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火车对撞的惨剧夺去131名乘客的性命,大卫•杜恩(Bruce Willis 布鲁斯•威利斯 饰)奇迹般地成为这场灾难过后的唯一幸存者,且浑身上下毫发无伤。在他参加遇难者追悼会之后,他在车窗上发现一张神秘便条,写道:“你这一生生过几次病?”
不久,一个名叫伊利亚•普莱斯(Samuel L. Jackson 塞缪尔•杰克逊 饰)的黑人出现在大卫面前。和大卫不同的是,伊利亚天生手脚残废,脆弱不堪。喜爱漫画的伊利亚认定大卫就是书中那种具有超自然能力的超人。懵懂的大卫开始在伊利亚的引导下认识自身的能力……
2000年,在新千年伊始的时代,DC刚刚因为那部《蝙蝠侠与罗宾》大扑了一顿,只好暂时雪藏蝙蝠侠,而经典的2002版《蜘蛛侠》还没诞生,大红大紫的漫威宇宙更还遥遥无期,谁能想到这个时间点,竟然出现了一部非典型、反套路的超级英雄片呢?或许对于美国人来说,即便超英还没有拍那么多电影,但漫画也早已成为一代人的情怀了。结果,沙马兰导演大概借助于此,对漫画来了一次自我结解构的弱元叙事。
是的,这是一部超级英雄片,但是不同寻常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大场面大特效,连动作场面都没几个,但奇妙之处,除了沙马兰导演个性化的影像风格(阈限镜头加上丧心病狂的长镜头以各种奇怪的角度拍摄费城里说话神神叨叨的家伙们,导演还时不时入镜混脸熟),最取胜的还在于这部影片的超级英雄漫画情节。
在这部电影推出的4年前,维斯·安德森导了一部名叫《惊声尖叫》的元叙事恐怖片,所谓元叙事,即是影片在影片的内部讨论其自身。在《惊声尖叫》中,像传统的B级杀戮恐怖片一样,里面有一个不断杀人的杀人狂,有趣的是,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全部都是恐怖片爱好者,杀人狂则是模仿恐怖片里的情节来作案的。电影中不断提到了那些恐怖片里的“规则”和“套路”,并且维斯还在电影里讨论了一个社会议题:恐怖片会不会造成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影片中的成人们不断埋怨恐怖片教坏了小孩子,不过显然韦导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驳斥了这种观点——影片最后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是父母疏于教育以及分裂的家庭环境所致。
此外,这部电影和《惊声尖叫》一样,都属于弱元叙事影片,它们不会像《死侍》那样打破第四面墙来与观众互动,在影片中,角色们仍生活在一个自洽的世界观中,并在此一世界中讨论各种作品。因此,作品与现实本身之间的关照便成为了重点。
在这部没有大场面的故事中,故事的重点不是超级英雄如何惩恶扬善与敌人大战三百回合,而是发现超级英雄存在,即漫画书里的内容是否不仅是漫画,是不是在现实中也能找到超级英雄?这种探索发现的过程又让人想到沙马兰的另一部电影《天兆》,同样也是外星人的题材,但故事却集中在外星人到来之前,真正的外星人直到结尾才露出全部真容。这种聚焦于“探索发现”的情节对于现在习惯了大场面大特效的观众而言可能颇为无聊,毕竟要等一个多小时才能揭露真相的快感哪里比得上中间一连串的视觉轰炸呢?但在早期,特效不甚发达的年代,这种如同《走近科学》一样把故事的重点放在探索的过程上的影片并不在鲜见,比如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
影片的主角拥有超能力而不自知,甚至不愿承认自己的神奇,而男二号则承担了发掘其才能的责任(到了结局我们才知道塞缪尔杰克逊的真实身份)。这也是老布和妈惹法克侠继《虎胆龙威3》之后又一次在双男主电影中擦出火花(虽然之前在《低俗小说》中他们也曾共同出现,但在那部片中并没有这两人的对手戏)。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把现实和漫画书一一对应的过程:先是发现有人能够神奇的死里逃生,之后发现他力量惊人,这些还可以用巧合以及天生神力之类的来解释,在之后主角发现能够预测罪犯,这一点得到了验证,更加证明了超能力真实存在;但主角随后因为家庭原因陷入仿徨和自我怀疑,并举出反例证明自己不是超能力者,为此我们的神盾局长又回到漫画开始寻找线索,于是提出了“英雄的弱点”(影片英文原文直接用了“氪石”一词)的说法,接着我们看到男主逐渐自信,真的开始像个英雄一样开始打击罪犯,而到了影片的最后,甚至还出现了超级反派!由此,漫画里的情节被全部复现到了现实中。
当然,说到底,现实的世界里并没有真实出现的里的超级英雄,也不会有布鲁斯威利斯那样隐藏的超级英雄,但是那些故事,毫无疑问,不论多么超越现实,其根基仍然是来源于现实的,这最终揭示了元叙事的终极关怀,即: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
自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围坐在篝火堆旁喃喃低语时,神话便成为故事的滥觞,昭示出人类欲望的“原始模型”。我们之所以讲故事,其实是在行使我们“做梦”的权利,在充满坎坷荆棘的现实世界,做梦是苍天的唯一怜悯,它使得我们暂时逃离艰深的清醒,暂时在虚幻中一晌贪欢。于是我们在梦中塑造英雄,将自我的理想投注于那个虚构的符号。
影片中的角色正是如此,塞缪尔杰克逊天生身体脆弱,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躺在病床上,病痛与自我价值的存在危机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空虚,于是漫画所塑造的梦成为了其排遣的唯一手段。人类通过与外部环境的映照来确认自身的角色,正如《惊声尖笑》里的反派同样拥有创伤记忆,于是将自我投射到杀人狂形象上一样,以利亚将同学奚落他的绰号当做超级反派的名号,从而成为了“玻璃先生”。不是故事让人变成了大魔王——故事只是一个媒介——而是大魔王通过故事发现了他自己。就像《一拳超人》里的饿狼,人们都在赞颂英雄,他却认同了反派。所以,当布鲁斯威利斯确认了自己为英雄时,他便可坐实超级反派之位,使得善恶的二元结构得以树立,由此完成了自己身份存在的证明,从而将梦想带进现实。
超级英雄电影本身是夸张化的现实,是人类梦幻的一种投射。而这部《不死劫》则是退了一步,是对人执迷地追寻梦幻的夸张化演绎(现实中再怎么看漫画入迷也不可能为了这种事杀几百人吧),前几天看《门徒》,里面吴彦祖提到人为什么要吸食毒品?彦祖最后意识到人之所以吸毒是源于空虚,那么到底是吸毒可怕还是空虚可怕?玻璃先生为了拜托自身存在的空虚而疯狂,不正如现实中那些因空虚而疯狂的人么?而大卫邓恩成为英雄后不会再在起床时感到悲伤,不也正似梦想实现而摆脱了空虚吗?于是我们最终也从元故事中看到了故事,看到了说故事的人,看到了人生命中那股来自原生混沌之虚无的恐怖,对自我存在之焦虑。这种生命力量在善之一面,推动我们前进,帮助我们成就自我和社会,就像大卫邓恩;在恶的一面,则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破坏力,引导我们步入执迷痴癫,就像玻璃先生。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anduuuism / ONE app
作为观众,想必我们已经看过不少超级英雄电影,从十年前漫威宇宙开山之作钢铁侠,到今日你的正义好邻居小蜘蛛,亦或是张口就是屎屁尿的死侍,尽管十年之间我们迎来了一代英雄由盛年到迟暮,我们对于他们作为角色的情感与日俱增,但对于超英电影的剧本写作套路,我们心里早就有谱了。韩松落老师之前就下过一个结论“看超级英雄片和看AV一样,看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局,求的都是一个放心。”
那么,今天我就要推荐一部看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的反类型超级英雄电影——《不死劫》,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另类,《不死劫》上映后并没有收到追捧,豆瓣评分仅6.7,口碑显得参差不齐,但在cult影迷如昆汀的心中,却是他自1982年以来最喜爱的电影之一。
《不死劫》的开头是一段话,没有描述角色童年,也没有描述超能力异次元,黑屏上打了一串统计数字,揭示的却是所有超级英雄之源——漫画。“一本漫画平均有35页124张图片,一本漫画价格1元至14万。在美国,一天卖出17万2千本,每年卖出超过6278万本。收藏家平均拥有3312本,平均一生花一年时间看漫画。”
漫画是超级英雄最初的载体和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在超英电影里聊漫画,从某种程度上说,打破了第四面墙,仿佛是在幻想和现实的模糊边界试探,对于超级英雄存在与否,以及该以何种姿态存在提出质疑,这也正是《不死劫》与传统超英电影气质迥异的地方。
单看选角,《不死劫》的另类气质就可以窥探一二,电影的两位主演塞缪尔·杰克逊和布鲁斯·威利斯,前者常以满是粗口的凶横杀手形象活跃于银幕,后者则凭借《虎胆龙威》系列,跻身好莱坞肌肉硬汉的行列。但在《不死劫》里,他们的惯有形象都被颠覆了。
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伊利亚•普莱斯先天残疾易骨折,身体极其虚弱,人称“玻璃先生”,他是一名漫画收藏家,开了一家艺廊专门用来展示他所收藏的漫画,气质颇为文艺。而布鲁斯·威利斯呢,特意收起所有作为动作巨星光芒,饰演一个没有性格的角色,带着一股莫名的悲伤,说话温吞,自我怀疑,中年婚姻危机,看起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卢瑟。
布鲁斯·威利斯所饰演的大卫•杜恩出场那幕就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作为一段对话戏,没有采用传统的正反对打,镜头透过前景中椅背的遮挡,摇晃推拉,使得画面中永远只存在大卫和他所搭讪的女乘客中的一方,似乎预示着大卫与他人的自然隔阂。两个陌生人坐在火车上闲聊,很容易就陷入尴尬,这时对向列车飞驰而过的噪音突兀地传来,使观感陷入更深层次的诡异。
这段对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我第一次在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里产生这样的疑惑,不同于传统超英电影叙事段落目的的一目了然直截了当,这段对话里埋着的,直到后面才会慢慢揭晓,这里就不剧透了。
观看《不死劫》是需要一点耐心的,可以剧透的是,大卫•杜恩就是这部反类型电影里的英雄,他乘坐的东铁意外脱轨了,全车人丧生仅剩他一人存活,他拥有传统超英电影常说的“不死之身”,但这里没有紧张刺激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没有飞车追逐,没有贴身肉搏,动作场景全部留白,完全与既有的观影经验背道而驰,只留下大难不死后无甚反应,依旧困惑依旧悲伤的大卫,显得整部电影对白少出奇闷,节奏也很缓慢。
漫画迷伊莱亚却对大卫的能力深信不疑,他找上大卫,一步步引导大卫发掘自己的能力。超级英雄崛起,算是传统超英电影的老生常谈,往往是超英个人电影第一部聚焦的主题,剧本一般几件事:童年阴影,如何获得超能力,面对持续而来的敌人,就连诺兰拍蝙蝠侠也没有逃过这些套路,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在《不死劫》里一个都找不到。
对于能力天生仇家暂无的大卫来说,认同自己的英雄身份,才是他英雄崛起的关键。他咬紧牙关气喘吁吁将信将疑地练习举重,在记忆的长廊里艰难检索自己受伤的记录,开始将原以为是作为保安的工作经验用于超自然感知,只因为他太需要说服自己,原来他和别人不一样。
在这一系列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个人一直在场,就是大卫的儿子。他像是这个世界里唯一非理性的存在,坚信父亲有超越常人的能力,甚至不惜冒险拿枪对准父亲想要亲眼验证,也亏得他的执念和疯狂,这部慢热的电影终于拥有了最具戏剧性的时刻。
电影的最后,大卫见义勇为上了报纸,儿子看到后瞬间热泪盈眶,但大卫无声示意他不要告诉妈妈,因为妈妈代表着理性和科学。导演沙马兰是如此的坚持,让他的英雄主义只在儿童视角下实现,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暗暗叫嚣示威着“你们成年人不懂也罢”。
不过呢,我们还是能够在《不死劫》里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这些我们熟识的英雄都是以其标志性装扮命名,可见超英离不开伪装,面具斗篷,亦或大卫那件背后印有保安字样的雨衣。超英需要伪装其实是有据可循的,DC漫画《守望者》就曾给出过解释,英雄蒙面的最初目的是想以蒙面身份,越过法律来对付那些蒙面罪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象征。大卫作为超级英雄标志性的亮相,就是他在雨夜的背光镜头下,仿佛死神降临的样子了。
《不死劫》的究极BOSS到底是谁,就算你已经猜到我也实在不舍剧透,总之在最疑惑的时候,最不像英雄的人成了英雄,最不像反派的人成了反派,而两者连一场像样的正面对抗都没有,只留下伊莱亚最后那句“我终于找到了你”,竟看的人颇动容颇心碎,这里有关于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更有一个不幸的人在平凡时代找寻自我价值的不易。电影透过镜头语言,多次传递扭曲的视角,甚至有时强迫你歪着脖子观看,其实都是在暗示你换个角度看待正义与邪恶。
《不死劫》上映16年后,沙马兰拍了讲述人格分裂的电影《分裂》,并自创了沙马兰超自然电影宇宙,将几个人物汇集到了一起,这一宇宙的最终章就是明年年初即将上映的《玻璃先生》,显然伊莱亚这次要做主角了。故事的内容预告里没有透露太多,但我早已翘首以盼,希望能给这个叫人心疼的反派一个最妙的人物动机,完爆那些好莱坞流水线上出产的超英剧本。
聊到最后,我忍不住还想推荐另外一部奇怪的超英电影《全名超人汉考克》,豆瓣评分才6.8,当年某人就是靠着这部电影获得灵感写出了Run From Your Love。胜在点子好,借着超级英雄的幌子聊爱情,意外聊出预想不到的哲理内核,值得一看。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以前看过了,于是去查了一下,确实,我在2011.11.5看过的!
那个时候我在南京,也是我人生最黑暗最低谷的时期,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就是看看电影了吧!
虽然那段经历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但也是我一直不愿意面对的时期!
扯远了…
其实当年记录电影到后来写影评,就是为了以后看电影不要重复了,但是本片却没办法不再看一遍。
因为,一是时间太过长远,具体剧情只剩下“记忆碎片”了!
二是本片是《分裂》、《不死劫》、《玻璃先生》三部曲之一,虽然我已经看了《分裂》和《不死劫》也没搞清楚到底哪是第一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死劫》一定是《玻璃先生》的前一部!因为本片是个开放性的结局,纯粹是为了给《玻璃先生》做铺垫的!
单就本片来说,其实是和《分裂》没有联系瓜葛的,目前来说,二部电影没有任何交集!
故事也很简单,男二黑人神盾局长天生就是一个“玻璃人”——学名“成骨不全症”,也称“脆骨病”。他从小在他母亲的引导下,爱上了漫画,并固执的从漫画里的故事认为,既然有他这样的玻璃人,就一定有和他相反的不生病甚至死不了的人,于是男二布鲁斯威利斯闪亮登场,非常闪亮,因为他在一次火车事故里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然后男二神盾局长就找到了男一老布,并诱导他拓宽自己的“超能力”!
而事实是,老布不光不伤不病,还真有超能力,那就是和别人触碰就知道这个人曾经做过什么!
为此,他还挽救了一个被劫持的家庭!
当他去感谢神盾局长和局长握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之前的飞机失事等灾难都是出自局长之手,当然,那之前的事故都是无一生还,直至这次火车脱轨事故,老布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也就是说,局长为了寻找老布,制造了多起灾难事故,可以说杀人无数啊,电影却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老布看透了局长曾经的所作所为后就全剧终了,一切都是在为《玻璃先生》做铺垫啊!
等我看完《玻璃先生》再向大家汇报!
看我2011年对于本片的影评说老布的表演平平!今天再看一遍发现,老布在本片的表演确实平平!都没有老布儿子在得知老爸有超能力时留下的那一颗眼泪来的真实且精彩!
推荐指数⭐️⭐️⭐️(如果《玻璃先生》确实精彩,那么本片再加一颗星!)
在想可不可以将”漫画“的元素去掉,毕竟沙马兰非常不漫画风格,而代表”漫画“的塞缪尔杰克逊的造型真是一言难尽,比较儿戏。沙马兰巧妙的运用了仰拍镜头,在以往塑造英雄的专用镜头上扩大加深了未知感,男孩拆礼物、布鲁斯威利斯在运动场的谈话还有那个走向人群,通通都是只看得见天空or天花板的后移,go to where people are ,you won't have to look very long ,It's all right to be afraid.但这部电影也十分暧昧,人需要英雄来定义,在世纪之交,相当艰难。
玻璃娃娃和不坏金身,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结尾道出了英雄和恶魔都是同类人,站在两个极端,需要对立存在着。Bw真的很适合那种外在刚强内心软弱的人。但是本片很多时候不能引人入胜。
希亚马兰<第六感>LIKE作品.开始的几段镜头运用很有特点.
看沙马兰的电影,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到结尾你才会领悟到真正的震撼:在看似超现实的外表下,其实是对二元对立辩证关系的理性探索;黑与白,阴与阳,这个世界需要平衡,也需要对抗。
[星星][星星][星星],深度中毒漫画发烧友,前神盾局长出道纪实。不死之身与最脆弱之人的极端平衡,有英雄就会有反派,如果世界上存在大魔王就必然会有大英雄,为了造就英雄不惜进行犯罪。影片跳出格子漫画去漫画化的哲学构造很有趣。可惜影片节奏混乱,收尾戛然而止
节奏有点缓慢 惊奇的是Samuel L. Jackson在这戏里显得出奇的年轻。。。印度阿三的实力一年不如一年。。。全片唯一亮点最后5分钟~
火車上這幾分鐘拍得真好,難怪十九年後續集又重搬了一回……
"they called me Mr.Glasses"
又见导演了,赶脚虽然也是Bruce和孩子的搭档,但整个剧设不如《第六感》,Shyamalan 同鞋退步了。小孩远没有海利乔可爱。结局还是一贯的大逆转。
反英雄,反类型。有时候我们会对平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物件产生发呆,凝想,然后瞬时产生一大堆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极力想突破平凡人脑的束缚,但这些都是不可描状的。沙马兰的那些奇怪的角度和镜头包括大量利用反射面独立看来很不错。整部剧想透过鬼魂眼来窥视凡间真神的感觉好矫情,不舒服。
前面还行啊。最后的字幕真是敲了我一棒子,给人内地版杜琪峰的挫败感!
音乐很美,能把那段搏斗完全融入音乐中,真是厉害啊
“反奇观”现实情境超英片,对比如今漫威、DC等超级英雄电影,唯一同类估计是同样沉浸在悲伤之中的《金刚狼3》。从镜头调度到剧情反转都挺神乎,尤其是后者,沙马兰心很大,很敢玩——结尾之前还以为是个结构过分松疏、建置被拉得太长的失误,等反转出来才突然回想到之前的所有暗示,瞬间结构就完整了。但电影还是有个BUG:为何人到四十头都秃了,才发现自己有各种感知心灵+不受伤+超大力的超能力?不应该早发现了吗?虽然是意有所指,在讨论人生价值何在之类的问题...还是蛮无语的
当年看的影碟,看完差点把碟扔了。题材我喜欢,生命规律的两个极端,非常好奇围绕他们会产生怎样的故事,结果就这?极度失望。如今重看,还行吧,沙马兰的神棍电影风格,最终的结局只是表达——我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你这种“金刚不坏”之人的存在。还搬出一套漫画人间的观点。反正就是一个很玄乎的设定,很小的格局,折腾半天,结果到头来只是为导演营造的理论服务。沙马兰的电影就是如此,要么结尾反转,要么设定很玄乎,无论哪种,过程都是温吞水。但又不得不服气导演的调度手法,就是引导你追查真相和结局。此外,詹姆斯·扭顿·霍华德为本片打造的原声音乐也很出彩,当年原声碟有收。
美妙的镜头节奏,忽略它不完美的剧作,但电影也许回答了一个问题:“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极致的仪式,我们进入影院那些观看最小的事物,却以无限的镜头力量来称颂:摇臂镜头往上升的时候,一场旋风悄然开始;特写的意义:一叠报纸从侧面滑入银幕,两个人物对视相望,情感与理想主义虽然无声却如风暴般袭来;而一场下楼梯,是全片最大的危险,反射到我们的骨头中。
怕死的人想尽各种方法,以致人于死地为快,只为了找出那个和他相反的——死不了的人!这个不怕死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吗?他比普通的人抗死,且通过触碰可以得知陌生人的经历,但是,他怕水,儿时在泳池受过伤害。但依然无法阻挡,他成为一代——雨衣侠!!!
整部影片因为结尾的一个握手变得合理顺畅,画龙点睛的手法需要很大勇气。看到1个多小时我都快被莫名引导的悬疑给无聊死了,家人对大卫的猜疑、Elijah对大卫的猜疑未证实,都在不断给没有结果的剧情填充材料。关键的一点是:若是证实大卫是拥有强壮之身,那又会怎样呢?结尾处理了这个问题,但整个过程让人体验到的是无处安放的焦虑,悬疑带来的思考几乎是很浅的。2023-04-17重看。可以理解导演引入漫画正邪对立的概念来构建正反双方角色,或者说一强一弱。其实整个过程都应该是MR.GLASS寻找和证实自己价值的途径,他必须以此寻找到自己的归属,自己存在的意义。究其内核其实是很悲凉意味的。炮制如此之多的灾难惨剧,只是为了证实自己从小从漫画中获得的一种解读。而Elijah Price被定义为MR.GLASS,更要追究其背后的背景和问题。
Samuel L. Jackson的多个主观视觉镜头是倒立的,寓意着他看这个世界的角度与常人格格不入,与正常的伦理道德是反向对等的,同时隐喻着结尾的大反转。漫画怪力乱神和美国英雄主义贯穿影片始终。
可算是《灵异第六感》的姐妹篇。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必有一位大魔王与之相对应。实际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魔王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世界从而使自己被救赎,务必需要一个相当的对手:黑与白,玻璃娃娃与不坏之身,以及彼此相当的弱点。这其实是讲人自身的思想,讲两面辩证的世界观的哲理片子。可惜很动人只是看到了平淡,没看到其中的真蕴意。
因为《分裂》的结尾彩蛋找来看,没想到节奏会如此之慢,整个片子想带动的情绪也十分之怪异,不痛不痒不爽,简直像是为了结尾震你一下而故意憋着你,如果是这样可谓用心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