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囚车上的黑人卡尔林与一个白人杰克逊,被铁链锁在一起。在逃亡过程中,虽然白人杰克逊瞧不起黑人,处处为难卡尔林,但卡尔林不计前嫌帮助伙伴逃跑,且恢复了已经丧失的优良品德和对他人的爱。这是一部反对种族歧视的优秀作品,在第31届(1958)奥斯卡评选中获得最佳摄影金像奖和最佳创作剧本金像奖,在1958年第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男演员奖。
第24届法罗岛电影节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逃狱惊魂》,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毁誉参半的评价了!
@仔龙
黑人和白人一起逃狱,在那个种族主义仍然盛行的年代完成了一次具体个体之间的和解与爱。白人男性在最后抛弃了对黑人充满偏见的白人女性,与黑人男性命运与共的场景令人动容。
@OUTIS
时代意义大于电影本身,在那个年代敢于拍出反对种族歧视的电影已经相当有开创意义了。
@Spy Liu
跨越种族的友谊,可能很有历史意义吧,传统好莱坞叙事,感触不深。
@子夜无人
用落后的手法完成了进步的主题,如果能明确“道理不一定要全部通过嘴来说”这点,效果会更好。之所以能够成功构建两个男主跨越种族的义气相挺,在于他们的阶级利益也已经被提前拉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他们都是体制的叛逆者,这种同盟关系足够发展出成为生死之交的可能性,相比起后来《绿皮书》这样的电影有意用肤色差异、性向差异去模糊了阶级差异的存在,减少了那种虚情假意的鸡汤味,残酷性也大大提升。
@像音片碎
男主要离开女人家的这场戏,节奏和剪辑点值得多复习几遍,非常经典的反应。
@Sally Bowles
海斯法典你坏事做尽!一对亡命徒的动人故事,我恨你,爱你,想把你赶走又不想丢下你,“我真想把你掐死”和“我可以为你而死”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女性角色太扁平,西德尼波蒂埃唱歌略难听……
@非有想非无想
原来是相对比较传统的种族主义表达,故事挺扣人心弦的,完成度也比较高,虽然在当时白人黑人生死之交的友情表达是先进的,但是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好莱坞传统叙事。
@西红柿鸡蛋糖
被最后火车上的追跑感动,两个人都有逃跑的机会但都放弃了,他们手上的链条已被拆解,但在心灵上建立了友谊。拍电影演电影真的太苦了大家都太不容易。 最后我想说,女性真的不要把幸福建立在男性身上,唉,可悲可叹!
#FIFF24#第8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台词内涵有意义。
两个从黑夜到白天的长镜头很赞,结尾绝对逆转,本来以为俩人就此各奔东西,没想到最后还是为这段友谊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此片较为集中的体现了克雷默电影优缺点:首先是紧扣时代尖锐议题所引动的紧张对立与犀利反讽,比如捕警讨论说将黑人与白人拴在一起是在玩幽默,而且“根本不用费力去抓,他们可能五英里之内就已经互杀了。”但另一方面,克雷默招牌式的说教宣导却也暴露无疑,逃犯自己每逃一段都要停下来聊心事,名曰心事,其实是在说给观众听,舞台剧印记过重,使逃亡过程呈现出鲜明到兀突的动静起伏,仿佛古城墙的垛口,而过程中遭遇的各色人物也不乏激情澎湃演说家……三星半。
可算是份伟大的友谊了。黑人和白人被命运的锁链系在一起,是桎梏,也最终在心灵上set them free,柯蒂斯和波蒂埃的表演都很厉害。抓住任何机会来逃离蛮荒生活的女配角也很有亮点,没有锁链,不是囚徒,仍被牢牢困住
最近华片看太多想找个洋片正一正口味,结果……看的几部Stanley Kramer都不是我的菜。Sidney Poitier的歌唱得……他开心就好。即便考虑年代因素平权背景,或者拿他当舞台剧看,也还是觉得太刻意。
很不错的关于种族的电影,那个年代的种族片比现在同类型的片子深刻多了。但是看的版本翻译太屎了有点毁电影,但结局两人的感情着实让人动容,尤其是两人一起摔下火车的时候。表演有点不如预期,波蒂埃这次表演感觉和之前看过的差不多,托尼也没有次年的热情如火好,男配更是没有存在感,女配有点感觉
非常喜欢这部影片中的台词,可以说是句句真言,字字珠玑,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种族问题很严重的年代了但是谁又能说这个问题就改善了呢,这个问题一定会永远的存在下去。最后的镜头相当的令人感动,布鲁斯背景音乐也很令人难忘仿佛是黑人绝望的控诉,厄,这个不就是布鲁斯存在的意义嘛。。。
3.5。反种族歧视。很直白,可能出于片长太短或两位主角的情感煽动还不够细腻,收尾顿时变得很刻意。花絮:影片公映后的一年,海报出现过小津安二郎的《早安》一片中。
拍的平实,然不乏触动的台词和场景。最后一白一黑相拥一起,黑人唱着歌,等待命运的来临。这个内容无论是电影里还是在50年代的美国都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
很漂亮的结尾,两个被锁了一路不得已一起逃亡的一黑一白囚犯,在重获自由的关头出于对彼此的关心,又要继续面临牢狱的禁锢,却仿佛获得新生一样的开心和轻松。而那个寂寞空虚的女人,不知道还要困在无形的桎梏里多久。Tony Curtis和Sidney Poitier表现都很出彩,还莫名的适配哈哈哈哈~
肤色并不能阻止他们共谱一曲完美的“患难见真情”。★★★☆
孤独的空气一点点散发,这是一部可谓完美的独立气质电影。柯蒂斯和波蒂埃表演强大,都是些长镜头啊,多考验演技!女配阿姨好美丽
dbq《热情如火》的后遗症比较强,托尼·柯蒂斯总让人有一种接下来就要gay起来的感觉。
尽管它的背后代表了那么多的观念价值等等,但是它的本身一直是一个踏实讲故事的好电影,从一开始,到结尾,它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故事,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变化,没有在打点后那些”聪明“的观众自会总结本质和意义而偷懒的放弃故事真正的流动。因为我先看过《勾魂手》,对于我来说托尼柯蒂斯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角色,所以在这部戏中会以更为挑剔的标准去看待,他越往后越打动我,身上的那种稳定感,对于表演的自信,让人不得不称赞。
4.5+ 优秀的剧本,伟大的表演。有形的枷锁破除,却留下了无形的纽带,虽然人物塑造仅靠工整排列的“真情吐露”,但两位把台词讲得那么出色,聊天段落可看性也完全不输惊险刺激的动作戏。导演不忘针砭时弊探讨种族和人权问题,Poitier跑调的布鲁斯在这里真是完美嵌入。当然比这一切都更可贵的是弥漫于影片中的一种孤独气质,简直吸人。在1950年代黑白两男又是拉手又是抱在一起像在谈恋爱的样子足够大胆。【Tony是不是有点儿歪脸?
#FIFF#跨越种族的友谊,可能很有历史意义吧,传统好莱坞叙事,感触不深。
黑白影片时代基情满满的黑白CP,一根铁链拴住两个逃犯的故事本身就很特别,两人大吵大闹后第一夜睡醒,发现彼此挤在一起取暖后那种娇羞的尴尬很有漫画的画面感。影片结局使其价值升华,杰克知道柯林被骗后,放弃即将到手的美女、财富和自由,甘愿回到基友身边最终接受失败,唱着歌等待制裁,非常感人
应该算主题先行的那一类片,内容上不是没有值得关注的部分,但整体还是为戏而戏。
能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时期拍这样一部电影真是伟大的壮举。
说起来,把对立双方拷在一起,使他们被迫迁就彼此,继而重新审视彼此,的确会产生一些有趣的戏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