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整理编剧对里见的改编
关于改编,本来想整个剧都写一写的,但想到自己精力也有限、文笔有限(估计也有人写了吧),还是集中精力来写我最喜爱的里见医生算了
原著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专用术语一大堆(平常要我读肯定是不可能的,本着对里见医生的喜爱硬着头皮啃完了)、医疗环境很黑暗很腐败,人物方面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身为主角的财前、也不是他的对照人物里见,而是毛病多缺点多的东教授,实在很让人讨厌,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原著在刻画人物方面不如描写医疗内幕来得出色,这也使得03编剧在改编(塑造)人物身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为03的人物写得(改编)真是不错
起初带着先入为主的03人设去看原著,我其实是感到有点落差的,因为书里的里见跟江口演绎的里见不太一样(虽然也有原著里见迷说江口演活了书里的里见,但在我看来他们还是有些区别的),原著的里见严肃,不太平易近人,整体给人感觉比较冷,而江口的里见,则是一身稳重的暖男气质展露无遗;另一方面,虽说原著里见给人感觉偏冷,但他和财前在辩论时气势也不落下风,但江口的里见气质却很淡然、几乎不与人争吵,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是以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方式去表达,看上去似乎不擅长吵架、处于弱势位置,但其实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内心很强大
以上可见,经井上由美子笔下改编、再由江口塑造出来的里见,比书里多了几分温和坚韧,气质也更加温暖厚重
再谈外貌,书里关于里见外貌的描写——白皙、眼神清澈、有着一张神经质的面孔、因为没擦发油所以头发有点乱(但却没有透露他帅不帅),江口不白还挺黑,而且气质稳重的他似乎也和神经质扯不上关系,倒是符合了眼神清澈和乱发这两点
关于里见和佐枝子的感情,剧看了三遍,其实还是不能确定里见对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里见看到佐枝子的来信时,他的心理活动究竟是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人家,还是发现人家喜欢上了自己?本来想看看书里怎么表达的,但偏偏这段情节和书里的不一样,无法验证,而且在书里里见对佐枝子的感情其实一直都处在被动位置,都是佐枝子主动,对里见关于这段感情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少(有时候甚至是留白处理),而跟书里重佐枝子轻三知代不同,剧里还是尽量地给后者加了戏,书里三知代存在感很低,对佐枝子和里见的感情更是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改编之后就变成了佐枝子和三知代主动,而里见依旧被动
不论是在医院里看着佐枝子的背影出神,还是后来想起佐枝子来信时的沉思,里见的思绪都是一闪而过,随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就是如此才让我看不懂他对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如此看来,只能解释为里见对佐枝子的朦胧感情始于心动,但也止于心动
里见觉得妻子嫁给了自己委屈了她、也因为自己不喜欢去交际场所所以觉得妻子平时交不到朋友,便拜托佐枝子希望她与三知代交朋友,希望妻子有一个聊得来的朋友(书里三知代与佐枝子是同学),还有回家后与妻子喝一杯、妻子离家出走再归家、里见与儿子洗澡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情节都是03加编的,丰满了人物的同时也给书里描述略少的里见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一丝温馨
剧里的改编让里见和佐枝子的互动比书里要更加含蓄,连佐枝子失态的亲密接触都给删去了,可见03编剧站原配,没想让他们整出过多暧昧来,加上03编剧喜欢对比财前和里见,财前那边毫不掩饰的婚外情,里见这边肯定就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交往,整部剧里见无论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很坦白磊落没有隐瞒,在观众视角上可以看到,里见和佐枝子一路以来的交往都是很坦诚与规矩的,二者对对方都有好感(当然佐枝子的感情更深)、而且也都对对方抱有一份尊敬,但却没有多余的暧昧,在最让人看不懂心思的那封信上,三知代觉得丈夫是隐瞒了和佐枝子的密切交往,虽然此前他也说过自己和佐枝子通过电话、没有撒谎但也没有主动交代,可能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男人觉得有些事并不需要都说出来,不问也就不说了,再加上里见是工作狂,琐事就根本不会特意去说
但佐枝子给里见写信这一段并不是书里的情节,而是参考了78版的原创情节,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多余,但想想又理解了编剧的做法,这封信就是让三知代能介入里见佐枝子朦胧感情中的工具,要不然三知代得继续像书里那样蒙在鼓里,而里见听了老婆婉转的警告后、再婉转地拒绝了佐枝子,给这段似有似无朦朦胧胧的感情画上句号
有人说“很可惜里见和佐枝子没发生点什么”“要不是三知代回来得早,里见肯定和佐枝子发生点什么”。他们两个都是精神上的契合,就算是喜欢也是抱有尊重和敬重,为什么一定要搞点什么?这么讲实在小瞧了里见和佐枝子的人格品质,俗不可耐
对于里见拒绝佐枝子,我觉得03改编得很不错,【你是三知代的朋友】,这句话在原著里是佐枝子失控扑在里见怀里后他对佐枝子说的话,但编剧不但往后挪了还给改了出处,变成了三知代对里见说的话,再由里见复述来拒绝佐枝子,这样一来,在原著的框架下,融入了78版剧情与03编剧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不说03编剧站原配都不行了
03版是女编剧,也是目前众多版本中唯一的女编剧,可能也因为这点,一众女性角色都被改编得各具特色、形象立体,虽然佐枝子稍微改变了一下人设,但也没有因为增加了三知代戏份就黑了大小姐;而最后在财前找里见做检查,希望知道自己真正病因的这段,原著里见选择了与其他人一起隐瞒,而在我看到的其他版本中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遵从原著,只有03版是让里见对财前坦白,也因为这个改动,里见整部剧由始至终的坦荡诚实,所以这个改动我十分喜欢
补: 现在想想,03的编剧应该是把里见的哥哥清一和大河内教授给合并了,书里的里见不时要去见哥哥,向他诉苦或者请求意见,而剧里为数不多的开导工作则交给了大河内教授,与书里略为火爆的大河内教授不同,03的改编可以说将他塑造得更像个世外高人了, 跟谁来往都不多(除了个性,就真的很像是里见日后的样子),一次“医疗没有绝对”的开导、一次雪中送炭的求职介绍信,都显得尤其珍贵 ,而删去里见的哥哥清一也让里见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独立
→良心和野心哪样更重要,吐槽整理
→简单总结03版和原著的不同之处
→六刷,优秀的作品值得一品再品
2 ) 两个忍辱负重的人
好的电影和电视剧,会吸引人们反复观看,也会让我们在每次观看后有些新的体会。我几乎每年都会看一遍《白色巨塔》,有点自寻烦恼的意思,但只有看着这样的片子,我才会想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导演想灌输给你的观点。
这次不谈内科外科职责之别,也不谈医疗体系和医患关系,只想说说财前和里见这两个人。我从未想要否定财前的为人和追求,但是我也绝对不接受对里见的贬低。说里见伪善的人给我的感觉是绝望的,这个世界原来已经龌龊到连好人都做不得了?这是何等的触目惊心!或许真相就是伤人的吧,所以那位小护士才会说:继续留在这里我会越来越讨厌每一个人,所以我选择辞职。
我之所以不讨厌财前,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也有忍辱负重的一面。这个人,用被逼出来的心计包裹着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财前是孩子气的,他追求金钱地位名誉和成就感,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是那种会把“梦想”放在嘴边的简单的人,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浑身上下一股傲气的他,本是不会选择委曲求全的。但是如果不放下身段,必定会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他也渐渐认识到,只是有能力,而没有强硬的后台和人脉,他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他的忍辱负重,就是选择了在浑浊黑暗的大学医疗体系中,与原本自己鄙视的人同流合污,为的是构筑自己的理想国-癌症中心。
财前的目光是长远的,长远到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的地步。他追求的是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水平,不是他个人的,而是整个医学界的。这样的人,往往会忽略当下,显得不近人情。里见是截然相反的,他当然也是抱着相同的信念,希望医学进步,造福人类,但是他更注重的是眼前的病人。每一个个体都是特殊的,都不应该是为了追逐某个宏伟目标而被一概而论的,里见医生想做到的是充分尊重每个病患的意愿。没有一套准则是适合所有人的,没有一个决定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正确的。这就是里见一贯秉持的观点。他的忍辱负重,或许更加显而易见吧。既然与之格格不入,不如就彻底逃离这个追名逐利的圈子。什么教授,副教授,都是过眼云烟。他最想做的,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务实小医生。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对于财前来说,既然世界是不美好的,那么我就伪装成坏人,壮大势力,建造自己理想中的新世界;对于里见来说,既然世界是不美好的,那么我就无视它,清贫而快乐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也是一种殊途同归吧,当然这两人眼中理想的世界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两个选择都需要勇气。
3 ) 从人物看故事
说到底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唯一的线索就是五郎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事业的野心,却因为缺乏医德而官司缠身,最终得了肺癌,在象征着自己伟大理想的白色巨塔——癌症中心建完之前离开了人世的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主要人物——里间,作为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与利欲熏心的五郎相比,里间是一个把救死扶伤当作唯一准则的医生,与世无争,除了研究和救人之外,不通人情,最后得罪了上级,无怨无悔地“沦落”到不知名的小医院。
让这个简单的故事显得如此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因为其中的人物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截然不同的信念,以及在不同的地位和利益驱动下采取的各种行动,才交织成跌宕起伏的剧情。要充分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需要从人物入手。
先看主要人物与五郎的关系:
五郎-里间:这是故事最主要的两个人物。这也是一组互为对立的人物,五郎把医生当作事业把医院当作企业,信仰只有拥有最高的权力才能把医术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而里间从没有看得那么高远,他只是踏踏实实地把身边的病人当作有血有肉的亲人对待,情愿牺牲一个或许可以治愈的病人的床位,也要把眼前病入膏肓的病人温暖地送完人生最后一程。五郎坚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征服一切,“哪个男人不是天生就喜欢权势喜欢支配别人?”而里间从来只有在治好病人、做完演讲、取得科研成绩时才露出会心的笑容。在里间的心里,不存在朋友这个概念,他的心里只有对与错,所以当他明知道出庭作证的实际结果会牺牲更多人,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法庭。而在五郎的心里,里间和自己的关系就复杂得多了:他是最大的对手——处处与他较劲,也是最信赖的朋友——以德报怨地返聘他做未来癌症中心的内科院长。在临死前,五郎的身边只有里间一个人,只有和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敌人在一起,他才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里间安慰他(如同安慰每一个临死前的病人)时,五郎说:“我没有恐惧,我只是很遗憾。”五郎的红颜知己花森曾经告诉里间:“其实,五郎一直都很怕你。”因为五郎深刻地明白,只要里间永不妥协,哪怕摧毁他身边的一切,都不可能战胜他。
五郎-花森: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让人铭记在心的婚外恋。一个可以让姘夫的妻子心平气和自动让位的女人,一个对男人的了解甚至超过他自己的知己。五郎在手术前把母亲托付给了她;临死前,妻子杏子看见她来看望,非常自然地说:赶紧去和他说说话吧。在五郎的心里,花森是他唯一的知己和倾诉对象,她总是在他得意的时候泼冷水,在失意的时候送温暖,是他成功路上最坚实的“贤内助”。而作为一个半途辍学的医科学生,花森在五郎的身上看到了她心中理想的男人形象——霸气骄傲勇往直前,她对他的爱与崇拜使得她从来不要求被扶正,她甘心做他的影子,她通过赢得他的心来赢得自己人生的成功。她不是利用他,不是不爱他,而是作为第三者,这是她所能做到的爱的极致。
五郎-东:东是五郎的老师,是东一手把他提拔到助教授,成为他退位后最大的教授候选人。但是五郎的风头在东退位前就盖过了东,无论在科室里还是在公众的心目中,所以带着一点嫉妒,东以五郎野心过大缺乏医德的理由要求学院另聘教授。而在五郎的心里,他只信奉“谁有本事谁是老大”,所以他根本没有把东放在眼里,并且在得知东要找人抢他的宝座后直接与之为敌——他可以在里间面前下跪求他不要阻挡自己的教授征途,但是他没有在东的面前低头,哪怕当时的东已经因为过往的师徒情谊有些心软。
五郎-鹈鹚:这一组关系相当简单,五郎通过贿赂身为医学部长的鹈鹚才一步一步坐到了教授的位置,而鹈鹚也利用五郎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是一条船上的狼与狈。
五郎-又一:这一对关系也非常简单。又一是五郎的岳父,也是不择手段为五郎的仕途铺平道路的人。作为一个穷苦农村的高材生,五郎被又一招为入赘女婿后,得到了安全感,也被他势利的教化下逐渐歪曲成最后的模样。
说实话,若要用苛刻的文艺理论去考量这些人物,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人物的性格并不深邃,比如纯洁无瑕的佐知子,公正不阿的大河内,势利猥琐的财前又一,甚至主人公里间都很少展现出更深刻的性格的另一面。但是简单而概念的人物性格却促成了故事的寓言性质:
五郎:要明白五郎的象征意义,要从他的死开始:五郎最后是得了肺癌死的,但是肺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试想一下,如果不得肺癌,五郎的结局会是怎样?我相信如东的预言和花森的预感,五郎哪怕翻案成功,最后还是会重蹈“佐佐木事件”的覆辙,最终名誉扫地。所以让他死于肺癌有两个目的:1,结构的意义,给电视剧本身画上一个令人信服的收场——疲劳过度抽烟过度利欲熏心的不良因素的确会导致癌症的发生,2,深层次的意义:首先,让五郎在临死前体会到了他总是不屑却应该是医生最重视的地方——病人的切身感受,其次,一个癌症专家死于癌症是带有嘲讽性质的,是死于他最熟悉的东西——看似最熟悉或许是最陌生?——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癌症,却看不见自己身上的癌症——他死于自己的盲点。另外,这种死因也为化解东与他的怨仇创造了理由。在临死前,五郎告诉里间他感到的只有遗憾,他的遗憾是意味深长的,不仅是这场战斗不能进行下去的遗憾,也有自己的医生事业到此为止的遗憾。在最后留给里间的遗书里,他抒发了对于未来医学发展的光辉前景,并且捐献了自己的遗体。虽然这些举动带着忏悔的意味,但哪怕没有这封遗书,五郎也绝对不是一个反面的角色!无数次,我们看见他陶醉在手术过程的幻想里,他是如此地热爱这一番事业。他本身是一个充满抱负的人,是不健全的价值观导致了他的毁灭。所以,五郎所象征的是理想如何转变成野心,而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里间:正如五郎不是反面角色,里间也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榜样,虽然他是一个多么负责医生,无论周围的人怎样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他永远镇定自若地进行科研无微不至地给病人就诊,但是他可以为了守护自己的原则,而牺牲家人的利益,哪怕妻子苦苦相求,也无动于衷。这样的人物是值得尊敬的,却不值得推崇。但无论如何,没有里间的存在,就无法衬托出五郎的急功近利。在里间的嘴里从来说出过对于未来的畅想,所以他并没有太伟大的理想,如果说五郎总是望着天(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次他望着天,用手遮住太阳的光芒),那么里间永远只看见自己的脚下(他总是喜欢低着头走路),甚至他都不看远方。所以他并没有理想,而很多道德与伦理上的问题他自己都困惑,他完全没有五郎想得那么清楚,在里间的身上,我只能看到两个字:责任。
花森:这是整部剧里最饱满的一个女人,一个散发着魅力又充满了神秘的女人。她和五郎是完美的绝配,她是五郎心中最重要的女人,却也是五郎身边最隐形的女人,她比任何人都清醒,是她一路陪伴着五郎走到教授的宝座。但是她只有在五郎的成功中才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她知道自己是没有未来的,因为五郎的未来会怎样她比谁都清楚,所以在华沙,她提出了和五郎分手,“在最美的地方结束”,不仅是她和五郎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巅峰,也象征着五郎的事业之途已经走到了尽头。
东:这是编剧在此剧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人物,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东与五郎为敌的真正动机。看完之后,我才完全地理解他。在东的心里,他排挤五郎有三个原因:1,五郎的确缺乏医德,2,妒忌,3,他知道五郎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当自己退位后就完全失去实权,所以他需要找一个可以做女婿的继承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经历一系列的波折后,他被里间以及自己的女儿所打动,他内心深处真正的良心爆发出来,才坚决地走上了控告五郎的法庭——这一次完全不是为了私怨,而是为了赎罪,赎的是自己的罪。所以东所象征的是一个迷失在权利与潜规则里最后还清所有背负的灵魂之债的人。
鹈鹚:在浪速大学里,鹈鹚是最大的(就连他的妻子也是教授夫人组织里的头领),是任何人需要巴结讨好的对象,他本身就代表了权力和潜规则。
又一:他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在一次极其露骨的贿赂中,鹈鹚对他说:“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类欲望的深邃。”有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揭示了又一的真面目:在剧中又一第一次和五郎吃饭督促他追求名望的时候,送给他一枚名贵的打火机。临死前,五郎把打火机还给了又一。在以前的版本里五郎最后是死于胃癌,但在这个版本里,五郎得的是肺癌,这是为了契合打火机这个意向,是对于名望的追求毁灭了五郎。所以又一象征的就是欲望之火。
大河内:大河内是一个戏份很少的角色,但是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大河内教授,里间会显得多么的孤单,作为病理学教授的大河内,他总是深藏在实验室里面,他不拘言笑一心专注实验,他在任何人的面前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信,哪怕低位在他之上的鹈鹚都不敢正视他。有了大河内,我在看这个电视剧的过程中就服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大河内就是公道本身。
柳原:这是任何一部励志片里都会出现的角色,他从一张白纸开始进入剧中,亲身经历了腥风血雨后幸存下来,最终他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都发生了转变:从刚进入科室的他对五郎五体投地的崇拜,到后来慢慢地看到了五郎的致命缺陷,然后又深陷佐佐木案件,在利益和真理之间挣扎,最后因为被诬陷而愤怒良心爆发。故事最后他没有辞职,也不是脆弱地向受害者道歉,而是勇敢地继续留在依旧是是非之地的浪速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更大的挑战。他代表的不仅是故事的见证,也寄托了作者的希望。
佐知子:她的意义是极其明显而简单的,他是东的女儿,法国文学系毕业,纯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看不惯家里的封建和势利,又找不到心灵的归属,直到遇见了里间,她才找到了力量去走自己的路。也是她最后感动了父亲,使东敢于出庭指正五郎的过失。这个角色是剧中完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因为她是不同圈子的桥梁,她本身是东的女儿,又是里间的崇拜者和朋友,还是下半段故事最重要的角色——关口律师的秘书。没有她,故事就进行不下去了,她主要的贡献不是意义上的,而是结构上的。同样是结构意义的人物还有龟山,她不仅推动了柳原的良心爆发,也是案件最终得到翻案的最大一个砝码。
五郎的母亲:最后一个想要说明的人物,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因为有了五郎的母亲这个特殊的角色,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这部电视剧的意义,不仅是揭露了当代医疗体系的弊病,也不仅寓意了野心的自毁性质,还有更多的内涵。作为单亲家庭出身的五郎,只有母亲一个亲人,自从进了医大之后,就没有和母亲见过面,只是常常会打电话回家并且寄去生活费。每次慰问的时候,五郎总是汇报自己的成就,可是他的成就从来没有让母亲快乐,而每次母亲总是叮嘱他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谁能料到伟大的编剧竟然能够让这一种自然的对话成为一个巧妙的伏笔——最后五郎的结局就是因为健康的问题。整个医大都是医生,可是医生把研究病理创新治疗当成了一个职业,而忘记了自己也是会生病的活生生的人。身边那么多亲人朋友有人关心过五郎的健康么,哪怕是知心爱人花森看着他咳嗽焦虑,有关心过他的健康么?更加巧妙的地方在于母亲是农村人,所以每次镜头从简洁现代的医院剪切到母亲的农村住所时,就让人感觉完全换了一个世界,节奏色调布景穿着语调,统统都不一样。镜头的细微变化,让人感受到了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之间的距离,而农村的母亲这个角色所代表的正是现代社会日益缺少的对于人本身最质朴而自然的关怀。这一点也是佐佐木案件最关键的转折点:无论原告如何质疑五郎武断的手术的正确性,被告都有权威的支撑而固若金汤,最后关口律师在和佐佐木妻儿的对话里突然意识到:法庭上双方唇枪舌剑的争论在当事人听来如同另一国语言,这正尖锐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为当事人的辩护本身已经脱离了与当事人最密切联系的实质。无论各种发展与创新是如何地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都不能忘记回到原点去关心个体人本身——这才是故事最纯朴而深刻的意义。
最后受害者佐佐木一家如愿以偿地赢得了官司,最后五郎并没有得逞他的野心与抱负,每一个为此揪心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哪怕死了都不服输的五郎还是赚取了很多人的泪水,泪水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心痛。
这是一部堪称伟大的励志片,并不是所有的励志片都需要一个充满正义的主人公形象,一部优秀的励志片也可以以悲剧收场。
2009-1-15
4 ) 生活就是一场宗教
先来看一下网上找到的大致介绍:
为了庆祝开播45周年台庆,日本富士电视台历时5年筹备,特地邀请两大演技派巨星唐泽寿明、江口洋介,以前所未有的大制作、大规模、大卡司,甚至远赴海外拍摄,完成了长达两季、日剧史上的不朽名作-「白色巨塔」!
阔别11年再度携手合作的唐泽寿明与江口洋介,在剧中分别诠释追求权势、野心勃勃的天才外科医-财前五郎,以及尊重生命、热心研究的学者内科医-里见修二。透过两人之间理念的争执和冲突,以及周遭利害与情爱关系的纠葛,让大学医院的选举贿赂、医疗纠纷浮上台面,并大胆揭露医学界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黑暗面,进而阐述生命的尊严与光辉!
「白色巨塔」除了两大男主角针锋相对的演技令人激赏外,共演阵容也不容小觑,豪华搭配只能以「奢侈」来形容:财前的情妇,聪明又魅力十足的妈妈桑黑木瞳;与里见坠入情网,教授的掌上明珠矢田亚希子;里见的妻子、贤慧的家庭主妇水野真纪;尊敬财前的外科医师伊藤英明;医疗过失的控方律师上川隆也;以及「姜是老的辣」的硬底子演员西田敏行、石土反浩二…同时还有幕后制作团队群策群力,彻底查证医疗相关资料,再加上绵密构筑的剧本、讲究厚实的配乐,将「白色巨塔」推上史无前例的日剧高峰!
大部分人感受某部作品时毫无理由地落泪,是因为被感染被打动,而看《白》时所掉下眼泪的理由却并完全是因为感动的缘故,而是产生于某种共鸣,有时候甚至会是一种让人生气气愤的泪水。
江口洋介饰演的里见修二这个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应该用“完美”这个形容词来形容,而应该用“真实”这个形容词。我现在一个在开服装店的朋友跟我说,她不想宰客人,但是总希望自己卖出去的衣服能多赚点钱,如果这个世界不用钱去衡量的话,肯定会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吧!里见这样的角色就代表了,一种假设,这个世界如果不受钱或权的制约,一个人成就的一种极至的形状。我对这种近似于终极的状态的评价是:像动物一样的纯洁。
而唐泽寿明饰演的财前五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收场,而得癌症死去的生命,对于这个手术专家来说,虽然带了一点讽刺,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宗教式的起始结束,从何而始从何而终。对他来说,他有自己的思想,也被这个社会的思想息息地过虑着,他每次手术前假想在窗口光芒泄露的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似地练习着缝补伤口,几近于宗教式的,他能拯救的是他所能看到的,他所不能看到的到最终虽然还看到了,但是是否理解呢,或者即使理解又是否有心力去承受呢,对于他来说这一切在他正确的结束之后,已经都不重要了。
一个同样看过《白》的朋友说,同样题材的东西在国内会没人看,因为老百姓平常就已经很累了,不想再在电视中再看到重重矛盾的现实,而同样的东西在日本就是收视率第一,因为日本已经是中产阶级大众化的国家。
事实上就是这样,大部分的国人还在考虑如何才能继续生活下去,而不是因思考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即使现在白领小资越来越多了,更多的人还是陷在一种泥潭当中,白怎么可能在黑的颜色中真正的羽化;高中时的社会老师开堂的第一节课就对我们说,人从来就是平等的,人生来就是不平等,大抵上就是如此,一个环境决定了人既定的发展,能打破常规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这样的人总是很难存活,可能比那些平常的人活得更加的累。
我常常觉得,探讨这样的问题其实非常的宗教,事实上《白》的ED确实是用了一首宗教向的乐曲《Amazing Grace》,而且其主旋律也不时地在剧情中穿梭。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一场宗教,即使我们足够的虔诚,也有很多愿望是上帝不能帮你实现的。(文/len calvin)
5 ) 为什么我们会站在财前这边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站在为了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的财前这边?同样,为什么佐枝子和关口仁这样的纯正面人物会是最令人生厌的角色?为什么很少见到有人真正同情佐佐木一家,却有无数人为了财前最后的陨落泪湿了衣襟?
在大学期间我曾经尝试看这部日剧,看了2集便看不下去。若干年之后工作了,自己也在大学任职,再打开这剧,一下便豁然开朗,这才明白,真的有些电视剧年轻时是看不懂的。
白色巨塔绝对绝对不是一部让人心情愉快的电视剧。充斥着阴险、狡诈、虚伪、手段、金钱和权力,让观众心情沉重。财前不光是个腹黑的角色,他更是个全黑的角色。他的野心向来昭然若揭,但即使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识到他的阴暗面,我们仍然愿意跟着他走下去。就像财前和花森ケイ子那段绝妙的对话:
“你为什么愿意跟随我?”
“因为我想看着你如何在浪速医大这个泥潭中爬到最高处。”
“那如果我溺水了,你会来救我吗?”
“不会,因为我想看看你是如何沉下去的。”
短短几句话,奠定了花森ケイ子,也就是黑木瞳,这个完美到极致并无法被逾越的女人形象。我们就像她一样抑制不住地看着财前摸爬滚打,更多时候,我们会联想到自己,自己身边的腐败和黑暗,以及自己曾经也不择手段过。因为我们内心和财前总会有某种形式上的重叠,所以我们不会当圣人,去批判财前的所作所为。同样,我们会去反感里见这样过于理想,过于光明正大的高大全角色,全因他在阻碍财前的发展。
但是对于佐枝子和关口仁,这两个也是任何错误都没有,所作的一切全都是为了真善美的角色,比起里见,为什么会如此广招人烦,我看到最后几集才发现:因为他们是唯一的两个什么也没有失去的胜利者。是的,我们讨厌佐枝子的淑女,讨厌关口仁的努力,但我们无法明确地定义佐枝子是伪善、惺惺作态,关口仁是假正义。一切的反感情绪都仅源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主观印象。但只有他们两个人,在乌黑的社会的泥沼里,没有失去亲人,没有失去工作,没有失去地位,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片的主调为“没有人是绝对错误的,天下乌鸦一般黑,为了自己的信念,不可能全身而退”。而显然,佐枝子和关口仁脱离于主旋律之上,虽然推动了剧情,但仍然格格不入。在其他人都奋斗并痛苦着的时候,他们的胜利更加令人不服气。
这也是为什么佐佐木家人和里见家人不那么令人讨厌的原因。佐佐木失去了家人,里见失去了工作,妻子也险些离开自己。为了正义,他们付出了代价,所以最后他们取得了胜利是有底气的。也因此,财前的母亲,同样作为朴实型真善美的究极代表,失去了财前,引得无数人同情,得到的只有褒没有贬。
另外有几个人物我也很欣赏的,花森ケイ子这个完美的角色不提了,财前杏子同样也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一张美丽的脸庞赢得赞赏无数。想说鹈饲医学部长和他夫人,这两个人几乎是完全的反面形象,玩转金钱权力,游刃有余。但其做人之圆滑手段之高明让人不得不佩服,更何况他们一直站在财前这边,也就是和广大观众是同一条战线,更易得到支持。还有便是菊川升,前期剧情财前的主要对手,才智品德(相貌)俱全。明事理,懂得拒绝,看清局势选择不介入,再看清局势及时抽身。他对佐枝子说的那一番话:“你否定落伍的思想并不意味着你所持有的便是新思想,你只是在逃避旧思想罢了。你根本不够坚强,完全无法一个人生活。”真是看得我好爽。
说到台词,本剧的精彩台词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一针见血,还是诙谐讽刺。当财前因为官司烦恼不已找花森ケイ子喝酒时,花森说“二流男人才借酒消愁。”
“那我们去你家。”
“那更是三流男人才做的事。”
“一流的男人,做任何事都是一流的。”
这样一番话,打趣的同时,更表现了财前的气场。我始终相信,财前这样自信的人,到最后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
看整部片的时候我曾经很矛盾,因为我困惑为什么我会支持处于阴暗面的人物,越阴险越狡诈我越喜欢,却对于那高大全的角色充满了反感。但看完全剧后,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深入,我会更加透彻地理解这部电视剧。这不是一部让我看得最投入,最激动的片,但这绝对是迄今为止,最促使我进行思考和自我审视的电视剧。5星推荐绝对一点都不为过。
6 ) 殊途同归
财前最深的欲望并非名利,而是、并且依然还是医术。可以说,这才是这个人物最让人震撼的地方。
从最终的目的而言,里见和财前其实是一致的,两个人的区别只是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两个人都有救死扶伤的强烈愿望。里见是让患者自己选择,因为他认为只有患者才有选择的权利;财前是自己为患者选择,因为他认为自己才是专家,只有自己才能为患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两条路,很难说谁对谁错。
7 ) 记下若干想法
《白色巨塔》是我看过最好的电视剧。看完后各种想法在脑子里不停乱撞,让我不得不写下一些,不然要撞晕了。
一
《白色巨塔》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不过,相比于那些为权力或信念不停战斗的男人们,女人似乎更果断、更敢于改变,更像个勇者。
最耀眼的例子当然是黑木瞳饰演的惠子,算得上整部剧集最出彩的角色。惠子超越了敢爱敢恨或寡情取巧的情妇模式,展现了一个清楚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的女人形象。财前登顶时她的果断离开,不仅是剧情转折的象征,更是某种看似轻巧,其实只有“最佳爱人”才能作出的伟大选择。三枝代和护士君子的离开和归来同样如此,在面临转折时,她们都适时做出了身边的男人不敢做的选择,而且想得清清楚楚。
被认为是最软弱的佐枝子,在大半部剧中她都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隅于父母的安排之下,即便被陌生人说破,也只能暗自气恼。但后来,她做了父母不让她做的工作,爱了原先不敢爱的人,坚持了无人坚持的官司,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后半部剧情的发展。
男人们呢?往上爬的只会一门心思往上爬,不敢向下看一眼;坚持价值观的只知一味坚持;而矛盾的知识分子精英,别人下作时他跟着下作,女儿敲打后他就出庭作证,从未有自己的坚持。
相较于勇敢把握命运的女性角色来说,男人们斗得天翻地覆,却没有对自己的生活轨迹作出什么根本性的决定,只是在划好的道路上竞速,顶多抢抢车道,撞撞车罢了。
但这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男性的外强中干和女性的内心勇敢?恐怕不行。更合理的解释似乎是:因为这个社会是由深陷于此的男人们织就的。在推杯换盏、唇枪舌剑的新战争形式中,不改变道路的士兵更易存活甚至成为将军,与此同时,他们也被绑得更紧。绑住他们的不是规则或他人的压迫,而是规则所展现的(广义)利益的可能性。
如此一来,便不是性别的问题,而是个人和秩序的关系问题。由此再来考量几位女性,她们本身处在利益的边缘,也就更容易从心所欲,更容易“勇敢”了(当然,“更适合rule the world”本身,似乎也可能是两性或者人和人的某种先天区别)。
二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白色巨塔》是否只是在说,“世界就是如此”?
“何为正义”的讨论贯穿全剧。审慎对待病人还是在医学上进取?有限的医疗资源应该照料临终之人还是医治救得活的人?医疗诉讼应该持何立场?救人组织的弊端应该揭露还是掩盖?一个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该不该使用背弃理想的手段?几乎每一集,这些问题都会抛向观众,当你觉得应该选a的时候,又给出同样经得起推敲的b选项,并且通过出色的节奏和演技把握,困境的代入感大大加强。
而诸如必须获得权力、光靠能力不行、党同伐异等秩序,让人们面对这些疑问时最终倾向于作出某个特定的选择,这力量如此强大,真的是“只能如此”。
如果仅是这样,那不停敲打观众的交响乐般的伦理较量就只是冷冰冰的曝光和嘲讽,可我们又分明从中感受到某种的热情。这热情是什么?思来想去,还是这句: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现代社会的秩序下,以上选择题的答案确实比较固定,但是,同样的选择,想明白和没想明白是不一样的。最不济的例子就是东教授。他反对财前接班,以善意度之是为了坚持教授的人品底线,这是他对外的说辞;以恶意度之是嫉妒后辈的强势,这是财前对他的指责。哪个是他的真实想法?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接受,但东教授却是两者皆有。他向关口律师推荐第三方证人受挫后,痛斥腐败,他确实动了挺身而出的念头,但最后使他坐上证人席的,却是财前在会场外对他的挑衅。后来东教授用两句话解释:“绝对不能让财前赢。(况且)医大必须反思,我有这个责任。”镜头切到他的特写,总是先看到他因财前的刺激而气急败坏的表情,而后又是同样真实的痛斥。
没错,每当面对选择,作出表态时,东教授总是会用“理由a,况且理由b”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况且”,正是秩序的隐性约束(而且往往,“况且”前后的理由,在人前人后是颠倒的)。“还是选那个钱多的工作吧,况且大家都签了”,“身为医生还是不要去作证了吧,况且这也是对医学的保护”。使用“况且”不是一种错误,你也可以长期使用它,但时间长了,会不会忘记根本的选项是什么,从而疏于反思?如果是,这恐怕就是所谓的“自欺欺人”吧。
相比之下,里见财前岳父,他们坚定某一条道路,并且在不同意见敲打时想得很清楚,前者的思考在最后一场法庭戏中表露无遗,而后者则在剧情开端就想得明明白白:人的最终欲望是名望。
而财前的反思多来自外界的影响,也并非一条道走到黑。每次与里见就医学伦理争执之时,他总是糊弄过去,比如“医生不是神”的二元解读,又比如“每个男人不都是这么想”,总之是敷衍。但里见的强力坚持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参观却让他渐渐开始反思,最终使他在临终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和医学价值观有了经得起推敲的坚强判断。这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表现。
反思后的明确选择,不论是否一以贯之,是否复杂,都是现代社会值得称赞的处世方式,即便经过反思后选择了糊涂,也是一条路。最怕的就是不断逃避,当无路可逃时,往往会带来痛苦,而在关于人命的事务中,无路可逃的情况就更加多了。
看这部剧时经常代入角色,让我无数次有“可恶,到底逃不掉呀”的感觉。这恐怕是《白色巨塔》中的伦理命题带给我的最重要的提醒。
三
现代医学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由于其不足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同其他现代学科一样,它的发展过程必然包含了高度专业化、细分化和学术组织的主体性的不断增强。这一过程中,它可能会侵害两样东西,一是“治病救人”这一根本目的,二是人之为人的一些根本权利。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裂,在别的学科那儿或许可以忍耐,但到了医学,这瞬间就变成了生死该被如何决定的伦理问题。
《白色巨塔》用Amazing Grace作主题曲,是想表达人命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拥有救人命的技能是一种“恩赐”,应该心怀尊重地去“侍奉生命”。但是拥有神圣白色的,毕竟是一座需要不断变高的学术“巨塔”。承认医技的局限,原本是谨慎行医的原因,现在也可以成为医学试错的借口。“医生是人不是神”这句话,含义变得模糊起来。两者如何调和?
里见医生的两段证词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医学需要发展,出现错误,只要作出检讨,就可以继续进步,我相信法庭就是这样的场所。”
“人迟早会死,医疗现场最重要的,是到死为止,患者是如何活下去的,医生要如何协助患者,度过这最后的时间。这次的病例,应该由患者佐佐木庸平自己选择,如何走完剩下的人生。责任不只落在财前医生一人身上,任他强行独断的我,以及医大的存在与制度,透过这次官司,我感到我们都不能规避责任。”
对于社会而言,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来避免工具与价值的背道而驰,对于个人而言,救人技术的扩张不应侵略人对自己生命的部分决定权。这恐怕是《白色巨塔》借里见之口想要告诉大众的吧。归根结底,所谓“医学的恩赐”,只是假神之手行善,所谓治疗,毕竟不是精巧的维修。
多提一句,本科里学到的“知识权力”等理论,竟被一部电视剧精确地表现出来,从这点上看,《白色巨塔》的确不简单。
这一版本的《白色巨塔》创作者,可能受到一些二元论的影响。很多人物可以分成两半,分别由另两个角色代表。财前可以分化成他的两个女人;里见可以分化为他的妻子和红颜;东教授可以分化为他的妻子和女儿。而至于成双成对出现的矛盾、观点、象征、剧情更是俯首皆是。老六说过,好稿子的好,体现在字里行间的质感,《白色巨塔》亦是如此。它的每个情节、人物、对话、象征都臻于完美,并被赋予了他们应当承担的意义。这种质感就像雪山上的积雪,让人肃然起敬,也使它不愧为日剧的不朽丰碑。
8 ) 三段故事,三个矛盾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感的极好的日剧。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一是浪速大学教授争夺战,二是佐佐木医疗官司,三是财前病危至去世。
教授争夺战充分暴露了医疗系统内部的权力争斗。当第一内科东教授要修退时,谁会成为他的接班人?教授与副教授在外人看来区别不大,但是内部的人知道之间的区别。每天早上教授的早训,温柔的女声“东教授开始早诊”的宣告、助教护士一般人等随从的阵势,明明白白的显示了教授如同古代君王般的气势和地位。这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各路人马纷纷出动。
最有希望的是财前一派,背后力量是浪速大学内科也是医学部长鹈饲教授,他支持财前的理由恐怕不是一幅画那样简单,我认为还关系到浪速大学内部外科和内科之间的矛盾。浪速大学里,内科的地位不如外科显赫,鹈饲教授极其想找一个能替他打理外科的工具,而出身于本校的能力卓越的财前无疑是最佳人选。所以在他周围积聚了一群他的支持者。
另一派是东教授支持的菊川。这更多是东教授的一厢情愿,在退休之前的些微嫉妒心理和对财前极度自信的反感让他对财前无法释怀,他也想找个工具,通过它来继续他在浪速的辉煌。而菊川则成为牺牲品,并且,他自己知道他会成为牺牲品。菊川在东都大学任教,本来无忧,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但是东都大学的船尾教授和浪速大学的东教授都怀着不同的目的,力图把他拉入教授争夺战。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会是个牺牲品。所以当得知没有当选时,他很冷静,冷静清醒到像个旁观者一般看着这场闹剧。我对菊川很有好感,睿智、冷静、淡泊,但同样很锐利,从他分析佐枝子不是个独立的女性就看的出来。同这样的人交往,会有种不自觉的自卑感。
本来污浊的权力场域因为大河内教授的入世,忽然变得有了光明的意义。大河内教授朴实,看着面无表情,但里见在一个夜晚对他深深地一鞠躬让我看到了大河内教授的人格魅力,他说:为了一个病例致力研究这是基本态度,可惜现在的人都遗忘了这点。如此淡泊的人,对于污浊也忍无可忍,他的入世是为以后的出世。而15票的高度(其他最高时6票鹈饲教授)充分显示了医德的力量。
为了教授争夺战,各方可谓奇招百出,财前和其岳父用金钱打通关节;东教授看似高尚的弃权实则是一种策略。当我看到在那家财前岳父在经常去的和式酒店内精巧计算着所得的票数时,内心很纠结。
争夺战的结果:财前险胜。当他第一次“早朝”时,表情很生疏略带傲气,唐泽寿明的演技真不是盖的。
之后的德国之行,这是个过渡。一面财前的业绩达到顶峰,更重要的一面是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思考。杀人的人也是医生,医生也可以杀人,当他站在生命的岐点时候,一定有所触动,也许真如里见所说,医生真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个情节原著中没有,真是神来之笔,从架构上与第二故事衔接。
第二故事是佐佐木医疗官司,焦点矛盾是医德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不同医疗理念之间的矛盾。
首先来说说里见与财前的医疗理念的不同。鹈饲教授曾意味深长的对二人说:虽然你们的理念很不一样,但是某些方面一致。一针见血。两人共同的执着是最大程度的拯救病人。但是方式截然不同。
里见是这个剧中的温暖坚毅的存在,他承担了患者生命的负担,他会考虑如何安抚患者的心灵。庆子说,她真正从医大逃脱的原因是害怕掌管人命。庆子的心态和里见是一样的。医生承担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这是人命。所以,我一直在想,现实中的外科医生也会不会有这样的心理演变过程?会不会也有医生无法承受这种重压?还是习惯而麻木?好奇。
财前对待病人确实不似里见一般“有我之境”,而是“无我之境”,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是神,所以才可以置身事外的,以一种技术性的态度对待病人。在第一集有个镜头,财前发现罕见胰腺癌时
财前的表情相当之迷幻,简直沉静在即将克服罕见病例的喜悦当中,是那种取得科学成就的真心流露。正如此,他才会直接了当的告知病人:你得了癌症。一点顾虑都没有;才可以冷静到无情到把病人作为某种工具。但是他还是想最大程度的拯救病人,而且因为他的技术高超,确实使许多人获救。目的与实际结果的背离,又该选择哪个?可能财前没有里见对待病人的真诚,但是结果是病人获救。“我只要结果。”这就是财前的信念。现实也需要这样的医生。
虽然二者不同,但是里见都是财前心中不可及的目标。庆子说,财前怕里见。对。为病人的一切,这个道理财前懂,但是不能如里见一般,毫无牵挂的做到。财前牵挂的除了病人,还有地位、权势,他有所顾虑,所以不能前行。财前其实最懂里见,他知道里见的价值。
其次,里见在官司中的困境。里见说,他只想揭示真相,如果实际有他说的这样简单,他也就不会如此煎熬了。其一,开除出浪速大学的危险。要远离自己喜欢的研究,里见走前对研究设备的默默注视,真让人心疼;其二,对家庭的伤害。妻子的离家给他打很大打击,虽然他沉默。后来妻子回家时一句“欢迎回家”包含了千言万语。其三,眼前的生命重要还是真相重要?说出真相,财前官司输掉,可能让他无法再拿起手术刀,而这会让更多应该被拯救的人面临生命危险;不说,则违背了自己的医德和良心。在财前为腹部长瘤的小姑娘开刀时候,里见恐怕想的就是这个问题。前两个都可以想清楚,但是这个他抱着深深地困惑,他自己也想不清楚。然而,最后他还是说了真话。之间的曲折和痛苦,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承受的,所以,里见很伟大,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现实会不会存在这个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树立了一个信念。
再者,财前的变化。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开始,财前就开始变化了。所以,庆子在德国提出分手后,再次要求复合,想再认识他一次。有个细节,官司之前,财前早诊时候,对待普通病人是背手的(有特写),对病人的疑虑是不耐烦的打断;但是官司后,当护士君子提出要求财前为病人检查时,财前背着的手开始给病人检查;手术中财前的失误等等,都表明,虽然他表面上强硬,其实内心在点点的起变化,开始思考改变对待病人技术性的态度。只是可惜,他走了,不然,会成长为一个技术和心理都成熟的医生。
第三个故事财前病危直至去世。每个人真正的面目终于露了出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声也哀。
癌症专家得了癌症,这是很痛苦的事情,知道的越清晰越是无法欺瞒自己。当里见激动地让财前入住他的医院,愿意安抚他的恐惧时,财前说,我不是恐惧,我是可惜。他遗言“我相信你是将担负起责任的少数精英之一,有能者,对正确的医疗发展,责无旁贷。”
在最后庆子终于说出了“我爱你”。黑木瞳真的很有气场,她的存在就是一种氛围,只要她出场,我就能感觉一种慵懒、自在的气氛。真是老戏骨啊。比原著中的庆子有韵味。庆子之前对财前表面上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她像个预言者,总是看透一切的样子。找个能自由不用顾忌的说话的人不容易,所以财前才离不开庆子。最后一场戏令我感动,当庆子说“我爱你”后,财前想拉起她抱入怀中,但是颤颤巍巍的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有力,居然两人快要摔倒,我眼泪就下来了。
财前妻子杏子很了解财前。她也爱他。之前杏子的功利让我不太喜欢,但是她做了几件事,令我佩服起来。她去花店买花,从鹈饲夫人嘴里隐隐知道了真相后,她打电话给庆子让她过来,因为杏子知道,财前最需要的不是自己;当财前昏迷时,她极力反对插管,她晓得财前不愿意浑浑噩噩的过完最后的时光;为唤醒财前,她叫的是“里见来了”,她晓得财前最希望看到的是谁。杏子也是个伟大的妻子。
财前又一,他送给财前个精美打火机,他的权力欲望是财前扭曲自己的一个原因。但是在最后财前逝世前,他哭着说,都怪我不该逼你勉强自己。最后是他对大家说:打击都出去吧,让他们独处。他也很了解财前。这个戏剧性的人物也是性情中人。
东教授是医生,但是鹈饲教授却不是。
彼此深爱,彼此伤害,彼此憎恨,彼此诅咒,彼此谩骂,彼此妒忌,彼此鼓励,彼此依赖,彼此背叛,彼此撕咬,彼此牵绊…………其实,这是一部BL剧啊!!!!!
情人一流,爱人一流,岳父一流,下属一流,对手一流,财前五郎,不枉此生。
終於看完了。從13集開始看的,最後卻完全被唐澤大哥感動到崩潰。這才叫演技啊!!以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正義,卻非被所謂正義之士譴責來譴責去 財前你太悲劇英雄了
内地连续剧难以企及的片子
台版韩版什么的给我滚开
财前和里见如追求理想中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里面无关正义、道德、善恶,只与信念有关。21集追下来,只能说,四个字——荡气回肠!
我想五星远远不够我对此剧的敬意,有些人即使在卑劣的人前屈膝下跪,俯首称臣,也不会让你觉得卑微可耻,财前信念意志强大,充满行动力,每一步都直指白色巨塔之巅,可惜漠视生命的光辉与尊严,是为医者的死穴,于是一步之遥的遗憾只好结束在奇异恩典的深沉旋律中,成为绝响~
最好的医生剧,现实题材的标杆,群像大赞。遗憾的是,至今没看到水平接近的现实剧。
服从体制,会被体制吞噬;服从自己,会被体制边缘化,而这样的体制本身又何尝不是困境重重。困境,是这世间的常态,没有谁能够逃避,造物设置困境就是为了让你在寻求突破中不断攀升。若说有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攀升本身。
CX台庆剧,日剧黄金十年之后的标杆作品。集原著、编导、配乐、演技之巅峰而成经典,每个角色身上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灵魂毫无疑问是唐泽寿明,如果没有他经典程度绝对要大打折扣。
我想打十颗星
日本电视台尺度真大。这样的揭露在中国是无论如何拍不出来的吧
这剧五颗星都不够打。。。。
我一直站在财前这一边。里见你求我给他开刀,我开刀完了你又说我不应该开刀,这是你妹的正义。
全剧充斥着阴暗面,却未给任何角色贴标签,不输出价值观,不论及孰是孰非。人性不是非黑即白,优秀的剧本就是能够直面它的复杂与矛盾。这部剧瞬间超越了所有日剧在我心中的地位。
看得走火入魔了……必须先当魔鬼,才能在魔鬼的世界里做天使。一个人的命运从他出生就已经排好了位置,你可以说我主观,但不能说我悲观。当你僭越你的局限,努力冲破层层封锁往上爬的时候,这个世界各种硬性软性的条框拧成鞭子一齐对你打压。其实这是一个宿命的悲剧。
亚洲第一电视剧 名不虚传
“里见 外面的风雨我来担,你只管在白塔里研究”;“财前,我不要你用风雨的手段建成的高塔……”
没有一句台词不精妙,没有一点真相不伤人
如果要选十大日剧很困难,排名也很困难,但是白色巨塔排第一是没什么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