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人四十没什么感觉,也完全不报期待的看这部暗色天堂,从豆瓣简评基本知道故事大概了,可是看完依旧被震撼了,就像一部明明已经被剧透还让你看过瘾的片子,究竟为什么会想打低分??
当然五星了。就算是哪里可能差了那么一些些,可是太震撼了以至于没法理智客观地评价好坏。
看这部片基本上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
1,好俗套的片头,好俗套的情节,好老的林嘉欣,好老的张学友
2,这女人有病吧
3,好想抽这女人
4,突然好像有点理解这女人了,可能当时的她真的不懂成人世界构成勾引的界限吧
5,还是觉得这女人有病
6,最讨厌你跟她讲道理她跟你哭
7,啊,终于懂了,跟男主一样被狠狠甩了一嘴巴。
以此可见,这片子的理解视角其实是男主角为主,男主角从头到尾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一直严格遵守着作为牧师和基督徒该做的事情,从根本上远离任何诱惑,为了自己的事业远离诱惑。而最后却败在了一个明显是勾引自己的女人手上。他甚至在最后都选择牺牲自己成全这个女人,而几年后这女人却依然以控告者的身份控诉他的罪行,还责怪他不懂反悔。
而我在看片的时候显然是忘记了一点:作为一个一周后就要离开香港去英国当他的潘基文的男人,离开前单独和仰慕自己的女生吃饭喝酒还开车去山顶,他本身并没有和对方深入交往的打算,只是默认了对方可能接受一夜情(不应该有这种默认,他俩都是虔诚基督徒),这整件事情本身就错了,他还是吃了第一口红苹果,最后连着苦的核一起吃完。
为什么我会忘了注意这点我想一定是当时脑子里觉得这女人疯了影响了判断。一开始我一直以为这女人真的是不自知的情况下触犯了成人社会的守则,因为脑子有病而歇斯底里,直到看到最后被现实无情打了一脸尴尬。
当你觉得对方脑子有病的时候,其实是缺乏沟通和理解。
最后男主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得到了救赎和重生。而女主却沉浸进对自己的怀疑之中了,这点不太明白。似乎应该从女主视角重新看一遍这片子,或许就明白为什么最后我都被她说明白了,而她却开始自我怀疑。
改天再看一遍补充女主视角。
-----------------------------------女主视角------------------------------------
今天再次进来的时候看到首页好多评论骂那女的神经病,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看到结尾就觉得理解她了。
然后再以女主视角看这部片,好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细节都串联起来了,原来全剧都没有什么废话和冗余镜头,比如开头两次提到的mr.KO在后来的官司里起到了作用,而如是仔细看其实第一遍就可以看出来女主和Mr.KO的关系,因为之前的两次提到Mr.KO女主都是不愿意接话立马转移话题,而且Mr.KO在女主辞职后立马也辞职了,可见是真爱。
这个女人特别喜欢接近那些站在高层的人,仰慕他们,我相信一个巴掌拍不响,Mr.KO之所以会那么爱上女主,一定是女主又在有或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勾引的举动,她自己会说是无意识,可我不相信一个有前科了解自己魅力的女人会在散发魅力时不自知,她又不是婴孩了。
而当她接近男主后,却是爱上了男主,她问男主爱不爱他,这很奇怪,因为她之前勾引老师和Mr.KO时,她否认自己爱过这些人,只是这些人爱她,而事实上她在对男主做同样的勾引时,问出这样的话,说明其实她的每一段感情都可能是爱上的,只是结束后就立刻否定。这个电影里也提到了,当男主问她有没有爱过,她坚定地否定了,这个回答雷同法庭上面否定爱过Mr.KO。
在法庭上我最痛恨这女人就是在被说出这些旧事后就大声哭,以此来博得他人的同情,她真的是一个外表纯良无害但实则非常善于手段的狠角色。这个从她立马执行报复且会为此而撒谎可以看出。
而且当她约吃饭的时候,一开始男主是拒绝的,她走上前一步,说了句:我真的很想私下感谢你。
首先不懂感谢什么,而这句话暗示意味那么明显,明明知道男的马上要离开去英国了,也不可能会娶她,还要这么勾引,这样的喜欢,不应该就是满足于一夜情的程度么,这样那男的赴约时直接带她喝酒去山顶也没什么奇怪的。一个约会男的拒绝五次后终于赴约,难道女的没有做好最起码的打算么。
哎重新看一遍后似乎明白了一件事,其实作为一个善用手段善于撒谎热爱用上帝来伪装自己欲望的女人,她说是因为男的侮辱了她而对他报复。而我现在完全相信其实她就是想找一个有钱人,想嫁给男主,想跟着一起去英国,只是欲望被看穿了,又被拒绝和羞辱,恼羞成怒,就想毁掉这个人。
还有就是明明要上班,因为这样的事情就不去上班而哭给同事听,而后面证实是为了让同事陪着去报警,真的心机很重啊这女人。
她最后把一切都说出来之后,自己的意图一目了然,自己对神说过的谎话,都为世人所知,她不再自信上帝还在她身边,她急欲末日审判向上帝求证自己做得是对的,是神的旨意。
为什么要为自己的报复,找借口呢。
真是可怕可悲又可怜的人。
主创的演技没什么好挑剔的,影片还没上映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就很想看了。个人很喜欢这种故事性强的电影,还有就是冲着张学友去的,演技一直被忽略的歌神。记得上一次看他的电影是一个复杂故事,本是个可读性很好的小说,电影因为有了很多演技派的加持,也挺不错,原著亦舒的,师太的小说看得太多,关键她的产量实在惊人。
说回这部电影,前半段铺陈得不错,评论中有说有岸西的味道,调调很像,直到后面,以时间轴插播的方式把整件事说清楚了,其实事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被告与原告两方执着的点不一样。电影进行大半,我很讨厌林嘉欣的角色,觉得太小题大做,甚至有点神经质,可到电影最后,知道了法吻过后,牧师对她说的醉话,才体谅了她。
牧师一直看低女人,就像女主说的:因为你有名誉有地位有学识,有车有楼?你太骄傲了,你以为你是钻石王老五,人人都想当你的牧师太太?你太自大了,你只崇拜你自己。这个就是牧师的潜意识,所以才会在法吻之后说出那些话,但是这样又很不同于自己平时塑造出来的形象,于是,才会在喝醉之后吐露出来。
而女主所要的,不过是一段纯粹的感情,对于这种纯粹的追求甚至有点极端,看完电影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女主,我不会采取这样毁灭两个人的方式,恐怕就是打他一耳光,从此陌路。
两个人都是上帝的信徒,其实电影的主旨就是通过法吻这样的故事阐述宗教思想,主角的作为对于普通人看来可能会显得极端,影片正是用这种极端表现了对道德的争论与信仰批判的虚伪,在评论中看到,觉得说得很对,这两个人都有罪,一个是过度防备,另一个是过度自尊,结果都没逃过上帝的惩罚。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两个人其实不少,两个人的相处,有时候就会计较,谁付出的多点,谁得到多点,她爱我是因为爱我还是其他,他跟我一起是因为将就还是爱我。。。
影片最后,牧师得到了洗礼,而女主则在等待最后的审判,毕竟非礼确实是不存在的。
现实就是一个罗生门,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极端的信徒,且行且珍惜。
本以为这是一部讨论宗教的电影,看罢才发现,电影说的是人性。
电影《暗色天堂》改编自庄梅岩的舞台剧《法吻》,讲述了本是牧师的商人杜天明在一次聚会中遇见了故人Michelle,在两人的交谈中引出了五年之前发生在两人身上的一桩往事。
五年前,张学友饰演的杜天明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大公司同行会的行政总裁,正在推广一个全球的药品回收慈善计划,激进而热情;一个身份是教会真言堂的牧师,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而林嘉欣饰演的女主Michelle作为下属和教友走进了杜天明的生活。两人在工作和生活的接触中似乎互相之间情愫暗生,关系日渐暧昧,在杜天明即将上任英国走向人生巅峰的前一个星期,两人在晚餐之后在山顶车内发生了一个法式长吻......
就在观众觉得这个爱情故事应该走向圆满之际,翌日Michelle却将杜天明以非礼罪名告上法庭,最终杜天明因不忍在法庭上辩方律师羞辱Michelle,提出自辩,最终输掉了官司,被公司教会抛弃,走向堕落。
从表面上来看,人生赢家的杜天明应该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因为这次事件,他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一切。而且在整部影片中,杜天明展现的都是温良的一面,除了山顶车上热吻之后突然突兀的对女主出言羞辱之外,似乎没有看到他真的做错过什么。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影片不少细节其实可以看出,温文尔雅的杜天明其实个处处留情的人,他和教友Susanna关系暧昧,影片开始时,杜天明和Susanna的关系似乎是被人误解,后来在法庭上Susanna透露出其实二人曾是恋人,关系到了亲吻抚摸的程度;而在电视访谈中,杜天明对电视主播张爱华话里话外都有暗示之意,在匆匆离开之际还不忘让秘书给主播留卡片;而下属黄婉婉似乎也对杜天明关系复杂,一方面她恨杜天明为了向上爬将她作为牺牲品,一方面她总是关注对杜天明有好感的女人。试问如果不是心有眷顾,怎么会这么敏锐的观察到潜在的情敌呢?
由此可见杜天明其实是一个表面正经,暗地里却在享受周旋在各种女人之间,经营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的快感之中。也就是说,一个看似完人的杜天明,其实是一个伪君子。他事业上打着慈善的旗号,其实也只是为了得到英国总部的关注,为了成为总干事的筹码而已。在电影中借助了教会小女生阿怡的嘴说出了:被杜天明欺骗的女人,远不止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么多。
所以在这场罗生门中,杜天明显示也是个说谎者,而不单纯是一个受害者。
那心思缜密的杜天明又怎么会在山顶吻后羞辱Michelle呢?
因为他喝断片了。断片状态下的人,太容易暴露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了。影片一开头,杜天明就在讲道中讲述诱惑,他认为诱惑是一个红苹果,表面很好吃,但是如果不小心把果核果柄吃下去,有可能就会被果哽到。显然,他在意识清晰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吃各种诱惑苹果,小心的把果核果柄吐出来,既享受诱惑带来的快感,又将危险排除在外。所以之前被他玩弄过的女人,最终都是以离开教会而告终。
那么杜天明是个单纯的伪君子吗?
这显然也不能一言蔽之。杜天明的性格很大程度来源于他的角色冲突有关,影片中,杜天明不允许员工去他的教会,美其名曰:公私分明。但其实这是为了消除他的角色冲突。其实除此之外,杜天明早期身份和当前身份的角色也存在冲突,从杜天明的发小社会身份来看,杜天明显然出身一般,在年轻时也干过鸡鸣狗盗之事,发小开玩笑的用往事调侃他时他表现得怒不可遏。可见杜天明深以自己的出身为耻,因此他功成名就威高多金之后,他就有意的玩弄女性的感情,另一反面他在内心深处认为这些女人看中的不过是他的身份地位,对倾心于他的女性心怀蔑视。
杜天明是否对Michelle真没有感情呢?
我觉得不能单纯的归结于有没有这个层面。在接触之中,Michelle显示出的干练与可爱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打动了杜天明,但是因为杜天明本身的角色冲突,使他不可能正常的面对这一段感情。所以在杜天明向Michelle赠送圣经的时候Susanna突然闯入,杜天明的表现得非常错愕,因为Susanna的出现提醒他,他还有很多错综的关系没有结束。
所以种种细节其实都在向我们完整的展示杜天明这个人物,他并不是什么完人,但也未必就是一个坏人,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充满了矛盾,也和其他的普通人一样有些看不到的阴暗面。
为什么Michelle在被杜天明羞辱之后如此的怒不可遏,不惜说谎也要将他置于死地呢?
影片中通过阿怡说得很明白:和男人谈了20集的恋爱,结果发现他其实不爱我,我不知道有多生气...
对于Michelle来说,真的是因为发现杜天明不爱他这么简单吗?
也许未必,在片中的庭审可以看到,辩方律师黄秋生咄咄逼人的翻开Michelle的情史,勾引已婚人事,搞师生恋,种种迹象表面Michelle其实并不是她表面看起来的白莲花一朵,相反的更像是个充满心机的绿茶婊。黄秋生也说过,律师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所以这些事情,其实都在Michelle的身上真真实实的发生过。
所以对于Michelle来说,也许在被羞辱之后恼羞成怒,不惜通过说谎扳倒杜天明,并不是她自己所说的得到了一个神谕:这里有一个恶人欺骗世人......更多的原因应该是杜天明酒后之言准确的戳中了她的心事,她不过是看上了别人的身份地位。
那么Michelle是一个坏人吗?
似乎也不能这样简单的归类,虽然她在整个事件中显然表现的是一个说谎者的角色,而且在表面上并不能让观众感觉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恶人杜天明“罪有应得”。但是从整个事件来看,Michelle又未必不是一个矛盾的人。
首先她接近杜天明,处处做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表现的像一个婴孩一样的直率,起目的未必不像杜天明说的那样,处处都是计划好的。但是如果说她其实并不喜欢杜天明,也不能完全说的过去,毕竟杜天明是“在不帅的人里面,也算很有型的了”。其次她在热吻之后,眼神迷离的问出了“你爱不爱我”的话,这显然是情人之间的表白。可是在五年之后和杜天明重逢,Michelle却一口咬定“我不爱你,不喜欢你,是你太骄傲了”。这个前后不一的表现,显然是个矛盾;虽然Michelle告倒了杜天明,但是她无法面对家人,夜夜失眠,显然官司的输赢病没有让她从“受害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相反让她受尽了良知的谴责,否则她也不会在五年之后,主动要求和杜天明这个“施暴者”对话。
Michelle是个说谎者,但是这种谎言并不一定就是刻意为之。从Michelle的所作所为来看,她的谎言不但欺骗别人,更多的时候也在欺骗自己,可以看出,她的谎言有时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也可以说Michelle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充满了矛盾,也和其他的普通人一样会说谎。
Michelle有错吗?
可以说即便她是为了财富和地位才爱慕她接触的各种男人,也并不能就简单的将她这种感情定义为动机不纯,毕竟财富和地位也是男人魅力体现的最直观的方式。同样也不能因为她在影片中为了告倒杜天明说了一次谎,就武断的断定Michelle在每一段感情中都是费尽了心机。
Michelle在爱慕杜天明的同时却又怀疑杜天明对她的照顾其实是因为一个“秘密天使”的游戏,一方面她希望杜天明爱她,但一方面又在不断的担心这不过是个游戏。于是在这段感情中,Michelle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所以在后来被人点破了她的真实想法,长久以来紧张的神经崩塌,导致了她终于陷入了疯狂的报复中。
影片的结局也是非常的令人玩味,终于明白真相的杜天明走入水池,重新开始了对天父的祈祷,并在祈祷结束后面带微笑的离开;而Michelle却在杜天明离去之后陷入了崩溃的状态,在丈夫的怀里思考畏惧审判日的到来。究竟是谁对谁错?究竟是谁得到了解脱?也许杜天明和Michelle也都没有得到答案,虽然在两人的讲述中,似乎两人都揭开了事情的真相,但是其实也许就像原来一样,两人也不过是在真相之中,找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那部分而已。正如影片开篇所说的那样: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发明了谎言。
谎言不是刻意存在的,它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
《暗色天堂》(2016)是一部具有話題性的作品,過去香港圍繞宗教議題的作品為數不多,即使計算上福音電影也寥寥可數。小時候看過古天樂主演的《邪教檔案之末日風暴》除了是查案外還是一部情色片。大概十多年前香港的基督教圈子就曾經出現過「雙氧水」教會,即使同是基督教也有「異端」之說。而在《暗色天堂》中的教會雖談不上是異端,但絕對反映出現代教會的保守與虛偽。基督教是目前香港最多人信仰的宗教,要認識基督教並不困難,教會在香港各區遍地開花,問題在於是在於什麼的派別。什麼「開放派」、「保守派」、「靈恩派」、禮賢會、播道會、浸信會、循道衛理等等都有不同的主張,同是基督教在釋經方面、在取態方面可以是兩個世界,即使是教徒也難以認清分辨清楚,更何況非教徒,即使是這樣複雜,《暗色天堂》也帶出了對信仰的迷思與宗教人士面對權力、面對利益、道德審判的方面。
電影改篇至莊梅岩編劇的舞台劇《法吻》,無論是原作者還是編導集於一身的袁劍偉都不是基督徒,但大部份香港人在成長階段也較容易接觸《聖經》、接觸到信仰,特別是教會學校是香港的主流。自不然認識部份《聖經》故事、經文,例如是《箴言 9章10節》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出到社會投身或者上過教會的確遇過荒謬的人,例如叫你拍拖時不能親嘴、更何況是婚前性行為呢,兩個人拍拖只可限於拖手。又聽過去娛樂場所會有邪靈之說,基督教不容許有「New age」之說。有很多基督徒都要求別人成為他們,他們盲目反對同性戀、反對所謂主流的東西(例如是搖滾樂)。本來每個人信什麼都是自由,但有些教徒令人心生厭惡也是社會上的浮世繪。所以《暗色天堂》對於教徒的解讀未免是一部「敵基督」的電影。如果要談到批判宗教的電影,國外的始終是吃香與比較純正的主要談到「神學」,羅馬利亞的《Beyond the Hill》(2012)就是一部批判東正教的「女同志電影」,在一座修道院裡一個女孩被認為是魔鬼附體而被釘死的故事,然而她只不過是太愛另一位女生,想佔有她、想帶走她。東歐的「宗教電影」對神學的狂熱在亞洲人來說是難以明白當中的語境,但仍然是值得一看的。
神父.牧師不神聖,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暗色天堂》就沒有談到複雜的神學,而是寫出一個似幻似虛的愛情故事。又或者是一個姣婆遇著脂粉客,反而因愛成恨的故事。一件看似無關痛癢的事情將兩個人分開,成為仇敵。一個吻,一句說話從此相見如同陌路人,改變了兩個人的人生。在《暗色天堂》之前,香港已經有接近二十年沒有出過這種與宗教倫理有關的電影。上一部同樣是探討「罪與罰」的宗教電影是1997年由趙祟基執導的《最後判決》,是銀河映像鮮有題材的作品。提到《最後判決》最主要是兩部戲的男主角都是被女人誣告的,劉青雲演的神父一生都追隨上帝、守誡命,但他畢竟也是人,也有感情對女生動情。而女生求愛不遂將他告上法庭,作為神父的他頓時身敗名裂。無論他有沒有強姦此女生,世人對他的目光都已經定罪了,不到他有沒有解釋。李若彤演的律師盡力幫他辯護,但法律還是沒有一個公平的裁決,一聲「有罪」就足以令他永不翻身。他開始質疑主,主在這刻沒法守護他。縱然在最後上訴得直,但在精神層面上再也回不去主內的世界。信任一破壞了就沒法回頭,說《暗色天堂》與《最後判決》相似就在於這一點。無論男性對女性幹了什麼都是被假定「犯罪」的,同樣偏頗女性的風化性侵的法庭戲可以參考楊采妮執導的《聖誕玫瑰》。一個女人只要一句說話,一個行動就可以毀掉男人的一生。而這三部電影的共通點是這些女人都是因愛成恨,都對於男人的誤會,由此可見女人說實話是恐怖的東西。
神父會犯錯,牧師也會犯錯。他們都避不開情慾,《最後判決》裡的劉青雲錯了一次,而《暗色天堂》的Marco(張學友飾)就更加複雜。通過旁觀者的暗示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多情種」,女生會對著他爭著投懷送抱。也許他是社會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吧,而他身為牧師不只一次與教友發生感情關係。穿上牧師服就裝正經,脫下就是普通人無疑。或許會說牧師也是人也會有生理反應,但他的行為或多或少是雙面人,口講一套,心裡一套。教會一套,公司一套。在感情的領域上超越了教友與女友的關係,引人誤會。在電影裡他與前女友的關係雖然是留白了,但大致上是個怎樣的人不難想像。當出現Michelle (林嘉欣飾)這種楚楚可憐,對自己一步一步靠近的人自然有想像空間,形造了這兩個人之間的曖昧。曖昧令人甜蜜,曖昧產生誤會,從而關係破裂。想不到五年後的會面,大家各走極端提起前塵往事,過去的是愛?是上帝的試探?誰是誰非?其實不再是重點,重點是眼前呈現的是修羅場。從頭至尾都是他們帶上過去的情感角力,Michelle一副神人的面口說要憐憫杜牧師,而杜牧師只想要一個愛與不愛的答案。事實上他對待Michelle的態度就像是斯文敗類,在車上的一幕就道出他對女性的態度,完全與牧師身份要平等要尊重並不一樣。
祟拜權力的女生
電影裡沒有聖人,牧師與Michelle都是雙面人,徘徊在道德與情愛的界線之中,為對方帶來傷害。與《最後判決》裡的愛人與愛神之間的爭論不同,牧師的愛神也只是講講道、讀讀聖經,都是比較表面的人。《最後判決》的愛神是劉青雲決定不還俗而選擇神而神沒有選擇他。Michelle也不是愛神的,她只不過是借教會作渠道而認識男生,這個角色過去的黑歷史就反映出她是祟拜權力與年長的男士。法庭的場景是電影版才有的情節,也是讓觀眾看到女主角謊話連篇。而現代的法庭在風化罪的裁決沒法做到兩性平等。
在影片裡經過多年女主角還在充當受害者的角色,到底她在裝什麼?而男主角依然說教,雖然他稱不上衣冠禽獸,他只是犯上了所有男人會犯的病。利用宗教去掩飾自我,利用宗教去獲取社會價值與人的信任。說《暗色天堂》是真實的確沒有說錯,現代教會就是如此腐化。例如教會口說叫人十一奉獻,但知名的大教會會炒賣投機,又例如人人平等卻歧視同性戀,舉辦遊行與打壓性小眾。在戲裡的教會就挺諷刺,教友私下亂搞男女關係,儘管牧師勸導但仍然阻止不了教友離婚的事實。本身牧師也其身不正讓人有誤會的空間,更何況是俗世的人,即使有信仰也不代表是完人,是聖人。
電影展示了殘酷的人性,杜牧師就像是獵食者願者上釣,而Michelle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迷戀眼前迷人的男人。偏偏事與願違,也許這部電影的爭議點的確很雞毛蒜皮,但往往就是一句話就是故事的核心。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就是因孩子的一句戲言而令到男主角在社會身敗名裂。事實上《暗色天堂》這兩個成年人也很無謂,但其實有時人的自尊心一雄起就會有無謂的事情。沒有誰比誰更高尚,或者在人性面前他們都渴求得到答案,但最後什麼也沒有,只剩下空虛。對話是無意義的,真理就真的只有上天知道。
《暗色天堂》雖然不算是什麼的巨作,對白甚至有點外露。而為何張學友仍然得不到影帝,看過後就會明白他的生硬,也許角色實在太過複雜,內心的邪惡也太難演繹。雖然不是最好的作品,但電影帶出宗教人士塑造的虛偽與批判,在香港電影是個難得的題材,起碼有嘗試。而且林嘉欣演的角色類近心理變態,這次繼《男人四十》譜出師生戀後來一個人神戀,對喜歡林嘉欣的觀眾絕對是喜訊,即使電影再出問題也足以彌補。
这部戏的中心就是这两个人,袁剑伟让所有的剧情都为两人心理的刻画服务,一场戏对应一种心态变化,多余一笔不要,让观影的人在代入与猜测间徘徊,让演员能够在狭小的空间里集中塑造人物。舞台剧改过来的intenseness有种欧洲片的氛围,角色双方与对方角力的同时,更是对自己欲望的探索和挣扎。海报上虽是两人呼吸之间的吻,实则只是两个世界路过彼此的一个摩擦。这部戏选对了演员,便是成功了一半。 剧情从正常的一面开始叙述——事业有成的牧师,与仰慕上司的职员,这两者的存在都不稀奇,男人能对应男人的野心,女人会理解女人的试探。宗教的存在为两个角色的性格加上了一层重要的滤镜——Marco讲诱惑时,自己心里在压抑着诱惑,他做牧师与总干事,其实都是把自己想象成上帝,他要服务,他不能骄纵,他越上升便越贴近他的神。他不认为这是贪心,因为他以苦行为代价,他过去经历并抵挡过去的所有不够好的女人,都是供给他完善自己的牺牲品。Michelle对牧师的暗恋,其实混杂着她对神明的敬仰,牧师是神的使者,从牧师口中说出的理念与布道,让她更加轻易地神化了眼前这个男人。她不是安于暗恋的人,大学时的教授、工作时的上司,乃至基督,她总能轻易被身边权威的男性所吸引,又想方设法去接近他们的「好」,汲取他们的「好」,她享受着被「好」所青睐的滋味。这使她更加敏感,因为她自己本身不够好,便尤其怕人指出自己的身份。我不知这是不是所有宗教信徒的统一矛盾,但戏中两人,明显都是挣扎于信神与信自己之间,因为有宗教所加的道德约束,便更加努力掩藏起自己内心黑暗的一面,不认可,不正视,相反将之理解成要接近神所必经的阵痛。两人互为养分,互相都只是用以自我补完的道具。 在那辆车里,Marco的矛盾触发了Michelle的。Michelle渴求认可,便问爱不爱她,Marco听到后酒醒了一半,他害怕对Michelle许诺,因为她不值得。那一刻他将心里的自负寄托于神为借口——你谁也不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因为你站在神的对立面,不是我的。一心自我提升的Michelle即刻崩溃了,他戳中了她最难启齿的本质,戳破了她日夜累加的幻想,戳碎了她的身份。她气不过,想不通,无法梳理这一矛盾。Marco与Michelle都是自负的人,他们把自己心中的事实、正义、准则,强托于上帝身上,在两人两个版本的故事背后,站着的是他们心中两个不同的上帝。Michelle因身份破碎所遭受的挣扎,被她的神归咎于那个说出真相的牧师,她需要通过世人的肯定来坚定她没有错的执念,便将他告上了法庭。Marco至高的道德感抑制着自己认为Michelle无价值的本心,他理想中的自己决不会因为被诱惑而接受了诱惑,他一定要是喜欢Michelle的,才会驱车带她去山顶。他这样重复地告诉自己五年,在那间房里被一杯红酒泼碎了这一层假象,那一瞬间他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一如五年前倒在路边嚎啕大哭的Michelle。 所以说,这部戏的宗教成分并不是隔靴搔痒,当你选择「信」宗教时,究竟你信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周后的追加: 每個人都有矛盾,每個人的矛盾都定義了他的視角,而一個人的視角則決定了他的選擇。他的矛盾愈深,視角便愈固執,也更難意識到自己看法的片面性。《暗色天堂》故事線的必然性在於,男女主角各自的矛盾恰好接合了對方的(Marco的自大與Michelle的自卑,Marco與女下屬的歷史,Michelle與男性權威的舊賬),加之兩人都將精神寄托於神明,神明的旨意又全憑各人理解,從而加深了兩人的固執。 整套戲中,男女主角從始至終立志追求一個「事實」,並試圖將自己的「視角」解釋為事實,比如,他對我說早安,他一定是我的Secret Angel。他們尋求神明對自己視角的認可,比如看到神諭,比如選擇自辯,從而越陷越深。從男女主角各自的視角看,一切都好像合理,但誠如導演所講,「There's no truth, there's only perspective.」事實是不可求的,正如上帝不可求,這在各個宗教里都有相似的表現。佛法里的「不可說」,道家的「大道無形」,以及其他宗教里神明的權威,都是構架在一個「真理」的基礎上,你越求真,越知道真不可求,就愈發敬重神明。人類的弱點,是人類永恆陷在自己的視角當中,卻又渴求客觀道理的存在,因此人類總是需要宗教。 一個吻的觸發並不牽強,因為哪怕換成言語互通,固執的人始終都會固執。Marco與Michelle都沒有做到的,是認清自己觀點的局限性,和理解自身的矛盾,為什麼總是招惹女下屬,為什麼總想接近權威。Marco最後似乎醒悟了,而Michelle則更加困惑。但困惑是恆久的,因為誰都不比誰更接近真理,區別只在於,Marco承認了自己無法接近真理的事實。 執著與放下,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輪迴。
从知道张学友和林嘉欣有合影新戏开始,足足等了两年,终于看到这部电影。两个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金马影后林嘉欣就不用说了,歌神、微博界红人张学友虽说没有拿过金马奖金像奖,但在我心目中他远比其他同期的三大天王要高出一大截,甚至不输给梁朝伟。无论是早期疯癫自负的乌蝇(《旺角卡门》),
出身卑微却爱上富家女的小职员(《我要富贵》),
骄慢跋扈冷血绝情的太子(《明月照尖东》),
呆萌搞笑的洪七公(《东成西就》),
还是最具盛名的《男人四十》,
枪战搞笑文艺样样俱来,今年本片又入围金马奖,祝学友哥好运。
本片大牌众多,一票港星客串,争妍斗艳众星捧月,连黄子华都露脸打了个酱油。剧情并不复杂,片名都能剧透,“法吻”。
吻是人类表达亲密的一种行为,有时候能被默认为是sex的前戏。是炙热的,是深情的,是诱惑的。我一开始以为,他俩好歹能比十三年前那个半侧面羞羞掩掩的吻更突破一点,来场激情什么的。没想到头来所谓的最高潮,也仅仅是一个吻。一个吻也许能定情,也许也是恶魔的诱惑,也许可以成为一段感情的升华,也许会导致一段暧昧的破裂。男女之间对于感情的态度大不相同,受伤害的定义也不一样,疼痛的程度也就无法估量。
里面很多台词相当有嚼头,公司同事的势利眼和尖酸刻薄,教友之间的日常对话,杜牧师好基友的直白坦率,律师对牧师的谆谆忠告,法庭里罗兰咄咄逼人的一些道德拷问,都值得回味。杜牧师在布道时,对《创世纪》里那个吃苹果的解释就很有意思。诱惑如同苹果,你吃几口会觉得美味,但完全将苹果连核带肉的全吞下,就感觉酸涩噎住,难以咽下。但诱惑不会告诉你哪些是它的核梗,当你吃下它的时候就太晚了。所以,要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陷入诱惑的危机里。而他,却恰恰陷入了这种危机。
一个男人需要女人,一个女人需要男人。这似乎是一句废话,却很有含义。杜牧师是牧师,但他的身份又是一个商人。一个每天要和神打交道的人,如何去应付一个商业公司,商海里的腥风血雨?他需要在两个身份中来回穿梭变换,所以他要和各种诱惑保持距离。杜牧师是很享受被信徒,被女性包围的感觉的,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十戒里第七条,不可JY。他出色的商人身份让他有了成熟男人的翩翩风度和魅力,他需要拒绝这大量的来自于外界的诱惑。教堂里忽明忽暗的灯光,也许并不是什么神的旨意,反映的是牧师内心的摇摆,和最终失去信念时的沉沦。
林嘉欣演这种外表看起来娇小柔弱楚楚可怜,内心深不可测的蛇蝎女子还真是绝了。仅仅是换了一个发型和服装,就让她有从单纯少女往歹毒大妈上跳的大幅度变化。
从《男人四十》的《暗色天堂》,学友哥的演技愈发精湛,只可惜到头来还是一个被女人牵着走的角色。十三年前,一夜风流让学友哥家庭破裂,没想到十三年后,区区一个法式湿吻竟然让他身败名裂。作为一个男人的立场,也许会觉得她是否太小题大做,所以学友哥一身白西装出场,自认清白无辜。一个两情相悦的亲吻,应该是回味和甜蜜的,但Michelle爱上的是那个教堂里充满爱意和关怀的杜牧师,而不是商场里呼风唤雨的杜先生。而吻她的那个人,那时那刻的身份,却是杜先生。这就是一个噩梦,一颗吃到了梗心的苹果。
关于杜牧师吻后的那一番言论,我并不认为那是酒后吐真言,我反而觉得它是假的,只是Michelle饮酒之后的错觉。她自己也说过,自己有喝一点点酒就会过敏的体质,乱说话,神经错乱。从后期各种夸张的言行举止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可能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大的伤害在于破坏了她的梦想。
当然,我最喜欢的并不是这些别扭的剧情,隐晦的宗教含义,演员歇斯底里的发狂。我喜欢的是看男女之间那种互相喜欢和试探的环节。两个人的对白和神情都有种心照不宣,表面故作矜持,内心窃笑不已;貌似平淡无奇实心里有着惊涛骇浪,表面在互损则在打情骂俏,大家坐船都不用桨看谁更浪的风骚。林嘉欣在《男人四十》里是小妖精,风情又挑逗,张学友则是揣着为人师表不可越界,保守木讷的被攻城的一方。这一次则有所变化,两个人的互动,眉来眼去又装模作样的风骚看得我甚是欢喜。虽说最终没有好结局,但这种透着中老年版风格的《志明与春娇》,才是港式爱情片最吸引人,最精髓的地方所在。
最后,当一个女人问你爱不爱她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她早已深陷于你不可自拔,你怎么能说不爱。
女主角是神经病。。。扭曲报复心理极强。。。节奏太慢,急死人。。。看到最后发现是这样,,,三个字:什么玩意儿!
有几场舞台味好重,结尾一看真是舞台剧改的
形式感和宗教感很强烈,普通观众会觉得很闷。
珍爱自己的生命,请!勿!劝!酒!
看张学友这张脸,就觉得他的戏路很广,可正派、反派,可搞笑、严肃…凡人皆有情,牧师也是凡人~
不太懂张学友的一蹶不振,更不太懂的是林嘉欣的气急败坏。不过是酒后乱性的胡言乱语和凶相毕露而已,何必夸大成暴戾与杀戮,还要假借以宗教的名义。
那么多宗教内外的矛盾、思辨、讽刺、困局交织密密缝,身份的分裂,善与恶,神性和人性,你的神和我的神,你的真相和我的真相......故事中的两人体内各有两个版本的自己,组合出四个版本的可能结局。世间那二的无数次方个混沌中同在的真相,唯有“神”才能看见吧?
抵制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它屈服,但是男人(手握权柄的人)只教女人远离诱惑却不曾教她们认识自己,终于反咬一口
国语版也没能阻挡内心的震撼
在信仰裡,信徒要信靠神,侍奉神,但人畢竟只是凡人,要是私心漸起,假借神之名傷害別人,問心,還相信自己可以上天堂嗎?
男主犯了傲慢(superbia),女主犯了暴怒(ira)。都有罪,世人皆有罪,其实这个电影是要告诉我们宽恕。
7.5。类似《密阳》对宗教与世俗探索类。剧情铺排节奏感类似话剧。张学友和林嘉欣的暧昧来电感觉很强烈,眼角眉梢均成戏。一众配角都是欣赏的人,细节逗趣,某路人甲是彩蛋式的惊喜!
我为林嘉欣的少女颜打五星
謎底一直保持到最後,然後如火山爆發般傾瀉而出,結果出人意表。新鮮而敏感的題材,合情而合理,又帶出社會性,佳作!更要為港產片鼓掌!——補充看了評論,原來男犯了傲慢,女犯了暴怒,七原罪啊
整體不算是差的作品,當然少不免有瑕疵,故事難免也有點姣婆遇著脂粉客的感覺。但欣賞這部電影的突破,首先在香港寫宗教題材的作品本就不多,電影的道德爭論與對信仰批判的虛偽挺到位的。現實中香港的教會就是這樣運作,傳道人/神父的確存在性醜聞。雖然張學友在這部戲演出不怎樣,但林嘉欣的確好。
新导演很沉稳,电影沉静克制,情绪慢慢渲染最后点题,张学友和林嘉欣的表演也到位。香港的宗教题材,喝酒断片毁掉几个人生的故事,人性阴暗面总在不经意间暴露。[B]
有点小题大做,导演太仁慈了,刻画人物暧昧没有力量,没有制造出凡人执行圣谕的中二气氛。一个人虚伪到可以成功欺骗自己,并希望神站在自己那一边,这个内核,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现代”非常舞台剧,洗礼那场挺棒的,但还是很舞台~张学友吃苹果的时候,我以为他下一秒要唱歌~
【拗口的来一遍--最适合张学友的女星只能是林嘉欣 最适合林嘉欣的只能是张学友】虽然舞台剧痕迹过重,但Karena老公第一部片就还是能感觉到他有动一些小心思的。后半段开始逐渐走高,林嘉欣的情绪戏没能杀入七月与安生都能双入围的金马影后五强不开心,不多说了,我要再看《男人四十》。
刚看完暗色天堂 很精彩 林嘉欣演技爆棚 将焦虑交托予神 靠圣经克服恐惧 但是凡人 可以行驶神的权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