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爱莎

剧情片其它2020

主演:艾琳娜·伊夫希拉·哈斯Tamir Mula格拉·桑德勒Eden HaliliOr BarakNadia TichonovaMirna FridmanTatiana MachlinovskiEvgeny TarlatzkyEran IvanirMatanya Bar-ShalomAndrey BarLiran DavidRuth Farhi

导演:露西·普里巴

剧照

爱莎 剧照 NO.1 爱莎 剧照 NO.2 爱莎 剧照 NO.3 爱莎 剧照 NO.4 爱莎 剧照 NO.5 爱莎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9

详细剧情

  爱莎的母性不是一种明显的本能,而是一直处于一种持续挣扎的状态。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母亲,这也深深地影响着她和处于青春期女儿的关系。尽管爱莎和17岁女儿维卡住在一起,但实际上她们很少与彼此互动。爱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她的护士工作之中,而维卡则常常与朋友们在溜冰公园溜达。随着维卡健康状况的迅速恶化,两人的日常生活被打乱。爱莎不得不走入维卡的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维卡的病成了一个契机,让这个小家庭里的爱得以呈现。入围纽约翠贝卡电影节,荣获最佳女演员和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View 视角|“女”性自由和女“性”自由

爱莎

导演: 露西·普里巴

编剧: 露西·普里巴

主演:艾琳娜·伊夫/ 希拉·哈斯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20-04-17(翠贝卡国际电影节)

2020-10-11(平遥国际电影展--亚洲首映)

以波澜不惊的方式呈现了普通家庭里朴实的生命状态,在平静而缓缓流淌的剧情中却逐渐显现出强大情感力量的《爱莎》(Asia, 2020)是一部极适配于电影节的影片。早在今年的翠贝卡国际电影节上,《爱莎》就斩获了最佳国际女演员、最佳摄影,和诺拉·以弗仑(Nora Ephron)大奖——奖项旨在鼓励“具有独特观点”的女性电影人。本次《爱莎》作为卧虎单元最受欢迎题名影片,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亮相,也是本片在亚洲的首度展映。

图 | 导演露西·普里巴在线上参加翠贝卡国际电影节并获诺拉以弗仑大奖

《爱莎》聚焦在一个单亲移民家庭,讲述了单亲妈妈爱莎(Asia)与身患渐冻症、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维卡(Vika)的生活故事,与母女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在女儿身体日渐衰弱的状况下,两人需要共同面对死亡的迫近,与满足维卡人生最后的心愿。

图 | 《爱莎》剧照

大部分主创为女性成员的《爱莎》,并无意外,是一部细腻的女性题材佳作。从静谧柔和的叙述,到积蓄之力的最终爆破,《爱莎》无疑发出了捍卫女性独立与尊严的一次响亮呼唤。


亲情

叛逃、对抗与相爱

《爱莎》对母女关系的描述,不免让人想起2018年杨明明导演的作品《柔情史》(2018)。两者都一针见血地真实复刻出现实中支离破碎却不断在自我弥合的亲子关系——相互攻击、针锋相对,却又能在某些生活的日常时刻拾回血缘纽带中无法割舍的关怀,与埋在心底的爱。

图 | 《爱莎》剧照

在本片中,爱莎是一位尚年轻的单身母亲,移民至以色列后,独自抚养着患病的17岁女儿维卡。作为护理工,值班工作占据了爱莎大量时间。生活却依旧捉襟见肘,不见起色。正处于青春期的维卡生性善良,却行事叛逆。由于知道自己的病情正在急速恶化,维卡希望在事态变得太晚前体验一回青春的感觉。

图 | 《爱莎》剧照

曾入选戛纳影视驻留项目的露西·普里巴(Ruthy Pribar)是一位善于提炼生活微观细节的导演。在刻画爱莎与维卡的关系时,她从小处入手,完全铺就了一幅极具写实风貌的画卷。维卡乖张叛逆,具有青春期典型阴晴不定的特质,时常出言不逊;爱莎一如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困顿于女儿的倦怠不满,也有着自己间歇性逃避现实生活苦涩的途径。

图 | 导演露西·普里巴

《爱莎》的温情之处却在于,它没有停止于亲情表面的冲突对抗,而是在爱莎与维卡伴随着维卡病情恶化的关系发展中点不间断缀着母女间紧密情感联结的证明。影片一段最风格化的处理发生在在维卡病痛加深时,爱莎向她叙述着她少时为她歌童歌的故事。画面没有指向与叙述时间对应的现实,而是用慢镜头跟着母亲爱莎穿行在医院,空灵的独白仿若带领观众穿过十七年的时光,延展出时间的维度,用写意的方式道出女性成长与母亲身份转变的心路。


两性世界中的女性

作为一部女性电影,《爱莎》并未如许多同题材作品一般,完全弱化或贬低处理男性角色。事实上,在《爱莎》中,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不少男性形象的塑造,看出女性在两性世界中的所处位置。

“性”是影片当中分量较重的一个议题——它紧密围绕着着爱莎与维卡两个女人,“性”也成为两人间相互沟通、理解的重要桥梁。从影片一开始,鲁里巴就近乎平行展现了两个空间内爱莎与维卡的床事:因为生活的烦闷,爱莎与拥有家室的医院同事斯塔斯(Stas)保持着定期的肉体关系;而正值花季的维卡在死前,希望能结束自己的处女之身。随着故事推进,爱莎请来医院年轻的护工盖比(Gabi)照顾身体渐衰的维卡,并希望他完成维卡的心愿。

图 | 《爱莎》剧照

不论是斯塔斯还是盖比,事实上男性在影片之中是以颇为正面的形象出现的。即便斯塔斯是有妇之夫,他对爱莎是真诚的——他全然关心、尊重爱莎,在维卡处境艰难时执意解囊接济爱莎。盖比虽不爱维卡,却带着简单的善意同意帮助维卡。普里巴并未将片中的男性设定为这个社会的“加害者”,而是将他们中立化了——他们是立体的人,只是也具有了普通人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

图 | 《爱莎》剧照

但即便如此,爱莎依旧对追问“性是什么滋味”的女儿说道“要知道,男人两腿之间那东西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它给我带来最大的宝藏,就是让我拥有了你”——虽然电影并没有直接对男性群体作出批判,但它明确指出了女性要脱离困境,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借助性、倚赖另一群体。

图 | 《爱莎》剧照

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斯塔斯与盖比即使怀揣善意,也无法解决爱莎与维卡困境的原因。当盖比顺应爱莎之意与维卡开始亲昵,维卡将因渐冻症而蜷曲的手掌贴附在盖比脸上,盖比经历了短暂的迟疑。维卡果决地抓住了这一刻,喊停了自己期待的性体验,说道:“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这一刻,维卡甩开了对两性关系的需索,将女性意志与自我尊重置于了对男性的期待与依附之前。这无疑是影片最华彩的片段之一。


生死

书写尊严的桌面

另一个层面上,《爱莎》将女性尊严的宣扬放到了一个极端的设定中:爱莎与维卡即将面临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困境,而是死亡的降临。

图 | 《爱莎》剧照

在影片最后维卡渐冻症终于阻碍了呼吸,临终的高潮时刻,我们才发现维卡的临终心愿是“破处”这个情节,只是导演笔下一个绝妙的障眼法——维卡真正的心愿,是让母亲爱莎帮助自己怀揣尊严地离开。这一最终转折发生在故事的最后十分钟,具有令人震颤的冲击力——不难想象,女儿对母亲提出帮助亲手安乐死自己的提议,需要这一动作的两方具备多么顽强的精神意志。

图 | 《爱莎》剧照

在此,普里巴在极端设定中通过极致的手段,为女性的困境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出路:绝对意义上的精神自由,牢牢握住自己的命运,女性间的相互扶持与彼此成全,能促成将尊严与独立置于一切之前。

这个动人的故事尾声,让人不禁回溯起片中一个柔情时刻:在照顾身患阿兹海默的邻居老妇人时。爱莎唯一一次发出了对生活艰难的哀叹。仿若一个神迹显现,神志从不清晰的老妇人忽然记起了忘却已久的歌词,歌唱起了动听的乐句。

图 | 《爱莎》剧照

这时,女人们聚在一起说:“抱有乐观,觉得会好过一点。”

这也是《爱莎》留给女性们最硬朗,也最柔软的一份宽慰与鼓励。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短评

以女性视角来展开的渐冻人症的发病与母女两人的感情发展之间的交织过程,一切都恰到好处,但是标准的欧洲“影展电影”行活儿的各种剧作镜头套路也使人疲乏。

7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生活和死亡气息both浓厚。故事波澜不惊,但细腻,动人。#PYIFF

8分钟前
  • 查查
  • 力荐

重新学习母女关系

9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你无法赞叹也无法说她烂。最后还是有点感动。毕竟题材特殊。

11分钟前
  • 夜游
  • 推荐

常见的母女情深题材作文,这位同学写的很不错

12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典型的indie片,有一个抓人的主线冲突,但那之外的支线和人物都是蜻蜓点水般的工具剧情和角色,没有延展出什么东西而显得大多鸡肋。另外“破处”这个情节好在是由女导演编剧处理的。

13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还挺...特别和震撼的一个小片。母亲刚35岁,就要面对独自抚养女儿、女儿进入叛逆期,以及女儿突如其来的渐冻症发作。母女俩的感觉更像姐妹,可以大方谈及喜欢的男生类型、初夜感受之类的话题,一起去酒吧,母亲甚至帮女儿物色了一个鲜肉护工作为破处对象。电影以母亲的名字命名,但女儿形象也很丰满,从最初那么叛逆爱美,到后来抗拒化妆、不想被人可怜的自尊,看得蛮心疼的,表演很真实感人。不知道女儿演员多大年龄,脸很成熟,身体又那么瘦小...结尾有点残忍。以前看过一个很类似的片子,也是刻画一个单身妈妈的辛苦、委屈、欲望发泄

1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表演很好,情感也很充沛,可以给3.5

19分钟前
  • Spy Liu
  • 还行

#4th PYIFF# 7分。翠贝卡获奖片+罗西里尼奖special mention。以色列《伟大的(小小的)愿望》,结果发现“破处”是全片最大麦格芬,真正的愿望来得猝不及防,虽然很有震撼效果,但是前面缺少铺垫,合理性又欠妥。是个很典型的Sam Spiegel学校风格的片子(也拿了校友项目基金)。两个女主角选得都不错,尤其女儿,身形相当符合渐冻人的特征。母女关系写得很有特点,也带出以色列的俄国犹太人移民等问题。

2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第二日媒体场,整体感觉不错,很平淡,也很共情。亲情的话题永不停歇。

27分钟前
  • 格兰芬多
  • 推荐

【2020年10月12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Crouching Tigers-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特别表扬」-小城之春厅-亚洲首映】肢体,扭曲,舒展,微风,悲鸣

28分钟前
  •  
  • 还行

于平遥,四星半。特别喜欢,个人观感:支撑起全片的并不是一些评论聚焦的破处(以及类比《伟大的愿望》),我甚至觉得抽掉这条线,电影的主干依然完整。映后惊讶得知这是导演处女作,太厉害了,以缓缓的生活流为筋脉,场景在家、医院、汽车、公园间自然流淌,在日常中潜藏着惊心动魄的死别。那对母女表演也特别棒,是在平遥看到的最好的表演之二。

29分钟前
  • 娄知县
  • 推荐

总算有一部正常的片子了

34分钟前
  • デブリ
  • 推荐

一个平庸的开头,让我突然没有了兴趣。接下来手持上阵,一套可以在三大电影节见到很多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可看,又觉乏味。故事就这么开展,以这样的方式走入我的内心,母亲人至中年,依然魅力四射,而女儿原本花样年纪,却正在失去一切,这对关系本身像个镜面,内在的戏剧冲突已足够吸引我看下去,直至护工小哥的介入,让故事留给我的意味又升华了一个层次。刁亦男今天说,在这个世界上悲伤和幸福也是多元的,不同文化的人对悲伤、幸福(我认为也包括死亡)的判断亦是不同的。这对母女的故事,做到了让人心伤又感到心安。

38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凝重有力的女性电影,母爱从来都是真正的女性主义得以诠释的最佳主题,本片胜在母女年龄差设定与面临的不可抗力作斗争,人物关系紧密粘连,并制造大胆的非常规情节创新故事,很有想法的处女作。

42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同样是处理“身患绝症,时日无多,想要破处”这样的议题,相较于东亚各地区先后拍成性喜剧的模式,这部女性电影的视角就更先锋,对性也更坦然、去神秘化。也就那回事吧,还能咋的。妈妈对女儿说,男人给我最好的礼物是你。

45分钟前
  • yuan
  • 还行

【以色列】因为Shira Haas再加上有了最佳女演员的光环加持,对于电影期待还是很足的。但看完后,除去就是让人想夸一句的表演(其实很大程度也在重复《离经叛道》所带来的成功),也不太印象深刻。以疾病和“破处”作为母女关系的切入点,很像是YA片常见的路数;但故事却选择了另一个方向,变成了对母爱和女性最真切动容的临摹。不过很多矛盾点和进程都显得颇为奇怪,它好像可以更加流畅。

48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女性电影人关于女性题材的表达,最深刻的是即使身处绝境仍能觅得生活乐趣的母女二人。那是骨子里自然透露出的乐观,而不是刻意在苦中作乐。三个于我来说最深刻的场景:拿出坏掉的冰箱里的腐烂食物与女儿打闹;爱莎推着轮椅中的女儿欢呼着下坡;以及最后最后爱莎的请求——不要是现在不要是现在。。我热泪盈眶了(TREASURE NOW.

53分钟前
  • oyasimi
  • 推荐

到平遥节看的第一部电影,以色列女导演的处女作,写母亲的主题。处理成熟、稳重,两个女主演调理、把控精彩。疫情使导演只是发来视频与观众交流,这种线上方式会成为未来电影节的主流吧?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省时省钱,目的也达到了。影片刚获得美国翠贝卡电影节三项奖,导演说那里她也没去,作品被看到了是关键。

5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没抱希望地开始,还想着看看能坚持多久,没想就看进去了,直到女孩说:“”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 到此影片瞬间上一个档次,以及最后一场戏,母女之间的决绝和默契留下印象。 7.0/276 短评120条,%52/40/8 【IMDb6.7/597 全球票房6000美元】

58分钟前
  • 安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