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三2021

恐怖片韩国2021

主演:苏珠妍郑伊书赵仁金钟泰李佳妍苏雅琳崔率姬朴允英郑裕美

导演:具成俊

剧照

三2021 剧照 NO.1 三2021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讲述带着性犯罪创伤生活的3个朋友,时隔12年后为了复仇再次聚首,从而发生的悬疑惊悚故事。

长篇影评

1 ) 俺是从这里认识三摩地的

原文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色,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法

2 ) 片中台词

用基督教的术语来认识三摩地,就是通过赎罪,由主耶稣基督来引领到达神的国度。罪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的字面意思是错过重点。它的意思是错过当下,在外在世界的对象中追逐幸福,而不是找到真正满足的源头。

通过对变化场中出现的任何状况中出现的任何状况保持不反应,点燃抗拒状态。

禅坐就是燃烧受限的自我,也可以说是释放受限自我的能量。

尽管现实只是一个幻觉,但它是顽固持久的。一爱因斯坦

自然的状态不是通过你做了什么而达到的,而是放弃或停止对思维活动的执恋。

身体想要舒适,而心想要知道。身体依附于快乐的感觉并要避免痛苦。

所有的修行或灵修,对三摩地来说,本质上包括两件事,首先,放下舒适和不舒适的二元性,然后,进入一个“不知道的心”。

内心深处的臣服,身体能量上的臣服,不加思索地活在当下,没有选择,只有觉察。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只知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的心,便是三摩地之门。

等待,静止,不带任何希望和思维。因为希望是建立在某种想法之上,它会让能量不断地注入受限的思维。

他写道,我对我的灵魂说,保持静止,不带希望的等待。因为“希望”将希望出错误的东西。

不带思维的等待,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思维。

当我们放弃希望,我们也就放弃了恐惧。希望和恐惧是头脑对未来的投射。是和我们身份绑在一起的内在联系。

冥想,了解自己,就是在当下燃烧。

这些程序运行起来需要消耗能量,如果能量被困在无意识中,那就像让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打开,消耗您的电能。我们的禅修就是学习如何关闭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而不去回应任何出现的念头或感受。

通过放弃自我的偏好,超越舒适和不舒适,感受它而不做出反应,燃烧它

我们放下思考的部分,留下原生的感受,生涩的感觉

面对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和恐惧,抛弃概念,认知以及对好坏的评判;燃烧烦恼,罪恶或业习,燃烧假我的认同,燃烧幻觉,燃烧所有自我形成的偏好,释放出内在的能量。如此,一个人会变得平静如本然,臣服于本然,留心于本然。

最纯粹的教导是在沉默中传播的,佛陀有一个著名的布道叫“花道”,你可以说这是禅宗的起源。禅是关于真相的直接传播,在“花道”中,佛陀简单地举起一朵花,他和这朵花毫无拘束地在一起,保持着祂的本性,这就是全部的教导。你不需要用到思维,因为思维只会探索和寻求,当动念被放弃,当动念被燃烧,真相就在那里。

你已经是你在寻找的那个人了,但你却认同了那个虚假的我。

你可以在此时此地醒来,进入超越思维的一种深沉的宁静。

不是把思维推开,而是让它保持原样,但又不会被思维所左右。

所有的苦难都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的思维,你会意识到你什么都不是,无我的智慧。

图里亚,无境之境,有时被称为第四境,它是非二元现实 ,是在内在发生和超越。它是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真相的源头。

你的所有这些维度同时存在。物质的,精微的和因果的存在都在此时此地。仅仅是受限的心智本身制造了分裂。

无须选择安住当下,因此没有选择者。你可以称之为镜像思维,没有记忆或过去。

灵性导师给了我们到达三摩地的指引:静止并认知。“静止并认知”到真我,那个超越名相的原始觉知。“静止并认知”到你就是神,真我,佛性。

时空即思维,宇宙是大的思维或逻格斯。如果宇宙是思维,而思维又是运动的,我又怎能静止而认知呢?

苏格拉底在被处决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世界的警醒,他说我们欠亚希彼斯一个大债务,别忘了还给他。亚希彼斯是治愈之神,他有一个蛇杖,它代表治愈的能量。内在的能量是鲜活的。与二元思维的能量相反,公元前几个世纪,蛇杖图案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大量生产的一些货币上,后来演变成今天的美元符号,提醒大家,金钱的交换就是能量的交换。

你只能用一种货币来偿还这笔债务,那就是你自己。这种能量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爱。

爱是真正的宗教,爱是对未来的信仰,爱不能被制度化,系统化,条件化,爱与本原意识不可分离,爱,就是与万物合一。

冥想,即是燃烧受限制的自我,继而释放能量。

有限的头脑不会觉醒,有限的心智定必失败。见到痛苦的本质,超越时间与究竟,超越肉体和精神。

3 ) Samadhi

小我意识是指无意识地运作的渴求和瞋恨的模式。集体轮回或条件模式创造了幻象的条件——对我们的角色、社会群体或我们定义自己的任何事物的深度认同,以及我们在这一生中扮演的各种形象和角色原型。

幻象(maya)与我们对旧模式的集体依恋有关,它与人类的傲慢有关:相信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在做什么,以及我们是谁。

当我说「意识到真实的自我」时,它不是转向,也不是运动。它不像将相机对准一个新对象,而是放弃或停止对心的运动的兴趣或依恋。有两个主要的结将我们与假的自我联系起来:Body wants comfort, Mind wants to know.

但丁写下了地狱入口处的铭文:「进入这里的人,放下所有希望吧。」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令。无论你的希望是什么,它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希望是一种「知道」,让小我结构不断寻找、寻求和行动。 放下对未来的所有投射,接受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希望什么。这是对自我的谦卑。当我们放下希望时,我们也就放下了恐惧。希望和恐惧是心灵对未来的投射;将我们与身份认同联系起来的内在线路。 冥想,了解自己,就是在当下燃烧。解除你的模式,你的喜好,这与你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当你身处其中时,能够放下你的模式、你的反应和你的判断,放下争斗,是最深刻的练习。这是唯一透过放弃、投降和死在战场上而赢得的战斗。

条件性的行为,无意识的程式是由于不完整的经验而形成的。每当我们有一个不完整的体验时,它就会在脑海中产生一个印象,它在无意识中建立了一个小程式。这种程式或条件反射可能来自创伤,或者仅仅是我们已经远离的经历,因为它们太痛苦。我们的自我结构是由大量的小程式组成的,这些程式是由于不完整的经验而形成的。这些记忆印记不仅储存在大脑中,还储存在身体的能量系统中;遍及整个神经系统、筋膜和许多经络网路。这些程式需要能量才能运行。如果能量被困在无意识中,那么就像在手机上打开App,会耗尽电池的电量。我们的修行就像学习关闭手机上的App。

透过放弃超越舒适和不适的小我结构的偏好,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在给我们指明错误的方向。社会告诉我们要麻痹痛苦,寻求安慰。进来就是出去,出去就是进来。我们需要转向我们的痛苦。透过完整的体验,我们可以摆脱业力。透过感受它而不做反应;透过在其中燃烧。我们对不带情绪的感觉有完整的体验。情绪是反应。它们是与思想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我们放弃思考的成分,停留在原始的感觉、原始的知觉上。有人说,通往解脱的道路不是让自己感觉更好,而是让感觉变得更好。这方面的终极例子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或导致他开悟的佛陀的冥想。它是面对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一个人最大的恐惧,丢掉概念、知道和对好坏的判断。

【禅】是烦恼、罪或轮回的燃烧。它是对虚假自我认同的燃烧,是妄想的燃烧,是构成自我的所有偏好的燃烧,是内在能量的释放和涌现。一个人会变得平常心于万物所是,臣服于万物所是,专注于万物所是。

如果你想证悟思维之外的静止点,那就放下所有对思想和感觉的兴趣,所有的喜好,所有一切由心和感官产生的现象,而安住于赤裸的觉知。思想和感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现象场域。不变的是对那个变化场域的觉知。我们通常会沉迷于专注在某个对象的变化场域,以至于我们忽略了意识。为了证悟三摩地,我们不再追求变化场域的任何事物、任何想法,我们休息作为意识。停止对想法和感觉做出反应。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想法。注意心智判断或标记任何想法或感觉是好是坏的习惯。我们允许每一个想法和感觉保持原样。我们不推开任何东西,但也不陷入思想的陷阱,也不被它们的内容所吸引。透过这种方式,我们由负面方式(via negativa)来接近绝对。无论生起什么,我们都了解「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这个,不是那个」。透过负面方式,人们会意识到正在出现的一切都不是你。你意识到你什么都不是;意识到无我的智慧。而透过正面方式(via positiva),一个人会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你。这就是爱;充满活力的联系或融合。这两个真理同时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证悟三摩地不是试图达到某个目标。它是放弃对思想的所有兴趣,同时保持完全警觉、完全有意识、完全清醒,没有反应,没有动作;不动心也不压抑心。要察觉到,要完全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小我条件的中介,没有概念,没有控制、操纵或扭曲,不去过滤有限的心智,它就是不选择地存在。在没有抉择的情况下呈现,因此没有抉择者。你可以称之为镜像思维;没有记忆或过去的初学者的心智。一个开放或透明的心智。你让每一刻都是新的。心灵每一次无意识的运动,哪怕是最微小的运动,都是透过有限的自我结构的条件过滤。每当心不自觉地移动时,都是由于某种不满足,在古代传统中称为苦(dukkha)。我如何放下苦?我如何放下所有的不满足?对于有限的心智来说,这是一个悖论。有限的小我心智听到问题,想知道怎么做,但有限的心智做不到。

任何试图实现三摩地的尝试都将失败,它必定失败。有限的头脑不会觉醒。本初觉知从它对有限心智的认同中醒来。有限的心智在实现静止的任何尝试必会失败,因为心一直在动。心智本身就是运动,而这种运动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创造了分裂。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做」的过程。在无路之路上,我们从对正在做的角色的认同中觉醒,到认识实存的维度。在三摩地中,做与不做之间的分裂消失了。分裂只是另一个心智过程。当在受限制的自我结构中没有思考时,就没有问题。你认为的你是一个过程;小我思想的不断运动;模式和偏好的集合。那个「你」必须死。「你」的病态模式必须结束才能实现三摩地。让它沉入其中。

觉醒就是看到人类痛苦的本质,人类状况的本质。这是对「谁」或「什么」正在受苦的认知。要体认本初觉知,没有技术、没有可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可以练习的公式。我得到的可以在一瞬间收到。它完全就是放弃所有公式、所有知道和所有行为、所有小我想法,为原始意识的觉醒创造最佳条件。如果我试图告诉你如何保持觉知,那么你会注意我的话或做我告诉你的事情,而不是意识到现在实际发生的事情。你必须十分清楚意识到万物「是什么」,与它的存在如此亲密,以至于其中没有偏好,没有自我或「我」。

如果你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认为自己了解了三摩地,那么你就错失了所说的内容。这就像把菜单误认为是一顿饭。品尝真相需要真正愿意看到你所称为「你」的自我结构的模式。它需要深入挖掘,对心灵进行深度手术并释放业力。一次深刻的解构,一种对自我结构的深深谦卑。要实现三摩地,一个人会臣服于灵魂对结合的渴望。你必须比心智母体中的任何东西都更想体悟本源 ——比外部世界中的任何东西都更重要。外在的追求会显得空洞无意义真正的冥想、真正的自我探询是进入一切都被体验的当下。一切都揭晓了。一切都在平等和爱的场域中生起和消逝。在实现永恒之前,你必须耐心、坚持、全心全意、谦虚地燃烧你的模式、你的偏好、你的条件。用受制约的心智无法实现觉醒。

苏格拉底被处决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世界的警告。他说我们欠亚希彼斯(Asclepius)一大笔债。要支付它,别忘了。亚希彼斯是治疗之神,你可能知道他的法杖,一根缠绕着蛇的法杖。它代表治疗能量;有生命的内在能量,不受制约,可以依自己的智慧自由移动,与二元思维的能量相反。在公元前早期的几个世纪,亚希彼斯的符号被印在古希腊和罗马大量生产的第一批货币上,它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元符号。这是一个古老的提醒,隐藏在普通的视野中。提醒我们金钱的交换就是能量的交换。此刻在历史的这个时候,在你自己的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所说的债务,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都将到期。只有一种货币可以用来支付这笔债务。你必须用你自己来支付。当我们将内在能量从病态思维结构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将我们与更高层次的思想联系起来。能量是连接我们所有人的纽带。这种能量的另一个名字是爱。

4 ) 《三摩地》无路之路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道德经》

容我慎重地提醒你

生与死是至高无上的。时光匆匆,机会转瞬即逝。

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觉醒。

觉醒。

谨慎。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取自 Evening Gatha)

人类已经深入物质领域,

扎根于我们存在的精神与物质层面。

如同卡尔荣格所说,「想要接触天堂,必须深入地狱。」

从巴比伦的熔炉中浮出来的,是形象的彻底转变和新的人类潜能。

东方的传统中说,觉醒的莲花出自轮回的迂泥,出离自苦。

基督教则描述了伊甸园的没落。

用很深奥的术语来说的话,这是一种独立于上帝旨意的

个人自我或个人意志的创造。伴随着这个分裂的自我,

一个外在思想世界跟着出现;一个似乎与这个有限的自我分裂的形式世界。

角色,或是「小我」(ego),是由我们想从投射出来的外在世界

追求各种事物的模式所构成的。我们所渴求的外在事物

是善恶的知识树,或二元对立树的果实。

你可以说原罪是小我或二元意识的欲望。

这就是幻象(maya),人类现在所处的境地。

追求外在的果实意味着错过目标,错过当下。

从历史上看,人类意识偶尔会出现罕见的觉醒。

圣人、瑜伽士、贤者和智慧的守护者。但是人类现在有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可以集体进行这次旅程;因为我们重新发现了更高的世界,

并从受限自我的集体梦境中醒来,去展望和共创共享新的现实。

绝大多数人目前的生活,几乎完全认同于他们所存在的,

粗略的身体和心理层面,完全不知道更高层次的存在。

大多数人不知道,或怀疑他们的自我结构中,潜藏着灵性的能力,等待被启发。

透过实现这些能力,我们可以连接到更微妙的存在层次,

同时使自我结构渗透到我们的真实本性中;

而不去认同所有层次的心智或幻象。

如果我们检视历史上始终存在的灵性传统,

我们会发现伟大的贤者、神秘主义者和先知都描述了一个连续的存在。

古老的吠陀教义描述了灵魂的五个能层(kosha),

从粗糙的身体和精神领域,也就是

大多数人今天生活在其中的受制约的世界,

延伸到精微领域,包括充满活力的星光体和更高的精神领域,

也就是实存的角色原型样板。

最后到达没有思想或感觉的因果(causal)领域。

原始意识的实现,灵魂内神识的觉醒,

驱散了所有这些领域 —— 所有幻象的层次。

古老的传统包含许多概念和语言框架,

指向从粗略到微妙到因果的连续统一体。

无论是吠陀传统的脉轮系统或能层系统,还是道教的丹田,

所有变化场域内的各个层次都是幻象;掩盖我们真实本性的螺旋

却也是生命本身的展现。

正是透过生命的螺旋,我们才能体验人类的生活。

当我们意识到所有层次的幻象都是自性空的时候,

就有可能体验到一种深不可测的非二元性

或一种言语道断的神秘结合,包含并超越所有其他层次。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有句名言,

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

他们带着自己的歌声走进坟墓。

他们的绝望来自于对自己无止境的探索。

对「物」的追求;金钱、权力、人际关系、他人的认可。

苦的根源在于对事物的执着心,而不是事物本身。

你拥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你所拥有的东西的执着。

我们透过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在感官层面形成依恋与执着。

无论注意力在哪里,神经元都会激发并连接在一起,

在脑中建立一个程式;

一种倾向的模式,这模式也就是头脑本身。

当我们有任何无意识的倾向

或生活模式时,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沉迷于事物本身。

我们并非沉迷于毒品、

酒精、性、食物或媒体,而是沉迷于它们在我们体内产生的感觉。

透过直接观察身体,观察在意识的根本层次上,

有着不断改变现象的这个场域,我们可以重新得到自由。

我们保持平等心,不做反应、不去判断任何感觉的好坏。

为了获得自由,我们透过将意识带入微妙的内心世界

来了解这些依恋与执着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开始将心理和感官现象视为一个变化的场域,而不是执着于

那些带来认同和形式世界的创造的思想和感觉。

这个变化场也被称为「普拉纳」(Prana)或「内在能量」;

内在活力的感觉。

对物质主义态度的转变正带领我们前往一个新的世界。我们正在目睹的

是旧范式的释放,同时还有想要无休止地获得更多的病态小我想法。

现在你周遭看起来像是一片黑暗,像是一片疯狂。

事实上这就是在我们的地球世界中看「觉醒」时的样子。

你正在目睹旧模式的瓦解。

许多人对当前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宗教制度感到失望。

他们不再相信与期待媒体行业和所谓的灵修系统。

他们不信任医疗机构或政府。

人们失望(disillusion)了。

这种幻象的驱散是看到真相的必要过程;

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固有的精神疾病面对面,

并从小我意识中走出来。

我所说的小我意识是指无意识地运作的渴求和瞋恨的模式;

集体轮回或条件模式创造了幻象的条件——

对我们的角色、社会群体或我们定义自己的任何事物的深度认同

以及我们在这一生中扮演的各种形象和角色原型。

自我结构是与世界接轨的介面—我们不想摆脱或破坏这个介面。

而是从它那里去除认同,这样我们对「我」的感觉或存在感

就不会被束缚在一个有限的形式上。

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形式世界发生变化时受苦。

人类的道路是从「前自我存在」(pre-egoic existence)

也就是我们在孩提时代与母亲所经历的融合一体,到创造出一个人的旅程。

我们成长,创造出一个角色。这是我们进化的必要部分。

为的是产生自我意识,带来自我或「我」的感觉。

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发展的青春期。我们正处于自我认同阶段。

我們實際上正處於發展的青春期。我們正處於自我認同階段。

但是超越自我意识的下一步,是实现自我的超个人(transpersonal)层次。

实现意识的共享层次;实现不同层次的逻各斯(Logos)或更高等的心智。

或者说灵魂的层次,如果你喜欢这种说法。

我们的同情范围扩大了。这是透过爱的展现。

从旧模式的小我意识来看,这种瓦解是可怕的。

如果你固守旧的模式,将会感到困惑和痛苦。

那些觉醒实际上会被视为一种威胁。

觉醒将被视为一场危机,因为它是对已知事物的瓦解。

现在我们就像茧中的毛毛虫,正在蜕变。

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时间点,毛毛虫既不是毛毛虫也不是蝴蝶。

此时对于正在蜕变的那个旧自己,

似乎已经失去了一切。但这只是过程的一部分。

信仰是对进化冲击的臣服;深知我们正在走向本源。

集体错觉,古代精神导师称之为幻象(maya),

与我们对旧模式的集体依恋有关。

它与人类的傲慢有关;相信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里,

我们在做什么,以及我们是谁。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以其题为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去哪里?」

的一幅画而闻名。这三个问题需要谦虚。

为了找出真相,我们首先必须承认

我们不知道真相。如果我们想找到答案,我们就没有答案。

必须有一种真正的探索和审视自己的意愿。

就像但丁在《神曲》中的朝圣者一样,

人们开始了在黑暗森林中认识自己的旅程,误入歧途,

认识到我们迷路了。

在古老的吠陀传统中,存在和生成的维度

由湿婆(Shiva)和夏克提(Shakti)来代表。

夏克提代表了典型的女性、向下的流动或显化的流动。

透过指向下的三角形,它指向由精神到形式世界的衰退。

湿婆代表向上的流动;解放的流动。

向上的三角形指向没有任何特性的纯粹意识;

超越形式或超越世界的进化。

只要我们在二元世界中运作,认同有限的心智,

这两种潮流就构成了无路可走的道路。

我们在显化之流和解脱之流中工作,

做与不做,居住在时间限制和永恒之中。

当这两个维度在神圣的结合中结合,实现一体性时,就是三摩地。

当它们结合时,它们代表了这两个维度的平衡和共存,

就像大卫之星

或心脉轮(Anahata)符号,它是代表精神之心的古老符号,

未击中的声音,原始奥姆(aum)的超然源泉,正在将宇宙舞蹈成实存。

据说在三摩地中你会听到存在的天国音乐,

Musica Universalis,或者克里希那(Krishna)的长笛,

或者毕达哥拉斯所说的「天体音乐」(music of the spheres)。

当然,这些都是觉醒于你的实存生命深处的东西,

超越有限的思想和感官的东西的比喻。

有一些灵修系统会透过诸如观察呼吸、

气或普拉那的感觉等练习来关注身体上细微的部份,

运用可以透过有限心智

学习的技巧实践和过程。为了实现三摩地而直接采用有限心智的一切,

都是「正面方式」(via positiva)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克提路径。

还有一些关于超越显化世界的灵修系统,

我们称之为「负面方式」(via negativa)或湿婆路径。

透过放下所有我们「不是」的一切,

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超越了名称和形式。

通往三摩地的道路被赋予了许多名称,

例如冥想、自我探询或祈祷。

今天修练这些东西的人,大多是在修练一些技巧,

但这种通向三摩地的古老禅定,其实并不是一种活动。

它不是你做或修行的事情,

它实际上是禅修者、求道者或行者的止息。

真正的冥想是与实相的结合,只有当小我尝试冥想失败

并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时,它才会开始发生。

小我,也就是你所认为的你,必须在所有冥想尝试中失败,

才能实现真正的冥想。我们越接近真理,就越接近三摩地,

做的越少,技巧也就越少。这些技术都是过去的一部分。

我们放弃做事和做事者。我们放弃寻求和寻求者,

来到无条件的当下。

有些老师过分强调技巧,而有些老师则低估了技巧。

重要的是要了解该技术是垫脚石。

我们不需要放弃这项技术,但也不执着于它。

实现三摩地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是透过长期的精神实践。

无论你称这种练习为冥想、自我探询还是祈祷,

都有一个必须唤醒的真理。

2500年前编纂瑜伽经的瑜伽士和圣人帕坦伽利(Patanjali)教导说,

瑜伽的整个努力都是为了让心的漩涡停止。

你可以说是业障,支配一个人生活的深层无意识模式的停止。

这些受限的模式在梵文中被称为 vritti's。

同样地,道元禅师说,禅定是身心逐渐的放下。

在佛教中,它是涅槃或涅槃;是有限的自我心智波动的停止,

导致对有限的自我意识的认同。

在基督教中,我们发现相同的常年教导,

但透过一个非常不同的比喻表达,

使用当时历史上常见的语言。

用基督教的术语来说,

实现三摩地就是透过对罪的宽恕,

实现基督自性,并达到神的国度。

希伯来语中的「罪」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

「没有达到目标」;意味着错过当下;

追求外在世界的幸福,

而不是实现真正满足的源泉。

进入当下,活在当下就是学会放弃受制约的心智的偏好。

透过对变化场域中出现的任何事物保持不反应

来解除对立的状态。冥想就是燃烧受限制的自我,

或者你可以说从受限制的自我中释放能量。

这个真理可以在《多瑪斯福音》中找到,

它说:「你若能活出你内在原有之物,

那么你原来拥有之物能拯救你。

倘若你内没有那样东西,那么你内没有之物会置你于死地。」

一座山可以透过许多条路径到达。

可以直接前往山顶,或者有时走螺旋路线可能会更好。

但在山顶,无论走哪条路,景色总是一样的。

几千年来,人类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冥想技巧,

更不用说无数的瑜伽姿势、体式、专门的呼吸或调息,

以及各种可以想像的仪式或练习。

如果冥想只是一种止息,

如果它只是进入静止状态,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的技巧来实现它?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禅宗所教的那样,坐等我们的泥土沉淀?

事实是我们可以只停下来。我们可以放弃我们角色的活动,

但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虽然现实只是一种幻象,但它是持久的。」

正是这种幻象的持续存在,使得大多数人有必要深入潜意识。

为了保持清醒,我们必须净化它的轮回、业力或程式的化身,

这样自我的无意识方面就不再是人生这场剧的驱动力。

当我说「净化」时,我并不是说这个化身在某种程度上

是坏的或消极的。我的意思只是说,

有可能将自我意识从它内分离出来,而这种分离过程

就是我们所说的「净化」或「清洁」。我在清理我自己的自我。

我们的修行是将我们自己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

这样我们就不会分裂。我们透过为小我创造无法逃脱的条件

来渗透到无意识中。无论是透过长时间的冥想或自我探究,

透过密集的瑜伽、气功、祈祷或呼吸练习,或禁食或诵经,

还是透过服用使我们进入无意识心灵深处的致幻剂,

我们都会在不同的时间,在我们的道路上,

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不同的练习方式、技术和工具。

无论用什么方式或技巧练习,

只要我们训练自己保持在当下、保持平常心,

净化就会发生。

只要处于当下并臣服于当下,

我们就能继续解开与我们的化身产生认同的业力结。

我们放弃判断任何感觉或想法的好坏,

总是更深入地进入感官领域。

总是觉察到越来越微妙的现象,

对正在生起的事物变得如此有意识,

以至于与冥想对象融为一体。我们变成了呼吸。

变成瑜伽姿势。

我们成为咒语。

我们成为化身。

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与称为 Savikalpa Samadhi

或 Samprajnada Samadhi 的能量场合并,

意即「有种子的三摩地」;

模式的种子,形式的种子。受限的心智活动的种子;

业力的活动。只要有一颗执着的种子、无意识的思想活动、

内外世界的分离,那么就达不到最终的目标。

Savikalpa Samadhi 是初步的三摩地,

也称为「jhāna」(巴利语)或「dhyāna」(梵语)。

它是自我结构中业力的燃烧;

为觉醒一个人的真实本性而准备的能量,

这是透过无为来实现的;透过心智活动的停止。

心如池塘,而念头就像池塘上的波浪或涟漪。

要让池塘静止,你能做什么?

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只会激起更多的波浪。

你不能把它弄平或让它静止。

只有在你放下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奋斗、

所有的动作,池塘才会平静下来。

要了解自然状态不是靠你去做什么。

这是对你超越思想和感官运动的认识。

谁在动心?识别「谁」在选择。

选择的只是心智本身。只有心智本身在动。

只是心本身想要尝试使心静止。

听到这些话,有限的心智可能会迷失方向,

想知道:「我该怎么办?」你只要允许这种方向的迷失。

意识到真实的自我。意识到觉知,意识到意识。

坚持「它」,直到它成为你的现实。

一开始,当你尝试观察觉知时,

你只会看到假的自我,只会看到心的运动。

当我说「意识到真实的自我」时,它不是转向,也不是运动。

它不像将相机对准一个新对象,

而是放弃或停止对心的运动的兴趣或依恋。

有两个主要的结将我们与假的自我联系起来:

身体想要舒适,而心智想要知道。

身体依附于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感觉。

所有通往三摩地的修行或灵性练习基本上包含两件事:

第一,放下舒适和不适的二元性,第二,进入「不知道的心」。

内心深处的臣服,精力充沛的臣服,

以及不加思索的临在,不加选择地觉知。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

他以一句格言而闻名,「我只知道我不知道。」

这就是苏格拉底悖论。

「不知道的心」,是通往三摩地的大门。

等待。保持没有希望,没有思想,因为希望将基于某些想法,

并且会让能量持续流入受制约的心智。

汤玛士·斯特恩斯·艾略特(T.S. Eliot)写道:

「我对我的灵魂说,保持安静,不要抱希望地等待

因为希望会是错误的希望。不假思索地等待,

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思考。」

当你有了希望、动机或想法的那一刻,

就是你再次陷入受制约的心智的那一刻。

在《神曲》中,但丁写下了地狱入口处的铭文:

「进入这里的人,放下所有希望吧。」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令。

如果它张贴在每个冥想中心、修行场所、教堂或寺庙的门口,

那将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无论你的希望是什么,

它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

希望是一种「知道」,让小我结构不断寻找、

寻求和行动。当我们进行修行,

也就是通向三摩地的灵修时,我们必须放下所有希望,

放下对未来的所有投射,

接受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希望什么。这是对自我的谦卑。

当我们放下希望时,我们也就放下了恐惧。

希望和恐惧是心灵对未来的投射;

将我们与身份认同联系起来的内在线路。

希望是渴望,恐惧是厌恶。

如果我们留在现在体验这一刻,那么希望或恐惧在哪里?

我们的灵修是挖掘和解开束缚我们与角色认同的纽带。

我们超越了舒适和不适,进入了无知的云里。

我们可以透过正式的实践和日常生活来做到这一点。

冥想,了解自己,就是在当下燃烧。

解除你的模式,你的喜好,

这与你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当你身处其中时,

能够放下你的模式、你的反应和你的判断,

放下争斗,是最深刻的练习。

这是唯一透过放弃、投降和死在战场上而赢得的战斗。

心甘情愿地爬上十字架。

有些人已经准备好接受关于冥想和自我探究的最高教义;

简单明了的道理。

他们听到佛法,马上就会明白。这些人就像老而干燥的木头,

随时可以燃烧。他们只需要火花。

其他人似乎需要更多准备。

它们就像潮湿的木头,在点燃之前需要一些时间变干。

他们需要技巧和实践来放松自我结构的束缚,从而摆脱轮回。

或者至少他们相信情况确实如此,并且信念使它如此。

实践和技术就像垫脚石;

就像用刺去除刺,或用模式去除模式。

灵性修行,诸如背诵咒语、修习一门学科或任何学到的东西,

都只是模仿。这是重复的和有条件的。因为所有的技巧

都是在心智中受制约的模式,

所以练习本身永远不会超越心智,达到三摩地。

你会保持在机械式、重复状态的模式中。

一个人必须松散地坚持这些技巧,让内在的能量自由流动。

当你全神贯注于内在能量时,条件性的行为就会消失。

条件性的行为,无意识的程式是由于不完整的经验而形成的。

每当我们有一个不完整的体验时,它就会在脑海中产生一个印象

它在无意识中建立了一个小程式。

这种程式或条件反射可能来自创伤,

或者仅仅是我们已经远离的经历,因为它们太痛苦。

我们的自我结构是由大量的小程式组成的,

这些程式是由于不完整的经验而形成的。

这些记忆印记不仅储存在大脑中,还储存在身体的能量系统中;

遍及整个神经系统、筋膜和许多经络网路。

这些程式需要能量才能运行。如果能量被困在无意识中,

那么就像在手机上打开App,会耗尽电池的电量。

我们的修行就像学习关闭手机上的App。

为了获得自由,我们将意识带入微妙的感觉;

到我们内在不断变化的现象或能量的场域,

而不对出现的任何想法或感觉做出反应。

透过放弃超越舒适和不适的小我结构的偏好,

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在给我们指明错误的方向。

社会告诉我们要麻痹痛苦,寻求安慰。

进来就是出去,出去就是进来。我们需要转向我们的痛苦。

透过完整的体验,我们可以摆脱业力。

透过感受它而不做反应;透过在其中燃烧。

我们对不带情绪的感觉有完整的体验。

情绪是反应。它们是与思想交织在一起的感觉。

我们放弃思考的成分,停留在原始的感觉、原始的知觉上。

有人说,通往解脱的道路不是让自己感觉更好,

而是让感觉变得更好。这方面的终极例子

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或导致他开悟的佛陀的冥想。

它是面对一个人最大的痛苦,

一个人最大的恐惧,丢掉概念、知道和对好坏的判断。

觉醒只是加速内在发展过程的开始;内在莲花的成长;

成为一座活生生的桥梁;净化人类这个容器以容纳神圣意识。

能量就像用于精神实践的罗塞塔石碑。

如果你了解能量是如何运作的,你就会明白这种做法的用处。

每一种技巧或练习都在打断「你」的模式。

你正在使用条件模式来中断条件模式。

一旦它达到了它的目的,你必须愿意放弃它,

否则你只会再创造一个它的身份,一个新的灵性化的自我结构。

为了达到更深层次的冥想,

我们必须放弃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关于冥想的一切。

冥想的古代术语「禅那」(巴利语 jhāna,梵语 dhyāna)

或「禅」,指的是一种内在的溶解;

一种冥想式的吸收;自我调节的转化或内在净化。

「jhāna」这个词的古意与巴利语「jhāpeti」有关,

意思是「燃烧」。是烦恼、罪或轮回的燃烧。

它是对虚假自我认同的燃烧,是妄想的燃烧,

是构成自我的所有偏好的燃烧,是内在能量的释放和涌现。

一个人会变得平常心于万物所是,

臣服于万物所是,专注于万物所是。

在禅那的这些阶段,随着对各种受制心智的认同被放弃,

我们可以逐渐觉醒到我们的真实本性。

或者觉醒也可能立即发生。

这在禅宗中称为「开悟(satori)」。

最清净的教法是在寂静中传播的,但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

很少有人会理解或被吸引到寂静的源头。

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叫做「拈花微笑」。这则公案

是佛教禅宗的起源。禅是关于真理的直接传递。

在这则公案中,佛陀只是拈起一朵白花。

祂与这朵花无二无别,保持着祂的真实本性。

这就是整个公案的教义。

祂没有进行长时间的坐禅或言语教学,

而只是让学生们坐在花旁。

只有摩诃迦叶会心微笑。

只有摩诃迦叶得到了传承。接受如此精微的传承需要精微的心。

最伟大的真理是在沉默中传递的。

我们如何才能接受这种佛心的传承?

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我们已经拥有的,我们已经是的?

当我们有眼睛可以看时,本初觉知无处不在,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觉醒后,真相是如此简单,

以至于你不需要心智来思考。心智不断在寻找。

然而当这样的行动被放弃,当那个行动被解除时,

真相仍然存在。

你已经是你正在寻找的那个人,但你与虚假的自我认同。

注意这朵花,注意谁或什么在观察这朵花。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区别是什么?

冥想或禅那是存在于此时此地,

而无需透过心智、观念和概念。

如果意识是绝对的存在,以至于不需要更多的「知道」,

即使是在无意识中,

那么就没有更多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

你和任何「东西」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

没有更多的花和单独的观察者。

只有受限的心智才会「看到」东西。

有限心智的活动是事物的创造;

创造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创造二元性、经验和体验者。

有可能在此时此地醒来,进入一个超越心智的深邃的寂静维度,

不是推开心智,而是让它完全保持原样。

但不会被困在心智中。

不要试图分析这些字词。这些都不是概念。

如果在听到这些指示时,临在已经了悟,

那么不要让心卷入其中。

你一体悟到这个传承,就关掉这个影片,

并以觉知的方式住于觉知中。

静默是最伟大的教诲,是最纯洁的教诲。下一个最好的教导

是直接指向深不可测的。下一个教导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

它指向超然的自我或纯粹的意识。

在佛教中,它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

意为究竟知识或圆满智慧,

与凡夫知识或有缘知识有所区隔。

它是透过帕坦伽利(Patanjali)描述的瑜伽第八支实现的。

在湿婆教中,这种觉醒可以被描述为与 Ishvara 或 Shiva 一体,

这两个名字是绝对意识的名称。

在西方神秘传统中,henosis 或 apophaticism被用来指与上主一体性的结合。

普罗提诺说,一体性超越一切众生,却又存在于众生之内。

在藏文大圆满(Dzogchen)被描述为自然的、

本初的实存状态。

他们使用本觉(Rigpa)这个字来指存在的基础。

在苏菲派中,

它是透过「fana」实现的「秘密的秘密」,

即在你死之前消灭或学习如何死亡。

在大手印中,它是大印,或大印记,是自然状态的证悟;

原觉、空性、绝对、清明、无根。

不要用心智去「听」这些话,

而是要在意识的深处认出它们所指。

你是谁或你是什么的真相,超越有限心智的真相

是无法透过有限的心智看到的。

就像静止点不能透过运动达到。

如果你想证悟思维之外的静止点,

那就放下所有对思想和感觉的兴趣,

所有的喜好,所有一切由心和感官产生的现象,

而安住于赤裸的觉知。

思想和感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现象场域。

不变的是对那个变化场域的觉知。

我们通常会沉迷于专注在某个对象的变化场域,

以至于我们忽略了意识。

为了证悟三摩地,我们不再追求变化场域的任何事物、任何想法,

我们休息作为意识。停止对想法和感觉做出反应。

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想法。

注意心智判断或标记任何想法或感觉是好是坏的习惯。

我们允许每一个想法和感觉保持原样。

我们不推开任何东西,但也不陷入思想的陷阱,

也不被它们的内容所吸引。

透过这种方式,我们由负面方式(via negativa)来接近绝对。

无论生起什么,我们都了解「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这个,不是那个」。

透过负面方式,人们会意识到正在出现的一切都不是你。

你意识到你什么都不是;意识到无我的智慧。

而透过正面方式(via positiva),一个人会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你。

这就是爱; 充满活力的联系或融合。

这两个真理同时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禅宗有句话: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旅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山与水依旧如故,消失的是你对山和水的想法。

消失的是心智的漩涡,

它产生了你与世界分离的幻觉。

证悟三摩地并不是达到某种非凡的境界。

也不是停留在平常的心境中。

只有受限的心智或小我意识才能区分平凡和不平凡。

图里亚(Turiya),有时也称为第四状态

(The fourth state)。它是非二元性的现实。

它超越内心又实存于内心。它是存在的基础,

是一切真理的源泉。

你达到某种状态的努力是一种心智的运动。

证悟存在的基础,不是超越肉体

而停留在微妙领域或因果领域。

你自己的所有这些维度同时存在。

粗略、微妙和因果存在于此时此地。

造成分裂的只是受限的心智本身。

证悟三摩地不是试图达到某个目标。

它是放弃对思想的所有兴趣,同时保持完全警觉、完全有意识、

完全清醒,没有反应,没有动作;不动心也不压抑心。

要察觉到,要完全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

没有小我条件的中介,没有概念,没有控制、操纵或扭曲,

不去过滤有限的心智,它就是不选择地存在。

在没有抉择的情况下呈现,因此没有抉择者。

你可以称之为镜像思维;

没有记忆或过去的初学者的心智。一个开放或透明的心智。

你让每一刻都是新的。

心灵每一次无意识的运动,哪怕是最微小的运动,

都是透过有限的自我结构的条件过滤。

每当心不自觉地移动时,都是由于某种不满足,

在古代传统中称为苦(dukkha)。我如何放下苦?

我如何放下所有的不满足?

仔细听。对于有限的心智来说,这是一个悖论。

有限的小我心智听到问题,

想知道怎么做,但有限的心智做不到。

任何试图实现三摩地的尝试都将失败,

它必定失败。有限的头脑不会觉醒。

本初觉知从它对有限心智的认同中醒来。

有限的心智在实现静止的任何尝试必会失败,

因为心一直在动。

心智本身就是运动,而这种运动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体验,

创造了分裂。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做」的过程。

在无路之路上,我们从对正在做的角色的认同中觉醒,

到认识实存的维度。

在三摩地中,做与不做之间的分裂消失了。

分裂只是另一个心智过程。

当在受限制的自我结构中没有思考时,就没有问题。

你认为的你是一个过程;小我思想的不断运动;

模式和偏好的集合。那个「你」必须死。

「你」的病态模式必须结束才能实现三摩地。让它沉入其中。

「Asatoma Sat Gamaya」(梵文)意指

「引导我从不真实走向真实。」

「Tamaso Ma Jyotir Gamaya」意指

「带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

觉醒就是看到人类痛苦的本质,

人类状况的本质。这是对「谁」或「什么」正在受苦的认知。

要体认本初觉知,没有技术、

没有可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可以练习的公式。

我得到的可以在一瞬间收到。

它完全就是放弃所有公式、所有知道和所有行为、

所有小我想法,为原始意识的觉醒创造最佳条件。

如果我试图告诉你如何保持觉知,那么你会注意我的话

或做我告诉你的事情,而不是意识到现在实际发生的事情。

你必须十分清楚意识到万物「是什么」,

与它的存在如此亲密,以至于其中没有偏好,

没有自我或「我」。你将意识融入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中。

当小我活动停止时,你就成为那个正在觉醒的人。

其实这不是真的。

更准确地说,是分裂的幻觉消失了。事实是分裂不曾发生过。

灵性导师已经指示过,要达到三摩地,

「保持寂静和觉知。」(Be still and know)

保持寂静并了解真正的自我,超越名相和形式的原始意识。

静下心来,知道你就是上主,是真我,是佛性。

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变成静止的是什么?

显然,任何人的肉体都无法在时空中绝对静止,

因为时空本身就是运动。

时空就是心智。宇宙是伟大的心智或标志。

赫密士第一原则(Hermetic Principle #1:Mentalism)说:

「一切是心,宇宙是心」。("The all is mind, the universe is mental.")

如果宇宙是心,心是运动,我怎么能静下心来了解自性?

你怎么能在一个绕着它的轴每小时旋转一千英哩,

绕着太阳旋转 67000 英哩,

绕着银河系旋转五十万英哩,

并在宇宙中移动数百万英哩的地球上静下来?

你的心脏在跳动,细胞在里面移动,

食物在消化,大脑产生脑波。

你的血液在流动,能量在流动。我们怎么能静?当灵性导师说

「保持寂静和觉知」时,他们一定是在谈论别的东西,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

超越身体和精神的东西。

「寂静」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现代语言系统中是没有词的。

梵文、瑜伽士的语言中,有更精确的术语指向非二元。

「Śūnyatā」这个字通常会翻译成

「虚无」、「寂静」或「空性」。

寂静(Stillness)可能是最接近的英语单字,

但它不足以描述不属于这个二元世界的事物。

真正体悟的是超越静与动的本初意识。超越时间。

它是永恒的,是你存在的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实相的本质。

事实上,它是不可改变的。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真实本性时,

就能了解到,很明显地「寂静」和「噪音」

是心智创造出来的二元对立。

「静」与「动」是心智所创造出来的二元对立。

一切都已经固有于那原始的寂静之中。

世界的运动与静止完全相同。静止而知本性,动而知本性。

都是空性在跳舞。这不是哲学问题,

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实际上它是在丢弃介面。

放下作为自我结构的减压阀,

在有限的心智中体验你的真实本性。所谓外在世界

是透过觉悟寂静而超越的,它在觉悟时包含了它所超越的东西。

如果你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认为自己了解了三摩地,

那么你就错失了所说的内容。

这就像把菜单误认为是一顿饭。品尝真相需要真正愿意看到

你所称为「你」的自我结构的模式。它需要深入挖掘,

对心灵进行深度手术并释放业力。一次深刻的解构,

一种对自我结构的深深谦卑。要实现三摩地,

一个人会臣服于灵魂对结合的渴望。

你必须比心智母体中的任何东西都更想体悟本源 ——

比外部世界中的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外在的追求会显得空洞无意义。

真正的冥想、真正的自我探询是进入一切都被体验的当下。

一切都揭晓了。一切都在平等和爱的场域中生起和消逝。

在实现永恒之前,你必须耐心、坚持、

全心全意、谦虚地燃烧你的模式、你的偏好、

你的条件。用受制约的心智无法实现觉醒。

开悟的发生看似偶然,但透过练习,它使我们容易贴近这种偶然。

苏格拉底被处决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世界的警告。

他说我们欠亚希彼斯(Asclepius)一大笔债。

要支付它,别忘了。

亚希彼斯是治疗之神,你可能知道他的法杖,

一根缠绕着蛇的法杖。

它代表治疗能量;有生命的内在能量,不受制约,

可以依自己的智慧自由移动,与二元思维的能量相反。

在公元前早期的几个世纪,亚希彼斯的符号

被印在古希腊和罗马大量生产的第一批货币上,

它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元符号。这是一个古老的提醒,

隐藏在普通的视野中。提醒我们金钱的交换就是能量的交换。

基督意识或佛性由女性原则(feminine principle)、

伟大母亲(the Great Mother)、

那迦(Nagas,或译龙族)、

蛇的智慧(The Wisdom of Serpent)所支持。

这种智慧教导我们净化内在的圣殿,净化我们自己的小我。

女性原则在历史上有无数个名字:

Gaia、Shakti、Sophia、Logos、Mahalakshmi、

Parvati、Durga、Isis、Mary、生命的螺旋等等。

这种更高心灵的生命能量是宇宙的先天智慧。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种自然智慧一直被系统地压制、

妖魔化、剥削和控制。

为了从我们紧抓着的无意识定义中释放能量,

我们必须解开与小我结构产生认同的结。

放下对舒适的执着,放下你认为的「知道」。

此刻在历史的这个时候,在你自己的这个时候,

苏格拉底所说的债务,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都将到期。

只有一种货币可以用来支付这笔债务。你必须用你自己来支付。

当我们将内在能量从病态思维结构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时,

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将我们与更高层次的思想联系起来。

能源是连接我们所有人的纽带。这种能量的另一个名字是爱。

所有真正的灵性导师都说爱是真正的宗教。爱是未来的宗教。

它不能被制度化、系统化或条件化。

爱与本源意识的实现是分不开的。爱就是与万物合一。

黎明的微风有秘密要告诉你

别再回去沉睡了

你必须找寻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要再回去沉睡了

人们在两个世界接触的门槛上来回穿梭

门是圆的,是敞开的

别再回去沉睡了

短评

【一些體悟】覺醒,謹慎,不要虛擲你的生命。ego與maya,人間原罪。無路之路,抑或,一敗塗地令你悚懼止息。冥想,即是燃燒受限制的自我,繼而釋放能量(《多瑪斯福音》)。有種子的三摩地。靜待止息,允許迷失,無思無為無涯無知。無知之心,無路之路。無門之門。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大音希聲,悟り。原覺,空性,絕對,清明,無根。無我,無相觀。有限的頭腦不會覺醒,有限的心智定必失敗。見到痛苦的本質,超越時間與空間,超越肉體和精神。愛就是萬火歸一。

7分钟前
  • 黃大門
  • 推荐

我们放弃思考的成分,停留在原始的感觉上。没有过滤有限的心智,它就是没有选择的存在。

11分钟前
  • 玫瑰花的小王子
  • 力荐

清明节三部曲之三,爱是意识,意识就是爱

15分钟前
  • 少女乔妮
  • 力荐

时刻练习 保持在当下 不思考 不定义 不感受 不作为,进入无我 了悟 觉醒 三摩地 万物合一,然后【爱】一切! 第三部给了我长期以来一个疑问的解答:当一个人了悟后存在于二元世界的意义为何?、为了爱! 作为一个极度理性的自我主义者,何为爱也不懂爱地活着,确实没让我找到活着的意义,一直处于迷失状态,看完这集似乎有了一点点方向。 Don't go back to sleep! Respect!

16分钟前
  • M
  • 力荐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18分钟前
  • 立釩
  • 力荐

check,居然这么新

21分钟前
  • 小小E
  • 力荐

未看

23分钟前
  • 臧淼
  • 很差

没有路,你就是路;没有门,你就是门。无路之路,无门之门。

27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提升频率

32分钟前
  • Flashhhhbacks.
  • 力荐

音乐,画面,台词皆称得上完美。截图好多,慢慢体悟。

35分钟前
  • 苏唐果
  • 力荐

若渴望在干涸的大地上种出新芽,就要用无条件的爱来滋养它。放下对喜欢或厌恶的评判,全然投入到每一个当下,新世界出现了。

40分钟前
  • Rita慧瑜
  • 力荐

每句台词都好喜欢

45分钟前
  • 吹吻橙
  • 力荐

佩服创作者的发心❤

48分钟前
  • 盛开了
  • 力荐

通往真相之道是无法用文字传达的,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旅程。去注视它,直接接触它。

49分钟前
  • 智慧狗兔
  • 力荐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54分钟前
  • Indigocholo
  • 力荐

贼困太催眠了

55分钟前
  • 猫君
  • 较差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57分钟前
  • 其恕乎其恕乎
  • 力荐

还挺喜欢这种表现方式的,随意升起又消失的画面,把画外音当成一种听不懂的有韵律节奏的声音,意外感觉还不错昨晚做梦居然梦到二分法的阴阳变换的视频片段,在梦里好像又有了些不一样的领悟,醒了又什么都不记得了

58分钟前
  • Little Cat
  • 力荐

无法之法

60分钟前
  • Graceॐ
  • 力荐

第三部本机器人看不太懂了,推荐的网站登上了

1小时前
  • 蛊惑崽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