名的“恐惧从不失效”的论断,在此被利用到极致。用恐惧换取爱戴,先剥夺被统治者全部的自由,再给予少许自由,那么他们就会对所获得的那点自由感恩戴德,历史上独裁的统治者从来都深谙此道,基列国的统治者亦然。前段引起广泛关注的鸿茅药酒跨省追捕事件中,谭医生被释放后感叹自由可贵,某种程度上,那些追捕他的人也利用恐惧将他降服了。

当那些镇压手法仅仅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书上时,人们感受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使女的故事》尤为擅长将那些残酷的手法以言语、行为呈现出来,给人最直观的震撼。总有人说,该剧的观剧体验让人不适。但这种不适感恰恰是这部剧的意义所在——它像扎在人心底的刺,提醒着你,不要麻木,去抵抗。

当时只道是寻常

闪回镜头是《使女故事》惯用的表现手法。以一个独特的关联点,将过去与现实的场景进行对比,展现出一个逐渐又迅猛的历史演变过程,格外令人震颤。

第二季第一集中,June与其丈夫在过去因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照顾,被教育应该成为负责人的父母,而现在她还未出生的孩子将诞生于这样扭曲的世界,这其中的倒退,令人唏嘘。

新季一大亮点是新增了Emily这个人物的闪回故事线,走进这位基列国最为激进的反抗者的过往生活。作为大学教授,Emily有着极为独立的思辨力,她对自己权利被侵犯有着高度的敏感。乱世中的知识分子总是极度痛苦的一群人,他们有着清醒的头脑,对未来总有着积极推进的期望,却看着自己的世界被蛮横之徒无理地一点一滴占据,Emily也是这样。

看着同性恋的同事被吊死,看着知识分子被肃清,看着法律朝令夕改逐渐沦丧,却无能为力。Emily在机场与妻子和孩子诀别那刻,她应该隐约意识到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灾难。机场中人山人海,她却孤立无援。那个瞬间让我想起齐邦媛在《巨流河》中那句,“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每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一段本来合法的同性婚姻关系,一个亲吻,这些当时寻常的事情,都随时可能变成不可能。Emily说她以为她们是因同性恋遭到不公待遇最后一代人,然而,她或许也没想到,历史并不总是向前,转弯和后退也是常态。

Emily身上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的缩影,一个家庭的拆散,是固有秩序即将崩散的前兆。

随着剧集的展开,这些使女过往的日常越来越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June在旧址中翻出蒙灰的《老友记》光碟,并坐在角落端着杯子观看时,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但是在她现在的世界中,连这点欢乐也变得那么难能可贵。在心生同情之时,也不禁感到担忧。我们世界中的娱乐方式也在一点点被蚕食:种种影视题材被禁止,有态度的节目被禁播,越来越多的书籍无法出版、音乐被下架……

会不会,我们的未来,也会在一点点的变化中,换了天地?

无处不在的墙

一年前看这部剧第一季发出感慨时,总有人说过于杞人忧天。一年后接着看时,共鸣感却更强了。

大学的整风、同性恋题材的禁止、权力对法律的操控,这些事件在这季《使女的故事》中均有体现,每每看到心里都不禁咯噔一下。尽管该剧并非时政类型剧,然而它对于社会政治的共性和本质的捕捉却是精准深刻的,它永不过时,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

June躺在车中,隔着缝隙看着外面景致,嗅到自由的气息时心有戚戚地意识到,人们有多容易适应被奴役的生活放弃抗争。她努力挣脱这个牢笼,但对于未来却无不悲观,她想起训导员说“基列国无处不在,它甚至就与你同在”。

当自由被逐渐剥夺时,很多人人往往不以为然:一种生活方式被禁止时,就立即换一种生活方式;某个群体受到不公待遇时,因自己并非那个群体中的人而庆幸甚至跑上去踩几脚。这些人意识不到整个社会是个共同体的存在,看不到墙堆砌起来的时候,封锁的是所有的人。基列国的确每时每刻都存活在这类人的身上。

《使女的故事》是寓言,是警示,更是现实。对于不自由状态毫无知觉的人,终究成为奴隶。

June剪掉耳朵上的印记浴血重生,我们有没有勇气钳掉身上的枷锁,向压迫说不?


《使女故事》第一季剧评:通往奴役女性之路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5 ) 浴血站起来的,是June,也是你我

Season 2 is back!

episode 1

非常高水准的回归开场,Elizabeth Moss的眼睛里写着如此复杂的情绪:对朋友的歉疚,对死亡和酷刑的恐惧,对自由的渴望。

回归预告照

这一集最震撼人心的三个镜头,一是在刑场,June握住身边因害怕而颤抖着的使女的手,其实她自己也害怕得不得了。从一开始急促地呼吸,到几乎窒息。望向天空的眼睛,又大又蓝,又悲伤又不甘,看得人直接落泪。

经过朋友的提醒我才发现行刑场是红袜队的主场芬威球场。棒球运动中将本垒称为“home”,可是当Gilead把家变成行刑场的时候,还有家吗?Gilead会是家吗?

芬威球场

二是使女同伴被嬷嬷惩罚时,她恶狠狠地喝了一口汤。她不是圣人,看到被锁起来的使女也会害怕,也会瑟缩地笑着迎合。但是这种无奈的妥协背后,是对自己行为的深深厌恶。恨不得把勺子都咬碎,因为是我们每一个人在Gilead诞生之前的不作为,不关心,换来了今天所有的苦难和绝望。三是剪掉耳朵上的标记的时刻,这个镜头拍得太美了。用剪刀硬生生地剜下来,哪怕鲜血如注,痛彻心扉,也一定要除他个干干净净。这是她受苦受难的符号,记录了她一切被强奸,被压迫的历史,也见证她的懦弱,退缩和忍让。这一刻,她不会再让步了,因为她要为了自己,更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在无边的黑暗中,争取一点点光明。

June剪掉耳朵上的标记

联想到最近某大发生的种种,以及各式各样的被曝光的高校性侵案件,这样在鲜血中站起来的June的形象更加富有现实意义,与#Me Too运动相呼应。莉迪亚嬷嬷说,自由有两种,一种是“freedom to”,另一种是“freedom from”,前一种是从心生活,自在选择的自由,后一种免于受难的自由。这句话是多么可笑啊,我们不会认为使女们“free from pain”,我们只会认为他们“survive from pain”,把幸存叫做自由,企图用偷换概念瞒天过海,不也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的根本吗?

I am June Osborn, I am free. We are all her allies.

——————

episode 2

主创团队的野心开始慢慢显露!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讲June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反抗了。当一个社会滑向Gilead这样极权的深渊的时候,一定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一定是一群人,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地被煮熟。Colonies的景象确实很震撼。被一群以信仰上帝为名的恐怖分子送到极其恶劣的核污染环境中工作,却还要定时跪下向上帝祷告,多么讽刺!画面既像切尔诺贝利事件后的荒芜,又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集体处刑的残忍。

殖民地景象

Emily在第一季中还更多的承担了June的启蒙者的角色,让她明白有May Day的存在,让她看到反抗的意义,稍稍有一些沦为了功能性角色。但是这一季中,编剧开始刻画她以前的大学教师的生活,让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比June还要承受了更多折磨的人而存在。真的太赞了!

这一集里最喜欢的画面是当新来的绿衣服夫人被以耶稣受刑的姿势挂在十字架上死去的时候,Emily一脸凝重,而身后的其他matha,有些无动于衷,有些甚至带着嘲讽的微笑。Emily说的确实没错,她帮助自己的丈夫强奸别人,是something can't be forgiven. 但也正如鲁迅先生所描写的“麻木的中国人”那样。在这样畸形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也都是加害者。就如同第一季第一集中使女们打死那个反抗者那样。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没有人可以免俗。

(这就是我个人想法的过度解读,也可以认为是仇人死后的快意。但是这种不自由社会中只有私刑才能报仇,难倒不让人更为恐惧吗?)

面对死去的夫人时的神情

Friends(老友记)的客串出场非常恰如其分。每当我难受压抑的时候,我也会随手翻出一集老友记,看了之后感觉整个人又有了元气。这样一部很能表现美国自由平等之精神的situation comedy放在这里,也许就是无边黑暗中的一点点光亮,让我们有力量前行。当June从一开始看到绞刑绳和血墙的崩溃痛苦,到最后收集好遗物去血墙前面祈祷,整个过程都是流畅而戳人的。June就是一个普通人,她会不理智,会害怕,会崩溃,也会收拾好心情再次出发。

Dear god,please send your holy angle to watch over this place. 上帝可以是将人桎梏在极权下的工具,也可以是这么温暖而有力量的时刻的寄托。错的不是Bible和上帝,而是人。

June在血墙前祈祷

——————

episode 3

直到这一集我才意识到June待的地方是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这个设计真的太精巧,太讽刺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一部非常稳扎稳打的 investigative thriller。这部电影重演了一群获得了普利策奖的记者们的故事。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栏目的记者们通过与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子的接触,逐步深挖出了上百名受害者,通过这个庞大的受害群体,又发现了天主教会掩盖罪行,包庇罪犯的行为。性侵的神职人员不仅没有受到制裁,反而加官进爵,人生顺遂,而被他们毁掉的孩子一辈子活在黑暗中。

“有时候我们都很爱忘记,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黑暗中磕磕绊绊,突然天亮了,而人们却开始相互指责。” 真是太真实了!这样一群无畏勇敢的记者,哪怕在现实社会都受到了天主教会和教徒的威胁、打压,在Gilead肯定是第一批被处决的,所以这个地方才会变成一个“屠宰场”。

The Boston Globe

这一集真的太让人揪心了,每次有一点逃生希望的时候都被反转,无论是“safe house isn't safe”之后在黑人小哥车前拦车那一声声“no”和“please”;还是在小哥家里等待到五点依然不见人回来之后自己下决心逃跑;或是在逃跑途中不断剪辑的守卫和枪的画面;又抑或是坐上飞机后刚松一口气流下泪来就被枪声打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逃不出去,是每次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都会在最后被打断。

June求黑人小哥不要把她留在原处

看到Boston Logan Airport的时候我心里一惊(希望是我神经质地过度解读)。2001年,两架于911事件遭劫的班机──美国航空11号班机和联合航空175号班机──从罗根机场起飞,之后撞上纽约世界贸易大楼。为什么June抚摸过的指示牌偏偏是“Departures”,是不是一种暗喻?表明极权主义也是一种罪大恶极的恐怖主义?

Boston Logan Airport

最精彩的台词莫过于此:Raise your daughter to be a feminist, she spents all her time waiting to be rescued by man. June的觉醒从为了逃离Gilead的第一层次,慢慢地深入,直到能完全理解自己女权主义的母亲的想法,并能最终达成谅解,真的是太让人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情。最后回忆起母女一起兜风的画面,几乎可以称的上是“freedom”的代言了,暖色调,飞扬的头发,恣意的姿态,开心的歌唱,灿烂的笑颜,What a precious and luxurious thing!

回忆feminist的母亲1

回忆feminist的母亲2

——————

episode 4

我们以为前三集是日出,之后就会醒来太阳和光亮,结果没想到前三集是日落,紧接着的是无边的黑暗。一开头被抓回囚禁的June念叨着被子上有71朵花的了无生机的样子,让我想起了2014年《黑镜》(black mirror)的圣诞特别篇。做了意识副本提取手术的这位女士拿到了装载有副本的“蛋”,在专人调测之后,这个“蛋”能将家里布置得有条不紊,为她安排精彩的行程。调测师能自由改变“蛋中人”的外部世界和其对时间的感知,比如外界的1分钟在蛋中有6个月之久。最后原本不愿意屈服“蛋中人”因为无聊,跪着求调测师给她找点事儿做。无事可做,大概是最难熬的惩罚之一。

只能数被子上的花纹

所以June才会在aunt Lydia提出再回大主教家的时候屈服。正如下面的构图所呈现的那样,在红色使女服(Gilead政权)面前,她是那么的渺小无力,只能仰望。

June凝视使女服

但是最初回到大主教家里,她的自由意志还没有被消除,她会在夫人们假惺惺地讨论胎动的时候,有意识地蹦出一句:“我昨晚感觉到宝宝踢我了”。也会在看到小袜子之类的礼物的时候,无意识地回忆起自己怀汉娜时候的景象。这种鲜明的第一人称“I”“my”用法,不管有意无意,都是在告诉Mrs. Waterfood,这是“我”的孩子,不管你们说什么鬼话,做什么仪式,也不管你们怎么贬低我们的身份,剥夺我们的权力,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描述胎动
描述自己的迎婴派对

当然在这种绝望当中,Nick和June发的小糖渣就特别能够给人慰藉。他们的关系已经从第一季的“Sex as rebel”,因为孩子,因为想要让June逃出去的努力,而更升华为了更复杂多样也更浓烈深刻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嚷着要“Nick 抱”,因为黑暗中有一个人同行,实在是大幸运。

June看到Nick屋子堆满落叶,以为他出事了
看到Nick出现时跟随的眼神和安然的微笑
June跪下认错是Nick的心疼

最令人惊喜的是第一季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高贵冰山美人”的夫人开始坐不住了。无论是暴躁地几乎掐死June,一个人烦闷的抽烟,还是深夜扶着她的肚子说“Mama loves you”,都让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更加突出,性格更加立体。她一面凶狠失控,一面温柔担忧,一个研究家庭女权的人,现在变成Gilead的忠实维护者,她经历了什么?又承受着什么?让人更加好奇。我觉得她对这个孩子的爱和期盼会促成她的觉醒,她身上的母性也许会让她真正明白,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Gilead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夫人掐住June的脖子
夜晚去抚摸June的肚子

当June被嬷嬷洗脑,闹心负疚无力抵抗,站在铁门外说着“we've been sent good weather”时,你会发现这个镜头如此的讽刺。剧情上她走出的院子,但是构图给人一种她根本还被关在铁门里的错觉。也许是一种在目睹了黑人小哥的死以后,勇气和信念被严重挫伤,心理封闭的隐喻。

we've been sent good weather

——————

episode 5

两场婚礼一场葬礼串联起来的一集。编剧已经把对比反讽用到极致了。

这一集让我想起了一个浪漫爱情喜剧电影,由Hugh Grant主演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 。这部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非常深刻的讨论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我认为这一集也是这样,通过婚礼和葬礼的对比,去讨论人类社会中最普遍存在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在极权国家可能的存在形式,从而从单纯的“使女的故事”跳脱出来,展现了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基列的故事”。

“包办”集体婚姻

首先是Nick的集体婚礼,一种看似秩序井然和和谐统一的表面下,其实是冷漠麻木和泯灭人性。Nick说“i do”的时候眼神还在盯着June看。而June也是泪眼涟涟,最后只能无奈地附和鼓掌。那枚精致的金属戒指就像Gilead一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很好”,甚至还有拥护者,但是“华美”的袍子上其实爬满了虱子。

Nick看向June

June难过却又有点不敢表露

反观在殖民地的那场婚礼,那么美好而充满温度。混乱,肮脏,灰暗的背景下,才能凸显绝望生活中人性和爱情的可贵。早上排队时的一个偷吻,说“I do”时候的坚定和凝视,你不需要知道这两个人是谁,更不需要铺垫了解他们的背景,这些小细节的留白,给了观众足够的线索和想象空间,去构想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越看越觉得Jennie才是真正惹人怜爱的“傻白甜”(褒义),希望国产电视剧好好学学,一方面她“很傻很天真”,都来了殖民地还一口一个“Aunt Lydia said”,进而和Emily发生了争执。但一方面她是真的善良坚韧,想出了办婚礼的点子,还能在这么黑暗的生活中因为一株野花开心起来。

结婚典礼

E:This place is hell! Covering it up with flowers doesn't change anything.

J:Well so what! We came here, we work, we die. Kit's going to die happily, what's the problem?

E:Gilead took your eye. they took my clit. Now we are cows working to death. And you're dressing up slaughterhouse for them. That's the fucking problem.

J: Cows don't get married.

这段台词真的太棒了!自由的斗士有千千万万种,他们可能都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而就是这种不同让他们的为了自由的并肩战斗,显得更为珍贵。Jennie是“傻白甜”,反正来了殖民地终归一死,早死晚死区别不大,不如死前能开心一些。Emily是大学教授,更加理性,会为了让Jennie活下去告诉她不要做这些傻事,也会在了解了Jennie的用意之后再次站回她的身边。Jennie不是在为刽子手们装点屠宰场,她只是在用这种看似“stupid”的方式告诉被压迫的人,我们还是人,千万不要放弃。

简陋草环戒指的特写

这一集最让人惊讶的是有关夫人的小细节的展现。当Nick压抑不住去提醒夫人照顾好June的时候,夫人的整个眼神和语气都是带有淡淡的羡慕和嫉妒的。其实第一季中的回忆告诉我们,她和大主教间也是有非常浪漫而美好的过去的,可是现在两个人冰冰凉凉,“相敬如宾”,坐在一个桌子上吃早饭也有种淡淡的尴尬感。联系到夫人对Nick小妻子“Lust is a sin”的反驳:在夫妻间就不是,这是会让两个人变得更亲密的交流。不由得让人对夫人更加好奇。

暗怼Nick

不光如此,她逗弄小孩时温柔的深情和动作,以及最后吐槽其他夫人对孩子的漠视的举动,让我对她的觉醒和反抗抱有更大的希望。她对“祈祷会”的吐槽也充分证明了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伟大的理论家,这样一个内心有爱的人,怎么会甘于在这样一个刻板又冰冷的社会中,让自己和她深爱的孩子深陷枷锁之中呢?

超温柔的抚摸小宝贝

吐槽Gilead的“祈祷会”

——————

episode 6

先解答大家的两个问题。

1、夫人为什么大变脸,最后还要依靠大主教?

依靠大主教这个说法是严重错误的。大主教所作的一切都是“有所图”的,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首先我们回忆一下第五集中大主教对这个孩子的期盼,他是切实希望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并且说“What man doesn't want a son”。如果他和夫人一样真情实意地等待着这个孩子到来,那么他做的一切的目的性就很明显了。

在新红色感化中心遇见Aunt Lydia的一段对话,为他片尾给夫人“洗脑”和给June送孩子照片的行为埋下了伏笔。他拥有特别“任性的一对儿”,June逃跑这个事情是他清楚知道的,人也是他亲自安排追回来的;夫人第一季中怎么打June,这一季中怎么焦虑不稳定他也看在眼里。当Aunt Lydia提醒他该插手时就插手,他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杆秤。

从第一季他带June玩填字游戏,带她去荡妇俱乐部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大主教的人设也是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存在感的。这一集中他在还爱Serena的时候,为了折磨狙击手就毫不犹豫地击毙了他的老婆,可以看出这个人内心深处也是很邪恶的。在这种有很多烦心事的时候,他给June照片,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安抚June,另一方面可以换来June对他的“迎合”(不管是不是真心),都达到了他的目的。

夫人没有大变脸,她的人设是一以贯之的,她的觉醒也确实有在一步步的深化,只不过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而且肯定是有反复的。在June和其他使女聚会的时候说的那一句“Someone's awakening”应该是一语双关,不仅指肚子里面的孩子动了,还指夫人跟她讨论Gilead国之前的生活,是一种松动。最后夫人去花圃里移栽新生的嫩芽,并且小心而珍惜地为他们固土浇水,是由两个含义的。一是他对新生命的期待和珍视,另一是夫人自身的自由意识也是如同刚破土的嫩芽一般,有一些在心中生长了。

移植嫩芽

那么夫人所作的一切,其实是构建在对孩子的爱上的,无论从这一集,再次抚摸June肚子的激动和颤抖,还是下图这段眼含热泪的台词,都能看出她是真心实意地想要成为一个好母亲。那么面对June提出的见孩子的要求,她是有两种可能反应的。一是出于为人母的同情心同意她见,二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保护而反对。当她发丝凌乱,情绪不稳地站在花圃里和大主教对话时,她说:“She‘s devious,she's always plotting. Always wanting more. She wanted to see the child.”让我们代入夫人视角,这是一个逃跑了90多天的,极其具有反抗意识的使女。她还威胁过你,只要我的孩子好好的,你的孩子也会。她完全不安分,该吃的东西不吃,也不会像嬷嬷告诉你的一样,跟你一起为了孩子散步交流。她发生了那么严重的流血事件也不会报告,她是不是根本不在意你的孩子,时时刻刻想着打探,想着逃跑,想着不要这个孩子呢?这样的情况下,放她去看她的女儿,对夫人而言,是对肚子里的孩子的巨大威胁,那么她毅然决然的反对就丝毫不奇怪了。

眼泛泪光的说要成为最好的母亲

2、Nick为什么申请要调走

这一集中我们看到Gilead国不仅rape女人,强迫他们做使女,还rape男人,让他们取一个会监视怀疑他们的女人做妻子。Nick说我爱你的时候,虽然June没有回应,但是他会不知道June的想法吗?多少次June处在崩溃边缘都是他敏锐察觉并且准确安抚了,这点小掩饰他会看不出来吗?我觉得这个事情只能增加他想要把June和孩子救出去的决心,正如June所言,他会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那么他在这个家里还能为这个计划做些什么吗?五月天已经暂停救使女的行动了(第三季提到的),他只能另想办法,而且June的肚子越来越大了,一旦她分娩了,要把两个人救出去,难度绝对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看着这个15岁的“妻子”,他总是眼神灰暗,肯定也很怕自己以后的孩子变成这样,这个时候他心急了,调动说不定是一线生机,尤其是调动去前线,可能会接触到更多敌军阵营的may day成员。

Nick表白

最后提一下Ofglen。这部剧至此改名叫Gilead国女子图鉴也不过分了,这么生动的女性群像,哪怕是这个没出场过几次的角色,都这么让人好奇。从一开始警告June,说她喜欢现在吃喝不愁的生活,而不是在混乱的街角被殴打rape;到为了Jennie说话而被割去舌头,到最后的牺牲,刻画不多,但是每一处留白都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真是令人拍手叫绝。

Ofglen炸掉红色感化中心,好似高举火把的自由女神

最后片尾的那个女声呐喊字幕组居然没有翻译出来,太可惜了,放在这里供大家回味。Some people think little girl should be seen but not heard, but I think"oh bondage, up yours!"(有人认为女性用来被被观赏就好,不需要发声,也不需要有思想,但是我说,XXXX的束缚。)

——————

episode 7

——————

episode 8

——————

episode 9

How ironic!创造者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束缚最深。

大主教在劝说夫人的时候引用了一句旧约“ Who can find a virtuous woman? for her price is far above rubies. (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他的价值胜过珍珠。 )”这着实讽刺,因为这一句的前面是“ Open thy mouth for the dumb in the cause of all such as are appointed to destruction. Open thy mouth, judge righteously, and plead the cause of the poor and needy. ( 你当为不能自辩的人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夫人在Gilead国有特别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方没有文字只有图片的行程表,和女秘书谈论时假意说自己喜欢园艺和编织,看向繁华的加拿大街道的目不转睛的渴望,面对冷漠的小孩母亲时的失落,s迅速收起劝说者留下的香烟和火柴等等。只可惜最后,还是一把把希望丢进了火炉。

这一集“教母”这条线贯穿始终。教父教母的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大家回忆一下哈利波特和小天狼星的关系就知道了。教父教母一般由父母亲极其亲近的人担任,是亲生父母给孩子找的一个榜样式的人物。第一次,June找到Rita,这个替她保管着信件没有告发她,真的在用心照顾她的人,希望她能够担任未来孩子的教母,教会她什么是善良,在一个黑暗、毫无人性的国度,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大的希望。虽然Rita眼眶湿润地说自己“人微言轻”,但通过前面那个妇产科“第一刀”水平的Matha,我们可以猜测,在Gilead之前,她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大人物”。(Rita说Gilead不baptize babies,这点值得深思。受洗本来就是基督教的一个仪式,这也恰恰证明了Gilead只是一个打着上帝幌子的恐怖组织。又或者是他们默认每个人天生就是信教的,根本不需要有字典里解释的“to accept someone as a member of the particular Christian church”)

第二次June找到了Aunt Lydia,希望她能够保护孩子。这是母性,母亲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孩子要健康平安的基础上。所以她找到了Aunt Lydia。Aunt Lydia绝对是个十成十的坏人,Gilead的忠实拥趸和帮凶。但是当她说“it wasn't my fault”的时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June被她摁在处刑墙下,被逼着说“my fault”的时候的场景。Gilead国里,每个人都是凶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他们给了每个人刀,让人们自相残杀以获取“奖励”,实在是令人胆寒。

最后一次是在得知Moira逃出去了后,用“was”和“is”的转变。用过去式,是June明白Gilead已经不再存在教母,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换用“is”是她内心里反抗的火苗,我要不要让Moira成为孩子的教母,是我的事情,无论你们允许与否,我都要做,就是现在。至此,她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坚韧勇敢,成功的追求到自己的自由,就如他的教母Moira一般。那种混合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期待,对亲友仍在的庆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信念的坚定,眼眶含泪却笑容灿烂的神情,美得令人颤抖!

“is”

合唱的这首《America The Beautiful( 美丽的亚美利加 )》在美国的地位,可能就是《我的祖国》在中国的地位。相较于诞生于独立战争的硝烟中的美国国歌《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星光灿烂的星条旗)》(尤其是惠姨演唱的版本,特别像为出征的战士壮行的战歌),这首诞生在欣欣向荣的和平年代的,描写美国的幅员广阔和美丽富饶的歌曲更为讽刺。相较于前面说的在“加拿大做客”的Little American Goverment和一群美国人在酒吧庆祝Gilead高官离开了“Canada Airspace”,再到Serena认为Gilead才是正统的“America”,无疑是一次极强的美式精神宣传(当然也只是影视宣传而已),如果没有了Freedom和Equality的立国之本,美国也就不复存在了。

America The Beautiful

——————

episode 10

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Emily和June形成了鲜明的呼应。一个人经历了割礼和殖民地的折磨,满身伤痕,浑身戾气;另一个人刚刚得知了自己的丈夫和好友平安的消息,燃起希望,充满勇气。一开始Emily在受精仪式中自我催眠,试图让灵魂抽离身体,好让“rape”的过程不那么难挨。我们在第一季中已经见过这类暴行了,洁净的房间,整洁的服饰,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在说:“看啊,这个过程是很美好的。”经过第一季的折磨,观众们可能也会像Jennie一样觉得:“我现在的家庭可好了,只有受精仪式,没有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这个似乎看起来也比第一季更能接受了。

但是暴行就是暴行,“rape”就是rape,无论用什么东西修饰它,无论你见过了多少这样的场景,似乎“司空见惯”,无论被害者看起来多漫不经心,多“习惯了”这种生活,这都是犯罪!都是人性的泯灭!所以主创团队直接剥离了这个仪式的外衣。当June被两人合力按在床上无助地挣扎,哭喊,试图用“精神催眠法”却无果的时候,这种血淋淋的事实给了观众当头棒喝。(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大家不要忘了这两个人毕竟是Gilead的缔造者,无论我多么希望S觉醒,我们都必须承认,麻木和顺从是一件容易的事,觉醒和反抗锥心蚀骨。现阶段仍然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她,甚至被June和大主教逼得有些“疯癫”的她,是绝无可能如同国产剧一般肤浅又玛丽苏的变成反抗阵营的人的。)

Serena按住June

在菜市场时,Emily一脸生无可恋地说:“I am not his mother anymore.”没有主角光环的她受到的折磨要比女主多得多,那种绝望压顶的感觉也会更强烈。Emily和Jennie的态度与经历,再加上疯癫化的Waterfood一家,让June越发在孩子的问题上敏感和担忧。她的态度也让女主在见到女儿时反反复复的说:“I will always be your mommy, always, always,always.”小孩子和自己的亲生父母生疏了,见到都会怕得躲在matha的后面,质问妈妈为什么不“try harder”,说到自己的新父母时怯生生的表情,谁会相信她真的过得好?

这也是June真正意识到,从某种程度而言,她已经失去了她的“Hannah Banana”。所以当孩子问起她的时候,她没有许下任何实际承诺,只说“I‘m gonna try”,甚至做出了临别赠言一般的嘱咐,“enjoy your life”。这个时候June的命运,前所未有的黑暗,孩子不久后就要出生了,如果被分到了远离nick和熟悉的伙伴的新教区,离开了还能有斗智斗勇余地的Waterfood家,她更没有可能见到Hannah,也更没有可能逃离了。Liz的这个小细节演得特别特别好,当我要上台做发言之前,只要我妈在旁边,她肯定会帮我整整领子。南方的冬天刺骨的冰凉,当我出门前我妈总是帮我把围巾裹得更紧一点。“你妈怕你冷”,估计是所有妈妈的共通点了。这个级别的表演绝对是能蝉联艾美的。

在这一集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艰难环境下的爱的形态。有携手并肩,相视一笑的June和Nick,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生命的欢迎和对彼此的信任;有自己妻子怀孕了,真正认为这是好事,并且不愿意拥有使女的的大主教;有护住Hannah,坚定的对June许下承诺的Matha;有说起自己相濡以沫父母,眼神里有落寞的Eden;有哪怕是被Gilead洗脑,但是仍然内心有悸动的少年少女Eden和Issac......就如莎翁的诗句:“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在剧里不妨将"thee"理解为爱,只要人还存在,爱就会一直存在,压迫、折磨、拷打、死亡都没有办法消弭。

相视一笑

主创团队说:“It's out responsibility to portray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at's part of the reminder to the audience that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let go of freedom.”所以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爱尔兰的女性要千里迢迢赶回家投票,因为自由这个东西,是不能做出一丁点让步的。

——————

episode 11

没有什么好解读的地方, “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

——————

episode 12

我们都忘了,Eden应该翻译为伊甸园,乐园,以Eden为名的女孩,是上帝最忠实的信徒,但绝不会是邪恶和黑暗的,她代表了光明和爱。

当一条年轻、鲜活而美好的生命即将逝去时,每个人都是如此深切地痛恨自己的曾经的误解和不作为,如此无奈于自己当下的无能为力,并且在这样一个勇士面前自惭形秽。而她是如此的纯洁美好,在死亡面前,“抓住每一份爱”(《妖猫传》),回应每一份善意。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两个年轻的灵魂,两个曾经最能代表Gilead的人,一个是看似忠诚的信徒,身边的人都怕她会告发自己;一个是被人憎恶的守卫,甚至能毫不犹豫地痛打Jennie。他们最后无畏地相爱了,并且在最后时刻,也绝不背弃彼此,背叛爱,才更能展现出Gilead的良知泯灭和压抑人性。

他们孤零零地漂浮在水中,并不能像《水形物语》海报一样拥抱亲吻,这就是Gilead。

——————

episode 13

这是一个多么Inspiring的结局。

上一集中Eden的反转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峰回路转,这一集当June拿出这本满是笔记的圣经时,不得不感叹编剧的这一安排,简直是神来之笔。什么是神?什么又是上帝的旨意?如果一个人连直接接触“上帝原话”的权利都没有,又如何谈得上是他的信徒?这充分证明了Gilead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政教合一的国家,而是一个用邪教控制国名的恐怖势力。

Serena之后所有的行动,都在这一个眼神中埋下了伏笔。我曾经反复强调,Serena的觉醒一定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的,她对孩子真挚而又深厚的爱,一定会成为她未来觉醒的重要引线。她跟Eden聊了许多关于家庭的话题,Eden一直对家人那么的信任、想念,常常提及她在家中的幸福时光,然而真正害死她的,就是她最爱的家人。Eden死的时候,Serena泪眼婆娑,泣不成声,作为一个母亲,她无法想象为人父母竟然能将自己的孩子送上绝路。这一认知比大主教禁止她为夏洛特找大夫、被大主教鞭打、在加拿大被游说等等一系列事情更有冲击力。因为之前,她只是觉得Gilead有瑕疵,或者说有极端的个例,而现在,她开始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个国家也许是全盘的溃烂。

她开始联合其他夫人想要做出改变,从她受触动最深,也最有发言权的领域——读书的权利开始。我曾经批评过抚养夏洛特的夫人,说她毫不关心孩子,为虎作伥,但是这一刻我们看到,她也是一个不逊于Serena的人,她义无反顾地站在Serena的身边(甚至当夫人们陆续离开议会厅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是一直留下来的那个),具有极其敏锐地信息嗅觉,编剧甚至暗示我们她非常熟悉歌德。加上最新出场的,怀抱巨大善意的劳伦斯大主教的艺术家夫人,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将夫人们视为强奸的帮凶也许有点以偏概全了。如果他们拒绝辅助受精仪式会怎么样?是不是也要受罚?

Serena这个名字常常与“虔诚的信徒”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 而其来源,拉丁词语serenus的本意则是“清澈,宁静” 。S冒着巨大的风险,公开朗诵时,光汇聚在她的身上,沉着冷静、高贵优雅。相反,所有的大主教们都陷于深深的黑暗中。当S在Gilead成立之前,四处奔走,振臂疾呼时,她在群情激愤的学生中孤军奋战,显得那么的无力,因为她正用自己的力量带领着国家,往错误的方向行进;而此刻,当她如水般沉静却刚强的时候,她的身后站着一群同盟,显得那么的有力,因为哪怕在周遭无边的黑暗中,她选择了做正确的事,做灯塔。

这一集开头,June的心理独白中说“wife, handmaid, mother”, 无论是夫人还是使女,一开始因为母亲这一身份反目,最后也因为母亲这身份和解。这一季两个人的对手戏开始于剑拔弩张的掐脖子和质问,却终结于握手和对孩子的爱,期间两个人有对立,有和解,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才发现,两个人的敌人不是彼此,而是这臭气熏天的国家。(我个人觉得第三季中Serena会有一个大觉醒,当然也会有反复,继续做很多错事,但她一定会与June联系得更紧,携手走得更远。)

生孩子的过程,是血泪的付出。June一个人在房子里分娩,泪流满面,出血不止,给了孩子第一次生的机会;而夫人,为了孩子断掉了一根手指,血染纱布,痛哭流涕却依旧选择放手,给了孩子第二次生的希望。在这一刻,她真正变为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犯过无数的错误,应该被痛骂,可是在对孩子的爱上,她完全不逊色于June。她所希望的,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要一个孩子,而是成为一个母亲。

Holly和Nicole是孩子的两个身份,曾经这两个身份势不两立,一个代表自由,一个象征束缚。叫Nicole的女孩,在美丽、纤细的外表之内,带着一股刚毅独立的气质。希腊语言根据神话的来源将Nicole引申为“胜利的人们” 。这就是June最后将女儿命名为Nicole的原因,一方面她认可了Serena对女儿的爱,另一方面她希望告诉女儿,是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个体,聚集起来,打破了束缚,走向了胜利。在这一刻,这个名字的寓意不再是束缚,而是打破束缚。

June留下来的原因,虽说有延续第三季的商业因素,但是当她的目光追随着劳伦斯大主教的车的时刻,也有了合理的答案。父母与家庭的主题贯穿了整个第二季,尤其是母性。当June目睹了Matha们的生死营救,目睹了身处高位的官员的“潜伏”,目睹了Nick为了救出母子所持续不断的做出的努力和割舍,正如同一开始所言,她不应该仅仅只是等着别人救她,是时候去救别人了!第一季结尾,她别无选择的,被动走向黑暗的车厢;而这一季结尾,她主动关上了车厢门,主动的走向了看似黑暗,实则暗藏着光明的地方。

那么第三季,June会继续陪着我们一起走,我也会继续为大家解读,我们锁定《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再会!

6 ) Bless be the fruit.

Bless be the fruit. 祈神保佑生养

May the Lord open. 愿主开恩赐予

By his hand. 感谢上帝

Praised be. 宜应称颂

Under his eyes! 愿主明察

Peace be to you. 愿您安康

Blessed are the meek. 上帝保佑温顺者

May God make me truly worthy. 愿主让我活得真正有价值

We've been sent good weather. 主赐予了好天气

Which I receive with joy. 真让人心情舒畅

短评

跑路要趁早这不是治国攻略

2分钟前
  • 已销注
  • 力荐

想办一个加拿大签证备用

4分钟前
  • Guns&Roses
  • 力荐

原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在一件件成为现实,不寒而栗。

5分钟前
  • 我的ABC
  • 力荐

女主炉火纯青的演技是全剧亮点之一啊。

6分钟前
  • 夜江霖
  • 推荐

堪称女性的《肖申克的救赎》。

7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想念Nick小哥哥!

11分钟前
  • 上杉
  • 力荐

我希望看见巨大荒谬与现实对照后所产生的讽刺感,可是我现在只能看见巨大的荒谬。之所以四星,是因为就算它不够好也是仅有的了。ps可以别给女猪脚面部大特写吗?!?!!!四十分钟有三分之一都是特写我看的很绝望啊!

16分钟前
  • 海山二条
  • 推荐

看第一季时“Nick看起来好像反派哦!我不喜欢” 看第二季“Nick呢!我的Nick这一集怎么还没出来!”

20分钟前
  • 关于小狗
  • 力荐

剧是好剧没得说 第一集绞刑台那里的配乐我真的跪 可是我好害怕她会因为女儿的威胁再回来 回忆部分也是一直疯狂暗示 她把脱下的衣服拿起来我差点以为她又要穿上了

21分钟前
  • 有趣的皮囊
  • 力荐

为何nick明明浓浓的印度风相貌却单手脱t恤的样子可以帅至炸裂 @2018-05-27 19:44:34

23分钟前
  • Lurgee
  • 还行

这并不是什么警示预言,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28分钟前
  • 牛岛隆太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 比什么鬼啊怪物恐怖片吓人多了

31分钟前
  • Bernie
  • 力荐

极其出色的情绪调动力,心像被剧一直揪在手掌中。Moss已然炉火纯青的演技又再加了一把火 赞叹。

32分钟前
  • 糖刺猬
  • 推荐

没法讲。结合时事看此剧(毋宁说是Atwood的小说),那种恐怖/ 绝望 只有一星期看一集才能缓过来。

36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这不只是关于女性的问题,而是关于自由的问题。

37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他们的电视剧已经开始探讨这种话题了然鹅我们又臭又长的电视剧还忙着婆婆妈妈那点破事以及变着法各种往里加关系户。

41分钟前
  • JazzIsland
  • 力荐

第一集第七分钟时哭出来,打破看剧哭瞎最快纪录。p.s Moss这演技有望蝉联视后

45分钟前
  • reconsider
  • 力荐

作者说,她从不写没有发生过的事。

47分钟前
  • 可达鸭
  • 力荐

第一集紧张到窒息,一环扣一环,从上一季未说的结局到第二季第一集便重获自由,女主最后把衣服烧掉,头发剪掉,还有用剪刀剪耳朵的那一段看得我热血澎湃,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视剧,我哭了!!!!我要给它100颗星

52分钟前
  • Hrdd的小虎牙
  • 力荐

看完两集。剧情是有些拖,不影响评分,依旧高水准。分不同人物线和时间线,脱掉血红色枷锁拼死反抗。以为尼克会暴走,现在看来是想多了。期待埃米莉和琼强强联手,推翻基列国的统治,建立新的母系社会。

56分钟前
  • 影人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