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木村的RPG,和沉默的岛屿。
不知道这部片在日本算不算主旋律。或者如人所说的是有所意指的颂歌。很遗憾我对日本政治不熟悉。只是从小在真理部辖区耳熏目染,难免就喜欢以己度人。无论是影射也好造势也好,我们有宋思明影蔡志强,有两部大爷坐阵。而木村在剧中一度更像在玩一个我们所熟络的流落民间的皇子,在权臣扶持之下上位到摆脱傀儡地位,进化为一个勤政爱民的君王的RPG游戏。
这就是个近乎扯淡的故事。就像二月河告诉我们的那些故事一样扯淡。我们要求它好歹也不要那么儿戏,考据派甚至都不屑于找茬,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更会在心里说一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总之,你玩政治题材本身就是个巨大的bug。
大概像我这种会给五星的人,一方面是拜倒在木村之下,就像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他们扶起了我们古老深重的个人崇拜一样;一方面再次被其搞得热血了,被理想主义和日系影像的集合给迷了魂。从纯影视的角度上说,这就是它的胜利阿。
据说change之后,日本参选热情涨了。就像龙樱之后,去考东大的人多了一样。是的龙樱一样是扯淡的,但他们又一次赤果果地吸引我们,赤果果地表明了日本多拉马核心的几样东西,画面,人情味和造梦能力。这就是日剧再狗血仍然穷追不舍的原因,而美剧建立在逻辑,趣味和理性,以及深藏其后的人情之上。有时候这些东西文化的微妙及运用,也就是某些人一直想成为文化大国而不能,想成为输出大国而不能的所在。
说回来,change倘若是一场公关,那它多少是成功了。它成功撩动受众的情绪,它立起木村这面十几年来的旗帜,它用前面的吐槽嬉戏换最后的22分钟固定镜头,它在一片嘲讽中卖出了它的理念,它在这趟水流了这么久之后讲最原始的话而谁又能否认那不是真话。
而木村呢。这个男人即使开始大叔也仍旧孜孜不倦地卖颜,然后刷下政治剧的最好成绩。同时依旧孜孜不倦的还有他的努力,22分钟的最长单镜头记录没用提词板的一take过。那时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在记者会上说过:“日本的政治家,没人能赢得过木村拓哉。”撇开官方言辞而言,木村的影响力却也不再是一个戏子那么简单,就如09年以前的刘华之于香港。
娱乐界走到今天,大众关注度早已远超政界。人们对艺人们的了解早已超过政客们。change大概做的就是一个涉足当下政治的实验。而RPG的各个关卡则更像危机公关案例(专业所限就得这么理解)。人们先是被启太的形象所吸引,然后再来个负面新闻炒一下,这时候真诚出面致歉,从而获得好感和提升人气。接着用国会王子的卖点包装赢得关注度,在老迈的政界就成为独家优势,而高人气则正好被神林所用。到此,RPG的皇子回归任务就像一个新人包装成名案例一般。当然,皇子的家世也很重要。而这之后才是破关和斗争。
这就是政客的艺人化,或者倒不如说,娱乐界和政界本就有很多共通之处,作为公众人物亦是。难道这个世代人们的政治热情已经到了需要艺人或艺人化的政客来感召的地步么。我们身处的这个年头,奥巴马和小马哥在高调上台之后,都开始面临自己的难念的经。就像嘲笑change的幼稚一样,人们开始细数他们充满煽动力的起步的罪过,指责只是年少轻狂的热血,外在形象更是被视为障眼法。这就是娱乐界和政界的不同了,没有真实的改变,人们就无视你的容颜。一不小心还会获得影帝的殊荣。(可惜我们连一票都不是,自然也就看别人当笑话了。)
所以木村上任之后勤政爱民的人设,也隐约在强调行重于言,尽管这个形象完美到有些儿戏和忘乎所以。这种渗透于全剧的理想主义,拔高着领袖形象,而这也正是木村的强项,连宽叔的气场都得歇口气。
这种寄托于一己之力的理想主义,或许过于鲁莽和不现实,在最终集它也告诉了我们,没有东西是可以短期内改变的,即使是一杯茶。它所讲述的,仍旧是通过体制内的渠道,更多通过朝仓启太的形象,也是木村的形象,从而率先改良政治世界的形象。这不仅是片中的意图,也是片外的意图。
但无论如何,以上几位的出现,政治世界形象的改变,本就是时代的使命。技术革命之下生活的各种机制都在迅速革新。人们呼唤更年轻和更热情的领袖,也是因为年轻人更熟悉于新技术的运用,从而更易于抢占舆论高地。或许年轻人有很多欠妥之处,但时代的浪潮注定了更新换代的速率会被持续提升,这也是我们被裹挟于时间流中无可避免的不知祸福。
.
就像22分钟演讲里面,木村说的:“原以为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发觉自己心中也有希望世界向某一方向改变的蓝图。”
朝仓启太身上的许多特质,正义感,有良心,同情心,如果它永远都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如果个体都只愿做一个沉默的岛屿,那将会是通往哪里的路。
决定辞职之前,木村在屋里对深津说的话,“就像打棒球,即使知道球出界,我也让学生们要去追。每个人都有他即使知道会出局,也要全力奔跑的事。”
2 ) change里的日本政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iss Prejudice(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223660012/
此为超级弱智文,欢迎拍砖
倘若不是因为木村的电视剧《change》,我恐怕始终现在对日本政治继续一无所知状态。虽然曾一度活跃于政治控圈子,可是关于政体的常识似乎并没有增加多少,更何况是日本这个奇怪的邻国。和很多的知识分子一样,我对日本的态度是暧昧的,既喜欢又讨厌,既急于了解,又警惕不安。并且因为宣传的关系,日本是这样的一个国度,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无知漠视到极致的国家。
如果我问下当前的日本首相是哪位,恐怕没有几个可以答出来的吧。我们对日本政治的了解满是印象式的观察,当然这和日本政治独有的特点有关。众所周知,日本的内阁如同走马灯般,自从小泉纯一郎下野之后,平均一年都会换一次新的内阁。而日本的官僚制度本身如此的强大,即使内阁轮番倒台,甚至经过了自民党的大败退和民主党的执掌权柄,日本本身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变化。日本的政治有着成熟民主国家的特点,最大的表现为比较完善的选举制度和成体系的官僚制度,也包括民众普遍对政治的参与热情不多。
木村总理
(一)
当然日本的政治有着迥然不同于其他的西方国家的特点,就是日本政治的世袭制。
灰原哀在《贝克街的亡灵》里面就有一堆对日本世袭制的讽刺:“这简直就像是丑恶的日本世袭制度的浓缩版景象,伴随着这种世袭制度,人类的错误历史也将不断的重演。政治家的儿子将成为政治家,银行总裁的儿子将成为银行总裁,这样下去,不管过多久日本还是不会改变。”在日本政界里,也就是永田町(ながたちょう)里大多数的政治家们,都来自于政治世家,大部分都是父承子继,如果父亲是国会议员,一般儿子也会继承衣钵,成为国会议员,而很多的政治家们甚至是祖祖辈辈都是如此,有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代的仁人志士。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小泉纯一郎被称为“草根政治家”。作为国人,我们肯定身为奇怪,因为小泉的父亲祖父都曾经担任过内阁大臣,应该是政治世家才对吧。可是如果我们比起其他的首相,就会发现小泉的根基的确是浅的多。安倍晋三的祖父岸信介,叔祖父佐藤荣作,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纠夫都担任过首相,麻生太郎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的大久保立通。而跟《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贾薛王史相似,这些政治世家们大部分都有着盘根错节的通婚关系。
因于此日本政界表现为浓厚的世袭色彩。很少有出众的平民的可以通过选举成为议员,政治世家们把持着日本,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如是。跟西方国家相比,日本政坛基本上不会出现由平民小子一跃成为政治家的现象。所以日本政治很少可以常见到亲民的平民政治家们。广大的日本国民也不会做这样的“日本梦”,甚至基于对日本政治的失望,日本民众对于政治的热情度也是相当之低的。
甚至连造梦的电视剧也是毫不例外的,主人公昭仓启太(木村拓哉役)是一个亲民爱民的政治家,他从毫无经验的政治菜鸟一跃成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有点类似美国梦吧。可是实际上,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昭仓启太之所以能够参与国会议员的补选,成为政友党的公认补选就是因为他是国会议员昭仓诚的二子。本来电视剧所指责的就是日本政治世袭制所带来的陈腐僵化庞大臃肿,以来带来的诸多的社会问题,期待变革,电视剧的名字就是change,可是不得不旧瓶装新酒,因为一个平民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直升机般的速度当上日本首相的。
一个以造梦为目标的电视剧,直至日本政治的丑恶,并努力吹来一阵清风的政治剧,却不得不借助于日本丑恶的世袭制。不能不说是个一个绝妙的讽刺。
(二)
小泉纯一郎
下午的时候,跟一个政治系的女生在聊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她开玩笑的说:“你知不知道对于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名字,排第一位的就是小泉纯一郎。”“不是,东条英机吗?”“不,是第二位。然后就是木村拓哉,苍井空。“我有点黯然失笑。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小泉纯一郎也是我第一反应下的日文名字。
小泉当任的时候,我正是中学阶段,和好多热血的民族主义分子相同,当时一提起小泉就有点咬牙切齿。对于国内的报纸杂志,我们阅读的小泉是无比刻板的。那是那样的小泉,一个偏执狂,每年都会参拜靖国神社的右翼分子,一个前倨后恭的家伙,对于环太平洋的邻居们趾高气昂,在他任内,韩日,中日关系都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对于美帝大哥,则是积极靠拢,美日同盟在他努力下上了另外一个台阶。
而对于小泉的内政,媒体的确很少提及。我们对小泉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改革多少是陌生甚至是无知的。小泉在任内,最大的动作当是邮政私有化改革,因为私有化触犯了不少自民党大佬的利益,他不惜堵上政治生命,解散众议院进行重新大选。而小泉任内,改革措施还包括削减医疗福利和增加消费税等等。
小泉是自1972年以后,唯一完成其任期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无论其身前,还是身后,日本首相们总会因为诸多原因不得不提前终止任期,因为经常会有诸如接受贿赂的事情因为媒体得以曝光,而日本社会的巨大的社会问题,首先是停滞不前的日本经济,还有少子化老龄化,教育问题诸多社会问题。历届日本内阁,因为庞大的利益集团的关系,无能根治,又深深加重了民众对政治的冷漠情绪。但反常的是在小泉任期,小泉始终保持着超高的人气。
毫无疑问的是小泉是个很了解平民呼声的政治家。他在很多方面,也塑造着自己与普通的世袭政客们的形象。诸如口无遮拦,特别注重形象,以狮子头著称,在内政外交上保持着强硬态度,并以一个积极改革者自居。
难怪好多《change》的观众说昭仓启太的形象多少有点YY小泉纯一郎。恐怕最大的相似点就是昭仓启太和小泉一样,一直保持超高的人气。而且清新,积极改变日本政坛的改革者形象也与小泉类似。甚至《change》剧本本身也经过了小泉秘书的修改。
小泉纯一郎无论是台上或者台下,都是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形象复杂而暧昧,就连他进行的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也因为成果寥寥而备受争议。以邮政私有化改革为例,小泉固然显示了强硬的作风,可是自民党大佬们的不买账也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其后,世袭门阀们巧妙的转嫁压力,实际上负担都转嫁到了普通的日本平民身上。至于消费税,削减医疗福利也莫不如是,通通间接的加重了日本平民的负担。
从日本经济从2001年到2006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从世界第2降到世界第18,可见小泉本身的任内政绩并不怎么样。我们当然不能把这样的经济停滞都归于小泉纯一郎。他仅仅是个首相而已,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我们只能说他并不是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政治家如是。
他的高人气,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民众对于日本政界长久的失望导致。在当时的小泉以至于被视为国民英雄,根本上说是小泉偏激激进的言论,发泄了长久以来对永田町的不满。特别是小泉诸如“搞垮自民党”等等发泄了日本民众长期以来对政治深深的失望。而他的坚持改革的形象塑造,又激起了民众对于改变现状的期待。而小泉本人又善于操纵民意。
那么自民党的大佬们又为何容忍此种异类上台呢。这当然和自民党长久以来的执政形象有关,在几十年后,“五五体制”在相当程度已经处于失效的状态,民意和投票不会原封不动按照大佬们的意志。小泉的上台,则给政界吹来新鲜的空气,他带动了日本民众对于政治的热情,提高了自民党在民众的支持率。自民党的大佬们才能更方便的从事自己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这对于自民党是一个很大的妥协商议。
《change》中昭仓启太的总裁大选也与之类似,剧中由于前任首相造成了政友党的支持率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几个政友党的资深议员担心如果总是老面孔,即使有幸可以当个总理大臣,也会在任期内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结束其任期,所以不如干脆推出个傀儡总理,方便操纵。昭仓启太于是被几大政友党的大佬们推荐,加上本身自己的个人魅力,就成功当选上政友党的总裁。
(三)
谈起日本政治,不得不提的是“五五体制”,日文55年体制。因为形成于五五年,政党格局长期为自民党和社会党两党所把持,而自民党又把持议会的半数以上议席,在表现上为自民党长期的一党执政。因为既不同于欧美的多党或者两党制度,又与一党独裁相差甚远,带着浓厚日本色彩,被称为“五五体制”,也可以说是“55年体制”。最早见于政治学者升味准之辅于1964年发表的论文“1955年の政治体制”(《思想》1964年4月号)。
在此体制下,日本的首相并非是由国民选出,而是自民党内部派系妥协的结果。无论任何哪个首相上台,却始终保持自民党执政。在自民党内部,向来派系林立,分有大大小小的不同的派系,共九个,诸如町村派、津岛派、丹羽·古贺派、山崎派、伊吹派、谷垣派、高村派、二阶派、麻生派等等。这些派系在主张见解倾向上都不禁相同,私底下也是攻击谩骂。但在总裁选举上,总是能够适时的达成妥协,一致对外,选出自民党总裁即首相,所以有“玻璃杯中的风暴”之称。
《change》里也略微写了这样的状况。比如小野田朝雄议员有自己的团体为38人,在关于预算修正案方案优先儿科医疗的方案中支持昭仓启太总理,当然这是好的例子。比如昭仓启太并不是国民选出的总理,而是通过政党选举,成为政友党的总裁,因为政友党是执政党,所以顺利成章的由执政党总裁成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从1955年到1993年,自民党始终占有着众议院半数以上的议席,保持者长达38年的一党独大制。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社会矛盾尖锐,自民党的支持有着下滑的趋势。但也有反常的例子,就是上面举例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直到2009年,自民党才遭遇1993年后的第二次下野,但这是第一次丧失第一大党的位置,沦为在野党。
竞选广告
有必要梳理下政党内部总裁选举的过程。因为并非公职人员的选举,所以不会受到选举法的制约。比如在《change》里面,韭泽胜利(阿部宽)选举策划人就建议使用电视广告,这个在在议员选举里其实是不允许的。还有如果要参与总裁选举,就必须有20人以上的推荐,在《change》里,昭仓启太作为新人政治家,并无根基,他是由神林正一、小野田朝雄等一大批资深的政友党的大佬们推荐,才得以成为政友党的总裁候选人的。而选举的过程中,大量的电视选举广告和街头演说,使这个党内选举,成为民众的盛事,也是总裁选举的一大特征,即是拉动民众来选票。而韭泽胜利的选举策划里面对于地区选票的重视。因为总裁选举的时候,投票权除了国会议员,还有普通的党员,按县分布的,每个县占的票数都不尽相同,比如一个候选人在一个县的得票数最多,这个县占的几票就全是这个人的,这就是“赢者通吃”。所以对于一些摇摆选区,就必须反复的宣传和游说。
如果有眼尖的同学就会发现,这个《change》很大程度上和自民党的总裁选举如出一辙,特别是与前不久安倍晋三下台后改选极为相似,包括不受【公職選挙法】的束缚,煽动民众以进行拉票
20人推荐制度,注重地区上的选票等等。
(四)
日本的议员选举,是实行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的选举方式,总共众议院的额定人数为480人。其中,小选举区定员300人,即按人口将全国划分成300个小选举区,每个选举区产生一名议员;比例代表区定员为180人,即将全国划分为11个大区,每个大区产生数量不等的议员。每个参选人可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区重复参选,但是参选比例代表区必须获得所在政党的推荐。
这样的小选举区始于1994年选举制改革,也就是自民党第一次失去众议院半数以上席位之后,从美国引进,也称为单一席位选区制(single-member district,这是美国现行的联邦和州议员的产生办法,即每个选区有一个议员,竞选中获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单一席位选区制意味着,在一个选区只能有一个政党获胜。与此相对的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system)。
因此,某个政党只要能够获得相对多数的选民支持,就可能获得大量议席,从而有利于政权更迭。这也被认为是小选举区制的最大优点。它还有利于两党制的形成,但对小党相当不利,而且更容易受人为操作。因为每个选区只能产生一名代表,所以可能出现大量的死票不能彻底反应民意。死票即投向落选人的选票。比如一个人以30%的赢得选举,那剩下70%都是死票。
福冈补缺选举
在《change》里的第一场选举,就是福冈的补缺选举。原因是昭仓诚在越南访问时,飞机突然出事。根据日本指国会议员出缺达到一定数额,为补充名额而举行的选举。众议院选举区的众议员出缺2人,就必须实行补缺选举。因为关系到不久之后的总选举,这种补缺选举就变得极为重要。因为昭仓诚和其后继人昭仓昌也都在越南殒命,不得已就只好把这个从不参与政治的昭仓启太作为政友党的公认补选候选人。当然昭仓启太除了出身于政治世家,还有一点是长得很帅,而且作为小学老师,背景足够干净清新,这样就可以吸引不关心政治的妇女们的选票。
《change》中设定的昭仓启太的主要对手就是革进党的候选人外木场清光,只要战胜此人,就可以赢者通吃。因为政友党总部的支持表现为政友党大佬神林正一的秘书美山,完善的后援会,经验丰富的选举策划人韭泽胜利,一开始就确定了目标,保障组织票,争取浮动票,并取之以响亮的竞选口号:“年轻改变政治”。虽然这样的竞选方略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昭仓启太是政治新手,虽然是昭仓诚议员的二子,可是昭仓诚对其并不抱希望人尽皆知。所以这场选举并不是那么容易。事情直到昭仓诚在20年前接受贿赂的事情,就是昭仓诚议员在管理政友党政治资金接受贿赂用来作为政治活动资金。这被革进党的候选人攻击,昭仓启太则在街头竞选演讲上坦诚了为此道歉。选民为其真诚所打动,才在最后以微弱的优势成为国会议员。到底有多微弱呢,昭仓启太是12,7312票,而外木场清光是12,7148票,以164票险胜,可见有多少死票。
而《change》最终回,作为内阁总理大臣的昭仓启太解散众议院,进行总选举。根据日本的选举程序,众议院的大选即为总选举,而分两种情况,一种因议员任期届满举行的选举。在众议院未被解散的条件下,众议院的议员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而另外一种则就是内阁总理大臣在众议院投票不信任的情况,宣布解散众议院进行重新选举。而在日本历史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以至于被称为日本首相的传家宝刀。最著名的一次当属于小泉纯一郎任内,因为邮政私有化,众多自民党大佬们不支持,小泉索性就解散了众议院,这也就是他自导自演的“小泉剧场”。还有另外一例子就是麻生太郎的解散众议院,不过这次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变天,自民党沦为在野党,民主党则成为执政党。
《change》则是因为神林正一的阴谋将20年前政友党的大堂商事疑惑捅给了媒体,结果昭仓启太内阁有8名内阁大臣参与其中。所以他就通过现场直播对大同商事疑惑事件表示歉意,并讲述了自己感受到的政治世界和改革希望,并解散了众议院,重新进行总选举。
(五)
民主国家一般都有两套系统。一套是与政党共进退的政治家们,我前面所讲的即是,他们通过选举成为国会议员,无论是执政党,或者在野党,总是被大众传媒所围绕,俨然若明星一般。他们会在国会制定各种国家相关的宏观政策。如果政党成功执政,则会组阁,会有幸成为内阁大臣,甚至是内阁总理大臣。还有另一套,则就是官僚系统,他们则是通常出身于名校,尤其以东京大学毕业居多,通过考试选拔进入政府机构,或者称为公务员。他们不属于任何政党,不会因为政党执政或者下野而进退,显出一副超然的姿态。他们实际上是处理行政第一线的事物。官僚们是没办法做到内阁大臣的位置上去的,对于他们来说最高的职位则是首席秘书官。
长时间的日本内阁都是如走马灯般更换不停,许许多多的日本首相因为各种原因都不得不提前结束任期。所以日本的政治家他们所制定的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持续性的。而日本社会丝毫不因为内阁的频繁更换,而有剧烈的变动,不得不将此归根于日本强大的官僚制度。正是官僚制度保证了日本的持续与稳定。
而且明治以来的传统,其实官僚们在相当多的事物上掌握着实权,在很多情况下,政治家们则不得不仰仗于官僚们,通过他们将政策予以执行和完善。根据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官僚制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官僚制的基本特征有:1.专门化;2.等级制;3.规则化;4.非人格化;5.技术化;6.公私分明。
虽然政治家控制着内阁,行使国家权力,但是掌握各省厅实权官僚出身的事务官。各省大臣,因为多数可能不是分工主管部门的内行,对于这个部门的业务并不精通,行使统治权力,就会依靠自己下属的事务官。而且决策的时候,也依赖事务官提供具体事实和实际经验作为依据。当然事务官和政务官也并非铁板的一块,不仅会互相合作也会以牵制。
在《change》中美山理香(深津绘里役)就是首席秘书官,是专门负责安排首相的日程,我们可以看到剧中不停各个省部的文件通过美山传给昭仓启太总理来审阅签名。而总理办公室门口办公的4个事务官,则是来自特别重要的四个主管部门如经济产业省、外务省的事务官。
而最初因为昭仓启太是个政治新手,官僚们显然对他采取的是不合作的态度。他们把文件传给昭仓启太总理要求连看不看就予以签名。昭仓总理则事必亲为,非要仔细审查文件才予以签名。这就是政治家和官僚们之间产生了间隙。而官僚们索性给予了一大堆的有关水库的材料予以为难。昭仓启太不得不无奈的说自己被官僚们讨厌了。
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执政党是必须要处理好与官僚们的关系。如果没有和官僚能够良好的合作,可能会无法具体的进行政策实施,甚至政策不出永田町。特别是对于现在的执政党民主党,因为官僚们长期与自民党合作,与自民党早已结成了盘根错节的状态。民主党上台后,宣布要与官僚主义进行斗争,可没过多久就败下阵来,其实与官僚对抗风险太大。
而剧中慢慢的官僚们有感于昭仓启太的努力,逐渐改变,并配合昭仓启太的政策,这个真的有点热血剧的倾向。倘若要真的想仔细了解,政治家与官僚们的斗争合作,不妨可以观看经典的英剧《是,大臣》《是,首相》系列。
后记
在写作这篇普及文的过程,我查了不少的资料,对于日本政治总算不是迷雾朦胧的一片了,开始渐渐清晰显现出来。对日本的基本政治体制开始有了最为浅薄的了解,但是真的很高兴我终于迈出了一步。还有好多东西,我自己的水平有限,也限于文章本身,我也没办法具体的去阐述,诸如具体日本省部的划分,诸如官房长官与内阁总理大臣的职位与责任。
写作中,很多朋友都对我的努力进行了肯定。第一次写普及文的我,真的觉得很高兴,最值得兴奋的是期间认识了好几位对日本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归根结底,写普及文还是首先普及的自己,其次才是他人。我想到当下最热的启蒙,反正启蒙之于我,就是开启自己,学会自我思考的一步。
3 ) 这是change!!!
熬夜总是没有好结果的,昨晚熬了一夜,甚至连结果都没有。不小心下了两集《change》,傻傻吮着手指看到4点多……首先为我的堕落默哀一下,再来诌诌这部伟大的日剧(看来明天又要为今晚默哀了,这是俄狄浦斯般的命运么,怨念)。觉得该写些什么,所以写了,可夜深人困,昏招昏句怕是不少……
这是一部政治剧。
套用一位瓣友的比喻,在这个世界,对权力不曾向往过的人,比熊猫多些,但多不了多少,而真正手握权利的人,数量大约也只和金丝猴持平。
权力大约是男人在超能力之后的一个梦想。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你陡然发现自己没有发出冲击波的潜质,上一辈子又没有身为妖狐的经验,第六感和小宇宙也终于迷失在记忆的汪洋不知所踪……无奈至此,必定要用什么东西来填补那个被动漫侵蚀已久的空洞,于是开始想变成独裁者,变成孩子王,去居高临下地打破其他人的天真幻想……
有一句话说,童年没有政治,当然,即便有,孩子们的政治毕竟还是天真的政治。
当我们逐渐长大,无需调研,不用考察,自然而然脑海中就会根治这样一个观念:真正的政治都是从腐朽中萌芽的产物。清廉不再是一种责任,转化成一种个人的品质;认真不再是一种态度,演变成一种近乎分的要求。
当我们那个被渲染得太过绚烂的童年逐渐被现实所代替,谁还记得格瓦拉的言语——那句被法国学生印在胸前的豪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其实,“理想”依旧在翡翠台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五点准时上演,只是你不再关注了,飘离了,走远了,回首再瞧,怕是会嗤嗤发笑。
当我们的年轻也如浪潮般抚过沙滩,带着舒服的沙沙声缓缓退去……开始不再愤青,不再抨击,学会礼貌的微笑,温柔的讲述,还有还有,要小心翼翼地在每一个和别人不同的意见面前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就像方形磨去了角,变成卵石,也如同坚硬的牙齿掉光了,剩下的只能是柔软的舌头。
刚不能久,崇尚中庸,也许才是生存之道。可悲哀的地方在于,这样的生存意义何在;而更悲哀的是,因为胆怯,因为懦弱,即使有所怀疑,我也唯有朝这条平缓而温和的道路走下去。
很想大声地呐喊出自己的不满,更希望有人在乎自己的不满,而《change》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它帮你在异国的土地上喊了出来。有些台词能让你莫名地激动,比如朝仓站在竞选车上发表的愤慨演讲,
“那些只在选举的时候对国民点头哈腰,当选之后马上变成特权阶级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选择的措辞不能让所有人都得以理解,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民的幸福之前的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最重要的是,身为国民的诸位现在为什么而愤怒,在希望什么,要相信什么,不知道这些的人,
不是真正的总理大臣!”
其实是那么淳朴的表白,那么烂俗的台词,可加上日语特有的否定词尾“ぁりません”,听在耳中,似乎心里有一根弦被波动,所带起的震荡,经久不息。也不得不赞一下木村的演技~~~
主角是平凡的主角。虽然有着所有所有主角的固定属性——超高的LUCK值,强大的GF(not“ girl friend” ,“guarding force” 是也,参见《最终幻想8》),顽固不堪的正义感,让人冒火的精致面孔。但他总归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清楚工薪者的午饭价钱——650日元;他会呆呆地和庞大的资料搏斗,就为了反对一个简简单单的签名;他也听不懂故弄玄虚的政治词汇,以至出现那句最经典的打击政治家的台词“你可以用小学五年级生都听得懂的话跟我解释么?”,“选择的措辞不能让所有人都得以理解,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他坦诚他是不懂政治的人,他才不清楚什么是“国家的折衷”,他只知道民众的利益至为重要,就好像第四集最后的争论:
“八岛湾35家渔夫中有28家即将面临失业,对那些人来说课时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难道不该执着吗?”
“总理,承认错误并且道歉并不只是低头认错而已,是要赔偿的,国民交的税金有好几十亿都被用掉了,类似的问题全国到处都是,你是说赔偿所有的这些也没有关系吗?”
“如果国家有着责任的话就该这么做”
“财政出现问题也没有关系吗?”
“没关系。
做了坏事,赔偿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国家比一个普通老百姓更伟大吗,还是官僚更伟大?我向大家保证过的,要用和大家一样的视线来搞政治。”
你完全不需要同意他的观点,但只要你认同他的勇气和毅力,你就应该来看一看这部片子。
其实成人向的日剧有一个最经典的主题——它告诉你,有时候,人应该这么想:在这个世界已经伪装得累了,敷衍得困了,不如放开一切,凭自己最天真最单纯的想法去做一次,就这一次!
可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激动人心的情节以后,情绪,也许如同不幸失足的蜘蛛侠般直线下滑。
因为,差距感,这毕竟还是一场布局精巧、幻想味道十足的梦。
当然,古龙有这么一句话,“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而在现实,如今奥巴马把“不曾长久从事政治,因而未被官场腐蚀”作为竞选的关键,向总统的位置发起了冲击;中国也在力推官员的年轻化(虽然大家对其中的利弊之争还是颇为激烈)。也许,那段隐没在黑暗中的差距,终于有一天能被政治上的“谢里曼”所发掘,终于,梦与梦想得以接壤。
p.s.不得不提一下麦当娜唱的片尾曲《miles away》,复古的旋律,很赞哦~~~
4 ) CHANGE:基於理想去追逐理想?
由於地域性(當地政治體制)亦明顯,題材亦敏感(現實涉指性太強),故此政治劇在亞洲並非主流劇種,發展亦未夠英美等地區成熟。日劇CHANGE是35歲議員新手意外當上日本首相的童話狂想曲,男主角(木村拓哉)沒任何私心,面對任何陰謀都能夠「聖人」地以民為先,但劇集仍然努力傳達這一點--政治冷感地區如何借劇集呈現出當地保守的政治文化。
2008年的日本所面對的政治環境,跟現在沒太大改變。所謂首相(即內閣總理大臣)其實只是執政黨的黨魁,而能夠投票的,當然只有議員身份的黨員;能夠成為議員的,仍然是有背景的世家子弟先行;雖然事實上這群議員影響著社會的福祉,但本質上仍然是小圈子選舉。大眾對政治冷淡,政治家的選舉還是彌漫著一片「不會用誰都聽得懂的話去講話」、「一旦當選就如特權階級一樣擺架子」、「比起國民利益更優先考慮自己利益」風氣(早前因為挪用出差費在記者會大聲哭泣的野野村議員就是最佳說明例子)。剛好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於11月宣佈要解散國會眾議院重選(就是CHANGE最終回朝倉啟太做過的事),對照起來還是覺得「戲劇是戲劇,現實是現實」之感。
不過就像豬大爺所言:「參與政治,並不一定能讓你們順遂地達成理想;但至少所有後世的子孫都會清楚知道,你們曾經非常努力地在觸及著理想所能延伸到的每一個角落。」理想化的追求背後可能是骯髒的陰謀操作,但最少我們要相信,我們嘗試在追逐理想,那怕是遙不可及。雖然CHANGE劇情走童話風格,但的確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一般人能理解的政治秩序,亦同時借朝倉啟太這個出身政治世家的政治門外漢,以刷邊球方式在體制外圍提出各種質疑,也隱含對日本一池死水的政治形勢的不滿投訴。【遙想當年的フジテレビ及福田靖還是把「木村拓哉」當成單挑體制的icon,而不像現在的HERO 2014把他當成體制內的一部份(權威)…】
不過就結尾而言,以「解散眾議院」倒是有效地傳達一個訊息:建全的社會需要的並不是人格高尚的領袖,而是能夠監督各單位有效運行,令社會盡量趨向「公平、正義」發展的機制(這並不是「絕對」的概念),CHANGE蘊含對日本現有政治體制的信任,這就是我們相信的民主社會之基石。(縱使很多人對日本的政制發展持悲觀態度…)
-----------------------------------------------------------------------------------------------------------------------------------
附上當年清水P的訪問(挑選重點貼出來):
「The 選舉」編輯部 2008/05/19
『CHANGE』製作人清水一幸專訪(上)
//www.ptt.cc/bbs/Japandrama/M.1215748028.A.B32.html『CHANGE』製作人清水一幸專訪(下)
//www.ptt.cc/bbs/Japandrama/M.1215748056.A.DB0.html翻譯:SIAO
——『CHANGE』不是把已有的漫畫或小說電視劇化,而是原創劇本,像選角、故事、主題
等的製作是以怎樣的順序決定的?
清水:雖說是電視劇,但此次最初是以『木村拓哉主演的電視劇』來說,最先決定的是選
角吧。
——接下來就是題目設定、題材吧。所以就決定是「政治」嗎?
清水:這樣講起來,與其說是「政治」不如說是「首相」吧。最先是討論到如果讓木村拓
哉先生成為首相的話會怎樣,但如果不是議員就不能成為首相嘛~於是才轉變為政治這個
形式。
——像木村以前演過『ENGINE』(2005年.富士電視台)的賽車手、『HERO』(2001年.
富士電視台)的檢察官一樣,說是職業或許有點奇怪,但把『首相』也當作一樣吧?
清水:我們作電視劇的時候,基本上像賽車手、飛行員、醫生、『HERO』裡就是檢察官之
類,會先決定讓這個人演怎樣的角色,這也是選角的規劃方向之一。這次則是先決定了選
角後,因為想讓木村拓哉先生成為首相,那當然要先當上議員。說起來就是為了實現『突
然成為首相的木村拓哉』,所以要先當上議員,再往首相之路前進,到底要從哪邊開始表
現是後來才討論到的。
◆政治電視劇本來就不討喜,為何硬是要首相?
——故事裡也濃縮了很多東西吧。接下來的問題大概跟預期不太一樣。一般而言,以首相
為主題,大家都會馬上聯想到政治,到目前為止所謂政治電視劇平均收視率都只有10~15
%,一聽就知道是個風險很高的主題。但卻硬是選擇了首相、政治這個主題,是什麼原因
呢?
清水:我們覺得這次會相反喔。的確在公司內部也有為什麼要在現在作這種不討喜的政治
電視劇的反應啦。但如果不去做怎麼知道會不會討喜呢?雖然包括我在內,或木村先生接
受訪問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反應,對這個主題沒興趣的人真的很多呢。而且,不是有以為很
難的事情作下去卻發現不是這樣的情況嗎?
這借木村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製作繪本」(連小孩子都看得懂的圖畫書)。我們確實
想做誰都能明白的,所謂『易懂的電視劇』。就算一直被說政治電視劇是不討喜的,第一
回播出後也被認為是「不討喜的政治電視劇中(成績比較好的)」。但是,某種意味上,
有著想嘗試看看的心情。在承擔低收視風險的部分,也許是抱著「因為是木村先生,所以
怎樣也不會太慘」的想法而撒嬌也說不定。
——結果開出來結果還不錯呢~(第一回收視率=關東地區23.8%,關西地區28.3%,東
海地區29.0%=video research調查)。
清水:我還真搞不清楚這樣的第一話成績到底算不算好呢,也許有人覺得還可以更好,也
許有人覺得已經是好的不可思議了也說不定,這就要看其他人自己怎麼想了。因為收視率
對我們來說,雖然也是一種成果的展現,但我們最想追求的,是看的人是不是享受到樂趣
。當然那個數字可以說是代表成果,但沒有比觀眾的迴響更讓我們在意。
——「The 選舉」的編輯部也有很容易看懂且很有趣的反應。
清水:這樣就多謝了。雖然後面還要繼續進行下去,但之前我們連選舉是怎麼進行的都搞
不太清楚,是在做這部戲的時候學到的。像幾歲開始才有資格成為首相之類的事,當然也
許學校會教啦,但這真的是大家都必須知道的事情嘛~像這種事,如果能好懂地傳達給大
家就好了。
特別是月九,我們想主要觀眾還是年輕人。我們想還是作年輕人看得懂、有點年紀的
人也看得懂的「易懂的電視劇」就好了。第一回播完後,接下來是第二回、第三回,不管
那一回都決定作易懂的東西。因為(連續劇)怎麼想還是娛樂。當然想製作寫實的話又是
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說起來我們現在追求的,就是所謂易懂的東西吧。
※※※※※※※※※※※※※※※※※※※※※※※※※※※※※※※※※※※
——這次,第一回播完以後迴響怎樣?有特別印象深刻的評語嗎?
清水:說「很容易懂」的最多吧。以這部戲來說,對我們最好讚美就是「看得很輕鬆」、
「很容易懂」、「節奏很好」。被這樣說的話,果然是讓製作電視劇的人最高興的事。也
希望聽到「有趣」之類的,當然也有被說很難講出感想的時候,不管製作怎樣的電視劇都
希望能有的回應啦。因為這次是把很難明白的事做為素材,所以聽到「易懂」是最高興的
。
其實在最近這集中,收看的孩子們還是比想像中少,這個主題還是太難懂了嗎?如果
第二回能夠高一點就好了。剛才也說過了,怎麼看待作為指標的所謂收視率的想法。如果
能讓更多的孩子們想看的話,整體的數字也會提高。因為想做成孩子們也能輕易看懂的戲
,在這方面不多努力一點不行吧。
5 ) the dream of politician
其实这部剧是一年多以前看的了。
只是现在很想来mark一下。
当时看这部片子大概是因为木村的缘故,
不过在看过之后还是颇多感触的。
对我而言,这部片子里面木村所饰演的角色可称做是一名“平民首相”,
也正因为此他才能够与众不同,
打破了日本官场一贯的那些黑暗也好,腐败也好,
并且特别的体恤民情,用中国式的话语来形容那就是关注弱势群体。
因为隔了一些时间,很多细节和情节都记不太清,
但我依稀还记得他是如何从一个爆炸头的邋遢青年摇身一变
成为了充满活力充满爱心的超级首相。
其实现在想来当时鸠山当选首相时我高兴的缘由
除了他的长相和蔼文质彬彬甚至令我觉得有些憨厚之外
跟这部剧似乎也有关系。
对我而言,我有过也许鸠山能成为剧中木村所演角色那般的政治家
正如他就任时的一系列信誓旦旦。
不过,我不得不说
现实总是现实,理想总是理想
而影视总归是高于生活,总归是人们表达憧憬的归宿。
而剧中那样的首相,那样的政治家,
可能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
即使,有人曾经这么想过。
而我,早已忘记孩提时代自己还有一个政治家的梦> <
6 ) 木村拓哉~还好没有错过你
顾小白说, 等待会让人以几百倍的速度苍老直至死去。
可是他又说,只有等待不屈不挠。
这一次是change。
每个礼拜一集,有那么一个小时的时间。属于change。
等吧,谁让是木村大神呢。
这一次的角色性格都有所不同。不过还是有相同的不是么,每一次他都是那一个团体里的异类,用他的不同,带来身边人的改变。
日剧的基调其实还是光明的居多。也许是为让人心生希望,是为一种鼓励。连角色都也是熟悉的那些人,深津绘里,阿部宽。结尾曲倒是让我有点意外,居然是麦当娜的演唱。比较适合当手机铃声,不过,还是不想换掉我的一色。
但是木村拓哉,还好没有错过你。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写,这个眼神清澈的男人,一路走来,从未让我们失望。
的的确确,他的笑容,他的嘴角,他的眼神。已经无限熟悉,永远不是恰到好处的表演,可是永远让你觉得那一刻钟的用心和真实。戏如人生,之于他,或许最是了然。不然哪里来的那一分自然,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是天生适合演戏。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等待。
一声叹息。
等吧。
我告诫自己要平心静气。
花开开就谢了人走走就散了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可后悔的。
也是顾小白说的,等待其实不需要结局。
可是为什么不能等待自己?
------------------------------ps:
木村的出场造型的确雷到我了……爆炸头,大黑框眼镜,大了一码的身材……赫然就是……陈奕迅么……再加上很像阿娇和徐若瑄的两个女人……港台如果要翻拍……绝对以假乱真……
7 ) 另一种意义上的change
很早以前就有人对我说过:“既然你是学政治的,就应该去看看《change》。”当时并不以为意,因为我们学政治的最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电视剧拍得再好,终究只是理想主义的试验田罢了。但是最近闲来无事,想起友人的推荐,便翻出来看了,熟料一发不可收拾,将十集通宵看完,顿觉积气于胸,不吐不快。
早前就曾听说,change是木村主演的日剧中收视最低的一部,理由是日本国民对政治很不感兴趣。对此我很能理解,所谓“习以为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即是对此的最好注解,如果一个人已经很幸福,那么他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去寻求更高的幸福,但他绝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很幸福。像change这样的片子与其拍给日本国民看,倒不如拍给某天朝的国民看来得更合适,且不论这片子拍得有多好,至少在某天朝你是绝不会看到这样类型的片子的(红色经典当然除外)。
即使从这部片子本身而言,我也认为它可以称得上一部精彩的佳作。原因其实很简单,它不深刻,它不沉重,它不伟大,它不虚伪,它不官僚,它不傲慢,它不像一部政治剧,但是它却是一部政治剧。政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政治系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着,一边眼前尽是山河岁月,磅礴气势,一人登高,众生皆小的景象。政治是少数人玩弄多数人的游戏?政治是某一人传奇的史册?亦或是轰轰烈烈,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事?这些我在change里找不到,change的故事真的很简单,一个小学老师背景的总理在上任的50天里干了几件很小的利民之事(解决一独居老人家宠物扰民事件、帮种卷心菜的农民推销卷心菜、试图通过小儿科医生医疗预算资助议案(失败)、取消议会开会时的茶水等等),然后便辞了职。 一个国家的总理干了这么几件小事之后就真的能change这个国家?理论上,当然不可能。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能,不,应该是必然能。因为他想改变,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其实有这样想要change的冲动都是难人可贵的。即使这些change是如此的微小,但是却能成为一个国家生命力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最需要change的是政治的精神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总理离任前的一周,木村饰演的总理还想做些实事,无奈时间实在太短,最后竟提出了“取消议会开会时的茶水”这样实在微小的建议。“即使茶水费再怎么少,如果浪费了,那也是在浪费国民的税金。”朝仓总理这么说。而正是这句话,让我看到了政治所应有的真正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不应只是一种政治手段,不应只是为了安抚民心,而是一种切身的体会。而这种体会在某天朝的党校里学不到,在反腐倡廉座谈会上学不到,加强多少次党风建设也学不到,唯有像男主一样曾做过普通的百姓才能有感触吧。
写这样一篇文章并非是为了赞扬日本的政治制度,恰恰相反,这部电视剧的横空出世反而昭示着现实中日本政坛的种种弊端。但是,我看到了一种建议,一种思考,一种理念,它也许太罗曼蒂克,太富有戏剧性,但谁又能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以后不会变成现实呢?
纵横古今,横跨中外,不同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政府的唯一希望都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执政为民。但是这四个字在人类的历史中又有几次是真正地实现了呢?大多只能成为政治的一种噱头吧。正是如此,才有了这样对政治的寄语之作,将政治拉下了神坛,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平民政治”的画卷。
同样是政治题材的电视剧,这部日剧比《白宫群英》逊色太多了。《白宫群英》的特点是既有足够的戏剧性,又不回避严肃的政策问题和复杂的政治运作过程。而这部戏则把事情都简单化、漫画化,只能当个烂俗的励志喜剧随便看看。
被东亚观察局安利的日剧。史上最帅首相,2天看完。过于理想化的政治抱负,搅乱了整个政治市场。民主党上台也没有当鲶鱼激活日本政坛。最后一话的长篇演讲体现了拓哉扎实的表演功底。
很不错,但是福田还是下台了...
回归政治的本意,做人民的总理……到底是出于什么契机才想得到不惜借国会议事堂也要拍这部剧的呢?可能这纷繁的世界下人民真的对政治失望了吧,居然寄希望于如此理想。但不管怎么说,就这部剧本身而言,还是很推荐大家和我一起来干了这碗鸡汤的
向腐败宣战
作为一部政治剧,剧情组织简单幼稚甚至动漫化,简直可以说是失败的;作为一部励志剧,却完全称得上是优秀的。木村大神最后那段一镜到底的22分钟超长演讲让人想起《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最后在参议院持续24小时的演讲,让人想起《刺杀肯尼迪》最后在法院的半小时雄辩,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并不孤独。
08年,栗君推荐。09年看完。10年想起来做标记。
第一二集就呃······第三集开始有看头了~!木村~~~~
太喜欢了,虽然知道这过于理想化,但是人终究是有追求的好~支持大神!
政治的一次奇妙幻想 虽然不真实但还是挺喜欢的。。。
还是什么角色是他不能演的!?
木村大神!
最后一集那22分钟的超级长镜头演讲啊.....
好热血!本来以为是严肃政治片,结果大家都在搞笑,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真是,,,,
大气场的阵容以及麦姐的霸歌~
还需要原因么
YY出来的小泉纯一郎传,可惜,小泉本人已经让日本国民失望。另外,实在不知道字幕组们是怎么搞的,既然涉及政治,难道不知道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我国官方称其为“首相”吗。当然,许多专业翻译们也不知道。
神,始终是神
虽然幼稚了一些,但政治剧挺少见。
0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