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2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3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4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5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6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3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4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5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6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7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8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9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20:06

详细剧情

  伊凡尼(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饰)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儿子安德烈和女儿艾琳更是让这个家庭乐也融融。而伊凡尼身为心理医生,常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病患者,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生活。然而生活的残酷随之而来,在一个看上去平常的早晨,却传来了一个令这个家庭为之崩溃的消息——儿子在潜水运动中遇上不测,不幸身亡。
  伊凡尼一家顿时陷入了一篇黑暗当中,母亲终日以泪洗脸,姐姐艾琳压抑着痛苦照顾悲伤的父母,而父亲,更是因为过度悲痛而不能继续工作。而儿子空空如也的房间,深深刺痛了每个家人的心。
  远方寄来一个女孩子的来信,来信成全了家人对儿子的追思,并令到这个家庭重新有了一丝生机。然而逝者如斯,各人内心的伤痛,只有时间能慢慢治疗。

长篇影评

1 ) 时光在蔓延

生命的历程仿佛一扇扇不断开启的门,喜怒哀乐过后,最终进入一个没有门可再次开启的房间,幽闭在一个不可知的境遇里。可在这个时候,会有一扇窗户开启,让爱过的人知道,只有还有一丝希望和自信存在,救赎便有可能。


依稀记得,曾经看过《儿子的房间》这部影片,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只看了点点,却没有看完。上周在MSN上,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请你无论如何,去看《儿子的房间》!”所以我找到了这部影片,在星期天一抹茶香的陪伴下,重温了一下。
生活中的人,观影大抵上是为了寻找一种异乎寻常的情感体验——那些在现实中永远无法体味到的——生死相随的爱情,传奇惊险的经历,如果是这样,《儿子的房间》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一个看似杂乱,零碎,甚至没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很容易让人失去观看的耐心,但正是这样一部有着明显写实风格的影片,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热泪盈眶。
看过太多的电影,看过太多电影中的“死亡”,但它们更多是为了衬托其他的事物,比如描述青春的残酷,命运的无常,政治的阴险等,借以深化主题。但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人,见到最多的却是最为平凡的死亡。
《儿子的房间》描述的正是这样一桩普通的死亡,很简单的一个事故——潜水意外终止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让家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悲哀之中。很多人甚至会说,这部片子充其量只能算是生活的片段——一个家庭经历小儿子意外死亡的前后生活,他们陷入和走出的悲恸而已,但这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导演旨在通过一个曾经完美和睦的家庭因痛失儿子而陷入人生困惑,让我们重新思索人在接受无法挽回的事实面前所应秉持的人生态度。因此,整部影片有了真实的可信性,包含着人性的温暖。
调皮的小儿子失去了,那个位于走廊尽头的儿子的房间的灯永远灭了,一家人生活的热情也随之失去了光芒:母亲对于一切有关儿子的东西都变得格外敏感,这些反而让看似柔弱的姐姐第一个勇敢地从悲伤中走出来,试图去抚平父母的创伤。可是受折磨最深的还是父亲乔瓦尼,他不止一次地假设自己那天早晨没有去出诊,而是和儿子去跑步,那么儿子就不会溺水而亡;面对着自己的病人时,他一遍遍失声痛哭。这个冷静智慧,留着大胡子的男人,被灾难压垮了。他不能再平静地倾听病人的痛苦,不再与妻子同床共枕,他关闭了诊所,深深的自责将这位心理医生变成了一个病人。
一切都会过去,生活毕竟还要继续。这是一个朴实的道理,我们大家都明白,只是要静静地看着,乔瓦尼一家要怎样从深渊中走出。
一个月后,母亲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的写给儿子的情书,那是一个叫安妮的女孩——这个曾经爱过自己儿子的女孩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幸福,她极力想从这里发现一些儿子的影子。父亲也因此激动不已,他试图写信告诉安妮儿子的死讯,可是几次动笔皆因泪水而收场。
姐姐明白母亲的想法,她找到了最初拒绝与母亲相见的安妮,用她的方式将母亲的心愿传达给那个女孩——于是在不经意的一天,安妮带着儿子的照片出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当安妮告诉夫妇俩自己准备搭车和一个男孩去法国旅游时,夫妇俩本想送他们去附近的加油站搭车,可是夜里的车是那样少,于是载着他们划过意大利这座沿海的小城的夜色。天明时,车窗外飘扬着法国的国旗。
也正是这个亲切的女孩子,给了一家人重新走在一起的理由。夜色里,父母回头看到三个在车里睡着了的孩子,他们彼此会心地笑了,仿佛他们的儿子也坐在其中。
看着电影的前半部分我颇有些疑惑,导演为何不厌其烦的表现父亲为病人做心理疏导的细节,后来才明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心理医生的身份,也许按照一般的逻辑,心理医生应该比普通人更容易面对死亡,更容易放弃悲伤,引导妻女走出心灵的阴霾,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正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所说:“当你真的面对死亡时,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
所爱之人的死亡不是寻常的悲哀,死去的人没有痛苦,对生者而言,生活还要继续,一切仅仅是痛苦的开始。如果说,时间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忘记一切,那只是在自欺欺人,有时,对逝去的人或物的追忆会强化我们的记忆,因此悲伤的程度会更加宽广。因此说,如果不愿悲伤地活着,自救的办法不是忘却,而是敞开心灵,给予更多的人更多的爱。电影的结局就给出了我们类似的答案。
影片结尾,全家人连夜送女孩和她的朋友到法国边境,女孩向他们挥手告别。这是电影并没有故作姿态或刻意拔高,依旧用一个淡然的松散构图作为结束。父亲,妻子,女儿在海边的沙滩上各自零落地走着,妻子和女儿向着大海,父亲低头在沙滩上踱步,地中海的潮水轻荡,阳光温柔地泄在他们身上,倾听他们的心事,晾晒他们的忧伤。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存在,但爱总会执着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快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容让人深深感动。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执拗的伤痛和淡淡的温馨,让人驻足并全情投入。
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并且成功地将简单转化为力量。蔓延的时光的力量将这部电影变成一只柔婉的安魂曲。

2 ) 脆弱

1 病人群像

【抑郁1】
得肺癌那个 你想知道我现在什么感觉吗
想 (出于医生的刻意) 你现在什么感觉
害怕
以前我那么想死 现在我知道我会死了 就不想死了
啧 和我估计的一样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人天生就有这类先见之明 不知道其他动物会不会
我不能再继续治疗他了
出事之后 这个抑郁症患者成了医生陷入抑郁的病因 继而双方互换角色 双向治疗里沉默不停出现打断刻意的不尴尬
最终 身体的生死病痛取代了灵魂的索问 貌似谁也没有治好谁
于是 一度尝试逃避的医生退无可退只得坦诚面对自己 辞去工作 也许再不回到这个咨询室的这个位置了

【强迫症】
我等你回来 我可以从头再来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总是可以从头再来 为了无瑕 瑕疵是多么膈应人 要么全有 要么全无 都没关系 我有耐心 我还可以从头再来
但我还是会为此感到痛苦 所以当初走进这间咨询室

【抑郁2】
你太糟糕了我受不了你了我讨厌你我恨你我⋯⋯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并非坚不可摧 波澜不惊是职业道德是装出来的 负面情绪像厚实的高墙倾倒下来 突然 病人好了 微笑对医生表达感激 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再来推倒这堵墙吧呵呵
呵呵
丧逼不得不通过把别人也搞得很丧来苟延残喘 并非故意 而是失控 这就很丧

【性瘾】
我可是一个温柔的人 可这偌大的一个我 生命力却抵不过胯下三寸的一滩浓精 这野马 恶魔 一旦他醒来 我便沦为奴隶 在这漫长一生的内部斗争史中 我的失败鲜有例外
大家都被力比多驱动着 抬头望明月 低头六便士 为何我的力比多这么多 掀起狂怒与战争
我并不相信自己 你说过让我相信你 等我真的这么做了 你却要跑路 你竟然要跑路 那我怎么办

这些人都很难过 不难过就不会来这间咨询室 都一样 自我意识像脱缰野马 常常失控 常常完蛋

2 家人完成我的生命

一开始我是寻觅的姿态 直到将一个人纳入生命 也许一开始就奇迹般地自洽 也许出现排异反应的阵痛苦楚但终于坚持熬过 爱带我们回家 爱带我们去更远的地方 我变成了作为整体之部分存在的生命 却从未这般感到生命的完满
突然 家人离去 中年丧子情节与一般的老人驾鹤在这里的差别仅仅在于“突然” 从此我的生命将永远残缺
医生去了游乐园 搭乘跳楼机 急速抽离与充溢的空气 它压缩我的心肌 这让我产生错觉 误解这种痛感的真正所在
姐姐伏在试衣间门上抽泣 生命残缺的痛苦像空气一样弥漫 毫无逻辑 随时随地
妈妈搂住空荡荡的袖子 这哪里是一柜子衣服啊 是满世界奔跑的你 你的味道扑面而来 生命残缺的那一角刺眼闪光

你确定要辞掉工作 好的 那我呢 竟是相对无言 分居是人为地打乱原本的家庭秩序 为了缺失的那一角不那么刺眼闪光 姐姐为什么要和那个抽大麻的长发男(坏品味如我)分手 因为知道了永失吾爱有多可怕干脆提前就拒绝亲密关系

3.对岸的姑娘

这个姑娘的非凡意义在于 她和儿子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样是爱 人间的爱 如此 便可置换 颤颤巍巍地惊喜于发现这条新线索 顺藤摸瓜 那一头是我们未曾可知的儿子 用这新的信息 增进内心重建工作即记忆塑像的完成度

最后是逃跑 逃跑总是重建自我的无赖妙招 一条崭新的地平线 赐我一轮崭新的太阳


这个电影讲了什么呢 在我看来 中心思想是人的脆弱(家庭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 只是“举个栗子”) 中心的旁边站着心理医生 他的左手牵引一个个病人 散漫的群像 回头 右手 特写 具体解构一次脆弱的发生 直到结局 脆弱也无处也去 被封死在国边境线旁 我到过那样一个地方 一个人是溃败的千军万马 面对前方的关卡 左边有蓝蓝的黄河 没有选择只能往回走 没走几步就看到一具被车碾扁的猫的尸体

3 ) 细节和配乐很打动人

慢节奏电影,细节和配乐特别动人。非常生活化的合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以至于纯用镜头来讲述,观众依然能够领会每个人的言行、每处导演让人看到的画面。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格外真实。
为何平凡的故事能够如此动人心弦?为何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激情四射,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沉浸在其中长达一个半小时?我们的文艺创作,最终还是要回到“人”、回到“你我他的生活”上。
这部电影又打开了我某个方向的新天地。

2015.7.24

4 ) 断裂

意大利电影有现实主义的传统,二战后那一大批写实之作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电影人的观念。我以前看过的意大利电影完全写实的却不多,或抒情或梦呓,都带有导演很强烈的个人特征。最近终于看到了两部朴素的作品,70年代的《木鞋树》和去年的新作《儿子的房间》。《木鞋树》的沉郁气质和悲悯情怀让我联想到侯孝贤的作品,《儿子的房间》是我近来看过的最感人的关于当代普通人生活的电影,它们都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大奖。去年的戛纳,在电影技术上一直给人新鲜感觉和活力的科恩兄弟和大卫·林奇共获最佳导演奖,那片金棕榈则给了朴实无华的《儿子的房间》,它在鼓励艺术创新的同时始终不忘关注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这也是我一直对戛纳颇有好感的原因。

《儿子的房间》在技术方面没有特别之处,色彩饱满,光线柔和,基本上是线性叙事,很容易理解,前半部分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和细节,徐徐展开了一卷和睦温暖的家庭生活画卷,一家四口夫妻情笃,子女可爱,没有代沟隔膜,生活稳定舒适,似乎有地中海那让人幸福的熏风和阳光从屏幕上溢出来,覆盖在我的身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父亲接到电话要临时出诊,吻别妻子,给女儿、儿子道了再见后,他开车上路了。一切和平时的出诊没有什么不同,他平静地驾车行驶在乡间的路上,平行蒙太奇分别展现了一家人的活动:妻子在露天市场闲逛,忽然有人从她身边冲过,撞了她一下,她回头去看,那人已跑远;儿子和好友正在上船,准备出海潜水;女儿骑上摩托车和同伴出游,年轻人边骑车边兴奋地说笑,甚至伸出脚来互相踢两下。这一组突然出现的快切镜头,让我生出一丝隐忧,直觉告诉我,接下来一定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果然,无人接听的电话,儿子的朋友等在家门口,父亲却看不到和他一起出海的爱子。

十七岁的生命,生活刚刚为他掀开多彩的一角,突然就中断、星散,对深爱他的人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这一个生命的消失,一段物理的空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仍然活着的人内在的生命也悄悄地、残酷地断裂,那不堪一击的脆弱和支持着他们战胜这种脆弱顽强生活下去的深情都足以令人泪下。

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关于儿子的每个细微的举动每句小心翼翼的话语都会使她潸然落泪。姐姐把痛苦发泄到球场,失去控制被罚下场,她掩面长哭,无论她怎么努力都不会再听见场外弟弟的喝彩。女孩和父母去做弥撒,她担当母亲的角色学习照顾失去儿子的父母。整个家庭笼罩在沉沉的忧伤里,同样柔和的色彩和光线,同样的屋檐下父母和女儿做着各自的事情,同样的安静,但似乎每一束光线和每一分寂静都有让人窒息的力量。丈夫和妻子第一次分床而眠。

一贯理性内向的父亲在医院里打电话,泣不成声,不能言语。独自去游乐场坐在旋转的吊仓里上下颠簸,眼神空洞,痛恨自己为什么愈要忘记痛苦却愈是这般清醒。夜阑人静,沿着空旷的长街跑步,身边却没有了儿子青春的气息,只有孤独的影子和沉重的喘息与他相伴。

父亲的职业在电影里是个受人尊敬的心理医生,他每天微笑着聆听病人的心声,让惧怕疾病的人得到勇气,让偏执怀疑的人敞开心扉。儿子死了,他再也不能凝聚起精神倾听,听着老妇回忆往事,这个克制的男人终致失声痛哭。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份工作。我想,这职业肯定不是随意的安排,但导演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有什么形而上的意义,而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反观主人公和我们自己在感情上的渴望与无依,普通如你我,在这纷扰的世界上,拼命想抓住的只是那份不会让自己感到绝望的亲情。

儿子的房间熄了灯,静静的,就在走廊的那端。对于每个爱他的亲人,这是个始终无法绕道而过的空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爱来渐渐填充,勇敢地正视,然后让儿子的生命在爱里和他们一起继续。

幸好,出现了那个曾爱过儿子的女孩。她让母亲和父亲的痛苦与追思落到了实处,母亲经由她重新进入了生活,尽管这种方式看得我心酸,可是毕竟,一家人藉她以儿子的名义重新聚到了一起。

我最爱结尾,全家人连夜送女孩和她的朋友到了法国边境,女孩坐在大巴上向他们挥手告别,这时候电影没有故作姿态和刻意拔高,依旧用一个平实、淡然的松散构图作为结束,父亲、妻子和女儿在海边各自零落地走着,妻子和女儿向着大海,父亲低头在沙滩上踱步,地中海的潮水轻荡,阳光温柔地泻在他们身上,倾听他们的心事,晾晒他们的忧伤。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会在,但爱总会执著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欢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都让人深深地怀恋和感动。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执拗的伤痛和浅淡的欢乐,让人流连,驻足,全情地投入。

5 ) 情绪的洪流

9/10

很多年前,大约是上初中的时候,看金庸的笑傲江湖,全书结束后,金庸谈到写这本书的感想时说:写张翠山死时张三丰的丧子之痛写轻了,因为我那时还不懂。后来上大学以后,学校里时不时会发生学生跳楼自杀的惨剧,而我也很乐于在父母面前提起这些事情。每当此时,母亲总是会有一种在我看来过分的紧张感,并且说一些在我看来非常可笑的话,诸如“你可不能想不开啊”。其实很多痛苦,也许我们能够想象,但从没有类似经历的我们恐怕很难体会到那种切肤之痛。

我一直笃信,反映生活中看似琐碎而又真实的一面的影片是最难拍好的。如何在平淡的生活和浓缩的艺术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剔除刻意的巧合与虚构,在平淡的细节中将情感升华,这部影片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以无比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父亲的情绪刻画的饱满而又微妙。真正优秀的影片拥有着一种强大的磁场,即使你不想让自己的情绪过深的陷进去却又难以自拔。影片的后1个小时我一直努力使自己不要过于入戏,可是眼泪不停的往下掉,因为太多的细节都让我难以释怀。从开始到结束,所有的人物与情节都在慢慢的发展,而我却觉得自己被一种情绪的洪流所包围,无法挣脱

6 ) 儿子的房间

刚失去儿子的心理医生伊凡尼,沉溺在飓大痛苦中,他的病人对他诉说:我的生命从没大事发生,但在这里(心理咨询室)我却感觉到我真正活着。我终于哭出来了,以前我从没哭过......我情愿这一辈子一直哭。.

后来,伊凡尼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他无法跨过自身的痛苦深渊,病人无法治愈病人,直到遇见儿子的身前女友,一家人的情绪似乎有了转机,但一切会好起来吗?如同有了裂缝的器皿,看起来修补得完好如初,可你心里知道,它碎了......

7 ) By This River

当整个影片行进到只剩下悠缓的尾声,Giovanni, Paola和Irene站在意法交界的海域,曙光里静静地躺着旷然无际的蓝,生命中的最爱莫如那首无意谓叹的歌,轻飘如是。

By this river,我站在这里,你站在这里,我们站在这里。是什么如此沉重,从我生命的每一个隙缝里一直沉淀下去,down, down, down。

也许那天他没有痴人一般跑去看那个病人,也许那天他没肯让Andrea独自去潜水,也许......但世间并没有如许多的也许。无法倒流的时光,如同无法挽回的记忆,在他身上刻下四个字:支离破碎。

那些破碎的痕迹,选择在同一时刻浮现出来。咖啡杯有树根般的裂痕,几案有着粗糙的起伏,就连心爱的茶壶,那几乎完美的茶壶,也是摔过了再补的。

上帝说,如果事先做好了被强盗哄劫的预备,便是有小偷来,也不用担惊受怕。
但这样的句子多么的空洞无物。
远不如那懵懂的少女细腻的情书来的真实动人。
至少她记得,那一天,Andrea穿着怎样的衣服,怎样地笑,背后是怎样的音乐。

不堤防地,她来了,天真的脸庞里有一种自矜的早熟。她说想看看Andrea的房间,那个,曾经被Andrea快乐地描述过的房间。
然而她终究是路过,要和楼下静静等候的男孩去旅行。
Paola望着她的神情,仿佛要从这个小小的女孩身上,挤出来有关Andrea的每一粒鲜活的讯息。但也许女孩已经有了她小小的男友,却不再是Andrea.

他独自去游乐场,喧嚣的少年们挂着满足的笑。夜风吹过他的脖颈,他站在晃荡的铁匣里,每一次的上升和下坠都有一种拽动人心的力度,噤叽不已。
他独自去晨跑,海风里每一步落脚都有着两个人的分量。Andrea, 他却在哪里?
他独自去儿子最常去的音像店,要给儿子买一份礼物。店主挑了最好的音乐给他,那首ByThis River. 一切如此遥远亦如此贴近,仿佛是儿子那安静羞涩的灵魂,坐在深不可测的河岸,与他对望。

他无法继续心理医生的工作,因为那个愚蠢的缘起,他不能不深深陷入自责。他无法从周而复始的悲痛里自拔,他只好对所有病人说再见。哪怕他令到他们哭,他们怒,他们窘迫,他们期待。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情了,从现在开始要面对自己。

海浪轻涌,从睡梦中苏醒的Irene狠狠地抱怨她的篮球赛。Giovanni和Paola看住唯一的女儿,不自禁地笑了。Andrea的缥缈苍茫和Irene的现实坦率,在无涯际的海蓝之上,渐渐交汇为一首喑哑的歌,渐沉,渐沉,落到心底处最靠近天堂的尘埃上。

Nanni Moretti "La Stanza del Figlio" (《儿子的房间〉)

8 ) 失去他之后,能怎么办?

影片的开端,极有可能影响影片的全部印象。我承认,我被这部影片的第一段音乐所吸引,于是,完整地看完它,并且保有喜欢的态度。
介绍这部影片之前,我却想说另一个故事。
某个我的远房表姐,她与丈夫共同开设商店,并有两个儿子。她的第一个儿子曾来我家玩耍,我已经全无印象,据我父母说,那是一个极乖并且容易与人亲近的男孩。当他读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一个人去学校领取新书,走出校门时,被一辆货车撞飞,并且腹部裂开,当场丧命。当初去现场将男孩尸身拾回的是她的丈夫。而她一直陷入悲痛中,几天不吃不喝,几个月内只能看着男孩生时的衣服掉眼泪。几年后,她有了第二个儿子。如今这个儿子也就读小学,生得健康活泼,时常因为贪吃贪玩等原因被她责骂。
今天她家迁居,将房子买在第二个儿子的小学隔壁。从家门至校门,不到百步。我走进她的新家,看到一派热闹景象,许多亲戚聚集。宽敞的客厅墙壁上悬挂着大幅照片,映照的是如今这一家的三个人。穿着洁白礼服的三个人,笑得极幸福。我却呆立许久,想起一个早逝的孩子。
影片中的家庭,也失去了一个儿子。情节已经因为某些介绍而先被我知道,而事实上,它的情节并不如我最初所设想的那般复杂。故事的内容,只是一个家庭,因其中一名成员的逝世,变得更加敏感。
父亲喜欢跑步,常常与儿子一同奔跑在路边。儿子去世后,父亲常常自一些细微的东西回想起从前两人跑步的情形。他在儿子去世当天因工作而去了别处,也许如果他不去别处,并且在当天邀儿子再跑一次,吃一次冰淇淋,再看一场电影,儿子便不会突然遇难。他时常这般设想,并且将这些悔思放在心上,去逛潜水用品店,去逛音像店,去对儿子生前的女朋友写信,去游乐场承受巨大的凌空的窒息感,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够回到过去。
我十分理解这位父亲,因此感同身受,在他拿着儿子拍下的房间的照片掩面的时候,也会觉得眼眶湿润。
失去一个人之后,该如何才能停止悲痛,然后继续生活。我从很久以前便想知道。我曾经向一个手机号码不隔断地发短信,直到有一天,那个号码的主人告知我,它曾停机,变为空号,如今已经易了主。于是,我不再能发短信。思绪永远停留在它曾告诉我他已离开人世的那封短信上,忘记其他或温暖或悲伤的内容。
活着的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听见。所以不必吝啬应当说出口的话语。惟有天人永隔,向天空所说的话都会埋入地底。这种时候,只能继续生活。除非你愿承认,你已经被悲痛打垮,再也无法直起腰。

短评

Brian Eno《By This River》

4分钟前
  • 朴九月
  • 推荐

Mi mancherai, se te ne vai...朴实的爱与思念。这片子一拖就拖了5年左右,现在终于完整了。

8分钟前
  • Hao
  • 推荐

情真意切,优美哀伤

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结尾的处理,妙而且轻。大多影片解决矛盾的方法都是一场变故,突然,尖锐,深刻且戏剧化。《儿子的房间》则貌似只是一记擦边球,在原有基础上稍稍再走远一步,相当于重演一个推理假设,一切化学变化即已生成,你很难说清那是什么,却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如此。

11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7.14 爱不曾消逝,但要找一种新的方式将它继续却是难事。那个女孩仿佛一个天使,证明他的存在证明他的鲜活,把自责的父亲失落的母亲痛苦的女儿又重新聚合在一起,找回继续生活的信念。还原普通人的生活,幸福也好悲痛也好,看的时候才有真实的感觉,然后更确信地信仰生活。

15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看不懂莫莱蒂是幸运的,因为你没经历过家庭的分崩离析。看得懂莫莱蒂同样也是幸运的,因为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人能百分之百理解你。电影手册谓之私人影片的普适性。《儿子的房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如彩照般逼真得无以复加的细节,其间五味,让人无比动容。配乐!配乐!配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真情实意,生活的滋味,被他们的眼泪引起悲伤的情绪,因他们的相视而笑而情不自禁的微笑。或许时间缓缓的经过还来不及将我们的悲伤的冲散,但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却足以让我们坚强起来,微笑着面对明天的生活。

1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心理医生的设定很加分。现实对浮在空中的理论/渐趋麻木的工作造成冲击,类似《将来的事》。最后一镜归于他者主观,很美:“我重新意识到我只是你的观众。”

20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看之前以为会像肯洛奇,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去掉看待金棕榈的有色眼镜后还是挺触动人的

23分钟前
  • 顗礼
  • 推荐

自然主义杰作。哭泣是沉痛的哀悼,沉默是深情的想念,从伊始的晨跑轻轻跟随,到终了的踱步目送远行,摄影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主观行动,只充当着一扇无所企图的窗口,调度之简,注视却愈加真切,静水流深,耐人寻味。

27分钟前
  • 蓝猫白猫
  • 推荐

知道儿子短短的一生里面有过青涩的爱苗,很重要。所以最后父亲阻止了母亲探问女孩和陪同来的男孩是不是一对。细腻而厚重。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2015年父亲节得知此片,观影不果;而后资料馆放映时,和力聊到此片,曾表示想在2016年父亲节观影,好在今天22点左右突然想起这茬,最终才得以如愿看了这部《儿子的房间》。-6188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并非是对电影的指摘,只是它过于平淡,平淡到情节和气氛被弱化,拍摄技巧上的特色也难以察觉.尤其是与之后的《孩子》相比确实不突出,唯一让人有印象的却是这张温暖的海报.

35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真实而细腻的反应了儿子意外身亡之后整个家庭的变化,最后静静的天空,是无法言喻的释怀

38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有两种痛苦是科学、理智乃至宗教都难以短时间消弭的——爱情的挫败和死亡的降临。这也是莫莱蒂将主角身份设定为心理医生、以及描写讲道与圣餐式的缘由罢。拍得举重若轻,细腻婉转,实属佳作。不过绝对配不上金棕榈,特别是与同年主竞赛的[穆赫兰道]相比。PS:破碎的碗壶,如往昔般无法弥补。(8.5/10)

4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深切的痛不是撕心裂肺,它蕴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生命的失去有时候突然得像夏季午后的雨,而给亲人留下的伤痛却像胎记一般一生都无法抹去。

47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劳拉·莫兰特,1956生人,时年四十五岁左右,与片中母亲的角色年龄是比较吻合的,可由于天生面嫩加上保养有术,看起来与其女实在很像是姐妹俩……

4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初看时的平淡很不理解中年丧子的阵痛何以表达得如此抽离客观,慢慢脑子里拉了一遍,渐渐看到了淳朴来自于生活本身的恬淡,少了戏剧化因果,却多了很多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气息均匀平缓地吞吐,才能看见最纯粹蕴藏的坚忍和美好。最后一家三口在海边信步游走,音乐响起,回忆便这样被旋律带起久久不平静。

53分钟前
  • Nortown
  • 还行

失去亲人的痛苦,如同在口袋里放了一块石头。时间流逝,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渐渐忘记它的存在。但是有一天,你把手伸进口袋,才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

55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会在,但爱总会执著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欢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都让人深深地怀恋和感动。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

5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