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

剧情片美国1973

主演:吉恩·哈克曼阿尔·帕西诺多萝西·特里斯坦艾琳·布伦南

导演:杰瑞·沙茨伯格

剧照

稻草人 剧照 NO.1 稻草人 剧照 NO.2 稻草人 剧照 NO.3 稻草人 剧照 NO.4 稻草人 剧照 NO.5 稻草人 剧照 NO.6 稻草人 剧照 NO.13 稻草人 剧照 NO.14 稻草人 剧照 NO.15 稻草人 剧照 NO.16 稻草人 剧照 NO.17 稻草人 剧照 NO.18 稻草人 剧照 NO.19 稻草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马克斯(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和莱恩(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都觉得彼此相见恨晚,因为个人原因不得不分手的两人约定了再次相见的日子。莱恩是一名船员,在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海上漂泊作业后,他终于可以回到家乡,回到思念多年的妻子身边。马克斯是一名囚犯,在监狱里服完刑的他决定开一家洗车店,并且修复他和妹妹可莉(桃乐茜·崔斯坦 Dorothy Tristan 饰)之间的亲情。
  马克斯邀请莱恩加盟他的洗车店,在见到了马克斯的妹妹和其女伴后,四个血气方刚的成年人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狂欢。没想到,放纵让莱恩犯下了大错,他因此被判处30天的拘禁,这段惨不忍睹的回忆,成为了莱恩不幸生活的起点。

长篇影评

1 ) 无题

导演在片中叠加了很多悲剧元素,而又用比较轻快的手法表现。其中自然少不了孩子,片尾的画外音让主题更加鲜明。

2 ) 我们都是稻草人

(旧文)我时常地在想,看一部好电影,真的不会比看一部好书的收获要少。
王童的《稻草人》,这部闻名已久的新电影代表作,在反映悲哀无奈的人生上,足可与鲁迅的《故乡》等经典媲美,同样的叫人茫然无助,哭笑不得。
从前听闽南语的《爱拼才会赢》,其中有“眯日醉茫茫,无魂有体亲像稻草人”,总是不得其解,看完《稻草人》方才明白,电影里以阿发和阔嘴两兄弟为代表的日据时期的台湾农民,就像空有躯壳的稻草人,麻雀来了无力躯赶,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吞噬自己的田园。阿发他们,也是老实巴交的任人鱼肉宰割的对象,无能为力地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侵袭,为了生计苟且而卑微地艰难存活。
生存,即是第一要义。这对1940年代的阿发他们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
彼刻二战临近边缘,日本人穷途末路,疯狂对台征兵,无数为异族卖命的台湾青年,便无辜埋骨于异国他乡。侥幸的是,阿发的母亲夜夜用牛尿给他们兄弟俩抹眼睛,竟真的让他们眼睛变成散光还带色盲,终于躲过一劫。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是,被剥夺了生存条件的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稳定的生活保障,随时面临断绝生活来源的可能。到了影片后半段,那两分被视为命根子的薄地,也因为战事吃紧,要被亲戚收回卖掉。他们何去何从,将以何为生,不啻是一个大大的悬念和问号。
当生存都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时,灵魂存在与否便真的不再重要。形之不存,神将焉附。因此,眼见田间飞来的麻雀越来越多时,他们赶不胜赶,便习惯了拜菩萨保收成;为了在日人的统治下求得苟安,他们便习惯了对日本人毕恭毕敬地点头哈腰,唯唯诺诺,习惯了对日本女人别扭地说“欧桑”;别人施与一点小恩小惠,他们便感恩戴德无以为报,亲戚一家来乡下躲难时,他们倾其所有地尽情招待,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好客热情,而是自觉地把身份做了尊卑之分。
更大的悲哀在于,在日复一日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阿发他们无力也无心去寻求更多的改变现状的梦想。纵使食不果腹,他们也无法抑制最原始的冲动,用他们旺盛野蛮的生育能力,生下一堆如麻雀般多的小孩,因之造成更困窘的贫苦境地。美国人丢下来的哑弹,他们也会当作宝贝一样呵护,以为可以从日本人那里换取奖赏和美好的明天,而他们根本不会寻根究底地想到,他们一切悲哀的源头,恰恰在于这场即使不是美国人发起的战争,和日本人长达50年的侵占。
为了体现这种近乎原生态的生存状况和愚昧无知,影片用粗砺写实的笔调描绘阿发一家的艰难度日,而在电影的整个后半部分,则用夸张而漫画式的手法描绘兄弟俩抬着哑弹去领赏的过程。影片中兄弟俩冒着酷暑,顶着烈日,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到了最后却被日本人用枪逼着丢到海里。领赏的愿望成了空想,却不料炸弹在海里爆炸,炸起无数条鱼,于是他们又欢天喜地了,最后全家兴高采烈地边吃鱼边唱日语歌,而祖母和孙子的对话成为画外音,他们在幻想美国人应该经常丢炸弹下来,这样他们天天有得鱼吃了。
如果说梦想,这就是他们天真可笑的梦想。
只要能生存,他们可以忘却自己的国族,舍弃自己的尊严。这混沌梦魇的人生,似乎只有苟延残喘的继续和醉生梦死的沉迷,永没有觉醒伸腰的一天。
我们能去指责他们的麻木不仁吗?
面对那褴褛衣衫,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那没有血色的灰死脸庞和空洞涣散的目光,我真的感到困惑。联想自己身处都市艰难无奈的空洞人生,亦只得“辛酸”二字。

3 ) 小百姓的真实人生

总体上看很好,结尾那老太太的话尤其耐人寻味。
但是那个女疯子出场未免太多了点儿,显得过份主题先行了,多剪几剪子就能改掉这个毛病。然而谁的剪子磨那么快、用得那么好呢?该剪的不剪,不该剪的乱剪,已经成为通病了。

4 ) 空间-电影史作业

首先,故事发生在日本统治台湾的末期,地点是普通的农村。那个时代的农村这个空间,既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又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载体。只有在农村这个空间中,被压榨的佃农才能对“炸弹”产生恐惧-守护-无可奈何-惊喜-期盼。也只有这个空间才能使故事所具有的喜剧效果顺利的发展、得到表达。
另外,影片的空间往往还具有很大的象征意味。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量本岛村民尽力守护的稻田,以及麦田的守望者——稻草人,稻田是佃农生存唯一的希望,而只能靠稻草人来保护。同时,如果不是那颗炸弹,陈家兄弟的田也会被收走。影片的最后,孩子希望美国飞机天天来,只为有鱼吃,多么低微的期盼啊。而就这点,阿妈也说:不要太贪心。表现了农民那种纯朴、善良的品质。另外,影片中巧妙的用稻草人象征了台湾日据时期被统治的岛民的心态:资讯极度封闭导致对统治者的臣服,对自我处境的认命,因为草包脑袋而完全丧失的话语权。对于岛民,他们可不关心谁来统治,可以说在任何一个统治者下面,他们的都能迅速的习惯,接受。这与《鬼子来了》中用骡子与马来挖掘中、日两个民族的劣根性是类似的。
然后,影片空间上存在多重对比,台湾农村以及岛民与统治者的对比,衣衫的破烂与华丽的对比,台湾话与日语的对比。都深刻的反映了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和地域特点。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影片的环境空间,除了完成影片的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影片从最开始的稻田的广阔,到佃农房屋内的平面处理,以及路途上的长镜头,在后来海边的开阔以及最后晚饭时的空间表现,都紧跟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内心变化。

5 ) 悠闲的荒诞——忘不了的《稻草人》


  非常幸运能够有机会看到这样一部影片。如果不是看了这片子,我想我此生很难了解那样的历史,很难了解在那段历史之下那片土地上人们真正的生活状态。电影的语言像它的名字《稻草人》一样返璞归真,各处处理得轻松幽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很快投入到那故事中去,在声色相接中纵情开怀,或者悲痛。
  本片导演说过,电影始终要围绕“人”的主题,即使再国际化的电影也不能脱离这个主题。我想就是因为他的信念,所以他选择的视角是以人为本的。

  虽然是在写战争时代,但是影片里并没有以强烈的国仇家恨、民族危亡、英雄主义或者以任何反思与哀痛为主题,似乎连政治立场也表现得不明白,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渗透在细节当中,渗透在那两个老实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中。大时代中像阿发和阔嘴两兄弟这样的小人物,面对自己的人生,其实想的做的都和其他时代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男人一样:干活、吃饭、养家。只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他们的哀痛与欢乐,都是那么不同,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荒诞,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里的荒诞。

  记得在开头的场景里,战死沙场的士兵的骨灰被送回乡间,日本兵简陋的管乐队奏起激昂的军乐,乡亲们同时也为亡灵吹起了传统的送葬乐曲。两边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两边都很卖力,没有任何一方表示妥协。但是这在旁人看来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喇叭唢呐和圆号管弦的声音交错,四周人面无表情聆听演奏,观众们却被逗笑了,这样的旋律为影片定下了一个荒诞的基调。

  稻草人的叙述更令人捧腹,阿发和阔嘴兄弟的双眼由于被母亲涂牛粪而患上色盲得以免于充军。他们在乡下过着看似悠闲的生活。一片笑声中我们也得以开心地看下去。

  渐渐地,在欢乐的背后,痛楚的影子逐渐明晰起来。

  阿发和阔嘴的妹妹水仙由于新婚丈夫在战争中阵亡而疯癫,虽然她每次出场都手舞足蹈笑容满面,但是没有人能全心全意与她同乐。在后来,阿发一家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粮食拿给一名新婚的逃兵,水仙在一边的角落里迷惑地、不自觉在轻轻拍手,此时观众大概都如同她一样,在心灵上多少获得了些许慰藉。阿发瞎眼的妻子,为了让家人吃得更多一些,情愿让自己挨饿,当看到厨房里那樽空碗,我们的心情何尝不是与阿发一样沉痛。小孩子们为了得到学校的奖励而去等着炸弹从天而降,天真得不顾生死。


  令人无奈和哀伤的地方也有许多:
  小孩子回家对阿发说,学校里让改叫日本名字,阿发很明确地说不可,但是当小孩说改叫日本名字可以有粮食的时候,阿发犹豫了,终于还是说那就改吧。是啊,只是改个名字,但是能多换些口粮,民族的血性在现实面前撞破了头,为了生存只有妥协。阿发老婆的妹妹一家来乡下避难,有钱人对于乡下简陋的生活有许多不满,还打算把阿发兄弟俩的田地卖掉。小孩子看见盘子里被翻过来的鱼,放声大哭,这令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由于单纯而固执的时光。再后来,阿发和阔嘴家里的牛又被收走,一时间,老实人从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生活步步紧逼,每每要断自己的生路。

  一片杂乱的思绪里,影片的重头戏来临了。

  那是一枚巨大的炸弹轰然落在阿发的田地里,还好那炸弹并没有爆炸。众人恐慌地注视着那炸弹,阿发大胆地去试探它。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力,这样一个场景被处理得紧扣人心,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扯动着观众的神经。这枚悠闲田园里露出半截的钢铁炸弹,掀起了影片的高潮。

  在众人确认炸弹不会爆炸以后,恐慌变成了欢乐,由衷的喜悦充满了整个村落。长官说要带到镇上的警官那里去领赏,于是阿发兄弟俩得意地扛着炸弹,有如打虎英雄一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并且保证要带好吃的鱼回来。一路上当然是跋山涉水,炸弹多次有爆炸的危险,但是兄弟俩浑然不觉,拼了命要送到镇上去。并且他们还去了照相馆与炸弹合影留念,他们笑容灿烂,但是照相馆老板确实是被吓了个半死。在这里,战争的恐慌丝毫不见,遍布荒诞的快乐。

  自然,镇上的警官见了炸弹是不会给于任何奖励的,无论长官和兄弟俩如何保证也没有用处,警官仍然以枪相逼。阿发兄弟俩领赏的梦彻底破灭了,无奈之下,他们来到海边的礁石,想要把炸弹抛进海里,镇上的居民躲在远处的礁石后面,警官在不远处端着枪对着他们,海水壮阔天空压抑,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终于炸弹落入了大海,却爆发出轰然巨响。不会爆炸的炸弹竟然爆炸了。

  阿发兄弟恍然如梦,这一刻可谓充满了恐惧,还有些许遥远的庆幸。此时躲在礁石旁边的镇民们却纷纷跳了出来欢呼着奔进了大海,疯狂地捡着被炸飞而死的鱼。观众们看到这里狂笑不止,阿发兄弟大梦初醒,也狂奔下海捞鱼,最后扛着大串的鱼骄傲地回了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戏剧性的变化大快人心,所有命运的不快与时代的阴霾全部被抛在脑后,无论是影片里的人物还是观众,感受到的都是酣畅淋漓。

  最后,在一片欢乐中,影片结束了。

  原来有这样的一种方式,能让我们理解过去,让我们感受到真实,与几个不起眼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并且最终得到的是快乐与反思。这影片令我想起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甚至姜文的《鬼子来了》,我们也可以不要所谓的正宗视角,我们关注的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真正的生活。那些微小的悲哀和快乐,使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我突然明白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不幸,那就是保持乐观,我相信未来总会好的。

  我们并不缺乏感官刺激和残酷战争场面,我们也从不缺乏传奇、震撼、心碎和悲悯。当我获得《稻草人》这样单纯的快乐,有点悠闲也有点荒诞,感觉无与伦比。

6 ) 成長...經驗...影評...(二)

電影<稻草人>



這是日據時代末期的故事,訴說當時台灣的老百姓的甘苦與無奈,在那個年代裡日本對台灣的殖民主義非常的徹底,日本稱之為"皇民化運動"。此片便是在這歷史背景之下展開的...



片頭開始於一片激昂的軍樂,一群日軍將戰爭中傷亡的台灣人送回故鄉...一只骨灰盒一片小日本旗,還有一位雙腿已經截肢的傷兵...他依然軍姿威武的挺立著,就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由此可見當初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對台灣有著多大的影響,然而當村民迎接骨灰的哀奏吹起...我們才想起了戰爭的罪惡與人性私欲的殘忍。村民們默默帶著骨灰盒離去的畫面,似乎是對戰爭最強烈有力的控訴!!!



稻草人開口了,交代出了本片的人物背景,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那句"這輩子啊...我看水仙只能跟我一樣,穿同樣的衣服,做同樣的夢,等待另一個同樣的明天"。它道出了大環境底下小人物的悲哀和無奈,我們只能用同樣的夢去迎接明天...在這個未知和徬徨的社會裡我們只能用夢來麻醉自己,讓自己有活著的勇氣和期盼...和片中人物一樣麻木無言,只有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或是悲哀或是快樂的生活,卻不知道夢什麼時後能到來。然而戰爭和誰來統治人民對他們而言並比不上讓一家老小吃口飽飯重要,也沒有比他們照顧同村的居民重要!!!



哥哥:我們為什麼要去當日本兵,不是死,就是斷手斷腳

只得到一張獎狀,一面旗子...

那有什麼用啊!?

弟弟:那面旗子拿來做內褲都不夠...





當未爆彈掉落在兄弟倆的田裡時,夢終於到來了!未爆彈給兄弟倆帶來了換取日本人獎賞的機會...這可是上天給這對兄弟的善心所予以的回報。當費盡周折的將未爆彈運到城裡的日軍警備部時,狗逼官員大吃一驚!!!這他媽是炸彈啊!!!兄弟的夢碎了...面對現實的時候,夢依舊是夢...它並沒有給予兄弟倆發財撐起一家老小的實質幫助,只好將未爆彈丟到海裡...再度面對另一個同樣的明天。當然...上天是可愛的,祂關上大門...感覺將人們推向現實的地獄時,卻又開了一扇窗,告訴人們:這裡我忘了鎖了,你們可以從這裡偷偷來接近你的夢...我能暫時裝沒看到。所以炸彈爆炸了!!!在海裡爆炸了...一條條的魚被炸得浮出海面,當兄弟倆正慶幸自己命大的時候,圍觀的人們一個個衝往海裡,歡樂的去撿這白吃的午餐...而兄弟一面撈魚一面大喊"那素偶們炸的魚啦!!!那素偶們的魚啦!!!"人類的私欲啊...又再度浮現了...所幸這兄弟都不是戰爭狂人,不然弱者擁有武器將是最大的撒旦,因為弱者將會反抗,扯遠了...回到主題來吧。兄弟們滿足的將魚帶了回家,而一家老小村里長幼也滿足的吃上了一頓全魚餐...





荒誕的故事,幸福的結局...永遠會發生在你我之間。心存感念和滿足,處處是天堂...小人物的生活永遠都有說不完的傳奇...





那時的台灣應該是我爺爺和曾祖父的年代,爺爺當時讀到了大學?好像?算了...不是重點,對於我而言,日據時代的故事都是在祖輩口中聽來的,他們有時口中操著閩南語和日語...各種名詞聽得兒時的我找不著北,我想日本對他們那一輩的人有著一種扭曲的情結吧...很難描訴那一輩人,日本人一面壓榨百姓的生活,苛稅.掠奪.壓榨...另一方面又給他們完善的教育和開發著各種建設,姑且不談那些建設只是為了能讓日本更好的奪走台灣的資源...畢竟哪個國家不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殖民地的,而且客觀的說,台灣在戰後的經濟起飛也是運用了這些建設,所以台灣和日本的關係總是有些曖昧和變態...曖昧的是對日本雖有著萬千的痛恨卻還是變態的想要原諒它?!真是十分的扭曲...或許這就是殖民地的一種悲哀吧...而台灣更加悲哀,從最早的原住民,也就是所謂的高山族,到早期的大陸沿海移民,然後是一幫紅毛的荷蘭仔來占領,還給了台灣一個夢幻的名字"福爾摩沙"意為美麗之島,最後清政府又在甲午戰爭中將這美麗之島割給了日本。

台灣一直都在飄著...晃著...所以在我看來台灣人總有種樂天知命的豁達,更有著一種隨遇而安的豪氣,也對自己出生台灣的有著扭曲的悲傷情懷和感慨...一面對自己的中國文化自豪又一面迫於現實生活低聲下氣...



兒:阿爸!

父:幹什麼啦?

兒:老師在問要不要改日本名字啊?

父:改你個猴崽子頭啊!!!改?!等你阿爸死了!進棺材以後你要改再改!!!

兒:老師說改了以後,配給的黑糖就可以變白糖了...

父:....................

父:你日本名字改好沒有?









7 ) 苦苦的喜剧,有点无聊

【3星】 1、王童的电影怎么都是一个风格,剧情和镜头啥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台湾农村,背景涉及到政治(日本、大陆、国共),然后剧情不会特别残酷,不会让“命运之手”将电影里的人逼到绝境,一般都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很有农村特色的画面 2、那个炸弹最后扔下海的时候炸已经猜到了,因为这王童的电影里都没有特别血腥和残忍的,都不是很极端的剧情。所以应该不会直接让炸弹直接炸死人。最后因为炸弹扔下海里,把鱼炸死了,虽然没有换来钱和奖品,但是有很多鱼,也算是很好了,最后的好处是很多鱼,这个没想到 3、两兄弟中的弟弟的妻子又是那个女人演的,感觉风格和性格都一样,真是跟王童的电影一样。我感觉这就是偷懒取巧,很多导演都这样,不管拍啥都用那一套班子,真是有点无聊。。 4、小孩子是真多,优胜劣汰几个都正常

短评

杰作。黑色荒诞意味极其强烈,且又处理的恰到好处,一派恬淡欢乐中透着无尽心酸与残酷。这个王童还真不可小视啊。

3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有时候我觉得,对于深刻伤痛的最苍凉的表达方式就是辛酸的戏谑,就好比这部稻草人的一样。从哀乐齐鸣的交接到企盼炸弹的哑然,庄稼人的苦痛的快乐都来的这么直接和简单,他们身上投射了时代,但是他们却浑然不觉,这可能就是底层人物的涕泪欢欣。四星半。

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异族统治和战争无疑是痛苦的,但对于底民而言,生活总归就是无奈的,无论是要换日本姓名,还是去捡美国炸弹,这就是求生的方式,千百年以来压在我们身上的只有命运罢了

6分钟前
  • 正在
  • 推荐

开篇送葬的段落,倏然勾起了大佛plus的雷同设置,不知是偶有巧合还是特别致敬。同样荒诞不经,看到了日据时代和小确幸时代宝岛人民同样的秉性,而这种秉性恐怕也是同种同族的我们骨髓里的劣根性。又想到了老库,只不过老库爱用婚礼,爱光怪陆离,但在老库和王童的眼里,他们的同胞都是可悲的吧

1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黑色的荒诞喜剧,运炸弹事件颠簸起伏,趣味横生,村民的愚笨却仍旧乐趣盎然,苦中作乐,在乃人生难事。那是一个陌生又令人感到心酸的年代,那是一群困苦但却没有绝望的民众。

1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王童的电影永远有莫名的沉重,压得让人喘不过气。就算是同样的题目,侯孝贤可以给人淡淡的温柔,杨德昌把血淋淋的残忍割开给你看,而王童身上就全是沧桑的山河情怀。台湾人民不只会小清新的时候,曾经是影迷多大的幸福

15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王童导演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构筑了一个黑色幽默与温情共存的特殊年代,由生存而来的各种事件都由后来人的特殊反思方式呈现出一种极具认识自我和反思时代的面貌,由这种特性他和他的后辈姜文达到了统一。

16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王童台湾三部曲从第一部开始就是俩男主的设定,愚昧愣呼呼但都很努力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女演员依旧都很标志性。日治的战败前夕,天皇统治下政策教育看上去都很操蛋也导致了一连串悲剧,但靠天吃饭的农民在哪个朝代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那些荒诞又很真实的喜剧桥段也很反转的在这么苦无奈没有希望的故事里找到了每个人的满足,很高级的讽刺效果。早场空腹看片,然后好想吃鱼。朗园中影修复版。

2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笑中带泪,浓浓的乡土气,可与内地抗日题材比照着看,相当精彩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4.5 稻草人反映出的问题是台湾一直面临的一大问题:普通民众不太有国家认同,对主权没有什么概念也不太关心;但另一方面,殖民主义的痛苦感受又是切身的。二者之间没有太过强烈的相关性,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本土主义就在这样的缝隙里,在一点贫瘠的土壤上生长出来。悲情城市与稻草人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大陆人和日本人没有什么两样。王童用他惊人的客观笔触描绘了日据末期台湾历史和社会的吊诡,要我说这哪里是喜剧,分明充斥着无数惊悚。

2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最近看了几部日据时代的台湾电影,才意识到那五十年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并不比大陆少。而导演却是以"苦中作乐"的手法拍摄这部片子,荒诞又真实的现实,结尾一家人和和乐乐坐在一起吃鱼时,我觉得仿佛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的本真还是没有改变。

2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庄子的道分文人道和至人道。文人道是极大极狂,大到神龙见首不见尾,你以为他很小,故不需要藏身于山林就已经大隐隐于市。至人道通俗来讲,就是我想给他一台饮水机,他却想自己动手挖口井,极小极拙,小到看不清道不明,拙到山野村夫也为之嫌弃,你以为它空无一物它却无所不包。张大千和齐白石的区别就是文人道和至人道的区别,王童的电影表现的就是至人道,至于《稻草人》里的福兮祸兮的“炸弹”,那正是福气来了门板挡不住,福气走了要顺其自然,若是心中还存有一丝挂念,那就“隔个两三天丢一颗好了”,管我温饱,年年有余即可。

32分钟前
  • 欢喜陀
  • 力荐

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片子,照镜头语言来说,不是非常出色,也许大伙对这样的话题普遍比较感兴趣吧,鲁迅的影响过于深刻,尤其是之后又有了一部姜文的鬼子来了,到底怎么说好呢,是批判,是同情,还是讽刺。我们置身于境外,片中的农民置身于境内,他们的行为展现了老百姓生活朴实的质感和喜感以及痛楚感,相对于国家,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饭碗,其实革命也是扯淡,还不是混饭吃。所以反过来该批判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置身于他们的状态之下,我们表达出来的可能不只是“愚昧麻木”,还有人性的丑陋龌龊,而不是老百姓善良朴实的天性。所以最好两三天就能掉下一个炮弹,那么我们就天天有雨吃了。

36分钟前
  • Mark解影
  • 还行

日本战败背景,灰色调子,台湾阿Q精神。防空演习,在截肢日本军官的号令下,妇女们传递水桶往涂红的牛身上泼水;运送美国炸弹献给日本人,炸出一大堆鲜鱼,“三天炸一次就好了,吃不完可以晒成鱼干”,荒诞十足的黑色喜剧。改成日本名可以发白糖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http://news.mtime.com/2017/08/02/1572003.html 在时光网上看到这篇标题党严重但写得还算不错的文章,得知想看的《稻草人》上映30周年便前来观影:在被荒诞有趣的故事吸引得同时,也被乡下的农耕生活唤起了不少童年回忆,感恩,亲爱的老爸老妈通过辛勤的劳动将我们姐弟养大成人,那些年,你们受苦了!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优秀的抗战荒诞喜剧。前一个小时是日据时期台湾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乡野图景,孩童的纯稚,生活的艰难,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有种绵柔但有力的忧伤。后半小时,围绕捡炸弹送炸弹展开,荒诞意味也达到高潮。对于战争的无知和小民生存囧态让人心酸。最后孩子吃着鱼,说希望美国人天天扔炸弹,哭笑不得。

43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力荐

原来,电影若想要感动观众,竟然如此简单,不需要大明星,不需要大场面,只是认真讲一个故事就可以做到。

47分钟前
  • Donna
  • 推荐

*左边是当地民乐接到人走了,右边是日本军队送完人吹号撤了。*沙眼散光带色盲想当兵,人家都不要,真有福气哦*臭头因为客人把鱼翻过来吃而在门框边大哭*我姐姐一家过的如此辛苦,你就忍心把他们的田卖给糖厂。“我明天会跟他们男人讲。”*未婚夫入伍后死去,婚衣再也不脱的水仙。*参军不是死就是断手断脚,得到奖状或者旗子有什么用,旗子都不够做内裤。*老板不让把哑弹留在自己也住的屋子里,“放水仙那里?”“好”*美国再多丢几个弹,我们就有吃不完的鱼啦。

51分钟前
  • 真帧
  • 推荐

荒诞、戏谑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沉痛的历史与血泪

54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98分钟版。断了双腿的军人,发疯的新娘,美国屌有酒瓶大,天皇是太阳我们是放大镜,因客人吃掉鱼而哭泣的孩子,迎着轰炸去捡铁的村民,扛着炸弹去领赏……开场就用台湾兵的死讯,制造了日本军乐和乡间唢呐的不和谐,继而用来自稻草人的画外音,标记出在全片不存在又无处不在的大地立场、生存逻辑——于是村民们颠三倒四、大悲大喜以致无悲无喜的生活,在一种超越了历史、国籍、战争的超然视角下,拥有了荒诞的喜剧性。前一个小时是日据时期台湾后方生活碎片,有种田间“讲古”的趣味,孩子一大窝的兄弟俩在家里家外演出了一种文盲式的质朴、狡黠、蛮横、温柔,两个人是很有看点的,除了抱怨稻草人不济事那场戏略显刻意;后半小时运炸弹简直又一部《恐惧的代价》,而之前无甚用的疯女人角色,在这里也制造了紧张感,最后炸鱼衔接上吃鱼的戏,续得好

5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