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本杰明学院

剧情片英国1995

主演:马克·里朗斯艾丽丝·克里奇高夫莱德·约翰Daniel SmithJoseph AlessiJonathan StoneCésar SarachuUri RoodnerPeter LovstromPeter Whitfield

导演:史蒂芬·奎狄莫瑞·奎

剧照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2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3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4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5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6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3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4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5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6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7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8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19 本杰明学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动画大师奎氏兄弟第一次拍摄真人表演的故事长片
  为幻想主义主题开拓了一个新的层面
  特里·吉列姆称:三百年内最具视觉魅力且不遗幽默的电影,令我嫉妒”
  简介:观众被片中幽暗阴森的迷宫与回廊、荒谬突兀的人物情节所震慑;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更称此片是一部“最近三百年内我看到的最具视觉魅力且不遗幽默的电影,令我感到嫉妒”的作品。
  在创作灵感来自晦涩文学或奇思怪想的作品同时,他们还拍摄了一系列音乐录影短片、广告和电视宣传片以及为歌剧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格林纳威的《一加一的故事》便是以奎氏兄弟为蓝本。

长篇影评

1 ) Prologue and characters of Institute Benjament

本文是碟片附带的奎氏兄弟英文手稿(手稿见电影相册)。中文由谷歌翻译过来,根据理解做了些微的修改。

序言

The Benjament Institute is a dilapidated and moribund boarding school for the training of servants, to which Jakob von Gunten enrolls.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film are to be ambiguous: that the school is situated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building behind a courtyard in a metropolis and that Jakob is conscious of living in a modern age. The locale of the film is less geographical than spiritual, the emphasis being more towards creating the occurrence of metaphors of dreams and fairy tales (by exploring Robert Walser's own reworking of the fairytales, Snow White and Cinderella). The trajectory of the film will be the narrator-hero’s attempt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school (the school being indeed the very source of the mystery):

本杰明学院是一所残旧、垂死的仆人培训寄宿学校,本片主人公雅各布·冯·冈滕(Jakob von Gunten)将在此就读。电影的时间和地点并不明确:学校位于都市某庭院后面一栋建筑物的上层,雅各布则是一个明确意识到自己生活于现代的人。这部电影的空间属性与其说是地理性的,不如说是灵性的,更着重于创造梦境和童话的隐喻(通过探索罗伯特·沃尔瑟对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童话的改造)。这部电影的轨迹将是叙事英雄(narrator-hero)试图发现学校本质的尝试(而学校确实是奥秘的源头):

"We learn very little here, there is a shortage of teachers, and none of us boys of Benjament Institute will come to anything. That is to say, we shall all be something very small and subordinate in later life. ” Through Jakob’s inner voice-overs, one will witness his ambivalent relation to the school, his characterizations of his fellow pupils (Kraus, the model student, in particular), his relations to the brother and sister (Fraulein and Herr Benjamenta) who conduct the school, the repetition over and over again of the single lesson: “Practice scenes for life”, which constitutes the curriculum of the school; other entries describe dreams emphasizing Jakob’s interior life and his reflections---- in particular, subjective visions mutually elaborated between Jakob and Fraulein B., visions of a descent into a lower depth: the "Passageways of Poverty and Privation"; Jakob’s admission to the heretofore secret world of “inner rooms” of Fraulein and Herr Benjamenta. These entries constitute Jakob’s symbolic initiation into the renunciations and disillusionments of the Benjamenta Institute.

“我们在这里学到得很少,师资短缺,本杰明学院的学生们都将一事无成。或者说,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将变得渺小,并从属于某人。”通过雅各布的内心独白,观众将看到他与学校的矛盾,他对同学(特别是模范学生克劳斯)的刻画,及与学校管理者本杰明兄妹(Lisa和Herr Benjamenta)的关系。学校课程则是简单地重复所谓的“生活实践场景”,一遍又一遍;其他的梦境描述则意在强调雅各布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周遭的反应,尤其是雅各布和Lisa间相互阐述的主观愿景,通向了更深沉之处:“贫穷与匮乏的通道” (这一句不知道怎么翻译);雅各布被允许进入本杰明兄妹由密室(inner chambers)所组成的秘密世界。雅克布象征性地为本雅明学院的幻灭和被舍弃揭开了序幕。

The film will work more at the level of lyric juxtaposition of episodes, closer to the associative and imagistic structures of dance and poetry (as well as silent cinema) than to conventional narrative, and in this way to better score the realm of ,as Walser said, this “senseless but all the same, meaningful fairytale”.

与传统叙事相比,这部电影更像将情节进行歌词式的并置,更接近于舞蹈和诗歌(及默片)的联想和虚构结构,并以此方式来回应Walser的境界说,“senseless, but all the same, meaningful fairytale”。

人物

Jakob von Gunten: with fairytale conventions, Jakob is the “princeling”, figure who in the film, is conjured up and invoked by Sleeping Beauty (Lisa Benjamenta). We know nothing of Jakob's past life, only that he is in his late thirties, early forties, and that his sudden arrival at the institute paradoxically sets off its disintegration and demise. As the narrator-hero, he is more a silent Buster Keaton like figure, through which our vision of the world of the Benjamenta Institute is activated and narrated.

雅各布·冯·冈滕(Jakob von Gunten):按照童话的惯例,雅各布是电影中的“王子”,被《睡美人》(Lisa Benjamenta)所召唤。我们对雅各布的前世一无所知,除了他三十多四十不到的年纪,以及他突然到达学院,出人意料地引发了它的瓦解与灭亡。作为叙述者,他更像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基顿(Buster Keaton)式人物,由他激发起我们对本杰明学院世界的认识。

Lisa Benjamenta: is “Sleeping Beauty” figure, part sorceress, part princess with magic wand. She, like Jakob, is in her late thirties, beautiful, fragile, remote – more a symbol of pure inwardness, and who carries deep inside herself some great unhappiness for, which Jakob slowly becomes her confidant. She is the only activity teacher in the school. Both she and her brother contend for Jakob’s affection and loyalty.

丽莎·本杰明(Lisa Benjamenta):是“睡美人”,既是女巫,又是带有魔杖的公主。和雅各布一样,她三十多岁,美丽,脆弱,让人敬而远之——更像是一个纯洁内心的符号,内心深处怀有某种极大的不幸,雅各布逐渐成为了她的知己。她是学校唯一的老师。她和她的兄长都在争夺雅各布的喜爱和忠诚。

Herr Benjamenta: is the “Ogre” figure: huge, imposing, mid fifties, Lisa's older brother, and Principal of the institute. Has allowed himself be slowly imprisoned and deformed by the school. He is a man who doesn’t seem to have ever lived, has little contact with students, indulges a pet monkey and a pathological collection of deer memorabilia.

本杰明先生:是“食人魔”,五十多岁,身材高大,庄严,而带有压迫性,是Lisa的哥哥,也是学院的负责人。他让自己被学校慢慢地囚禁和变形。他似乎是一个从未生活过的人,与学生的接触很少,沉迷于宠物猴和病理性的鹿类纪念品。

Kraus: is the model servant, one of Lisa’s “seven dwarfs”. In him is the one true celebrant of the dictates of the Institute. He is strangely ageless and eternal looking, tall, gaunt, monotonous, monosyllabic, unequivocal. Kraus is privy to the secret “inner chambers” of the Benjamentas which exerts so strong an attraction on Jakob. He is the deep, insoluble riddle ultimately proposed by the institute.

克劳斯:模范学生,是丽莎的“七个小矮人”之一。他是学院一切指令的真正拥护者。奇异的是,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他有着永恒的长相,身材高大,瘦削,单调,言语简短,毫不含糊。克劳斯(Kraus)对本杰明兄妹的“密室”不屑一顾,而后者却对雅各布(Jakob)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他是该学院最终铸成的一个深不可解的谜语。

Institute Benjamenta: There exists an essential “mysterium” at the heart of the school, and although dilapidated and moribund, it has its own inner life and its “former existences” which seem to exert and dream up on its inhabitants, symbolized by the role of the mysterious goldfish bowl room ( as through the very center of the “Fairytale” lay there)

本杰明学院:学校的中心存在一个必不可少的“奥秘”,尽管它破败不堪,但垂死挣扎,有自己的内在生活和“过往的存在”,神秘的放置着金鱼缸的房间(正是“童话”的核心之处)昭示着,它似乎在其居住者身上发挥并实现了这种奥秘。

2 ) 欲望

实验电影。以黑白呈现了各种超现实主义的image。奎氏兄弟在片中一再强调 动物性的扭曲影像以及主要人物共有的被压抑的欲望。仆人,谁人的仆人,如何充当仆人——这些预设的命题通过影像的集中给予了一种解读:人无法驾驭人(校方强权的三位也难逃在欲望中挣扎的命运);甚至人无法驾驭物(片尾关于勺子教人的陈诉)——人无非是自我动物性欲望的奴仆而已。

3 ) 一个寒冷的夜晚

今天是12月29日
在广州,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狂风夹着苦雨,让人有些落寞。
今晚也是电影协会的最后一场。好吧。。。每每想到这件事情,就让人懊悔不已,总共这个学期只有去过四次,各种瞎忙。

depression
说完了这些话,竞对于电影本身不知所措了,机械式?哥特式?一个女人的梦魇?压抑?环形结构?鹿角在西方文化里面的意味,以及各种符号的阐释?
为何,我们总是热衷于解释我们的不快乐,并且,还是过度解释。于是转瞬即逝的 快乐 都被我们不懈的丢到了记忆的深处,只是想起来才会意识到。

depression
前些天,在TED上听了个讲座,体会到了脆弱的力量,大体说来,演讲者在提醒我们:如果脆弱,就请示弱,示弱比逞强实际拥有更大的力量。我们要敢于说出i am enough ,是的,就现在而言,我已经足够了。对depression 这个词最深的认识是来自于哥哥自杀留下的遗书,开头便是“depression"。现在,我却要embrace depression.

4 ) 淺析黑白電影美學,兼談《本傑明學院》 (文末有本人自译中英双字)

9.5分。

最开始接触到《本杰明学院》,是在「电影传送门」的微博上看到下面这个动人瞬间,光影的魅力加上对博主品味的信任,促使我找来蓝光修复版一睹真容,才得以发现奎氏兄弟创作的形式感极强的黑白影像世界,成为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间接促成我去花时间研究黑白电影美学并试图总结出自己的认知。

缘起于动人一瞬

那就先肤浅地讲一下黑白电影美学吧。

电影自1895年诞生伊始便只有黑白灰,之后梅里爱曾用人工着色的方式,让每个画师负责一分钟胶片的着色。而《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最早的版本是印在染色的胶片上,藉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亚特兰大大火一场戏是红色,夜景是蓝色,外景的爱情戏是淡黄色。彩色电影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才在商业范畴中流行①。

有人说电影是每秒24帧的艺术。其核心元素之一就是每一帧画面,也便是摄影,人们所谓的黑白电影的美学很大程度上源于摄影。下面两张图是我用慢门拍摄的流水的原图与PS后的图对比,原图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绿色,但绿色并不是我想特意表现出来的元素,这个场景驱使我拿起相机的点在于流水的气势,又因为原图自带太阳光穿过树林间隙倾泻而出的高对比度,后期时只需把色彩饱和度拉到最低黑白化之后,画面立即变得更纯粹,不至于被绿色喧宾夺主,水流飞溅的流畅细致被凸显出来。这便是黑白在摄影中的魔力。

水流原图

水流原图经后期黑白处理后

那黑白电影的美学魅力根源究竟在哪呢?在于高对比度度和阴影的运用②。

一、 高对比度度的运用

《本杰明学院》中的下面这个场景,两边黑色接近纯黑,中间白色部分接近过曝,利用高对比度度突出人物,突出她此时所具有的上帝对世人般的胸怀与理解,似乎是沐浴在圣光中时的觉醒;黑白色调滤去了画面多余的色彩,使画面更加干净,再加上耶稣受难架道具的使用,结合对白将人物状态高效地传递给观众,为后续事件发展做出铺垫。

《本杰明学院》中高对比度的使用

弗里兹·朗的《大都会》中通过明暗高对比度来制造景深效果,强化人物阶级属性,明亮主体处的不知所措的白衣公子哥与远处背景机械式运作的黑衣工人,表现公子哥初见底层真实世界的惊愕与彷徨;而背景中的工人与大型机器几乎融为一体,突出工业世界下工人单调重复工作的机器属性。

《大都会》中高对比度的景深效果

二、 阴影的运用

黑白电影擅长利用阴影来暗示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处境及命运,或者通过阴影来强化主体等。《本杰明学院》的这个场景中用明亮的光线突出的女主紧张的手握住教鞭的姿势,将学员放置在女主对面的阴影中来加强这种人物关系的对立,将女主此时的焦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刻即使不给女主脸部的特写观众也能很清楚地从电影语言中感受到女主的情绪起伏。

《本杰明学院》中阴影的使用

而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用斜阳下人的阴影来增强这个时间诡异的世界的神秘气质,尤其当只有人的影子被拉长而周遭树木和其他建筑的影子都被隐去时,似乎在暗示观众这些人都被困在时间里,契合导演营造的世界观与主题。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阴影的使用

而以上示例如果都拍成彩色的话,都可能导致色彩喧宾夺主,破坏画面主体的呈现。

黑白电影是电影艺术中区别于彩色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运用好高对比度和阴影,可以帮助黑白片以及彩色片导演们更好地处理画面与人物。无论是那些留名电影史的囿于技术因素的黑白老电影,还是为了达到导演特殊意图的当代黑白电影,都在许多方面散发着彩色电影所无法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这也是为何自彩色片成为主流之后依旧有那么多导演“固执”地使用色彩单调的黑白影像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世界观,即便是在电影诞生百余年后的今天。

专注于历史题材黑白电影的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在与深焦的访谈中,谈到电影《悲伤秘密的摇篮曲》的画面细节时曾说“他为了增强画面的明暗对比,有时会在背景增加大量烟雾,制造一种古典气息。我觉得这一形式与主题非常贴切,因为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剧中的人物经历着悲剧性的时刻”③。

拉夫·达兹所说的古典气息

拉夫·达兹这番话揭露了黑白影像在电影中的作用:还原历史黑白的成色。黑白体现出的是历史的厚重感,这契合这个时代人们看到的历史影像的色泽,而斯皮尔伯格也在解释《辛德勒的名单》选择黑白影像时曾说:“我看到的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照片就都是黑白的。”黑白影像在大众心中似乎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或是人们在回顾电影发展历程中一个特定时期的标记,而这只是黑白影像的一部分作用而已。

黑白可以是对现实彩色世界的逃避,只因现实太复杂多元,滤去现实的多元与丰富的杂色,专注于黑白所指涉的更单纯的二元对立,增强戏剧效果,我想这也许是梅峰导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选择黑白的原因之一吧。

黑白有时能帮助新人导演省下影片制作成本,比如节省服化道、灯光的成本,在有限资金框架内更好地完成自我表达。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就为了成本考虑而选择了使用手持摄影的黑白画面。另一点要说明的是,黑白只是可以实现制作的相对粗糙,节省开支,但这并不表明黑白片成本就一定都很低,要知道2012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三项大奖并入围戛纳主竞赛拿下最佳男演员的黑白片《艺术家》,其成本可是一亿五千万美元,在灯光摄影音乐、服化道等细节上下足功夫,同时还拿下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以及最佳原创配乐。

IMDB上显示诺兰在《追随》的DVD评论音轨中解释使用黑白的原因

了解了黑白电影美学,再回头来看《本杰明学院》。

其英文全名为《Institute Benjamenta, or This Dream People Call Human Life》,改编自Robert Walser的《Jakob von Gunten》,这部诞生于1995年的作品同样使用了黑白影像,这是奎氏兄弟导演(史蒂芬·奎和狄莫瑞·奎)的作品序列中为数不多的黑白作品,也是他们仅有的两部故事长片中的第一部,而他们大部分作品都是风格诡异的木偶动画短片,其中短片《鳄鱼街》还入围戛纳主竞赛。

诺兰为了致敬这对兄弟导演,在2015年拍了一部这对导演的九分钟记录片,俨然一副迷弟姿态。而《本杰明学院》的男主演马克·里朗斯,在诺兰最新作品《敦刻尔克》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饰演水上那条线的老人道森先生。更多关于奎氏兄弟与诺兰的更多信息可以找一下奇遇电影公众号曾发布的文章《在他们面前,诺兰也成了小粉丝》,此处便不再赘述。

蓝光修复版《本杰明学院》海报

电影透过有着独立意识的新学员Jakob的视角探入一个制度森严、人人循规蹈矩的仆人培训学院,观察并参与其内部的运作,在无意中与学院唯一的女教师、校长的妹妹发生神秘的联系,进而使整个学院的人与制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系列变故之后最终校长决定关闭学院,而Jakob成了最后一位进入学院的学员。

本片的黑白摄影的独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光线与阴影的默契配合,如前所述的动人一瞬便是在映射此时女主内心感情的波澜。而导演在访谈中阐释选择黑白是电影一开始创作时就有的直觉,且与学院的黑板与粉笔有内在的契合,他们试图与摄影师Nic Knowland一起利用影像去发掘最强烈的白色、最深度的黑色和最美最神秘的灰色。但碍于蓝光修复版并不完美,许多画面依旧模糊朦胧,并不能完整体验其黑白摄影之美。

其世界观承袭了奎氏兄弟之前的短片作品,诡异而神秘,幽深的封闭学院建筑中加入各种想象力丰富、有趣的细节设计,如鱼缸、纽扣、猴子、相似的密室、机械钟表,这些都能在他们的短片中找到相似的影子,比如密室的设计似乎来自于《杨·史云梅耶的柜子》里那成排的柜子里的世界,鱼缸带来的放大效果对比《杨·史云梅耶的柜子》中桌子上的水晶球又有着更进一步的妙用。

电影中Inner Chamber里的鱼缸

我们看到学院的墙上无处不在的规矩意识形态标语“Rules have already thought of everything.”、“ Order is heaven’s first law.”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学员们遵守规矩服从管理,而校长在Jakob入学时就点明了这个学院的潜在规矩“You’re all one size here”,学校的授课内容也是如何服侍主人。导演也在利用电影语言不断强化这种内在规则的存在,学员们机械式地大声重复练习如何侍奉主人、形式感极强的吃饭上课的节奏、被放大的细节音效、高对比度的人物反差画面等等。

而这种对规则的描述似乎另有所指,指向那些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本杰明学院”组成的集体主义专制社会,这个社会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长短不一的警世标语,每个来到这个社会的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学习并适应这套规矩,他们对这套规则下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定义:生活,即使它是否定个体的自由与尊严的。但电影中的世界又与现实的世界不同,相比起来它更温暖一些;虽然每个生活在学院的人都已然习惯于遵守这套规则,甚至可能对自身所受的束缚并不自知,对所教授的内容全盘接收,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都活在对制定规则的校长的敬畏(或者说是恐惧)之中;而当新人带着坚定的自由意志闯入时,学院里的某些人开始受其影响,将自我的欲望更多的吐露出来,但结果却是在这样一个禁欲的世界里抑郁而终。说他比现实温暖是说电影中这种抑郁而终是对学院起到毁灭性作用的。

片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富于形式感的、精美巧妙的动作设计,将学员们在集体主义下生活状态的荒谬可笑展现地淋漓尽致。

形式感极强的动作场面设计

而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叙事留白,当把这种叙事留白嫁接在一个神秘的世界观上时,便给予了观众更加丰富多样的解读空间,即使是看完第二遍的现在,我依然会对很多细节和世界观感到困惑与好奇。正如耿军导演在《轻松+愉快》映后交流时所说:电影看不懂是好的,它会促使你去回味电影本身,困惑萦绕在你脑海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我想对于《本杰明学院》中留白的困惑会断断续续萦绕在我接下来几年的重复观影中,成为我一遍又一遍温习它的源动力。

参考:

①《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P23

视频论文:「黑色电影——黑白电影的精彩范例」

柏林专访拉夫·达兹:长度不是电影的生命,美学才是

作者:江南

2017/12/17 于深圳

福利: 鉴于目前网上可找到的蓝光版匹配中字的翻译质量很差,于是根据蓝光匹配英字自译了一版中英双字字幕,附上链接。//pan.baidu.com/s/1eSJBFgQ密码: 9f62 (链接中包括2G和7G资源的种子/自译中英双字字幕/主创访谈视频/导演短片合集)

5 ) 让人陶醉

影片中出现的一切元素其实就是围绕着关于“对性的渴望”(包括所有那些被压抑的,和未被压抑的)和因此而出现的“阶级与压迫”而展开的。
我得说,我一向不喜欢那种充满着浓烈的性象征的电影。但《本杰明学院》确实是一个例外。 唯美,迷幻(居然还能不失幽默的)的让人无比陶醉。

短评

Institute Benjamenta, or This Dream People Call Human Life (1995)

6分钟前
  • dac
  • 推荐

发现看到后面,完全方向性错误(院长对男主赤裸裸的示爱!!!)。开场到学院报到,奎氏兄弟可能出于致敬,有点史云梅耶叙事的影子。实则影片试图表达什么,依我拙见不如来探讨下画面的朦胧美感吧...

10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居然一点也不闷,那种迷失在一个卡夫卡式机构的文学感表达得比一些更有剧情的片子似乎更好?!Quay兄弟的打光和快速变焦真是神奇。那一房间一房间的装置艺术(雄鹿阴茎的粉末请你闻一闻是什么鬼),大大小小的矩形房门和墙面的诸多鹿角装饰,锈湖莫非也致敬了本片雅各布探险那一段?!女教头的羊蹄子教鞭,想要拥有。

12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如梦似幻,不明觉厉。

1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只推荐影像部分.故事没看懂.哪位看懂了过来讲讲

15分钟前
  • 37度2
  • 推荐

奎氏兄弟给我看的是发乎脑内和心内的影像,所以晦暗的光和紧张的触感如此真实。对尺寸、循环、腐烂、欲望、畸形、恐惧……的表达极好。这种非叙事逻辑的电影最妙就在于足够空旷的供我想象的“背面”和不断打动我的“感觉化”的画面。比喻,是最无处不在的修辞,奎氏兄弟是运用此手法的大师。【9.6】

20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遗憾看前还未读过瓦尔泽 但即使瓦尔泽本人想必也没料到这本日记会变得如此遥远而梦幻:你我一起走入黑暗 走入梦境 走入广阔世界 - ein bisschen, aber gründlich

24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还行

【B+】光引入意象,光带来表达,光宣泄情绪,光创造电影,光即是一切。女主漫步走廊时头顶那束顶光实在是绝了,感觉《银翼杀手2049》的打光就有受到本片的影响。但既然影片本身都如此诡异晦涩,那为何不做的更纯粹一点?为何要加上如此支离破碎的台词而非把影片完完全全当成默片去处理?PS:外挂字幕的垃圾翻译导致我完全没有看懂,但感觉就算有个好字幕,多半也一样看不懂....

27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0--探讨如何“求真”及相关;1--仆人指上帝God的仆人,即主教神父布道者求真的人;2--寻求God(终极真相)的两条道路:爱(情爱,精神吸引,天性)与戒律(规则,可学习的,可模仿的);3--从爱的路子上去,能到达冰冷真相,但爱会被磨灭,女主角难以容忍。4--恶搞天主教庭教皇教义仪式

31分钟前
  • 海螺-Rob_F
  • 推荐

top 100 & discovery of the year nomination

34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太幻想主义,太超现实了,没看懂的说,汗~~

39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三星半,绝佳的黑白影像构建出一场诡异又唯美的欲望梦境,走廊中的光影交织让人难忘。神秘古典的配乐,甚至带点宗教气息 ,但过于留白的叙事显得晦涩难懂。

44分钟前
  • Jestem
  • 推荐

动画人的真人片自有一套 视听上的传达真是绝 只是有点过于晦涩。圆与尖 神与仆 只是规则顺从重复空虚歌颂 说不得谁在谁身侧 分不清谁向谁求救

45分钟前
  • ≌菩提风花
  • 推荐

不知所云。

50分钟前
  • 芦苇花
  • 较差

诡异的场景与气氛,飘忽的对白与音乐,凌乱无序的叙事蕴含着强烈的情绪。无处不在的动物印记,玛丽压抑的欲望和她奇异的教鞭,鱼缸后扭曲的脸,教师的规则和机械的重复课程。。。。在奎氏兄弟搭建的晦涩的精神迷宫里不断的窥视又不断的迷失

52分钟前
  • 咖啡照常搅拌
  • 推荐

黑暗、晦涩、诡秘。就看你喜欢不喜欢奎氏兄弟的调调。奎氏兄弟电影的配乐都是质量很高的哥特音乐。

56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力荐

摔碎镜头,如此奇妙,洞穿包裹心灵之躯体,紊乱消融冰雪之河流

59分钟前
  • 李可笑
  • 力荐

这到底在说神马!!!

60分钟前
  • Mantinfor
  • 推荐

衣橱打开 灰尘扬起 螨虫上演好戏 和盖伊马丁像姊妹 想拥有原声黑胶

1小时前
  • 戈尔贡佐拉
  • 推荐

魔种制度下的整齐划一,最后又破灭,为何如此,我也挺迷惑。

1小时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