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一向理性的水利工程师沃尔特·费伯(山姆·夏普德 Sam Shepard 饰)搭乘的飞机中途失事,被迫降落在墨西哥的沙漠之中。然而在获救之后,沃尔特却一反常态地决定,与素不相识的德国商人去墨西哥丛林寻找多年都未曾连络过的朋友。当他们来到朋友的住处时,发现朋友已经自杀身亡。
沃尔特的第二段旅程开始在渡轮之上。年过中旬的沃尔特邂逅了妩媚的年轻女孩赛贝斯(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钟情于艺术的赛贝斯与专长于科学技术的沃尔特,看似是两个世界的人,然而一段不可控制的情愫在二人之间渐渐蔓延,相约同去欧洲南部旅行。在无意间,沃尔特得知赛贝斯正是自己年轻时女友汉娜(芭芭拉·苏科瓦 Barbara Sukowa 饰)之女。惊讶之余,沃尔特不得不怀疑她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1 近七个多星期来看的第一部电影,目标很明确——为了看颜值巅峰期的朱莉德尔佩。前面半个小时过得不算快,很多角色出现又消失。在有点慵懒又带点悬疑氛围中,假装耐心地等她出场。船上,镜头转成法贝儿录像时,赶紧抓了右耳机戴上。是的,有点神经质的全神贯注。
2 情节不难猜,画面帧帧都很有质感。从里昂和玛蒂尔达,到法贝儿(以下简称F)和莎贝芙(S)……总觉得这类“非正常”倾慕更打动我,狠狠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潜在恋父情结。仔细想想,不是。是很钟情于欣赏这种对伦理的艺术化违背,可能是潜意识里越轨欲望的投射。虽然不知道形式上和p站是不是有区别,但是我坚信本质是有所不同的。
3 撇开风华正茂的朱莉德尔佩,对最有争议的关系进行讨论:爱上自己的女儿是不是也可以归为一种变态(中性词)的浪漫?能否将这种“不伦”视作F对汉娜感情的唤醒与和延续,以及S和母亲的由内到外的承继。因此,与其说这是一场不伦恋,不如说是女儿把妈妈年轻时没谈完的恋爱谈完。但这背后的宿命论确实有些让人绝望,表面上汉娜似乎拿着大女主的剧本,毅然决然离开了那些“男人”们,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同时培养出了一位手捧加缪,把加油船形容成“漂浮在镜子上的雪茄”,对一切充满无限兴趣的艺术家气质女儿。但在前男友看来S的“独立”,在遇见F之后便烟消云散。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汉娜二十多年前离开的一种“背叛”,个人觉得S对F真诚且热烈的倾慕比与他发生关系更难以接受。“她”们总是要反复爱上同一个人,而他可以爱上的是同一类人。汉娜洒脱的“离开”,被女儿击碎了。回到怀抱似乎才是她们唯一的归宿,而F的感情竟然带了点“不渝”的属性。(说偏了)
4 但但但是,如果抛开这些时兴的女性主义视角的想法,我发现不知不觉间“独立”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枷锁。对于女性,独立是倍受推崇的褒义词,敢爱敢恨是一种行为上的正确。说真的,我麻木于各种相同或相反的论调,呆滞地看着他们在站在各种立场争辩。我害怕争辩,害怕立场。会不会有一天,无论男人女人其他性别的人、一切人的行为和特征都可以不被评价和归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我此时此刻就在对这部作品做出评价,好讽刺),马克思口中那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至今仍旧是乌托邦。所以也许我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些善意,对所有人的善意。(说得超级偏了)
5 美、好、喜欢。目标达成。
全篇唯一心痛老男人的时刻,是汉娜搀扶着伊丽莎白走进医院,留下男主一人在医院庭院,花园里的阳光下树荫横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水利工程师低头啜泣,面容狰狞作苦 他的内心在痛哭。
除却这一幕外,自大的男人处处透着可恨。
回到最初,汉娜排卵期告知性行为危险,他精虫上脑全然不顾。
不出所料,汉娜怀孕,他游离逃避,再三的犹疑和拒绝早就给出了答案。
掷地有声地说道:“如果想要‘你的’孩子,那你就去结婚。”汉娜果断转身,离开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身心重创之下安顿到爱自己的人身边。
任可笑的男主去修水坝吧。
法贝儿先生缺乏爱的感知与浪漫基因,所以他独爱纯真有艺术修养的女性。面对性感熟欲的情人,男主毫不掩饰的展露不胜其烦态度,厌烦嫌弃表现十足,对嫩拙靓丽的空姐也置之不顾,即便她年纪尚小却热情负责。他腻烦女人,对异性疏离难以接近,出于对女人的一无所知。
偏偏遇上了毫无经历却又充满意趣,怀抱文学鉴赏,兼备艺术修养的伊丽莎白,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又热爱探索的女孩。他表面故作清高,实际却被深邃的吸引力所沉沦。
假意的拒绝后,是驻足观赏,递进的关心后,是表白心迹,“那你愿意和我结婚吗”。
真正沉沦的是一个小女孩,她甚至没有知道真相的惨状,活在不被撕碎的现实之中死去。成人的肮脏诟病不被道出,保护她的心灵与灵魂是最对的事。
汉娜真正成为了一名考古学家,看到她实现自我价值,男人却认为不可思议,她面对自己爱上的小女孩只能归咎于“宿命论”。
一生的逃避与不负责任带来了一场事故。1991的滤镜却想透出爱的光辉,不是故事性光辉,也不是狗血的囿于影片环境,是残忍之至的残害与压迫,与灾难。
法贝儿眼神闪躲地撒谎,依旧如从前一般不愿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性质卑鄙恶劣造就如今的不堪局面,恶行铸造恶果,逃避,逃避,永远的逃避。不堪一击的男人。就算他失去所爱仍坚守自己的虚伪,不愿面对犯下的“错误”。
片子把因果轮回压缩到一碟光盘中,故事从现代工业化飞机转至古典久远的城邦。首尾呼应像极了《恐怖游轮》,倒觉得他一直深陷轮回之中,直到赎罪完毕也未不可。
局面与事故的人将消逝,罪孽永存。
我们怀念祭奠的只有可怜圣洁的纯粹,与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与碟私奔(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43781251/
我最初看这部《玻璃玫瑰》时,应该显示是《能人法贝儿》,导演是 沃尔克·施隆多夫 他著名的电影就是《铁皮鼓》,而我知道这部电影也很晚了,想起来更是唏嘘“胖鸟”才得知有这样高清画质的电影,只是再想找这样的替我们把关的好看的电影网站已经恍惚如昨日了,其实这些就发生在即将过去的这个“9102年”里。书归正传,就说電影,高清视频114分钟,蓝光画质这部1991年的电影真的知之甚少但是女主的名字大家都“喜闻乐见”—— 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时年与电影里的人物年龄差不多20出头;电影从1957年六月的雅典机场开始“没了我就不能继续生活吗?”男主画外音开始,“我该到哪去找她”自言自语……黑白画面倒叙到二个月前的1957年四月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机场(画面转为彩色)依然是男主一个人登机之前在热带地区简陋的室外候机,他是在国际任职的水利工程师,在第三世界各地支援水利建设。
移步到此,我就不重新复制了
从世俗意义上来说,法贝尔用渣男两个字足以概括。
当然没这么简单。
他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汉娜对他说自己在排卵期不想发生关系,他却依然坚持发生关系。
她是懦弱的,所以当汉娜说自己怀孕了,他说,既然你那么想要一个你的孩子那就结婚吧。
他是自私的,所以他撩拨众多女人,却无心流连其中。
他自恃理性,但却拥有许多他所不屑的文艺者才有的缺陷。
可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师,他又被充满文艺气息的伊丽莎白吸引。这个女孩聪明漂亮特立独行,喜欢读加缪,会想去卢浮宫的附近租一个便宜的旅馆每天去看艺术品。
整个巴黎都梦到爱情,我已忘却了年轻的感觉,她却满怀好奇心,跟我讨论航海、雷达的事……
他是认真地爱着这个女孩的,就和他或许曾经真诚地爱过汉娜一样。只不过他成熟了一些吧,也有了一定的名誉、金钱和地位去负责。
我很喜欢他们一路上的相处日常,真的蛮情侣的,很自然很顺畅。
开头和结尾可以说串成门捷列夫的蛇。
"我就那么坐着,我不想在这里,自杀以我而言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根本无法改变已发生额事情。我只是希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我还期待什么呢?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看了,她的手不会再存在于世上,她的一举一动,她把头发甩到肩后的姿态,她的牙,她的唇,她的眼睛也不存在了,我该到哪里去找她?"
这样看,开头的法贝尔坐在机场里突如其来地不想登机,大概是他向宿命最后无意识的反抗。
由于很吸朱莉·德尔佩的颜,把「玻璃玫瑰」看了,影片的前半段,会觉得男主是一个没有生趣的人,除了他的工作,他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一个非常任性的人。抛弃和情人的晚餐,拿上外套就搭上了去法国的轮船。似乎想逃避一切的样子。可命运让他在轮船上认识了那个对一切充满好奇心的女孩,他被吸引了,一个从来不想安定的人却问出“你会嫁给我吗?”。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他们拥有很多浪漫的片段,他开着车,她在副驾开心的笑着,阳光打在她的脸上,车窗外是一片美丽宁静的油菜花田。我被这美好的画面打动的露出了微笑。可命运不是这样安排的,他发现这个女孩子竟是自己的女儿,这违背了伦理道德,可之前两人都不知道,就是被单纯的互相吸引,都毫不掩饰的向对方释放自己的爱意。作为观众的我,知道他们的关系以后,看到她说爱他,我再也不觉得浪漫。而是一种很纠结的心情,这爱是假的吗?并不是。这爱是不被允许的吗?也许是吧。
美国人是到哪里都如此趾高气扬风流成性自我感觉良好的吗?把小津“一人息子-1936”那句话改为“亲子关系一确立,便开始了人生悲剧的第一章。” 可惜悲剧了花季少女,赔了情感和生命。PS. Julie Delpy 小时候照片真萌。
海陆空三大洲公路片、无巧不成书/命运的捉弄/现世报、JD的水嫩年华、巨讨厌男主这角色
哎呀,朱莉德尔佩这么早就演“旅行爱情片”了呀,难怪《爱在》三部曲会找她呢!说来奇怪,这部片子比《爱在》更吸引我(《爱在》三部曲我至今看不下去),因为有“禁忌之恋”的加持,我总是偏爱禁忌下的悲剧,总是多了些毁灭性快感,情感崩溃可比地久天长来的回味深长。《焦土之城》的内核与之有相似,不过《焦土》故事性更强,本片更像散文小说,静静地发生静静地结束…ps.男主又是一位已故演员,长得像亚瑟米勒。
du kannst mit dem Film die Klausur nicht bestehen...这句话很搞笑但是是很真的忠告. 反正电影不好看 居然是 爱在黎明/ 爱在日落的女主角~~~~~~~~~~~
【高清下载】感谢胖鸟,感谢蓝光,让我在DVD时代没有看过的电影如今依然光彩依旧重新看过(感觉和新电影一模一样)。電影也是我喜欢的题材,虽然开始有一点摸不着头绪;一段奇异的恋情居然还要有一次空难开始。但是,走出墨西哥,故事就渐入佳境,尤其 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初登大银幕清新亮相以后,剧情就更好看和匪夷所思起来,我们在亲生还是别人的孩子有了疑惑,是父亲还是情人,都是困在两个人面前的一道关卡。电影根据小说改编,所以有了文学底蕴,电影也可以拍的比较感人。最后的结局是令人扼腕的,似乎也只能是这样的悲剧,才避免了男女主人公的另一层人生的尴尬吧。电影拍摄的很干净,也和《一树梨花压海棠》有相似的神韵都是在旅行都是在慢慢剥开人物的命运之谜,也注定了人物的最终悲剧的收场。朱莉·德尔佩 太美了,男主也是看过几部电
看了一晚上也没看完,因为只要她一出现我都要倒回去回味一下,女神,太美了
大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很难想象当下的文艺能够容许Walter Faber这样的男性作为非反派主角登场——甚至其中女性的形象也充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运动以前老派男性知识分子的审美偏好:美丽、柔弱、多情,并且在男女关系中处于从属和依附性地位……当然这不是苛责小说的作者Max Frisch,时代的烙印是抹不去的: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自身就铭刻着浓烈的上世纪末文艺电影惯见表达——演员们何尝不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时之选”呢。比较惹人不快的是收尾处Hanna与Faber的冲突放大了文学脚本对女性不友好的感觉,氤氲着古典气息的画面和光影下一个气质绝美的Οἰδίπους式关于宿命和爱情的希腊悲剧也因此堕落成普通的乱伦——何况Sam Shepard现代感十足的美式英语也与整体叙事调性不和,观感因此大为折损。哎……理工男又不等于直男癌。
Julie Delpy,怪不得这么眼熟。意外的邂逅,美妙的旅程,竟造就了一段父女不伦之恋。真相最终让美少女莎贝芙一命呜呼。某种类似的俄底浦斯情结,一连串的偶然和巧合,构成了影片的宿命论。
绝伦啊,朱莉德尔佩,真是绝伦三星全给德尔佩,亏我啃的生肉古城,大叔配美女,预言式的命运——这本来是熟悉经典而完美的爱情片套路但是!男主虽然长的略像杰里米艾恩斯,但实在没有恋爱的感觉,没有情趣,没有魅力,败笔中的败笔。所有时间我都想把男主截掉,剧情刻意且简陋,人工痕迹太露,台词太浅白,远逊于古城神话的环境遗憾呐!莫大的遗憾!开头结尾居然同《挪威的森林》
父亲和女儿本来上辈子就是情人。
-6 配乐不错。也许原作很棒,但是翻拍成这么糙真是大失所望。除了圆润的空姐,和还没被基斯洛夫斯基调教过的朱莉·德尔佩之外,没有一秒钟是吸引我的,毫无前因后果的起承转合。本片特别启示:千万不要乘坐廉价航空,以及睡前请注意。
青春的的jd,皮肤吹弹可破
有一类电影,畸形虐恋,爱以死亡结尾,除却摄影或男女主的美丽,内核也未必深刻,但我偏爱这一类电影。
每次场景的转换都难以言喻,现代性就是一半是转瞬即逝,另一半是永恒...
不稳定态的游记体,冷静冷峻冷中带热。
设定重口拍得清淡,各种说走就走的旅行。男主是个彻头彻尾的heartbreaker。施隆多夫上当了Sam Shepard好像对朱莉这等秀色毫不心动怎看都只为畅游欧洲和南美而来...这身打扮还随身携带打字机好像走错片场了应该去隔壁裸体午餐才对。
十多年前,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花了5块钱,在影碟店的门口一个纸箱中找到了它。第一印象是影片的开头,左右声道的螺旋桨飞机发动机的音效,其次是女主角的魅力与其乒乓技术的简陋。。。。。。
第一次看施隆多夫,德国新电影终于都见识过了。是说四个里面一个美化,一个法化,剩下两个一个卖屁股,还一个偷摄影机和吃鞋 | 20170802重看。There will be no Sam anymore on this planet
喜欢几幕:1.赛贝斯在卢浮宫看见沃尔特,悄悄地跟着他,蒙住他的眼睛。2.沃尔特请赛贝斯吃饭,中途要去参加一个会议,赛贝斯郁闷地抽烟,沃尔特在店外透过玻璃窗看着赛贝斯抽烟于是又走了回来坐在赛贝斯身旁,赛贝斯偷笑,问他你的会议怎么办,赛贝斯说这个会议没我也行。Julie Delpy卷翘蓬松的金发 小眼睛真的好可爱,还有Sam Shepard真的太有魅力了!
1991,施隆多夫。Julie Delpy曾经这么美。一个纯粹的有些混乱的爱情故事。父亲爱上了自己的女儿,这本是韩剧的情节,放在了英语电影里竟不全是那些凄惨和眼泪。改编自瑞士作家Max Frisch小说的第一部分。撇掉后知情,单纯的大叔和萝莉的爱,十分美好,一份成熟配上另一种纯真。旅行途中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